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8023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8023B
CN106538023B CN201580037002.0A CN201580037002A CN106538023B CN 106538023 B CN106538023 B CN 106538023B CN 201580037002 A CN201580037002 A CN 201580037002A CN 106538023 B CN106538023 B CN 106538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resource pool
cell
subframe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70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8023A (zh
Inventor
金荣泰
徐翰瞥
徐人权
蔡赫秦
李承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6710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6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8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8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8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8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的D2D信号发送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指示D2D资源池的资源池配置;以及基于在所述D2D资源池内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来发送D2D数据信道。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 其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将简要描述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 LTE)(下文中,称为‘LTE’)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1是示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该E-UMTS是传统UMTS的演进版本,并且目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正在进行其基本标准化。E-UMTS可以被称为长期演进(LTE)系统。可以参考“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的版本7和版本8来理解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
参照图1,E-UMTS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eNode B;eNB)、以及位于网络(E-UTRAN)的端部并且连接至外部网络的接入网关(AG)。基站可以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以进行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
每个基站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小区。一个小区被设置成1.44MHz、3MHz、5MHz、10MHz、15MHz以及20MHz的带宽中的一种带宽以向多个UE提供下行链路传输服务或上行链路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成提供不同的带宽。此外,一个基站控制针对多个UE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基站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DL)数据的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以向相应的用户设备通知数据将要被发送到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有关的信息。并且,基站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上行链路(UL)数据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以向相应的用户设备通知将可被该相应的用户设备使用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及HARQ有关的信息。在所述基站之间可以使用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核心网(CN)可以包括AG以及网络节点等,以用于用户设备的用户登记。AG基于追踪区域(TA)管理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其中,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尽管基于WCDMA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演进成LTE,但是用户及运营商的要求与期望继续增加。并且,由于正在持续开发其它无线接入技术,因此将需要新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来确保未来的竞争力。在这方面,需要降低每比特成本、增加可用的服务、利用适合的频带、简单的结构以及开放式的接口、用户设备的合适功耗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被设计成解决该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中已经具体描述的目的,并且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实现的其它目的。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第一终端的设备到设备D2D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指示D2D资源池的资源池配置;以及基于在所述D2D资源池内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来发送D2D数据信道。
可以已使用基于所述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产生的加扰序列对所述D2D数据信道进行加扰。
所述D2D数据信道可以包括解调基准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的基序列是基于所述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产生的。
可以已使用基于仅根据所述D2D资源池内的上行链路子帧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而产生的加扰序列对所述D2D数据信道进行加扰。
所述D2D数据信道可以包括DMRS,其中,所述DMRS的基序列是基于仅根据所述D2D资源池内的上行链路子帧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产生的。
所述D2D时隙号可以是使用模运算而重建索引的。
所述D2D资源池可以包括调度分配资源池和D2D数据信道资源池,其中,所述调度分配资源池被配置成在所述D2D数据信道资源池之前。
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可以分别与不同的服务小区同步。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从与所述第一终端同步的第一服务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与第二终端同步的第二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D2D信号的第一终端包括:射频单元;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接收指示D2D资源池的资源池配置并且基于在所述D2D资源池内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发送D2D数据信道。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高效地发送用于D2D通信的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用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中已经具体描述的效果,并且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E-UMTS的网络结构。
图2示出了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UE与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结构。
图3示出了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该物理信道来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
图4示出了LTE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5示出了LTE系统中所使用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6示出了LTE系统中所使用的上行链路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7示出了一般MIMO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8示出了D2D通信的概念。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D2D通信的资源池的参考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度分配(SA)时期的参考图。
图11是示出具有不同子帧同步的小区的参考图。
图12示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BS和UE。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配置、操作和其它特征将很容易被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应用于3GPP系统的示例。
