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2279A - 双波束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波束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2279A
CN106602279A CN201610980238.4A CN201610980238A CN106602279A CN 106602279 A CN106602279 A CN 106602279A CN 201610980238 A CN201610980238 A CN 201610980238A CN 106602279 A CN106602279 A CN 106602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lement
forming network
input
phase
out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02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巍巍
薛锋章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6109802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2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2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2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波束天线系统,包括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第二波束形成网络以及2行或2行以上的天线阵列,每行天线阵列均包含依次排列且数量相同的辐射单元。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在相连的天线阵列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相位分布,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在相连的天线阵列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特定的幅度分布以及等差级数相位分布,且当形成其中一波束时,天线阵列最后一个辐射单元幅度为零;当形成另一波束时,天线阵列第一个辐射单元幅度为零。通过结合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进行对天线阵列馈电,可以组成多样的馈电网络形式,且不同个数的辐射单元组阵产生的副瓣最高点不在同一处,在矢量叠加过程中副瓣被压低。

Description

双波束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波束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用户数量的与日俱增,致使网络覆盖的密度越来越大,单波束基站天线在容量要求较高的地方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加通信的容量刻不容缓。为了增加容量,一种方法就是增加天线的数量;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双波束天线。采用双波束天线可以减少抱杆上天线的数量,同时又能满足信道容量的需求。
双波束天线的关键在于波束形成网络,传统的波束形成网络是在巴特勒矩阵网络的基础上增加混合网络,通过调节可变移相器实现波束指向和波束宽度的变化。然而,传统的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形式单一,为天线阵列馈电会造成较高的副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副瓣的双波束天线系统。
一种双波束天线系统,包括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第二波束形成网络以及2行或2行以上的天线阵列,每行所述天线阵列均包含依次排列的至少4个辐射单元,各所述天线阵列中辐射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连接至少1行所述天线阵列进行馈电,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连接至少1行所述天线阵列进行馈电;
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预设幅度分布以及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在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在所述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在第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且在所述第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上述双波束天线系统,至少1行天线阵列采取第一波束形成网络馈电,至少1行天线阵列采取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在相连的天线阵列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相位分布,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在相连的天线阵列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特定的幅度分布以及等差级数相位分布,且当形成其中一波束时,天线阵列最后一个辐射单元幅度为零;当形成另一波束时,天线阵列第一个辐射单元幅度为零。通过结合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进行对天线阵列馈电,可以组成多样的馈电网络形式,且不同个数的辐射单元产生的副瓣最高点不在同一处,在矢量叠加过程中副瓣被压低,满足了现代移动通信扩容的需求,适应现移动通信的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双波束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波束形成网络和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双波束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5行天线阵列组阵,其中4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其余1行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的左右波束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5行天线阵列组阵,其中3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其余2行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的左右波束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5行天线阵列组阵,其中2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其余3行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的左右波束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5行天线阵列组阵,其中1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馈电,其余4行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馈电的左右波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双波束天线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以及2行或2行以上的天线阵列141,每行天线阵列141均包含依次排列的至少4个辐射单元,各天线阵列141中辐射单元的数量相同;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连接至少1行天线阵列141进行馈电,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连接至少1行天线阵列141进行馈电。
