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1949A - 多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1949A
CN106501949A CN201610801738.7A CN201610801738A CN106501949A CN 106501949 A CN106501949 A CN 106501949A CN 201610801738 A CN201610801738 A CN 201610801738A CN 106501949 A CN106501949 A CN 106501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floater
display
display device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17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1949B (zh
Inventor
裵钟成
李在原
金武谦
郑胤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08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5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1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1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1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1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prisms or semi-transparent mirr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3Display panel composed of stacked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8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changing the viewing angle properties, e.g. widening the viewing angle, adapting the viewing angle to the view direc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2Overlay of images, i.e. displayed pixel being the result of switching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input 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4Display of multiple view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多图像显示装置。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被构造为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第二延长线上,并被构造为输出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延长线为沿第一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从第一显示面板延伸的虚线。第二显示面板反射第一图像以显示第二图像被叠加在第一图像上的第一叠加图像。

Description

多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构思的示例实施例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发明构思的示例实施例涉及显示多个重叠图像的多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与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相比,由于平板显示(FPD)装置重量轻且薄,所以FPD装置被广泛用作电子装置的显示装置。FPD装置的典型示例是液晶显示(LCD)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
近来,已经开发出镜面OLED装置,所述镜面OLED装置能够通过包括反射区域和像素区域来反射位于OLED装置前面的物体(或目标)的图像。此外,已经开发出透明OLED装置,所述透明OLED装置能够通过包括透明区域和像素区域来透射位于OLED装置的后面(或背面)的物体(或目标)的图像。
发明内容
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镜面显示面板和/或透明显示面板来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多图像显示装置。
根据示例实施例,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被构造为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沿第一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从第一显示面板延伸的虚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第二延长线上并构造为输出第二图像。第二显示面板反射第一图像以显示第二图像被叠加在第一图像上的第一叠加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显示面板的反射,被反射的第一图像的深度可以比第二图像的深度深,使得第一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反射第一图像以使其成为相对于第二图像的背景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二显示面板可以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可以以整体形式形成。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围绕像素区域的反射区域;发光结构,位于像素区域中,发光结构位于第一基底上;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反射构件,位于第二基底的与反射区域对应的下表面上。
在示例实施例中,发光结构可以包括晶体管,位于第一基底上;第一电极,位于晶体管上,第一电极连接到晶体管;像素限定层,暴露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发光层,位于暴露的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位于发光层上。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反射区域和外围区域;发光结构,位于基底的像素区域上;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位于基底的外围区域上;第一无机层,覆盖发光结构和至少一个阻挡结构,第一有机层,位于第一无机层的像素区域和反射区域上;第二无机层,位于第一无机层和第一有机层上,反射构件,位于第二无机层的反射区域上;第二有机层,位于第二无机层上,以覆盖反射构件;第三无机层,位于第二无机层和第二有机层上。
在示例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调节第一角度的接合单元。
在示例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面板,第三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以第二角度倾斜的第三延长线上,并被构造为输出第三图像。第三显示面板可以透射第一叠加图像以显示第三图像被叠加在第一叠加图像上的第二叠加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叠加图像的透射,被透射的第一叠加图像的深度可以比第三图像的深度深,使得第二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二显示面板可以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三显示面板可以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与像素区域相邻的透明区域;发光结构,位于基底的像素区域上,发光结构包括多个绝缘层。发光结构可以不位于透明区域中。
根据示例实施例,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被构造为输出第一图像;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沿第一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从第一显示面板延伸的虚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第二延长线上并被构造为输出第二图像。第二显示面板可以透射第一图像以显示第二图像被叠加在第一图像上的叠加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显示面板的透射,被透射的第一图像的深度可以比第二图像的深度深,使得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可以透射第一图像以使其成为相对于第二图像的背景图像。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二显示面板可以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与像素区域相邻的透明区域;发光结构,位于基底的像素区域上,发光结构包括多个绝缘层。发光结构可以不位于透明区域中。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可以以整体形式形成。