尽管将使用LTE和LTE-A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LTE和LTE-A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与上述定义对应的任何通信系统。另外,尽管在说明书中基于FDD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FDD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修改并应用于H-FDD或TDD。
图2是示出基于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的用户设备与E-UTRA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结构的图。控制平面是指传输控制消息的通道,其中,所述控制消息被用户设备和网络用来管理呼叫。用户平面是指发送在应用层中生成的数据(例如,语音数据或互联网分组数据)的通道。
作为第一层的物理层使用物理信道向上层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至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其中,该媒体接入控制层位于所述物理层的上方。数据经由传输信道在媒体接入控制层与物理层之间传输。数据经由物理信道在发送侧的一个物理层与接收侧的另一物理层之间传输。物理信道将时间和频率用作无线电资源。更具体地,物理信道在下行链路中根据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进行调制,并且在上行链路中根据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进行调制。
第二层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经由逻辑信道向MAC层上方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第二层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RLC层可以被实现为MAC层内的功能块。为了在具有较窄带宽的无线电接口内使用诸如IPv4或IPv6的IP分组有效地发送数据,第二层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以减小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大小。
位于第三层的最低部分上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仅被限定在控制平面中。RRC层与无线电承载(‘RB’)的配置、重新配置以及释放有关以负责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在这种情况下,RB是指由第二层提供的用于用户设备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服务。为此,用户设备的RRC层和网络的RRC层彼此交换RRC消息。如果用户设备的RRC层与网络的RRC层RRC连接,则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模式下。如果不是这样,则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模式下。位于RRC层上方的非接入层面(NAS)层执行诸如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构成基站eNB的一个小区被设置成1.25MHz、2.5MHz、5MHz、10MHz、15MHz以及20MHz的带宽中的一个,并且向多个用户设备提供下行链路传输服务或上行链路传输服务。此时,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成提供不同的带宽。
作为携载从网络至用户设备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提供携载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携载寻呼消息的寻呼信道(PCH)、以及携载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广播服务的业务流量或控制消息可以经由下行链路SCH或附加的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进行发送。另外,作为携载从用户设备至网络的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提供了携载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携载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作为位于传输信道上方并且与该传输信道进行映射的逻辑信道,提供了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以及多播业务信道(MTCH)。
图3示出了3GPP LTE系统中所使用的物理信道以及使用该物理信道来发送信号的一般方法。
当用户设备(UE)新进入一个小区或者电源被接通时,该UE执行诸如与基站进行同步的初始小区搜索(S301)。为此,UE通过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来与基站进行同步,并且获取诸如小区ID等的信息。然后,UE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BCH)来获取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另外,在初始小区搜索步骤,UE可以通过接收下行链路基准信号(DL RS)来识别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UE可以通过根据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在该PDCCH中所携载的信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当UE初始地接入BS或没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时,UE可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RACH)来完成基站接入(S303至S306)。为此,UE可以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的前导码来发送特定序列(S303和S305),并且可以经由PDCCH和与PDCCH对应的PDSCH接收对所述前导码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竞争的RACH的情况下,UE可以附加地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执行上述过程后,UE可以执行作为一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的PDCCH/PDSCH接收(S307)和PUSCH/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S308)。具体地,UE经由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这里,DCI包括诸如关于UE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具有取决于使用目的的格式。
在上行链路上从UE发送至基站的控制信息或从基站发送至UE的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在3GPP LTE中,UE可以经由PUSCH和/或PUCCH来发送诸如CQI/PMI/RI的控制信息。
图4示出了LTE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
参照图4,无线电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包括大小相等的10个子帧。各个子帧的长度为1ms,并且由各自均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的两个时隙组成。这里,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被表示为Ts=1/(15kHz×2048)=3.2552×10-8(约33ns)。一个时隙在时域内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内包括多个资源块(RB)。在LTE中,单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7(6)个OFDM符号。传输时间间隔(TTI)(用于数据传输的单位时间)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或更多个子帧。无线电帧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改变无线电帧中所包括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所包括的时隙的数量以及时隙内所包括的符号的数量。
图5示出了下行链路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控制区域中所包括的控制信道。
参照图5,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根据子帧配置,位于子帧的前部中的一至三个OFDM符号用作控制区域,且剩余的OFDM符号用作数据区域。在图中,R1至R4表示用于天线#0至天线#3的基准信号(RS)(或导频信号)。RS被固定为子帧内的特定图案,而与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无关。控制信道被分配至控制区域中的未分配有RS的资源,并且业务信道被分配至数据区域中的未分配有RS的资源。被分配至控制区域的控制信道包括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
PCFICH是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并且向UE通知每个子帧中用于PDCCH的OFDM符号的数量。PCFICH位于第一OFDM符号处,并且被配置成优先于PHICH和PDCCH。PCFICH由基于小区ID(小区标识)分布在控制区域中的4个资源元素组(REG)组成。单个REG由4个资源元素(RE)组成。RE是指被定义为一个子帧×一个OFDM符号的最小物理资源。根据带宽,PCFICH指示1至3或2至4的值,并且通过QPSK(正交相移键控)来进行调制。
PHICH是物理HARQ(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并且用于携载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即,PHICH是指发送用于UL HARQ的DL ACK/NACK信息所经由的信道。PHICH包括单个REG,并且被小区特定地加扰。ACK/NACK由1比特来指示,并且通过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进行调制。使用2或4的扩频因子(SF)对所调制的ACK/NACK进行扩频。映射至相同资源的多个PHICH构成PHICH组。通过扩频码的数量来确定被复用至PHICH组的PHICH的数量。PHICH(组)被重复三次,以便在频域和/或时域中获得分集增益。
