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4356A -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4356A
CN106614356A CN201611202940.4A CN201611202940A CN106614356A CN 106614356 A CN106614356 A CN 106614356A CN 201611202940 A CN201611202940 A CN 201611202940A CN 106614356 A CN106614356 A CN 106614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eding
pigs
generation
meihei
p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29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4356B (zh
Inventor
丁威
杨剑波
汤静
陈军
邢军
张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16112029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4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4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4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4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本的选择:选择梅山猪和巴克夏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苏梅1代;2)第1世代候选猪群的获得:选择一定规模的苏梅1代,组建基础群,得到第1世代候选猪群;3)苏梅黑猪的获得:第1世代候选猪群中的公母猪随机交配,得到的第1胎开始留种,留种公母猪组建第2世代;以此类推,在封闭小群内进行继代选育,经过3~5世代选育,然后进行扩群推广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苏梅黑猪。本发明在传统建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的基础上,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BLUP估计育种值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开展个体的留种和后代选育工作,为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提升了后代选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工业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地方品种猪或培育品种猪的培育重点都在提高瘦肉率和肉质上,而国外品种猪培育重点在具备高产仔性能的瘦肉品种和配套系。
现有的地方猪品种在产仔数、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和肉质方面存在缺陷;而国外引进品种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在繁殖力和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此外,在猪种培育的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组建基础群进行闭锁繁育的方法,而我们开展的苏梅黑猪的培育采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面,加速了培育的过程。
虽然已有梅山猪和巴克夏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报道,但事实上梅山猪和巴克夏猪杂交1代的个体仅能作为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亲本使用,不能开展杂交猪的纯种繁育,否则其后代毛色由黑变花色的现象非常严重,只有对建立的基础群经过3~5代的群内选育才能形成遗传稳定的黑猪后代。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我国及国外猪品种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偏低的问题,为保护我国地方猪,特别是江海型猪高产仔的特点做出贡献,为给商品猪生产提供优良的黑猪亲本,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的选择:选择梅山猪和巴克夏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苏梅1代;
2)第1世代候选猪群的获得:选择一定规模的苏梅1代,组建基础群,得到第1世代候选猪群;
3)苏梅黑猪的获得:第1世代候选猪群中的公母猪随机交配,得到的第1胎开始留种,留种公母猪组建第2世代;以此类推,在封闭小群内进行继代选育,经过3~5世代选育,然后进行扩群推广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苏梅黑猪。
其中,上述步骤1)梅山猪和巴克夏猪外貌为四肢下部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特征,以及乳头数达到8对以上,且亲代平均产仔数在12头以上,体质健康。
其中,上述步骤2)第1世代候选猪群是根据180日龄体重向上选择和180日龄膘厚向下选择、公母比例1︰5的标准进行选留和组建,选留10头公猪和50头母猪组建第1世代。其中,在留种过程中,实行“断奶时多留,结束测定时精选”,中途非特殊情况不准淘汰,留种时,采用各家系等量留种;交配系统上,1世代采用避开全、半同胞交配的随机交配,各公猪配等数的母猪;
其中,上述步骤3)中的留种是通过传统选育方式留种和/或错配PCR-RFLP技术辅助选育留种。
其中,上述传统选育方式是通过在封闭小群内逐代根据生产性能、体型外貌、血统来源进行继代选育。
其中,上述错配PCR-RFLP技术是指通过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IGF2基因和ob基因的多态性,根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进行辅助选种。在上述传统选育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错配PCR-RFLP(Dra III)技术、PCR-RFLP(Hinf I)技术检测2个影响猪生长性状和瘦肉率性状的功能基因,IGF2基因、ob基因的多态性,根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进行辅助选种。(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胎儿生长发育和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影响猪瘦肉量的主要候选基因;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可以降低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和减少脂肪生长。)
其中,上述步骤3)的留种还包括建立BLUP模型,估计苏梅黑猪育种值,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了解苏梅黑猪生长发育过程,通过估算结果进行辅助选种。
其中,上述育种值是根据育种值计算公式计算个体育种值,将育种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留种需求量,对育种值高的个体进行留种。
本发明所述的传统选育方式群体继代选育法指的是从建立基础群开始,闭锁繁育,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种选配,一代一代重复进行,直到育成符合品种标准、遗传性稳定、整齐均一的群体。
