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9132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49132B CN106549132B CN201610652409.0A CN201610652409A CN106549132B CN 106549132 B CN106549132 B CN 106549132B CN 201610652409 A CN201610652409 A CN 201610652409A CN 106549132 B CN106549132 B CN 1065491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electrode
- electrode assembly
- assembly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0 impreg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9—Stee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具有顺序地堆叠并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的电极组件。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并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的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所述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包括定位为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和定位为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的外侧连接到内接线片。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5-013438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将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通常,二次电池是能够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的电池。通过使用不仅来自现有的电力系统的能量还有来自太阳能和可再生能量系统的能量作为能量源,可以对二次电池充电。对于不仅诸如蜂窝式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的电子装置还有汽车和需要供电的大型设施,二次电池用作能量源。
在需要时,多个二次电池可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以实现高输出和/或高容量的储电装置。在需要时,储电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或放电并防止二次电池的过充电和/或过放电的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输出特性的二次电池。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还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耐久性的二次电池。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顺序地堆叠并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所述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其中,所述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包括定位为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和定位为相对于内接线片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的外侧连接到内接线片,其中,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
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可以在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同一侧处对齐。
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从电极组件延伸,沿着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沿着相反的径向方向弯曲,随后彼此连接。
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可以比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短。
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
电极组件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顺序地堆叠并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壳体,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盖组件,壳体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所述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以电连接到盖组件,其中,所述一系列第一电极接线片包括定位为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和定位为相对于内接线片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的外侧连接到内接线片,其中,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
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固定到盖组件。
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固定到盖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从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连接的区域延伸的延伸端部。
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可以在电极组件与盖组件之间延伸,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位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之间。
盖组件可以与电极组件分隔开并位于电极组件上方。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可以定位在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的弯曲区域的上方。
盖组件可以包括:上盖;电流中断器件,设置在电极组件与上盖之间,并电连接到上盖。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固定到电流中断器件。
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
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具有比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一个接线片宽的宽度的另一个接线片可以固定到盖组件。
壳体还可以包括形成壳体的外部的罐,所述罐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所述罐具有盖组件与之结合的开口。电极组件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以电连接到所述罐。
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可以在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同一侧处对齐,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可以彼此叠置。
弯曲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弯曲区域,沿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第一弯曲区域从电极组件延伸:第二弯曲区域,与第一弯曲区域分隔开,并朝向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弯曲。