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141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另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141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预设幅度分布以及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一输入端在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在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另一输入端在第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且在第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具体地,辐射单元为垂直方向上的2个基本辐射单元并联组合的辐射单元。每行天线阵列141的每个辐射单元采取相同的极化形式,极化形式可以是线性极化,也可以是圆极化,具体并不唯一。辐射单元的具体类型也不唯一,可以是单极化辐射单元,也可以是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
每行天线阵列141连接对应的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或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天线阵列141的具体数量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天线阵列141的数量为5行且依次排列组成天线矩阵140,第一行天线阵列141和第五行天线阵列141连接对应的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第二行天线阵列141、第三行天线阵列141和第四行天线阵列141连接对应的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
各天线阵列141中辐射单元的数量并不唯一,辐射单元的数量具体可为4个,每行天线阵列141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和第四辐射单元24。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和第四辐射单元24均为单极化辐射单元。
为便于理解,以下均以天线阵列141包括四个辐射单元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两个输入端包括左波束输入端口83b和右波束输入端口84b,形成左右2个波束。2个波束的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偏左侧和偏右侧各30度左右的方位形成左右双波束。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通过其输出端31、输出端32、输出端33和输出端34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的4个辐射单元,并在天线阵列141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103b和104b。
其中,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左波束输入端口83b在一行天线阵列141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3b并由左至右依次逐渐超前90度。本实施例中,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3b为-135度、-45度、+45度和+135度。可以理解,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3b的具体形式并不唯一。
可知,当输入相位差时,d表示相邻辐射单元的间距,取半个波长,即k为波数,即此时θ=-30°,故形成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为偏左侧30度的左波束。
同样,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右波束输入端口84b在天线阵列141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4b并由左至右依次逐渐滞后90度。本实施例中,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4b为+135度、+45度、-45度和-135度。可以理解,等差级数相位分布104b的具体形式并不唯一。
同样由可知,当输入相位差此时θ=+30°,故形成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为偏右侧30度的右波束。
如图3所示,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两个输入端包括左波束输入端口83c和右波束输入端口84c,形成左右2个波束。2个波束的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偏左侧和偏右侧各30度左右的方位形成左右双波束。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通过其输出端31、输出端32、输出端33和输出端34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的4个辐射单元,并在天线阵列141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103c和104c。
其中,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左波束输入端口83c在一行天线阵列141左侧的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和第三辐射单元23上形成103c所示的幅度分布和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在剩余的最右侧第四辐射单元24上形成的幅度为0,相邻辐射单元间相位由左至右依次逐渐超前90度。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和第三辐射单元23上的相位分为分别为-135度、-45度和+45度。
可知,当输入相位差此时θ=-30°,故由左侧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和第三辐射单元23辐射形成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为偏左侧30度的左波束。
同样,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右波束输入端口84c在天线阵列141右侧的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和第四辐射单元24上形成104c所示的幅度分布和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在剩余的最左侧第一辐射单元21上形成的幅度为0,相邻辐射单元间相位由左至右依次逐渐滞后90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和第四辐射单元24上的相位分为分别为+45度、-45度和-135度。
同样由可知,当输入相位差此时θ=+30°,故由右侧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和第四辐射单元24辐射形成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指向为偏右侧30度的右波束。
上述双波束天线系统,通过结合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进行对天线阵列馈电,可以组成多样的馈电网络形式,且不同个数的辐射单元产生的副瓣最高点不在同一处,在矢量叠加过程中副瓣被压低。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无需改变阵列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此组合波束形成网络,避免出现馈电网络设计单一化的情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包括第一相位补偿元件132a、第二相位补偿元件132b、第一3dB电桥121、第一功分器111、第二功分器112、第一固定移相器131a和第二固定移相器131b。
第一3dB电桥121的第一输入端172通过第一相位补偿元件132a连接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一输入端83b,第一3dB电桥121的第二输入端173通过第二相位补偿元件132b连接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另一输入端84b。其中,第一相位补偿元件132a通过端口170连接输入端83b,第二相位补偿元件132b通过端口171连接输入端84b。第一3dB电桥121的第一输出端174连接第一功分器111的输入端174',第一3dB电桥121的第二输出端175连接第二功分器112的输入端175'。
