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397A -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397A
CN106465397A CN201580030804.9A CN201580030804A CN106465397A CN 106465397 A CN106465397 A CN 106465397A CN 201580030804 A CN201580030804 A CN 201580030804A CN 106465397 A CN106465397 A CN 106465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value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unit
base station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08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397B (zh
Inventor
佐藤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417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3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5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3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问题]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不仅考虑自身网络的影响而且考虑其它网络的影响的载波侦听机制。[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具备: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载波侦听单元,在自己与另一个设备之间执行载波侦听;以及控制单元,基于来自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其他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第一无线网络。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载波侦听作为用于避免冲突的技术中的一个被执行。载波侦听是确认另一个终端没有在所使用的频率信道中执行发送的处理。终端在另一个终端没有执行发送时执行无线发送,而在另一个终端执行发送时抑制无线发送。无线通信系统利用载波侦听来避免由于由使用相同无线资源(频率、时间)的多个终端执行的无线发送而产生的干扰。
当出现干扰时,接收侧上的终端同时接收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以及信噪(SN)比降低。当SN比过度降低时,期望信号的接收变得很难以及,因此,无线通信变得很难。于是,开发了使用载波侦听避免干扰的技术。
例如,下列专利文献1公开了无线局域网(LAN)中的基站控制附属终端的信号检测阈值以使得附属终端彼此检测以避免隐藏的终端问题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8-1733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没有考虑除了由基站形成的网络以外的网络的存在。在现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扩展和集中中,假设存在邻近自身网络或者与自身网络交叠的另一个网络。因此,提供不仅考虑自身网络的影响而且考虑其它网络的影响的载波侦听机制是合乎需要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终端设备,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控制单元,基于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第一无线网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基站,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第一无线网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控制单元,基于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第一无线网络。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第一无线网络。
发明的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本公开实现了不仅考虑自身网络的影响而且考虑其它网络的影响的载波侦听。
注意,上面描述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利用上面的效果或者代替上面的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以通过本说明书理解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况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逻辑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逻辑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顺序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终端设备中执行的载波侦听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基站中执行的变更请求确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阈值变更取消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顺序图。
图12是示出了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了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了无线接入点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参考数字指示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在相同参考数字之后用不同字母对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进行区分。例如,如有必要,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结构元件可以区分为终端设备100A、100B和100C。然而,当没有必要对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结构元件中的每一个进行区分时,仅用相同参考数字指示它们。例如,当没有必要特别地区分终端设备100A、100B和100C时,终端设备仅仅被称作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100。
将以下列顺序提供描述。
1.概况
2.第一实施例
2-1.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2-2.基站的配置示例
2-3.操作处理的示例
3.第二实施例
3-1.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3-2.基站的配置示例
3-3.操作处理的示例
4.应用示例
5.结论
<1.概述>
首先,将参照图1对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概况进行描述。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概况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包括多个终端设备100(即,终端设备100A、100B和100C)和基站200。例如,通信系统1是符合无线LAN或者其通信标准等同物的系统。
通信系统1的终端设备100可以属于(无线地连接至)不同网络。例如,终端设备100A、终端设备100B和基站200形成单个无线网络。该网络具有星型网状结构,其中终端设备100A和100B中的每一个无线地连接至基站200。同时,终端设备100C无线地连接至另一个基站(未示出)。即,终端设备100C是形成与终端设备100A和100B所属网络不同的网络的终端。在图1中,无线连接的基站200和终端设备100由箭头链接。对于基站200,来自终端设备100A和100B的无线信号是期望信号,以及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无线信号是干扰信号。
另外,图1所示圆形虚线指示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30。例如,图1示出了基站200的信号检测范围30X、终端设备100A的信号检测范围30A以及终端设备100B的信号检测范围30B。当信号检测范围30中的另一个终端执行无线发送时,每个设备都可以检测信号。