附图说明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把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附图中,为了示出的清晰,可以夸大尺寸。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该元件可以是所述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的实施例中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实施例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图4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盖组件彼此连接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实施例中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与盖组件彼此接合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如图6中所示地接合的盖组件结合到罐的开口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在二次电池中多个电极接线片与盖组件彼此连接的构造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在二次电池中多个电极接线片与盖组件彼此连接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中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放大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实施例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与盖组件彼此接合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已经仅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而全都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因此,附图和描述将被视为实质上举例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另外,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并使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设置在该元件和所述另一元件之间。此外,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并使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设置在该元件和所述另一元件之间。在下文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在附图中,层的厚度或尺寸为了清晰起见进行了夸大而不必按比例绘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中提到的二次电池可以是具有能够被充电和放电的任何构造的二次电池。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二次电池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100、多个绝缘板230和240、中心销(pin)250、衬垫260和壳体。壳体包括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100的罐200和与衬垫260一起密封罐的盖组件。
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13(见图4)和第二电极111(见图4)以及隔板115(见图4)。隔板115设置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1之间。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1具有彼此不同的极性。如果一个电极具有正极性,那么另一个电极具有负极性。第一电极113、隔板115和第二电极111顺序地堆叠并随后卷绕。
电极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13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1的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90。电极组件100产生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90被传输到外面。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90包括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镍(Ni)或Ni合金。
罐200是具有一个开口端的柱体。柱体形成有容纳电极组件100的空间(例如,腔或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接线片190被焊接到罐200的底表面,使得罐200可以用作电极端子。罐200可以由不锈钢、铝或其等同物形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多个绝缘板230和240包括设置在电极组件100面对罐200的开口所处的一侧处的第一绝缘板240以及设置在电极组件100面对与罐200的开口相对的表面(例如,罐200的底表面)的一侧处的第二绝缘板230。通过第一绝缘板240和第二绝缘板230防止或阻挡电极组件100与罐200之间的电短路。
第一绝缘板240可以设置有电解质注入到电极组件100中所通过的多个孔241。另外,第一绝缘板240可以设置有从电极组件100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所穿过的开口(例如,孔)243。第二绝缘板230设置有多个孔231,以使第二绝缘板230所占据的空间(即,因第二绝缘板230而减小的空间)最小化或者至少减小该空间,从而使将被注入的电解质的量的减小最小化或者至少降低这种减小。
中心销250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上,以防止电极组件开卷。中心销250可以是其中形成有中心开口的圆柱杆(即,中心销250可以是中空的),中心销250的一端可以将第二电极接线片190压到罐200,使得第二电极接线片190可以结合(例如,粘合)到罐200。
当中心开口形成在中心销250中(即,中心销250是中空的)时,中空的中心销250可以用作用于产生自电极组件100的气体的流动通路。第一绝缘板240设置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处的孔242。第一绝缘板240中的孔242与中心销250对应,使得气体可以穿过孔242排放。
中心销250可以设置有沿其长度(例如,在其侧表面处)形成的多个孔251,以促进中心销250在电解质中的浸渍并允许产生自电极组件100的气体的平稳排放。
向内弯曲的夹紧部213(图1)在罐200的开口的边缘处(例如,沿着罐200的开口的外围)形成。夹紧部213向盖组件270施压(例如,压向盖组件270),从而增大盖组件270的紧固力。罐200在开口与电极组件100之间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压条(bead)210。压条210的内径比电极组件100的外径小,从而将电极组件100固定在罐200内(即,压条210被构造为防止电极组件100在罐200内移动)。
盖组件270包括用作电极端子的上盖217和设置在上盖217与电极组件100之间的电流中断器件。电流中断器件包括沿面对电极组件100的方向顺序地堆叠的正温度系数构件272、通气孔273、绝缘构件276、下盖277和板271。然而,电流中断器件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电流中断器件可以是在异常电流流动时能够中断电流并且在电池的内压升高时能够排放气体的任何构造。
正温度系数构件272在过电流流过盖组件270时中断电流。通气孔273包括设置在其中心处的突出部275。突出部275朝向设置在下盖277的中心处的孔突出。突出部275整体穿过或者基本上整体穿过设置在下盖277的中心处的孔。因此,突出部275被构造为与板271接触(即,突出部275被构造为突出到下盖277中的孔内并与下盖277中的孔下面的板271的一部分接触)。
下盖277设置有用作通路的孔,使得当二次电池中的压力升高时,该压力可以作用在通气孔273上。板271在电极组件100与下盖277之间紧密地连接(例如,粘合)到下盖277,以阻断(例如,覆盖)设置在下盖277的中心处的孔。板271可以通过焊接等电连接到通气孔273的突出部275。通气孔273与下盖277通过设置在通气孔273与下盖277之间的绝缘构件276彼此绝缘。
通气孔273设置有形成在突出部275周围的圆形和十字形槽274。如果二次电池的压力随着在二次电池内部产生气体而升高,那么通气孔273的突出部275朝向上盖217移动。随着通气孔273如上所述变形,板271与突出部275之间的连接部分脱落(例如,断开),或者板271的一部分断开,从而中断通过盖组件270的电流动。如果电池的压力连续地升高,那么随着槽274破裂,气体被排放到外面。
