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19197B -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19197B
CN106519197B CN201610819880.4A CN201610819880A CN106519197B CN 106519197 B CN106519197 B CN 106519197B CN 201610819880 A CN201610819880 A CN 201610819880A CN 106519197 B CN106519197 B CN 106519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weight
fabric
polyester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98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19197A (zh
Inventor
小R·A·亚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ker Dale Co
Original Assignee
Parker Dal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258,30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17445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ker Dale Co filed Critical Parker Dale Co
Publication of CN106519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9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19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9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20Polyesters having been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reactive group or more than two reactiv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42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by cutting films into narrow ribbons or filaments or by fibrillation of films or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6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co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 D02G3/346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with coloured effects, i.e. by differential dyeing proces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6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1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82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 D06P3/8204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 D06P3/8223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mixtures of fibres containing hydroxyl and ester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公开了一种有利于纺织纤维、纱线、混纺纱线、织物和衣服的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聚酯共聚物、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4.5和5.5%之间的己二酸、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

Description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合成长丝的聚酯共聚物组合物以及涉及可以由这样的组合物制成的纤维和织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生产在与聚酯相比对于棉更典型地有利的条件下可以与棉混纺且染色的纤维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合成组合物生产长丝、纤维然后是织物的用途被良好地确定。因此,在这样的已确立的组合物中的改善可以是特别有利的。当然,此类改善当它们加强长丝、纤维、织物和由这样的组合物制成的所有物品—通常是服装—的期望的特性是更有价值的。
往前推,衣服典型地由织物形成,织物则由纱线机织或针织而得到。反过来,纱线由结合在一起的单个的纤维而形成,最通常使用公知的和良好确立的纺丝工艺。
天然纤维—最通常的是棉和羊毛—具有在纱线、织物和衣服中产生期望的性能的特性。例如,羊毛具有(在其他优点当中)优异的热性能,并且当润湿时保温。然而,除非适当地处理,否则羊毛会是粗糙感的,因而当与皮肤长时间间隔地接触时不舒服。棉生产舒服且透气的织物,但是当润湿时会失去其保暖性能。棉、羊毛和其他天然纤维的进一步优点通常是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
以同样的方式,合成纤维具有主观上比天然纤维更好的一些性能,其中一些可包括(特别是在聚酯的情况下)强度、耐久性和"记忆性"。
因此,在生产或设计或开发最终用途为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合成组合物中的目标之一是利用合成材料的一些有利性能,同时尽可能密切地匹配—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改善—天然纤维的期望的性能(例如,羊毛的保暖性,但是较少的粗糙感;棉的舒适,但是当润湿时具有更好的热性能)。