在这里,由于图1所示位置关系,可能过度地执行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
例如,终端设备100C位于信号检测范围30A中,以及因此当终端设备100C执行无线发送时,终端设备100A通过载波侦听抑制无线发送。然而,即使终端设备100A和100C同时执行无线发送,接收侧的基站200也可以成功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期望信号。这是由于终端设备100A比终端设备100C更靠近基站200,因此由基站200接收的期望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因此,基站200可以在不过度降低SN比的情况下对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期望信号进行解调。
以这种方式,即使在可以对期望信号进行解调时,也可能由于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而过度地丢失发送机会。例如,在图1所示示例中,可能过度地丢失终端设备100A的发送机会,减小整个系统1的吞吐量。
鉴于上面的方面,已经形成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可以在发送抑制不必要的情况下阻止通过载波侦听的过度发送抑制。特别地,实施例提供用于阻止由于属于另一个网络的终端引起的过度发送抑制的机制,诸如图1所示的示例。
<2.第一实施例>
[2-1.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逻辑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载波侦听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
(1)无线通信单元110
无线通信单元1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以及从基站2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具有模拟处理单元、模拟-数字/数字-模拟(AD/DA)转换单元等等的功能。
例如,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110执行与形成无线网络(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200的通信。如稍后详细描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从控制单元140输出的阈值变更请求、从基站200接收作为应答发送的阈值变更响应以及将其输出至控制单元140。另外,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阈值变更通知,以及将其输出至控制单元140。阈值变更请求是用于请求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命令的消息。阈值变更响应是对阈值变更请求作出响应的消息,用于作出用于变更或者不变更阈值的命令。阈值变更通知是用于通知变更基站200的终端设备100中的任何一个的信号检测阈值的消息。
(2)载波侦听单元120
载波侦听单元120具有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的功能。例如,载波侦听单元120在由无线通信单元100用于无线发送的时区和频带中执行测量。载波侦听单元120可以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或者测量SN比。随后,载波侦听单元120将测量结果与信号检测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网络状态。例如,载波侦听单元120在测量结果超过信号检测阈值时确定网络在繁忙状态中,以及在测量结果不超过信号检测阈值时确定网络在空闲状态中。繁忙状态是信号检测范围30中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或者基站200正在执行无线发送的状态。空闲状态是信号检测范围30中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或者基站200不在执行无线发送的状态。
在实施例中,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140设置信号检测阈值。随着信号检测阈值增大,信号检测范围30变小。随着信号检测阈值减小,信号检测范围30变大。在实施例中,基于控制单元140的控制,可以动态地变更信号检测阈值,以及可以动态地变更信号检测范围30。
载波侦听单元120可以按照给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执行载波侦听,或者遵照控制单元140的命令执行载波侦听。载波侦听单元120向控制单元140输出指示网络在繁忙状态中还是在空闲状态中的确定结果的信息。
(3)存储单元130
存储单元130是在给定记录介质上记录和再现的数据的部分。存储单元130由例如硬盘驱动器(HDD)实现。记录介质可以是固态存储器(诸如闪速存储器)、具有嵌入式固态存储器的存储器卡、光盘、磁光盘、全息图存储器等等。存储单元130仅需要具有允许根据所采用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再现的配置。
例如,存储单元130存储默认信号检测阈值。另外,存储单元130可以存储与载波侦听单元120的载波侦听相关的信息。
(4)控制单元140
控制单元140起操作处理设备和控制设备的作用,以及根据各种程序控制终端设备100的全部操作。例如,控制单元140由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微处理器的电子电路实现。注意,控制单元140可以包括存储所使用的程序和操作参数的只读存储器(ROM)以及暂时地存储适当改变的参数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等。
例如,控制单元140具有基于载波侦听结果允许或者抑制无线通信单元110的无线发送的功能。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40在网络在空闲状态中时允许发送,以及在网络在繁忙状态中时抑制发送。
当在数据发送之前已经通过载波侦听接收了超过信号检测阈值的干扰信号时,控制单元140抑制数据发送。在这里,控制单元140对发送抑制的次数进行计数或者记录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干扰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例如,控制单元140使发送抑制的时间信息与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干扰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相关联,以及将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在下文中,终端设备(干扰信号的发送源)也称为干扰终端。
注意,通过载波侦听检测的无线信号包括干扰信号以及还包括发送到自身终端的期望信号。当已经通过载波侦听接收了超过信号检测阈值的无线信号时,控制单元140首先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对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当目的地是自身终端时,作为解调的结果,控制单元140确定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期望信号。例如,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40获得期望信号中包括的数据。另一方面,当目的地不是自身终端时,作为解调的结果,控制单元140确定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干扰信号。
例如,控制单元140具有基于载波侦听单元120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以使得属于另一个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的功能。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40首先监控从载波侦听单元120输出的载波侦听结果,以及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请求。注意,另一个无线网络表示由另一个基站200形成的无线网络(第二无线网络),该无线网络与由基站200形成的无线网络(第一网络)不同,终端设备100执行与该基站200的通信。
例如,作为与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相关的指标超过了给定阈值的触发,控制单元14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请求。例如,指标可以是通过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的次数。本说明书假设控制单元140对每个无线帧的发送抑制的次数进行计数,以及在次数超过给定值时发送阈值变更请求。当基站200允许阈值变更以及信号检测阈值增大时,发送干扰信号的另一个终端变为在信号检测范围30以外。因此,载波侦听单元120确定空闲状态,这允许发送受到发送抑制的无线帧。作为指标的另一个示例,例如,关于多个无线帧,作为发送抑制的比率或者频率超过给定值或者由于发送抑制而产生的传送缓冲器中存储的发送数据超过给定值的触发,控制单元140可以发送阈值变更请求。