衬垫260在罐200的开口与盖组件270之间进行密封。衬垫260围绕盖组件270的外周,以将罐200与盖组件270的上盖217和其他组件之间绝缘。衬垫260由具有绝缘性和弹性的材料制成。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彼此电连接。另外,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中的任何一个电连接到板271或下盖277。将在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此更详细地描述。
为了便于示出,作为从电极组件100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的放大透视图的图3示出连接到盖组件270之前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图4是沿着图1的实施例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在图4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盖组件270彼此电连接所处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包括位于接近(例如,邻近)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171和偏离或远离(例如,位于远离)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176。换句话说,内接线片171位于相对较远离电极组件100的外周处,而外接线片176位于相对较接近于电极组件100的外周处。
术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仅仅因为基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外接线片比内接线片位于相对更远处而被定义。因此,本公开不受限于所述术语。
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基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在一侧对齐。换句话说,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基于中心销250在同一侧对齐。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对齐,使得它们的从电极组件延伸到外面的部分彼此叠置。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
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中的每个连接到第一电极113的未涂覆部分,并延伸到卷绕的电极组件100的外侧。第一电极113设置有部分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的片形的集流体。第一电极113的未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定义为未涂覆部分。
第一电极113的集流体是金属薄膜,并可以包括从由不锈钢、镍、铜、铝及其合金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在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113是正电极而第二电极111是负电极时,第一电极113的活性物质层可以包括正电极活性物质。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含锂氧化物。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任何合适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113是负电极而第二电极111是正电极时,第一电极113的活性物质层可以包括负电极活性物质。负电极活性物质包括碳、石墨和硅中的至少一种。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任何合适的负电极活性物质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从内接线片171的使内接线片171从电极组件100延伸出的点(例如,内接线片171上的在电极组件100外侧的并且与电极组件100相邻的点)(在下文中称为“内接线片的引出点”)到内接线片171的连接到外接线片176的点(在下文中称为“内接线片的连接点”)的沿着内接线片171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176的使外接线片176从电极组件100延伸出的点(例如,外接线片176上的在电极组件100外侧的并且与电极组件100相邻的点)(在下文中称为“外接线片的引出点”)到外接线片176的连接到内接线片171的点(在下文中称为“外接线片的连接点”)的沿着外接线片176的长度。参照图3至图5,在该实施例中,从内接线片的引出点171A到内接线片的连接点171B的长度比从外接线片176的引出点176A到外接线片176的连接点176B的长度短。
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中的每个从电极组件100延伸到电极组件100与盖组件270之间的空间。电极组件100与盖组件270之间的空间可以被衬垫260至少部分地围绕。
如图4至图5所示,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通过穿过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沿朝向电极组件100的周边的内侧的第一方向弯曲,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再次弯曲以朝向电极组件100的周边延伸,并随后彼此连接。即,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在引出点171A和176A与连接点171B和176B之间弯曲两次。
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内接线片171在内接线片的引出点171A与内接线片的连接点171B之间设置有内接线片弯曲区域173和174。内接线片弯曲区域包括与内接线片的引出点171A相邻的第一弯曲区域173和与内接线片的连接点171B相邻的第二弯曲区域174。
内接线片的第一弯曲区域173定义为内接线片171在从电极组件100延伸出的同时沿电极组件100的内径方向弯曲的区域。内接线片的第二弯曲区域174定义为内接线片171从第一弯曲区域173进一步延伸并随后沿相反方向(例如,外径方向)弯曲成几乎180度的区域。内接线片171从第二弯曲区域进一步延伸,以达到内接线片的连接点171B。
外接线片176在外接线片的引出点176A与外接线片的连接点176B之间设置有外接线片弯曲区域178和179。外接线片弯曲区域包括与外接线片的引出点176A相邻的第一弯曲区域178和与外接线片的连接点176B相邻的第二弯曲区域179。
外接线片的第一弯曲区域178定义为外接线片176在从电极组件100延伸出的同时沿电极组件100的内径向方向弯曲的区域。外接线片的第二弯曲区域179定义为外接线片从第一弯曲区域178进一步延伸并随后沿相反方向(例如,外径向方向)弯曲成几乎180度的区域。外接线片176从第二弯曲区域179进一步延伸,以达到外接线片的连接点176B。
参照图5,内接线片171的第二弯曲区域174与外接线片176的第二弯曲区域179可以沿电极组件100的径向方向彼此分隔开。内接线片171的第二弯曲区域174和外接线片176的第二弯曲区域179分别位于内接线片171的连接点171B和外接线片176的连接点176B的下面。这里,概念“上/下”是彼此相对的,并基于将二次电池10设置成使得盖组件270位于电极组件100之上的情形来定义。盖组件270与电极组件100彼此分隔开,使得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间。
如上所述,从与外接线片176相比相对较接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171的引出点171A到连接点171B的长度比从外接线片176的引出点176A到连接点176B的长度短,这有助于保持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弯曲形状。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弯曲两次,从而改善第一电极接线片的耐冲击性。
如图3所示,内接线片1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点171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171C。内接线片171的连接区域171C接合并固定到外接线片176。外接线片1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点176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176C(示出在虚线之间)。外接线片176的连接区域176C接合并固定到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6C位于未达到盖组件270的中心轴的区域处。即,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在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内接线片171和外接线片176弯曲两次,并沿内径向方向延伸)中的每个穿过盖组件270的中心轴之前接合在一起。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盖组件270的中心轴是与通气孔273的突出部275所处的部分对应的轴。
