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2315A -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2315A
CN106602315A CN201611059823.7A CN201611059823A CN106602315A CN 106602315 A CN106602315 A CN 106602315A CN 201611059823 A CN201611059823 A CN 201611059823A CN 106602315 A CN106602315 A CN 106602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leeve
main
unit
contac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98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2315B (zh
Inventor
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u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di Electric Vehicle (shanghai)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di Electric Vehicle (shanghai)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di Electric Vehic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598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2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2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2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23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可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副连接插件,所述主连接插件包括主壳体,在所述主壳体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主电源插针组件、包括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的副电源插针组件,所述副连接插件包括副壳体,在所述副壳体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的主电源插套组件、包括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的副电源插套组件,所述主连接插件和所述副连接插件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本发明一方面可快速方便地实现正负极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以及控制电源线的同步连接,并且可确保其连接的稳定可靠,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动力电池的连接出现松动而导致的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所接受,由于纯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多组动力电池同步工作,因此对动力电池连接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车辆能安全的运行。在现有技术中,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连接主要采用圆形的航空插头,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注塑一体成型的航空插头”,其公告号为CN204011899U,包括航空插头本体,该航空插头本体包括铜管端子,以及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包覆在铜管端子四周形成航空插头外壳结构的塑胶体,所述铜管端子固定在塑胶体内部并连接导线。该航空插头为注塑一体成型工艺制作,将铜管端子的外部注塑成型塑胶体,形成注塑一体成型的航空插头,铜管端子在塑胶体内固定不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航空插头的可靠性,有利于延长航空插头的使用寿命。
然而此类圆形的航空插头在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连接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航空插头只能用于动力电池单根动力电源线的连接和传输,因此一个动力电池的两根正负极动力电源线需要用两个航空插头进行连接和传输,而其余的通讯电源线以及控制电源线则需要用另外的航空插头进行连接环传输,不仅造成动力电池连接的困难,同时不利于提高动力电池连接的可靠性。其次,现有的航空插头在圆形的插头和插座插接后都是通过锁扣螺母锁紧的,当电动汽车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行驶震动后,航空插头的锁紧螺母容易因震动而产生松动,进而导致航空插头连接出现松动,使电动汽车无法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航空插头在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时所存在的无法同时连接和传输正负极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以及控制电源线,并且在经过长期的震动后插头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一方面可快速方便地实现正负极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以及控制电源线的同步连接,并且可确保其连接的稳定可靠,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动力电池的连接出现松动而导致的故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可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副连接插件,所述主连接插件包括主壳体,在所述主壳体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主电源插针组件、包括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的副电源插针组件,所述副连接插件包括副壳体,在所述副壳体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的主电源插套组件、包括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的副电源插套组件,所述主连接插件和所述副连接插件之间设有卡接机构。