在示例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调节第一角度的接合单元。
因此,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向其他显示面板倾斜的镜面显示面板和/或透明显示面板,以便使每个从多个显示面板输出的图像重叠(叠加)。因此,由于图像之中的深度差,用户可以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因此,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利用镜面显示面板来向用户提供立体视觉效果。例如,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显示包括各种信息的立体图像的汽车集群。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可以更详细地理解示例实施例,附图包括以下: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图。
图2A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的输出图像的示例的示图。
图2B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向用户示出的图像的示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第二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图。
图7A是示出包括在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和第三显示面板上显示的输出图像的示例的示图。
图7B是示出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向用户示出的图像的示图。
图8是示出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三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的线III-III’截取的第三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示出各种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图。
参照图1,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之间的接合构件500。
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包括多个像素的平面显示面板对应。例如,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是包括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或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然而,这些是示例;第一显示面板100不限于此。
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一角度A1倾斜的第二延长线IL2上(即,位于箭头的方向SECONDDIRECTION上),其中,第一延长线IL1是沿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水平方向(例如,箭头的方向FIRST DIRECTION)从第一显示面板100延伸的虚线。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第一图像IMAGE1以显示叠加图像SIMAGE。即,第二图像IMAGE2被叠加在第一图像IMAGE1上。第一角度A1可以是小于90°的锐角。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整个第一图像IMAGE1。例如,第一角度A1可以与虽然整个第一图像IMAGE1被反射到第二显示面板200但是第一图像IMAGE1未被用户直接看见的角度对应。因此,用户可以仅通过第二显示面板200来观看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0的一侧和第一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可以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与第一显示面板100分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被折叠使得第一显示面板100的发光表面可以面对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发光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加图像SIMAGE可以被表现为立体图像。因此,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例如,通过第二显示面板200的反射,第一图像IMAGE1的深度可以比第二图像IMAGE2的深度更深(例如,在图1中表示为DD),使得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二图像IMAGE2比第一图像IMAGE1更接近于用户的眼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第一图像IMAGE1作为相对于第二图像IMAGE2的背景图像。例如,从第二显示面板200输出的第二图像IMAGE2可以与物体图像对应,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第一图像IMAGE1可以与用于物体图像的背景图像对应。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第一图像IMAGE1使得第一图像IMAGE1显现在第二图像IMAGE2的后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是镜面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并且可以反射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第一图像IMAGE1。例如,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可以包括像素区域和围绕像素区域的反射区域。用于显示第二图像IMAGE2的光可以从像素区域发射。反射区域可以与镜面对应。发光结构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中,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反射区域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并连接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的支撑构件和/或接合构件500。例如,接合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体,用于支撑第一显示面板100并保护第一显示面板100免受外部冲击;第二体,用于支撑第二显示面板200并保护第二显示面板200免受外部冲击。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构件500可以与第一体和第二体之间的连接部对应。接合构件500可以调节第一角度A1。例如,接合构件500可以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之间以调节第一角度A1。因此,可以使第一角度A1最优化以被有效地看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以整体形式形成。例如,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具有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柔性的或弯曲的基底(或显示面板)。第一区可以包括用于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的像素区域。第二区可以包括用于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的像素区域和用于反射第一图像IMAGE1的反射区域。
如上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作为镜面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面板200,使得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叠加。因此,由于第一图像IMAGE1与第二图像IMAGE2之间的深度差DD,因此用户可以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因此,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使用镜面显示面板200向用户提供立体视觉效果。例如,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显示包括各种信息的立体图像的汽车集群。
图2A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上显示的输出图像的示例的示图。图2B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向用户示出的图像的示图。
