CN106617344B -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7344B
CN106617344B CN201710081244.0A CN201710081244A CN106617344B CN 106617344 B CN106617344 B CN 106617344B CN 201710081244 A CN201710081244 A CN 201710081244A CN 106617344 B CN106617344 B CN 106617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silica gel
layer
layer ribb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12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7344A (zh
Inventor
林亚平
谢远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Elastic Fabr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Elastic Fabr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Elastic Fabric Ltd filed Critical Pioneer Elastic Fabric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12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7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5/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corsets or brassi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包括织带本体和硅胶条;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连接,使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之间形成钢圈空腔;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并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硅胶条的成分如下: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和组分B按1︰(0.3~0.5)的重量比配比,使Si‑H键的摩尔数与[CH2=CH‑Si]键的摩尔数之比小于1,组分A和组分B无法完全交联,从而保证了制备得到的硅胶的硬度恰好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构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内衣除了能保护女性乳房的同时能完美塑造女性的体型,使其更显自信,而钢圈带作为提升体型的重要部分,因此几乎是所有内衣必不可少的织带之一。但市面上传统的钢圈带大多数都是致使穿着者感到有压迫感还有勒痕,长期穿戴这样的内衣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为了缓解钢圈带套钢圈之后那种压迫感,织带行业可谓想尽各种奇招,但大多数会因为效果不佳而达不到预期的作用,或工序繁琐导致不能大量生产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钢圈压迫感、提高舒适度、生产工序简单、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以及该钢圈带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包括织带本体和硅胶条,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第二层织带;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连接,使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之间形成钢圈空腔;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并在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硅胶条的成分如下:
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和组分B按1︰(0.3~0.5)的重量比配比;
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01~1.0份的催化剂;
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1~15份交联剂和0.01~1.0份抑制剂;
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25~75份补强填料和0.5-25份结构化控制剂;
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所述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x=400~1500,y=0~40;m=0~100,n=2~30;
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苯基;Vi为含有烯键基团,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或1-己烯基;R1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1-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种;R2为甲基或氢基;
所述催化剂为铂类催化剂;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沉淀二氧化硅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小分子量羟基硅油、烷氧基低分子聚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硅胶通过控制组分A和组分B的配比,使Si-H键的摩尔数与[CH2=CH-Si]键的摩尔数之比小于1,组分A和组分B无法完全交联,从而保证了制备得到的硅胶的硬度恰好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并且,本发明无其他有毒有害或挥发类添加剂,适合用于内衣中,有效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4。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本体还包括第三层织带;所述第三层织带的至少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侧边连接;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第二层织带背向所述钢圈空腔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两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二层织带和第三层织带将所述硅胶条包裹在内。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本体还包括第三层织带和第四层织带;所述第四层织带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层织带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层织带的另一侧边与第三层织带的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三层织带和第四层织带将所述硅胶条包裹在内;所述第三层织带背向所述硅胶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层织带或第二层织带的任一贴合,或与所述第一层织带或第二层织带均不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本体用于固定所述硅胶条的一面设有绒毛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中织有低熔点纱,所述低熔点纱的熔点为70-90℃;所述第一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一内绒毛层,所述第二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二内绒毛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女性服装,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造出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第二层织带;将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之间形成钢圈空腔;
S20: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出硅胶,本步骤S20包括S21~S24;本步骤S20与S10同步进行,或S10进行后S20进行,或S20进行后S10进行;
