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用于解决现有的电磁熔接夹具出现管材和管接头不共轴心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定位机构及电磁加热控制电路;
所述夹具本体包括:环形壳体、连接于所述环形壳体下部的手柄、固定在所述环形壳体内的励磁线圈;所述励磁线圈与电磁加热控制电路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环形壳体包括第一半环形壳体和第二半环形壳体,两个半环形壳体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壳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紧机构闭合连接;所述环形壳体的一侧面设置有与环形壳体同轴心的环形插接件;所述环形插接件包括位于第一半环形壳体侧面上的第一半环形插接件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上的第二半环形插接件;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环形定位抱箍及与所述环形插接件对应的环形承插件;所述环形定位抱箍包括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及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两个半环形定位抱箍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定位抱箍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机构闭合连接;
所述环形承插件包括第一半环形承插件及第二半环形承插件;所述第一半环形承插件通过第一连接件沿其轴向与所述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连接;所述第二半环形承插件通过第二连接件沿其轴向与所述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连接;
连接所述夹具本体和定位机构时,所述环形插接件插入所述环形承插件,并通过第三锁紧机构锁紧,以使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定位机构同轴心固定。
可选的,所述励磁线圈包括至少三匝,每匝励磁线圈包括固定于第一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一磷青铜片,及固定于第二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二磷青铜片;所述第一磷青铜片为单片结构;所述第二磷青铜片包括连成一体的单片结构端和双片结构端,所述双片结构端制有连续的V型导向段、夹持段及弧形胀紧段,且相对于弧形胀紧段,所述V型导向段远离第二磷青铜片的单片结构端;每匝励磁线圈的第一磷青铜片的一端与该匝励磁线圈的第二磷青铜片的单片端铰接连接,当闭合两个半环形壳体时,每匝励磁线圈的第一磷青铜片的另一端插入与其相邻的一匝励磁线圈的第二磷青铜片的双片结构端的夹持段之间;优选地,所述夹持段靠近V型导向段的双片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弧形胀紧段的双片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磷青铜片的另一端插入第二磷青铜片的夹持段之间时,夹持段的双片彼此平行,且均与第一磷青铜片的另一端紧密接触。
可选的,第一半环形承插件及第二半环形承插件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承插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锁紧机构闭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锁紧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承插件的搭扣及与其转动相连的搭扣环,和位于第二半环形承插件的搭扣槽。
可选的,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承插件上的锁紧槽,及与所述锁紧槽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环形插接件上的锁紧销,当所述环形插接件插入所述环形承插件时,所述锁紧销固定于所述锁紧槽内。
可选的,所述锁紧槽包括平行于所述环形承插件的轴心的引导部及沿所述环形承插件周向延伸的锁紧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锁紧部夹角为93-95°。
可选的,所述环形定位抱箍闭合连接时,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及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铰接端的距离为2-3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非铰接连接端的壳体两侧壁对称设置有闭合引导机构,优选地,所述闭合引导机构为引导凸块,所述引导凸块的下表面为平面,且所述引导凸块的部分下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上,另一部分下表面延伸出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用于引导第二半环形壳体与第一半环形壳体闭合,当第二半环形壳体与第一半环形壳体闭合时,所述引导凸块的延伸出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的下表面与第二半环形壳体的侧壁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环形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与环形壳体同轴心的夹具抱箍,所述夹具抱箍包括位于第一半环形壳体侧面上的第一半环形夹具抱箍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侧面上的第二半环形夹具抱箍。
可选的,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形壳体下部设有手柄承插口,所述手柄与所述手柄承插口对应的一端设有手柄插口,当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手柄连接时,所述手柄插口插入所述手柄承插口,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壳体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磷青铜片的固定轴,每个固定轴上安装有若干环形隔片,每个第一磷青铜片及第二磷青铜片分别固定于两个环形隔片之间的固定轴上;