本发明的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可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副连接插件,其中的主连接插件连接在动力电池的连接线束一端,副连接插件则安装在动力电池上,并且在该动力电池连接装置上集成了动力电源、通讯电源以及控制电源等多个电源线的接插件。当我们将副连接插件插接在主连接插件上时,即可同时接通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和控制电源线,而需要检查维修时,只需拔出副连接插件,即可快速地切断所有的电源线,既有利于提高安装维护的效率,同时可有效地避免使用多个航空插头容易出现的可靠性差的问题。特别是,主连接插件和副连接插件之间通过卡接机构相互卡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相互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和副连接插件之间出现松动现象,确保动力电池连接装置的有效连接和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两侧的卡接凸起、设置在所述副壳体上的U形卡环,所述副壳体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U形卡环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所述U形卡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卡接凸起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在开口处设有弧形凸起。
当我们将副连接插件插接在主连接插件上时,可转动U形卡环使卡接槽靠近卡接凸起;当卡接槽侧面的弧形突起滑过卡接凸起从而使卡接凸起定位在卡接槽内时,即可使主连接插件与副连接插件可靠地插接并相互锁止,卡接槽开口处的弧形凸起可避免卡接凸起从卡接槽内滑出,也就是说,弧形凸起可有效地避免处于锁止状态的U形卡环出现自行后退转动,从而确保主连接插件与副连接插件之间锁止的可靠性。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只需用力地反向转动U形卡环,即可使卡接槽侧面的弧形突起反向地滑过卡接凸起从而使卡接凸起与卡接槽相分离,从而方便地从副连接插件上拔出主连接插件。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两侧的卡接凸起、设置在所述副壳体上的U形卡环,所述副壳体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U形卡环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所述U形卡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卡接凸起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凸起包括卡接柱、套接在所述卡接柱上的滚筒,所述滚筒与所述卡接柱之间设有单向传动结构,所述滚筒的圆周面上设有扇形齿,所述卡接槽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为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的内凹的圆柱面,并且所述卡接槽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设有可与所述扇形齿啮合的内齿。
当我们将副连接插件插接在主连接插件上时,可转动U形卡环使卡接槽靠近卡接凸起;当卡接槽侧面的内齿与滚筒上的扇形齿啮合时,即可驱动滚筒正向转动,此时的卡接凸起即定位于卡接槽内,从而使主连接插件与副连接插件插接并相互锁止。由于滚筒与卡接柱之间设有单向传动结构,因此,滚筒无法反向转动,也就是说,U形卡环不会自行反向转动而与卡接凸起脱扣,从而可确保主连接插件与副连接插件之间锁止的可靠性。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只需继续正向转动U形卡环,从而使卡接槽侧面的内齿与滚筒上的扇形齿相分离而解除啮合关系,此时即可反向转动U形卡环,使卡接槽与卡接凸起分离,从而可方便地从副连接插件上拔除主连接插件。
作为优选,所述扇形齿所对应的圆心角在30度至90度之间,所述主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移动的定位柱,并且在滑槽内设有抵压定位柱的弹簧,从而使所述定位柱定位在所述滑槽的一端,所述U形卡环的侧边上设有解锁槽,当所述卡接凸起卡位在所述卡接槽内时,所述扇形齿与所述卡接槽内的内齿啮合,此时所述U形卡环上设有解锁槽的侧边抵靠所述定位柱;当移动所述定位柱至所述解锁槽位置时,可转动所述U形卡环,此时所述定位柱进入所述解锁槽内。
当定位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并定位在滑槽的一端时,U形卡环上设有解锁槽的侧边抵靠定位柱,也就是说,此时的U形卡环受到定位柱的阻挡而无法继续正向转动,同时受到滚筒与卡接柱之间的单向传动结构的作用而无法反向转动,从而使U形卡环完全定位在锁止状态,进而可确保主连接插件和副连接插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因车辆的震动造成主连接插件和副连接插件之间的松动。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可移动定位柱至滑槽的另一端与U形卡环侧边的解锁槽相对,此时,我们即可如前所述地继续正向转动再反向转动U形卡环,使卡接槽与卡接凸起分离,从而可方便地从副连接插件上拔除主连接插件。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有螺旋定位圈,所述螺旋定位圈由螺旋弹簧首尾连接构成。
螺旋定位圈呈首尾相连的螺旋弹簧状,这样,当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分别插入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时,可对螺旋定位圈形成一个环形的挤压作用,从而可确保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与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之间的可靠连接以传输动力电源,避免相互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端部设有导向头,所述导向头上卡接有防护帽,所述正极电源插针的圆周面和负极电源插针的圆周面分别与所述防护帽的圆周面齐平。
防护帽可采用塑胶制成,从而可避免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头部在频繁插拔后出现形变和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直径增大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直径自中间向两端逐步增大,并且在所述定位套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并且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定位套的侧壁上还设有贯通所述定位套两端的分隔缝。
由于定位套的侧壁上设有贯通定位套两端的分隔缝,因而便于定位套通过冲压成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可使定位套在径向上收缩,以便于安装到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内的阶梯孔内。定位套呈中间小两端大的腰鼓形,因而当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插入时,可确保其紧密贴合连接以便稳定可靠地传输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副壳体具有一个矩形的插接凹腔,所述主电源插套组件和副电源插套组件位于所述插接凹腔内,所述主壳体具有一个与所述插接凹腔适配的插接围框,所述主电源插针组件和副电源插针组件位于所述插接围框内,所述插接围框的外侧面上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密封环条,从而使所述密封套的外侧面在横截面上呈波浪形。
