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13435B -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13435B
CN106513435B CN201611102900.2A CN201611102900A CN106513435B CN 106513435 B CN106513435 B CN 106513435B CN 201611102900 A CN201611102900 A CN 201611102900A CN 106513435 B CN106513435 B CN 106513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horizontal
mill
guide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29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13435A (zh
Inventor
冼纪元
刘付强
邢思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29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13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13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3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13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13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08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structural sections, i.e. work of special cross-section, e.g. angle steel
    • B21B1/0805Flat bars, i.e. having a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48Tension control; Compress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58Roll-force control; Roll-gap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02Feeding or supporting work; Braking or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e.g. threading arrangements
    • B21B39/12Arrangement or installation of roller tables in relation to a roll st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14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 B21B39/16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immediately before entering or after leaving the p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20Revolving, turning-over, or like manipulation of work, e.g. revolving in trio st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和立辊轧机II;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和水平轧机II;所述的立辊轧机I、水平轧机I、立辊轧机II和水平轧机II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模具扁钢以及方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故而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扁钢生产线,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模具扁钢生产技术特点:
一是自主设计:采用单机架(即一台轧机)万能可逆轧机生产工艺,这种轧制工艺的缺点其一是产品尺寸精度低,如图10所示,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一般在2.5mm以上,实际用于模具制作时需要切削加工。
其二是轧制道次多,需要二火成才,能源消耗大。
二是引进生产线:粗轧650开坯机,连接五机架连轧机的生产工艺,东北特钢集团抚顺钢厂有一条生产线。产品宽度最大为310mm,厚度范围为8~60mm。五机架连轧机为从GFM公司全套引进。由于机型的原因,规格有所限制。
由此可见,上述两种生产线都存在不足。第一种生产线精度低,能耗大,第二种生产线规格小,产品范围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模具扁钢生产线,具有产品尺寸精度低、能源消耗大、规格有所限制的缺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和立辊轧机II;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和水平轧机II;所述的立辊轧机I、水平轧机I、立辊轧机II和水平轧机II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所述的水平轧机I和水平轧机II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卫机构;所述的导卫机构包括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所述的水平导卫包括:导辊和设置于导辊两侧的水平导架,所述的水平导架顶部表面同下压辊侧边的水平支撑板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立式导卫包括固定架和设置于固定架底部的曲面导板,所述的固定架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曲面导板一端同上压辊侧面的上压辊导体接触导向,另一端相对水平面向上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辊轧机I前端设置有前端机架,所述的前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前工作辊道;所述的水平轧机II的末端设置有末端机架,所述的末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后工作辊道。
作为优选贴近立辊轧机I输入端的机组前工作辊道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前推床,所述的轧机前推床上设置有机组前翻钢机;贴近水平轧机II输出端的机组后工作辊道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后推床,所述的轧机后推床上设置有机组后翻钢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导架顶部承载面低于导辊顶部辊壁。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辊轧机I、水平轧机I、立辊轧机II和水平轧机II的相邻轧机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固定。
一种使用上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设定立辊轧机I、水平轧机I、立辊轧机II和水平轧机II分别为E1、F1、E2和F2;
—第一道次轧制:依次经过E1、F1、E2和F2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E1、F1、E2和F2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F2出口的目标厚度和E1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E1、F1、E2和F2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F2机架的入口速度;
S4、以F2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E1、F1、E2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E1、F1、E2、F2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E1开口度、F1开口度、E2开口度、F2水开口度,所述的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E1前,轧机前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E1、F1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2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一道次轧制;
