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15316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15316A CN106515316A CN201610540078.1A CN201610540078A CN106515316A CN 106515316 A CN106515316 A CN 106515316A CN 201610540078 A CN201610540078 A CN 201610540078A CN 106515316 A CN106515316 A CN 106515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land portion
- tap drain
- slit
- trea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1—Tyres requiring an asymmetric or a special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衡地提高了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在内侧胎面部(5)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1主沟(11)。第1主沟(11)设置于从轮胎赤道(C)沿轮胎轴向隔开内侧胎面部(5)的宽度的0.20~0.70倍的距离的位置。在外侧胎面部(6)形成有:多个狭缝(25),其沟缘(26)不与轮胎赤道(C)以及外侧胎面端(Te2)中的任一个连接;以及胎肩陆地部(24),其沿着外侧胎面端(Te2)在轮胎周向上连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均衡地提高了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兼用于公路行驶与环形道行驶的充气轮胎。上述充气轮胎为了确保公路行驶时的湿路性能,在轮胎赤道与外侧胎面端之间的外侧胎面部设置有与外侧胎面端或者轮胎赤道连接的倾斜沟。
然而,这样的倾斜沟使外侧胎面部的刚性减小,进而有可能会使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降低。因此,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在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的提高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8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设置于内侧胎面部的主沟的配置、以及设置于外侧胎面部的狭缝的配置等为基本,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通过指定该胎面部朝向车辆的安装方向,从而该胎面部被划定有内侧胎面端和外侧胎面端,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括轮胎赤道与上述内侧胎面端之间的内侧胎面部、以及轮胎赤道与上述外侧胎面端之间的外侧胎面部,在上述内侧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1主沟,上述第1主沟设置于从轮胎赤道隔开上述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20~0.70倍的轮胎轴向的距离的位置,在上述外侧胎面部形成有:沟缘不与轮胎赤道以及上述外侧胎面端中的任一个连接的多个狭缝;以及沿着上述外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胎肩陆地部。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上述内侧胎面部,且在轮胎赤道与上述第1主沟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2主沟。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外侧胎面部仅设置有上述狭缝。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狭缝包括长边方向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45°的角度延伸的椭圆状的狭缝。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上述内侧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赤道与上述第1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2主沟;上述内侧胎面端与上述第1主沟之间的第1陆地部;轮胎赤道与上述第2主沟之间的第2陆地部;以及上述第1主沟与上述第2主沟之间的第3陆地部,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上述第1陆地部、上述第2陆地部、以及上述第3陆地部分别在踏面与上述第1主沟或者上述第2主沟的沟壁面之间的角部,具有相对于上述踏面倾斜相连的倒角部。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1陆地部、上述第2陆地部、以及上述第3陆地部分别为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中的任一种的光滑状。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1陆地部以及上述第2陆地部的上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大于上述第3陆地部的上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1陆地部以及上述第2陆地部的上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60~75°,上述第3陆地部的上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45~55°。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狭缝仅由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向狭缝构成。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狭缝包括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向狭缝、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狭缝,上述横向狭缝与上述倾斜狭缝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内侧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1主沟。第1主沟设置于从轮胎赤道隔开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20~0.70倍的轮胎轴向距离的位置。由此,使第1主沟的位置最佳化,从而均衡地确保轮胎赤道附近的花纹刚性与内侧胎面端附近的花纹刚性。因此,发挥优良的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
在外侧胎面部形成有沟缘不与轮胎赤道以及外侧胎面端中的任一个连接的多个狭缝。这样的狭缝有助于既维持外侧胎面部的刚性,又提高湿路性能。
并且,在外侧胎面部形成有沿着外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胎肩陆地部。这样的胎肩陆地部能够提高在转弯时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的外侧胎面端附近的刚性,进而发挥优良的操控稳定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安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内侧胎面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外侧胎面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7是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胎面部;5…内侧胎面部;6…外侧胎面部;11…第1主沟;24…胎肩陆地部;25…狭缝;26…沟缘;Te1…内侧胎面端;Te2…外侧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例如用于轿车,尤其适合用作以用于公路行驶与环形道行驶这两方为前提的高性能轮胎。
胎面部2具备朝向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了的胎面花纹。朝向车辆的安装方向例如通过文字、标记而显示于胎侧部(省略图示)等。在图1中,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图1的右侧与车辆内侧对应,图1的左侧与车辆外侧对应。