所述固定轴一端固定于第一半环形壳体或第二半环形壳体一侧的内壁,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半环形壳体或第二半环形壳体另一侧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定轴内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该固定轴及与固定轴相固定的内壁的通道,在与固定轴的另一端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道相对应的通孔;由穿过所述通道及通孔的螺纹紧固件将所述固定轴压紧于壳体两内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壳体的搭扣及与其转动相连的搭扣环,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的搭扣槽;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的搭扣及与其转动相连的搭扣环,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的搭扣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沿其周向包括第一半片环壳体及第二半片环壳体,所述第一半片环壳体及第二半片环壳体分别在相互连接处的壳体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当第一半片环壳体及第二半片环壳体组成第一半环形壳体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彼此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所述第二半环形壳体沿其周向包括第三半片圆壳体及第四半片圆壳体,所述第三半片环壳体及第四半片环壳体分别在相互连接处的壳体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当第三半片环壳体及第四半片环壳体第二半环形壳体时,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彼此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对钢塑复合管进行连接时,通过环形插接件插入所述环形承插件,并通过所述第三锁紧机构锁紧,以使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定位机构同轴心连接,由于环形壳体与定位机构可以分别抱紧塑料管接头和管材,所以能够保证在连接过程中管材和管接头同轴心,因此可以避免管接头和管材的连接处圆周间隙不均,解决了因为管材和管接头加热不均,引起管接头变形,造成冷焊、虚焊、漏水、脆性断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的夹具本体及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的定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的夹具本体及定位机构的连接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的夹具本体及定位机构的连接后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磷青铜片和第二磷青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磷青铜片和第二磷青铜片电性连接形成励磁线圈的示意图;
图7为锁紧槽的放大图;
图8为环形壳体与手柄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第一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壳体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夹具本体100、定位机构200、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环形壳体110、手柄120、励磁线圈130、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第二半环形壳体112、第一锁紧机构140、环形插接件150、环形定位抱箍210、环形承插件220、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211、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212、第二锁紧机构230、第一半环形承插件221、第二半环形承插件222、第一连接件241、第二连接件242、第三锁紧机构400、第一磷青铜片131、第二磷青铜片132、单片结构端133、双片结构端134、V型导向段134a、夹持段134b、弧形胀紧段134c、第四锁紧机构240、锁紧槽410、锁紧销420、引导部410a、锁紧部410b、引导凸块160、环形抱箍170、手柄承插口121、手柄插口122、搭扣141、搭扣环142、搭扣槽143、固定轴135、环形隔片136、通道137、通孔138、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第三半片环壳体111b、四半片环壳体112b、第一凸台113a、第二凸台113b、第三凸台113c、第四凸台113d、铰接柱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电磁加热熔接夹具,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夹具本体100、定位机构200及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
所述夹具本体100包括:环形壳体110、连接于所述环形壳体下部的手柄120、固定在所述环形壳体内的励磁线圈130;所述励磁线圈130与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通过导线电连接;