S21:将100重量份的聚二有机硅氧烷、25~75重量份的补强填料、0.5~25重量份的结构化控制剂在真空捏合机中混合,然后升温至150~180℃加热混炼2~6h,真空脱除低分子1~2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混合均匀,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0.01~1.0重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
S23: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1~15重量份的交联剂、0.01~1.0份抑制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3~0.5)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其中,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所述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x=400~1500,y=0~40;m=0~100,n=2~30;
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苯基;Vi为含有烯键基团,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或1-己烯基;R1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1-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种;R2为甲基或氢基;
所述催化剂为铂类催化剂;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沉淀二氧化硅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小分子量羟基硅油、烷氧基低分子聚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形成硅胶条;
S40:对所述硅胶条进行烘干固化;
S50:缝合织带本体,对硅胶条进行包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能够大批量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圈带的剖面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圈带的剖面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圈带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钢圈带的剖面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钢圈带的剖面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钢圈带的普通款车缝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6A为正视图,图6B为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钢圈带的折巾款车缝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正视图,图7B为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包括织带本体和硅胶条9。该钢圈带是带状长条形构件,可在其长度方向上以设定的生产长度延伸,沿其宽度方向剖开后,其剖面图请参阅图1。该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1、第一外绒毛层2、第一内绒毛层3、第二层织带4、第二外绒毛层5、第二内绒毛层6、第三层织带7和第三绒毛层8。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连接(本发明中的侧边均指在织带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侧边),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之间形成钢圈空腔10,该钢圈空腔10用于放置钢圈。该第一外绒毛层2设置在第一层织带1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第一内绒毛层3设置在第一层织带1朝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第二外绒毛层5设置在第二层织带4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面用于固定硅胶条9,使硅胶渗透在绒毛中,更有利于硅胶的固定。该第二内绒毛层6设置在第二层织带4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上。该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由尼龙经纬线梭织而成,其中,其纬线中加有低熔点纱,所述低熔点纱的熔点为70-90℃,具体可以是80℃。在对织带本体进行染整时,该低熔点纱会融化并与其它纱线融合,使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带身得到加固,防止钢圈刺穿,但由此,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容易因为低熔点纱而产生粘连,该第一内绒毛层3和第二内绒毛层6的作用是对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进行阻隔,防止粘连,更有利于钢圈空腔10的形成,使钢圈容易穿入。
所述第三层织带7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硅胶条9固定在所述第二外绒毛层5上并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该第三绒毛层8设置在第三层织带7背向所述硅胶条9的一面上。
将硅胶固定在织带本体上并固化后,即将第三层织带7的另一未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另一侧边连接,使第二层织带4和第三层织带7将所述硅胶条9包裹在内,具体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的的钢圈带的剖面图之二,图中的第三层织带7的两侧边均已固定好。第三绒毛层8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部分,能够增加穿戴后的舒适度。该第一外绒毛层2、第一内绒毛层3、第二外绒毛层5、第二内绒毛层6和第三绒毛层7具体是尼龙绒毛。
本发明中的硅胶条的设置,是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该硅胶条的成分如下:
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和组分B按1︰(0.3~0.5)的重量比配比;
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01~1.0份的催化剂;
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1~15份交联剂和0.01~1.0份抑制剂;
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25~75份补强填料和0.5-25份结构化控制剂;
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所述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x=400~1500,y=0~40;m=0~100,n=2~30;
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苯基;Vi为含有烯键基团,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或1-己烯基;R1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1-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种;R2为甲基或氢基;
所述催化剂为铂类催化剂;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沉淀二氧化硅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