PDCCH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被分配给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这里,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由PCFICH指示。PDCCH由一个或更多个CCE组成。PDCCH向各个UE或UE组通知与作为传输信道的PCH(寻呼信道)和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上行链路调度授权、HARQ信息等有关的信息。在PDSCH上发送PCH和DL-SCH。因此,基站和UE经由PDSCH发送和接收除了特定控制信息或特定服务数据以外的数据。
在PDCCH中发送关于PDSCH数据将被发送至哪个UE(一个或更多个UE)以及UE如何接收和解码PDSCH数据的信息。例如,如果特定的PDCCH是被掩码有RNTI(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A”的CRC,并且经由特定子帧来发送与使用无线电资源“B”(例如,频率位置)和DCI格式“C”(即,传输格式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案、编码信息等)发送的数据有关的信息,则位于小区内的UE使用其自身的RNTI信息监测PDCCH。如果一个或更多个UE具有RNTI“A”,则该UE接收PDCCH,并且经由所接收的PDCCH的信息来接收由“B”和“C”所指示的PDSCH。
图6示出了LTE系统中所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6,上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分成分配有携载控制信息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区域以及分配有携载用户数据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区域。子帧的中间部分被分配给PUSCH,并且在频域中数据区域的两侧被分配给PUCCH。在PUCCH上发送的控制信息包括HARQ ACK/NACK、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CQI(信道质量指示符)、用于MIMO的RI(秩指示符)、作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请求的SR(调度请求)。用于一个UE的PUCCH使用在子帧内的各个时隙中占据不同频率的单个资源块。即,分配给PUCCH的2个资源块在时隙边界跳频。具体地,图6示出了向子帧分配与m=0对应的PUCCH、与m=l对应的PUCCH、与m=2对应的PUCCH以及与m=3对应的PUCCH。
将给出对MIMO系统的描述。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提高数据发送/接收效率的方法。即,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器或接收器经由MIMO来使用多个天线能够增加容量并提高性能。在本说明书中,“MIMO”可以被称为“多个天线”。
在多天线技术中,并不是经由单个天线路径来接收整个消息。多天线技术将经由多个天线所接收的数据片聚集来实现数据。多天线技术可以在确保特定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增大具有特定大小的小区区域内的数据速率或者提高系统覆盖范围。此外,多天线技术可以广泛用于移动通信终端、中继等。根据多天线技术,可以克服使用单个天线的移动通信中的业务限制。
图7示出了一般MIMO通信系统的配置。发送器设置有NT个发送(Tx)天线并且接收器设置有NR个接收(Rx)天线。与仅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中的一方处使用多个天线相比,当发送器和接收器双方都按照这种方式使用多个天线时,增大了理论信道传输容量。信道传输容量的增大与天线的数量成比例。因此,提高了传输速率和频率效率。当使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Ro时,理论上,可以将使用多个天线时的传输速率增大至最大传输速率Ro与传输速率增长率Ri的乘积,如式1所示。
[式1]
Ri=min(NT,NR)
例如,相对于单个天线系统,使用4个Tx天线和4个Rx天线的MIMO通信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传输速率的四倍增长。自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证实MIMO系统的上述理论容量增长之后,许多开发人员开始对能够使用理论容量增长来大幅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各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上述技术中的一些技术已经反映在各种无线通信标准中,例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或下一代无线LAN等。
已经深入研究了各种与MIMO有关的技术,例如,在各种信道环境或多址环境下,对与MIMO通信容量有关的信息理论的研究、对无线电频率信道测量和MIMO系统的建模的研究、以及对用于提高传输可靠性和传输速率的空间-时间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在MIMO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的数学建模。假设存在NT个Tx天线和NR个Rx天线,如图7所示。在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在使用了NT个Tx天线的情形下,发送信息的最大数量为NT条。发送信息可以由式2中所表示的向量来表示。
[式2]
各条发送信息可以具有不同的发送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个发送功率用来表示,则具有校正发送功率的发送信息可以由式3中所表示的向量来表示。
[式3]
可以由下面的使用发送功率的对角矩阵P的式4来表示。
[式4]
另外,考虑权重矩阵W被应用于具有校正发送功率的以配置NT个发送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权重矩阵W适合于根据发送信道情形来将发送信息适当地分配到各个天线。上述发送信号可以由下面的使用向量X的式5来表示。这里,Wij表示与第i个Tx天线和第j条信息对应的权重。W表示权重矩阵或预编码矩阵。
[式5]
一般地,信道矩阵的秩的物理含义可以视为给定信道上能够发送的不同信息的最大数量。因此,信道矩阵秩通过行数与列数之间的最小者来进行定义,所述行和所述列彼此独立。因此,信道矩阵秩不能大于行数或列数。例如,信道矩阵H的秩由下面的式6来表示。
[式6]
rank(H)≤min(NT,NR)
使用MIMO发送的不同信息被定义为“发送流”,或简称为“流”。“流”也可以被称为“层”。流的数量不能大于与可以在信道上发送的不同信息的最大数量对应的信道秩。因此,信道矩阵H可以由下面的式7来表示。
[式7]
#of streams≤rank(H)≤min(NT,NR)
这里,“#of streams”表示流的数量。要注意的是,一个流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天线来发送。
可以存在多种方法来将一个或更多个流匹配到多个天线。可以根据多天线技术的类型将这样的方法描述如下。一个流经由多个天线来发送可以被视为空间分集,而多个流经由多个天线来发送可以被视为空间复用。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相结合的混合方案是可能的。
图8示出了D2D通信的概念。图8中的(a)示出了第一UE UE1在上行链路上向eNB发送数据以及eNB在下行链路上向第二UE UE2发送来自第一UE UE1的数据的eNB集中通信系统。
图8中的(b)示出了作为D2D通信的示例的数据可以在UE之间进行交换而不通过eNB的UE到UE通信系统。直接在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可以被称为D2D链路。与eNB集中通信相比,D2D通信具有减少延迟以及需要较少无线电资源的优点。
尽管D2D通信支持在设备(或UE)之间进行通信而不需要eNB,但D2D通信重复使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例如,3GPP LTE/LTE-A)的资源,并且因此,不会干扰或妨碍传统无线通信系统。在同样情况下,重要的是使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UE、eNB等对D2D通信施加的干扰最小化。
基于以上描述,将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在D2D通信中高效地发送加扰序列和解调基准信号(DMRS)的方法的描述。
参照图8中的(b)来描述应用本发明的D2D通信。尽管为便于描述,图8(b)中的UE为用户终端,但当eNB根据UE到UE通信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时,诸如eNB的网络设备也可以被视为可应用本发明的UE。
参照图8中的(b),UE1可以进行操作以在资源池中(该资源池是指一组连续的资源)选择与特定资源对应的资源单元并且使用该资源单元发送D2D信号。因此,接收UE(即,UE2)可以在针对UE2所配置的资源池内(UE1可以在该资源池内发送信号)检测来自UE1的信号。这里,i)当eNB在覆盖范围内时,资源池可以由eNB来通知,或ii)当eNB在覆盖范围外时,资源池可以由另一UE来通知或被确定为预定资源。一般地,资源池由多个资源单元组成,并且各个UE可以选择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单元,并且使用所选择的资源单元来进行D2D信号发送。
图9是示出资源单元配置的实施方式的参考图。图9示出了全部频率资源被划分成NF个资源单元并且全部时间资源被划分成NT个资源单元以配置总共NF×NT个资源单元的情况。这里,资源池可以被认为以NT个子帧时期的间隔进行重复。单个资源单元可以周期性地重复,如图9所示。此外,为了在时域/频域中获得分集效应,可以以预定模式随时间改变映射至逻辑资源单元的物理资源单元的索引。在图9所示的资源单元结构/格式中,资源池可以是指UE能够用来发送D2D信号的一组资源单元。
另外,资源池可以被划分成各种类型。资源池可以根据其中发送的D2D信号的内容来进行划分。例如,D2D信号的内容可以被分类如下,并且可以针对各条内容配置单独的资源池。
-调度分配(SA):这可以被分类为包括诸如每个发送UE用来发送下面的D2D数据信道的资源的位置、数据信道解调所需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MIMO传输方案的信息的信号。SA信号可以与同一资源单元中的D2D数据一起被复用和发送。在这种情况下,SA资源池可以是指SA与D2D数据一起被复用和发送的资源池。
-D2D数据信道:这可以被分类为发送UE用于使用经由SA指定的资源来发送用户数据的资源池。如果SA信息可以与同一资源单元中的D2D数据一起被复用和发送,则除了SA信息之外,仅D2D数据信道可以在D2D数据信道的资源池中被发送。换言之,SA资源池内的单独的资源单元中的用于发送SA信息的资源元素可以用于发送D2D数据信道资源池中的D2D数据。
-发现消息:这可以被分类为消息的资源池,发送UE经由该资源池发送诸如其ID的信息使得邻近UE可以发现该发送UE。