通过指定朝向车辆的安装方向,从而胎面部2具有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e1、以及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e2。
各胎面端Te1、Te2是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而以0°的外倾角使该轮胎1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在JATMA的情况下为“标准轮辋”,在TRA的情况下为“Design Rim”,在ETRTO的情况下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高空气压”,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INFLATION PRESSURE”。
“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下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载荷,在JATMA的情况下为“最大负载能力”,在TRA的情况下为表格“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在ETRTO的情况下为“LOAD CAPACITY”。
胎面部2包括:轮胎赤道C与内侧胎面端Te1之间的内侧胎面部5;以及轮胎赤道C与外侧胎面端Te2之间的外侧胎面部6。
在图2中示出了图1的内侧胎面部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内侧胎面部5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主沟10。本实施方式的主沟10例如沿着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主沟10例如以恒定的沟宽度延伸。但是,主沟10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以锯齿状或者波状延伸的方式,或者形成为伴随增减沟宽度而延伸的方式。
主沟10包括:第1主沟11;以及设置在第1主沟11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第2主沟12。这样的第1主沟11以及第2主沟12在湿路行驶时将内侧胎面部5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有效地向轮胎外侧排出,从而发挥优良的湿路性能。
第1主沟11设置于从轮胎赤道C沿轮胎轴向隔开距离L1的位置。上述距离L1是内侧胎面部5的宽度W1的0.20~0.70倍。由此,使第1主沟11的位置最佳化,从而均衡地确保轮胎赤道C附近的花纹刚性与内侧胎面端Te1附近的花纹刚性。因此,发挥优良的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效果,上述距离L1优选为内侧胎面部5的宽度W1的0.35倍以上,更优选为0.40倍以上,并且优选为0.55倍以下,更优选为0.50倍以下。
第2主沟12例如设置于从轮胎赤道C沿轮胎轴向隔开距离L2的位置。上述距离L2例如优选为内侧胎面部5的宽度W1的0.10~0.20倍。这样的第2主沟12有助于既维持轮胎赤道C附近的花纹刚性,又提高湿路性能。
为了兼得湿路性能与耐磨损性能,各主沟10的沟宽度W3例如优选为9.0~15.0mm。各主沟10的沟深度例如优选为5.0~6.0mm。但是,各主沟10的沟宽度W3以及沟深度并不限定于这样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内侧胎面部5设置有上述的第1主沟11以及第2主沟12,从而该内侧胎面部5被划分为第1陆地部16、第2陆地部17、以及第3陆地部18。第1陆地部16设置在内侧胎面端Te1与第1主沟11之间。第2陆地部17设置在轮胎赤道C与第2主沟12之间。第3陆地部18设置在第1主沟11与第2主沟12之间。
优选第1陆地部16、第2陆地部17、以及第3陆地部18分别为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中的任一种的光滑状。这样的各陆地部16、17、18能够提高内侧胎面部5的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
在图3中示出了图2的A-A线剖视图。此外,图3是表示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的图。如图3所示,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第1陆地部16、第2陆地部17、以及第3陆地部18分别在踏面2s与第1主沟11或者第2主沟12的沟壁面13之间的角部19,具有相对于踏面2s倾斜相连的倒角部20。这样的倒角部20有助于抑制各陆地部的边缘的不均匀磨损。
第1陆地部16的倒角部20a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1、以及第2陆地部17的倒角部20b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2例如优选为大于第3陆地部18的倒角部20c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3。由此,提高主沟11、12之间的第3陆地部18的刚性,减小各陆地部的刚性差。由此,使各陆地部均匀地磨损,从而提高耐磨损性能。
第1陆地部16的倒角部20a的上述角度θ1、以及第2陆地部17的倒角部20b的上述角度θ2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并且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这样的倒角部20a、20b有助于既抑制各陆地部的边缘的不均匀磨损,又提高湿路性能。
第3陆地部18的倒角部20c的上述角度θ3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48°以上,且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52°以下。这样的倒角部20c能够维持第3陆地部18的刚性,进而能够减小第1陆地部16以及第2陆地部17与第3陆地部18的刚性差。
在图4中示出了外侧胎面部6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外侧胎面部6设置有多个狭缝25。狭缝25的沟缘26不与轮胎赤道C以及外侧胎面端Te2中的任一个连接。这样的狭缝25有助于既维持外侧胎面部6的刚性,又提高湿路性能。
通过上述那样的狭缝25的配置,从而在外侧胎面部6形成有沿着外侧胎面端Te2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胎肩陆地部24。这样的胎肩陆地部24能够提高在转弯时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的外侧胎面端Te2附近的刚性,进而发挥优良的操控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效果,胎肩陆地部24的宽度W4优选为外侧胎面端Te2的宽度W2的0.15倍以上,更优选为0.18倍以上,且优选为0.25倍以下,更优选为0.22倍以下。此外,胎肩陆地部24的宽度W4是指从设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Te2侧的狭缝25的沟缘26到外侧胎面端Te2的距离。
狭缝25例如优选为包括椭圆状的狭缝。狭缝25例如优选为其长边方向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45°的角度θ4(省略图示)延伸。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狭缝25仅由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向狭缝27形成。这样的狭缝25的配置能够维持外侧胎面部6的轮胎轴向的刚性,进而得到优良的操控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横向狭缝对30,每个横向狭缝对30由两个横向狭缝27沿轮胎轴向排列而成。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向狭缝对30、30之间,设置有一个横向狭缝27。并且,该横向狭缝27例如优选为设置于外侧胎面部6的轮胎轴向的中央部。这样的横向狭缝27的配置能够提高湿路性能,并且也能够提高外侧胎面部6的散热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面部6仅设置有狭缝25,未设置有其他的沟。这样的外侧胎面部6能够抑制由其他的沟所引起的刚性的降低,能够发挥优良的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