参照图1至图2B,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显示包括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的叠加图像SIMAGE。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这里,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是平面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是镜面显示面板。第一图像IMAGE1可以被反射到第二显示面板200,使得用户可以仅通过第二显示面板200看见第一图像。第二图像IMAGE2可以从第二显示面板200输出,使得用户可以看见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因此,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可以显示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例如,如图2B中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第二显示面板200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二图像IMAGE2比第一图像IMAGE1更接近于用户的眼睛。
图3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参照图3,第二显示面板200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第二显示面板200A可以包括像素区域10和围绕像素区域10的反射区域30。
像素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15、20和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15、20和25可以分别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第二图像可以从像素区域10输出。
反射区域30可以基本围绕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15、20和25。反射区域30可以反射外部光以用作镜面功能。反射区域30可以包括反射外部光的反射构件。反射区域30可以反射从第一显示面板输出的第一图像。因此,用户可以看见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叠加图像。
图4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第二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参照图4,第二显示面板200A可以包括第一基底210、发光结构(包括249、250、260和270)、第二基底280和位于第二基底280的下表面上的反射构件290。
第二显示面板200A可以包括像素区域II和反射区域III。发光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像素区域II中。反射构件290可以位于反射区域III中。即,与像素区域II对应的开口295可以通过反射构件290的布置而形成。发光结构可以通过开口295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结构可以包括晶体管230、第一电极250、发光层260和第二电极270。
第一基底210可以包括像素区域II和围绕像素区域II的反射区域III。第一基底210可以包括透明材料。例如,第一基底210可以包括石英、合成石英、氟化钙、掺氟石英、碱石灰玻璃、无碱玻璃等。
缓冲层(图4未示出)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上。缓冲层可防止金属原子和/或杂质从第一基底210扩散(例如,放气(out gassing))。此外,缓冲层可以控制用于形成有源图案232的结晶工艺中的热传递的速率,从而得到基本均匀的有源图案232。此外,缓冲层可以在第一基底210的表面相对不规则时提高第一基底210的表面平坦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基底210的类型,可以在第一基底210上设置至少两个缓冲层,或者可以省略缓冲层。
晶体管230可以包括有源图案232、栅电极234、源电极238和漏电极236。
有源图案23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上。有源图案232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无机半导体(例如,非晶硅、多晶硅等)、有机半导体等。
栅极绝缘层24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上。栅极绝缘层240可以覆盖像素区域II中的有源图案232。栅极绝缘层240可以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等的硅化合物。可选择地,栅极绝缘层240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
栅电极234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240上。栅电极234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电结合到(例如,电连接到)栅电极234的布线(诸如,栅极线)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240上。
层间绝缘层244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240上以覆盖栅电极234。层间绝缘层244可以使栅电极234与上覆布线和/或电极电绝缘。层间绝缘层244可以包括硅化合物、透明树脂等。用于层间绝缘层244的硅化合物的示例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氮化硅等。
源电极238和漏电极236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层244上。源电极238和漏电极236可以包括金属、合金、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源电极238和漏电极236可以分别穿过层间绝缘层244和栅极绝缘层240并与有源图案232接触。
绝缘层248可以设置在源电极238和漏电极236上以覆盖晶体管230。绝缘层可以使晶体管230与像素区域II中的发光结构的第一电极250电绝缘。绝缘层248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例如,绝缘层248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光致抗蚀剂、丙烯酰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组合使用。绝缘层248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248可以包括诸如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的无机材料。
第一电极250可以设置在绝缘层248上。第一电极250可以通过形成在绝缘层248中的接触件而电结合到(例如,电连接到)晶体管230的漏电极236。第一电极250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例如,第一电极250可以包括铝、含铝合金、氮化铝、银、含银合金、钨、氮化钨、铜、含铜合金、镍、铬、氮化铬、钼、含钼合金、钛、氮化钛、铂、钽、氮化钽、钕、钪、氧化锶钌、氧化锌、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镓、氧化铟锌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组合使用。
像素限定层249可以设置在绝缘层248上。像素限定层249可以包括暴露第一电极250的开口。像素限定层249的开口可以限定发光区域(即,像素区域II)。像素限定层249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例如,像素限定层249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光致抗蚀剂、聚丙烯酰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丙烯酰类树脂等。间隔件可以设置在像素限定层249上以便确保像素的盒间隙(cell gap)。
发光层260可以设置在被像素限定层249中的开口暴露的第一电极上。发光层26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有机发光层(EML)、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等。发光层260的有机发光层可以根据像素的相应种类而包括发射不同颜色(诸如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的发光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层260的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红光、蓝光和绿光的多个堆叠的发光材料以便产生基本为白色的光。
第二电极270可以设置在发光层260和像素限定层249上。第二电极270可以用作被邻近像素共享的共电极。第二电极270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
反射构件29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270上。反射构件290可以基本设置在第二基底280的下表面处。反射构件290可以位于与反射区域III对应的位置处以便包括开口295。开口295可以基本与像素区域II叠置。然而,开口295未必与像素区域II具有相同的尺寸。
反射构件290的第一表面(例如,下表面)可以面对第二电极270。反射构件290的第二表面(例如,上表面或第一表面的相对侧)可以与第二基底280接触。从外部通过第二基底280照射的入射光可以从反射构件290的第二侧反射。例如,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图像可以显示在反射构件290的第二侧上。发光层260中产生的光可以穿过像素区域II中的开口295。反射构件290可以包括具有相对高反射率的材料。例如,反射构件290可以包括金(Au)、银(Ag)、铝(Al)、铂(Pt)、镍(Ni)、钛(Ti)等。可选择地,反射构件290可以包括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例如,反射构件290可以包括铝合金、氮化铝(AlNx)、银合金、氮化钨(WNx)、铜合金、氮化铬(CrNx)、钼合金、氮化钛(TiNx)、氮化钽(TaNx)、氧化锶钌(SRO)、氧化锌(ZnOx)、氧化铟锡(ITO)、氧化锡(SnOx)、氧化铟(InOx)、氧化镓(GaOx)、氧化铟锌(IZO)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组合使用。
