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4349B -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4349B
CN106554349B CN201611024316.XA CN201611024316A CN106554349B CN 106554349 B CN106554349 B CN 106554349B CN 201611024316 A CN201611024316 A CN 201611024316A CN 106554349 B CN106554349 B CN 106554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ethanol
preparation
formula
octag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43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4349A (zh
Inventor
庄鹏宇
王晓霞
陈金铭
冯亚静
张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0243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4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4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43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 C07D4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野八角中提取的一种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在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脑卒中。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所述结构,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体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即在H2O2损伤原代神经元模型和谷氨酸诱导原代神经元毒性模型中均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

Description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 其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提取领域,特别涉及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野八角(Iliicium simonsii Maxim)为八角属(Illicium L.)植物,产于我国贵州西北部至西南部、四川和云南以及印度、缅甸。叶、果实入药,味辛,性热;有镇呕、行气止痛、生肌接骨、灭虱杀虫之效,可治胃寒作呕、膀胱疝气、胸前胀痛、疥疮等功效。
脑卒中(cerebral apoplexy)是导致全球人类致残的首要病因,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一些国家和城市,卒中甚至已经超过心血管病,成为第一位死因。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平均为200/10万,患病率为400~700/10万,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病例250 万,死亡率为130/10万,是我国人口总死亡第二位原因,在北京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达1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由此可见,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世界卒中日发布的主题是“六分之一”,即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卒中;每6s就有1人死于卒中;而每6min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脑卒中是当今世界重大疾病之一。来源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是抗脑卒中新药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野八角乙醇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药效学评价显示其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了一种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神经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一个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野八角新异戊稀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式Ⅰ。
如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每制备此化合物3mg包括以下步骤:
a.干燥的野八角果实10.50 kg,粉碎,用95% EtOH 80 L浸泡2 h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261.2 g浸膏;
b.将浸膏溶解于甲醇中,吸附于500 g硅藻土,干燥,装入索氏提取器,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索氏回流提取;
c.各提取液分别减压浓缩得石油醚部位44.2 g,乙酸乙酯部位75.0 g和甲醇部位133.6 g;
d. 对乙酸乙酯部位用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甲醇= 50:1;25:1;10:1;5:1;2:1;1:1;0:100,梯度洗脱分离得到流分Fr1-Fr7;
e. 对8g Fr4通过中压柱色谱法,10 – 90 %的甲醇梯度洗脱10小时,分为50个流份,500 mL为1份,通过制备液相从Fr. 24得到一个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式Ⅰ化合物3mg。