在服装工业中,生产具有期望的颜色的衣服的能力是基本的目标。然而,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和它们潜在的化学组合物的本性要求颜色通过一些种类的染色工艺获得。根据状况,纤维可以以纤维、长丝、纱线、织物、或者甚至是以衣服的形式来被染色。进一步,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期待能够在机器中洗涤和烘干衣服许多次,与之关联的目标是得到能够承受这样的重复的机洗和烘干同时仍维持大多数或全部期望的颜色的衣服。涉及到的目标包括耐光性(典型地与暴露于太阳光相关)和(使用运动服作为其他实例)当暴露于汗水时的颜色稳定性。
根本上,衣服的颜色与其生命期之间的关系将基于潜在的纤维的化学组成和适当的染料组合物的化学组成。如本领域中很好理解的,染料技术上定义为"在施加至基材期间在某一时刻变成分子分散且还展现出一定程度的持久性的着色剂"。Tortora,Fairchild'sDictionary of Textiles,第七版,2009Fairchild Publications。
染料典型地分类为天然的(例如,来自植物)或合成的(例如,典型地使用有机化学的原理和技术由其他组合物开发的)。
纤维的染色特性是基于形成纤维的组成。期望的性能是指"染色性(dyeability)",其定义为"纤维接受染料的能力"(Tortora,supra)。
在衣服的制造中,还通常的是以生产具有期望的性能的最终衣服的比例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由于很多原因,棉和聚酯的混纺物一直受到欢迎。基于此,在棉-聚酯混纺物中产生染色色素的组成和方法已经有期望的成果且保持了期望的成果。然而,两种不同的纤维的本性存在实践问题。例如,棉可以用能够在约150°F的温度下成功地添加至棉基材的"反应性染料"便利地染色。
另一方面,聚酯(即,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缩合酯化然后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的性能要求聚酯用"分散染料"(即悬浮在水中的着色剂的小颗粒)染色。
用分散染料给聚酯着色趋向于要求显著更高的温度;典型地高于约250°F以及频繁地在270°F以上的量级。在许多情况下,成功地染色聚酯也要求高压(即,高于大气压),或者达到聚酯染色所要求的温度。
作为进一步比较的因素,棉染色趋向于通过染料溶液或组合物的pH(典型地在碱性环境下)驱使;而聚酯染色趋向于通过温度驱使,并且常规地要求通常称为"载体"或"流平剂"的补充化学品的添加和性能。从经济的观点出发,分散染料(由于所要求的条件,有时称为“高能”染料)比反应性染料更贵,并且以可比较的基准有时差不多贵5-10倍的因素。
由于染色组成和染色条件的差异,传统的实践是将棉和聚酯分开染色。
在一些传统方法中,混合的棉-聚酯织物在两个分开的步骤中染色。在第一个步骤中,将织物在约270°F以上的温度下在稍微酸性的浴中染色(例如,使用分散染料)以便使聚酯接受染料。然后将部分染色的织物洗净(scoured)或冲洗,其后在棉适宜的染料(例如,直接或反应性染料)中在碱性pH下、在约150°F的温度下染色。因为许多棉染料将在聚酯染色温度下劣化,两个步骤不能结合。
作为必须应对的其他因素,高染色温度趋向于劣化棉-聚酯织物和衣服中经常包括的拉伸纤维如斯潘德克斯的弹性。斯潘德克斯的一些种类可承受高的染色温度(例如,270°F),但是比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终端用途的性能的、但趋向于当在这样更高的温度下染色时劣化的种类成比例地更贵。
作为又一个因素,感知的颜色(例如,衣服的)是光的相互作用、光使其发亮的材质和所得的人眼的知觉的组合。在纺织染色的项目中,染料的颜色基于染料分子中的官能团。换句话说,纺织物中的不同的颜色是具有不同组成的染料分子的功能。然而,不是所有的染料色素(dye colors)(即,基本的分子)以天然或合成纤维、纱线和衣服相同的方式履行。因而,纤维、纱线、混合物或织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相对直接地接受特定的染料色素而拒绝(一些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其他染料色素。
进一步,添加剂经常用于控制或调节聚合物熔体的性能,并且这样的添加剂的特征很可能改变染色特性、或纺丝特性、或二者。
作为又一个因素,合成纤维—当然包括聚酯—典型地通过将起始材料聚合、其后将聚合物的熔体通过在称为喷丝板的装置中的小的开口挤出来制造;工艺称为“纺丝”。合成和天然纤维中有经验的那些技术人员将立即意识到术语"纺丝"用于是指两个完全不同的工艺。在一个意思(并且自古代以来)中,纺丝是指将单根的纤维加捻在一起并且将它们拉出为纱线的步骤。在合成纤维的制造中,从熔体挤出长丝为凝固的聚合物长丝也称为"纺丝"。差异在上下文中通常是清楚的。典型地,挤出的长丝的凝固使用骤冷步骤支持或推进,其中针对挤出的长丝管理小心控制的气流。
然而,可以以该样式熔融和纺丝的组合物所要求的性能可能与产生良好的染色特性的性能无关,或者与产生良好的染色特性的性能组合时可能是不利的。产生用于纺丝的适当的粘度的组成特性可以与产生良好的染色特性的性能完全无关,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产生良好的染色特性的性能直接相反。因而,聚合物、共聚物或共聚物混合物的组成的设计或调节以改善纺丝性能可导致较为不期望的或甚至不可接受的染色性能。
例如,为了适当地“纺丝”,熔融的聚合物必须具有允许挤出以在喷丝头处产生连贯的液体长丝(即,它们不分离)同时避免粘度太低(“稀薄”)以致于不能控制出于其预期目的的纺丝过程的一定的流动性(粘性)。因为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与温度、聚合度和其他聚合物性能成比例,所以纺丝温度也必须是合适的。换句话说,熔融的聚合物必须能够在指定的温度下完成。
在合成纤维和它们的制造的环境下,术语"熔体粘度"是指熔融的聚合物在任何给定的条件下对于变形或流动的特定耐性。术语“特性粘度”用于描述与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直接成比例的特性。特性粘度基于聚合物溶液(溶剂中)的粘度外推至零浓度来计算。因而,特性粘度是将影响熔体粘度的特性,但是熔体粘度还涉及其他因素,特别地包括熔体的温度。
作为再一个因素,因为合成纤维作为长丝起源,它们必须被切断和织造(不是必然以该顺序)从而得到在最终的纱线、织物或衣服中是期望的其他性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织造步骤要求合成长丝或纤维机械或热成形为除了直接挤出的长丝之外的形状。因此,对于织造聚酯的需要新增了必须占用增强聚合、纺丝或染色的性能且可与增强聚合、纺丝或染色的性能相竞争的性能的另一套性能。