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0A可以包括具有反射构件290的反射区域III以便显示包括来自第一显示面板的反射的第一图像和来自像素区域II的第二图像的叠加图像。因此,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显示在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上的叠加图像。
第二基底280可以设置在反射构件290上。第二基底280可以用作包封基底。第二基底280和第一基底210可以包括基本相同的材料。例如,第二基底280可以包括石英、合成石英、氟化钙、掺氟石英、碱石灰玻璃、无碱玻璃等。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二基底280可以包括透明无机材料或柔性塑料。例如,第二基底280可以包括柔性透明树脂基底。第二基底280可以包括交替地(或重复地)堆叠有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的堆叠结构。
图5是示出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二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的剖视图。
在图5中,同样的附图标记用于指定第二显示面板的与图4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可以省略这些元件的详细描述。除阻挡结构和第二基底之外,图5的第二显示面板可以基本与图4的第二显示面板相同或者相似。
参照图5,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是柔性镜面显示面板。因此,如图5中所示,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包括包含柔性透明树脂的包封层(或包封基底)。
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包括:基底210,包括像素区域II、反射区域III和外围区域IV;发光结构,位于基底210的像素区域II上;至少一个阻挡结构88和98,位于基底210的外围区域IV上;无机层,位于发光结构上;至少一个有机层。例如,有机层可以设置在无机层之间的发光结构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层305、位于第一无机层305上的第一有机层310、位于第一有机层310上的第二无机层315、位于第二无机层315的反射区域III上的反射构件290、位于反射构件290和第二无机层315上的第二有机层320、以及位于第二有机层320上的第三无机层325。然而,上面描述的无机层和有机层的堆叠结构是示例;无机层和有机层的堆叠结构不限于此。
外围电路以及阻挡结构88和98可以位于外围区域IV中。外围区域IV可以包括:外围电路区域,外围电路位于外围电路区域;无效空间区域(例如,对图像显示不起作用的区域),与像素的最外区域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结构88和第二阻挡结构98可以设置在外围电路区域中。
缓冲层215可以设置在基底210上,晶体管230和235可以设置在缓冲层215上。第一晶体管230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200B的开关晶体管对应,第二晶体管235可以与第二显示面板200B的驱动晶体管对应。
数据线50和55可以位于层间绝缘层244上并电连接到晶体管230和235。
在第二显示面板200B的反射区域III和外围区域IV中,保护构件70可以设置在绝缘层248的上部和外侧部(例如,侧面)上。保护构件70可以保护外围电路免受静电、外部冲击等的影响。例如,保护构件70可以与像素限定层249的侧面接触并且可以在基本围绕绝缘层248的侧面的同时延伸到最外布线(或数据线)55上。保护构件70可以包括基本与第一电极25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阻挡结构88可以设置在最外布线55上。第一阻挡结构88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图案(例如,保护构件70)和第一绝缘层图案85。由于第一阻挡结构88可以具有第一金属层图案和第一绝缘层图案85,所以第一阻挡结构88可以防止第一有机层310和/或第二有机层320渗漏到外围区域IV的外部(例如,第一阻挡结构88可以防止第一有机层310和/或第二有机层320与最外布线55接触)。
第二阻挡结构98可以与第一阻挡结构88相邻。第二阻挡结构98可以包括第二金属层图案58(例如,最外布线55的一部分)、第二绝缘层图案60和第三绝缘层图案90。第二阻挡结构98还可以防止第一有机层310和/或第二有机层320渗漏到外围区域IV中。例如,当第二有机层320在第一阻挡结构88上方流动时,第二阻挡结构98可以防止第二有机层320朝向外围区域IV渗漏(例如,第二阻挡结构98可以防止第二有机层320进一步渗漏到外围区域IV中)。这里,第一绝缘层图案至第三绝缘层图案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光致抗蚀剂、丙烯酰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组合使用。
第一无机层305可以设置在发光结构以及阻挡结构88和98上以覆盖发光结构以及阻挡结构88和9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305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II、反射区域III和外围区域IV的上方以覆盖发光结构以及阻挡结构88和98。第一无机层305可以防止发光结构由于湿气、氧气等的渗入而劣化。此外,第一无机层305可以保护发光结构免受外部冲击。第一无机层305可以包括金属化合物。例如,第一无机层305可以包括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氧氮化硅等。
第一有机层310可以设置在第一无机层305的像素区域II和反射区域III上。因此,第一无机层305的多个部分可以被暴露。第一有机层310可以改善第二显示面板200B的平坦度,也可以保护发光结构。此外,第一有机层310可以防止从下面的结构扩散杂质或杂质扩散到下面的结构。例如,第一有机层310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聚丙烯酰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
第二无机层315可以设置在暴露的第一无机层305和第一有机层310上。第二无机层315与第一无机层305可以防止发光结构由于湿气、氧气等的渗入而劣化。此外,第二无机层315可以保护发光结构免受外部冲击。第二无机层315可以包括与第一无机层305的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反射构件290可以设置在第二无机层315的反射区域III上。反射构件290的第一表面可以面对第二电极270。反射构件290的第一表面(例如,下表面)可以面对第二无机层315。反射构件290的第二表面(例如,上表面或第一表面的相对侧)可以覆盖有第二有机层320。从外部照射的入射光可以从反射构件290的第二表面反射。例如,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图像可以显示在反射构件290的第二表面上。反射构件290可以包括具有相对高的反射率的材料。
第二有机层320可以设置在第二无机层315的像素区域II和反射区域III上以覆盖反射构件290。第二无机层315的多个部分可以被暴露。第二有机层320可以执行与第一有机层310的功能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第三无机层325可以设置在暴露的第二无机层315和第二有机层320上。第三无机层325可以执行与第一无机层305和/或第二无机层315的功能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第三无机层325可以包括与第一无机层305和/或第二无机层315的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0B可以包括具有反射构件290的反射区域III以便显示包括来自第一显示面板的反射的第一图像和来自像素区域II的第二图像的叠加图像。因此,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显示在多图像显示装置1000上的叠加图像。
图6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图。
在图6中,同样的附图标记用于指定多图像显示装置的与图1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可以省略这些元件的详细描述。除第三显示面板400之外,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基本与图1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相同或者相似。
参照图6,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0;第二显示面板200,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一角度A1倾斜的第二延长线IL2上,其中,第一延长线IL1是沿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水平方向从第一显示面板100延伸的虚线;第三显示面板400,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二角度A2倾斜的第三延长线IL3上。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100与第二显示面板200之间的接合构件500。
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包括多个像素的平面显示面板对应。