本发明所述的遗传性状稳定指的是亲本交配后,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亲本的性状一定会遗传给子代。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我国现有的梅山猪品种和国外引进的巴克夏猪品种做材料,通过杂交将它们的高产仔、耐粗饲、黑猪外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固定,本发明在传统建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的基础上,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BLUP估计育种值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开展个体的留种和后代选育工作,为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提升了后代选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获得的苏梅公猪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培育获得的苏梅母猪照片;
图4为本发明的亲本梅山母猪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苏梅黑猪的传统培育
为了培育一种产仔性能高,生活力强的黑猪新品种。选用梅山猪和巴克夏猪作为材料,通过杂交,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培育。选择梅山猪和巴克夏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苏梅1代,选择个体品种较纯,外貌符合各品种特征,且亲代平均产仔数在12头以上,体质健康。开展梅山猪和巴克夏猪杂交,各占50%的血缘杂交制种。在符合体型外貌为四肢下部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特征,以及乳头数达到8对(16个以上)基础上,根据180日龄体重向上选择和180日龄膘厚向下选择、公母比例1︰5的标准进行选留和组建,选留10头公猪和50头母猪组建1世代。1世代公母猪随机交配,第1胎开始留种,留种公母猪组建第2世代,以此类推,在封闭小群内逐代根据生产性能、体型外貌、血统来源等进行继代选育;在闭锁的基础群应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3世代选育,当外貌特征为四肢下部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特征,以及乳头数达到8对以上和产仔数稳定在12头时,进行扩群推广最终获得苏梅黑猪。因其培育过程中使用小梅山猪、培育地点在江苏和黑色背毛,因此最后将培育的新品种猪种定名为苏梅黑猪。
我们通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苏梅黑猪与梅山猪。结果见表1~表8,新培育品种——苏梅黑猪,与梅山猪相比,在初生重、21日龄中等方面均差异显著。4月龄公猪在体高和胸围方面显著高于梅山猪,6月龄体尺各指标显著高于梅山猪;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两项指标两个品种差异不显著。说明苏梅黑猪不但提升了梅山猪品种的生长速度,而且还保持了梅山猪的优秀繁殖能力。
表1苏梅黑公猪与梅山公猪不同日龄重仔猪体重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2苏梅黑母猪与梅山母猪不同日龄重仔猪体重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3苏梅黑公猪与梅山公猪4月龄体尺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4苏梅黑母猪与梅山母猪4月龄体尺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5苏梅黑公猪与梅山公猪6月龄体尺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6苏梅黑母猪与梅山母猪6月龄体尺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7各组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表8各组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
注:同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实施例2错配PCR-RFLP技术辅助选育
在实施例1的传统选育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错配PCR-RFLP(Dra III)技术、PCR-RFLP(Hinf I)技术检测2个影响猪生长性状和瘦肉率性状的功能基因,IGF2基因、ob基因的多态性,根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进行辅助选种。(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胎儿生长发育和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影响猪瘦肉量的主要候选基因;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可以降低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和减少脂肪生长。)
我们通过采用错配PCR-RFLP(Dra III)技术,检测IGF2基因内含子3中的已知突变A3072G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该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和2个等位基因(A和G),在对引进巴克夏猪进行分子标记时发现,3头巴克夏猪基因型分别为AA、AG、
AG型,苏梅黑猪不同世代群体中,基本满足品种目标特征下,随着世代的增加,适当提高等位基因A的频率。
表9 IGF2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我们通过采用PCR-RFLP(Hinf I)检测ob基因T3469C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该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和2个等位基因(A和B),梅山猪群体中,等位基因B均为优势基因,在对引进巴克夏猪进行分子标记时发现,3头巴克夏猪基因型分别为BB型,苏梅黑猪不同世代群体中,基本满足品种目标特征下,持续提高等位基因B的频率。
表10 ob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实施例3建立BLUP模型辅助选育
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建立BLUP模型:本项目采用个体动物模型,该模型中,测定的世代和性别作为固定效应,个体号作为动物效应,窝号作为非相关随机效应。
Y=Xb+Zu+Sl+e
其中,Y为观察值向量,b为固定效应向量,u为随机动物效应向量,l为窝效应向量,e为随机残差效应向量,X、Z、S分别为对应于固定效应、动物效应和窝效应的设计矩阵。
采用MTDFREML软件估计苏梅黑猪相关性状的遗传参数,所测性状的遗传力在0.28-0.62之间;目标性状W180(180日龄体重)和BF180(180日龄背膘厚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49、0.43,属于高遗传力性状,选种时适合采用个体选择方法。
表11苏梅黑猪180日龄体重和180日龄背膘厚度性状遗传参数
性状 加性方差 窝效应方差 表型方差 窝效应 遗传力
W180 0.36702 0.01821 0.74903 0.02 0.49