阈值变更请求可以包括例如载波侦听单元120的载波侦听结果。阈值变更请求可以包括发送抑制的次数、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或者指示由载波侦听单元120测量的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的信息。另外,阈值变更请求可以包括指示受到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的信息。所允许的发送延迟越短,则认为重要度越高。例如,视频流传输数据的重要度可以很高,而web流量(诸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重要度可以很低。
另外,例如,控制单元140基于从基站200发送的作为对阈值变更请求的响应的阈值变更响应变更载波侦听单元120处的信号检测阈值。阈值变更响应可以包括例如指示是否允许阈值变更的信息以及指示要在允许变更时设定的信号检测阈值的设定值的信息。设定值可以是例如指示可变信号检测阈值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的信息,以及控制单元140可以在这种范围中变更信号检测阈值以使得干扰终端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将参照图3对控制单元140的信号检测阈值的设定示例进行描述。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图3示出了允许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阈值变更请求的情况的示例。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100A增大信号检测阈值以使信号检测范围30A小于图1的信号检测范围。因此,终端设备100C(干扰终端)变成在信号检测范围30A以外。因此,即使当终端设备100C使用相同无线资源执行无线发送时,终端设备100A也确定空闲状态,从而避免抑制无线发送。上面已经描述了信号检测阈值的设定示例。
关于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40基于阈值变更响应变更信号检测阈值。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40发送针对单个无线帧的阈值变更请求。当允许阈值变更请求时,控制单元140对该无线帧变更载波侦听的信号检测阈值。控制单元140可以在发送作为触发的无线帧之后撤消变更。这防止过度增加终端设备100的发送机会。另外,控制单元140还可以在维持所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同时发送随后的无线帧。这减少每次发送无线帧时用于发送阈值变更请求的终端设备100的冗余处理。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配置示例。接下来,将参照图4对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配置示例进行描述。
[2-2.基站的配置示例]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逻辑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基站2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220和控制单元230。
(1)无线通信单元210
无线通信单元21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执行与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无线通信单元210向终端设备10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从终端设备10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具有模拟处理单元、AD/DA转换单元等等的功能。
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210形成无线网络(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属于网络的终端设备100的通信。无线通信单元210从终端设备100接收阈值变更请求、将其输出至控制单元230以及向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设备100发送从控制单元230输出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另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向属于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100发送从终端设备100输出的阈值变更通知。
(2)存储单元220
存储单元220是在给定记录介质上记录和再现数据的部分。例如,由HDD实现存储单元220。记录介质可以是固态存储器(诸如闪速存储器)、具有嵌入式固态存储器的存储器卡、光盘、磁光盘、全息图存储器等等。存储单元220仅需要具有允许根据所采用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再现的配置。
例如,存储单元220存储可以由终端设备100设定的信号检测阈值的范围。另外,关于从包括属于另一个无线网络的干扰终端的终端接收的无线信号,控制单元230可以存储无线通信单元210处的接收信号强度。
(3)控制单元230
控制单元230起操作处理设备和控制设备的作用,以及根据各种程序控制基站200的全部操作。例如,由诸如CPU和微处理器的电子电路实现控制单元230。注意,控制单元230可以包括存储所使用的程序和操作参数的ROM以及暂时地存储适当改变的参数的RAM等等。
基于从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100接收的阈值改变请求,控制单元230具有将属于不同无线网络(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100控制到第一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的功能。控制单元230基于关于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确定是否允许阈值变更。随后,当允许阈值变更时,控制单元230向阈值变更请求的发送源发送用于变更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因此,终端设备100(阈值变更请求的发送源)可以变更信号检测阈值。
例如,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控制单元230允许阈值变更。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在假设当满足所有下列条件时控制单元230允许阈值变更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例如,条件中的一个是在阈值变更请求中报告为干扰终端的终端不是附属终端。注意,附属表示属于由自身形成的无线网络(第一无线网络)。控制单元230确定报告为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是否为连接至基站200本身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以便确定是否满足该条件。该条件允许基站200将要在终端设备100(阈值变更请求的发送源)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的终端限制为属于其它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100。另外,基站200可以避免附属终端设备100将它们自身互相控制到信号检测范围以外的情况,从而防止自身无线网络中的干扰。
例如,由控制单元230设定的条件中的一个是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所有终端设备100在无线通信单元210处具有比干扰终端高的接收信号强度。控制单元230测量在无线通信单元210处接收的从每个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便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该条件。例如,当不存在具有比干扰终端低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附属终端设备100时,控制单元230确定满足该条件。同时,当存在具有比干扰终端低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附属终端设备100时,控制单元230确定不满足该条件。例如,在图1所示位置关系中,终端设备100C到基站200的距离最远。因此,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低于来自终端设备100A和100B的接收信号强度。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230确定条件被满足。注意,控制单元230可以在存储单元220中存储/更新来自终端(包括干扰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控制单元230可以参考存储单元220基于过去的测量结果确定条件。