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一角度A1倾斜的第二延长线IL2上。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第一图像IMAGE1以显示第二图像IMAGE2被叠加在第一图像IMAGE1上的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第一角度A1可以是小于90°的锐角。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整个第一图像IMAGE1。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反射第一图像IMAGE1使得第一图像IMAGE1显现在第二图像IMAGE2的后面。由于上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了第二显示面板,所以不重复重复的描述。
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输出第三图像IMAGE3。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二角度A2倾斜的第三延长线IL3上。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向外部透射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显示第三图像IMAGE3被叠加在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上的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线IL1至第三延长线IL3可以构成三角形状。第一角度A1和第二角度A2可以是三角形的内角。第一角度A1和第二角度A2可以是小于90°的锐角。例如,虽然整个第一图像IMAGE1反射到第二显示面板200,但第一图像IMAGE1未被用户直接看见,虽然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透射到第三显示面板400,但第三图像未反射到第二显示面板200。第一显示面板至第三显示面板100、200和400可以通过支撑构件或接合构件500以三棱柱形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指令来调节第一角度A1和第二角度A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可以表示为立体图像。因此,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的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例如,第一图像IMAGE1的深度可以比第二图像IMAGE2的深度更深(例如,在图6中表示为DD1),并且第二图像IMAGE2的深度可以比第三图像IMAGE3的深度更深(例如,在图6中表示为DD2),使得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的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三图像IMAGE3比第二图像IMAGE2更接近于用户的眼睛,并且第二图像IMAGE2比第一图像IMAGE1更接近于用户的眼睛。换句话说,用户可以感觉到第一图像IMAGE1在第二图像IMAGE2的后面,第二图像IMAGE2在第三图像IMAGE3的后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并且反射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第一图像IMAGE1。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输出第三图像IMAGE3并且将来自第二显示面板200的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透射到外部。例如,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第三显示面板400的像素中的每个像素可以包括像素区域和透明区域。用于显示第三图像IMAGE3的光可以从像素区域发射。第一叠加图像SIMAGE1可以通过第三显示面板400的透明区域透射。
如上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可以利用第一显示面板至第三显示面板100、200和400来产生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因此,由于第一图像IMAGE1与第二图像IMAGE2的深度差DD1以及第二图像IMAGE2与第三图像IMAGE3的深度差DD2,用户可以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第二叠加图像SIMAGE2。因此,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可以利用镜像显示面板200和透明显示面板400来向用户提供立体视觉效果。
图7A是示出包括在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和第三显示面板上显示的输出图像的示例的示图。图7B是示出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向用户示出的图像的示图。
参照图6至图7B,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可以显示包括第一图像IMAGE1、第二图像IMAGE2和第三图像IMAGE3的叠加图像SIMAGE。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中所示,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第三显示面板可以输出第三图像IMAGE3。这里,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是平面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200可以是镜面显示面板,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是透明显示面板。第一图像IMAGE1可以被反射到第二显示面板200并通过第三显示面板400透射以便被用户看见。第二图像IMAGE2可以从第二显示面板200输出并通过第三显示面板400透射以便被用户看见。第三图像IMAGE3可以直接从第三显示面板400输出。因此,如图7B中所示,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可以显示包括第一图像IMAGE1、第二图像IMAGE2和第三图像IMAGE3的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例如,如图7B中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显示面板400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
图8是示出图6的多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第三显示面板的示例的平面图。
参照图8,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包括像素区域I和透明区域II。包括第一至第三子像素401、402和403的像素404可以位于像素区域I中。透明窗407可以位于透明区域II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可以分别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第三图像可以从像素区域I输出。
在透明区域II中,透明窗407可以透射外部光。例如,透明窗407可以将第一叠加图像透射到多图像显示装置2000的外部。这里,公共线(即,数据线、扫描线、电源线等)和绝缘层(即,像素限定层、保护层等)可以设置在围绕第一子像素401、第二子像素402和第三子像素403以及透明窗407的部分(例如,无效空间)中。例如,像素限定层可以围绕第一子像素401、第二子像素402和第三子像素403以及透明窗407。
图9是沿图8的线III-III’截取的第三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参照图9,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包括基底410、发光结构和包封层(或第二基底)480。
在图9中,同样的附图标记用于指定第三显示面板的与图4或图5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可以省略这些元件的详细描述。除透明区域II之外,图9的第三显示面板可以基本与图4或图5的第二显示面板相同或者相似。
晶体管430和包括多个绝缘层的发光结构可以位于像素区域I中。发光结构以及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绝缘层可以不位于透明区域II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可以包括栅极绝缘层440、层间绝缘层444等。
基底410可以包括像素区域I和与像素区域I相邻的透明区域II。基底410可以是透明陶瓷基底或透明树脂基底。这里,用于基底410的透明树脂基底可以包括聚酰亚胺基底。缓冲层可以设置在基底410上。
晶体管430可以包括有源图案432、栅电极434、源电极438和漏电极436。例如,有源图案432可以设置在基底410上。有源图案432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无机半导体(例如,非晶硅、多晶硅等)、有机半导体等。
栅极绝缘层440可以设置在基底410上。栅极绝缘层440可以覆盖有源图案432。层间绝缘层444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40上以覆盖栅电极434。源电极438和漏电极436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层444上。绝缘层448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层444、源电极438和漏电极436上以覆盖晶体管430。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绝缘层440、层间绝缘层444和绝缘层44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设置在透明区域II中。因此,可以改善透明区域II的透光率。