—第二道次轧制:依次经过F2、E2、F1和E1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F2、E2、F1、E1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E1出口的目标厚度和F2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F2、E2、F1、E1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E1机架的入口速度;
S4、E1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F2、E2、F1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F2、E2、F1、E1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F2开口度、E2开口度、F1开口度、E1开口度,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F2后,轧机后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1,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二道次轧制;
—交替循环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直至轧制完成。
轧制方钢时,根据轧制的方钢产品规格在需要翻钢的道次进行翻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生产的产品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能够达到1mm,规格最宽能够达到1000mm,厚度最小6mm,最大300mm,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模具扁钢以及方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故而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所轧制的产品多为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品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前段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立辊轧机I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水平轧机I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立辊轧机II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水平轧机II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后段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立式导卫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R值、C值示意图。
其中:1、立辊轧机I,2、水平轧机I,3、立辊轧机II,4、水平轧机II,5、立式导卫,51、曲面导板,52、固定架,53、连接板,54、上压辊导体,6、水平导卫,61、导辊,62、水平导架,63、水平支撑板,
7、机组前翻钢机,8、机组前工作辊道,9、轧机前推床,10、机组后翻钢机,11、机组后工作辊道,12、轧机后推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10所示,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所述的立辊轧机为强力立辊轧机,能够对扁钢边部进行大压下量轧制,以提高模具扁钢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1和立辊轧机II3;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一字排开,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的相邻轧机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固定。
所述的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卫机构;所述的导卫机构包括立式导卫5和水平导卫6;所述的水平导卫6包括:导辊61和设置于导辊61两侧的水平导架62,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表面同下压辊侧边的水平支撑板63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承载面低于导辊61顶部辊壁。
所述的立式导卫5包括固定架52和设置于固定架52底部的曲面导板51,所述的固定架52顶部通过连接板53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曲面导板51一端同上压辊侧面的上压辊导体54接触导向,另一端相对水平面向上弯折。
所述的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配合4架轧机以保证模具扁钢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用于满足模具扁钢的形状公差R值和C值。
所述的立辊轧机I1前端设置有前端机架,所述的前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所述的水平轧机II4的末端设置有末端机架,所述的末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贴近立辊轧机I1输入端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前推床9,所述的轧机前推床9上设置有机组前翻钢机7;贴近水平轧机II4输出端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后推床12,所述的轧机后推床12上设置有机组后翻钢机10。
轧机前推床9和轧机后推床12采用电机传动,用以使轧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板轧机用推床。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微张力控制,实现连续可逆轧制,四架轧机为近距离布置,从而保证连轧关系建立时张力波动对扁钢形状尺寸影响最小。
一种使用上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设定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分别为E1、F1、E2和F2。
—第一道次轧制:依次经过E1、F1、E2和F2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E1、F1、E2和F2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F2出口的目标厚度和E1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E1、F1、E2和F2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F2机架的入口速度;
S4、以F2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E1、F1、E2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E1、F1、E2、F2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E1开口度、F1开口度、E2开口度、F2水开口度,所述的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E1前,轧机前推床9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E1、F1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2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一道次轧制。
—第二道次轧制:依次经过F2、E2、F1和E1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F2、E2、F1、E1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E1出口的目标厚度和F2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F2、E2、F1、E1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E1机架的入口速度;
S4、E1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F2、E2、F1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F2、E2、F1、E1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F2开口度、E2开口度、F1开口度、E1开口度,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F2后,轧机后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1,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二道次轧制;
