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004B -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004B
CN106576004B CN201580045357.4A CN201580045357A CN106576004B CN 106576004 B CN106576004 B CN 106576004B CN 201580045357 A CN201580045357 A CN 201580045357A CN 106576004 B CN106576004 B CN 106576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range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avoidance
shor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53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004A (zh
Inventor
金相范
金成勋
俞汉一
李周镐
张宰赫
郑景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6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2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控制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用于控制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包括:通过考虑到通讯类型来在能够执行事物间通信的设备之中选择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以及从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接收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干扰避免信息包括表示开始时间的偏移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移动通信系统是为了在确保用户的移动性的同时提供通信服务而开发的。由于技术发展的迅速进步,移动通信系统处于不仅能够提供语音通信,而且能够提供高速数据通信服务的阶段。短程通信技术也取得了迅速的进步,使得一个用户往往除了移动通信终端以外还拥有各种短程通信设备。
先进的通信技术除了用户间通信以外还使能了所有事物之间的通信,这由“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一词来表示。例如,一个用户可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它们全都可通过移动通信或短程通信技术或者各种传感器与彼此互连来向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功能或者使能高效的设备间控制。这种电子设备可被概括称为IoT设备。
IoT设备包括移动通信模块,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包括近短程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 zigbee或者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此时,可能有各个通信模块使用的频带彼此邻近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IoT设备之间的干扰(以下,也称为“IoT 设备间干扰”)的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终端中控制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通讯类型在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设备之中选择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以及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选择的设备接收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控制器基于干扰避免信息来确定干扰避免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设备之中的一设备中避免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终端接收消息,该消息通知基于通讯类型在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设备之中选择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干扰避免方法是基于干扰避免信息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终端中控制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将权力转移到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至少一个设备,并且向所确定的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权力转移的指示符。所确定的设备基于通讯类型在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设备之中选择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并且从所选择的设备接收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并且干扰避免方法是基于干扰避免信息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设备之中的一设备中避免干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终端接收用于指示权力转移的指示符,基于通讯类型在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设备之中选择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并且从所选择的设备接收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干扰避免方法是基于干扰避免信息的。
本公开可解决IoT设备间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接下来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图示出当前在3GPP中用于移动通信的频率之中的邻近ISM波段 100的示意性频带的视图;