在这里,将参照图5对该条件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图5示出了允许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阈值变更请求的情况的示例(尽管条件不被满足)。假设终端设备100A和100B属于基站200,以及终端设备100C是属于另一个无线网络的干扰终端。如图5所示,干扰终端100C到基站200的距离比终端设备100B小。因此,附属终端设备100B在无线通信单元210处的信号强度比干扰终端100C小,这不满足条件。尽管不满足条件,但是当终端设备100A增大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干扰终端100C在信号检测范围30A以外时,终端设备100A通过载波侦听检测甚至来自终端设备100B的无线发送也变得很难,从而增大干扰的可能性。在这里,终端设备100A到基站200的距离比终端设备100B小。因此,终端设备100A在基站200处的接收信号强度比终端设备100B高。因此,当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变更信号检测阈值时,干扰的可能性增大以及,此外,基站200从具有较低接收信号强度的终端设备100B获得无线信号变得很难。根据该条件,基站200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拒绝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
例如,由控制单元230设定的条件中的一个是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高于从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100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数据的重要度。当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高于从附属终端100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数据的重要度时,控制单元230确定条件被满足。同时,当从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重要度比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高的数据时,控制单元230确定条件不被满足。控制单元230可以基于正在发送至附属终端设备100以及从附属终端设备100接收的数据或者最近发送到终端设备100以及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的数据确定条件,或者在根据需要接收来自附属终端设备100的数据的重要度的报告时确定条件。根据该条件,基站200可以通过允许终端设备100(阈值变更请求的发送源)获得关于重要数据的发送机会来对较高重要度的数据的发送设定优先次序。
当所有这些条件都被满足时,控制单元230允许信号检测阈值变更。控制单元230生成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阈值变更响应包括指示信号检测阈值的上限值的信息。注意,信号检测阈值的上限值可以由控制单元230计算或者可以是初步设定值。同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控制单元230生成用于拒绝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阈值变更响应。
在这里,仅仅变更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基站200仍然可能不能接收期望信号。将参照图6对这点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图6示出了允许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阈值变更请求的情况的示例。在图6中,终端设备100C位于基站200的信号检测范围30中。因此,基站200可以检测来自终端设备100A和终端设备100C的无线信号。当基站200检测信号时,它基于终端设备100A和终端设备100C的接收信号强度执行来自终端设备100A和终端设备100C中的一个的信号的接收处理(包括解调处理、纠错处理等等)。因此,基站200可以执行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变得很难。即,仅仅变更终端设备100A的信号检测阈值,仍然可能不能接收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无线信号。
因此,当控制单元230变更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时,它可以变更无线通信单元210的信号检测阈值。将参照图7详细地描述该功能。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示例的说明图。图7示出了允许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阈值变更请求的情况的示例。如图7所示,基站200增大信号检测阈值使得信号检测范围30X小于图6。因此,终端设备100C(干扰终端)在信号检测范围30X以外,这允许基站200执行来自终端设备100A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而不执行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
另外,控制单元23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210向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100发送指示终端设备100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通知。例如,当已经允许阈值变更时,控制单元230向所有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通知。因此,终端设备100可以认识到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变更信号检测阈值。阈值变更通知可以包括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因此,终端设备100可以指定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另外,终端设备100可以确定变更了信号检测阈值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是否属于自身无线网络。在该情况下,只有当干扰终端变更了信号检测阈值以及它属于终端设备100所属的无线网络时,终端设备100才发送稍后描述的阈值变更取消请求以便避免发送和接收不必要的消息。
当存在具有增大的信号检测阈值的终端设备100时,它具有比其它终端设备100更多的发送机会,这可以相反地减少其它终端设备100的发送机会以及产生干扰。随后,通信系统1取消阈值变更以及复原曾经被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阈值变更通知认识到另一个终端设备100变更信号检测阈值,以及因此终端设备100还可以请求取消阈值变更。将在下列第二实施例中对取消阈值变更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以及因此在这里省略说明。注意,阈值变更通知可以包括在由基站200发送的信标帧中或者可以包括在广播信号中。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配置示例。接下来,将参照图8至图10对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操作处理示例进行描述。
[2-3.操作处理的示例]
图8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通信系统1中执行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顺序图。图8所示顺序与终端设备100A、100B和100C以及基站200相关。注意,这些设备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8所示,在步骤S102处,终端设备100A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执行载波侦听。在这里,假设终端设备100A已经接收了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干扰信号。将参照图9对该情况下终端设备100A的处理进行详细描述。
图9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终端设备100中执行的载波侦听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步骤S202处,载波侦听单元120首先测量接收信号。随后,在步骤S204处,载波侦听单元120确定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是否超过信号检测阈值。当确定测量值不超过信号检测阈值(在S204处,否)时,网络在空闲状态中,以及因此控制单元140在步骤S212处设定数据发送的标志以及结束载波侦听。同时,当确定测量值超过信号检测阈值(在S204处,是)时,网络在繁忙状态中,以及因此控制单元140抑制无线发送以及在步骤S206处对抑制的次数进行计数。在这里,控制单元140使测量值与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相关联,以及将它们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接着,在步骤S208处,控制单元140确定抑制次数是否超过给定值。当抑制次数没有超过给定值(在S208处,否)时,处理再次回到步骤S202。同时,当抑制次数超过给定值(在S208处,是)时,控制单元140在步骤S210处设定阈值变更请求发送的标志,以及结束载波侦听。