发光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电极450、发光层460和第二电极470。
第一电极450可以设置在像素区域I中的绝缘层448上。第一电极450可以通过形成在绝缘层448中的接触件电结合到(例如,电连接到)晶体管430的漏电极436。
像素限定层449可以设置在绝缘层448上以暴露第一电极450的一部分和绝缘层448的一部分。绝缘层448的被暴露的部分可以与透明窗495对应。
发光层460可以设置在暴露的第一电极450上。第二电极470可以设置在发光层460和像素限定层449上。第二电极470可以用作与相邻像素共享的共电极。
包封层480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470、像素限定层449和透明窗495的上方。包封层480可以包括与基底410的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材料。例如,包封层480可以包括柔性透明树脂。包封层480可以包括交替地(或重复地)堆叠有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的堆叠结构。
因此,第三显示面板400可以包括透明区域II以便用作透明显示面板。
图10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多图像显示装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10和图11,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C。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还可以包括机械地连接在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C之间的接合构件500。
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第一显示面板可以与包括多个像素的平面显示面板对应。例如,第一显示面板100可以是包括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或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IL1以第一角度A3倾斜的第二延长线IL2上,其中,第一延长线IL1是沿第一显示面板100的水平方向从第一显示面板100延伸的虚线。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透射第一图像IMAGE1以显示第二图像IMAGE2被叠加在第一图像IMAGE1上的叠加图像SIMAGE。第一角度A3可以是小于90°的锐角。因此,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透射整个第一图像IMAGE1。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第二显示面板200C观看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加图像可以表示为立体图像。例如,通过第二显示面板的透射,被透射的第一图像IMAGE1的深度可以比第二图像的深度更深(例如,在图10中表示为DD),使得用户可以看见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例如,从第二显示面板200C输出的第二图像IMAGE2可以与物体图像对应,从第一显示面板100输出的第一图像IMAGE1可以与用于物体图像的背景图像对应。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透射第一图像IMAGE1使得第一图像IMAGE1出现在第二图像IMAGE2的后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例如,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与图8和图9的透明显示面板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还可以包括支撑构件和/或接合构件500以支撑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C并且连接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C。例如,接合构件500可以将第一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连接到第二显示面板200C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构件500可以调节第一角度A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00和第二显示面板200C可以以整体形式形成。例如,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可以具有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柔性的或弯曲的基底(或显示面板)。第一区可以包括用于输出第一图像IMAGE1的像素区域。第二区可以包括用于输出第二图像IMAGE2的像素区域和用于透射第一图像IMAGE1的透明区域。
如上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可以包括第二显示面板200C作为透明显示面板,使得第一图像IMAGE1和第二图像IMAGE2被叠加。因此,由于第一图像IMAGE1与第二图像IMAGE2之间的深度差DD,使得用户可以感觉到作为立体图像的叠加图像SIMAGE。因此,多图像显示装置3000可以利用透明显示面板200C来向用户提供立体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可应用于任何显示装置和包括显示装置的任何系统。例如,本实施例可应用于车辆显示装置、船舶显示装置、飞机显示装置、便携式通信装置、用于显示或用于信息传递的显示装置、医疗显示装置等。
前述内容是示例实施例的举例说明,不被解释为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尽管已经描述了若干示例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可以在示例实施例中作出许多修改。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图包括在如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之内。在权利要求书中,装置加功能的(means-plus-function)项意图覆盖在这里被描述为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不仅覆盖结构性的等同物而且覆盖等同的结构。因此,应理解的是,前述内容是示例实施例的举例说明并且不被解释为限制于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修改以及其他示例实施例意图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发明构思由权利要求与包括在其中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多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被构造为输出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第二延长线上并构造为输出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延长线为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延伸的虚线,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反射所述第一图像以显示所述第二图像被叠加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第一叠加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反射,被反射的第一图像的深度比所述第二图像的深度深,使得所述第一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反射所述第一图像以使其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以整体形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围绕所述像素区域的反射区域;
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像素区域中,所述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底上;
第二基底,面对所述第一基底;以及
反射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基底的与所述反射区域对应的下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结构包括:
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基底上;
第一电极,位于所述晶体管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到所述晶体管;
像素限定层,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
发光层,位于暴露的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反射区域和外围区域;
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像素区域上;