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6C可以通过焊接彼此接合。例如,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6C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彼此接合,但焊接方法不限于此。
内接线片1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171D和171E。外接线片1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6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176D。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171D和171E比外接线片的延伸端部176D延伸得长,并固定到盖组件270。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171E沿着径向进一步朝向电极组件的外周延伸,并穿过盖组件270的中心轴。
具体地,内接线片171的延伸端部包括与外接线片的延伸端部176D叠置的部分171D和从叠置的部分171D进一步延伸以与盖组件270接合的盖组件连接部171E。盖组件连接部171E不与外接线片176叠置,但接合或固定到板271或下盖277。在图5中,示出的是盖组件连接部171E连接到板271,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内接线片的盖组件连接部171E相对于盖组件270的中心轴与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171C相对地设置(例如,中心轴置于内接线片的盖组件连接部171E与连接区域171C之间)。即,相对于盖组件270的中心轴,内接线片171的与外接线片176接合的部分和内接线片171的与盖组件270接合的部分位于相对侧。外接线片176的延伸端部176D与内接线片叠置,而且不与盖组件270接合。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内接线片171的与外接线片176接合的部分171C和内接线片171的与盖组件270接合的部分171E可以相对于盖组件270的中心轴位于一侧(即,同一侧)处。
作为另一实施例,可以不设置外接线片的延伸端部176D。换言之,外接线片与内接线片之间的连接区域(例如,焊接区域)可以形成至外接线片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内接线片可以从连接到外接线片的端部的部分延伸并与盖组件接合。
内接线片171还可以包括在内接线片171的从电极组件100延伸的部分的前侧或后侧上涂覆的绝缘层172。类似的,外接线片176还可以包括在外接线片176的从电极组件100延伸的部分的前侧或后侧上涂覆的绝缘层177。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1和176与第二电极111可以通过绝缘层172和177彼此绝缘。
图6是示出内接线片171与盖组件270接合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示出与内接线片171接合的盖组件270结合到罐200的开口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中,如图3所示,外接线片176朝向内接线片171延伸(例如,弯曲)并随后接合到内接线片171。例如,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可以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之后,如图6所示,部分地焊接到板271或下盖277的焊接区域60形成在内接线片的将固定到盖组件270的盖组件连接部171E处。
当盖组件270与内接线片171彼此连接时,盖组件270如图7所示可以插入到结合到罐200的开口的衬垫260中。盖组件270可以插入到衬垫260中,使得板271面对电极组件100并且上盖217面朝向外侧。当盖组件270插入到衬垫260中时,罐200的开口可以被夹住以形成夹紧部213,从而将衬垫260紧密地接合到上盖217的外周。
在图4中,示出的是,内接线片固定到盖组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将参照图8和图9详细地对此描述。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应用了上面参照图1至图7中示出的实施例描述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变型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剖视图。根据该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多个绝缘板、中心销、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的罐以及密封罐的开口的衬垫和盖组件。
多个绝缘板、中心销、容纳电极组件的罐以及密封罐的开口的衬垫和盖组件具有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多个绝缘板230和240、中心销250、罐200、衬垫260和盖组件270相同的构造。因此,同样的组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1以及隔板115,第一电极113、隔板115和第二电极111顺序地堆叠并随后卷绕。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1以及隔板115具有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同样的组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电极组件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13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370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1的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第二电极接线片具有与上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第二电极接线片190相同的构造,因此,下面将省略它的详细描述。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370包括定位为相对较接近(例如,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371和定位为相对较远离(例如,远离或偏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376。换句话说,内接线片371定位为相对较远离电极组件的外周,而外接线片376定位为相对较接近于电极组件的外周。内接线片371与外接线片376对齐,使得它们的从电极组件延伸到外面的部分彼此叠置。
内接线片371和外接线片376从电极组件延伸到电极组件与盖组件之间的空间,并随后彼此连接。从内接线片的引出点371A到内接线片的连接点371B的长度比从外接线片的引出点376A到外接线片的连接点376B的长度短。
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内接线片371和外接线片376弯曲两次并彼此连接。内接线片3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点371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371C。内接线片371的连接区域371C接合并固定到外接线片376。外接线片3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点376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376C。外接线片376的连接区域376C接合并固定到内接线片371的连接区域371C。
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6C定位在未达到盖组件的中心轴的区域处(例如,连接区域371C和376C未延伸到盖组件的中心轴)。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6C可以通过焊接(例如,超声波焊接)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制造工艺接合在一起。