第一功分器111的第一输出端176通过第一固定移相器131a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一辐射单元21,其中,第一固定移相器131a通过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输出端31与第一辐射单元21连接。第一功分器111的第二输出端177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三辐射单元23,具体通过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输出端33与第三辐射单元23连接。第二功分器112的第一输出端179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二辐射单元22,具体通过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输出端32与第二辐射单元22连接。第二功分器112的第二输出端178通过第二固定移相器131b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四辐射单元24,其中,第二固定移相器131b通过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的输出端34与第四辐射单元24连接。
第一相位补偿元件132a和第二相位补偿元件132b用于调整初始输入信号的相位,并分别连接左右波束的输入端83b、84b至第一3dB电桥121的2个输入端172、173。当设置第一相位补偿元件132a的初始相位为45度时,产生103b所示的等差相位分布;当设置第二相位补偿元件132b的初始相位为45度时,产生104b所示的等差相位分布,第一3dB电桥121为正交混合网络。第一固定移相器131a和第二固定移相器131b的移相量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移相器131a和第二固定移相器131b均为移相量为-180度的移相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包括第三相位补偿元件134a、第四相位补偿元件134b、第三功分器113、第四功分器114、第二3dB电桥122、第三3dB电桥123、第四3dB电桥124、第三固定移相器133a和第四固定移相器133b。
第三功分器113的输入端272通过第三相位补偿元件134a连接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一输入端83c,其中,第三相位补偿元件134a通过端口270连接输入端83c。第三功分器113的第一输出端274连接第二3dB电桥122的第一输入端274',第三功分器113的第二输出端275连接第四3dB电桥124的第二输入端275'。第四功分器114的输入端273通过第四相位补偿元件134b连接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另一输入端84c,其中,第四相位补偿元件134b通过端口271连接输入端84c。第四功分器114的第一输出端276连接第四3dB电桥124的第一输入端276',第四功分器114的第二输出端277连接第三3dB电桥123的第二输入端277'。
第四3dB电桥124的第一输出端278连接第二3dB电桥122的第二输入端278',第四3dB电桥124的第二输出端279连接第三3dB电桥123的第一输入端279'。第二3dB电桥122的第一输出端265通过第三固定移相器133a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四辐射单元24,其中,第三固定移相器133a通过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端口34与第四辐射单元24连接。第二3dB电桥122的第二输出端266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二辐射单元22,具体用过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端口32与第二辐射单元22连接。第三3dB电桥123的第一输出端267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三辐射单元23,具体通过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端口33与第三辐射单元23连接。第三3dB电桥123的第二输出端268通过第四固定移相器133b连接对应天线阵列141中的第一辐射单元21,其中,第四固定移相器133b通过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端口31与第一辐射单元21连接。
第三相位补偿元件134a和第四相位补偿元件134b用于调整初始输入信号的相位,并分别连接左右波束的输入端83c、84c至第三功分器113和第四功分器114的输入端272、273。当设置第三相位补偿元件134a的初始相位为45度时,产生103c所示的等差相位分布;当设置第四相位补偿元件134b的初始相位为45度时,产生104c所示的等差相位分布。
第三功分器113的功率分配比为1∶2,第三功分器113的第一输出端274的功率为1,第三功分器113的第二输出端275的功率为2,由此可产生103c所示的幅度分布,即一行天线阵列141的第四辐射单元24的幅度为0。第四功分器114的功率分配比为1∶2,第四功分器114的第一输出端276的功率为2,第四功分器114的第二输出端277的功率为1,由此可产生104c所示的幅度分布,即一行天线阵列141的第一辐射单元21的幅度为0。第三固定移相器133a和第四固定移相器133b的移相量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移相器133a和第四固定移相器133b均为移相量为-90度的移相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双波束天线系统还包括第一功率网络183和第二功率网络184,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相同侧的输入端均连接第一功率网络183,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另一侧输入端均连接第二功率网络184。
具体地,所有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左波束输入端83通过第一功率网络183合成为一,形成整个天线系统的左波束输入端283。所有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右波束输入端84通过第二功率网络184合成为一,形成整个天线系统的右波束输入端284。通过第一功率网络183和第二功率网络184分别对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两个输入端进行合成得到两个总输入端,便于信号传输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辐射单元采用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组合成双极化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具体地,天线矩阵140包括5行天线阵列141',各天线阵列141'中包括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21'、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22'、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23'和正交双极化辐射单元24',两种极化采用相似的两套波束形成网络。其中一种极化左波束输入端83通过功率网络183合成,在输入端口283形成左波束,右波束输入端84通过功率网络184合成,在输入端口284形成右波束;相对的另一种极化左波束输入端83通过功率网络183'合成,在输入端口283'形成左波束,右波束输入端84通过功率网络184'合成,在输入端口284'形成右波束。
以天线阵列141的数量为5行为例,通过改变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和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的组合结构,可以产生多种组合方式及其作用效果,具体如下。
1、其中四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进行馈电,另外一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进行馈电,在1940MHz处测量的左右波束见图5。其中,波束1表示左波束输入端口83形成的左波束,波束2表示右波束输入端口84形成的右波束。
2、其中三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进行馈电,另外两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进行馈电,在1940MHz处测量的左右波束见图6。其中,波束1表示左波束输入端口83形成的左波束,波束2表示右波束输入端口84形成的右波束。
3、其中两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进行馈电,另外三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进行馈电,在1940MHz处测量的左右波束见图7。其中,波束1表示左波束输入端口83形成的左波束,波束2表示右波束输入端口84形成的右波束。