图2是用于描述本公开中的IoT设备间干扰场景的示例的视图;
图3是用于概念性地描述本公开中的避免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的视图;
图4是用于描述本公开中的避免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中用于控制干扰的主代理是LTE终端的情况下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描述作为现有LTE技术的IDC的视图;
图7是用于描述终端向基站提供在现有LTE标准中最小化IDC干扰所需的信息的过程的视图;
图8是用于描述被授权控制干扰的IoT设备控制其他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概念性地描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被转移到另一IoT设备的过程的视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被转移到另一IoT设备的过程的流程图;并且
图11是图示出终端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此时,相同的元素即使在不同图中被示出也将被用相同的标号来指称。另外,将省略可使得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的对已知的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另外,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当仅被解读为一般或字典含义,而应当基于如下原则被解读为满足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含义和概念:发明人可利用这些术语的概念来适当地定义他/她的公开以便以最佳方法描述本公开。
下文使用的术语“LTE终端”或“终端”指的是能够进行高速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作为示例,LTE终端或终端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话、平板计算机或者笔记本计算机,并且能够访问多个IoT设备。术语“LTE终端”和“终端”在本说明书的整个范围中将被可互换地使用。
可在LTE载波频率或ISM波段上操作LTE终端。
下面要描述的短程通信技术可以指例如蓝牙、无线LAN、zigbee或者 NFC,但不限于此。
图1是图示出当前在3GPP中用于移动通信的频率之中的邻近工业科学和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ISM)波段100的示意性频带的视图。
可理解,在移动通信小区使用波段40 105的情况下,干扰现象在信道1 被用作无线LAN信道时变得严重,而在移动通信小区使用波段7 110的情况下,干扰现象在信道13或信道14被用作无线LAN信道时变得严重。当一个用户有多个IoT设备时,各个IoT设备之间的距离被限定在例如人体大小内,并且预期上述干扰将被加剧。实际上,市售的产品之间的测试示出了这种干扰。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使得一个IoT设备控制并调整包括该一个IoT本身在内的多个其他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被配置为调整干扰的 IoT设备请求自身或其他IoT设备根据规定的规则执行干扰避免方法,所述规则例如是干扰是否实际发生、每个IoT设备的通讯重要性(或优先级)或者避免方法的最高地位。此外,干扰调整权力可根据规定的规则被转移到另一IoT设备。
图2是用于描述本公开中的IoT设备间干扰场景的示例的视图。
例如,用户210总共有三种IoT设备。一个IoT设备是LTE终端215,其主要用于数据服务,例如网上冲浪,以及语音/视频呼叫。其他IoT设备是无线耳机225,以及智能手表230。
无线耳机225能够利用诸如蓝牙之类的短程通信技术无线地接收和再现音乐文件。
智能手表230可执行各种功能。智能手表230除了提供时间信息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提供例如日程管理、闹钟、锻炼管理、娱乐(例如,音乐或电影)功能。此外,智能手表230可收集用户210的身体信息,例如对心率或血糖的检查。此时,IoT设备可利用短程通信技术与彼此互连。作为示例,当音乐文件被存储在智能手表230中时,该音乐文件可利用例如蓝牙通信被发送到无线耳机225。
无线耳机225为用户210再现接收到的音乐文件。此时,用户210可利用LTE终端215尝试数据通信。此时,LTE终端215向基站200发送LTE 信号205。LTE信号205可与无线耳机225和智能手表230之间的蓝牙信号发生干扰(220)。相反,蓝牙信号235可充当LTE信号205的干扰源。对于此干扰,LTE信号205使用的频带应当邻近用于蓝牙通信的ISM波段,信号应当具有引起干扰的信号强度。
图3是用于概念性地描述本公开中的避免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的视图。
用户310例如包括总共三种IoT设备,例如LTE终端315、无线耳机325 和智能手表330。此时,LTE终端315充当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主代理,并且其他IoT设备325和330应当预先认识到此事实。一般而言,用户始终携带的IoT设备可被选择为控制该用户拥有的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主代理。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主代理的示例可以例如是LTE终端(智能电话) 315或智能手表330。这是因为,当用户留下控制干扰的主代理设备并离开主代理设备时,有必要从用户拥有的IoT设备之中选择新的主控制代理设备,从而诸如信令开销之类的操作复杂性增加。作为另一示例,对住宅内的IoT 设备间干扰的控制可由控制固定位于该住宅内的家用电器之间的干扰的主代理设备来设置。本公开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在控制干扰的主代理与其他 IoT设备之间交换干扰控制信息(320)以控制LTE终端与其他IoT设备之间的干扰。
图4是用于描述本公开中的避免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
虽然图4图示了像IoT设备405这样的一个IoT设备,但可提供多个IoT 设备,并且图4中的操作也可应用到这多个IoT设备。
虽然在图4中没有图示,但例如使用户拥有的IoT设备405经过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向LTE终端400注册IoT设备405,LTE终端400例如是使用开始时干扰控制的主代理。在该注册过程期间,可以设置例如是否可执行本公开中的干扰控制功能。将省略关于注册过程的详细描述。
