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4831A -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4831A
CN106604831A CN201480081513.8A CN201480081513A CN106604831A CN 106604831 A CN106604831 A CN 106604831A CN 201480081513 A CN201480081513 A CN 201480081513A CN 106604831 A CN106604831 A CN 106604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elt
reinforcement
degre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15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4831B (zh
Inventor
W·A·唐尼
B·P·甘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4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48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003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 B60C9/2009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comprising pli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70Annular br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30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10 to 3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充气轮胎和形成所述轮胎的方法;所述轮胎包含:具有在一对胎圈(18)之间延伸的主体层(16)的轮胎胎体;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所述轮胎胎体布置的带束(20),所述带束具有三个带束层(221‑223),其中所述第一层(221)的加强件元件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层(222)的加强件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5度到15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三层(223)的加强件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充气轮胎和形成这类轮胎的方法,所述轮胎具有包括至少三个带束层的带束。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通常包含轮胎胎体和围绕轮胎胎体布置的带束。在某些情况下,带束由三个堆叠式带束层形成,其中每一层包含多个间隔开的细长加强件。通常,对于具有三个(或4个或更多个)带束层的轮胎来说,中间带束层被布置成使得中间带束层的细长加强件以基本上零角度相对于轮胎的横向中心线或赤道面布置。由于中间带束帘布层的加强件以零角度布置,因此所述加强件在带束或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纵向地延伸,从而为带束和轮胎提供较高周向或环向强度。令人遗憾的是,此情形大体上防止带束在形成轮胎的方法(包含在模制操作期间使轮胎固化)期间拉伸或扩张。此外,由于带束基本上不扩张,因此带束通常与轮胎胎体分开组装,且随后,在带束组装完成之后被施加到轮胎胎体以形成组装好的未固化轮胎。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克服这些和其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含充气轮胎和形成充气轮胎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经固化充气轮胎,其包括具有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一或多个主体层的轮胎胎体,所述对胎圈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在这类实施例中,所述经固化充气轮胎还包含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轮胎胎体布置的带束,所述带束具有三个带束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包含至少部分地跨对应带束层的宽度间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对应带束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长度。第一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5度到15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第三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包含一种形成经固化充气轮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提供轮胎胎体的步骤,所述轮胎胎体具有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一或多个主体层,所述对胎圈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一额外步骤包含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布置带束,所述带束具有三个带束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包含至少部分地跨对应带束层的宽度间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对应带束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长度。另一步骤包含将带束固化到轮胎胎体以形成经固化轮胎,其中第一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5度到15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第三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下文描述额外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轮胎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图1的轮胎中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束的部分顶视图,其展示三个带束层。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形成的轮胎的正面剖视图,其中带束正被施加和组装于轮胎胎体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含经固化充气轮胎和形成这类轮胎的方法,所述轮胎具有包括至少三个带束层的带束,其中三个带束层被布置成使得中间带束层(在本文中也称作第二带束层)具有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非零角度的细长加强件,例如帘线或类似者。