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小分子量羟基硅油、烷氧基低分子聚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请参阅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采用梭织机一体制造出织带本体,该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1、第一外绒毛层2、第一内绒毛层3、第二层织带4、第二外绒毛层5、第二内绒毛层6、第三层织带7和第三绒毛层8;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连接,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之间形成钢圈空腔10;该第一外绒毛层2设置在第一层织带1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第一内绒毛层3设置在第一层织带1朝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第二外绒毛层5设置在第二层织带4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上;该第二内绒毛层6设置在第二层织带4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上;该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由尼龙经纬线梭织而成,其中,其纬线中加有低熔点纱;所述第三层织带7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连接;该第三绒毛层8设置在第三层织带7背向所述硅胶条9的一面上;
S20: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出硅胶,本步骤S20包括S21~S24;本步骤S20与S10同步进行,或S10进行后S20进行,或S20进行后S10进行;
S21:将100重量份的聚二有机硅氧烷、25~75重量份的补强填料、0.5~25重量份的结构化控制剂在真空捏合机中混合,然后升温至150~180℃加热混炼2~6h,真空脱除低分子1~2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混合均匀,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0.01~1.0重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
S23: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1~15重量份的交联剂、0.01~1.0份抑制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3~0.5)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二外绒毛层5上,形成硅胶条9;
S40:对所述硅胶条9进行烘干固化,具体地,所述硅胶条9的固化温度是80℃,固化时间为每米20分钟;
S50:缝合织带本体,对硅胶条进行包裹,具体地,将第三层织带7的另一未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4的另一侧边连接,使第二层织带4和第三层织带7将所述硅胶条9包裹在内,并使第三绒毛层8位于第三层织带7背对硅胶条9的一面上。
本发明的钢圈带制得后,穿入钢圈,即可作为文胸构件用于制作内衣等女性服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硅胶通过控制组分A和组分B的配比,使Si-H键与[CH2=CH-Si]键的摩尔数之比小于1,组分A和组分B无法完全交联,从而保证了制备得到的硅胶的硬度恰好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并且,本发明无其他有毒有害或挥发类添加剂,适合用于内衣中,有效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经对比测试,若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1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后,按照GB/T4985-1998进行测试(本说明书中的针入度检测均按照此标准进行),得到的硅胶针入度为2.9mm,其硬度过大,完全不能使用于内衣中。
当Si-H键与[CH2=CH-Si]键的摩尔数之比小于1时,Si-H键和[CH2=CH-Si]键无法完全交联,二者的交联程度影响固化程度,进而影响产物的硬度,使其硬度变小。
经进一步对比测试,若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2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后,得到的硅胶针入度为29.8mm,其硬度又过小,容易在压力下变形、损坏,不能提供合适的支撑。
测试结果证明,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3~0.5)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的硅胶的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的硅胶,包括按1︰0.3重量比配比的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2份的催化剂。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10份交联剂和0.04份抑制剂。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50份补强填料和16份结构化控制剂。该抑制剂为炔醇类抑制剂。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加入乙烯基配位的氯铂酸有机硅溶液,所述交联剂为聚甲基氢硅氧烷,所述抑制剂为甲基乙炔醇。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六甲基二硅氮烷。所述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中,m为10,n为8,所述R2和R基团均为甲基。
所述硅胶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S21:在真空捏合机中加入100重量份的α,ω-乙烯基二甲基聚二有机硅氧烷(25℃下的粘度为80000mPa·s)、50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16重量份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在室温下搅拌4h,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升温至物料温度为170℃,加热混炼1h,经真空脱除低分子2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后混合均匀,经三辊机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0.2重量份的加入乙烯基配位的氯铂酸有机硅溶液,搅拌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备用。
S23: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10重量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0.04重量份的甲基乙炔醇,在室温下混合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备用。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3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二外绒毛层5上,形成硅胶条9;
S40:对所述硅胶条9进行烘干固化,具体地,所述硅胶条9的固化温度是80℃,固化时间为每米20分钟。
将制备得到的硅胶进行针入度项目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为针入度为18.2mm。在本实施例的比例下,组分A和组分B中的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进行固化加成反应后,得到的硅胶通过针入度测试约18.2mm,这一硬度和韧性的硅胶可以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钢圈带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硅胶的制作方法,即以下区别:
本实施例所述的硅胶,包括按1︰0.4重量比配比的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1份的催化剂。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2份交联剂和0.04份抑制剂。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60份补强填料和10份结构化控制剂。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1wt%的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所述交联剂为聚甲基氢硅氧烷,所述抑制剂为3,5-二甲基-1-环己基-3-醇。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六甲基二硅氮烷。所述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中,m为10,n为8,所述R2和R基团均为甲基。
所述硅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S21:在真空捏合机中加入100重量份的α,ω-乙烯基二甲基聚二有机硅氧烷(25℃下的粘度为15000mPa·s)、60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10重量份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在室温下搅拌1h,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升温至物料温度为150℃,加热混炼2h,经真空脱除低分子1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后混合均匀,经三辊机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0.1重量份的1wt%的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搅拌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备用。
