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678B -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6678B
CN106506678B CN201611062677.3A CN201611062677A CN106506678B CN 106506678 B CN106506678 B CN 106506678B CN 201611062677 A CN201611062677 A CN 201611062677A CN 106506678 B CN106506678 B CN 106506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arge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26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6678A (zh
Inventor
朱向军
陈泽伟
李飞行
刘火根
郭庭苇
钟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626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6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6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6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1Protocols for games, networked simulations or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用于解决用户之间信息交互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若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当代,虚拟现实设备由于其高度真实的沉浸体验,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和追捧,其中,目前的虚拟现实设备以虚拟现实头盔,即VR头盔为主,使用时,用户将VR头盔佩戴在头部,封闭用户对外界的听觉和视觉,来达到对虚拟世界的高度沉浸。
然而,用户佩戴VR头盔时一般对外界的感观较弱,不利于用户进行字符输入、二维码扫描等操作,因此当两位用户见面并需要交互双方的信息时,比如交换各自的社交信息,由于用户输入信息的操作不方便,导致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能够无需用户进行输入信息的操作即可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若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可选地,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
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
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可选地,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好友添加成功,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可选地,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还包括:
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的添加好友请求,则根据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是否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
若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目标终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信息交互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终端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可选地,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包括:
身份标识号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
公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
社交账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
好友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可选地,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
通信通道建立模块,用于若好友添加成功,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包括上述的信息交互装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若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当目标通信终端出现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时,可以自动通过感应终端与该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无需用户进行输入信息的操作即可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应用场景下两个用户握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体域网的调制解调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应用场景下VR头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应用场景下感应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装置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用于解决用户之间信息交互不方便的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102;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信息交互的自动触发,可以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目标通信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102,若否,则在预设事件发生后返回执行步骤101。上述“预设事件”可以是预设时长计时完成,例如预设时长为2秒,则2秒过后返回执行步骤101。该预设事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设定。在本实施例,若检测到该目标通信终端,则执行步骤102,同时控制系统仍可以继续进行检测,也即继续执行步骤101进行检测,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和感应终端来说,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感应终端同时与多个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可以是执行该信息交互方法的终端系统,具体可以是VR头盔的控制系统。
上述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臂带、智能耳环等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上安装有无线体域网模块,当目标通信终端进入无线体域网模块的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时,会被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感应到。优选地,上述目标通信终端也可以为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例如感应终端和目标通信终端均为智能手表,如图2所示,当两名用户握手时,两个智能手表相互进入对方的体域网感应范围,从而相互之间检测到目标通信终端(互为对方的目标通信终端),进而实现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体域网的调制解调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上述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具有符合体域网标准的调制解调模块,该调制解调模块包括模拟的调制部分,调制部分用于将数据调制到某高频脉冲信号上,通过缓冲器和接解手部皮肤表面的电极将电场信号发送出该高频信号,再通过该电极接收高频信号,放大后由解调模块对高频信号进行解调,解调部分包括基础的混频器和频谱分析单元。
本实施例中,感应终端的体域网感应范围一般控制在一定的较小范围内,例如若感应终端为智能手表,则其体域网感应范围应该控制在一个手掌长度为半径的球形范围,使得用户握手时目标通信终端正好落入感应范围内即可。可选地,两个用户之间触发体域网感应的方式还可以包括拥抱或者碰触手肘等身体接触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感应终端对进入体域网感应范围内的通信终端产生误判,可以仅在通信终端进入体域网感应范围内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所述感应终端才会将该通信终端确定为目标通信终端,并向控制系统反馈感应信息,控制系统接收到该感应信息后,才算检测到了所述目标通信终端。
102、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通信终端,则可以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可以包括: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上述的身份标识号指的是终端的ID,是终端在通信过程中的身份标识。在获取到该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该身份标识号对应的预存的公开信息。这里所说的公开信息可以是该目标通信终端所属用户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昵称、社交账号,甚至用户的毕业院校、就职公司,在职的职位等个人信息,从而所述感应终端所属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公开信息方便地获知到对应的基本情况。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之后,还可以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用户通过感应终端和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时,可以认为这两个用户希望相互之间添加好友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获取对方(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然后进行添加好友请求,无需用户额外进行其它操作即可向对方发出添加好友的申请。