通常,对于具有三个带束层的轮胎来说,中间带束层被布置成使得中间带束层的细长加强件以基本上零角度相对于轮胎的横向中心线或赤道面布置。由于中间带束帘布层的加强件以零角度布置,因此所述加强件在带束或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纵向地延伸,此大体上防止带束在轮胎固化的方法期间(例如,在模制操作期间)拉伸或扩张。当中间带束帘布层包含高强度、低伸长率加强件(例如,用于卡车轮胎中的那些加强件)时,情况尤其如此。因此,由于带束基本上不扩张,所以带束通常与轮胎胎体分开组装,且随后,在带束组装完成之后被施加到轮胎胎体以形成组装好的未固化轮胎。随后,将组装好的未固化轮胎插入到模具中且进行固化以形成经固化轮胎。本文中根据各种实施例描述的本发明提供各种益处,包含消除与轮胎胎体分开地组装带束的需要,此情形消除一定复杂度和用于组装未固化充气轮胎的先前方法的额外时间。虽然本发明提供任何充气轮胎可采用的带束,但在具体实施例中,经固化充气轮胎包括卡车和拖车轮胎或工程车辆轮胎,其中每一这类车辆可用于公路运输或越野目的且可被配置以装载货物或牵引装载货物的拖车或拖运沉重的机械。半卡车、消防车和救护车出于此目的被认为是卡车。
因此,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一种形成经固化充气轮胎的方法。在这类方法中,一个步骤包含提供具有一或多个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主体层的轮胎胎体,所述对胎圈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在这类实施例中,轮胎胎体通常为未固化的,在业界内通常被称作“生坯”,其中被组装以形成轮胎胎体的各种组件并未永久地接合在一起,且在等待添加额外组件(例如,带束和轮胎胎面)以形成经组装轮胎的时候保持至少部分未接合或可分离。在最基本的形式中,轮胎胎体包含至少一个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主体层。各自形成圆环或环形物的胎圈在轮胎或轮胎胎体的轴向方向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轮胎宽度的方向上)间隔开。胎圈中的每一者形成圆环或环形物,且可包括一般技术人员所需或已知的任何胎圈。主体层包括如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此目的的任何材料。举例来说,在具体实施例中,主体层包括复合片材,所述复合片材包括布置在弹性聚合物矩阵内的多个细长加强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聚合物为天然或合成橡胶。加强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帘线。举例来说,这类帘线可由金属(最常用的钢)或任何织物或纺织物(例如,聚酯、人造丝、尼龙、芳纶或玻璃纤维)形成。这类帘线可由纵向布置且视需要沿其长度扭绞的多条钢丝(金属)或纱线/长丝(织物/纺织物)形成。
形成经固化充气轮胎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包含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布置带束的步骤。带束具有堆叠的三个带束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包含至少部分跨对应带束层的宽度间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所述多个细长加强件中的每一者也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对应带束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长度。在沿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布置带束中,应了解,所述中心部分由位于所述对胎圈之间的轮胎胎体的任何部分构成。举例来说,在更特定个例中,带束相对于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加以布置,使得在带束宽度的中心处在带束长度的方向上(换句话说,在带束的周向方向上)纵向延伸的带束的横向中心线布置在轮胎胎体的赤道线处(也就是说,布置在所述对胎圈之间的轮胎胎体的横向中心线处)。还应了解,形成圆环或环形物的带束无法明显地在径向或周向方向上扩张。因此,在沿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布置带束的步骤期间,中心部分处于扩张状态,使得带束在距轮胎的旋转轴线较远距离处形成,也就是说,在距带束的最终固化位置近得多的距离处形成。在扩张状态中,中心部分的周长、直径、圆周或周长大于所述对胎圈的每一胎圈或邻近于任何这类胎圈布置的主体层的部分的周长、直径、圆周或周长。
在具体个例中,通过以下方式沿轮胎胎体形成或组装带束:首先将第一带束层施加到轮胎胎体,接着施加第二带束层且随后施加第三带束层。虽然第一带束层可直接施加到轮胎胎体,第二带束层可直接施加在第一带束层上方,且第三带束层可直接施加在第二带束层上方,但应了解,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施加任何带束层之前应用粘合剂或粘结剂薄层。粘合剂或粘结剂层可包括未固化的弹性聚合物,例如天然或合成橡胶,或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有助于充分粘结的任何其它固体、液体或粘性材料。但在具体实施例中,粘合剂或粘结剂层为非强化型的,意味着所述层内未布置细长加强件,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其它加强件。薄层的厚度通常小于任何这类带束层的厚度。
应了解,每一带束层包括复合片材,所述片材包括布置在弹性聚合物矩阵内的多个细长加强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聚合物为天然或合成橡胶。加强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帘线。举例来说,这类帘线可由金属(最常用的钢)或任何织物或纺织物(例如,聚酯、人造丝、尼龙、芳纶或玻璃纤维)形成。这类帘线可由纵向布置且视需要沿其长度扭绞的多条钢丝(金属)或纱线/长丝(织物/纺织物)形成。对于每一带束层,每一加强件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带束层长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所述长度在施加到轮胎胎体时至少部分地在轮胎胎体的周向方向上延伸。虽然指出带束包含三个带束层,但应了解,在不同实施例中带束仅包括三个带束层,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提供多于三个带束层。
为确保大体上所有空气或任何其它气体被排出且未滞留在带束层之间,在具体实施例中,强力地施加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或在施加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之后,定向地施加力以将任何空气或其它气体引导到每一带束层的侧边。这在业界内被称作“拼接(stitching)”。拼接可在施加带束层期间、在施加每一带束层之后或在已施加所有带束层形成带束之后进行。无论是因为每一带束层的强力施加,还是因为拼接操作的执行,在具体实施例中,带束且因此每一带束层大体上被施加到轮胎胎体使得带束和每一带束层适合于轮胎胎体中心部分的轮廓形状。
在沿轮胎胎体布置带束的步骤完成之后,所述带束为未固化的或“生坯”带束。为完成轮胎,可在施加带束之后施加额外组件,例如在带束上方施加轮胎胎面。