由于密封套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密封环条,因而有利于提高主壳体与副壳体相互插接时的密封性能,避免雨水等进入主壳体和副壳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副壳体在所述插接凹腔的开口边缘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的下表面设有密封垫。
安装法兰方便副连接插件安装到动力电池上,而密封垫则有利于提高其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压接套,所述压接套内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冠状的压接凸起,所述压接套由矩形的铜制板材冲压出所述压接凸起后卷绕成圆柱状。
当刚性的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在与刚性的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配合时,一旦出现尺寸的微量误差或者表面具有细微的不规则颗粒等状况,将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缩小,从而不利于大电流的传输。本发明在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压接套,当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插入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时,可对球冠状的压接凸起形成挤压,从而确保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与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有利于大电流的传输。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方面可快速方便地实现正负极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以及控制电源线的同步连接,并且可确保其连接的稳定可靠,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动力电池的连接出现松动而导致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连接插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副连接插件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正极电源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定位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正极电源插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主壳体在插接围框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主连接插件 11、主壳体 111、滑槽 112、插接围框 12、主电源插针组件121、正极电源插针 122、导向头 123、防护帽 13、副电源插针组件 14、定位柱 15、弹簧16、密封套 161、密封环条 2、副连接插件 21、副壳体 211、插接凹腔 22、主电源插套组件221、正极电源插套 222、螺旋定位圈 223、压接套 224、压接凸起 23、副电源插套组件231、定位套 232、长条孔 233、分隔缝 24、安装法兰 25、密封垫 3、U形卡环 31、卡接槽311、内齿 312、弧形凸起 32、解锁槽 4、卡接凸起 41、卡接柱 42、滚筒 421、扇形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可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1、副连接插件2,其中的主连接插件1连接在动力电池的连接线束一端,副连接插件2则安装在动力电池上。主连接插件1包括主壳体11,在主壳体11上设置包括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主电源插针组件12,在主壳体11上还设置包括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的副电源插针组件13。副连接插件2包括副壳体21,在副壳体21上设置包括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的主电源插套组件22,在副壳体21上还设置包括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的副电源插套组件23。由于在该动力电池连接装置上集成了动力电源、通讯电源以及控制电源等多个电源线的接插件,因此,当副连接插件2插接在主连接插件1上时,即可同时接通动力电源线、通讯电源线和控制电源线,而需要检查维修时,只需拔出副连接插件2,即可快速地切断所有的电源线,有利于提高安装维护的效率,同时可有效地避免使用多个航空插头容易出现的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提高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插接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在主连接插件1和副连接插件2之间设置相应的卡接机构。具体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1两侧圆柱形的卡接凸起4、设置在副壳体21上的一个U形卡环3,副壳体2在对应卡接凸起4的两侧分别设置转动轴,U形卡环3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此外,在U形卡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与相应一侧的卡接凸起4对应的卡接槽31,从而当正向转动U形卡环3时,卡接凸起4可进入卡接槽31内定位,实现主连接插件1和副连接插件2之间的锁止。另外,我们可在卡接槽31上远离转动轴一侧的开口处设置弧形凸起312。当我们将副连接插件2插接在主连接插件1上时,可正向转动U形卡环3使卡接槽31靠近卡接凸起4;当卡接槽31侧面的弧形突起312滑过卡接凸起4从而使卡接凸起4定位在卡接槽31内时,即可使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可靠地插接并相互锁止,卡接槽31开口处的弧形凸起311可避免卡接凸起4从卡接槽31内滑出,也就是说,弧形凸起311可有效地避免处于锁止状态的U形卡环3出现自行后退转动,从而确保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之间锁止的可靠性。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只需用力地反向转动U形卡环3,即可使卡接槽31侧面的弧形突起312反向地滑过卡接凸起4从而使卡接凸起4与卡接槽31相分离,方便从副连接插件2上拔出主连接插件1。