S23: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2重量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0.04重量份的3,5-二甲基-1-环己基-3-醇,在室温下混合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备用。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4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二外绒毛层上,形成硅胶条;
S40:对所述硅胶条进行烘干固化,具体地,所述硅胶条的固化温度是80℃,固化时间为每米20分钟。
将制备得到的硅胶进行针入度项目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为针入度为11.4mm,其效果最优。在本实施例的比例下,组分A和组分B中的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进行固化加成反应后,得到的硅胶通过针入度测试约11.4mm,这一硬度和韧性的硅胶作为弹性填充物,效果最优,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钢圈带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硅胶的制作方法,即以下区别:
本实施例所述的硅胶,包括按1︰0.4重量比配比的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5份的催化剂。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10份交联剂和0.5份抑制剂。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30份补强填料和6份结构化控制剂。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1wt%的二乙酰醋酸铂溶液,所述交联剂为聚甲基氢硅氧烷,所述抑制剂为3,5-二甲基-1-环己基-3-醇。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所述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中,m为10,n为8,所述R2和R基团均为甲基。
所述硅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S21:在真空捏合机中加入100重量份的α,ω-乙烯基二甲基聚二有机硅氧烷(25℃下的粘度为15000mPa·s)、30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6重量份的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室温下搅拌1h,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升温至物料温度为180℃,加热混炼2h,经真空脱除低分子1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后混合均匀,经三辊机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0.5重量份的1wt%的二乙酰醋酸铂溶液,搅拌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备用。
S23: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10重量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0.5重量份的3,5-二甲基-1-环己基-3-醇,在室温下混合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备用。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4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二外绒毛层上,形成硅胶条;
S40:对所述硅胶条进行烘干固化,具体地,所述硅胶条的固化温度是80℃,固化时间为每米20分钟。
在本实施例的比例下,组分A和组分B中的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进行固化加成反应后,得到的硅胶作为弹性填充物,效果最优,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钢圈带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硅胶的制作方法,即以下区别:
本实施例所述的硅胶,包括按1︰0.5重量比配比的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05份的催化剂。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3.5份交联剂和0.05份抑制剂。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50份补强填料和20份结构化控制剂。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1wt%的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所述交联剂为聚甲基氢硅氧烷,所述抑制剂为甲基乙炔醇。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所述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4︰1。所述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中,m为10,n为8,所述R2和R基团均为甲基。
所述硅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S21:在真空捏合机中加入100重量份的α,ω-乙烯基二甲基聚二有机硅氧烷(25℃下的粘度为30000mPa·s)、50重量份的气相白炭黑、16重量份的六甲基二硅氧烷和4重量份的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室温下搅拌1h,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升温至物料温度为170℃,加热混炼2h,经真空脱除低分子2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后混合均匀,经三辊机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0.05重量份的1wt%的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搅拌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备用。
S23:取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然后向其中加入3.5重量份的聚甲基氢硅氧烷、0.05重量份的甲基乙炔醇,在室温下混合均匀,脱除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备用。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5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二外绒毛层上,形成硅胶条;
S40:对所述硅胶条进行烘干固化,具体地,所述硅胶条的固化温度是80℃,固化时间为每米20分钟。
将制备得到的硅胶进行针入度项目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为针入度为7.9mm。在本实施例的比例下,组分A和组分B中的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进行固化加成反应后,得到的硅胶通过针入度测试约7.9mm,这一硬度和韧性的硅胶恰好作为弹性填充物,降低钢圈对人体的压迫感,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钢圈带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钢圈带的结构稍有不同,硅胶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请参阅图4,该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1、第一外绒毛层2、第一内绒毛层3、第二层织带4、第二外绒毛层5、第二内绒毛层6、第三层织带71、第三绒毛层72、第四层织带81和第四绒毛层82。其中,第一层织带1、第一外绒毛层2、第一内绒毛层3、第二层织带4、第二外绒毛层5、第二内绒毛层6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在宽度方向上,该第三层织带71的一侧边与第一层织带1和第二层织带2的一侧边连接,第三层织带71的另一侧边与第四层织带81的一侧边连接。该第三层织带71的一面设有第三绒毛层72,该第四层织带81的一面设有第四绒毛层82,该硅胶条固定在第三绒毛层72上,该第四绒毛层82朝向该硅胶条91。