4、其中一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进行馈电,另外四行天线阵列采用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进行馈电,在1940MHz处测量的左右波束见图8。其中,波束1表示左波束输入端口83形成的左波束,波束2表示右波束输入端口84形成的右波束。
采用上述原则设计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及其波束形成网络,由第二波束形成网络60c馈电的天线阵列141中3个辐射单元组阵产生的副瓣最高点和由第一波束形成网络60b馈电的天线阵列141中4个辐射单元组阵产生的副瓣最高点不在同一处,在矢量叠加过程中副瓣被压低。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无需改变阵列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此组合波束形成网络,避免出现馈电网络设计单一化的情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第二波束形成网络以及2行或2行以上的天线阵列,每行所述天线阵列均包含依次排列的至少4个辐射单元,各所述天线阵列中辐射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连接至少1行所述天线阵列进行馈电,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连接至少1行所述天线阵列进行馈电;
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在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且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形成方向偏离天线阵面的法向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输出端与对应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相连,并在相连的辐射单元上形成2套预设幅度分布以及等差级数的相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在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在所述最后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超前,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在第一个辐射单元上形成的幅度为零,且在所述第一个辐射单元之外的辐射单元上形成等差级数相位分布并依次逐渐滞后,相邻辐射单元的相位差为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行所述天线阵列均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第四辐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包括第一相位补偿元件、第二相位补偿元件、第一3dB电桥、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第一固定移相器和第二固定移相器,
所述第一3dB电桥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相位补偿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所述第一3dB电桥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相位补偿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所述第一3dB电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3dB电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移相器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一辐射单元,所述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移相器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四辐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移相器和所述第二固定移相器均为移相量为-180度的移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包括第三相位补偿元件、第四相位补偿元件、第三功分器、第四功分器、第二3dB电桥、第三3dB电桥、第四3dB电桥、第三固定移相器、第四固定移相器,
所述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相位补偿元件连接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3dB电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3dB电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功分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相位补偿元件连接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3dB电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3dB电桥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第四3dB电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3dB电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3dB电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3dB电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3dB电桥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移相器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四辐射单元,所述第二3dB电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第三3dB电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3dB电桥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固定移相器连接对应天线阵列中的第一辐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移相器和所述第四固定移相器均为移相量为-90度的移相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的极化形式为线性极化或圆极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为垂直方向上的2个基本辐射单元并联组合的辐射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的数量为5行且依次排列,第一行天线阵列和第五行天线阵列连接对应的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第二行天线阵列、第三行天线阵列和第四行天线阵列连接对应的第一波束形成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束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功率网络和第二功率网络,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相同侧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网络,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和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另一侧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网络。
