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2334A -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2334A
CN106582334A CN201510683915.1A CN201510683915A CN106582334A CN 106582334 A CN106582334 A CN 106582334A CN 201510683915 A CN201510683915 A CN 201510683915A CN 106582334 A CN106582334 A CN 10658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layer
supporting layer
complex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39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杨
刘轶群
潘国元
严昊
徐健
郭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5106839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82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8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2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该复合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一个表面上的分离层,其中,所述分离层由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成,所述支撑层为聚砜多孔支撑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还具有较高的截盐率,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复合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种分离新技术。由于膜分离技术既具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就是分离膜。对于多孔膜来说,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以及反渗透膜。
其中,反渗透膜因具有对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良好分离性能、安全、环保、易操作等优点而成为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迄今为止,反渗透膜的主要应用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硬水软化、中水回收、工业废水处理以及超纯水制备等领域。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是采取界面聚合的方式,将聚酰胺薄膜复合到微孔支撑底膜表面。通常的工艺过程,在US 4277344中有详细介绍。该类反渗透膜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截盐率,还具有透水性良好、耐pH范围宽(2~12)以及操作压力低等优点。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反渗透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研究者们相继开发出耐污染、耐氯、耐溶剂和耐酸碱型反渗透膜产品。此外,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出高透水性的反渗透膜产品,这样可以达到在运行过程中降低压力,节约能源的效果。
提高反渗透复合膜的透水性通常有两种方法:(1)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加入特殊助剂;(2)通过后处理改性。CN 1210093C描述了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向有机相中加入磷酸三苯酯类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来提高复合膜的水通量。US 4950404描述了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向水相中加入极性非质子溶剂和可选择的酸性接受体,以增加复合膜的水通量。与此类似地,US 6024873、US5989426、US 5843351、US 5733602、US 5614099和US 5576057描述了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向水相或者有机相中加入相应的醇、醚、酮、酯、卤代烃类、含氮类化合物以及含硫类化合物。
通过后处理方式来提高复合膜的透水性也有很多报道。例如,US5876602报道了用一种水溶性氯化物处理聚酰胺复合膜,以提高水通量,减少盐的通过。US 5755964描述了用一类氨溶液处理聚酰胺层,来提高膜的透水性。此外,Cadotte在US 4765897中描述了通过强无机酸来处理聚酰胺复合膜表面,来提高膜的水通量。
以上这些方法大多数都是在牺牲复合膜截盐率的前提下,来达到提高膜透水性的目的。因此,开发一种在不影响复合膜截盐效果的前提下,来提高复合膜水通量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反渗透膜的透水性或截盐率较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复合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又具有较好的截盐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反渗透膜,该复合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一个表面上的分离层,其中,所述分离层由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成,所述支撑层为聚砜多孔支撑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以及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并发生界面聚合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反渗透膜及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复合反渗透膜经磺酸酯类化合物处理,通过亲核反应将磺酸基支化到反渗透膜表面,一方面,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加入改变了复合反渗透膜的表面形貌,形成较大且连续的叶片结构,这种结构增大了叶片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膜的透水性;另一方面,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加入不但提高了反渗透膜的力学性能,而且也增大了其对无机盐和有机小分子的截留性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水性(水通量),还具有较高的截盐率,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SEM扫描电镜图;
图2是根据对比例1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SEM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反渗透膜,该复合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一个表面上的分离层,其中,所述分离层由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成,所述支撑层为聚砜多孔支撑层。
根据本发明,在制备所述分离层的过程中,多元胺、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量的重量比可以为2-1000:0.1-100:1。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磺酸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1,3-丙基磺酸内酯、1,4-丁基磺酸内酯、1,8-萘磺酸内酯、甲基磺酸甲酯、甲基磺酸乙酯、甲磺酸正丁酯、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对甲苯磺酸正丁酯、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酸异丙酯、苯磺酸正丁酯、2,2,2-三氟乙基甲磺酸酯、1,1'-联萘-2,2'-二酚双(三氟甲烷磺酸酯)、三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1-苯基-1,2-乙二醇-2-对甲苯磺酸酯、(R)-缩水甘油对甲苯磺酸酯、2,2,2-三氟乙基对甲苯磺酸酯、3-丁炔基对甲苯磺酸酯、3-氧杂环丁基对甲苯磺酸酯、2,2,2-三氟乙基三氟甲烷磺酸酯、1,1,1,3,3,3-六氟异丙基对甲苯磺酸酯、(R)-缩水甘油基4-硝基苯磺酸酯、氧杂环丁烷-3-基甲磺酸酯、4-硝基苯酚三氟甲基磺酸酯和苯基三氟甲烷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3-丙基磺酸内酯、1,4-丁基磺酸内酯和1,8-萘磺酸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1,3-丙基磺酸内酯和/或1,4-丁基磺酸内酯。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对所述多元胺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嗪和均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间苯二胺。其中,所述含有多元胺的水相的溶剂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将多元胺溶解的惰性液态物质,例如,可以为水或者水与醇、酮和醚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物,优选为水。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对所述多元酰氯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均苯三甲酰氯。