将硅胶固定在织带本体上并固化后,通过第一车缝线101(图5中的虚线),将第四层织带81向第三层织带71弯折,使第四层织带81的另一未连接的侧边与第三层织带71的侧边连接,进而使第三层织带71和第四层织带81将硅胶条91包裹在内,具体请参阅图5。
该钢圈带穿入钢圈后,即可通过车缝固定在内衣上。在车缝前,首先第三层织带71背向该硅胶条91的一面与第一层织带1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贴合,如图5中的箭头A所示,然后进行车缝。具体有两种可选的车缝方式,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中所示的是普通款车缝方式,通过第二车缝线102和第三车缝线103将织带本体100的两侧边分别固定在内衣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三层织带背向该硅胶条的一面与第一层织带背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贴合并通过车缝固定起来,再将钢圈带固定在内衣上。图7中所示的是折巾款车缝方式,通过第四车缝线104将织带本体100的一侧边固定在内衣上,该第四车缝线104同时也将第三层织带71背向该硅胶条91的一面与第一层织带1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通过在侧边处车缝而固定起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四层织带背向硅胶条的一面与第二层织带背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贴合,如图5中的箭头B所示。
本实施例的钢圈带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仅在步骤S101、S301、S501存在区别,其中S201中的硅胶制作方法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4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S101:采用梭织机一体制造出上述织带本体100;
S201:制备出硅胶;
S301: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第三绒毛层72上,形成硅胶条91;
S401:对所述硅胶条91进行烘干固化,
S501:将第四层织带81的另一未连接的侧边与所述第三层织带71的一侧边连接,使第三层织带71和第四层织带81将所述硅胶条91包裹在内。
制造出钢圈带后,可通过以下步骤将其固定在内衣上:
S60:将钢圈穿入钢圈空腔10中;
S70:将第三层织带71背向该硅胶条91的一面与第一层织带1背向钢圈空腔10的一面贴合,然后将钢圈带的一侧边或两侧边缝合在内衣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本体和硅胶条,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第二层织带;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连接,使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之间形成钢圈空腔;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中织有低熔点纱,所述低熔点纱的熔点为70-90℃;所述第一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一内绒毛层,所述第二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二内绒毛层;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并在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织带本体用于固定所述硅胶条的一面设有绒毛层;所述硅胶条的成分如下:
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和组分B按1︰(0.3~0.5)的重量比配比;
所述组分A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和0.01~1.0份的催化剂;
所述组分B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基础胶料、1~15份交联剂和0.01~1.0份抑制剂;
所述基础胶料按重量份数包括100份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25~75份补强填料和0.5-25份结构化控制剂;
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所述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x=400~1500,y=0~40;m=0~100,n=2~30;
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苯基;Vi为含有烯键基团,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或1-己烯基;R1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1-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种;R2为甲基或氢基;
所述催化剂为铂类催化剂;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沉淀二氧化硅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小分子量羟基硅油、烷氧基低分子聚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比为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还包括第三层织带;所述第三层织带的至少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侧边连接;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第二层织带背向所述钢圈空腔的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两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二层织带和第三层织带将所述硅胶条包裹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还包括第三层织带和第四层织带;所述第四层织带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三层织带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的一侧边连接;所述硅胶条固定在所述第三层织带的一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织带的另一侧边与第三层织带的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三层织带和第四层织带将所述硅胶条包裹在内;所述第三层织带背向所述硅胶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层织带或第二层织带的任一贴合,或与所述第一层织带或第二层织带均不贴合。
7.一种女性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硅胶的钢圈带。
8.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造出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织带、第二层织带;将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分别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连接,使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之间形成钢圈空腔;所述第一层织带和第二层织带中织有低熔点纱,所述低熔点纱的熔点为70-90℃;所述第一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一内绒毛层,所述第二层织带朝向钢圈空腔的一面设有第二内绒毛层;所述织带本体用于固定硅胶条的一面设有绒毛层;
S20: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出硅胶,本步骤S20包括S21~S24;本步骤S20与S10同步进行,或S10进行后S20进行,或S20进行后S10进行;
S21:将100重量份的聚二有机硅氧烷、25~75重量份的补强填料、0.5~25重量份的结构化控制剂在真空捏合机中混合,然后升温至150~180℃加热混炼2~6h,真空脱除低分子1~2h后冷却,将冷却后的物料搅拌混合均匀,研磨过滤得到基础胶料;
S22: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0.01~1.0重量份的催化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A;
S23:向100重量份的基础胶料中加入1~15重量份的交联剂、0.01~1.0份抑制剂,搅拌均匀后,脱气泡,过滤,得到组分B;