CN201610980238.4A 2016-11-08 2016-11-08 双波束天线系统 Pending CN106602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0238.4A CN10660227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双波束天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0238.4A CN10660227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双波束天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2279A true CN106602279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0238.4A Pending CN106602279A (zh) 2016-11-08 2016-11-08 双波束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227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719A (zh) * 2017-07-13 2017-1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工作于x波段双圆极化差波束形成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108832307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天线
CN109449590A (zh) * 2018-12-20 2019-03-08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双波束基站天线
CN109830804A (zh) * 2019-03-26 2019-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八元双圆极化和波束形成网络及设计方法
WO2021046800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宽频带天线波瓣宽度收敛性的馈电网络
CN114899607A (zh) * 2022-04-26 2022-08-12 重庆大学 利用幅控天线阵列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17117520A (zh) * 2023-10-18 2023-11-24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2560B1 (en) * 1999-02-22 2001-06-26 Denso Corporation Multibeam antenna having auxiliary antenna elements
CN1921341A (zh) * 2006-09-12 2007-02-28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波束宽度的波束形成网络
CN101051860A (zh) * 2007-05-24 200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网络装置、天馈子系统和基站系统
CN102834972A (zh) * 2012-04-20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2560B1 (en) * 1999-02-22 2001-06-26 Denso Corporation Multibeam antenna having auxiliary antenna elements
CN1921341A (zh) * 2006-09-12 2007-02-28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波束宽度的波束形成网络
CN101051860A (zh) * 2007-05-24 200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网络装置、天馈子系统和基站系统
CN102834972A (zh) * 2012-04-20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R. LI ET AL.: "Switched-beam antenna based on modified Butler matrix with low sidelobe level", 《ELECTRONICS LETTERS》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719A (zh) * 2017-07-13 2017-1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工作于x波段双圆极化差波束形成网络及其设计方法
CN108832307A (zh) * 2018-05-30 2018-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天线
CN109449590A (zh) * 2018-12-20 2019-03-08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双波束基站天线
CN109830804A (zh) * 2019-03-26 2019-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八元双圆极化和波束形成网络及设计方法
CN109830804B (zh) * 2019-03-26 2023-11-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宽带八元双圆极化和波束形成网络及设计方法
WO2021046800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宽频带天线波瓣宽度收敛性的馈电网络
CN114899607A (zh) * 2022-04-26 2022-08-12 重庆大学 利用幅控天线阵列实现辐射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17117520A (zh) * 2023-10-18 2023-11-24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CN117117520B (zh) * 2023-10-18 2024-01-02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2279A (zh) 双波束天线系统
EP2846400B1 (en) Antenna array, antenna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P2539960B1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 comprising a re-configuration network
CN1137532C (zh) 双重方式转换波束天线
JP6903155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信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CN106486721B (zh) 移相器组件
EP3686990B1 (en) Dual-beam sector antenna and array
EP2685557B1 (en)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06602265B (zh) 波束成形网络及其输入结构、输入输出方法及三波束天线
EP1597795A1 (en) Feed network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narrow and wide beams with a rotational-symmetric antenna
US6225947B1 (en) Butler beam port combining for hexagonal cell coverage
EP3011638A1 (en) Amplitude tapered switched beam antenna systems
WO2018040140A1 (zh) 宽频五波束阵列天线
EP3014783B1 (en) A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here antenna beams match the sector width
US10581501B2 (en) Flexible analog architecture for sectorization
EP2564469B1 (en) Planar array antenna with reduced beamwidth
WO2020243885A1 (zh) 一种天线及基站
CN106229685A (zh) 波束成形网络及双极化五波束天线
EP3138154B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with variable antenna pattern
CN108550990B (zh) 一种5g大规模天线波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003971U (zh) 波束成形网络及其输入结构、三波束天线
CN102683854A (zh) 一种天线及天线端口隔离度调节方法
US2004017886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dependent transmit paths within a single phased-array antenna
CN206059665U (zh) 波束成形网络及双极化五波束天线
CN211320340U (zh) 主线配相式馈电网络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