当然,卡接机构也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具体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1两侧的卡接凸起4、设置在副壳体21上的一个U形卡环3,副壳体21在对应卡接凸起的两侧分别设置转动轴,U形卡环3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U形卡环3的两侧分别设置与相应一侧的卡接凸起对应的卡接槽31。此外,卡接凸起4包括圆柱形的卡接柱41、套接在卡接柱41上的滚筒42,在滚筒42与卡接柱41之间设置单向传动结构,从而使滚筒42可围绕卡接柱41正向转动,但无法反向转动。滚筒42外侧的圆周面上设置扇形齿421,扇形齿421所对应的圆心角可在30度至90度之间,其优选值为60度。卡接槽31远离转动轴一侧的侧面为内凹的圆柱面,并且该圆柱面与转动轴同轴,同时在该圆柱面上设置可与扇形齿421啮合的内齿311。
当我们将副连接插件2插接在主连接插件1上时,可转动U形卡环3使卡接槽31靠近卡接凸起4;当卡接槽31侧面的内齿311与滚筒42上的扇形齿421啮合时,即可驱动滚筒42正向转动,此时的卡接凸起4即定位于卡接槽31内,从而使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插接并相互锁止。由于滚筒42无法反向转动,也就是说,U形卡环3不会自行反向转动而与卡接凸起4脱扣,从而可确保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之间锁止的可靠性。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只需继续正向转动U形卡环3,从而使卡接槽31侧面的内齿311与滚筒42上的扇形齿421相分离而解除啮合关系,此时即可反向转动U形卡环3,使卡接槽31与卡接凸起4分离,从而可方便地从副连接插件2上拔除主连接插件1。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我们还可在主壳体11的外侧壁上设置滑槽111,滑槽111内设置可移动的定位柱14,并且在滑槽111内设置抵压定位柱14的弹簧15,从而使定位柱14定位在滑槽111的一端,U形卡环3的侧边上靠近定位柱14的一侧设置解锁槽32。当卡接凸起4如前所述地卡位在卡接槽31内时,扇形齿421与卡接槽31内的内齿311啮合,此时U形卡环3上设置解锁槽32的侧边抵靠定位柱14,从而使U形卡环3无法正向或反向转动而彻底锁止,避免因车辆的震动造成主连接插件1和副连接插件2之间的松动;当需要检查维修时,我们可移动定位柱14至滑槽111的另一端与U形卡环3侧边的解锁槽32相对,此时定位柱14即进入解锁槽32内,我们可如前所述地继续正向转动再反向转动U形卡环3,使卡接槽31与卡接凸起4分离,从而可方便地从副连接插件2上拔除主连接插件1。
另外,如图6所示,我们可在正极电源插套221内设置环形卡槽,并且在环形卡槽内设置螺旋定位圈222,螺旋定位圈222由螺旋弹簧首尾连接构成。同理,在负极电源插套内设置环形卡槽,并且在环形卡槽内设置螺旋定位圈,螺旋定位圈由螺旋弹簧首尾连接构成。这样,当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分别插入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时,可对螺旋定位圈222形成一个环形的挤压作用,从而可确保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与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之间的可靠连接以传输动力电源,避免相互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相类似地,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内可分别设置直径增大的阶梯孔,阶梯孔内设置如图7所示的定位套231,定位套的直径自中间向两端逐步增大而呈腰鼓形,并且在定位套的侧壁上设置若干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并且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孔232,定位套的侧壁上还需设置贯通定位套两端的分隔缝233,因而便于定位套231通过冲压成型,并且使定位套231可在径向上收缩,以便于安装到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内的阶梯孔内。当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插入时,腰鼓形的定位套231可确保其紧密贴合连接以便稳定可靠地传输电源。
还有,正极电源插套内可设置压接套223,压接套内表面设置均匀分布的球冠状的压接凸起224,压接套223可由矩形的铜制板材先冲压出压接凸起,然后再卷绕成圆柱状。同理,负极电源插套内可设置压接套,压接套内表面设置均匀分布的球冠状的压接凸起,压接套可由矩形的铜制板材先冲压出压接凸起,然后再卷绕成圆柱状。这样,当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插入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时,可对球冠状的压接凸起形成挤压,从而形成一种可靠的弹性压接,使正极电源插针、负极电源插针与正极电源插套、负极电源插套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有利于大电流的传输。
如图8所示,我们还可在正极电源插针121的端部设置导向头122,并且在导向头122上卡接塑胶制成的防护帽123,正极电源插针121的圆周面与防护帽的圆周面齐平。与此同理,负极电源插针的端部设置导向头,并且在导向头上卡接塑胶制成的防护帽,负极电源插针的圆周面与防护帽的圆周面齐平。这样,可避免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头部在频繁插拔后出现形变和磨损,卡接的防护帽在受损后可方便地及时更换。
为了提高主连接插件1和副连接插件2之间的密封性能,如图3所示,副壳体21具有一个矩形的插接凹腔211,主电源插套组件22和副电源插套组件23均位于插接凹腔211内。如图2、图9所示,主壳体11具有一个与插接凹腔211适配的插接围框112,主电源插针组件12和副电源插针组件13位于插接围框112内,插接围框112的外侧面上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密封套16,密封套16的外表面间隔地设置3圈密封环条161,从而使密封套16的外侧面在横截面上呈波浪形。当主连接插件1与副连接插件2插接时,主连接插件1的插接围框112适配到副连接插件2的插接凹腔211内,此时主电源插针组件12和副电源插针组件13分别插入主电源插套组件22和副电源插套组件23内,而设有3圈密封环条161的密封套16可确保主壳体11与副壳体21相互插接时的密封性能,避免雨水等进入主壳体和副壳体内。