至少一个阻挡结构,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外围区域上;
第一无机层,覆盖所述发光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阻挡结构;
第一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所述像素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上;
第二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一有机层上;
反射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所述反射区域上;
第二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上以覆盖所述反射构件;以及
第三无机层,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接合单元,机械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三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延长线以第二角度倾斜的第三延长线上并被构造为输出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透射所述第一叠加图像以显示所述第三图像被叠加在所述第一叠加图像上的第二叠加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叠加图像的透射,透射的第一叠加图像的深度比所述第三图像的深度深,使得所述第二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与镜面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三显示面板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与所述像素区域相邻的透明区域;以及
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像素区域上,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多个绝缘层,
其中,所述发光结构不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中。
14.一种多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被构造为输出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显示面板,位于相对于第一延长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第二延长线上并构造为输出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延长线为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延伸的虚线,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透射所述第一图像以显示所述第二图像被叠加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叠加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透射,透射的第一图像的深度比所述第二图像的深度深,使得所述叠加图像表现为立体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透射所述第一图像以使其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背景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平面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与透明显示面板对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包括像素区域和与所述像素区域相邻的透明区域;以及
发光结构,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像素区域上,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多个绝缘层,
其中,所述发光结构不位于所述透明区域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以整体形式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多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接合单元,机械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角度。
CN201610801738.7A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501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0811.3A CN111785765A (zh)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26224 2015-09-07
KR1020150126224A KR102411497B1 (ko) 2015-09-07 2015-09-07 다중 영상 표시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0811.3A Division CN111785765A (zh)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1949A true CN106501949A (zh) 2017-03-15
CN106501949B CN106501949B (zh) 2020-09-08

Family

ID=581906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0811.3A Pending CN111785765A (zh)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CN201610801738.7A Active CN106501949B (zh)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0811.3A Pending CN111785765A (zh) 2015-09-07 2016-09-05 多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410558B2 (zh)
KR (1) KR102411497B1 (zh)
CN (2) CN11178576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7592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CN110456517A (zh) * 2019-08-20 2019-11-15 上海驾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显示屏及其3d显示方法
CN111856751A (zh) * 2019-04-26 2020-10-30 苹果公司 具有低光操作的头戴式显示器
CN113326014A (zh) * 2021-06-22 2021-08-3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895229A (zh) * 2021-10-11 2022-01-07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信息的显示方法
WO2024069066A1 (fr) * 2022-09-26 2024-04-04 Stellantis Auto Sas Dispositif d'affichage comprenant plusieurs pla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3257B3 (de) * 2016-12-01 2018-04-0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nzeige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209562B4 (de) * 2017-06-07 2022-09-01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zeige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Bedien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9200A (zh) * 1973-04-30 1975-02-28
US3887273A (en) * 1973-07-27 1975-06-03 Friedemann Conrad J Speedometer optical projection system
US4190832A (en) * 1978-04-18 1980-02-26 Sailor Mohler Polarized windshield indicia reflection display system
US4636782A (en) * 1983-03-25 1987-01-13 Nippondenso Co., Ltd. Display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US20010055082A1 (en) * 1997-12-26 2001-1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368714A (zh) * 2001-02-01 2002-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装置
US20050057439A1 (en) * 2002-03-21 2005-03-17 Yoshiaki Hata Cap with display device