根据本发明,其中,所述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的溶剂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将多元酰氯溶解的惰性液态物质,例如,可以为有机溶剂,优选地,可以为正己烷、十二烷、正庚烷、Isopar E、Isopar G、IsoparH、Isopar L和Isopar M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复合反渗透膜还包括位于支撑层另一个表面上的增强层,这样不仅更有利于支撑层的形成,并且还能够使得复合反渗透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另外,本发明对所述增强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聚酯层、聚乙烯层和聚丙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酯层,更优选为聚酯无纺布支撑层。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支撑层、分离层和增强层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但是为了使得各层能够起到更好的协同配合作用,使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能够更好的兼具优异的截盐率和较高的水通量,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30-60微米,更优选为35-45微米;所述分离层的厚度为0.05-0.3微米,更优选为0.1-0.2微米;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50-100微米,更优选为60-80微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以及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并发生界面聚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以及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的过程包括:先将所述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接触,然后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接触的时间可以为5s-100s,优选为10s-60s,温度可以为常温;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接触的时间可以为5s-100s,优选为10s-60s,温度可以为常温。
根据本发明,在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中,所述多元胺的含量可以为0.5-10重量%,优选为1-5重量%;在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中,所述多元酰氯的含量可以为0.025-1重量%,优选为0.05-0.5重量%;所述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0.001-1重量%,优选为0.0025-0.75重量%,更优选为0.01-0.05重量%。
根据本发明,其中,所述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的溶剂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将多元酰氯溶解的惰性液态物质,例如,可以为有机溶剂,优选地,可以为正己烷、十二烷、正庚烷、Isopar E、Isopar G、IsoparH、Isopar L和Isopar M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在优选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在聚砜多孔支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为聚酯层、聚乙烯层和聚丙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酯层。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支撑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聚砜多孔支撑层、聚醚砜多孔支撑层和聚丙烯腈多孔支撑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砜多孔支撑层。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对所述聚砜多孔支撑层的来源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市售获得,在优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相转化法自制获得。其中,所述相转化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可以为气相凝胶法、溶剂蒸发凝胶法、热凝胶法或浸入凝胶法,优选为浸入凝胶法。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含有聚砜的涂覆液涂覆在聚砜底膜上形成初生膜,然后采用相转化法将所述初生膜转化为支撑层,以获得聚砜多孔支撑层。
根据本发明,在优选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对界面聚合反应后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条件包括:热处理温度为40-150℃,优选为50-120℃;热处理时间为0.5-20分钟,优选为1-10分钟。
在本发明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接触,排液;
(2)再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排液,得到复合反渗透膜;
(3)对复合反渗透膜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以及由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1)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通量通过以下方法测试得到:将复合反渗透膜装入膜池中,在1.2MPa下预压0.5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下、温度为25℃条件下测得1h内所述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透过量,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J=Q/(A·t),其中,J为水通量,Q为水透过量(L),A为复合反渗透膜的有效膜面积(m2),t为时间(h);
(2)复合反渗透膜的脱盐率通过以下方法测试得到:将复合反渗透膜装入膜池中,在1.2MPa下预压0.5h后,在压力为1.55MPa下、温度为25℃条件下测得1h内初始浓度为2000ppm的氯化钠原水溶液与透过液中氯化钠的浓度变化,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R=(Cp-Cf)/Cp×100%,其中,R为脱盐率,Cp为原液中氯化钠的浓度,Cf为透过液中氯化钠的浓度;
另外,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1,3-丙基磺酸内酯、1,4-丁基磺酸内酯和1,8-萘磺酸内酯均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Isopar E购自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聚砜多孔支撑层采用相转化法自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定量的聚砜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得浓度为18重量%的均一溶液,脱泡静置;然后,利用刮刀将聚砜溶液涂覆在聚酯无纺布上得到初始膜,随即将其浸入水中,相转化成多孔支撑层;最后,经多次水洗得到聚砜多孔支撑层。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接触浓度为2重量%的间苯二胺水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再接触含有0.1重量%均苯三甲酰氯溶液和0.04重量%1,3-丙基磺酸内酯的Isopar E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膜放进烘箱中,在70℃下加热3min,得到复合反渗透膜M1。M1的SEM扫描电镜图如图1所示。