上面已经描述了图8的步骤S102处的处理。在下文中,描述回到图8。当设定阈值变更请求发送的标志时,处理转换至步骤S104。当设定数据发送的标志时,处理转换至步骤S118。下面将对设定阈值变更请求发送的标志的情况进行描述。
随后,在步骤S104处,终端设备100A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请求。终端设备100A在步骤S102处执行载波侦听各种次数以及在设定阈值变更请求发送的标志时,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阈值变更请求。例如,阈值变更请求可以包括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干扰信号的测量结果(接收信号强度或者SN比)以及指示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S106处,基站200执行变更请求确定处理。将参照图10对这里的基站200的处理进行详细描述。
图10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基站200中执行的变更请求确定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步骤S302处,控制单元230首先确定干扰终端是否是附属终端。当干扰终端是附属终端(在S302处,是)时,控制单元230在步骤S312处拒绝阈值变更请求。同时,当干扰终端不是附属终端(在S302处,否)时,控制单元230在步骤S304处测量无线通信单元210处的来自每个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接着,在步骤S306处,控制单元230确定具有比干扰终端低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附属终端设备100是否存在。当确定具有比干扰终端低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附属终端设备100存在(在S306处,是)时,控制单元230在步骤S312处拒绝阈值变更请求。同时,当确定附属终端设备100不存在(在S306处,否)时,控制单元230在步骤S308处确定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是否高于其它附属终端设备100的发送数据的重要度。当确定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较高(在S308处,是)时,控制单元230在步骤S310处允许阈值变更请求。同时,当确定数据的重要度较低(在S308处,否)时,在步骤S312处,控制单元230拒绝阈值变更请求。
上面已经描述了图8的步骤S106处的处理。在下文中,描述回到图8。注意,下面对在步骤S106处允许阈值变更的情况的示例进行描述。
随后,在步骤S108处,基站200向终端设备100A发送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阈值变更响应包括指示允许阈值变更请求的信息以及指示信号检测阈值的上限值的信息。注意,当不允许阈值变更时,例如,基站200向终端设备100A发送指示拒绝阈值变更请求的阈值变更响应。
接着,在步骤S110处,基站200向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通知作为应答。已经接收了阈值变更通知的终端设备100A和100B两者将阈值变更状态存储为当前状态。
随后,在步骤S112处,终端设备100A基于阈值变更响应变更信号检测阈值。更具体地,控制单元140在阈值变更响应中包括的信号检测阈值的上限值范围中增大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干扰终端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
另外,在步骤S114处,基站200变更自身的信号检测阈值。更具体地,控制单元230增大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干扰终端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
随后,在步骤S116处,终端设备100A再次执行载波侦听。这里的处理如同上面参照图9所述的那样。当终端设备100A在步骤S112处增大了信号检测阈值使得终端设备100C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时,它不能检测到来自终端设备100C的干扰信号。因此,终端设备100A设定数据发送的标志以及结束载波侦听。
以这种方式,在步骤S118处,终端设备100A执行数据发送。
<3.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取消阈值变更以复原曾经被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形式。
[3-1.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
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配置示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这里,将对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特征配置进行描述。
(无线通信单元110)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无线通信单元110从基站200接收阈值变更取消通知。阈值变更取消请求是用于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消息。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包括取消阈值变更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阈值变更取消通知是用于通知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消息。
(控制单元140)
控制单元140具有取消自身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功能。例如,控制单元140基于来自基站200的命令取消自身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例如,当无线通信单元110在变更控制单元140的信号检测阈值的状态中接收了阈值变更取消通知时,控制单元140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以及恢复初始默认值。另外,控制单元140可以自发地确定是否应当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例如,当控制单元140变更了自身信号检测阈值以及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控制单元14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随后,当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作为应答时,控制单元140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以及恢复原始默认值。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信号检测阈值保持很高以及过度抑制其它终端设备100的发送机会的情况。另外,当在变更控制单元140的信号检测阈值的状态中在上述条件下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时,控制单元140可以在接收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之前恢复自身阈值的原始默认值。即,当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控制单元140可以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注意,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包括自身识别信息作为取消阈值变更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40具有取消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功能。例如,控制单元140确定是否请求取消阈值变更以及在请求取消阈值变更时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如稍后描述的,已经接收了阈值变更取消请求的基站200确定是否允许取消阈值变更以及在允许取消阈值变更时向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当具有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的终端设备100接收了阈值变更取消通知时,它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以及恢复原始默认值。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100可以防止另一个终端设备100的发送机会因增大的信号检测阈值而过度增加,以及保证自身的发送机会。