在组装好未固化轮胎后,形成经固化充气轮胎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包含将带束固化到轮胎胎体以形成经固化轮胎的步骤。固化可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实现。举例来说,在具体实施例中,将经组装轮胎置放在模具内,在模具中对轮胎施加高压和热以将经组装轮胎形成且固化为经固化充气轮胎。在任何情况下,无论用于固化轮胎的方法是什么,在经固化轮胎中:(1)第一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度的一角度(换句话说,也就是偏离绝对值大于零的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2)第二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体上大于或小于零度的一角度(换句话说,也就是偏离绝对值大体上大于零的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3)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度的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在更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和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者来说,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18度到30度(或在更特定实施例中为24度到28度)的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在任何这类实施例中,第二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大体上大于零(或在更特定实施例中绝对值为5度或更大,且在甚至更特定实施例中绝对值为7度到15度或大体上10度)的一角度的方向上延伸。在任何这类实施例中,第一带束层的加强件角度为正值,而第三带束层的加强件角度为负值,或反之亦然,无论第一和第三带束层的加强件角度的绝对值是否为相同绝对值。
在经固化轮胎中,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轮胎或带束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其被称为固化宽度。虽然带束和带束层的固化宽度将根据正构造的轮胎的宽度发生变化,但在具体实施例中,三个带束层之间的宽度存在差值。具体地说,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带束层(三个带束层中的外带束层)的宽度大于三个带束层中的第一和第二带束层(分别被称为内带束层和中间带束层)中每一者的宽度。在某些这类实施例中,第二带束层的宽度比第一和第三带束层两者更窄。举例来说,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和第三带束层被布置成使得每一对应带束层的每一横向侧边延伸超出第二带束层的横向侧边至少10毫米(mm)。在更特定实施例中,第一层的宽度延伸超出第二带束层的横向侧边至少10mm,且第三带束层延伸超出第二带束层的横向侧边至少20mm。
现将在下文结合图式中展示的具体实施例论述上文所论述的方法和由所述方法形成的经固化轮胎。
参看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经固化充气轮胎10的截面视图,相对于定义轮胎的轴向方向的旋转轴线A,轮胎的径向方向R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轮胎10包含布置在带束20上方的胎面12,所有带束粘结到轮胎胎体15。轮胎包含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的一对胎壁14和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的一对胎圈18。轮胎的轴向方向也是轮胎宽度的方向以及带束宽度和带束层宽度的方向。作为轮胎胎体15的部分,主体层16在所述对胎圈18之间延伸。横向中心线CL经展示定义围绕轮胎10的周边延伸的赤道线。赤道面EP沿中心线CL延伸穿过轮胎10。
在图2中,展示图1的带束20的顶部剖开视图,其展示形成带束的三个带束层。确切地说,三个带束层22包括第一带束层或内带束层221、第二带束层或中间带束层222和第三带束层或外带束层223。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形成板材且包含布置在弹性聚合物矩阵26内的多个加强件24。第二带束层222中的加强件24以角度θ2相对于轮胎或带束的横向中心线CL或相对于赤道面EP布置,其中角度θ2大于或小于零度,也就是说为非零的角度。类似地,第一带束层221和第三带束层223中每一者中的加强件24以相应角度θ1、θ3相对于轮胎或带束的横向中心线CL或相对于赤道面EP布置,其中角度θ1、θ3大于或小于零度,也就是说为非零的角度。在所展示实施例中,虽然第一加强件角度θ1和第三加强件角度θ3中每一者的绝对值相等,但第一层221的加强件角度θ1为正值,而第三层223的加强件角度θ3为负值,或使用替代参考例时反之亦然。在其它变化形式中,第一加强件角度θ1和第三加强件角度θ3中每一者的绝对值可不相等(也就是说,可不等或不同)。
如上文所提及,在具体示范性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和第三带束层221、223中的每一者来说,每一加强件24的长度在相对于赤道面EP偏离绝对值为18度到30度(或在更特定实施例中为24度到28度)的相应角度θ1、θ3的方向上延伸。在任何这类实施例中,第二带束层222中的每一加强件24的长度在相对于带束或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大体上大于零(或在更特定实施例中绝对值为5度到15度,且在甚至更特定实施例中绝对值为7度到15度或大体上10度)的角度θ2的方向上延伸。更一般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角度θ2小于角度θ1、θ3,其中第二带束层222为具有角度θ2的低角度加强件带束层,所述角度为绝对值为5度到15度(例如,上文提到的7度到15度或大体上10度)的低角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对于三个带束层来说,应理解,第一或第三带束层可代替第二带束层为低角度加强件带束层。通过采用这些加强件角度,在维持所需较高水平的周向环向强度与允许更高效地形成轮胎之间取得折中,其中带束直接形成于轮胎胎体上,而非与轮胎胎体分开地形成带束,随后将带束整体地施加到轮胎胎体。通过采用至少5度的加强件角度,对于特定宽度的带束层,每一加强件不会在未沿对应带束层的侧边收端的情况下完全围绕轮胎的圆周延伸。还通过确保加强件角度大体上不延伸超出15度,在维持带束的所需较高环向强度的同时,还允许带束在轮胎形成期间和/或在将未固化轮胎置放在模具内之后充分扩张。
由于第二带束层222中的加强件角度θ2非零,或更一般来说,由于三个带束层221、222、223中无一者具有沿等于零的加强件角度θ1、θ2、θ3纵向延伸的加强件24(也就是说,所有加强件角度非零),因此带束能够视需要扩张以允许将带束直接组装和建构于轮胎胎体上,而不必须与轮胎胎体分开地(例如)在不同的成型鼓或其它平台上组装和建构带束。并且由于第二带束层222中的加强件角度θ2为介于5度到15度的低角度(如上文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论述),或更一般来说,由于三个带束层221、222、22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介于5度到15度的低角度加强件角度θ1、θ2、θ3纵向延伸的加强件24,因此带束20的强度非常类似于具备被表征为具有以零度相对于横向中心线CL或赤道面EP布置的加强件的带束层的带束的强度。因此,通过具有低角度加强件带束层,可在轮胎胎体上建构带束,同时还维持带束的周向强度。在低角度加强件带束层为第二带束层的实施例中,低角度加强件带束层将周向力分配到相邻带束层(即第一和第三带束层),此情形增加且优化整体带束的周向强度。