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1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接触浓度为2重量%的间苯二胺水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再接触含有0.1重量%均苯三甲酰氯溶液和0.04重量%1,4-丁基磺酸内酯的Isopar E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膜放进烘箱中,在70℃下加热3min,得到复合反渗透膜M2。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2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接触浓度为2重量%的间苯二胺水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聚砜多孔膜上表面再接触含有0.1重量%均苯三甲酰氯溶液和0.04重量%1,8-萘磺酸内酯的Isopar E溶液,25℃下接触10s后排液;然后,将膜放进烘箱中,在70℃下加热3min,得到复合反渗透膜M3。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3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反渗透膜M4,所不同之处在于,1,3-丙基磺酸内酯的浓度为0.01%。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4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反渗透膜M5,所不同之处在于,1,3-丙基磺酸内酯的浓度为0.02%。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5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反渗透膜M6,所不同之处在于,1,3-丙基磺酸内酯的浓度为0.03%。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6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反渗透膜M7,所不同之处在于,1,3-丙基磺酸内酯的浓度为0.05%。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M7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复合反渗透膜DM1,所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经过1,3-丙基磺酸内酯的后处理改性。DM1的SEM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
将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DM1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压力为1.55MPa、温度为25℃条件下测定水通量和对NaCl(2000ppm)的脱盐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 复合反渗透膜 水通量(L/m2h) 截盐率(%)
实施例1 M1 51.4 99.37
实施例2 M2 50.9 99.30
实施例3 M3 48.8 99.35
实施例4 M4 35.4 99.23
实施例5 M5 40.6 99.34
实施例6 M6 46.8 99.42
实施例7 M7 40.9 99.27
对比例 DM1 34.3 99.20
通过以上实施例1-7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截盐率,并且,随着磺酸酯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具有升高的趋势。但是,当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浓度达到0.05重量%时,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通量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磺酸酯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限所致。
进一步地,通过实施例1-7与对比例1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有机相中未含磺酸酯类化合物制得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水通量较低,这样会降低该复合反渗透膜的应用效率,浪费能源,在很大程度上限值了该复合反渗透膜的工业应用。
另外,图1和图2分别为使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的SEM扫描电镜图,其可以反映出复合反渗透膜的表面形貌。通过图1与图2对比可以看出,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加入改变了复合反渗透膜的表面形貌,形成较大且连续的叶片结构,这种结构增大了叶片结构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膜的透水性。
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复合反渗透膜,该复合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位于所述支撑层一个表面上的分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层由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成,所述支撑层为聚砜多孔支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其中,在制备所述分离层的过程中,多元胺、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量的重量比为2-1000:0.1-1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磺酸酯类化合物为1,3-丙基磺酸内酯、1,4-丁基磺酸内酯、1,8-萘磺酸内酯、甲基磺酸甲酯、甲基磺酸乙酯、甲磺酸正丁酯、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对甲苯磺酸正丁酯、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酸异丙酯、苯磺酸正丁酯、2,2,2-三氟乙基甲磺酸酯、1,1'-联萘-2,2'-二酚双(三氟甲烷磺酸酯)、三乙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1-苯基-1,2-乙二醇-2-对甲苯磺酸酯、(R)-缩水甘油对甲苯磺酸酯、2,2,2-三氟乙基对甲苯磺酸酯、3-丁炔基对甲苯磺酸酯、3-氧杂环丁基对甲苯磺酸酯、2,2,2-三氟乙基三氟甲烷磺酸酯、1,1,1,3,3,3-六氟异丙基对甲苯磺酸酯、(R)-缩水甘油基4-硝基苯磺酸酯、氧杂环丁烷-3-基甲磺酸酯、4-硝基苯酚三氟甲基磺酸酯和苯基三氟甲烷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1,3-丙基磺酸内酯、1,4-丁基磺酸内酯和1,8-萘磺酸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嗪和均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间苯二胺;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均苯三甲酰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有机相的溶剂为正己烷、十二烷、正庚烷、Isopar E、Isopar G、Isopar H、Isopar L和Isopar M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复合反渗透膜还包括位于支撑层另一个表面上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为聚酯层、聚乙烯层和聚丙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酯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30-60微米,所述分离层的厚度为0.05-0.3微米,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50-100微米。
7.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以及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并发生界面聚合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将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以及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混合接触的过程包括:先将所述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接触,然后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砜多孔支撑层与含有多元胺的水相接触的时间为5s-100s,优选为10s-60s;与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接触的时间为5s-100s,优选为10s-60s。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含有多元胺的水相中,所述多元胺的含量为0.5-10重量%,优选为1-5重量%;在含有多元酰氯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有机相中,所述多元酰氯的含量为0.025-1重量%,优选为0.05-0.5重量%;所述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001-1重量%,优选为0.0025-0.75重量%,更优选为0.01-0.05重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相的溶剂为正己烷、十二烷、正庚烷、Isopar E、Isopar G、Isopar H、Isopar L和Isopar M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聚砜多孔支撑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为聚酯层、聚乙烯层和聚丙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聚酯层。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对界面聚合反应后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条件包括:热处理温度为40-150℃,优选为50-120℃;热处理时间为0.5-20分钟,优选为1-10分钟。