当控制单元140基于从基站200接收的阈值变更通知认识到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已经变更时,它以各种因素作为触发请求取消阈值变更。例如,作为载波侦听的数据发送抑制的次数超过了给定值的触发,控制单元14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替换地,作为数据发送的失败率超过了给定值的触发,控制单元14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在这些情况下,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包括通过载波侦听检测的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作为取消阈值变更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作为这些触发,终端设备100可以在将发送机会让给已经变更了信号检测阈值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之后恢复自身发送机会。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特征配置示例。下面将对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特征配置示例进行描述。
[3-2.基站的配置示例]
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配置示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这里,将对实施例的基站200的特征配置进行描述。
(无线通信单元210)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单元210从终端设备100接收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另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向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
(控制单元230)
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230基于从终端设备100接收的阈值变更取消请求确定取消阈值变更是否必要,以及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例如,当阈值变更取消请求中包括的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指示附属终端以及是已经允许阈值变更的终端的识别信息时,控制单元230允许取消阈值变更,而在其它情况下,它拒绝取消阈值变更。注意,阈值变更通知和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可以具有相同帧配置,仅在指示是否变更阈值的标志的开或者关上有区别。
另外,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230可以自发地确定取消阈值变更是否必要而不需要等待来自终端设备100的阈值变更取消请求。例如,控制单元230可以基于无线通信单元210处从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成功率确定阈值变更取消是否必要。例如,当接收成功率、每单位时间的接收成功率等等低于给定值时,控制单元230确定将取消阈值变更,而当接收成功率、每单位时间的接收成功率等等超过给定值时,控制单元230确定将不取消阈值变更。随后,当确定将取消阈值变更时,控制单元230控制无线通信单元210向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以这种方式,通信系统1可以不仅基于终端设备100的确定而且基于基站200的确定来取消阈值变更。
注意,控制单元230可以在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中包括将取消阈值变更的终端设备100的识别信息。随后,只有当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中包括自身识别信息时,终端设备100才可以取消自身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在该情况下,基站200可以指定具有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的一些附属终端设备100取消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另外,控制单元230可以在阈值变更取消通知中包括用于命令关于所有附属终端设备100的变更取消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基站200可以控制具有变更的信号检测阈值的所有附属终端设备100取消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200的特征配置示例。接下来,将参照图11对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操作处理示例进行描述。
[3-3.操作处理的示例]
图1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在通信系统1中执行的阈值变更取消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顺序图。图11所示顺序与终端设备100A、100B以及基站200相关。注意,这些设备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假设通过上面参照图8描述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处理来增大终端设备100A的信号检测阈值。
在步骤S402处,终端设备100B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执行载波侦听。在这里,由终端设备100B检测由终端设备100A发送到基站200的无线信号。
接着,在步骤S404处,终端设备100B执行取消请求发送确定处理。例如,假设已经变更属于自身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在该情况下,当载波侦听的数据发送抑制次数超过给定值时或者当数据发送的失败率超过给定值时,控制单元140确定将发送取消请求,而当它们没有超过给定值时,控制单元140确定将不发送取消请求。例如,假设已经变更终端设备100本身的信号检测阈值。在该情况下,当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控制单元140确定将发送取消请求,而当没有完成数据发送时,控制单元140确定将不发送取消请求。下文将对终端设备100B的控制单元140关于终端设备100A(干扰信号的发送源)确定将发送取消请求的示例进行描述。
随后,在步骤S406处,终端设备100B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例如,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包括终端设备100A(干扰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作为阈值变更取消的对象。
接着,在步骤S408处,基站200执行取消请求确定处理。更具体地,控制单元230确定阈值变更取消请求中包括的干扰终端的识别信息是否指示附属终端以及是否是已经允许阈值变更的终端的识别信息。当满足这些时,控制单元230允许取消阈值变更,而当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不被满足时,控制单元230拒绝取消。
接着,在步骤S410处,基站200向附属终端设备100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已经接收了阈值变更取消通知的终端设备100A和100B两者存储当前状态从阈值变更状态至普通状态的更新。
随后,在步骤S412处,已经接收阈值变更取消通知的终端设备100基于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变更信号检测阈值。在该示例中,终端设备100A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因此,仅终端设备100A恢复信号检测阈值的原始默认值。同时,终端设备100B的信号检测阈值不变更以及仍然默认。因此,它被保持为就像它没有任何变更一样。注意,当信号检测阈值变更时,基站200恢复原始默认值。
<4.应用示例>
可以对各种产品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例如,可以将终端设备100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或者数字摄像机、固定型终端(诸如电视接收器、打印机、数字扫描器或者网络存储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装置)。此外,可以将终端设备100实现为执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诸如智能仪表、自动售货机、远程监控装置以及销售点(POS)终端。此外,终端设备100可以是安装在这种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配置在一个管芯中的集成电路模块)。