内接线片3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1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371D。外接线片3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6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376D和376E。外接线片的将要连接(例如,固定)到盖组件的延伸端部比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延伸得长。外接线片376的延伸端部通过穿过盖组件的中心轴(即,与通气孔的突出部275对应的轴)沿着径向方向朝向电极组件的外周延伸。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接线片376的延伸端部包括与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371D叠置的部分376D和从叠置的部分376D进一步延伸的将与盖组件接合的盖组件连接部376E。盖组件连接部376E不与内接线片371叠置,但盖组件连接部376E接合并固定到板271或下盖277。在图8中,示出的是盖组件连接部376E连接到板271,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外接线片的盖组件连接部376E相对于盖组件的中心轴位于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376C的相对侧处(即,盖组件的中心轴插在外接线片的盖组件连接部376E和连接区域376C之间)。即,外接线片376的接合到内接线片371的部分和外接线片376的接合到盖组件的部分相对于盖组件的中心轴位于相对侧处。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371D与外接线片叠置,并且不接合到盖组件。外接线片376的接合到内接线片的部分和外接线片376的接合到盖组件的部分相对于盖组件的中心轴可以位于一侧(即,同一侧)处。
图1的实施例示出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内接线片固定到盖组件的情况,而图8的实施例示出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外接线片固定到盖组件的情况。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的延伸部可以延伸相同的长度并一起与盖组件接合。
参照图9,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470包括内接线片471和比内接线片471相对较接近于电极组件的外周的外接线片476。内接线片471和外接线片476从电极组件延伸出到电极组件与盖组件之间的空间,并随后彼此连接。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也弯曲以彼此叠置。从内接线片的引出点471A到内接线片的连接点471B的长度比从外接线片的引出点476A到外接线片的连接点476B的长度短。
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内接线片471和外接线片476弯曲两次并彼此连接。内接线片4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点471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471C。连接区域471C接合并固定到外接线片476。外接线片4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点476B进一步延伸的连接区域476C。连接区域476C接合并固定到内接线片471的连接区域471C。
内接线片471包括从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471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471D。外接线片476包括从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476C进一步延伸的延伸端部476D。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471D和外接线片的延伸端部476D延伸相同的长度,并且接合并固定到板271或下盖277。在一个或更多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或者可以基本不设置内接线片的延伸端部471D和外接线片的延伸端部476D,内接线片的连接区域471C和外接线片的连接区域476C可以接合在一起并接合到板271和/或下盖277。例如,内接线片471和外接线片476可以在连接区域被焊接在一起并焊接到盖组件。
另外,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370或470还可以包括如参照图1的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描述的绝缘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接线片171、371或417与外接线片176、376或476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将参照图10和图11更详细地对此描述。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在二次电池中盖组件与多个电极接线片彼此连接的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作为又一实施例,图10示出图1的实施例中的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在该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中,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的内接线片171'的宽度形成得比外接线片176的宽度宽,其他组件与上面描述的相同。
参照图11,内接线片171'的延伸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盖组件。焊接区域70形成在内接线片171'的与板或下盖接合的延伸端部处。
根据内接线片比外接线片宽的上述构造,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可以更容易地对齐以彼此叠置。此外,因为内接线片是与盖组件接合的接线片,所以内接线片比外接线片宽的上述的构造可以促使易于将内接线片接合到盖组件。
作为另一实施例,在图8的实施例中,外接线片376的宽度可以比内接线片371的宽度宽。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是仅设置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接线片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将参照图12更详细地对此描述。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其是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除了第二电极接线片180包括多个接线片之外,图12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具有与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二次电池相同的构造。因此,同样的组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图12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具有与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10相同的外部构造,在图12中示出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剖面。
图12的二次电池包括包含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的电极组件100"。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13和第二电极111以及隔板115,隔板115插在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1之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隔板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同样的组件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电极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13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11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电极组件100"产生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80被传输到外面。第一电极接线片和第二电极接线片包括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镍(Ni)或Ni合金。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具有与参照图1至图7描述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与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相对地延伸到电极组件100"的外侧,并电连接到罐200。换言之,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朝向盖组件延伸,而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朝向罐的与盖组件相对的底表面延伸。