在图5以及图6中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在图5以及图6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通用的结构,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配设于外侧胎面部6的狭缝25仅由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狭缝28形成。这样的纵向狭缝28在湿路行驶时将狭缝内的水沿着轮胎周向排出,因此与上述横向狭缝相比,能够提供较高的排水性。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配设于外侧胎面部6的狭缝25包括:沿着轮胎轴方向延伸的横向狭缝27;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狭缝29。这样的倾斜狭缝29有助于既维持外侧胎面部6的刚性,又提高湿路性能。
横向狭缝27与倾斜狭缝29优选为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有:两个横向狭缝27沿轮胎轴向排列而成的横向狭缝对30;以及倾斜狭缝29。这样的狭缝25的配置能够将由倾斜狭缝29所引起的外侧胎面部6的轮胎轴向的刚性的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与操控稳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图5以及图6中的任一个的基本胎面花纹的尺寸205/55R16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1,试制了图7所示的轮胎。在比较例1的轮胎中,从轮胎赤道到第1主沟为止的距离为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78倍,并且设置有与外侧胎面端Te2连接的狭缝。作为比较例2,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的、从轮胎赤道到第1主沟为止的距离为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78倍的轮胎。作为比较例3,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的、从轮胎赤道到第1主沟为止的距离为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15倍并且第2主沟设置在轮胎赤道上的轮胎。对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各测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轮辋:16×7.0JJ
轮胎内压:200kPa
<湿路性能>
使用转鼓试验机,测定在下述的条件下使各测试轮胎在水深5.0mm的转鼓面上行驶时的打滑现象的产生速度。结果是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表示上述产生速度越高,湿路性能越优良。
滑动角:1.0°
纵向载荷:4.2kN
<耐磨损性能>
在利用上述测试车辆行驶一定距离后,测定轮胎赤道上的陆地部的磨损量与外侧胎面端上的陆地部的磨损量之差。结果是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小,表示轮胎赤道以及外侧胎面端上的磨损量越均匀,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越优良。
<操控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利用将上述测试轮胎安装于所有车轮的排气量2000cc的FR车辆在沥青的环形跑道上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操控稳定性越优良。
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测试的结果是,能够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均衡地提高了湿路性能、耐磨损性能、以及操控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通过指定朝向车辆的安装方向,从而所述胎面部被划定有内侧胎面端与外侧胎面端,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轮胎赤道与所述内侧胎面端之间的内侧胎面部;以及轮胎赤道与所述外侧胎面端之间的外侧胎面部,
在所述内侧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1主沟,
所述第1主沟设置于如下位置,即:从轮胎赤道隔开所述内侧胎面部的宽度的0.20~0.70倍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在所述外侧胎面部形成有:多个狭缝,它们的沟缘不与轮胎赤道以及所述外侧胎面端中的任一个连接;以及胎肩陆地部,其沿着所述外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胎面部,且在轮胎赤道与所述第1主沟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2主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面部仅设置有所述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包括长边方向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45°的角度延伸的椭圆状的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赤道与所述第1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第2主沟;所述内侧胎面端与所述第1主沟之间的第1陆地部;轮胎赤道与所述第2主沟之间的第2陆地部;以及所述第1主沟与所述第2主沟之间的第3陆地部,
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
所述第1陆地部、所述第2陆地部、以及所述第3陆地部分别在踏面与所述第1主沟或者所述第2主沟的沟壁面之间的角部,具有相对于所述踏面倾斜相连的倒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陆地部、所述第2陆地部、以及所述第3陆地部分别为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任一种的光滑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陆地部以及所述第2陆地部的所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大于所述第3陆地部的所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陆地部以及所述第2陆地部的所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60~75°,
所述第3陆地部的所述倒角部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45~5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仅由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向狭缝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包括沿着轮胎轴向延伸的横向狭缝、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狭缝,所述横向狭缝与所述倾斜狭缝沿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81852A JP6575254B2 (ja) | 2015-09-15 | 2015-09-15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181852 | 2015-09-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15316A true CN106515316A (zh) | 2017-03-22 |
CN106515316B CN106515316B (zh) | 2020-01-21 |
Family
ID=5834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40078.1A Active CN106515316B (zh) | 2015-09-15 | 2016-07-11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75254B2 (zh) |
KR (1) | KR102377656B1 (zh) |