然后,在步骤410中,IoT设备405确定IoT设备405是否被通电或者进入LTE终端400的感测距离内。在步骤415中,LTE终端400和IoT设备 405执行初始设置过程。在初始设置过程中,IoT设备405通知LTE终端400 先前注册的IoT设备处于通电状态中(或者进入了感测距离内),请求设备认证并且询问IoT设备405是否可执行本公开中的干扰控制功能。由于周边 IoT设备可在任何时间进入或离开感测距离,所以负责干扰控制的IoT设备需要执行周期性的监视。一般而言,诸如蓝牙之类的短程通信技术周期性地监视使用相同的短程通信的设备。当在找到的周边设备之中有先前注册的设备时,短程通信被立即使能。在步骤420中,LTE终端400确定在LTE终端 400与周边IoT设备之间或者在周边IoT设备之间是否有发生干扰的可能性。当有发生干扰的可能性时,在步骤425中,LTE终端400设置IoT设备(或者要求IoT 405)报告干扰控制所需的信息。例如,当LTE终端使用的频带邻近ISM波段或者操作频率或测量频率邻近ISM波段以对诸如通信和测量之类的典型LTE操作施加影响时,干扰有可能将发生。或者,例如,当IoT 设备之间的短程通信可相互干扰时,干扰也有可能发生。当IoT设备间信号根据LTE终端的设置实际发生或者在步骤430中利用特定的无线技术开始数据发送时,IoT设备405在步骤435中向LTE终端400报告信号信息。或者, IoT设备405可在发送信号之前预先报告信号信息。信号信息帮助LTE终端确定干扰是否实际发生。信号信息可包括例如蓝牙信号模式、开始时间点 (即,偏移)、绝对时间、传输功率和通讯的重要性(或优先级)。或者,当 IoT设备将发送/接收操作的执行通知给LTE终端400时,在步骤440中,LTE 终端400可直接监视IoT设备的信号以收集所需的信息。可替换地,以上描述的两种方法都可被执行。基于该信息,LTE终端400在步骤445中确定干扰是否实际发生,并且当确定干扰发生时,LTE终端400在步骤450中决定适当的干扰避免方法。LTE终端400选择下面将描述的干扰避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并且尝试干扰避免。
1.通过LTE信号的重置来避免
当在LTE信号与蓝牙(或者无线LAN)之间发生干扰时,LTE信号可被重置以防止LTE信号和蓝牙干扰彼此或者减轻干扰。对于此方法,存在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FDM)方法和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方法。
FDM方法指的是将当前引起干扰的服务LTE频率移动到与ISM波段稍微间隔开的频率的方法。为此,也应当支持如下频率:在该频率上,基站和终端不引起干扰。
TDM方法指的是改变LTE信号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或HARQ过程设置以从时间上分离LTE信号与蓝牙(或无线LAN) 信号的方法。TDM可能有点复杂,但在可支持的频率有限时可被主动应用。为了重置上述的LTE信号,可以利用设备中共存(In-Device Coexistence, IDC)——一种现有的LTE标准技术。也就是说,在步骤455中,LTE终端 400可以对网络实体(例如,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执行 IDC触发。下文将详细描述IDC技术。
2.通过短程通信技术的改变来避免
短程通信技术是非常多样化的并且包括例如蓝牙、无线LAN、zigbee 和NFC。此外,IoT设备可包括多个短程通信模块以支持各种应用。因此,不同的短程通信可用于同一目的。在当使用蓝牙通信时预期到干扰的发生的情况下,LTE终端400在步骤460中请求IoT设备405把要使用的短程通信技术改变为预期不会引起干扰的另一通信技术,例如无线LAN或zigbee。
3.短程通信的调度的改变
诸如蓝牙之类的短程通信使用一种按预定的周期发送数据的方法。因此,当适当地调整该预定周期时,可通过TDM方法来避免或减轻LTE信号与其他IoT设备的信号之间的干扰。
在选择适当的干扰避免方法时,可以将各个IoT设备之间的通讯的重要性(或优先级)考虑在内。例如,当用户利用LTE终端来作出紧急呼叫时,相应通讯的重要性可被认为是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存在干扰LTE终端信号的其他IoT的信号时,其他IoT设备的短程通信技术可被改变,而不是重置LTE终端的信号。这是因为,LTE终端的信号的重置需要用于它的时间,并且紧急呼叫在该重置期间可能不被顺利地进行。类似地,当智能手表收集和发送用户的诸如心率之类的当前健康状况信息时,这可被认为在优先级上高于其他IoT设备的信号。
当IoT设备的发送/接收被终止时,将发送/接收的终止通知给控制干扰的主代理设备对于主代理调整干扰是有帮助的。这是因为可以考虑不再存在的干扰来重新调整干扰避免方法。为此,IoT设备可将发送/接收的终止直接通知给控制干扰的主代理设备。可替换地,主代理设备可直接监视IoT设备的发送/接收操作,并且当在预定长的时间中都未进行发送/接收时,主代理设备确定发送/接收被终止。在前一种情况中,IoT设备由于某种原因可不将该终止通知给主代理设备。例如,当IoT设备被迅速地从用户移开时,IoT 设备可不将此通知给主代理设备。因此,需要定义一种用于对此进行补偿的操作。后一种情况具有主代理设备的功耗增大的缺点。
图5是用于描述在本公开中用于控制干扰的主代理是LTE终端的情况下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510中接通电力之后,IoT设备505在步骤515中搜索主设备。这里,主设备是指负责设备间干扰的控制的设备。这里,LTE终端500成为主设备。在使用的初始阶段,IoT设备应当经历向LTE终端500注册的过程至少一次。在注册过程中,例如,IoT设备是否要受到LTE终端500的干扰控制将由用户选择或者自动选择(通过考虑到IoT设备440的能力)。在找到LTE终端500之后,IoT设备在步骤520中执行将电力的接通通知给LTE 终端500的操作。此外,例如,执行用于IoT设备可使用的短程通信的各种类之间以及LTE终端500与IoT设备505之间的交互工作的同步操作。LTE 终端500与IoT设备505之间的信息交换是例如利用诸如蓝牙或无线LAN 之类的短程通信来执行的。LTE终端500考虑到例如其自身将使用的频带和频带宽度和IoT设备要使用的通信技术来确定是否要向IoT设备应用本公开中的干扰控制方法。例如,当IoT设备505使用采用ISM波段的蓝牙或无线 LAN通信技术时,LTE终端500在步骤525中确定确定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条件1:由终端500指示给LTE measObjectEUTRA IE的频率中的至少一者是否可被ISM波段干扰或者可引起与ISM波段的干扰(也就是说,是否有至少一个频率邻近ISM波段)。
条件2:LTE终端500支持的频带是否位于邻近ISM波段之处。
换言之,当与例如作为典型LTE操作的发送/接收和测量有关的频率位于邻近ISM波段之处时,当IoT设备利用ISM波段来发送数据时它们之间可能有干扰。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只提到了ISM波段和与其邻近的LTE 频率,但描述也可同样应用到所有的短程通信频率和除了LTE以外的移动通信的频率。