CN101416094A (zh) * 2006-04-07 2009-04-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US20100182219A1 (en) * 2007-03-30 2010-07-22 Pioneer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2033317A (zh) * 2009-09-28 2011-04-27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30215041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Yongsin Ki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85356A (ko) 2001-05-08 2002-11-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센서를 갖춘 다단수광 광학 회전자 안정성 측정 시스템 및방법
FR2867112B1 (fr) * 2004-03-03 2006-05-12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Combin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renvoi d'image
DE102004054771B4 (de) * 2004-11-12 2017-05-24 Volkswagen Ag Einbau-Kombinationsinstru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7728824B2 (en) * 2006-02-22 2010-06-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input device, prin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KR101973760B1 (ko) * 2012-11-19 2019-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9200A (zh) * 1973-04-30 1975-02-28
US3887273A (en) * 1973-07-27 1975-06-03 Friedemann Conrad J Speedometer optical projection system
US4190832A (en) * 1978-04-18 1980-02-26 Sailor Mohler Polarized windshield indicia reflection display system
US4636782A (en) * 1983-03-25 1987-01-13 Nippondenso Co., Ltd. Display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US20010055082A1 (en) * 1997-12-26 2001-1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368714A (zh) * 2001-02-01 2002-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装置
US20050057439A1 (en) * 2002-03-21 2005-03-17 Yoshiaki Hata Cap with display device
CN101416094A (zh) * 2006-04-07 2009-04-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US20100182219A1 (en) * 2007-03-30 2010-07-22 Pioneer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2033317A (zh) * 2009-09-28 2011-04-27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30215041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Yongsin Kim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7592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US11216094B2 (en) 2017-06-19 2022-01-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input-sensing member
CN109147592B (zh) * 2017-06-19 2022-09-0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CN111856751A (zh) * 2019-04-26 2020-10-30 苹果公司 具有低光操作的头戴式显示器
CN110456517A (zh) * 2019-08-20 2019-11-15 上海驾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d显示屏及其3d显示方法
CN110456517B (zh) * 2019-08-20 2021-11-02 杭州海藻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3d显示屏及其3d显示方法
CN113326014A (zh) * 2021-06-22 2021-08-3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326014B (zh) * 2021-06-22 2024-04-26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895229A (zh) * 2021-10-11 2022-01-07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13895229B (zh) * 2021-10-11 2022-05-13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信息的显示方法
WO2024069066A1 (fr) * 2022-09-26 2024-04-04 Stellantis Auto Sas Dispositif d'affichage comprenant plusieurs pla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10558B2 (en) 2019-09-10
KR20170029682A (ko) 2017-03-16
US20190347970A1 (en) 2019-11-14
CN111785765A (zh) 2020-10-16
KR102411497B1 (ko) 2022-06-22
CN106501949B (zh) 2020-09-08
US20170069240A1 (en) 2017-03-09
US10504393B2 (en)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1949A (zh) 多图像显示装置
US10373985B2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0204846B2 (en) Display device
EP3051333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007808A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JP5240796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TWI535329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EP2866261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313366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96209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98223A (zh) 显示装置
CN10807495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935619A (zh) 显示设备
CN10699789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EP3211684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improved reflective properti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658386A (zh) 具有用于防止有机材料溢出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CN108122929A (zh) 具有两个电极之间的多个绝缘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28000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987108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034125A (zh) 柔性显示设备
KR102666206B1 (ko) 컬러 필터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01076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409859A (zh) 可折叠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122949A (zh) 具有发光结构的显示设备
KR20160013443A (ko) 칼라 필터를 구비한 하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