式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脑血管疾病药物为神经保护药物;所述脑血管疾病为脑卒中、痴呆、神经炎症、重金属中毒、神经毒剂中毒;所述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以及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思路,对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进行了神经保护相关的药理实验。氧化应激是导致神经元凋亡丢失的重要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引起氧化应激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脑缺血,神经炎症,兴奋性递质释放重摄取机制障碍,重金属暴露,神经毒性剂暴露等,表现为细胞内自由基增加,引起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继而激活凋亡通路等。谷氨酸,H2O2虽然引发神经元凋亡丢失的机制不一,但都是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倡导的神经元损伤模型的诱发剂。研究认为,脑内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过量通常引起神经元膜上NMDA受体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神经元发生氧化应激并丢失,而H2O2是一种过氧化物,以其诱导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为基础,揭示了临床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可作为体外筛选抗氧化药物的一种可靠的药理细胞模型,其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与脑卒中患者脑内表现具有相似性。应用谷氨酸,H2O2制作神经元损伤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因此在本研究中,H2O2损伤原代神经元模型、谷氨酸诱导原代神经元凋亡模型2个体外模型作为评价手段。
发明人发现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在体外谷氨酸,H2O2诱发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死亡的试验中均显示出优良的神经保护作用。
阳性对照药物为依达拉奉(edaravone),依达拉奉是以自由基清除为主要作用机制的神经保护药物,能有效抑制因脑缺血导致的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对H2O2诱发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体外研究中,将式Ⅰ所示化合物与依达拉奉(300μM)用神经元培养基稀释,和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温孵24小时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同时进行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加入H2O2后570 nm处吸光度值(OD570)明显降低,阳性对照组和式Ⅰ所示化合物OD570明显回升,与依达拉奉(edaravone)的细胞存活率相当,新化合物组的细胞存活率优于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对谷氨酸诱发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体外研究中,将式Ⅰ所示化合物与谷氨酸(20 mM)用完全培养基稀释,和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温孵24小时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同时进行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加入谷氨酸后570 nm处吸光度值(OD570)明显降低,阳性对照组和式Ⅰ所示化合物OD570明显回升,与依达拉奉(edaravone)的细胞存活率相当,新化合物组的细胞存活率优于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式Ⅰ所示化合物为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神经保护药物)。优选的脑血管疾病选自脑卒中、痴呆、神经炎症、重金属中毒、神经毒剂中毒。优选的脑卒中选自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附图说明
图1 野八角果实的提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及药理活性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提取分离实验结合附图1说明:干燥的野八角果实10.50 kg,粉碎,用95%EtOH 80 L浸泡2 h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261.2 g浸膏。将浸膏溶解于甲醇中,吸附于500 g硅藻土,干燥,装入索氏提取器,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索氏回流提取。各提取液分别减压浓缩得石油醚部位44.2 g,乙酸乙酯部位75.0g和甲醇部位133.6 g。对乙酸乙酯部位用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甲醇= 50:1;25:1;10:1;5:1;2:1;1:1;0:100)梯度洗脱分离得到流分Fr1-Fr7。对Fr4(8g)通过中压柱色谱法(10– 90 %的甲醇梯度洗脱10小时)分为50个流份(500 ml为1份),通过制备液相从Fr. 24得到一个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3mg)。
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的理化、波谱数据如下:
白色粉末,ESI-MS m/z 531 [M + H]+1H-NMR (Acetone-d 6 , 500 MHz) 13C NMR:200.5(C-1), 165.1(C-4), 144.1(C-5), 133.0(C-8), 118.0 (C-9), 108.7(C-3),102.3(C-15), 98.8(C-6), 82.9 (C-11), 72.5 (C-12), 53.1 (C-2), 46.1 (C-7),42.3 (C-10), 25.8 (C-13), 23.5 (C-14). 193.2 (C-1'), 181.5 (C-5'), 134.0 (C-8'), 118.7 (C-9'), 102.9 (C-6'), 92.5 (C-4'), 78.1 (C-11'), 70.8 (C-12'),42.9 (C-2'), 41.7 (C-3'), 31.5 (C-10'), 46.1 (C-7'), 25.8 (C-13'), 25.1 (C-14')。
1H NMR: 5.52 (1H, s, H-3), 5.61 (1H, s, H-6), 2.48 (1H, dd, J = 21.6,11.2 Hz, H-7a), 2.29 (1H, dd, J = 13.0, 7.4 Hz, H-7b), 5.63 – 5.50 (1H, m, H-8), 4.96 (2H, dd, J = 25.0, 13.6 Hz, H-9), 2.54 (1H, dd, J = 14.0, 7.3 Hz, H-10a), 1.94 (1H, dd, J = 14.3, 8.9 Hz, H-10b), 3.98 (1H, d, J = 8.8 Hz, H-11),1.15 (3H, s, H-13), 1.13 (3H, s, H-14), 5.93 (1H, s, H-15a), 5.56 (1H, s, H-15b), 5.33 (1H, s, H-2'), 1.87 (1H, d, J = 12.5 Hz, H-5α), 1.67 (1H, d, J =12.5 Hz, H-5β), 2.51 (1H, m, H-7a), 2.30 (1H, m, H-7b), 5.99 – 5.87 (1H, m,H-8), 5.18 (1H, d, J = 13.6 Hz, H-9), 1.69 (1H, t, J = 14.8 Hz, H-10α), 1.52(1H, t, J = 12.4 Hz, H-10β), 3.49 (1H, dd, J = 11.6, 1.5 Hz, H-11), 1.03 (3H,s, H-13), 1.00 (3H, s, H-14)。
药理实验
试验材料 1、受试药:本发明单体化合物。2、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HPLC检测纯度>98%。3、细胞:出生当天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4、培养基:DMEM,FBS,美国Gibco公司生产;ES,美国Hyclone公司生产。5、H2O2由和谷氨酸由北京化工厂提供。