即使当D2D信号具有不同的内容时,根据D2D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特性,不同的资源池也可以用于D2D信号。例如,即使在相同D2D数据信道或发现消息的情况下,D2D数据信道或发现消息也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而被分类为不同的资源池:i)D2D信号发送定时确定方法(例如,是否在同步基准信号接收定时下发送D2D信号或在同步基准信号接收定时下发送D2D信号且提前预定定时),ii)资源分配方法(例如,在资源池内是否由单独的发送UE的eNB来指定单独的信号的发送资源或由单独的发送UE来选择单独的信号的发送资源),或iii)信号格式(例如,在单个子帧中被各个D2D信号所占据的符号的数量或用于发送单个D2D信号的子帧的数量)。
即,旨在经由D2D通信发送数据的UE从SA资源池中选择合适的资源并且发送其SA。这里,可以优先选择与下列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SA资源:i)通过其不发送其它UE的SA的资源,以及ii)根据其它UE的SA而被预计在随后的子帧中不发送数据的资源。此外,UE可以选择与被预计具有低基准电平的数据发送资源有关的SA资源。
图10示出了周期性地重复根据本发明的SA资源池和D2D数据信道资源池的情况。如图10所示,一般地,SA资源池在D2D数据信道资源池之前。接收UE试图首先检测SA,然后试图在发现存在数据时在相关的数据资源中接收期望数据。在本发明中,SA资源池出现在如图10所示的SA资源池和随后的D2D数据信道资源池的周期性布置中的时期被称为SA时期。
将给出对邻近小区之间的D2D通信的描述。
可以在邻近小区之间执行D2D通信。邻近小区之间的D2D通信可以是指具有不同服务小区的UE之间的D2D通信。这里,邻近小区可以彼此同步或具有不同的同步。
例如,当小区1的子帧被依次索引为0、1、2、3…并且小区2具有从小区1的子帧索引延迟3个子帧的同步时,当小区1的子帧索引为3时,小区2的子帧索引可以为0。换言之,当小区1具有子帧索引3、4、5、6…时,小区2可以具有子帧索引0、1、2、3…。这里,当子帧索引用于产生加扰序列和DMRS时,接收UE需要检查用于临近小区之间的D2D的多个子帧索引的加扰序列和DMRS。在该过程中,系统性能可能会下降。
本发明提出了当在D2D环境下产生了加扰序列和DMRS时在小区之间使用子帧索引偏移信息(例如,偏移项(offset term))来解决如上所述的当小区不同步时可能会产生的与DMRS和加扰序列有关的问题。
第一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小区可以向彼此和发送/接收UE宣告它们之间的同步如下。
方案1-A。小区向彼此宣告同步信息。例如,小区可以针对同步信息向彼此宣告D2D子帧索引的起始点或广播信道(BCH)。
方案1-B。各个小区可以基于经由1-A获得的同步来确定子帧索引的基准小区。(这里,小区可以将其自身确定为基准小区,并且使用其子帧索引作为子帧索引。)
方案1-C。当相应小区不是基准小区时,各个小区经由RRC信令向发送/接收UE通知关于基准小区的信息。这里,小区可以向发送/接收UE宣告将用于加扰序列和DMRS的以下信息:i)子帧索引偏移项,或ii)小区与基准小区之间的时隙索引偏移项。
另选地,可以产生并使用新的子帧索引(或时隙索引)而不是使用特定小区的子帧索引(即,重建索引过程)。这里,当在方案1-C中向发送/接收UE宣告偏移信息(例如,偏移项)时,可以计算新子帧索引与相应小区的子帧索引之间的差并向发送/接收UE宣告作为偏移信息的所述差。另外,可以计算新时隙索引与相应小区的时隙索引之间的差,并向发送/接收UE宣告作为偏移信息的所述差。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参考图。
将基于如图11所示的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具有不同的子帧同步的假设来描述本发明的应用示例。在图11中,小区1的子帧索引3与小区2的子帧索引1和小区3的子帧索引0对应。根据本发明,假设小区2和小3确定小区1为基准小区。
在这种情况下,小区2相对于小区1具有“2”的子帧索引偏移,并且小区3相对于小区1具有“3”的子帧索引偏移。如果小区宣告小区1之间的子帧索引差,则小区2使用RRC信令向属于小区2的D2D UE宣告子帧偏移值“2”。类似地,小区3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属于小区3的D2D UE宣告子帧偏移值“3”。这里,小区2中的D2D发送UE使用通过将偏移值“2”加到其服务小区的子帧索引而获得的子帧索引来产生加扰序列和DMRS。小区3中的D2D接收UE可以基于以下假设来执行检测:通过将偏移值“3”加到其服务小区的子帧索引而获得的子帧索引已用于产生加扰序列和DMRS。
将详细地给出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产生D2D加扰序列的方法的描述。已经定义了当前LTE标准中的PUSCH的加扰序列的初始值,如式8所示。
[式8]
在式8中,nRNTI是经由较高层信令接收的值,q是码字的数量,表示数据的子帧索引,是小区ID。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式8可以根据以下描述的规则A-1至规则A-6来进行修改,并且用于确定D2D数据加扰序列的初始值。
·A-1:在式8中,可以用另一个小区的子帧索引或新产生的子帧索引(例如,重建索引子帧索引)来替换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2:在式8中,可以用另一个小区的时隙索引或新产生的时隙索引(例如,重建索引时隙索引)来替换ns。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3:在式8中,可以用来替换这里,offsetSF是关于子帧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4:在式8中,可以用来替换这里,offsetslot是关于时隙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5:在式8中,发送UE可以使用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的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6:在式8中,发送UE可以使用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单元可以用使用来替换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即,可以基于小区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偏移信息的假设来应用规则A-5和规则A-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可以不同地定义D2D DMRS的循环移位(CS)值。通过式9来定义当前LTE通信系统中的PUSCH DMRS的CS值。
[式9]
αλ=2πncs,λ/12
在式9中,通过式10来确定ncs,λ
[式10]
在式10中,是经由较高层信令指示的值,是经由DCI指示的值,并且通过式11来确定nPN(ns)。
[式11]
在式11中,通过式12来确定针对c(i)的cinit
[式12]
在式12中,是小区ID,并且Δss是经由较高层接收的值。
因此,式11可以根据下面描述的规则B-1至规则B-6来进行修改,并且用于确定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的D2D DMRS的CS值。
·B-1:在式11中,可以基于另一个小区的子帧索引或新产生的子帧索引(例如,重建索引子帧索引)产生ns。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2:在式11中,可以用另一个小区的时隙索引或新产生的时隙索引(例如,重建索引时隙索引)来替换ns。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3:在式11中,可以用ns+2×offsetSF来替换ns。这里,offsetSF是关于子帧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4:在式11中,可以用ns+offsetslot来替换ns。这里,offsetslot是关于时隙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5:在式11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6:在式11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经由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即,可以基于小区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偏移信息的假设来应用规则B-5和规则B-6。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D2D DMRS的基序列。当前LTE系统的PUSCH DMRS的基序列的Zadoff-Chu序列通过式13来确定。
[式13]
在式13中,根植q通过式14来确定。
[式14]
在式14中,u通过式15来确定。
[式15]
u=(fgh(ns)+fss)mod 30
在式15中,fgh(ns)通过式16来确定。
[式16]
在式16中,针对c(i)的cinit通过式17来确定。
[式17]
在式17中,通过小区ID或较高层信令来确定。
在式15中,在PUSCH的情况下,fss通过式18来确定。
[式18]
在式18中,是小区ID,并且Δss是通过较高层接收的值。
在式14中,v通过式19来确定。
[式19]
在式19中,针对c(i)的cinit通过式20来确定。
[式20]
在式20中,通过小区ID或较高层信令来确定,并且通过式18来确定。
将给出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通过根据下面描述的规则C-1至规则C-6对式16进行修改来确定D2D DMRB的基序列的方法的描述。
·C-1:在式16中,可以基于另一个小区的子帧索引或新产生的子帧索引(例如,重建索引子帧索引)产生ns。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2:在式16中,可以用另一个小区的时隙索引或新产生的时隙索引(例如,重建索引时隙索引)来替换ns。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3:在式16中,可以用ns+2×offsetSF来替换ns。这里,offsetSF是关于子帧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4:在式16中,可以用ns+offsetslot来替换ns。这里,offsetslot是关于时隙索引的偏移信息并且已经在方案1-C中进行了描述。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5:在式16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通过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6:在式16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而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经由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即,可以基于小区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偏移信息的假设来应用规则C-5和规则C-6。