由于带束被配置成当置于拉力下时扩张,因此当轮胎在固化处理期间(例如在模制轮胎时)被加压时,加强件的角度由于带束在轮胎的未固化状态与固化状态之间扩张而降低。因此,三个带束层中每一者中的加强件的角度在施加到轮胎胎体时大于经固化轮胎中的三个带束层中每一者中的加强件的角度。由于扩张量可由于固化处理不同(例如当使用不同模具时)而有所不同,因此未固化轮胎中的加强件的必需角度将发生变化,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已知。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知道,在没有不当实验的情况下,如何出于实现三个带束层中每一者中的加强件在经固化轮胎中的所需角度的目的,选择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在施加到轮胎胎体时的加强件的角度。
继续参看图2,展示经固化充气轮胎10的三个带束层的固化宽度。确切地说,第一带束层221具有宽度W1,第二带束层222具有宽度W2,且第三带束层223具有宽度W3。在所展示实施例中,第三带束层223的宽度W3大于第一带束层221和第二带束层222中每一者的宽度W1、W2。同样展示,第二带束层222的宽度W2比第一和第三带束层两者的宽度W1、W3更窄。三个带束层也可被描述成:第一带束层221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带束层221的每一横向侧边SE1延伸超出第二带束层222的横向侧边SE2至少10毫米(mm)的距离Δ1-2,且第三带束层223的横向侧边SE3延伸超出第二带束层的横向侧边SE2至少20mm的距离Δ3-2
继续参看图2,带束层221、222、223的宽度可各自表达为胎面12的宽度的百分比。在具体实施例中,胎面12的宽度可实际被称作宽度或胎面弧宽。胎面弧宽WTA被定义为沿胎面宽度在布置于中心线CL的相对侧上的位置P之间延伸,其中在每一位置P处,切线LTAN以与径向参考线LR成大体上等于20度的角度α在朝向中心线CL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在每一位置P处,切线LTAN与径向参考线LR相交。应了解,径向参考线LR在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延伸且平行于中心线CL,且因此垂直于轮胎的轴向方向A,而切线LTAN与胎面或胎面弧成切线地布置,其中切线沿定义轮胎的径向方向R和轴向方向A的平面延伸(换句话说,切线由两个向量形成,一个向量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且另一向量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层宽度W3大体上等于或小于胎面弧宽WTA的百分之85(85%),且其中第二层宽度W2大体上等于或小于第三层宽度的百分之80(80%),且第一层宽度W1大体上等于第三层宽度的百分之95到105(95-105%)。
参看图3,展示沿包括成型鼓30的建构平台的未固化轮胎胎体15,其中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17处于扩张状态,其上正组装或建构带束20。作为举例,用于实现此情形的一种方式为通过充气气囊34使套筒32扩张。展示将第一带束层221施加到轮胎胎体15的中心部分17。随后,等待将第二带束层222施加在第一带束层221上方,其中第三带束层223布置在第二带束层上方。拼接轮36经展示定向地对第一带束层221施加力以向第一带束层的侧边SE1外引导空气或其它气体。在这个实施例中,施加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且随后在施加下一带束层之前进行拼接以移除每一所述带束层下方滞留的任何空气或气体。
如在本文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将被视为指示可包含未指定的其它要素的开放群组。术语“一”和词的单数形式应理解为包含相同词的复数形式,以使得所述术语意味着提供一个或多个某物。术语“至少一个”和“一或多个”可互换使用。术语“单个”应用于指示预期一个并且仅一个某物。类似地,在预期具体数目的事物时使用其它具体整数值(例如“两个”)。术语“优选地”、“优选”、“偏好”、“任选地”、“可能”和类似术语用于指示所提及的项目、条件或步骤是本发明的任选(即,非必需)的特征。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描述为“在a与b之间”的范围包含“a”和“b”的值。
虽然已参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此类描述仅借助于说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和内容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项来界定。此外,应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论述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与本文中其它地方论述或预期的任何一或多个实施例的一或多个特征组合。

Claims (19)

1.一种经固化充气轮胎,其包括:
轮胎胎体,其具有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一或多个主体层,所述对胎圈在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带束,其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所述轮胎胎体布置,所述带束具有三个带束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所述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所述轮胎的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所述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包含至少部分地跨对应带束层的宽度间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对应带束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5度到15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三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延伸距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所述角度的绝对值为7度到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延伸距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所述角度的绝对值大体上等于1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和所述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18度到30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和所述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24度到28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三带束层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所述宽度。