当满足上述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LTE终端500在步骤535中设置IoT 设备505提供干扰控制所需的信息。这些条件可随着时间而改变。也就是说, LTE终端500的使用频率可被移动到不对ISM波段施加影响的频率。因此,需要校正先前的设置。为此,可对IoT设备505执行重置。可替换地,可基于定时器来确定先前设置的期满日期。这是因为LTE终端500和IoT设备 505可能突然与彼此分离,使得不能在其间交换具体信息。例如,用户可将 IoT设备505远远落在身后。在此情况下,不可能通过信令来重置LTE终端 500先前提供的设置信息。这可引起IoT设备响应于数据发送/接收而不必要地报告LTE终端500所请求的信息,即使该信息尚未被实际发送。因此,在设置时,特定的定时器被LTE终端500和IoT设备505两者操作,并且确定设置仅在该定时器期满之前有效。当希望延长设置的有效性时,LTE终端500可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执行重置。此外,当即使IoT设备505在发起短程通信之后向LTE终端500报告了相关信息几次,LTE终端500也不发送反馈时,可确定先前设置不再有效。可在设置时包括上述报告次数(步骤535)。在步骤545中,LTE终端500与基站执行通信。当IoT设备505在步骤550中利用蓝牙来发送/接收数据时,在步骤555中,IoT设备505向LTE终端500 报告例如使用的通信技术的种类(例如,蓝牙)、使用的频率的信息、蓝牙信号的特性((一个或多个)信号模式、偏移、传输功率)、绝对时间或者通讯的种类(或优先级)。该报告可在执行实际蓝牙通信之前或之后进行。在接收到该报告之后,LTE终端500确定实际蓝牙通信刚刚开始或者很快将开始。在步骤565中,IoT设备505利用蓝牙执行数据发送/接收。与步骤560中一样,LTE终端500可通过无线信道来监视IoT设备505的通信信号。通过该监视,LTE终端500可直接收集信号特性信息,或者可掌握例如信号发送/接收的终止。因此,可以考虑一种替换方式,其中,通过结合该监视,IoT 设备505不向LTE终端500报告所有上述信息项,而是只报告特定信息项,并且LTE终端500直接监视并收集剩余信息项。特定信息项是绝对时间、通讯的种类(或重要性),并且通过监视收集的信息项是可被LTE终端500无线地收集的信息项。例如,蓝牙信号特性和频率信息可以是通过监视收集的信息项。LTE终端500基于IoT设备报告的信息来确定实际干扰是否可能发生。
作为另一种替换方式,没有任何来自IoT设备的报告,LTE终端周期性地监视周边IoT设备引起的干扰是否存在,并且当感测到LTE与IoT设备之间或者IoT设备之间的干扰时,LTE终端可无线地测量并收集上述特定信息项并且可执行避免干扰的操作。
虽然在图5中只图示了LTE终端与IoT设备之间的干扰,但也可确定另一IoT设备与另外一个IoT设备之间的干扰。当LTE终端500也在利用可对 ISM波段施加影响的频率执行数据发送/接收或测量时,在步骤570中应用干扰避免方法。LTE终端500还应当确定应用哪个干扰避免方法。首先,可以考虑LTE终端500的通讯和IoT设备的通讯的种类。通讯的种类可被表示为正在发送/接收的数据的重要性(或优先级)。当LTE终端500在发送/接收诸如紧急呼叫之类的重要数据时,LTE终端500将指示IoT设备505执行干扰避免操作。相反,当IoT设备在发送/接收需要紧急性的数据,例如紧急健康信息的发送时,LTE终端500本身将执行干扰避免操作。当LTE终端500 执行干扰避免操作时,在步骤575中利用现有的IDC技术。LTE终端500 向基站发送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该消息包括当利用FDM或TDM 方法来避免干扰时所需的信息。从而,在步骤585中,基站可利用RRC消息设置LTE终端500避免干扰。LTE终端500可向正执行短程通信的IoT设备505指示干扰避免技术。如上所述,LTE终端500可指示IoT设备505使用其他短程通信或者请求调度模式的改变。当LTE终端500进行的发送/接收非常重要并且没有IoT设备505使用的干扰避免方法时(当只有单个短程通信技术或者调度改变不可能时),LTE终端500可指示IoT设备505停止或推迟发送/接收。当在步骤590中终止短程通信时,IoT设备505将该终止通知给LTE终端500。或者,当在预定长的时间中都没有感测到来自IoT设备505的发送/接收信号时,LTE终端500认为发送/接收被终止。此外,对于在LTE终端500与IoT设备505之间交换的所有消息520、535、555、580、 590和595,对方发送一种反馈,并且取决于是否接收到该反馈,可以确定两个设备是否存在于彼此的两个有效距离内。有效距离是各个IoT设备之间的距离,并且可被定义为例如在人体大小内。作为一种选项,LTE终端500 可向IoT设备505发送一消息,“解除设置”。
图6是用于描述作为现有LTE技术的IDC的视图。
IDC指的是用于在多个通信模块干扰彼此时最小化干扰的技术。当前发展水平的终端具有各种功能,并且设有用于支持这些功能的各种通信模块。此外,对于LTE通信模块600,可提供例如用于地理位置识别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605或者诸如蓝牙或无线LAN之类的短程通信模块610。该模块分别经由例如连接到它的天线615、620和 625来发送/接收所需的数据。各个通信系统的频带是彼此不同的。然而,在使用邻近波段时,可引起通信模块间干扰。引起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波段之间不能理想地分离发送/接收的信号。另外,每个通信模块和与其连接的天线被包括在一个终端设备中,从而位于与彼此非常接近之处。从而,在其间作用的干扰强度可相对较高。因此,为了减轻干扰,需要控制通信模块之间的传输功率。例如,当诸如蓝牙或无线LAN之类的短程通信模块610在LTE上行链路尝试数据接收时,LTE通信模块600的发送信号可与短程通信模块610 发生干扰。为了减轻这一点,可通过限制LTE通信模块600的上行链路最大传输功率来控制干扰量。可替换地,可通过暂时停止LTE通信模块600的操作来去除对短程通信模块610施加影响的干扰功率。相反,短程通信模块610 在LTE下行链路可与LTE通信模块600的接收信号发生干扰。虽然IDC技术是用于避免设备内的各种通信模块之间的干扰的技术,但IDC技术可被充分利用来像本公开中那样避免彼此位置接近的其他设备的各种通信之间的干扰。
图7是用于描述终端向基站提供在现有LTE标准中最小化IDC干扰所需的信息的过程的视图。
如上所述,为了让LTE终端700自身避免来自/去到蓝牙或无线LAN通信的干扰,可以使用FDM或TDM方法。
FDM方法指的是LTE终端700利用RRC消息(InDeviceCoexIndication) 向基站705报告关于与其他短程通信发生干扰的频率的信息的方法。然后,基站705指示LTE终端700执行移交以使用受干扰影响的频率。TDM方法是通过在维持现有服务频率的同时调整例如DRX或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过程模式(或者HARQ位图式样)来从时间上分离和避免干扰的方法。
例如,基站705在步骤710中使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以便向LTE终端700提供各种设置信息项,例如小区测量和DRX。当确定从基站705接收到关于其的测量指令的频率受到IDC干扰的影响时,LTE终端700在步骤 715中利用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向基站705发送能够最小化IDC干扰的DRX设置信息。DRX设置信息包括DRX周期信息、通知DRX开始时间的偏移信息和DRX活跃时间信息。
DRX周期长度:DRX周期长度是任意激活时段与下一次激活之间的距离长度。随着DRX周期长度增大,休眠时段增大并且终端的功耗减小。然而,当DRX周期长度较长时,发生一个不利之处,因为呼叫延迟增大。DRX 周期长度由网络来信令。