最后,我们可在副壳体21的插接凹腔211的开口边缘设置矩形的安装法兰24,安装法兰21上设置螺钉通孔,安装法兰24的下表面设置密封垫25,从而便于副连接插件2通过螺钉安装到动力电池上,而密封垫25则有利于提高其密封性。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可插接在一起的主连接插件(1)、副连接插件(2),其特征是,所述主连接插件(1)包括主壳体(11),在所述主壳体(11)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主电源插针组件(12)、包括通讯电源插针和控制电源插针的副电源插针组件(13),所述副连接插件(2)包括副壳体(21),在所述副壳体(21)上设有包括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的主电源插套组件(22)、包括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的副电源插套组件(23),所述主连接插件(1)和所述副连接插件(2)之间设有卡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1)两侧的卡接凸起(4)、设置在所述副壳体(21)上的U形卡环(3),所述副壳体(21)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U形卡环(3)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所述U形卡环(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卡接凸起(4)对应的卡接槽(31),所述卡接槽(31)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在开口处设有弧形凸起(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1)两侧的卡接凸起(4)、设置在所述副壳体(21)上的U形卡环(3),所述副壳体(21)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U形卡环(3)的两个开口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转动轴上,所述U形卡环(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一侧的所述卡接凸起(4)对应的卡接槽(31),所述卡接凸起(4)包括卡接柱(41)、套接在所述卡接柱(41)上的滚筒(42),所述滚筒(42)与所述卡接柱(41)之间设有单向传动结构,所述滚筒(42)的圆周面上设有扇形齿(421),所述卡接槽(31)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为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的内凹的圆柱面,并且所述卡接槽(31)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侧面设有可与所述扇形齿(421)啮合的内齿(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扇形齿(421)所对应的圆心角在30度至90度之间,所述主壳体(11)的外侧壁上设有滑槽(111),所述滑槽(111)内设有可移动的定位柱(14),并且在滑槽(111)内设有抵压定位柱(14)的弹簧(15),从而使所述定位柱(14)定位在所述滑槽(111)的一端,所述U形卡环(3)的侧边上设有解锁槽(32),当所述卡接凸起(4)卡位在所述卡接槽(31)内时,所述扇形齿(421)与所述卡接槽(31)内的内齿(311)啮合,此时所述U形卡环(3)上设有解锁槽(32)的侧边抵靠所述定位柱(14);当移动所述定位柱(14)至所述解锁槽(32)位置时,可转动所述U形卡环(3),此时所述定位柱(14)进入所述解锁槽(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有螺旋定位圈(222),所述螺旋定位圈(222)由螺旋弹簧首尾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电源插针和负极电源插针的端部设有导向头(122),所述导向头(122)上卡接有防护帽(123),所述正极电源插针的圆周面和负极电源插针的圆周面分别与所述防护帽(123)的圆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讯电源插套和控制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直径增大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定位套(231),所述定位套(231)的直径自中间向两端逐步增大,并且在所述定位套(23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并且沿轴向延伸的长条孔(232),所述定位套(231)的侧壁上还设有贯通所述定位套两端的分隔缝(2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21)具有一个矩形的插接凹腔(211),所述主电源插套组件(22)和副电源插套组件(23)位于所述插接凹腔(211)内,所述主壳体(11)具有一个与所述插接凹腔(211)适配的插接围框(112),所述主电源插针组件(12)和副电源插针组件(13)位于所述插接围框(112)内,所述插接围框(112)的外侧面上设有密封套(16),所述密封套(16)的外表面间隔地设有若干密封环条(161),从而使所述密封套(16)的外侧面在横截面上呈波浪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21)在所述插接凹腔(211)的开口边缘设有安装法兰(24),所述安装法兰(24)的下表面设有密封垫(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正极电源插套和负极电源插套内分别设有压接套(223),所述压接套(223)内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冠状的压接凸起(224),所述压接套(223)由矩形的铜制板材冲压出所述压接凸起(224)后卷绕成圆柱状。
CN201611059823.7A 2016-11-27 2016-11-27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2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9823.7A CN106602315B (zh) 2016-11-27 2016-11-27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9823.7A CN106602315B (zh) 2016-11-27 2016-11-27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2315A true CN106602315A (zh) 2017-04-26
CN106602315B CN106602315B (zh) 2019-05-31

Family

ID=58593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982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02315B (zh) 2016-11-27 2016-11-27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23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01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线束插件
CN110099527A (zh) * 2018-01-29 2019-08-0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1288631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6A (zh) * 1994-03-21 1995-11-15 Cinch连接装置股份公司 用于联接两个电连接器壳体的装置
CN202474310U (zh) * 2012-03-08 2012-10-03 高文彬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力充电连接器插头内的插针