因而,存在对于可以生产能够与棉在单一步骤中一起染色的纤维的聚合物组合物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是具有纺织纤维的优点的组合物。在该方面中,本发明是如下物质的熔体:选自由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组成的组的聚酯前体;足以得到由熔体制成、在大气压下类似于棉易接受的染料的长丝和纤维的量的己二酸;足以给棉与由熔体制成的纤维混纺的纱线以抗起球性的量的季戊四醇;和足以给熔体以从熔体中产生挤出的长丝必须的弹性的量的聚乙二醇。熔体维持在约285°F和295°F之间的温度下,以及在约0.58和0.82之间的特性粘度下。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是具有纺织纤维的优点的共聚物组合物。在该方面中,本发明包括聚酯共聚物,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4.5和5.5%之间的己二酸、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是将聚酯共聚物长丝纺丝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约4.5和5.5%之间的己二酸、约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聚合为具有小于2%的DEG的共聚物熔体(特性粘度在约0.58和0.82之间,温度在约285°F和295°F之间,成比例的量基于聚合的共聚物的量),然后将所得聚酯共聚物熔体纺丝为长丝的步骤。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是将棉和变形聚酯共聚物切断纤维混纺的纱线着色的方法,其中纱线是在约20%和80重量%之间的棉。变形聚酯切断纤维具有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4.5和5.5%之间的己二酸、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百万分之630和770之间的季戊四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的二甘醇的组成。染色步骤在大气压下、在低于212°F(100℃)的温度下进行。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是混纺纱线。纱线含有在约20%和80重量%之间的棉和余量的变形聚酯共聚物。变形聚酯切断纤维(staple)具有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4.5和5.5%之间的己二酸、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二甘醇的组成。
本发明前述和其他的目的和优点以及其中完成它们的方式基于以下详细的描述将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至6是作为对照织物或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纤维针织的针织织物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对应于表3和4中数字呈现的数据。
图7是示出暴露于光的织物部分和遮蔽光的部分之间的差异的图6的放大隔离部分。
图8示出对照织物和使用与图1-6中的样品相比不同的流平剂由本发明制成的织物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阐述的,本发明的目标是生产可以与棉在单一步骤中一起染色的基于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纤维。
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棉在约150°F(即,充分地低于水的沸点)的温度和大气压下用反应性染料或直接染料典型地染色。聚酯典型地和必要地用要求高很多的温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于250°F)、因而还可能要求加压设备(高于大气压的条件)以便染料分散从而渗透聚酯的分散染料染色。棉染色趋向于对pH敏感,而聚酯典型地要求起到帮助染料迁移而遍及基材材料的功能的称为载体或流平剂(如脂肪酸衍生物)的添加剂。
在纺织领域中,广义和狭义地使用诸如"织造(texturing)"和"皱缩(crimping)"等术语。广义上,织造和皱缩用作同义词,是指其中合成长丝、切断纤维、或纱线被机械地处理、或热处理、或二者以具有比未处理的长丝、切断纤维或纱线更大的体积的步骤。狭义上,术语皱缩用于描述长丝、纤维或纱线中两个二维锯齿取向的产生,而术语织造用于是指产生环结(looping)和卷曲(curling)的处理。意思在上下文中通常是清楚的。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织造"广义地使用以包括用于在长丝、切断纤维或纱线中产生期望的效果的所有可能。
2014年3月26日提交的一般指定的临时申请序列号61970569描述了包括增加量(与常规配方相比)的己二酸和二甘醇("DEG")的组合物以便生产可以用反应性染料着色的聚酯。然而,在使用该组合物的进一步工作中,发现了尽管'569组合物可以接受许多色素,但是它不接受特定的色素,其实例为亨斯迈纺织染化有限公司(Charlotte,NC;Dalton,GA;Woodlands,TX)的紫色染料的一种。因此,并且在不受任何特殊的理论的束缚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测试从而消除或调整No.61970569中阐述的配方种类中的组分。在实验的基准上,这些测试表明更大量的二甘醇导致不能以可接受的量吸收紫色染料。
因而,根据本发明,出乎意料地确定了二甘醇以高于约2%的百分比的存在导致在棉有利的条件下用特定染料色素染色棉聚酯混纺物的问题。
基于另外试验的组合物、然后染色和色牢度测试,本发明提供与棉一起染色在比No.61970569或其他尝试中更宽范围内的色素具有好得多的结果的聚酯共聚物。改善的共聚物可以通过将约4.5和5.5%之间的量的己二酸、约630和770ppm之间的量的季戊四醇、和约3.4和4.2%之间的量的聚乙二醇引入;同时维持二甘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化中的恒定副产物)的量小于2%来生产。这些各自的量全部是基于它们在最终的共聚物中的比例。
在迄今最有帮助的组成中,己二酸以约5%存在,季戊四醇以约700ppm存在,并且聚乙二醇以约3.8%存在。
高水平(high level)(相对性)季戊四醇增加聚合反应的反应性。因而,传统的预期是要求较低温度的熔体以调整该反应性。然而,本发明中,允许季戊四醇和增加的反应性,从而增加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和熔体的整体粘度。常规地,用于长丝然后是切断纤维的聚酯的特性粘度保持在约0.52-0.65。较不粘稠的熔体趋向于太"稀薄",并且过度粘稠的熔体趋向于在从喷丝头挤出(纺丝)期间分离。
本发明中,使特性粘度显著增加,特别是达到在约0.58和0.82之间,其中0.75是典型的。假设常规共聚物趋向于在较低的特性粘度下运行,则本发明的较高的特性粘度是违反常理的。
常规地,为了取得较低的特性粘度的聚合物以适当地纺丝和骤冷,降低纺丝温度。与此相对,使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对于由单体制成的聚酯更常见的温度(例如在高聚合剂时的280°-290°F)下纺丝。
因而,尽管具有4.5至5.5%的聚乙二醇的共聚物的纺丝温度将惯常降低至约280°F,但是在本发明中,纺丝在与传统聚酯单体相同的温度,例如约285-290°F下进行。