实施例2: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以及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式Ⅰ中所示的化合物在其药物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0.1%-95%。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单位剂量形式给药,给药途径可为肠道或非肠道,如口服、鼻腔、口腔粘膜、皮肤、腹膜、直肠等。
给药剂型可以是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可以是溶液剂(包括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乳剂(包括o/w 型、w/o 型和复乳)、混悬剂、注射剂(包括水针剂、粉针剂和输液)、滴眼剂、滴鼻剂、洗剂和搽剂等;固体剂型可以是片剂(包括普通片、肠溶片、含片、分散片、咀嚼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胶囊剂( 包括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颗粒剂、散剂、微丸、滴丸、栓剂、膜剂、贴片、气(粉) 雾剂、喷雾剂等;半固体剂型可以是软膏剂、凝胶剂、糊剂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制成普通制剂、也可以是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及各种微粒给药系统。
为了将式Ⅰ所示化合物制成片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赋形剂,包括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稀释剂可以是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等;湿润剂可以是水、乙醇、异丙醇等;粘合剂可以是淀粉浆、糊精、糖浆、蜂蜜、葡萄糖溶液、微晶纤维素、阿拉伯胶浆、明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崩解剂可以是干淀粉、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碳酸氢钠与枸橼酸、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润滑剂和助流剂可以是滑石粉、二氧化硅、硬脂酸盐、酒石酸、液体石蜡、聚乙二醇等。
还可以将片剂进一步制成包衣片,例如糖包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或双层片和多层片。
为了将给药单元制成胶囊剂,可以将有效成分式Ⅰ所示化合物与稀释剂、助流剂混合,将混合物直接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也可将有效成分式Ⅰ所示化合物先与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制成颗粒或微丸,再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用于制备式Ⅰ所示化合物片剂的各稀释剂、黏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助流剂品种也可用于制备式Ⅰ所示化合物的胶囊剂。
为将式Ⅰ所示化合物制成注射剂,可以用水、乙醇、异丙醇、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作溶剂并加入适量本领域常用的增溶剂、助溶剂、pH 调剂剂、渗透压调节剂。增溶剂或助溶剂可以是泊洛沙姆、卵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等;pH 调剂剂可以是磷酸盐、醋酸盐、盐酸、氢氧化钠等;渗透压调节剂可以是氯化钠、甘露醇、葡萄糖、磷酸盐、醋酸盐等。如制备冻干粉针剂,还可加入甘露醇、葡萄糖等作为支撑剂。
此外,如需要,也可以向药物制剂中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或其它添加剂。
为达到用药目的,增强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用任何公知的给药方法给药。
式Ⅰ所示化合物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依照所要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患者或动物的个体情况,给药途径和剂型等可以有大范围的变化。一般来讲,式Ⅰ所示化合物的每天的合适剂量范围为0.001-150mg/Kg 体重,优选为0.1-100mg/Kg 体重,更优选为1-60mg/Kg 体重,最优选为2-30mg/Kg 体重。上述剂量可以一个剂量单位或分成几个剂量单位给药,这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包括运用其它治疗手段的给药方案。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单独服用,或与其他治疗药物或对症药物合并使用。当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治疗药物存在协同作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它的剂量。
实施例3:式Ⅰ所示化合物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存活状态的影响以及在H2O2诱发的神经元凋亡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化合物对神经元存活状态的影响研究中,将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DIV-9)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10 μM),n=6;在化合物对H2O2诱发神经元凋亡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中,将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DIV-7)分为对照组,H2O2(300μM)造模组,H2O2(300μM)+依达拉奉(100 μM)给药组,H2O2(300μM)+化合物(10μM)给药组,n=6。给药后,细胞置于细胞孵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MTT法(570nm)测定细胞存活率。以对照组吸光度为标准,计算各组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比值。
实施例4:化合物在谷氨酸诱发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将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DIV-9)分为对照组,谷氨酸(20 mM)造模组,谷氨酸(20 mM)+依达拉奉(100 μM)给药组,谷氨酸(20 mM)+化合物(10 μM)给药组,n=6,于细胞孵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对照组吸光度为标准,计算各组吸光度与对照组的比值。
表新化合物在H2O2和谷氨酸诱导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注:* p<0.05 vs mod,** p<0.01 vs mod,*** p<0.001vs mod,## P < 0.01vscontrol.