US20120295463A1 (en) * 2010-01-12 2012-11-22 Yazaki Corporation Low-insertion-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3156490A1 (en) * 2012-04-16 2013-10-2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Resilient contact device,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plug type connector
CN204103087U (zh) * 2014-09-28 2015-01-14 江苏九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Pin大电流圆头连接器
DE102013019798A1 (de) * 2013-11-27 2015-05-2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CN105470717A (zh) * 2015-12-31 2016-04-06 江苏西比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器
CN205646248U (zh) * 2016-05-18 2016-10-12 东莞市伊克斯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双重面接触高可靠的大电流接触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6A (zh) * 1994-03-21 1995-11-15 Cinch连接装置股份公司 用于联接两个电连接器壳体的装置
US20120295463A1 (en) * 2010-01-12 2012-11-22 Yazaki Corporation Low-insertion-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CN202474310U (zh) * 2012-03-08 2012-10-03 高文彬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力充电连接器插头内的插针
WO2013156490A1 (en) * 2012-04-16 2013-10-24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Resilient contact device,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plug type connector
DE102013019798A1 (de) * 2013-11-27 2015-05-28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CN204103087U (zh) * 2014-09-28 2015-01-14 江苏九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Pin大电流圆头连接器
CN105470717A (zh) * 2015-12-31 2016-04-06 江苏西比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器
CN205646248U (zh) * 2016-05-18 2016-10-12 东莞市伊克斯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双重面接触高可靠的大电流接触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527A (zh) * 2018-01-29 2019-08-06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886001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线束插件
CN112886314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N112886314B (zh) * 2021-01-12 2022-04-1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2315B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2315A (zh)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
CN201639112U (zh) 一种快速插拔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859989U (zh) 一种拉绳脱落连接器
CN110212369A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994468U (zh) 紧凑型插孔接触件
CN201374474Y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线缆用电连接器
CN202050139U (zh) 一种n型同轴连接器
US11469478B2 (en) Connector for battery box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battery box, electric vehicle thereof
CN210326371U (zh) 旋转电源插接组件
CN201303170Y (zh) 同轴连接器
CN11595470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压线束总成
CN206742177U (zh) 一种断路器手柄结构
CN201732929U (zh) 一种圆形拉脱电连接器
CN204103078U (zh) Sma连接器
CN203871537U (zh) 屏蔽壳体
CN201927787U (zh) 一种具有双插接端的插头
CN102088154A (zh) 一种快速插拔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369433Y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及使用该插头的连接器
CN208189831U (zh) 直插连接器
CN204371977U (zh) 限力矩联轴器
CN209948180U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17114967U (zh) 电动车电机导线连接结构
CN220189934U (zh) 一种防止误插旋转储能连接器
CN117096676B (zh) 一种光伏线缆连接器
CN204516978U (zh) 方便拔出的插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9

Address after: 310012 Room 201, attached floor, east part, West 1st floor, building 16, No.1 Jiaogong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LIU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01 no.2788 Wanfeng Road,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KANDI ELECTRIC AUTOMOBILE (SHANGHAI)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