第二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可以根据与各个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有关的子帧索引和定时来适应性地应用本发明。
在当前D2D通信中,如上所述,基于资源池来执行通信。然而,存在新定义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子帧(或时隙)索引的可能性。例如,即使当上行链路(或时隙)索引不是0时,各个D2D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也可以被设置为子帧(或时隙)索引0。另外,各个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也可以被设置为不是子帧(或时隙)索引0或上行链路子帧(时隙)索引的值。因此,可以应用下面方案2-A至方案2-D中的一个方案。
方案2-A:小区的子帧(或时隙)可以从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相同索引开始,并且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可以具有相同的定时。
在这种情况下,发送UE可以使用小区的资源池中定义的子帧(或时隙)索引以产生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并且接收UE可以使用小区的资源池中定义的子帧(或时隙)索引以对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进行解码。
方案2-B:小区的子帧(或时隙)可以从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相同索引开始,并且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可以具有不同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下面的方案2-B-1和2-B-2。
-方案2-B-1:当在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以固定定时发送D2DSS时,D2DSS发送定时可以被定义为子帧(或定时)索引(基于根据D2DSS发送定时定义的索引依次确定D2DSS发送定时之后的子帧(或时隙)索引)。这里,由于D2DSS发送定时针对各个小区不同,因此可以经由RRC信令使用方案1-C中描述的基于子帧的偏移信息来向发送/接收UE通知D2DSS发送定时之间的偏移(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因此,本发明的使用偏移信息的实施方式可以遵从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
-方案2-B-2:如方案1-C所述,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发送/接收UE通知将用于加扰序列和DMRS的关于基准小区和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偏移信息(或时隙索引偏移信息)。因此,本发明的使用偏移信息的实施方式可以遵从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
方案2-C:小区的子帧(或时隙)可以从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不同的索引开始,并且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可以具有不同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下面的方案2-C-1和2-C-2。
-方案2-C-1:当在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以固定定时发送D2DSS时,D2DSS发送定时可以被定义为子帧(或时隙)索引(基于根据D2DSS发送定时定义的索引依次确定D2DSS发送定时之后的子帧(或时隙)索引)。这里,由于针对各个小区的D2DSS发送定时不同,因此可以经由RRC信令使用方案1-C中描述的基于子帧的偏移信息来向发送/接收UE通知D2DSS发送定时之间的偏移(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另外,需要向发送/接收UE通知与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对应的子帧(或时隙)索引。在本发明的使用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偏移信息和子帧(或时隙)索引的特定示例中,可以将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分别修改成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并且应用。
·A’-3:在式8中,可以用来替换这里,offsetSF是表示作为子帧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4:在式8中,可以用来替换这里,offsetslot是表示作为时隙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5:在式8中,发送UE可以使用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A’-6:在式8中,发送UE可以使用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3:在式11中,可以用来替换ns。这里,offsetSF是表示作为子帧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4:在式11中,可以用来替换ns。这里,offsetslot是表示作为时隙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5:在式11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B’-6:在式11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3:在式16中,可以用来替换ns。这里,offsetSF是表示作为子帧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4:在式16中,可以用来替换ns。这里,offsetslot是表示作为时隙索引的针对各个小区不同的D2DSS发送定时的偏移信息(或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之间的偏移信息)。是基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这里,ns可以是各个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5:在式16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子帧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C’-6:在式16中,发送UE可以使用ns而不对其进行改变,并且接收UE可以用使用来替换ns并且执行检测,是其服务小区的资源池的时隙索引,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是发送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时隙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小区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其D2D UE通知其它小区的这里,可以是接收UE所属小区的资源池中的时隙索引。
-方案2-C-2:如方案1-C所述,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发送/接收UE通知将用于加扰序列和DMRS的与以下两种子帧(或时隙)偏移之和对应的偏移信息:相对于与基准小区和相应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对应的子帧(时隙)索引的子帧(或时隙)偏移和相对于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的子帧(或时隙)偏移。因此,本发明的使用偏移信息的实施方式可以遵从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
方案2-D:小区的子帧(或时隙)可以从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不同索引开始,并且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可以具有不同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如在方案1-C中所述,可以使用RRC信令向发送/接收UE通知将用于加扰序列和DMRS的关于与基准小区和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对应的子帧(或时隙)索引的偏移信息。因此,本发明的使用偏移信息的实施方式可以遵从规则A-3、A-4、A-5、A-6、B-3、B-4、B-5、B-6、C-3、C-4、C-5和C-6。
第三方案
在本发明中,如果在所有接收资源池中周期性地发送D2DSS,则可以将D2DSS发送定时定义为特定子帧(或时隙)索引值。(基于根据D2DSS发送定时定义的索引值依次确定D2DSS发送定时之后的子帧(或时隙)索引。)
发送UE可以使用所定义的子帧(或时隙)索引值产生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接收UE使用以D2DSS发送定时定义的子帧(或时隙)索引值来对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进行解码。本发明的特定示例可以遵从规则A-1、A-2、B-1、B-2、C-1或C-2。
第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当产生了用于D2D通信的加扰序列和DMRS时,可以用SAID((i)接收UE的ID或(ii)D2D通信中的接收UE组的ID)的函数来替换子帧(或时隙)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不同步的发送UE和接收UE之间执行D2D通信,而不需要附加地用信号通知小区之间的子帧索引。因此,根据第四方案,可以应用规则D-1至规则D-8。
·D-1:在式8中,可以用SA ID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D-2: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SA ID mod 10)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D-3:在式8中,可以用SA ID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D-4: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SA ID mod 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D-5:在式11中,可以用SA ID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D-6:在式11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SA ID mod 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D-7:在式16中,可以用SA ID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D-8:在式16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SA ID mod 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第五方案