例如,可以将基站200实现为没有路由器功能或者具有路由器功能的无线LAN接入点(还称为无线基站)。可以将基站200实现为移动无线LAN路由器。此外,基站200可以是安装在这种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配置在一个管芯中的集成电路模块)。
[4-1.第一应用示例]
图12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器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天线开关914、天线915、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者芯片上系统(SoC)以及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它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以及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者硬盘。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外部附接设备(诸如,存储器卡或者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连接至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摄像机906具有图像传感器,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用以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传感器组,包括例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等。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器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开关等等,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操纵或者信息输入。显示器设备910具有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用以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LAN标准,用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按照基础结构模式通过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个装置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按照直接通信模式(诸如,ad hoc模式、Wi-Fi Direct等等)与另一个装置直接地通信。Wi-Fi Direct(注册商标)与adhoc模式不同,以及因此两个终端中的一个起接入点的作用。然而,在终端之间直接地执行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典型地包括基带处理器、射频(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等。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是集成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无线LAN方案以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支持另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蜂窝通信方案、短程无线通信方案或者邻近无线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14切换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3中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的天线91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15具有单个或者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13的无线信号。
注意,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例如,用于无线LAN的天线或者用于邻近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等等),而不限于图12的示例。在该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省略掉天线开关914。
总线917使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器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以及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通过由图中虚线部分指示的电力供应线向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块中的每一个供应电力。辅助控制器919使得例如智能电话900所需最低功能在睡眠模式下工作。
在图12所示智能电话900中,可以将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单元110、载波侦听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上。可以将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者辅助控制器919上。
当处理器901在应用层处执行接入点功能时,智能电话900可以起无线接入点(软件AP)的作用。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具有无线接入点功能。
[4-2.第二应用示例]
图13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技术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器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天线开关934、天线935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其它功能的CPU或者SoC。存储器922包括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RAM和ROM。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海拨)。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传感器组,包括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等。数据接口926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终端连接至车载网络941以获取车辆侧生成的数据(诸如汽车速度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者DVD)中存储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器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开关等等,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操纵或者信息输入。显示器设备930具有屏幕(诸如LCD或者OLED显示器),用以显示所再现的内容或者导航功能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所再现内容或者导航功能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LAN标准,用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按照基础结构模式通过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个装置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按照直接通信模式(诸如,ad hoc模式、Wi-Fi Direct等等)与另一个装置直接地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典型地具有基带处理器、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等。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集成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无线LAN方案以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另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程无线通信方案、邻近无线通信方案或者蜂窝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34切换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中包括的多个电路的天线93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35具有单个或者多个天线元件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33的无线信号。