BF180 0.17372 0.03401 0.40399 0.08 0.43
固定效应分析:固定效应是影响遗传参数估计准确的一大因素,分析各固定效应的影响,从而把它完全从随机效应中分离,能使遗传参数的估计值更为准确,同时,根据固定效应结果,可以有效直观地分析各环境因素对猪经济性状的影响。目标性状W180和BF180公猪的固定效益分别为9.13631、0.12336,远大于母猪的0.45991、0.03638,因此,应加大公猪的选择强度,提高遗传进展。
表12苏梅黑猪180日龄体重和180日龄背膘厚度性状的固定效应
性状 1世代 2世代 3世代
W180 9.13631 0.45991 -2.10220 -0.70867 -0.04360
BF180 0.12336 0.03638 -0.09954 -0.08274 -0.03244
为进一步了解苏梅黑猪生长发育过程,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苏梅猪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Gompertz生长模型对苏梅猪生长曲线的拟合度最好,各世代的复相关系数(R2)均超过99%。
表13 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苏梅猪生长曲线的基本参数
世代 A b K R2
1 148.741±15.487 4.030±0.069 0.007±0.000 0.994
2 204.280±33.411 4.222±0.117 0.006±0.001 0.992
3 259.296±54.582 4.391±0.160 0.006±0.001 0.991
经过培育,苏梅黑猪的体型外貌特征:体躯长,腰背平直、较宽,腹围较宽,四肢粗壮,肌肉紧实,嘴筒较长,耳小且呈前倾外展,被毛黑色,基本保留梅山猪肢端白、鼻端白的“四脚白”特征(图2-3)。
实验例
经过实施例1~3的方法进行了3个世代的继代选育得到的苏梅黑猪育肥猪的180日龄重、180背膘厚度、90kg体重日龄、90kg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为64.32±0.60kg、2.61±0.02cm、215.28±1.01天、619.05±3.17g、3.12︰1。
表14各世代苏梅黑猪育肥猪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屠宰性能方面:90kg体重屠宰,主要测定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经过3个世代的继代选育,育肥猪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72.47%、55.09%、2.77±0.03cm、35.51±0.30cm2和3.09%,具体见表15。
表15各世代苏梅黑猪育肥猪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世代 屠宰率 胴体瘦肉率 膘厚 眼肌面积 肌内脂肪
1 71.02±0.42 53.56±0.43 2.81±0.04 29.57±0.41 3.23±0.03
2 72.39±0.33 54.58±0.35 2.78±0.03 32.76±0.32 3.12±0.02
3 72.47±0.30 55.09±0.32 2.77±0.03 35.51±0.30 3.09±0.03
综上所述,在传统建群进行闭锁继代选育的基础上,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BLUP估计育种值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开展个体的留种和后代选育工作,为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提升了后代选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培育的苏梅黑猪在保留小梅山猪繁殖特性和黑色背毛的基础上,在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等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培育黑猪无论在各日龄阶段的体重和体尺等方面均高于小梅山猪亲本;培育黑猪的3世代个体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72.47%、55.09%、2.77±0.03cm、35.51±0.30cm2和3.09%,上述指标均高于小梅山猪亲本,如继续培育至5代效果将会进一步提升。

Claims (8)

1.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的选择:选择梅山猪和巴克夏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苏梅1代;
2)第1世代候选猪群的获得:选择一定规模的苏梅1代,组建基础群,得到第1世代候选猪群;
3)苏梅黑猪的获得:第1世代候选猪群中的公母猪交配,得到的第1胎开始留种,留种公母猪组建第2世代;以此类推,在封闭小群内进行继代选育,经过3~5世代选育,然后进行扩群推广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苏梅黑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梅山猪和巴克夏猪外貌为四肢下部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特征,以及乳头数达到8对以上,且亲代平均产仔数在12头以上,体质健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第1世代候选猪群是根据180日龄体重向上选择和180日龄膘厚向下选择、公母比例1︰5的标准进行选留和组建,选留10头公猪和50头母猪组建第1世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留种是通过传统选育方式留种和/或错配PCR-RFLP技术辅助选育留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选育方式是通过在封闭小群内逐代根据生产性能、体型外貌、血统来源进行继代选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配PCR-RFLP技术是指通过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IGF2基因和ob基因的多态性,根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进行辅助选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留种还包括建立BLUP模型,估计苏梅黑猪育种值,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了解苏梅黑猪生长发育过程,通过估算结果进行辅助选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值是根据育种值计算公式计算个体育种值,将育种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留种需求量,对育种值高的个体进行留种。
CN201611202940.4A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6614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940.4A CN106614356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940.4A CN106614356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356A true CN106614356A (zh) 2017-05-10
CN106614356B CN106614356B (zh) 2020-07-31

Family