在D2D通信中,接收UE在覆盖范围之外,并且因此难以知道时隙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当前LTE系统中子帧(或时隙)号用于产生DMRS和加扰序列,因此因为接收UE不知道用于产生DMRS和加扰序列的时隙号,所以接收UE可能不执行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产生了用于D2D通信的加扰序列和DMRS时,可以用SA相对值替换子帧(或时隙)索引。
因此,SA资源池中的子帧(或时隙)偏移可以被定义为子帧(或时隙)索引值。该子帧(或时隙)索引值被定义为offsetSA SF1(或offsetSA slot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E知道关于资源池的信息,则即使该UE在覆盖范围之外也可以知道用于DMRS和加扰序列的子帧(或时隙)索引。
然而,可以混合D2D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而不需要单独的资源池,并且可以不定义与SA资源池对应的子帧。因此,可以将发送SA的子帧当中的第一子帧的子帧偏移定义为子帧索引值。该子帧索引值可以被定义为offsetSA SF2。另外,可以将发送SA的时隙当中的第一时隙的时隙偏移定义为时隙索引值。该时隙索引值可以被定义为offsetSA slot2。因此,根据第五方案,可以应用规则E-1至规则E-8。
·E-1:在式8中,可以用offsetSA SF1(或offsetSA SF2)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E-2: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F1mod 10)或(offsetSA SF2mod 10)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E-3:在式8中,可以用offsetSA slot1(或offsetSA slot2)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E-4: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lot1mod 20)或(offsetSA slot2mod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E-5:在式11中,可以用offsetSA SF1(或offsetSA SF2)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E-6:在式11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F1mod 10)或(offsetSA SF2mod1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E-7:在式16中,可以用offsetSA slot1(或offsetSA slot2)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E-8:在式16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lot1mod 20)或(offsetSA slot2mod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第六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可以将数据资源池中的资源模式类型中的子帧(或时隙)号定义为子帧(或时隙)索引值。该子帧(或时隙)索引值被定义为offsetSA SF1(或offsetSA slot1)。发送UE可以使用所定义的子帧(或时隙)索引值产生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例如,如果数据具有子帧1、3、5和7中发送的资源模式类型,则这些子帧1、3、5和7可以被定义为子帧0、1、2和3,并且可以产生用于D2D的加扰序列和DMRS。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可以应用规则F-1至规则F-8。
·F-1:在式8中,可以用offsetSA SF1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F-2: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F1mod 10)来替换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F-3:在式8中,可以用offsetSA slot1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F-4:在式8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lot1mod 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加扰序列。
·F-5:在式11中,可以用offsetSA SF1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F-6:在式11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F1mod 1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 CS值。
·F-7:在式16中,可以用offsetSA slot1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F-8:在式16中,可以用使用SA ID的(offsetSA slot1mod 20)来替换ns,以便产生D2D通信中的DMRS的基序列。
在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可以将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偏移信息offsetSF、offsetslot以及子帧或时隙索引指示为针对执行D2D通信的UE的每个频带的特定值或针对使用RRC信令执行D2D通信的UE组的每个频带的特定值。
另外,在上述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小区的资源池的起始点处的偏移信息offsetSF、offsetslot以及子帧或时隙索引可以由使用RCC信令的每个小区或每个小区组来指示。
图12示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BS)和UE。
当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中继器时,在回程链路上执行基站与中继器之间的通信,并且在接入链路上执行中继器与UE之间的通信。因此,如有需要,可以用中继器替换图中所示的BS或UE。
参照图12,无线通信系统包括BS 110和UE 120。BS11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射频(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中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被连接至处理器112,并且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16被连接至处理器112,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UE 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射频(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中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被连接至处理器122,并且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26被连接至处理器122,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BS 110和/或UE 120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元素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认为元素或特征是选择性的。各个元素或特征可以在不与其它元素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来实施。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元素和/或特征的组合部分来构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重新布置。任一实施方式的一些构造可以被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用另一实施方式的相应构造来替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彼此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地提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者通过在提交本申请之后的后续修改而被包括为新的权利要求。
所描述的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节点来执行。即,明显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为与UE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由BS或BS以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术语BS可以用术语固定站、节点B、eNode B(eNB)、接入点等来替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诸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各种装置来实现。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以模块、过程、函数等形式来实现。例如,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