—交替循环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即第三道轧制同第一道轧制工序相同,第四道轧制同第二道轧制工序相同………直至轧制完成。
轧制方钢时,根据轧制的方钢产品规格在需要翻钢的道次进行翻钢。
优选的如果轧制方钢,需要翻钢机配合轧制,在第一架E1之前和第四架F2之后均设置有翻钢机,根据轧制的产品规格在需要翻钢的道次进行翻钢,翻钢以后,具体道次的轧制方法与之前叙述的是一样的。该工艺为世界上独创模具扁钢轧制工艺,并且可以兼顾轧制方钢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通过不同轧机模块的组合,能够满足多品种、多规格的模具扁钢以及方钢的连续可逆轧制,即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模具扁钢以及方钢的生产。故而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生产线既能生产多品种,多规格、大规格的模具扁钢,同时又能保证模具扁钢所要求的关键指标R值和C值,使得模具扁钢在模具制作时做到尽量不切削。同时降低能耗,而且还能在翻钢机的配合下,用这条生产线轧制方钢。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轧制计划的坯料规格和成品尺寸,确定轧制道次。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先按照经验分配各道次压下量。包括水平辊轧机和立辊轧机。对于立辊轧机,板厚即是水平轧机的板宽。2架立辊轧机和2架水平轧机采用合适的压下量进行轧制,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每一个道次的轧制中,2架立辊轧机和2架水平轧机的压下量都是预先设定好,然后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压下量进行自动轧制。
实施例1,如图1、图3到图6、图8和图9所示,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1和立辊轧机II3;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的相邻轧机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固定。
所述的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卫机构;所述的导卫机构包括立式导卫5和水平导卫6;所述的水平导卫6包括:导辊61和设置于导辊61两侧的水平导架62,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表面同下压辊侧边的水平支撑板63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承载面低于导辊61顶部辊壁。
所述的立式导卫5包括固定架52和设置于固定架52底部的曲面导板51,所述的固定架52顶部通过连接板53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曲面导板51一端同上压辊侧面的上压辊导体54接触导向,另一端相对水平面向上弯折。
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生产的产品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能够达到1mm,规格最宽能够达到1000mm,厚度最小6mm,最大300mm,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模具扁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
实施例2,如图1、图3到图6、图8和图9所示,一种使用实施例1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设定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分别为E1、F1、E2和F2。
—第一道次轧制:依次经过E1、F1、E2和F2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E1、F1、E2和F2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F2出口的目标厚度和E1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E1、F1、E2和F2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F2机架的入口速度;
S4、以F2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E1、F1、E2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E1、F1、E2、F2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E1开口度、F1开口度、E2开口度、F2水开口度,所述的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E1前,轧机前推床9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E1、F1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2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一道次轧制。
—第二道次轧制:依次经过F2、E2、F1和E1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F2、E2、F1、E1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E1出口的目标厚度和F2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F2、E2、F1、E1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E1机架的入口速度;
S4、E1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F2、E2、F1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F2、E2、F1、E1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F2开口度、E2开口度、F1开口度、E1开口度,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F2后,轧机后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1,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二道次轧制。
—交替循环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直至轧制完成。
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生产的产品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能够达到1mm,规格最宽能够达到1000mm,厚度最小6mm,最大300mm,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模具扁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
实施例3,如图1到图9所示,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1和立辊轧机II3;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的相邻轧机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固定。
所述的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卫机构;所述的导卫机构包括立式导卫5和水平导卫6;所述的水平导卫6包括:导辊61和设置于导辊61两侧的水平导架62,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表面同下压辊侧边的水平支撑板63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承载面低于导辊61顶部辊壁。
所述的立式导卫5包括固定架52和设置于固定架52底部的曲面导板51,所述的固定架52顶部通过连接板53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曲面导板51一端同上压辊侧面的上压辊导体54接触导向,另一端相对水平面向上弯折。
所述的立辊轧机I1前端设置有前端机架,所述的前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所述的水平轧机II4的末端设置有末端机架,所述的末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贴近立辊轧机I1输入端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前推床9,所述的轧机前推床9上设置有机组前翻钢机7;贴近水平轧机II4输出端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后推床12,所述的轧机后推床12上设置有机组后翻钢机10。