ID=5882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2940.4A Active CN106614356B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43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62A (zh) * 2019-03-14 2019-06-2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黑三元配套系肉食猪的培育方法
CN110338107A (zh) * 2019-06-25 2019-10-18 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立锦鲤体色繁殖家系的方法
CN113921087A (zh) * 2021-09-24 2022-01-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公猪预测受胎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4667966A (zh) * 2022-02-24 2022-06-2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优良种质资源培育黑猪的方法
CN114931127A (zh) * 2022-05-25 2022-08-23 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种猪的基因组育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6076A (zh) * 2013-09-04 2014-09-10 江口县梵态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家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特种野猪的方法
CN104186423A (zh) * 2014-09-18 2014-12-10 扬州大学 梅山猪高产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4396879A (zh) * 2014-12-15 2015-03-11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 含有梅山猪和巴克夏猪血统的商品猪的杂交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6076A (zh) * 2013-09-04 2014-09-10 江口县梵态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家猪和野猪杂交培育特种野猪的方法
CN104186423A (zh) * 2014-09-18 2014-12-10 扬州大学 梅山猪高产抗病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4396879A (zh) * 2014-12-15 2015-03-11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 含有梅山猪和巴克夏猪血统的商品猪的杂交培育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962A (zh) * 2019-03-14 2019-06-2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黑三元配套系肉食猪的培育方法
CN109937962B (zh) * 2019-03-14 2021-09-10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黑三元配套系肉食猪的培育方法
CN110338107A (zh) * 2019-06-25 2019-10-18 安徽红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立锦鲤体色繁殖家系的方法
CN113921087A (zh) * 2021-09-24 2022-01-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公猪预测受胎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4667966A (zh) * 2022-02-24 2022-06-2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优良种质资源培育黑猪的方法
CN114667966B (zh) * 2022-02-24 2023-02-2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优良种质资源培育黑猪的方法
CN114931127A (zh) * 2022-05-25 2022-08-23 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种猪的基因组育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4356B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4356A (zh) 一种苏梅黑猪的培育方法
CN100369544C (zh) 瘦肉型淮猪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2106296B (zh) 一种定远猪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871903B (zh) 以长白山野猪为父本松辽黑猪为母本培育肉食猪的方法
CN111226869B (zh) 一种高均匀度屠宰型优质麻黄鸡的选育方法
CN101743929B (zh) 皮特兰猪的选育方法
CN104381203B (zh) 大约克夏猪双肌臀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798169B (zh) 一种快速建立yy超雄黄颡鱼改良繁育系的方法
CN110218799A (zh) 猪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及应用
De Verdal et al. Response to selection for growth in an interspecific hybrid between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and O. niloticus in two distinct environments
CN102511430B (zh) 一种对虾多家系配种制种方法
CN102742545A (zh) 一种提高梅山猪瘦肉率的育种方法
CN107779516A (zh) 一种影响猪初生重性状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7494410A (zh) 一种配套组合生产深浅壳色绿壳蛋鸡的方法
CN102124997B (zh) 一种两点花的花边鸭新品系制种方法
CN108419756A (zh) 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
CN111647663B (zh) 一种鸡步行数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及应用
CN110358840A (zh) 与剩余采食量相关的tpp2基因的snp分子遗传标记
CN101965815B (zh) 一种大黄鱼精细育种的方法
CN104186422B (zh) 一种优质肉羊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734079A (zh) 商品肉猪的配套系选育方法
CN102742552A (zh) 一种培育瘦肉型猪的育种方法
CN111406710B (zh) 选择育种方法
KR20160127882A (ko) 두록과 한국재래돼지의 교배에 의한 합성돈의 생산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합성돈
CN109463348A (zh) 一种五系杂交配套的瘦肉型种猪的选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