S24: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1︰(0.3~0.5)的重量比配比混合,得到所述硅胶;
其中,所述聚二有机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所述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x=400~1500,y=0~40;m=0~100,n=2~30;
R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苯基;Vi为含有烯键基团,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或1-己烯基;R1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1-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种;R2为甲基或氢基;
所述催化剂为铂类催化剂;
所述补强填料为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经表面疏水处理的沉淀二氧化硅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所述结构化控制剂为小分子量羟基硅油、烷氧基低分子聚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何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S30:将所述硅胶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挤出在所述织带本体上,形成硅胶条;
S40:对所述硅胶条进行烘干固化;
S50:缝合织带本体,对硅胶条进行包裹。
CN201710081244.0A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617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244.0A CN106617344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1244.0A CN106617344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7344A CN106617344A (zh) 2017-05-10
CN106617344B true CN106617344B (zh) 2018-08-21

Family

ID=5884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1244.0A Active CN106617344B (zh) 2017-02-15 2017-02-15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73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8098B2 (ja) * 1996-03-29 2005-03-09 ダウ コーニング アジア株式会社 放射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硬化物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IL136686A0 (en) * 2000-06-12 2001-06-14 Delta Galil Ind Ltd Garments
CN2524519Y (zh) * 2001-09-20 2002-12-11 林见明 改进的胸罩钢圈结构
CN100368479C (zh) * 2005-08-08 2008-02-13 广州天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硅橡胶基础胶料、液体硅橡胶材料及其它们的制备方法
CN201451406U (zh) * 2009-08-07 2010-05-12 东莞润达弹性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钢圈套
CN101999758A (zh) * 2009-09-03 2011-04-06 池仲荣 多功能按摩钢托
CN102010600B (zh) * 2010-11-26 2013-01-16 广州天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液体硅橡胶基础胶料及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48249A (zh) * 2011-01-21 2011-05-11 广州市画尔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能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文胸
CN202354391U (zh) * 2011-11-14 2012-08-01 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带有软垫效果的钢圈织带
CN104072998A (zh) * 2014-07-02 2014-10-01 广州天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介电常数液体硅橡胶基础胶料及于组合物中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7344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4919A (zh) 一种护肤抗菌微胶囊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S6036511B2 (ja) 織物用シリコ−ン系撥水剤
CN105935158A (zh) 一种带硅胶网的直立棉透气文胸罩杯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43367A (zh) 用于无纺布复合膜的水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52311A (zh) 一种侧链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
CN107988801B (zh) 一种用于棉织物的反应型抗紫外柔软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CN103321065A (zh) 一种高温匀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220506A (zh) 一种嵌段聚醚弹性有机硅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17344B (zh) 一种内置硅胶的钢圈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16945705A (zh) 一种羽绒毛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8867069A (zh) 一种聚氨酯-有机硅共聚型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9946B (zh) 活性染料耐水泡牢度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76063A (zh) 柔软、耐寒、弹性、牢度、耐静水压性能好的纺织品用水性丙烯酸酯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8713A (zh) 一种自粘性硅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49174A (zh) 一种染色性能优良的温敏智能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6591B (zh) 一种含有机锗的家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7043A (zh) 纺织品用远红外整理剂、半导体远红外纺织品的整理工艺
CN101899779B (zh) 一种100%有机硅涂层整理剂及其应用
CN113756102A (zh) 一种亲肤增深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844A (zh) 一种新型改性有机硅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996037B (zh) 一种制备具有梯度保水功能面料的方法
CN107326684A (zh) 一种真丝织物用的抗菌整理剂
CN108342901A (zh) 一种抗静电面料
CN103741490B (zh) 纯棉梭织面料用抗撕裂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CN208176107U (zh) 一种易于加工的缓冲型宽窄织带及女性内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teel ring strip with built-in silico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Pledgee: Jiangme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Siqian sub branch

Pledgor: Pioneer Elastic Fabric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