所添加的季戊四醇减少所得长丝的韧度,但是在本发明中该特性有利,这是因为当由长丝制成的切断纤维与棉混纺时其趋向于减少起球。
特别地,如对于熟悉一般的纺织、和聚酯纤维、和聚酯与棉的混合物的那些技术人员已知的,术语“起球”用于描述当织物的表面刮擦(包括正常的穿和脱)时可导致的小的不期望的纤维的缠结(“球粒”)。棉-聚酯混纺物中,起球会是更明显的,这是因为聚酯的强度趋向于阻止由聚酯纤维形成的球粒与棉纤维的球粒一样容易地中断织物。起球可以使用ASTM D3512(“织造织物的抗起球性和其他相关的表面变化的标准测试方法(StandardTest Method for Pilling Resistance and Other Related Surface Changes ofTextile Fabrics)”),例如随机翻滚测试;或者AATCC测试方法124-2014(“重复家用洗涤之后的织物的平整外观(Smoothness Appearance of Fabrics after Repeated HomeLaundering)”)来测试。
表1示出出于鉴定本发明的最有利的组合物的目的而开发的许多相当的组合物。表1包括系列的八次(8)试验,其中各自设计为生产1000g(1Kg)批次的聚合物。这些批次在1千克NCCATT反应器中生产,之后将长丝在实验室规模的挤出机器上纺丝。这些起始材料在290°F的温度下聚合,并且直到达到0.620的目标特性粘度。
如表1中指明的,起始材料包括适当的催化剂和至少一种光学增亮剂(荧光增白剂)。光学增亮剂通常是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并且通过吸收紫外辐射(例如,在360至380nm的区间)且再发出在光谱的可见部分中更长的波长的可见的蓝-紫光而行使功能。这样的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过度的试验下选择,条件是所选择的光亮剂不会不期望地影响最终的共聚物、纤维或织物的期望的性能。起始材料还包括少量的氧化锑(0.35g)、0.02g的10%磷酸、和四甲基氢氧化铵(0.160g的在水中5%的溶液)。
表1—1000g批次的共聚物的生产
TA=对苯二甲酸;EG=乙二醇;DEG=二甘醇;PEG=聚乙二醇;OB=光学增亮剂注1:酯化之后和聚合之前添加
由表1中的组合物形成的织物可以以下述一般的常规方式染色。将待染色的织物放置在任选地包括期望的助剂(例如,流平剂和盐)的水溶液中,并且随着温度在约25分钟的过程中从室温升高至染色温度(例如,高于约150°F,但是低于沸点),使其平衡。然后在经约15分钟的时间添加染料(以约10:1的液比)的同时将温度通常维持恒定,之后将温度升高至约195°F约30分钟,从而使染料迁移。然后将温度经过约10分钟的间隔降低至约158°F并且在此时维持约35分钟,从而使染料固着。
然后将染色的织物在约122°F下冲洗约10分钟,并且根据整体情况下不止一次地冲洗。然后将织物在约160°F下中和约10分钟,典型地用弱乙酸(例如,不大于1%)中和。然后,根据水的硬度和预期颜色的色泽,可以将织物经一次或两次循环在约200°F下皂洗10分钟。
然后将织物用热水(约160°F)接着是冷水各自冲洗约10分钟。如果期望或必要(例如,取决于染料色泽(shade)或其他因素),织物可以用固色剂(例如,聚合的季铵化合物为示例性的)和软化剂处理。
这些组合物之中,PD11在260-270°F下将接受高能染料,但是在205°F下将不接受低能染料。然而,PD12和PD13遍及纤维将接受低能染料。用低能染料适当地染色的能力提供明显的成本节约,这是因为高能染料比反应性染料成比例地更贵(有时贵10倍)。
尽管本发明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限制,但可假设己二酸提供染料吸取性(dyereceptivity),季戊四醇提供抗起球性,聚乙二醇提供将熔体纺成丝的弹性。
因此,将理解的是,一方面本发明是如下物质的组合物:聚酯、己二酸、季戊四醇、聚乙二醇或少量二甘醇。反过来,组合物可理解为聚合的熔体、为由所述熔体制成的聚酯共聚物长丝、或为由所述组合物制成的变形长丝。
变形是本领域公知的,且除非另有指出,否则将不再另外详细记述,本发明的组合物产生使用常规步骤(例如,在加捻的位置热定形)能够变形的长丝。
本发明的组合物方面还包括制造由长丝(特别是由变形长丝)切断的切断纤维、纱线、特别是本发明的棉与聚酯共聚物的共混物、染色纱线、织物、染色织物和衣服。
还将理解的是,染色步骤可对混纺纱线、对由混纺纱线形成织物、或者甚至对由混纺纱线形成的衣服进行。
在该方法的情境中,本发明包括将约4.5%和5%之间的量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约630ppm和770ppm之间的量的季戊四醇,约3.4%和4.2%之间的量的聚乙二醇,和小于2%的二甘醇的进料聚合的步骤。这些量表示为组分相对于最终共聚物的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进料在约0.68和0.82之间的特性粘度下和在约285和295°F之间的温度下(或直至达到上述条件)运行。在另外的常规方法中将熔体纺成长丝。
通过该方法生产的长丝可变形并切成切断纤维,与棉(典型地与5-95重量%范围内的棉)纺成混纺纱线并将纱线染色。可选地,混纺纱线可机织或针织成织物然后染色、接着成形为衣服。在一些情况下,染色步骤将对衣服进行,但将纱线染色可能最常见。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的是,长丝可用作纱线("长丝纱线");即,不切成切断纤维或不与另一种纤维(如,棉)混纺。这种长丝纱线特别有利于运动服产业。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长丝纱线提供使用可在维持所有期望的斯潘德克斯性质的同时在本发明的染色温度(约205°F)下染色的斯潘德克斯的机会。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可在高温下染色的各种斯潘德克斯可供使用,但成本较高,且没有针对运动服目的的任何相应的拉伸或恢复优势。
由于聚-棉混纺物以各种比例制造、销售和使用,在此表示潜在的宽范围(5-95%的棉)。然而,将理解的是,尽管本发明必然提供高棉混纺物的优势,但本发明针对较大比例(50%以上)聚酯的聚-棉混纺物提供特别的优势。
如前所述,关于组成,在方法步骤中,在约5%的己二酸、约700ppm的季戊四醇和约3.8%的聚乙二醇的情况下得到目前最佳的结果,所有都基于共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
在另一方面中,可认为本发明为将由棉和从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开始的变形聚酯切断纤维形成的混纺纱线染色的方法。因此,对纱线进行染色步骤,所述纱线包括约5和95重量%的棉以及聚酯,所述聚酯包含己二酸、季戊四醇、聚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含量为所述组合物以及长丝的制备方法中所列举的量。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为混纺纱线,其本身含有约5-95重量%的棉,以及余量的变形聚酯。变形聚酯具有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记述的组成。为了完整性,存在约4.5-5.5%的己二酸(典型的为5%)、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典型的为700ppm、约3.4和4.2%之间的聚乙二醇(典型的为3.8%)和小于2%的二甘醇的副产物。再者,这些量是基于最终共聚物的重量。