更进一步地,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之后,若好友添加成功,还可以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下,两个佩戴VR头盔的陌生用户之间见面后希望相互添加好友并进行聊天等通信,在好友添加成功后,可以自动为这两个用户建立通信通道,比如建立一个新的聊天窗口,在建立的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VR头盔对聊天场景进行选择,比如设定在讨论球赛的球场、研究艺术的美术馆等,让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建立聊天通道,并且可以增强聊天的使用体验。该通信通道还可以包括视频、语音等方式。另外,若用户社交账号设置为对来自感应终端或者目标通信终端的添加好友请求直接同意,则可以进一步地实现两个用户之间的快速添加好友功能,当两个用户进行握手、拥抱等接触动作时,控制系统检测到目标通信终端,然后直接可以通过感应终端与目标终端作为通信桥梁将对方的用户社交账号添加为各自的好友。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的添加好友请求,则根据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是否接受所述添加好友请求;若是,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到目标通信终端时,有可能该目标通信终端首先向所述感应终端所属用户的用户社交账号发起添加好友请求,这时所述感应终端所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输入信息,一般包括“同意”或“拒绝”添加对方为好友。优选地,在用户进行字符输入、扫描二维码等操作不方便的情况下,例如用户佩戴着VR头盔时,该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感应终端来输入信息,当感应终端为智能手环时,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手部动作来进行信息的输入,比如左右摆手则输入“拒绝”信息,表示用户拒绝该添加好友请求,上下摆手则输入“同意”信息,表示用户同意该添加好友请求;而当感应终端为智能耳环时,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头部动作来进行信息的输入,比如左右摇头则输入“拒绝”信息,表示用户拒绝该添加好友请求,上下点头则输入“同意”信息,表示用户同意该添加好友请求。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VR头盔自带的输入模块来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中,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若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当目标通信终端出现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时,可以自动通过感应终端与该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无需用户进行输入信息的操作即可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进一步地,可以在信息交互过程中添加所述目标通信终端所属用户为好友,可以方便地扩展用户的社交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友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采用体域网进行感应,体域网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如满足标准的体域网设备的功耗小于1mW/Mbps,可以使电池容量很小的感应终端在聚会等社交场合也不会因为频繁与人接触而过快的消耗电量,提升本实施例方法和感应终端的续航能力。
为便于理解,根据图1所描述的实施例,下面以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进行描述:
本应用场景下,采用所述信息交互方法的控制系统所属终端为VR头盔,感应终端为一佩戴于用户手腕的智能手表,VR头盔与智能手表保持无线连接状态。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应用场景下VR头盔的流程示意图。
该VR头盔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
401、VR头盔向智能手表发送监听请求;
402、监听请求通过后,VR头盔监听所述智能手表的感应信号;
403、当用户与另一个用户握手时,用户上的智能手表感应到所述另一个用户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与该智能手环建立无线连接,智能手表向VR头盔反馈一感应信号,VR头盔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反馈的感应信号;
404、VR头盔通过智能手表向智能手环发送ID请求,要求对方(即另一个用户)提供其终端(可以是VR头盔)的ID数据;
405、VR头盔接收到对方的ID数据;
406、连接互联网服务器,根据对方的ID数据查询对方的公开信息,用户可以通过VR头盔查看到这些公开信息;
407、VR头盔获取对方公开信息中的社交账号,判断该社交账号是否为用户的社交好友,若是,则执行步骤410,若否,则执行步骤408;
408、向对方发起好友请求;
409、若对方同意该好友请求,则执行步骤410;
410、VR头盔创建两个用户之间的虚拟聊天场景。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一个应用场景下感应终端的流程示意图。
该感应终端(智能手表)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
501、感应终端接收到来自VR头盔的监听请求;
502、若允许VR头盔的监听,则感应终端向VR头盔返回监听请求通过信息;
503、感应终端检测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504、若检测到目标通信终端,则感应终端向VR头盔返回感应信号,若未检测到目标通信终端,则返回执行步骤503;
505、感应终端将来自VR头盔的ID请求转发至目标通信终端,同时还可以将VR头盔的ID数据发送至目标通信终端;
506、感应终端接收来自目标通信终端的ID数据,并将ID数据转发给VR头盔;
507、感应终端等待与该目标通信终端的连接断开。
上面主要描述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下面将对一种信息交互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装置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目标终端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信息交互模块602,用于若所述目标终端检测模块601的检测结果为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可以包括:
身份标识号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
公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可以包括:
社交账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
好友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可以包括:
通信通道建立模块,用于若好友添加成功,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还可以包括:
好友请求处理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的添加好友请求,则根据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是否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若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虚拟现实设备,该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如上述图6对应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信息交互装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VR头盔与目标通信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VR头盔向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发送监听请求,监听请求通过后,VR头盔监听所述感应终端的感应信号;
通过VR头盔检测所述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若是,则VR头盔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若否,则在预设事件发生后返回继续进行检测;所述预设事件为预设时长计时完成;
其中,只有在通信终端进入体域网感应范围内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所述感应终端才将该通信终端确定为目标通信终端;
VR头盔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包括:
VR头盔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
VR头盔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具体为:连接互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查询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公开信息;
VR头盔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
VR头盔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VR头盔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之后,还包括:
若好友添加成功,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VR头盔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具体还包括:
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的添加好友请求,则根据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是否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
若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4.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VR头盔,所述装置向配置有无线体域网的感应终端发送监听请求,监听请求通过后,VR头盔监听所述感应终端的感应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终端检测模块,用于通过VR头盔检测所述感应终端在体域网感应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通信终端;
信息交互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终端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通过所述感应终端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若否,则在预设事件发生后返回继续进行检测;所述预设事件为预设时长计时完成;
其中,只有在通信终端进入体域网感应范围内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所述感应终端才将该通信终端确定为目标通信终端;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包括:
身份标识号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感应终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
公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预存的公开信息,具体为:连接互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身份标识号查询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公开信息;
社交账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公开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
好友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
通信通道建立模块,用于若好友添加成功,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模块还包括:
好友请求处理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来自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的添加好友请求,则根据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是否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若同意所述添加好友请求,则建立所述感应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与所述目标通信终端的用户社交账号之间的通信通道。
7.一种VR头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交互装置。
CN201611062677.3A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Active CN106506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2677.3A CN106506678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2677.3A CN106506678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678A CN106506678A (zh) 2017-03-15
CN106506678B true CN106506678B (zh) 2020-01-03

Family

ID=5832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2677.3A Active CN106506678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6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862B (zh) * 2017-04-28 2020-08-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账号关系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471584A (zh) * 2018-09-28 2019-03-15 沈阳工业大学 支持触摸交互的耳钉及其方法
CN110149269A (zh) * 2019-05-30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9609A1 (en) * 2014-01-24 2015-07-29 Sony Corporation Wearabl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me recollection
CN105657160A (zh) * 2015-09-08 2016-06-08 麦克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基于手势的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5830475A (zh) * 2013-12-18 2016-08-03 苹果公司 附近的设备之间的基于手势的信息交换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475A (zh) * 2013-12-18 2016-08-03 苹果公司 附近的设备之间的基于手势的信息交换
EP2899609A1 (en) * 2014-01-24 2015-07-29 Sony Corporation Wearabl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me recollection
CN105657160A (zh) * 2015-09-08 2016-06-08 麦克股份有限公司 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基于手势的数据交换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Band: a wearable device for handshake-augmented interpersonal information exchange;Marije Kanis et a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4116015》;20040930;Introduction-Handshake Detection *
Razer Nabu Wearable With Built-In WeChat Integration;DARWIN SUCIPTO;《https://techent.tv/razer-nabu/》;20160416;第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678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9858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8702408B (zh) 用于促进移动设备支付和个人使用的可穿戴个人数字设备
CN106506678B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US10129727B2 (e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pplying to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8509033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63818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635093B (zh) 一种访问方法、可穿戴智能设备、鉴权方法及终端
CN104539321A (zh) 一种交换联系信息的方法、装置及智能手表
US9621684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data
CN105678539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nfc支付方法
CN104850769A (zh)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4850995A (zh)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8345848A (zh) 用户注视方向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892920B (zh)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5172519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用户信息交换方法
CN105554263A (zh) 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和使用方法
CN112764543B (zh)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11716A (zh) 好友添加方法和装置
WO2016124985A1 (en)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writing pattern using ban
CN104915646A (zh) 一种会议管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6803854A (zh) 信息接收、发送的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WO2018058605A1 (zh) 一种获得进行用户相关操作时的距离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EP3152895B1 (en) Lifelog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 association with an intrapersonal area network
CN1049780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57150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