所述环形壳体110包括第一半环形壳体111和第二半环形壳体112,两个半环形壳体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壳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紧机构140闭合连接;所述环形壳体110的一侧面设置有与环形壳体同轴心的环形插接件150;所述环形插接件150包括位于第一半环形壳体111侧面上的第一半环形插接件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112上的第二半环形插接件;
所述定位机构200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环形定位抱箍210及与所述环形插接件对应的环形承插件220;所述环形定位抱箍210包括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211及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212,两个半环形定位抱箍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定位抱箍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机构230闭合连接;
所述环形承插件220包括第一半环形承插件221及第二半环形承插件222;所述第一半环形承插件221通过第一连接件241沿其轴向与所述第一半环形定位抱211箍连接;所述第二半环形承插件222通过第二连接件242沿其轴向与所述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212连接;
连接所述夹具本体100和定位机构200时,所述环形插接件150插入所述环形承插件220,并通过第三锁紧机构400锁紧,以使所述环形壳体110与所述定位机构200同轴心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夹具本体100与定位机构200可拆卸连接,在不需要连接钢塑复合管时,夹具本体100与定位机构200可拆卸,彼此分离;在对钢塑复合管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管材插入到管接头内;将夹具本体100的环形壳体110和定位机构200分别抱紧在管接头上及管材上;并通过第三锁紧机构400锁紧,以使所述环形壳体110与所述定位机构200同轴心连接。之后接通与励磁线圈130连接的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控制匝励磁线圈130产生交变磁场,位于钢塑复合管内的金属切割磁场并在金属内部产生涡流使其温度升高,当金属温度达到包覆于金属层的塑料的融化温度时,塑料开始融化并与其接触的管接头熔接到一起。由于环形壳体110与定位机构200可以分别抱紧管接头和管材,且环形壳体110与定位机构200同轴心连接,可以保证在连接过程中管材和管接头同轴心,因此可以避免管接头和管材的连接处圆周间隙不均,解决了因为管材和管接头加热不均,引起管接头变形,造成冷焊、虚焊、漏水、脆性断裂等问题。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励磁线圈130产生交变磁场的电磁加热控制电路300为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此不进行限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案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241及第二连接件242可以为弧形板结构,且当定位机构200抱紧管材后,第一连接件241及第二连接件242与管材不接触。优选地,在弧形板上设置有散热槽,该散热槽贯通弧形板,有利于加热后的管材的散热,且不损伤软化后的管材。更优选地,第一连接件241及第二连接件242横截面的弧度与环形定位抱箍210所形成的圆环相匹配,二者弧度共同确定的圆的圆心位于环形定位抱箍210的轴心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励磁线圈包括至少三匝,每匝励磁线圈包括固定于第一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一磷青铜片131,及固定于第二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二磷青铜片132;所述第一磷青铜片131为单片结构;所述第二磷青铜片132包括连成一体的单片结构端133和双片结构端134,所述双片结构端134制有连续的V型导向段134a、夹持段134b及弧形胀紧段134c,且相对于弧形胀紧段134c,所述V型导向段134a远离第二磷青铜片的单片结构端133;每匝励磁线圈的第一磷青铜片131的一端与该匝励磁线圈的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单片端铰接连接,当闭合两个半环形壳体时,每匝励磁线圈的第一磷青铜片131的另一端插入与其相邻的一匝励磁线圈的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双片结构端134的夹持段134b之间;形成一匝完整的励磁线圈;优选地,所述夹持段134b靠近V型导向段134a的双片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弧形胀紧段134c的双片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磷青铜片131的另一端插入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夹持段134b之间时,夹持段134b的双片彼此平行,且均与第一磷青铜片的另一端紧密接触。
在本发明中,励磁线圈,尤其是第二磷青铜片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加工出V型导向段、夹持段及弧形胀紧段,在加工作程中,材料要进行复杂的弯曲加工,另外,出于夹具的工作需要,所选的材质需要具有接触压力均匀、应力释放好、耐热剥离性、耐蚀性、镀层密着性好等特点,因此一般的金属材料无法满足其要求,发明人经过广泛研究,意外的发现,磷青铜非常适合用于加工本发明的励磁线圈,磷青铜为含有5%~9%锡、0.1%~0.5%磷,余为铜的铜合金,其特点是强度好,硬度好,弹性模量及疲劳强度高,磷青铜的α固溶体中熔解度不大,其热加工温度在600℃左右,用磷青铜加工出的第二磷青铜片,强度好,回弹力好,夹持段夹持紧,励磁线圈电磁加热导磁性好,不易发热。
在本发明中,双片结构端134具有两片磷青铜片,且两片磷青铜片面对面并列设置,两片磷青铜片的一端会聚在一起,与单片结构端133连成一体。所说的V型导向段的双片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片磷青铜片之间的距离。