正如其它实施方案,与将与聚酯分开的棉染色的常规步骤相反,纱线可被染色,并成形为织物和衣服,所述染色对混纺物进行。
因此,使用本发明,混纺织物可成功地使用单一染料染色。可选地,如果优选两种染料,本发明允许两种染料保持在一个浴中,因而省略了在聚酯的分散染色步骤和棉的直接染色步骤之间的常规淋洗或洗净步骤。反过来,本发明提供用水少和废水产生少的优势。
在生产或连续规模下,本发明期望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当熟悉的步骤形成和使用。因此,作为可预测的实例,将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以约1:1和1.2:1之间的摩尔比(TA与EG)混合成糊剂(或浆料)。接着在上述大气压和高于250℃的温度(典型的为260-280℃)下将糊剂转移到初级酯化器("PE")。组合物形成酯化的单体(通常表示约90%的酯化)。接着将该产物转移到次级酯化器,此时可添加季戊四醇和己二酸。次级酯化器中的压力低于初级酯化器,但温度稍高,例如270-275℃,酯化达到(例如)约94%。
接着将酯化的组合物转移到低聚合器,必要时,可在次级酯化器和低聚合器之间交替添加季戊四醇和己二酸。低聚合器在约275-280℃的温度下并在真空下操作以除去水蒸汽(聚合为缩合反应),单体达到约75-100的聚合度。接着将组合物转移到高聚合器,聚合在此达到更高的数值,典型地在20,000单位的数量级。
对于标准PET聚合物,高聚合器典型地在约270-310℃的温度下运行,特别典型的为285-290℃。包含聚乙二醇的常规共聚物通常会在低于该范围的温度例如约280℃下运行。然而,本发明中,温度可在标准范围内维持得较高(如,285-290℃),但允许特性粘度达到约0.58和0.82之间,在多数情况下约0.75是有利的。
特性粘度典型地在毛细管粘度计中使用溶解在适当溶剂中的聚合物样品测量。作为可选方案,可直接测量特性粘度且没有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的步骤的仪器是可使用的。本文所述的特性粘度可使用例如ASTM D5225(“用差示粘度计测量聚合物的溶液粘度的标准试验法”)或者在可接受容限或误差界限内获得相同结果的任何试验或仪器来测量或确定。
本发明(和通常在多种情况下)色牢度表示在对纱线、织物或衣服的各种影响下染色色素对于褪色或渗色的耐性。典型的是暴露至水、光、摩擦、洗涤、和汗渍。色牢度试验寻求以有帮助且可复制的方式鉴定材料的性质。
在典型的试验中,(AATCC试验方法61-2013;耐洗色牢度:加速),通过一个45分钟的试验粗略估算出由清洁液和五种典型的手洗或家庭式洗涤的磨蚀作用(含或不含氯)造成的织物的颜色损失和表面变化。将样品暴露至代表五种手洗或家庭式洗涤的预计会造成颜色变化的温度、清洁液、漂白和磨蚀作用的条件下。漂染师及印染师学会(Society ofDyers and Colorists,SDC;www.sdc.org.uk;2015年7月24日获取)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www.iso.org;2015年7月24日获取)也已开发了标准试验。
光牢度(即,暴露至光下的色牢度)也可使用高能氙气褪色计在辐射强度周期(亮与暗)和温度的限定条件下进行。AATCC试验法169-2009,“纺织品耐候性:氙灯暴露”是合适的试验。
所得色差可使用标准灰度和灰度试验法评价(如,ASTM D2616-12;“利用灰度评价可视色差的标准试验法”)。
表2
PD 13球粒试验
表2示出了对照织物和由本发明制备的织物两者的随机翻滚起球(“RTP”)和家庭式洗涤(“HL”)试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来自表1的PD 13配方用作代表本发明的合成组分。试验使用ASTM RTP和ASTM D3512 HL进行(http://www.astm.org/Standards/D3512.htm;2016年3月3日获取)。该试验在订阅基础上可供使用,但通常由在样品织物与标准织物之间施加的标准摩擦作用组成。实施特定数量的摩擦,接着检测样品以确定所产生的球粒数。将织物置于矩形块(rectangular blocks)上进行摩擦运动。
表2中,20/1是英制棉支数("棉纱支数系统",Totora,supra)。某些织物是粗梳棉与合成切断纤维的50/50混纺物,开口纺丝,合成的为本发明的(PD13)或DuPont AKRA对照(DuPont-Akra聚酯,LLC,Charlotte,NC 28210,USA)。其它织物由根据本发明的100%的切断纤维或(用作对照的)100%的DupontAKRA聚酯形成。根据DuPont的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No.DU005415),组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AS号(Charlie Alpha Sierra number)25038-59-9),其可包括约0.2%和3%之间的润滑剂和小于5%的二氧化钛的纺丝油剂。
第三和第四栏表示目视检测前的试验时间,以及每次的织物等级,数值越高工业上越好。
家庭式洗涤试验表明,将对照和本发明从目视的角度判断是相当的,或者其中仅一个情况中对照稍好。然而,尽管无可否认地存在主观判断,对于所有的实用目的本发明在商业上与对照相当并且提供本文所述的其它优势。
图3-6中的混纺织物使用一浴双步染色法进行染色,显著节省资源与能源。在此类染色过程中,水以及分散染料(聚酯用)和反应性染料(棉用)都一起添加形成染料溶液。在第一步中,添加弱酸(典型的为醋酸)以使pH为约5.5和6.5之间。接着加热混合物至约205°F的温度;即,将使本发明的聚酯染色但不会使标准聚酯染色的温度。
第二步在同一浴中(其中不可以含标准聚酯),盐和苛性物(即,碱,典型的为氢氧化钠,NaOH)加入同一浴中以活化反应性棉染料并使pH为碱性侧(如,约8)。
这种一浴双步法避免了在聚酯染色步骤后对清空染料容器(“锅”)以及为棉染色步骤重填的需求。这在最低限度上提供了显著的时间节省,这对于反复染色步骤变得持续有利。第二,由于浴的温度对于棉和聚酯的染色步骤可以是相同的,因而不太需要加热以及再加热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是从单一染浴得到完全染色的混纺织物。
表3
140575内部-柏岱尔耐光牢度11-12-15.txt
表3和4的最佳解释如下。表中的样品织物对应于图1-6各自左上角的批号(如,图1中的“101315A”)。作为图例:
图1 101315A
图2 101315B
图3 101415
图4 101515
图5 101615
图6 102215
为了帮助说明这些图片,在各图1至6中,下列参考编号对应于以下结果:10-2A洗涤;11-3A洗涤;12-干摩擦掉色值(dry crock);13-湿摩擦掉色值;14-冷水渗色(coldwater bleed);15-酸性汗渍;16-碱性汗渍;17-20小时耐光牢度;18-40小时耐光牢度;21酸性汗渍耐光牢度;22碱性汗渍耐光牢度;23-(图3-6中的混纺织物)已除去棉(典型地通过用硫酸H2SO4将其“燃烧”)后的织物的颜色的样品。