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生产的产品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能够达到1mm,规格最宽能够达到1000mm,厚度最小6mm,最大300mm,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方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
实施例4,如图1到图9所示,一种使用实施例3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设定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分别为E1、F1、E2和F2。
—第一道次轧制:依次经过E1、F1、E2和F2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E1、F1、E2和F2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F2出口的目标厚度和E1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E1、F1、E2和F2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F2机架的入口速度;
S4、以F2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E1、F1、E2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E1、F1、E2、F2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E1、F1、E2、F2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E1开口度、F1开口度、E2开口度、F2水开口度,所述的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E1前,轧机前推床9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E1、F1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2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一道次轧制。
—第二道次轧制:依次经过F2、E2、F1和E1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F2、E2、F1、E1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E1出口的目标厚度和F2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F2、E2、F1、E1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E1机架的入口速度;
S4、E1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F2、E2、F1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F2、E2、F1、E1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F2开口度、E2开口度、F1开口度、E1开口度,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F2后,轧机后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1,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二道次轧制。
—交替循环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直至轧制完成。
轧制方钢时,根据轧制的方钢产品规格在需要翻钢的道次进行翻钢。
本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生产的产品关键指标扁钢的R值和C值能够达到1mm,规格最宽能够达到1000mm,厚度最小6mm,最大300mm,用一条生产线实现了厚度6~300mm,宽度100~1000mm的多规格大规格方钢的生产,满足了产品质量精度,减少能耗,增大产品规格尺寸和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辊轧机和水平轧机;
所述的立辊轧机包括立辊轧机I(1)和立辊轧机II(3);
所述的水平轧机包括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
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在水平工作面上按照轧制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所述的水平轧机I(2)和水平轧机II(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导卫机构;
所述的导卫机构包括立式导卫(5)和水平导卫(6);
所述的水平导卫(6)包括:导辊(61)和设置于导辊(61)两侧的水平导架(62),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表面同下压辊侧边的水平支撑板(63)在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的立式导卫(5)包括固定架(52)和设置于固定架(52)底部的曲面导板(51),所述的固定架(52)顶部通过连接板(53)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曲面导板(51)一端同上压辊侧面的上压辊导体(54)接触导向,另一端相对水平面向上弯折;
所述的立辊轧机I(1)前端设置有前端机架,所述的前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
所述的水平轧机II(4)的末端设置有末端机架,所述的末端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
贴近立辊轧机I(1)输入端的机组前工作辊道(8)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前推床(9),所述的轧机前推床(9)上设置有机组前翻钢机(7);
贴近水平轧机II(4)输出端的机组后工作辊道(11)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工件中心线与轧辊中心线对中的轧机后推床(12),所述的轧机后推床(12)上设置有机组后翻钢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平导架(62)顶部承载面低于导辊(61)顶部辊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的相邻轧机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固定。
4.一种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定立辊轧机I(1)、水平轧机I(2)、立辊轧机II(3)和水平轧机II(4)分别为E1、F1、E2和F2;
—第一道次轧制:依次经过E1、F1、E2和F2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E1、F1、E2和F2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F2出口的目标厚度和E1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E1、F1、E2和F2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F2机架的入口速度;
S4、以F2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E 1、F1、E2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E1、F1、E2、F2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E 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E 1、F1、E2、F2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E 1、F1、E2、F2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E 1开口度、F1开口度、E2开口度、F2水开口度,所述的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E1前,轧机前推床9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E 1、F1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2进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一道次轧制;
—第二道次轧制:依次经过F2、E2、F1和E1进行轧制,具体步骤如下:
S1、首先按照规定分配F2、E2、F1、E1四架轧机的压下量,然后根据E1出口的目标厚度和F2前来料厚度,采用一定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决定F2、E2、F1、E1各个机架的出口板厚;
S2、咬入角计算与校核;
S3、根据规定和查表方法确定E1机架的入口速度;