14.由权利要求7-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反渗透膜。
15.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CN201510683915.1A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6582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3915.1A CN106582334A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3915.1A CN106582334A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2334A true CN106582334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54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3915.1A Pending CN106582334A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23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2579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17904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CN112642303A (zh) * 2019-10-12 2021-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51028A (zh) * 2020-03-05 2021-09-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7344A (en) * 1979-02-22 1981-07-07 Filmtec Corporation Interfacially synthesize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N102258949A (zh) * 2011-06-10 2011-11-30 南京帝膜净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界面结构的方法
CN103111191A (zh) * 2013-03-02 2013-05-22 汕头市奥斯博环保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高通量复合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7344A (en) * 1979-02-22 1981-07-07 Filmtec Corporation Interfacially synthesize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N102258949A (zh) * 2011-06-10 2011-11-30 南京帝膜净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界面结构的方法
CN103111191A (zh) * 2013-03-02 2013-05-22 汕头市奥斯博环保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高通量复合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2579A (zh) * 2017-10-20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17904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CN112642303A (zh) * 2019-10-12 2021-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51028A (zh) * 2020-03-05 2021-09-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u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spun superhydrophobic PVDF-HFP/SiNPs hybrid membrane for membrane distillation
US11433358B2 (en)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3682C (zh) 高度多孔的聚偏二氟乙烯膜及由其制备的过滤器
CN106582334A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iang et al. Deep eutectic solvent as novel additive for PES membrane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CN106731841B (zh) 一种超分子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14153B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
CN104324619A (zh) 一种高选择性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2129A (zh) 一种基于叔胺型两亲共聚物的荷正电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EP2722100A2 (en)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having superior salt rejection and permeate flow,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6215715A (zh) 一种高通量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435660A (zh) 一种抗污染复合多层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1738A (zh) 一种多级结构双层膜蒸馏用膜的制备方法
CN102580561B (zh) 一种管式复合纳滤膜
CN106215722A (zh) 一种接枝氧化石墨烯涂层耐高温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4888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框架改性聚酰胺反渗透膜及其应用
CN107486041B (zh) 一种超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Lu et al. Electrospun hierarchically channeled 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rous membrane for wastewater recovery
Liu et al. 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pervaporation membrane for sulfuric acid recovery via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CN107649008A (zh) 基于黏性多元胺水溶液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Su et al. Preparation of 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Turing structure by PEO-assiste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combined with choline chloride modification to improve permeability
CN109692579A (zh) 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73451B (zh) 一种具有微纳复合网络孔结构的聚合物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26217A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1295A (zh) 一种介孔氧化硅球/半芳香聚酰胺纳米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