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0867A -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0867A
CN106550867A CN201611046720.7A CN201611046720A CN106550867A CN 106550867 A CN106550867 A CN 106550867A CN 201611046720 A CN201611046720 A CN 201611046720A CN 106550867 A CN106550867 A CN 106550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eedling curtain
floating ball
circular hollow
plastic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67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刚
吴海
吴海一
高永刚
辛美丽
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10467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08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0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0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圆孔配设有皮塞,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本发明操作简便,仅需“一拔一提一塞”和“一拔一摁一塞”,即可实现苗帘在水层的水层调节;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冲刷、干露、药浴等工作的次数,扩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模。

Description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鼠尾藻中间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鼠尾藻是我国沿岸常见的大型海洋褐藻,属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性海藻,在国内的沿海地区,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的硇州岛,均有鼠尾藻的广泛分布,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褐藻。鼠尾藻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的暴露于日光下,均可生长。鼠尾藻应用领域广泛,在医药领域、食品领域、化工领域、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水产动物养殖领域主要作为以海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过程中的优质饵料。近年来,鼠尾藻作为海参、鲍鱼等海洋珍品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海参、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需求量增速迅猛。
鼠尾藻的养殖尚未大规模开展,目前仅山东省和浙江省有部分养殖海面,受限于规模小、成本高,总体养殖产量很低,不能形成产业。日益增大的需求量,导致了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解决鼠尾藻的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藻类和水产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总体来看,国内较为成熟的增殖方式是将野生鼠尾藻的离体小枝,或离体固着器夹到养殖绳上进行筏式养殖。鼠尾藻筏式养殖苗源多采自自然生长的幼苗,或收集假根再生苗种,要大面人工积养殖鼠尾藻仅依靠上述两种采苗方法,既无法保证苗种数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也制约了筏式养殖鼠尾藻增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寻找新的苗种解决途径已成为当前鼠尾藻人工增养殖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科研工作者开展的人工养殖主要采集野生苗种或收集假根再生种苗进行夹苗养殖,这种人工养殖手段的苗种获取代价较高,会对天然的鼠尾藻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不能保障种苗数量,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鼠尾藻有性繁殖的优势,进行人工育苗,从而获得人工苗种,人工苗种将会逐步成为鼠尾藻人工养殖业的主要苗种来源。
作为经济海藻,鼠尾藻一直在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之中,近几年更是加大了 对其研究力度,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在采苗时间、附着基、采苗后下海时间、苗帘挂养水层等方向获得了宝贵的资料,但目前可获得的鼠尾藻幼苗在规格及产量等方面都未达到生产性筏式养殖的要求,限制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半人工方法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实现苗帘的定期干露,有利于幼苗生长,并可适度处理杂藻和敌害生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方案: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其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
优选的,所述的圆孔,其直径为1cm。
优选的,所述的皮塞,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层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上,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便于接收充足的阳光照射且避免阳光直晒;
(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从而去除苗帘上附着的杂藻和敌 害生物,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提一塞”;
(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的筏架上,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摁一塞”。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固定在苗帘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2mm;所述的聚乙烯苗绳B的直径为4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苗帘的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对干露装置的半自动控制,实现鼠尾藻幼苗苗帘的水层调节,不仅可以减少将苗帘摘下及重新悬挂的劳动量,还可以合理控制苗帘干露时间,有效去除苗帘上的附着物等敌害,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扩大了管理规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皮塞塞进圆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配合苗帘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1-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2-圆孔 3-挂钩 4-皮塞 5-苗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 有凸起的挂钩3,圆孔配设有皮塞4;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圆孔的直径为1cm;皮塞的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控制圆形塑料浮球来实现苗帘的水层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直径为2mm)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相互对立的两端的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直径为4mm)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
(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4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提一塞”;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由于苗帘固定于中间培育的筏架上,因而所处水层为水下10-20cm,此水层完全满足幼苗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操作过程可简称“一拔一摁一塞”。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在北方沿海,鼠尾藻苗种繁育时间大约在5月份进行。苗种在室内培育的时间大约为2-3周,然后进行海上中间培育。鼠尾藻幼苗的中间培育过程中,容易在苗帘上沉积污物和附着有杂藻、敌害生物等,需要定期清理。由于清理间 隔时间较短,因而劳动量需求较大。