偏移信息:偏移信息通常是从终端的唯一标识符和DRX周期长度归纳出的。例如,通过按DRX周期长度对终端的标识符执行模操作而获得的值可被用作激活时段的开始时间。
DRX活跃时间:DRX活跃时间指的是终端在一个激活时段期间清醒的时段的长度,并且对于DRX活跃时间通常使用预定的值。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激活时段的长度是10毫秒。
下面的表1表示用于最小化在LTE标准文档3GPP S36.331中定义的IDC 干扰的DRX设置信息。
表1
Figure GDA0001828812950000121
这里,sf40表示40个子帧单元。具体地,drx-Offset表示指示出DRX 开始时间的偏移值,并且被定义为下面的式1。
式1
[(SFN*10)+子帧号]modulo(drx-CycleLength)=drx-Offset
如式1中所示,使用了SFN(系统帧号)。SFN表示无线电帧的序号并且具有从0到1023的值。在一个SFN时段之后(0-1023),再次从0值开始下一个SFN时段。
图8是用于描述被授权控制干扰的IoT设备控制其他IoT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被授权控制干扰的LTE终端800周围存在两个IoT设备805和810。这两个IoT设备将通过初始设置过程受到LTE终端的干扰控制(步骤815)。在步骤820中,LTE终端800确定是否需要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周边IoT设备之间的干扰控制。当确定需要干扰控制时,LTE终端800设置IoT设备805 和810中的每一者报告控制所需的信息(步骤825和830)。当IoT设备1805 开始数据通信时(步骤835),IoT设备1 805向LTE终端800报告发送信号信息(步骤840)。LTE终端800可无线地监视该IoT设备的信号(步骤845)。 LTE终端800确定在其自身与周边IoT设备之间干扰是否实际发生(步骤 850),并且当确定没有干扰时(步骤855),LTE终端800不执行具体操作。同时,当IoT设备2 810开始数据通信时(步骤860),IoT设备2 810也向 LTE终端800报告发送信号信息(步骤865)。LTE终端800可无线地监视该 IoT设备的信号(步骤870)。LTE终端800确定在其自身与周边IoT设备之间干扰是否实际发生(步骤875)。当确定与已经在执行数据通信的IoT设备 1 805发生干扰时,LTE终端800确定用于避免该干扰的方法(步骤880)。首先,应当确定两个设备中的哪一个将执行避免操作。有时,两个设备都可执行避免操作。为了选择执行避免操作的设备,可以考虑各种项目。
首先是每个设备的通讯的种类。如上所述,可依据正在进行发送/接收的服务有多重要来选择执行避免操作的设备。一般而言,当执行避免操作时,在该时间期间难以正常地发送/接收数据通信。因此,当紧急数据(例如,身体健康信息)或对时间延迟敏感的数据被发送/接收时,避免操作可被避免。当两个设备的服务就重要性而言相同时,可考虑通过执行避免操作获得的效果。当执行了避免操作的设备的发送/接收能力非常弱时,预期性能恶化较小的设备可执行避免操作。短程通信设备之间的干扰控制可通过各种方法来执行。
第一方法:改变使用中的短程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无线LAN、 zigbee)
第二方法:调整使用中的短程通信调度(例如,调整蓝牙信号周期的周期模式)
LTE终端800选择将执行避免操作的设备,确定避免操作方法,并且指示有关IoT设备执行避免操作(步骤885和890)。
图9是用于概念性地描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被转移到另一IoT设备的过程的视图。
一个用户910有总共三种IoT设备,例如LTE终端915、无线耳机925 和智能手表930。此时,假定LTE终端915被授权控制干扰。用户910可拥有并使用新的IoT设备。例如,用户910正在乘坐可无线连接的车辆。该车辆包括各种通信模块以能够与各种周边IoT设备无线地连接并且提供可增强用户的方便性的服务。此外,该车辆与LTE基站直接连接(步骤905)以能够向用户提供数据通信。一般而言,该车辆与LTE终端915相比可被提供充裕的电力。因此,当控制干扰的权力被转移到该车辆时,LTE终端915的功耗可得以降低。具有干扰控制功能的车辆被从LTE终端915授予权力(步骤 920)并且不仅控制LTE终端915而且也控制周边IoT设备(步骤920)。关于转移权力的最终决定可由用户作出或者根据用户预先指定的角色作出。例如,用户可预先注册能够执行该权力的IoT设备及其优先级。当目前具有权力的设备进入具有权力的另一设备的感测距离内时,通过初始设置过程确认两个设备都具有权力并且依据其优先级来转移权力。或者,可以进行设置以使得周围有另一个具有权力的设备这个事实被指示给用户以便用户可作出最终决定。
在初始使用状态中,当LTE终端915对于其被设置为具有控制权力的设备的IoT设备被通电时,该IoT设备首先将该通电通知给LTE终端915,并且执行初始设置过程。然而,当前具有权力的设备是车辆。因此,LTE终端 915需要转移控制权力并且指示被通电的设备受车辆控制。此外,在特定IoT 设备的情况下,当该IoT设备被通电时,可以找到过去有过权力的多个设备。在此情况下,根据规定的规则对特定设备执行初始设置过程。例如,可对最后具有权力的设备、最早具有权力的设备和过去有过权力的设备中的任何一者执行初始设置过程。即使IoT设备对当前没有权力的设备执行初始设置过程,该设备也将作为当前具有权力的设备向IoT设备给出指令。
图10是用于描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被转移到另一IoT设备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前具有控制干扰的权力的LTE终端1000控制IoT设备2 1010的干扰。此时,IoT设备1 1005进入感测距离内以执行初始设置过程(步骤1015)。 LTE终端决定将权力转移到IoT设备1 1005(步骤1020)。此时,LTE终端向IoT设备1 1005和IoT设备2 1010指示权力转移(步骤1025和步骤1030)。从此时起,LTE终端和IoT设备2 1010向IoT设备1 1005报告与数据发送/ 接收(步骤1035)有关的信息(步骤1040)。被授予权力的IoT设备1 1005 监视周边IoT设备的信号(步骤1045),并且确定在其自身与周边IoT设备之间是否发生干扰(步骤1050)。当确定干扰发生时(步骤1055),IoT设备 1 1005可指示IoT设备调整干扰(步骤1065)。IoT设备2 1010可再次转移权力(步骤1070),并且可将此指示给权力将被转移到的设备(步骤1075)。或者,当在感测距离内不再感测到具有权力的IoT设备时,过去有过权力的设备或者具有干扰控制功能的设备可以向周边IoT设备触发初始设置过程 (步骤1080)。周边IoT设备依据有过权力的设备的不存在而执行初始设置过程(步骤1085),并且通过该过程,具有权力的新设备被决定并且将遵循该设备的指令。
图11是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终端向/从上层1110发送/接收例如数据并且经由控制消息处理单元1115 发送/接收控制消息。此外,当向基站发送控制信号或数据时,终端根据控制器1120的控制通过复用设备1105复用数据并且通过发送器1100发送数据。相反,当接收信号时,终端根据控制器1120的控制通过接收器1100接收物理信号,然后通过解复用设备1105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复用,并且根据消息信息将信号发送到上层1110或控制消息处理单元1115。