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装置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按本文所阐述的方式以外的其它特定方式来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应在所有方面都被解释为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法律等同物而非以上描述来确定,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旨在被包含在内。
工业实用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应用于3GPP LTE系统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D2D通信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的示例,但除3GPP LTE系统以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第一终端的设备到设备D2D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D2D资源池的资源池配置;以及
基于在所述D2D资源池内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来发送D2D数据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基于所述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产生的加扰序列对所述D2D数据信道进行加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2D数据信道包括解调基准信号DMRS,
其中,所述DMRS的基序列是基于所述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而产生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基于仅根据所述D2D资源池内的上行链路子帧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而产生的加扰序列对所述D2D数据信道进行加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2D数据信道包括DMRS,
其中,所述DMRS的基序列是基于仅根据所述D2D资源池内的上行链路子帧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而产生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2D时隙号是使用模运算而重建索引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2D资源池包括调度分配资源池和D2D数据信道资源池,
其中,所述调度分配资源池被配置成在所述D2D数据信道资源池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分别与不同的服务小区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从与所述第一终端同步的第一服务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与第二终端同步的第二服务小区的时隙索引偏移信息。
10.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D2D信号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射频单元;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接收指示D2D资源池的资源池配置以及基于在所述D2D资源池内重建索引的D2D时隙号发送D2D数据信道。
CN201580037002.0A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Active CN1065380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031.2A CN110266465B (zh)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21231P 2014-07-07 2014-07-07
US62/021,231 2014-07-07
US201462024998P 2014-07-15 2014-07-15
US62/024,998 2014-07-15
US201462027778P 2014-07-22 2014-07-22
US62/027,778 2014-07-22
US201462038848P 2014-08-19 2014-08-19
US62/038,848 2014-08-19
PCT/KR2015/006983 WO2016006903A1 (ko) 2014-07-07 2015-07-07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031.2A Division CN110266465B (zh)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8023A CN106538023A (zh) 2017-03-22
CN106538023B true CN106538023B (zh) 2019-08-16

Family

ID=5506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031.2A Active CN110266465B (zh)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CN201580037002.0A Active CN106538023B (zh)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031.2A Active CN110266465B (zh) 2014-07-07 2015-07-07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375746B2 (zh)
EP (2) EP3169128B1 (zh)
JP (2) JP2017525250A (zh)
KR (2) KR102585502B1 (zh)
CN (2) CN110266465B (zh)
WO (1) WO2016006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6903A1 (ko) * 2014-07-07 2016-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34644B2 (en) * 2014-11-07 2019-06-25 Sk Telecom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23227B1 (ko) * 2016-01-27 2020-06-1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09478964B (zh) * 2016-08-11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分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734548A (zh) * 2016-08-11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V2x通信的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124776A1 (ko) * 2016-12-29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152952B (zh) * 2017-01-11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90719A (zh) * 2017-01-22 2022-01-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45159B (zh) 2017-01-2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解扰方法及装置
CN108631912B (zh) * 2017-03-23 2021-09-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051144B2 (en) 2017-03-24 2021-06-29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CN109219145A (zh) * 2017-06-30 2019-01-1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US11283540B2 (en) * 2017-10-06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interleaving, rate-matching, and/or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CN109842472B (zh) * 2017-11-25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9127152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28261A1 (zh) 2017-12-27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203186A1 (ja) 2018-04-17 2019-10-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
KR102449988B1 (ko) 2018-06-29 2022-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3890684A (zh) * 2018-07-31 2022-01-0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860251A4 (en) * 2018-09-27 2022-05-18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857789A1 (en) * 2018-09-28 2021-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US20210344473A1 (en) * 2018-11-08 2021-11-04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tx detection for sidelink groupcast transmission
DE112020000248T5 (de) * 2019-01-11 2021-08-26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zum senden/empfangen von daten in einem drahtlos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orrichtung dafür