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180包括相对较接近(例如,邻近)于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的内接线片182和相对较远离(例如,远离)电极组件100"的中心轴的外接线片181。
第二电极接线片的内接线片182和外接线片181中的每个沿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并接合到罐200的底表面。第二电极接线片的内接线片182和外接线片181可以通过焊接接合到罐200。
类似地,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的每个可以设置有如上描述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是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170的个数是二。然而,第一电极接线片的个数不限于此,本公开还可以被应用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个数是三或更多的情况。
作为另一实施例,当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的个数是三时,还可以在上述内接线片171与外接线片176之间设置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对齐的中间接线片。中间接线片也连接到第一电极113。中间接线片朝向盖组件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并连接到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
从中间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中间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长度不同于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每个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的长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从中间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中间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长度可以比从内接线片的引出点到内接线片的连接点的长度长,而比从外接线片的引出点到外接线片的连接点的长度短。
内接线片、中间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接线片可以固定到盖组件,固定到盖组件的接线片的延伸端部可以比未固定到盖组件的接线片的延伸端部长。
在一个或更多个可选实施例中,内接线片、中间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未固定到盖组件的接线片的延伸端部可以被省略,并通过任何合适的工艺(例如,焊接)接合到固定到盖组件的接线片。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到盖组件的接线片在其延伸端部处接合到盖组件。
根据本公开,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设置在电极组件中的第一电极,从而能够减小电阻并因此改善二次电池的输出特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在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中,从一个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所述一个接线片连接到另一接线片所处的点的长度不同于从所述另一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所述另一接线片连接到所述一个接线片所处的点的长度,从而能够防止或至少减轻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诸如例如由于冲击而断裂(例如,分离)的风险。
在这里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虽然采用了具体的术语,但是仅以通常的和描述性的意思来使用和解释所述术语,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正如在从本申请提交时起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除非另外具体指出,否则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以单独地使用,或者可以与结合其他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如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所阐述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6)
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顺序地堆叠并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包括:内接线片,定位为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外接线片,定位为相对于内接线片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的外侧连接到内接线片,
其中,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并且
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从电极组件延伸,沿着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沿着相反的径向方向弯曲,随后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在同一侧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比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
6.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顺序地堆叠并卷绕的第一电极、隔板和第二电极;
壳体,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盖组件,壳体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以及
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以电连接到盖组件,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包括:内接线片,定位为邻近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外接线片,定位为相对于内接线片远离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的外侧连接到内接线片,
其中,从内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内接线片连接到外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内接线片的长度不同于从外接线片自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到外接线片连接到内接线片所处的点的沿着外接线片的长度,并且