表3为六个子表的组合,提供了图1至6中示出的六种不同织物各自的试验结果。因此,第一子部分给出了101315A进行20小时耐光牢度试验(ISO 105A05)、接着40小时耐光牢度试验、接着20小时酸性汗渍牢度试验、以及接着20小时碱性汗渍牢度试验的结果。
表3的第二子部分对应于图2(101315B);之后对应于图3(101415);图4(101515);图5(101615);和图6(102215)。
在各情况中,dEF等级根据ISO 105-A05计算。一般而言,ISO 105-A05为仪器检测,用于评估与对照样品的颜色变化相比较的试验样品的颜色变化,接着进行将仪器测试转换成灰度等级的一系列计算。
耐光牢度试验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专有,但在订阅的基础上是公众可获取的(即,非机密的)。一般而言,测量对照样品和试验样品的亮度(L*)、三坐标(Croma,C*)和色相HAB的颜色坐标(color coordinates),计算差值并使用构成试验方案一部分的等式转换成dEF灰度等级。
表4
140575-内部柏岱尔牢度结果
表4总结了五种试验的类似结果:2A耐洗牢度(AATCC 61 CAN/CGSB&ISO 105-C06检验编号BIM),3A耐洗牢度(AATCC 61 CAN/CGSB&ISO105-C06检验编号BIM),冷水渗色(以规定的间隔将织物浸渍在25℃的水中),耐酸性汗渍牢度:(ISO 105-E04),和耐碱性汗渍牢度(ISO 105-E04)。
样品织物(对应于图1-6)以五个子表各自的标题行列出,相应地,纵列表示醋酸纤维素(CA)、棉(CO)、聚酯(PES)、尼龙(PA)、丙烯酸系(PAC)、和羊毛(WO)。这些是图1-6的照片对应部分的条带中的织物。结果表明了当织物由本发明与这些其它类型的纤维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形成时织物潜在的颜色稳定性。
同样,照片说明了(关于织物的)优异结果,表4的比较试验证实了该结果。值为由ISO-C06得到的那些。
所用或可用的鉴定和比较本发明性质的其它试验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
AATCC 61为由美国纺织化学及色料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Chemists and Colorists,科研三角园区,北卡罗来纳州USA)开发的试验。试验的细节获自协会的AATCC.org/test/methods/test-method-61/;2016年3月3日获取。
试验评价关于期望承受频繁洗涤的纺织品洗涤的色牢度。样品在温度、清洁液、漂白和磨蚀作用等适当条件下检测,以便与五种手洗或家庭式洗涤类似地发生颜色变化。
收缩试验为AATCC 135。再次,其细节是专有的,但通常由以下组成:以选择的测量距离标记织物的样本截面,以包括干燥等预定方式洗涤织物,接着再次测量标记位置以确定收缩量。
摩擦脱色(AATCC 8)用于确定通过摩擦从一个样品织物转移到另一织物的色素量。待测样品织物固定于磨耗试验机(crock meter),接着摩擦白色试验布。该试验以干式试验布接着湿式试验布二者进行。转移至试验布的色素量通过与AATCC彩色沾色样卡(chromatic transference scale)的比较进行评价。试验的细节为AATCC专有,但公众可获取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织物还根据AATCC歪斜(纬斜、偏度)试验法179进行试验,再次该方法为AATCC专有,但公众可获取且在本领域是公知的。该试验确定机织和针织织物或捻线衣服在经受模拟常用于家庭式洗涤的重复自动洗涤步骤的试验时的偏度变化。该试验限定特定的洗涤和干燥步骤用于得到测量结果。某种程度上,偏度试验给出了示出织物中纱线或线圈横列(courses)因其预期制造设计而被扭曲的程度的指标。
关于商用和家用热洗的色牢度也可使用ISO试验编号105-C06来确定。精密试验设备、材料试剂以及步骤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专有(网站地址),但再次其为公众可获取的(订阅或个人购买)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相关试验涉及耐汗渍牢度试验(ISO 105-E04)、耐水牢度试验(ISO105-E01);和耐光牢度试验(ISO 105-B02)。
一般而言,耐汗渍试验使用两种模拟汗渍的标准溶液进行,但其中一种稍呈酸性(如,pH5.5),另一种稍呈碱性(如,pH8.0)。
将待测织物样品与未染色的织物(除此之外二者相同)直接接触(通常通过将其缝在一起)。接着将该复合样品浸在酸性或碱性溶液约30分钟,接着在低压下在升高的温度(例如35-39℃)维持约4小时。
互补试验(酸或碱)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接着可将复合样品与白布分离并干燥,并可将样品的颜色变化和白布的染色与标准灰度相比较。
图8说明了对使用与图1-6的样品所选的不同的流平剂染色的织物(对照和本发明)进行的子试验的结果。
图8中,示出(并编号)六个不同的织物,顶行为:使用1%Univadine DLS染色的涤纶(25);使用1%Univadine DLS染色的本发明(26);使用1%Univadine DFM染色的涤纶(27);使用1%Univadine DFM染色的本发明(30);使用10%Univadine DFM染色的涤纶(31);和使用10%Univadine DFM染色的本发明(32)。Univadine流平剂获自HuntsmanTextile Effects 3400 Westinghouse Boulevard Charlotte,NC 28273 USA。
中间行示出基于分别在染色步骤后置于染料浴中的六种未染色涤纶(Dacron)样品的染料残渣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原始织物(25-27和30-32)未能有效吸收染料,结果示于第二行。在此基础上,较少染色的结果好于淡色(或甚至主色调)的结果。
因此,这些示出残余染料吸收(uptake),对应关系为:25和33;26和34;27和35;30和36;31和37;以及32和40。
试验片33、35和37都示出明显的颜色,表明残余染料在涤纶样品25、27和31染色后得以维持。试验片34、36和40基本为白色,表明由本发明织物样品26、30和32分别得到更成功的染料吸收。
图8的底端行示出出于比较目的而对同一织物进行的耐光牢度试验的结果。在该行中,关系为,在各情况中,由本发明组合物形成的织物提供了比涤纶标准品更为优异的结果。
本说明书中已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尽管采用了下位概念,但它们仅以上位且描述性概念使用,并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32)

1.一种共聚物组合物,其有利于纺织纤维;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熔体组成,所述熔体由包括如下组成的原料制成:
选自由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组成的组的聚酯前体;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4.5和5.5重量%之间的己二酸;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3.4和4.2重量%之间的聚乙二醇;
所述熔体维持在285°F和295°F之间的温度下,以及0.58和0.82之间的特性粘度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包含基于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重量%的量的二甘醇(DE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季戊四醇以基于共聚物的量为700ppm的量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己二酸以基于共聚物的量为5重量%的量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
所述聚乙二醇以基于共聚物的量为3.8重量%的量存在;和
所述聚乙二醇具有400克/摩尔的分子量。
6.一种聚酯共聚物长丝,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的熔体制成。
7.一种变形长丝,其由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丝制成。
8.一种纱线,其由棉纤维和从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长丝切断的切断纤维的混纺纱形成。
9.一种染色纱线,其为染色的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
10.一种织物,其由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或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染色纱线形成。
11.一种衣服,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物形成。
12.一种聚酯共聚物长丝的纺丝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4.5和5.5重量%之间的己二酸、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3.4和4.2重量%之间的聚乙二醇聚合成共聚物熔体,其中含有小于2重量%的DEG;
特性粘度在0.58和0.82之间和温度在285°F和295°F之间;
成比例的量基于聚合的共聚物的量;和
将所得聚酯共聚物熔体纺成长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使所述长丝变形;
将变形的长丝切断成切断纤维;和
将聚酯切断纤维与棉纺丝以形成混纺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混纺纱线染色。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由权利要求13中的纱线形成织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织物染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由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织物形成衣服。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丝方法,其包括:
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5重量%的己二酸、和季戊四醇聚合成共聚物熔体,其中含有3.8重量%的PEG、小于2重量%的DEG,特性粘度为0.75以及温度在285°F和295°F之间。
19.一种长丝,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生产。
20.一种变形切断纤维,其由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长丝制成。
21.一种纱线,其由棉和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制成的挤出长丝形成的变形切断纤维混纺而成。
22.一种织物,其由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形成。
23.一种将纱线着色的方法,其包括:
将由棉和变形聚酯共聚物切断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染色;
其中所述纱线为20重量%和80重量%的棉;和
其中形成所述变形聚酯共聚物切断纤维的聚酯共聚物具有如下组成: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4.5和5.5重量%之间的己二酸,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3.4和4.2重量%之间的聚乙二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重量%的二甘醇;和
在大气压和低于212°F(100℃)的温度下实施染色步骤。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将纱线染色,其中形成所述变形聚酯共聚物切断纤维的聚酯共聚物具有如下组成: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5重量%的己二酸,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百万分之700(ppm)的季戊四醇,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3.8重量%的聚乙二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重量%的二甘醇。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纱线针织或机织成织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包括由针织的或机织的织物形成衣服。
27.一种混纺纱线,其包括:
20重量%和80重量%之间的棉;和
余量的变形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变形聚酯共聚物具有如下组成: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4.5和5.5重量%之间的己二酸,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3.4和4.2重量%之间的聚乙二醇,和基于聚酯共聚物的量为小于2重量%的二甘醇。