实验结果表明:对已经鉴定的化合物进了初步的细胞模型筛选,化合物体现出了良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即在H2O2损伤原代神经元模型和谷氨酸诱导原代神经元毒性模型中均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野八角新异戊稀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式Ⅰ。
2.如权利要求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制备此化合物3mg包括以下步骤:
a.干燥的野八角果实10.50 kg,粉碎,用95% EtOH 80 L浸泡2 h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261.2 g浸膏;
b.将浸膏溶解于甲醇中,吸附于500 g硅藻土,干燥,装入索氏提取器,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索氏回流提取;
c.各提取液分别减压浓缩得石油醚部位44.2 g,乙酸乙酯部位75.0 g和甲醇部位133.6 g;
d. 对乙酸乙酯部位用二氯甲烷-甲醇,二氯甲烷:甲醇= 50:1;25:1;10:1;5:1;2:1;1:1;0:100,梯度洗脱分离得到流分Fr1-Fr7;
e. 对8g Fr4通过中压柱色谱法,10 – 90 %的甲醇梯度洗脱10小时,分为50个流份,500 mL为1份,通过制备液相从Fr. 24得到一个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式Ⅰ所示化合物3m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为所述脑血管疾病药物为神经保护药物。
5. 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为所述脑血管疾病为脑卒中、痴呆、神经炎症、重金属中毒、神经毒剂中毒。
6. 根据权利要求5 所述的应用,其特征为所述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
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中所示的化合物以及药效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CN201611024316.XA 2016-11-22 2016-11-22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54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316.XA CN106554349B (zh) 2016-11-22 2016-11-22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316.XA CN106554349B (zh) 2016-11-22 2016-11-22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4349A CN106554349A (zh) 2017-04-05
CN106554349B true CN106554349B (zh) 2018-12-04

Family

ID=5844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43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54349B (zh) 2016-11-22 2016-11-22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43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423A (zh) * 2019-07-12 2019-09-24 华北理工大学 二氮杂四高立方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7451B (zh) * 2018-07-23 2020-08-11 华北理工大学 野八角新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251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组木豆素结构类似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98854A (zh) * 2015-09-21 2015-12-30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2512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组木豆素结构类似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98854A (zh) * 2015-09-21 2015-12-30 河南中医学院 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423A (zh) * 2019-07-12 2019-09-24 华北理工大学 二氮杂四高立方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4349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2643B (zh) 黄皮咔唑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02526165A (zh) 一种红景天有效部位、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CN103191174B (zh) 杜仲化学成分作为血管保护剂的新用途
CN105358170A (zh) 包含柑橘未成熟果实提取物或辛弗林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治疗或预防炎症性皮肤疾病的组合物
US20050159491A1 (e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hintotalphenolic acid
CN107253960B (zh) 野八角倍半木脂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KR102477252B1 (ko) 조현병 관련 정신 장애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6831679B (zh) 新党参炔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N106554349B (zh)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N106543133B (zh) 野八角新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其药物组合物
CN107382954A (zh) 野八角新木脂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WO2015062517A1 (zh) 马甲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90065A (zh) 西伯利亚远志糖A1、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tenuifoliside A在制备治疗抑郁症产品中的应用
CN103169696A (zh) 黄皮有效成分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用途
CN111647003B (zh) 三环氧六氢色酮a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CN106800508B (zh) 野八角中新苯甲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KR20120132653A (ko) 쌀겨 추출물 또는 쌀겨 분말의 수면 장애, 불안 또는 우울증의 개선, 예방 또는 치료를 위한 신규 용도
CN108659089B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甾醇化合物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KR101182199B1 (ko) 단삼 추출물 또는 크립토탄시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뇌졸중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KR20180040756A (ko) 율무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미백용 조성물
KR20210047594A (ko) 하이드란제놀 또는 필로둘신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피부장벽 강화 및 아토피 피부염 개선용 조성물
CN110272423A (zh) 二氮杂四高立方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749441B (zh) 党参新炔醇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06810495A (zh) 吴茱萸中新喹诺酮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药物组合物
CN106928299A (zh) 一类来源于地骨皮的化合物,其制法及在降糖方面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