S4、E1机架为基准,用流量恒定定律,计算出F2、E2、F1的入口速度;
S5、根据温度模型计算轧件在F2、E2、F1、E1各个机架的温度,从而用变形抗力模型计算出各道次的变形抗力;
S6、用轧制力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
S7、用轧制力矩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轧制力矩;
S8、用功率模型计算出F2、E2、F1、E1各个机架的功率;
S9、进行压下分配率、轧制力、功率检查,如有超出,则需重新负荷分配,再重新计算;
S10、终轧温度、轧制速度检查,如果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速度修正,再重新计算;
S11、直到所计算结果都在规定范围内,则将合理的压下量计算结果预先设定到轧制程序中,即根据计算结果,将F2开口度、E2开口度、F1开口度、E 1开口度,立式导卫开口度,水平导卫开口度依次预先调整到位,轧件通过辊道运输到F2后,轧机后推床对中轧件,然后按照压下规程轧件依次通过F2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2、F2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2、F1出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F1、F1入口端的立式导卫和水平导卫、E1,进行自动轧制过程,完成第二道次轧制;
—交替循环第一道次轧制和第二道次轧制,直至轧制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扁钢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轧制方钢时,根据轧制的方钢产品规格在需要翻钢的道次进行翻钢。
CN201611102900.2A 2016-12-05 2016-12-05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Active CN106513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2900.2A CN106513435B (zh) 2016-12-05 2016-12-05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2900.2A CN106513435B (zh) 2016-12-05 2016-12-05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3435A CN106513435A (zh) 2017-03-22
CN106513435B true CN106513435B (zh) 2018-10-09

Family

ID=5835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2900.2A Active CN106513435B (zh) 2016-12-05 2016-12-05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134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3163A (zh) * 2017-03-24 2017-06-30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种厚扁材及其轧制方法
CN111250544B (zh) * 2020-02-14 2021-09-07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轧数学模型的酸轧联合机组电能消耗预测方法
CN113941596B (zh) * 2020-07-17 2024-01-30 北京京诚瑞信长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模具扁钢的立式万能轧机、扁钢轧制生产线及其方法
CN111872112A (zh) * 2020-07-27 2020-11-03 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轧制方扁钢的二机架可逆轧装置及其轧钢方法
CN113664038B (zh) * 2021-08-19 2023-06-27 中冶赛迪装备有限公司 热轧板带连轧机短流程布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1372B1 (ko) * 2007-12-26 2010-06-0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선재의 압연장치 및 압연방법
CN201186285Y (zh) * 2008-02-15 2009-01-28 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 热轧双机架可逆连轧机组
CN101337234B (zh) * 2008-08-13 2011-05-1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薄带连铸连轧四辊精轧机列
CN201324735Y (zh) * 2008-12-29 2009-10-14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立辊轧机在热连轧机组中的配置方式
CN202921662U (zh) * 2012-11-29 2013-05-08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轧机入口导卫装置
CN204234458U (zh) * 2014-08-01 2015-04-01 宁波北仑一特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钢连轧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13435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3435B (zh) 模具扁钢连续可逆轧制机组及模具扁钢轧制方法
CN108480415A (zh) 一种热态板/带的在线辊压热成型工艺及其应用
CN112570449B (zh) 一种高效的双机架双剪切线直通中厚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05665443B (zh) 一种宽厚板轧机生产极限规格管线钢的轧制工艺
CN1189256C (zh) 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板卷的生产方法
KR20070112879A (ko) 중간 두께 판을 위한 연속 주조 및 압연 방법
CN208321724U (zh) 热态板/带在线连续热弯成型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生产线
CN104624744B (zh) 一种不锈钢车顶边梁的辊式连续冷弯成型方法
CN102247981A (zh) 型钢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36477A (zh) 带有钢坯储存和定序的中厚钢坯连铸机和多炉加工作业线
CN107661900A (zh) 一种热连轧机组生产双面不锈钢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CN213162449U (zh) 一种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系统
CN107803401A (zh) 一种球扁钢的轧制装置及轧制方法
CN113751498A (zh) 一种双高线的轧钢工艺
CN104399748B (zh) 一种可以取代常规宽带钢热连轧的生产工艺
CN207222648U (zh) 一种智能控制四辊卷板机
CN108838213A (zh) 一种粗轧立辊空过方法
CN106269910B (zh) 一种热轧h型钢弯曲控制方法
CN103906583B (zh) 热轧板坯的形状调节设备以及形状调节方法
CN101898200B (zh) 锌锭直接轧制方法
CN208357553U (zh) 热态板/带的在线连续热弯成型系统及生产线
CN103433276A (zh) 型钢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15785673U (zh) 一种宽翼缘h型钢轧制装置
CN212121237U (zh) 一种热轧棒材高压水除鳞系统
CN201338191Y (zh) 钢框木模专用“r”型边框冷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16000 96 northeast street, Jinzhou New District, Dalian, Liaoning.

Applicant after: Dalia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96 northeast street, Jinzhou New District, Dalian, Liaoning.

Applicant before: Dalia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Applicant before: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eng Jiyuan

Inventor after: Liu Fuqiang

Inventor after: Xing Sishen

Inventor before: Sheng Jiyuan

Inventor before: Xing Sish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