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从电极组件延伸,沿着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沿着相反的径向方向弯曲,随后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到盖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固定到盖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从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连接的区域延伸的延伸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在电极组件与盖组件之间延伸,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每个包括弯曲区域,所述弯曲区域位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从电极组件延伸所处的点与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盖组件与电极组件分隔开并位于电极组件上方,
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定位在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的弯曲区域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盖组件包括:
上盖;以及
电流中断器件,设置在电极组件与上盖之间,电流中断器件电连接到上盖,以及
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到电流中断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具有彼此不同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具有比内接线片和外接线片中的一个接线片宽的宽度的另一接线片固定到盖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壳体还包括形成壳体的外部的罐,所述罐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所述罐具有盖组件与之结合的开口,
其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延伸到电极组件的外侧以电连接到所述罐。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相对于电极组件的中心轴在同一侧处对齐,其中,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叠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弯曲区域包括:
第一弯曲区域,沿电极组件的内径向方向弯曲,第一弯曲区域从电极组件延伸;以及
第二弯曲区域,与第一弯曲区域分隔开,并朝向内接线片与外接线片彼此连接所处的点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34381 | 2015-09-23 | ||
KR1020150134381A KR102459618B1 (ko) | 2015-09-23 | 2015-09-23 | 이차 전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49132A CN106549132A (zh) | 2017-03-29 |
CN106549132B true CN106549132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5693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52409.0A Active CN106549132B (zh) | 2015-09-23 | 2016-08-10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11242B2 (zh) |
EP (1) | EP3147987B1 (zh) |
KR (1) | KR102459618B1 (zh) |
CN (1) | CN1065491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79486B1 (ko) * | 2017-06-02 | 2020-11-1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차전지 |
KR102535745B1 (ko) * | 2017-10-11 | 2023-05-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JP7343482B2 (ja) * | 2018-04-06 | 2023-09-12 |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
KR102480958B1 (ko) * | 2018-10-05 | 2022-12-23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이차전지 |
JP7157956B2 (ja) * | 2018-11-29 | 2022-10-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円筒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11403789B (zh) * | 2019-01-02 | 2021-12-10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及电池 |
KR20200134062A (ko) * | 2019-05-21 | 2020-12-0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2706444B1 (ko) | 2020-02-06 | 2024-09-13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제조방법 |
KR20220036808A (ko) * | 2020-09-16 | 2022-03-23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버튼형 이차전지 |
WO2022170494A1 (zh) * | 2021-02-09 | 2022-08-18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及其相关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KR20230051257A (ko) * | 2021-08-31 | 2023-04-17 |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 권취형 전극 조립체, 전지 셀, 전지 및 전기 장치 |
US20230127894A1 (en) * | 2021-10-27 | 2023-04-27 |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re assembly for battery, core assembly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217788449U (zh) * | 2022-04-29 | 2022-11-1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电池及电池模组 |
KR20240132868A (ko) * | 2023-02-27 | 2024-09-0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1545B1 (ko) * | 2004-10-12 | 2006-07-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
CN101409333A (zh) * | 2007-10-09 | 2009-04-1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1820078A (zh) * | 2009-02-26 | 2010-09-0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圆柱型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057516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 用于电化学电池的具有低蒸汽渗透的封闭组件 |
CN102054957A (zh) * | 2009-11-02 | 2011-05-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和制造该二次电池的方法 |
CN103915644A (zh) * | 2013-01-03 | 2014-07-09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4868064A (zh) * | 2014-02-20 | 2015-08-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盖组件以及包括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6585B2 (ja) | 2000-07-25 | 2006-08-0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
KR20060033642A (ko) * | 2004-10-15 | 2006-04-19 | 주식회사 에너랜드 | 적층형 리튬이차전지의 전극탭 처리방법 |