借助于本发明,可以将鼠尾藻苗帘进行半自动干露,从而降低劳动量。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苗帘和塑料浮球提前固定,一般采用直径为2mm的聚乙烯苗绳,每个苗帘上固定有4个塑料浮球,这样既能提供充足的浮力,又能保证苗帘的平衡。
在中间培育开始的时候,将苗帘和浮球固定在浮绠上,首次放苗帘,将苗帘背面向上,避免阳光直晒。悬挂2-3天后,再将苗帘正面朝上。此时可进行半自动调节。
每天进行调节1次,干露时间以1-2小时为宜,尽量在每天早上7-8点之前完成干露,避免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过大对幼苗造成损伤。
依据本发明的半自动干露装置进行鼠尾藻幼苗苗帘的中间培育,大约3-4个月,幼苗可以生长出2-3条直立枝,其长度可达4cm左右,同时劳动力需求较少,减少了清理杂藻、敌害和污物的工作量。
本发明设计的半自动干露装置,采用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便,仅需“一拔一提一塞”和“一拔一摁一塞”,即可实现苗帘在水层的水层调节。
2.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较,本发明降低了劳动量,减少了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冲刷、干露、药浴等工作的次数,扩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规模。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主体为一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上开设有圆孔(2),与圆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凸起的挂钩(3),挂钩可以将浮球与苗帘通过聚乙烯绳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圆孔配设有皮塞(4),用以堵住浮球上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其直径为10cm,壁厚为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孔(2),其直径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塞(4),材质为橡胶,其直径为1cm、长度为3c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传统的苗种繁育方法,将鼠尾藻受精卵均匀的附着在苗帘(5)上,然后按照传统室内培育方法培育鼠尾藻受精卵,培育2周;培育结束后,将聚乙烯苗绳A穿过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的挂钩(3),从而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两端的边框上,每个苗帘固定有四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继续在室内培育3-5天后,将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苗帘转移到海上进行培育,通过聚乙烯苗绳B将苗帘的固定有圆形空心塑料浮球的两端拴在浮绠上,拉紧使整个苗帘水平展开、且苗帘背面朝上;
(2)通过“一拔一提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干露:步骤(1)所述的苗帘悬挂2-3天后,将苗帘正面朝上,进行干露调节:将皮塞(4)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提起,使其中残留的水完全倒出,使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内部充满空气;然后,将皮塞塞入圆孔(3)中,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中空的状态,此时,将苗帘(5)放入水中并拉平,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调节至苗帘底部,此时苗帘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苗帘的干露;
(3)通过“一拔一摁一塞”工艺进行苗帘入水:步骤(2)所述的干出结束后,将皮塞拔出,并将圆形空心塑料浮球摁入水中,让其内部充满海水,此时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可完全沉入水下;然后将皮塞塞紧,让圆形空心塑料浮球处于完全封闭且内部充满海水的状态,此时将苗帘同圆形空心塑料浮球一起放入水中,苗帘则沉入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圆形空心塑料浮球(1)固定在苗帘(5)的相互对立的两个边框(竹竿边框或者不锈钢边框)上,每边固定两个圆形空心塑料浮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烯苗绳A的直径为2mm;所述的聚乙烯苗绳B的直径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苗帘(5)的干露时间为1-2小时,且在早晨7-8点之前完成干露。
CN201611046720.7A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65508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6720.7A CN106550867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6720.7A CN106550867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0867A true CN106550867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6720.7A Pending CN106550867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08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4140A (zh) * 2019-03-06 2019-05-14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卵配生殖定生海藻室内高效育苗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5757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宁波大学 一种紫菜的抗风浪养殖筏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5757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宁波大学 一种紫菜的抗风浪养殖筏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4140A (zh) * 2019-03-06 2019-05-14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卵配生殖定生海藻室内高效育苗方法
CN109744140B (zh) * 2019-03-06 2021-05-25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卵配生殖定生海藻室内高效育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9152U (zh)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
CN201938196U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装置
CN102823529B (zh) 一种拟目乌贼苗种培育方法
CN102067823B (zh) 一种浮筏网箱海参养殖装置及海参养殖方法
CN103004666A (zh) 一种花鳗苗种标粗培育的养殖方法
CN104719206A (zh) 一种糙海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06577410B (zh) 水蛭庭院式立体养殖方法
CN105409755B (zh) 一种坛紫菜跨地区接力育苗方法
CN103404462A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2187834A (zh) 中华绒螯蟹家系选育中的定向交配及育苗方法
CN103858745B (zh) 萱藻全人工育苗技术
CN104012432A (zh) 一种适宜北方海区香港巨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1720694A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55224B (zh) 一种新型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
CN203058077U (zh) 一种刺参生态苗种室外培育网箱
CN106719185A (zh) 一种利用高温期进行岩牡蛎生态育苗的方法
CN101720692A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方法
CN101984791B (zh) 章鱼一年两茬工厂化养殖方法
CN104365509A (zh) 海参育苗方法
CN106550867A (zh) 一种鼠尾藻幼苗中间培育半自动干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69922A (zh) 一种提高砗磲幼虫变态率的方法
KR101957022B1 (ko) 모자반류 접합자를 자연석인 현무암에 부착 및 생장시켜 바다숲을 조성하는 신규 바다숲 조성방법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102090357A (zh) 古蚶贝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5941157B (zh) 一种马来眼子菜单节茎段的快速扩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