双片结构端134中,V型导向段134a的开口方向朝第一磷青铜片131,用于引导第一磷青铜片131插入第二磷青铜片132。V型导向段134a的开口的角度,即V型的两边与顶点的角度优选为40-45°。
夹持段134b靠近V型导向段134a的双片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弧形胀紧段134c的双片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向夹持段134b的内侧形成紧压力,当第一磷青铜片131插入其中时,向夹持段134b可以夹紧第一磷青铜片131,可以它们的连接更加稳固。可以理解的是,夹持段134b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只要保证第一磷青铜片131的另一端插入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夹持段134b之间时,夹持段134b的双片彼此平行,且均与第一磷青铜片131的另一端紧密接触即可,优选在3-4°之间。
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的弧形胀紧段134c的弧形为向两片磷青铜片外侧面凸起的弧形,所说的外侧面指的是两片磷青铜片中的一个磷青铜片远离另一个磷青铜片的平面。弧形胀紧段134c可以向夹持段134b持续提供相向夹紧的力,保证了第一磷青铜片和第二磷青铜片紧密接触,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当闭合两个半环形壳体时,如图6所示,第一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一磷青铜片131和第二半环形壳体内的第二磷青铜片132通过插接电性连接,形成至少三匝的励磁线圈,且第一匝线圈的起始端和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最后一匝线圈的末端和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的负极或正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虚线表示铰接连接的第一磷青铜片131的一端与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单片端。且图3中省略了双片结构端134的V型导向段134a、夹持段134b及弧形胀紧段134c等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半环形承插件221及第二半环形承插件222的一端铰接连接,两个半环形承插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锁紧机构240闭合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三锁紧机构400锁紧包括:设置于所述环形承插件220上的锁紧槽410,及与锁紧槽410对应的、设置于环形插接件150上的锁紧销420,当所述环形插接件150插入所述环形承插件220时,所述锁紧销420固定于所述锁紧槽410内。锁紧销420可以为突出于环形插接件150的柱状体,且其周向的最大宽度小于锁紧槽410的最细端的宽度。
优选地,如图7所示,锁紧槽410为倒L形,包括平行于所述环形承插件的轴心的引导部410a及沿所述环形承插件周向延伸的锁紧部410b;引导部410a与锁紧部410b夹角为93-95°。
在对钢塑复合管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管材插入到管接头内;将夹具本体100的环形壳体和定位机构分别抱在管接头上及管材上;移动定位机构向环形壳体靠拢,并将锁紧销与锁紧槽的引导部对准,然后将锁紧销滑进锁紧槽的引导部,然后通过第一锁紧机构及第二锁紧机构分别闭合连接环形壳体和定位机构,以抱紧管接头和管材;然后旋转动定位机构,使得锁紧销滑进锁紧槽的锁紧部410b;实现锁紧,由于引导部410a与锁紧部410b夹角为93-95°,在旋转动定位机构的过程中,定位机构带动管材向前推与管接头抵紧,使管材和管接头保持同心抵紧,更有利于熔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定位抱箍闭合连接时,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及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铰接端的距离为2-3mm,有利于管材公称外径变化时,环形定位抱箍仍能夹紧管材。
为了防止在两个半环形壳体闭合时产生轴向的误差,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半环形壳体111非铰接连接端的壳体两侧壁对称设置有闭合引导机构,这样在闭合时,通过闭合引导机构可以固定第二半环形壳体112在轴向上的方向,保证两个半环形壳体闭合时不会产生轴向的误差。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闭合引导机构为引导凸块160,所述引导凸块160的下表面为平面,且所述引导凸块160的部分下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111上,另一部分下表面延伸出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用于引导第二半环形壳体112与第一半环形壳体111闭合,当第二半环形壳体112与第一半环形壳体111闭合时,所述引导凸块160延伸出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的下表面与第二半环形壳体112的侧壁相接触。
为了能够更牢固的将两个半环形壳体固定在管接头表面,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环形壳体1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抱箍170,用于夹持并固定钢塑复合管,所述环形抱箍包括位于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的第一半环形抱箍171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112的第二半环形抱箍172。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环形壳体110与手柄120可拆卸连接。环形壳体110下部设有手柄承插口121,手柄120与手柄承插口121对应的一端设有手柄插口122,当环形壳体110与手柄120连接时,手柄插口122插入所述手柄承插口121,并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固定。