CN (1) | CN10651531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5901A (zh) * | 2017-03-30 | 2018-10-26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CN110588249A (zh) * | 2018-06-13 | 2019-12-2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01437B2 (ja) * | 2017-11-17 | 2022-01-19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56392B2 (ja) * | 2018-06-13 | 2022-04-1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N112046205B (zh) * | 2019-06-05 | 2023-12-01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JP7400429B2 (ja) * | 2019-06-05 | 2023-12-1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6927362B1 (ja) * | 2020-04-28 | 2021-08-2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502929B2 (ja) | 2020-08-17 | 2024-06-19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43105A (ja) * | 1990-10-02 | 1992-05-1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US20100212795A1 (en) * | 2007-10-03 | 2010-08-26 | Takehiko Murata | Pneumatic tire |
CN102310725A (zh) * | 2010-06-18 | 2012-01-11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US20120318420A1 (en) * | 2011-06-20 | 2012-12-20 | Masayoshi Sawai | Pneumatic tire |
CN103832219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US20150158341A1 (en) * | 2013-12-09 | 2015-06-11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Comprising A Tread With Asymmetric Groove Profiles |
JP2015160470A (ja) * | 2014-02-26 | 2015-09-0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160469A (ja) * | 2014-02-26 | 2015-09-0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47388A1 (en) * | 2002-08-30 | 2005-11-10 | Yasuo Ohsawa | Tire with asymmetric tread pattern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tire |
JP4098668B2 (ja) | 2003-05-16 | 2008-06-1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282370B2 (ja) * | 2003-05-16 | 2009-06-17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US7140410B2 (en) * | 2004-07-09 | 2006-11-28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Asymmetric truck racing tire |
FR2984233B1 (fr) * | 2011-12-20 | 2014-05-16 | Michelin Soc Tech | Sommet pour pneumatique d'avion |
-
2015
- 2015-09-15 JP JP2015181852A patent/JP65752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6-29 KR KR1020160081782A patent/KR10237765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7-11 CN CN201610540078.1A patent/CN1065153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43105A (ja) * | 1990-10-02 | 1992-05-18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US20100212795A1 (en) * | 2007-10-03 | 2010-08-26 | Takehiko Murata | Pneumatic tire |
CN102310725A (zh) * | 2010-06-18 | 2012-01-11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US20120318420A1 (en) * | 2011-06-20 | 2012-12-20 | Masayoshi Sawai | Pneumatic tire |
CN103832219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US20150158341A1 (en) * | 2013-12-09 | 2015-06-11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Comprising A Tread With Asymmetric Groove Profiles |
JP2015160470A (ja) * | 2014-02-26 | 2015-09-0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160469A (ja) * | 2014-02-26 | 2015-09-0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5901A (zh) * | 2017-03-30 | 2018-10-26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CN110588249A (zh) * | 2018-06-13 | 2019-12-2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70032829A (ko) | 2017-03-23 |
KR102377656B1 (ko) | 2022-03-24 |
JP6575254B2 (ja) | 2019-09-18 |
CN106515316B (zh) | 2020-01-21 |
JP2017056782A (ja) | 2017-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15316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564160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291710B (zh) | 充气轮胎 | |
US8225833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3909786B (zh) | 摩托车用轮胎 | |
CN10389545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108289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394138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936198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080046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347034A (zh) | 充气轮胎 | |
EP3705314B1 (en) | Tyre | |
US11560018B2 (en) | Tyre | |
CN104723800B (zh) | 充气轮胎 | |
JP474480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1059328B2 (en) | Tire | |
CN10533919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175810B (zh) | 充气轮胎 | |
EP2777951B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719983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442213B (zh) | 摩托车用轮胎 | |
CN107791751A (zh) | 轮胎 | |
JP3035278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791752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118279B (zh) | 充气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