同时,在前文中,描述了终端由分别执行不同功能的多个块构成。然而,这只是一个实施例,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解复用设备1105执行的功能可由控制器1120自身来执行。
同时,可明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按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来实现。任何这种软件可例如被存储在诸如ROM之类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诸如 RAM、存储器芯片、存储器设备或者存储器IC之类的存储器、或者诸如CD、 DVD、磁盘或磁带之类的可记录光介质或磁介质中,无论其被擦除的能力或者其被重记录的能力如何。将明白,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可由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或便携式终端来实现,并且该存储器是适用于存储包括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机器可读设备的一个示例。
因此,本公开包括实现说明书的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代码的程序和用于存储该程序的机器(或计算机等等)可读存储介质。另外,可由诸如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传送的通信信号之类的预定介质来电子地传送该程序,并且本公开适当地包括该程序的等同物。
此外,根据本公开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装置可以按有线或无线方式从连接到它的程序提供设备接收并存储程序。该程序提供设备可包括:包括使得程序处理设备执行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的预设指令的程序;存储例如控制IoT设备间干扰的方法所需的信息的存储器;与程序处理设备执行有线或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以及根据程序处理设备的请求或者自动地发送程序的控制器。
虽然已参考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当被限定为限于这些实施例,而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多个设备中的、用于控制干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耦接到收发器,并被配置为:
基于通讯优先级在所述多个设备之中选择用于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从所选择的设备接收所述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和
基于所述干扰避免信息来确定干扰避免方法,
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改变移动通信信号的频率特性或时间特性;
将短程通信技术改变为其他短程通信技术;和
改变调度短程通信的数据传输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多个设备中的另一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的指示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将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到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至少一个设备;以及
向所确定的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的指示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干扰避免信息包括短程通信信号的模式、绝对时间、信号传输功率和表示开始时间的偏移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重置所述移动通信信号的频率的方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将短程通信技术改变为其他短程通信技术的方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改变调度短程通信的数据传输周期的方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当确定所述频率受到设备中共存(IDC)干扰的影响时,所述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其中对该频率的测量指令从基站被发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包括能够最小化所述IDC干扰的非连续接收(DRX)设置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DRX设置消息包括DRX周期信息、通知DRX开始时间的偏移值信息以及DRX活跃时间信息。
11.一种在能够执行设备间通信的多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中实现的用于避免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通讯优先级在所述多个设备之中选择用于执行干扰避免的设备;
从所选择的设备接收所述干扰避免所需要的干扰避免信息;和
基于所述干扰避免信息来确定干扰避免方法,
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改变移动通信信号的频率特性或时间特性;
将短程通信技术改变为其他短程通信技术;和
改变调度短程通信的数据传输周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多个设备中的另一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的指示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将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到将执行干扰避免的至少一个设备;以及