优选地,所述手柄承插口121和手柄插口122均为四边形结构,可以起到预装配的作用,方便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120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导线穿过所述手柄120内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锁紧机构140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的搭扣141及与其转动连接的搭扣环142,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壳体112的搭扣槽143;当两个半环形壳体闭合时,推动搭扣141使搭扣环142卡入扣槽143中,然后向第一半环形壳体111的方向拉紧搭扣141,实现锁紧。当个半环形壳体打开时,向第二半环形壳体112的方向推动搭扣141,使搭扣环142脱出扣槽143中,实现解锁。在图9中,锁紧机构140处于将两个半环形壳体锁紧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二锁紧机构230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定位抱箍211的搭扣及与其转动相连的搭扣环,和位于第二半环形定位抱箍212的搭扣槽。
第四锁紧机构240包括:铰接于第一半环形承插件221的搭扣及与其转动相连的搭扣环,和位于第二半环形承插件222的搭扣槽。
第二锁紧机构230及第四锁紧机构240中的搭扣、搭扣环及搭扣槽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第一锁紧机构140的相关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半环形壳体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壳体内分别设置有至少用于固定第一磷青铜片131或第二磷青铜片132的固定轴135,每个固定轴上安装有若干环形隔片136,所述第一磷青铜片131及所述第二磷青铜片132分别制有与所述固定轴135对应的固定孔,每个第一磷青铜片131及第二磷青铜片132通过固定孔分别固定于两个环形隔片136之间的固定轴135上;
固定轴135一端固定于第一半环形壳体或第二半环形壳体一侧的内壁,固定轴135的另一端与第一半环形壳体或第二半环形壳体另一侧的内壁相接触;固定轴135内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该固定轴及与固定轴相固定的内壁的通道137,在与固定轴135的另一端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道相对应的通孔138;由穿过所述通道137及通孔138的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及与其适配的螺母,将所述固定轴压紧于壳体两内壁之间(图10中的螺纹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通过螺纹紧固件的压紧作用,将第一磷青铜片131及所述第二磷青铜片132紧固于两个环形隔片136之间,不会出现第一磷青铜片131或第二磷青铜片132松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半环形壳体沿其周向包括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及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所述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及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分别在相互连接处的壳体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第一凸台113a和第二凸台113b,当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及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组成第一半环形壳体时,第一凸台113a和第二凸台113b彼此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及与其适配的螺母连接;
所述第二半环形壳体沿其周向包括第三半片圆壳体111b及第四半片圆壳体112b,所述第三半片环壳体111b及第四半片环壳体112b分别在相互连接处的壳体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第三凸台113c和第四凸台113d,当第三半片环壳体111b及第四半片环壳体112b第二半环形壳体112时,第三凸台113c和第四凸台113d彼此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栓及与其适配的螺母连接;
其中,第一半片圆壳体111a与第三半片圆壳111b相对应,第二半片圆壳体112a与第四半片圆壳体112b相对应。
另外,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及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上设置有引导凸块160,在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和第三半片环壳体111b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轴135;在第二半片环壳体112a和第四半片环壳体112b上均设置有与固定轴135对应的通孔138;在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上还设置有铰接柱180,该铰接柱也是内部设置有沿轴向贯穿该铰接柱及与铰接柱相固定的第一半片环壳体111a内壁的通道;其它三个半片环壳体上设置有与该铰接柱180对应的铰接孔,当组装四个半片环壳体时,由螺栓穿过铰接柱180及三个铰接孔实现铰接连接。
这种分体式的结构,有利于第一磷青铜片及所述第二磷青铜片的安装,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将磷青铜片及环形隔片交替安装在半片圆壳体上所固定的固定轴,然后再合上与其对应的半片圆壳体,再通过螺栓紧固。这样能更好的保证环形壳体的第一磷青铜片及所述第二磷青铜片稳固,不松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