8.一种形成经固化充气轮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在一对胎圈之间延伸的一或多个主体层的轮胎胎体,所述对胎圈在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沿所述对胎圈之间的所述轮胎胎体的中心部分布置带束,所述带束具有三个带束层,包括布置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所述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具有在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和在所述轮胎的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所述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包含至少部分地跨对应带束层的宽度间隔开的多个细长加强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在对应带束层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件长度;
将所述带束固化到所述轮胎胎体以形成经固化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5度到15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三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偏离大于或小于零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延伸距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所述角度的绝对值为7度到1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延伸距所述轮胎的赤道面的所述角度的绝对值大体上等于1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到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和所述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18度到30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和所述第三带束层中的每一加强件的所述长度在与所述轮胎的所述赤道面偏离绝对值为24度到28度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8到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以下方式沿所述轮胎胎体形成所述带束:首先将所述第一带束层施加到所述轮胎胎体,随后施加所述第二带束层且接着施加所述第三带束层。
14.根据权利要求8到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沿所述轮胎胎体布置带束的步骤中,所述轮胎胎体处于扩张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8到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布置步骤中,所述三个带束层中每一者中的每一加强件的角度大于所述三个带束层中每一者中的每一加强件在所述轮胎中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8到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三个带束层中的每一者拼接到所述轮胎胎体的所述中心部分的轮廓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提供步骤中,所述轮胎胎体为未固化的,且其中在所述布置步骤中,所述带束为未固化的。
18.根据权利要求8到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经固化轮胎中,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经固化轮胎中,所述第三带束层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所述宽度。
CN201480081513.8A 2014-08-29 2014-08-29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4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4/053465 WO2016032520A1 (en) 2014-08-29 2014-08-29 Improved tire belt constru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4831A true CN106604831A (zh) 2017-04-26
CN106604831B CN106604831B (zh) 2020-02-21

Family

ID=51541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15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4831B (zh) 2014-08-29 2014-08-29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39995A1 (zh)
EP (1) EP3186096B1 (zh)
JP (1) JP2017529273A (zh)
CN (1) CN106604831B (zh)
WO (1) WO20160325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129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394135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976951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卡车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78820A1 (en) * 2019-12-17 2021-06-1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US20220185018A1 (en) * 2020-12-14 2022-06-1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uck ti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6006A (en) * 1971-04-22 1974-02-06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Pneumatic vehicle tyre
EP0477771A2 (en) * 1990-09-25 1992-04-01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hree-belt tyre
US6668889B1 (en) * 1999-12-21 2003-12-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einforcement package for tires