向所确定的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干扰的权力转移的指示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避免信息包括短程通信信号的模式、绝对时间、信号传输功率和表示开始时间的偏移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重置所述移动通信信号的频率的方法。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将短程通信技术改变为其他短程通信技术的方法。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避免方法包括如果在移动通信信号和短程通信技术之间发生干扰则改变调度短程通信的数据传输周期的方法。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确定所述频率受到设备中共存(IDC)干扰的影响时,向所述基站发送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其中对该频率的测量指令从基站被发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nDeviceCoexIndication消息包括能够最小化所述IDC干扰的非连续接收(DRX)设置消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RX设置消息包括DRX周期信息、通知DRX开始时间的偏移值信息以及DRX活跃时间信息。
CN201580045357.4A 2014-08-26 2015-08-25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6576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11354A KR102315701B1 (ko) 2014-08-26 2014-08-26 사물 인터넷 기기간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4-0111354 2014-08-26
PCT/KR2015/008866 WO2016032203A1 (en) 2014-08-26 2015-08-2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004A CN106576004A (zh) 2017-04-19
CN106576004B true CN106576004B (zh) 2020-01-10

Family

ID=5540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5357.4A Active CN106576004B (zh) 2014-08-26 2015-08-25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5229B2 (zh)
EP (1) EP3186904B1 (zh)
KR (1) KR102315701B1 (zh)
CN (1) CN106576004B (zh)
WO (1) WO20160322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03232A1 (en) * 2017-03-31 2020-02-05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and relay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CN107357251B (zh) * 2017-08-08 2023-09-19 大器物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实时可视化数据中心及其运行方法
KR101926276B1 (ko) * 2017-12-13 2018-12-06 전자부품연구원 LoRaWAN 기반 대규모 시설물 관리를 위한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 관리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사물인터넷 네트워크 서버 및 단말
KR102504469B1 (ko) * 2017-12-14 2023-02-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허브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WO2019208906A1 (ko) * 2018-04-26 2019-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 제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0139255A (zh) * 2019-04-23 2019-08-16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物联网系统中的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WO2021046695A1 (zh) * 2019-09-09 2021-03-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80060A (zh) * 2022-05-24 2022-08-30 锐凌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干扰避让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0179A (zh) * 2003-08-06 2006-09-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介质访问通信系统中主从交接的终端设备和方法
CN102318237A (zh) * 2010-03-12 2012-01-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WO2014027867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ink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70101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4268B2 (en) * 2002-04-22 2008-09-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KR101094008B1 (ko) 2003-08-06 2011-12-15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미디어 액세스 시스템의 마스터-슬레이브 핸드오버용 단말 장치 및 방법
US7376118B2 (en) * 2003-09-05 2008-05-20 Itr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ntiguous channel operation with cellular reuse
KR101359686B1 (ko) 2007-06-26 2014-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통신을 위한 대역 선택장치 및 방법