28.一种不褪色纱线,其为还包括反应性染料的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混纺纱线。
29.一种织物,其由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混纺纱线形成或由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不褪色纱线形成。
30.一种衣服,其由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混纺纱线形成。
31.一种纺织品,其包括:
斯潘德克斯;和
聚酯共聚物长丝,其中共聚物由包括如下组成的原料制成:
聚酯共聚物;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4.5和5.5重量%之间的己二酸;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百万分之630和770(ppm)之间的季戊四醇;和
基于共聚物的量为3.4和4.2重量%的聚乙二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纺织品,其为染色的针织物或染色的机织物。
CN201610819880.4A 2015-09-11 2016-09-12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Active CN106519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7268P 2015-09-11 2015-09-11
US62/217,268 2015-09-11
US201662324467P 2016-04-19 2016-04-19
US62/324,467 2016-04-19
US15/258,338 2016-09-07
US15/258,308 US10174454B2 (en) 2015-09-11 2016-09-07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US15/258,308 2016-09-07
US15/258,338 US10351995B2 (en) 2015-09-11 2016-09-07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9197A CN106519197A (zh) 2017-03-22
CN106519197B true CN106519197B (zh) 2019-06-18

Family

ID=5834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9880.4A Active CN106519197B (zh) 2015-09-11 2016-09-12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00842B1 (zh)
CN (1) CN106519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6462B (zh) * 2020-10-31 2021-08-31 浙江银梭织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老化弹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9197A (zh) 2017-03-22
KR101900842B1 (ko) 2018-09-20
KR20170031639A (ko)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4454B2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CN110453512A (zh) 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
EP3141636B1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KR102240789B1 (ko) 카치온 가염형 폴리에스테르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381080B (zh) 用於強紫外線曝光終端用途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纖維
KR100339275B1 (ko) 이염성(易染性)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CN106519197B (zh) 染色性能改善的聚酯组合物
CN1646759A (zh) 具有改进的化学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弹力织物
CN109937274B (zh) 经过染色的皮革样片及纤维结构体
CN102605510A (zh) 一种聚酰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US20110047718A1 (en) Dyeable Polyester Fibers,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RU2284382C2 (ru) Ткань из ультратонкой нити с превосходными устойчивостью к стирке и светостойкостью
US11746228B2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US11746175B2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US11713544B2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KR100624145B1 (ko) 고발색성 해도형 복합섬유 및 그의 스웨이드조 원단
CN105648616B (zh) 一种中深色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070951A (zh) 服装布料制造工艺、系统及其产品
US20210371582A1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JP5543748B2 (ja) ナイロン11糸条を用いてなる織編物及びその染色方法
KR100989935B1 (ko) 개질 폴리에스테르를 이용한 커튼 직물
KR101992443B1 (ko) 산성염료 가염성 분할 극세사
JP2008285771A (ja) 多色染め可能なポリエステル系人工毛髪用繊維
JPS5953774A (ja) 絹様風合を有する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90914A (ja) 染色された繊維構造体及びそれを含む人工皮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