CN101305481B (zh) * | 2005-09-02 | 2011-01-12 | A123系统公司 | 电池设计及其构造方法 |
KR100848788B1 (ko) | 2006-07-24 | 2008-07-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결합부에서 전극 탭들의 크기가 동일한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포함하고 있는 전기화학 셀 |
KR20080047165A (ko) * | 2006-11-24 | 2008-05-2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전지 |
US20110206976A1 (en) * | 2010-02-19 | 2011-08-25 | Kyung-Mo Yoo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US20110250488A1 (en) | 2010-04-12 | 2011-10-13 | Sin-Young Park | Secondary battery |
KR101147237B1 (ko) * | 2010-07-12 | 2012-05-1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
KR101285745B1 (ko) | 2010-08-23 | 2013-07-2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개선된 구조의 젤리-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WO2012165862A2 (ko) | 2011-05-30 | 2012-12-0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초음파 용접 장치 및 전극 구조체 강도를 개선한 이차 전지 |
KR101367753B1 (ko) | 2011-05-30 | 2014-02-2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구조체 강도를 개선한 이차 전지 |
KR101313325B1 (ko) * | 2011-07-13 | 2013-09-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
KR101925584B1 (ko) * | 2011-11-30 | 2018-12-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EP2866279B1 (en) | 2012-06-26 | 2017-08-23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Accumulator device |
JP2014197463A (ja) * | 2013-03-29 | 2014-10-1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 |
KR20150000159A (ko) | 2013-06-24 | 2015-01-0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KR102195727B1 (ko) | 2014-01-06 | 2020-12-2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
2015
- 2015-09-23 KR KR1020150134381A patent/KR10245961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1-06 US US14/989,639 patent/US104112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10 CN CN201610652409.0A patent/CN10654913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16 EP EP16189211.2A patent/EP314798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1545B1 (ko) * | 2004-10-12 | 2006-07-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
CN101409333A (zh) * | 2007-10-09 | 2009-04-1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2057516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 用于电化学电池的具有低蒸汽渗透的封闭组件 |
CN101820078A (zh) * | 2009-02-26 | 2010-09-0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圆柱型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054957A (zh) * | 2009-11-02 | 2011-05-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和制造该二次电池的方法 |
CN103915644A (zh) * | 2013-01-03 | 2014-07-09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4868064A (zh) * | 2014-02-20 | 2015-08-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盖组件以及包括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84901A1 (en) | 2017-03-23 |
EP3147987A1 (en) | 2017-03-29 |
US10411242B2 (en) | 2019-09-10 |
CN106549132A (zh) | 2017-03-29 |
KR20170035489A (ko) | 2017-03-31 |
EP3147987B1 (en) | 2018-08-15 |
KR102459618B1 (ko) | 2022-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49132B (zh) | 二次电池 | |
CN106941136B (zh) | 盖组件和包括该盖组件的二次电池 | |
US8828586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and connection tab used for the same | |
US10734632B2 (en) |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118071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EP2128913B1 (en) |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 |
US9755203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KR100846955B1 (ko) | 원통형 이차전지 | |
EP2200116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EP2696429B1 (en) | Compressible core for a wound electrode assembly | |
CN113966562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102306448B1 (ko) | 이차전지 | |
JP2009094045A (ja) | 二次電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10741821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KR20160138782A (ko) | 이차전지 | |
US9698407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EP3136467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US8642207B2 (en) |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150349317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EP4216345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160093866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115621558A (zh) | 二次电池 | |
CN115280566A (zh) | 二次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