US8626067B2 (en) * 2009-10-26 2014-01-07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coexistence efficiency for multi-radio terminals
US8737924B2 (en) * 2010-08-12 2014-05-27 Mediatek Inc. Method to trigger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obile cellular systems
US9237452B2 (en) 2010-08-16 2016-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avoiding IDC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780880B2 (en) * 2010-10-01 2014-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of TDM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KR101234942B1 (ko) 2011-09-27 2013-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간섭회피 방법 및 장치
US9432883B2 (en) * 2012-05-03 2016-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method
US10129836B2 (en) 2012-09-19 2018-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s for a D2D communication link
GB2506176A (en) 2012-09-24 2014-03-26 Nec Corp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0179A (zh) * 2003-08-06 2006-09-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介质访问通信系统中主从交接的终端设备和方法
CN102318237A (zh) * 2010-03-12 2012-01-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WO2014027867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ink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70101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6904A4 (en) 2018-04-18
KR102315701B1 (ko) 2021-10-21
EP3186904B1 (en) 2021-10-06
EP3186904A1 (en) 2017-07-05
US10405229B2 (en) 2019-09-03
US20170257794A1 (en) 2017-09-07
WO2016032203A1 (en) 2016-03-03
KR20160024510A (ko) 2016-03-07
CN106576004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004B (zh) 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及方法
US11337228B2 (en) Coverage transition indicator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1690127B2 (en) EV2X mobility support for mode 3.5/RSU scheduled mode
US2020004572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15203B2 (ja) 単一の無線ユーザ機器を介するデュアルアクティブ接続
US983276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A307713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76956A1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0502888A (ja) FS3 SCell上での周波数間測定
US20160073442A1 (en) Mobility hand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JP2017520149A (ja) ライセンスド周波数帯タイミングを有するアンライセンスド周波数帯
JP201450542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機器内共存干渉を調整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US202303619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rvival time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 availability
JP2018510543A (ja) セカンダリセルとの通信の時間多重化
US202202253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229184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08441A1 (en) Serving cell selection for up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 under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N115053626A (zh) 具有不可用时间的多sim ue协助信息
CN116235602A (zh) 具有已配置授权的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波束切换
WO2023000239A1 (en) Multiplex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240107572A1 (en) Relay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3198271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shared channel occupancy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636875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