CN102358110A (zh) * 2011-07-04 2012-02-22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缠绕式钢丝带束层结构的子午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2968A (zh) * 2009-05-29 2012-11-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缺气保用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0505A (en) * 1976-08-31 1978-03-2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Tire for bad road
IT1130703B (it) * 1980-03-18 1986-06-18 Pirelli Procedimento relativo alla fabbricazione di pneumatici radiali
IT1204980B (it) * 1987-04-28 1989-03-10 Pirelli Miglioramenti alle armature di rinforzo dei pneumatici per ruote di veicoli
JP3394599B2 (ja) * 1994-06-27 2003-04-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3942649B2 (ja) * 1994-08-25 2007-07-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939681B2 (ja) * 1998-09-1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808824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313109B2 (ja) * 2014-04-25 2018-04-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6006A (en) * 1971-04-22 1974-02-06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Pneumatic vehicle tyre
EP0477771A2 (en) * 1990-09-25 1992-04-01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hree-belt tyre
US6668889B1 (en) * 1999-12-21 2003-12-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einforcement package for tires
CN102802968A (zh) * 2009-05-29 2012-11-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缺气保用轮胎
CN102358110A (zh) * 2011-07-04 2012-02-22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缠绕式钢丝带束层结构的子午胎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4129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394135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976951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卡车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32520A1 (en) 2016-03-03
EP3186096B1 (en) 2019-10-02
CN106604831B (zh) 2020-02-21
US20170239995A1 (en) 2017-08-24
JP2017529273A (ja) 2017-10-05
EP3186096A1 (en)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4831A (zh) 改进型轮胎带束构造
JP2022009559A (ja) スポークループを有するタイヤ
CN107284141A (zh) 非充气轮胎
CN102825978A (zh) 用于车辆的免充气支撑的系统
US20180326796A1 (en) Tire with pre-stressed toroidal element
CN102442160B (zh) 具有机织或针织的加强件的充气轮胎
CN110014789B (zh) 具有结实的胎圈区域结构的充气轮胎
US2021019751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belt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US20060260730A1 (en) Pneumatic tyre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JP2004501818A (ja) 改善されたビードを備えた航空機用タイヤ
US20190070815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tire
US20160303920A1 (en) Tire construction having a continuous body ply turn up structure
CN106004254B (zh) 用于充气轮胎的胎冠加强层
US8869858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improved crown durability
EP3243644B1 (en) A ty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nnular carcass for a tyre
US20110146887A1 (en) Tire p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50273954A1 (en) Zero-pressure tire
JP200820114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48470B2 (en) Zero-pressure tire
JP2022095590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10232819A1 (en) Tire for Heavy Vehicle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Additional Layers in the Beads
EP3081395A1 (en) A continuous crown reinforcement for a pneumatic tire
EP3450152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tire and tire building drum
JP6773520B2 (ja) タイヤ補強材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963018B2 (en) Tire bead sepa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5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after: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befor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pplicant befor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