CN112788732B (zh) * 2019-11-09 2022-08-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928570B1 (en) * 2020-02-14 2023-04-19 Ofinno, LLC Resource reserv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686985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3906266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7097B1 (ko) * 2009-11-18 2017-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16815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rect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01827444B (zh) * 2010-03-31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信令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03069899A (zh) * 2010-08-12 2013-04-24 诺基亚公司 配置用于在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划分模式
WO2012159270A1 (en) 2011-05-25 2012-11-29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9209945B2 (en) * 2012-02-27 2015-12-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107223B2 (en) * 2012-05-23 2015-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ecoupled interference randomization for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JP5955180B2 (ja) * 2012-09-24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ステッチプレッサを備えた横編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702346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用户设备间信道状态测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3716273B (zh) * 2012-09-29 2017-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KR102065047B1 (ko) * 2012-10-31 2020-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3856306B (zh) * 2012-12-05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US9295044B2 (en) 2012-12-21 2016-03-22 Blackberry Limited Resource scheduling in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2154605B1 (ko) * 2013-05-01 2020-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기 간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35355A (ko) 2013-09-27 2015-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커버리 정보를 보안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235637B1 (ko) * 2014-01-29 2021-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 to Device) 통신의 자원 할당을 통한 송신/수신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JP6461915B2 (ja) 2014-03-20 2019-0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上位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US10051610B2 (en) * 2014-05-09 201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WO2016006903A1 (ko) 2014-07-07 2016-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487A (zh) * 2012-01-17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686985A (zh) * 2012-09-25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3906266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3658A1 (en) 2019-06-26
EP3169128B1 (en) 2019-04-03
CN110266465B (zh) 2021-11-26
US10375746B2 (en) 2019-08-06
US20210307095A1 (en) 2021-09-30
KR20170028316A (ko) 2017-03-13
KR102585502B1 (ko) 2023-10-06
CN106538023A (zh) 2017-03-22
EP3169128A1 (en) 2017-05-17
JP6843169B2 (ja) 2021-03-17
US20190327773A1 (en) 2019-10-24
CN110266465A (zh) 2019-09-20
JP2017525250A (ja) 2017-08-31
US11071156B2 (en) 2021-07-20
KR20220070042A (ko) 2022-05-27
JP2019106729A (ja) 2019-06-27
EP3503658B1 (en) 2021-09-01
EP3169128A4 (en) 2018-03-07
US20180176973A1 (en) 2018-06-21
KR102404359B1 (ko) 2022-06-02
WO2016006903A1 (ko)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802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发送方法及其终端
CN10598131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US10097327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channels in multicell-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610507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接收供d2d通信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623509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多重化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617019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が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4137440B (zh)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KR10190494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셀 간 간섭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145431B (zh) 用于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5693715B2 (ja) 多重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5409147B (zh) 检测用于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搜索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888466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port for transmission diversity techniq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9565431A (zh) 发送用于信道状态变化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KR2015007955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419288A (zh) 发送用于装置对装置链路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9730185B2 (en)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ceiv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201719213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が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4126311A1 (en)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3009035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68454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ue利用d2d链路接收信号和由bs利用d2d链路发送信号的方法
WO201311905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 기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안테나 포트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