注意,汽车导航装置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而不限于图13的示例。在该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配置省略掉天线开关934。
电池938通过由图中虚线部分指示的电力供应线向图14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块中的每一个供应电力。另外,电池938积累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13所示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可以将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单元110、载波侦听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可以将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安装在处理器901上。
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起上述基站200的作用以及提供到车辆上的用户终端的无线连接。
可以将本公开的技术实现为车载系统(或者车辆)940,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装置920、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块。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车辆侧数据(诸如,车辆速度、引擎转数或者故障信息)以及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941。
[4-3.第三应用示例]
图14是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技术的无线接入点95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无线接入点950包括控制器951、存储器952、输入设备954、显示器设备955、网络接口957、无线通信接口963、天线开关964和天线965。
控制器951可以是例如CP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操作无线接入点950的因特网协议(IP)层和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存取限制、路由、加密、防火墙和日志管理等等)。存储器952包括RAM和ROM,以及存储由控制器95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终端列表、路由表、密码密钥、安全设定、日志等等)。
输入设备954包括例如按钮、开关等等,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显示器设备955包括LED灯等等,用以显示无线接入点950的操作状态。
网络接口957是用于将无线接入点950连接至无线通信网络958的有线通信接口。网络接口957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终端。有线通信网络958可以是LAN(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或者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接口96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LAN标准,用以作为接入点向相邻终端提供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典型地包括基带处理器、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等。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是集成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天线开关964切换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3中包括的多个电路的天线96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65具有单个或者多个天线元件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63的无线信号。
在图14所示无线接入点950中,可以将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220和控制单元230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上。可以将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安装在控制器951上。
<5.结论>
在上文中,已经参照图1至图14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与形成无线网络的基站200的通信的终端设备100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基于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另一个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以这种方式,终端设备100可以在发送抑制不必要的情况下防止通过载波侦听的过度发送抑制。更具体地,终端设备100可以防止由于属于另一个网络的终端设备产生的过度发送抑制。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整个通信系统1的吞吐量。
终端设备100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请求以及基于作为应答从基站200发送的阈值变更响应变更信号检测阈值。以这种方式,基站200可以以统一方式控制附属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取消/保持。
终端设备100向基站200发送用于取消信号检测阈值变更的阈值变更取消请求。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取消关于干扰终端的变更或者取消关于终端设备100本身的变更来避免发送机会过度集中在某些终端设备100上。
在实施例中,基于从附属终端设备100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形成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100的通信的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不同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在附属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因此,不管发送抑制不必要的情况,基站200可以防止附属终端设备100通过载波侦听执行过度发送抑制。更具体地,基站200可以防止附属终端设备100由于属于另一个网络的终端设备而执行过度发送抑制。
另外,当附属终端设备100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时,基站200变更自身的信号检测阈值。以这种方式,基站200可以使干扰终端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防止不必要的接收处理。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实施例,同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找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上文已经对通信系统是符合无线LAN或者其通信标准等同物的系统的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这种示例。例如,通信系统可以是符合其它通信标准的系统。
另外,上文已经描述了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终端设备100关于无线帧变更用于载波侦听的信号检测阈值,以及在完成发送之后取消变更。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这种示例。例如,作为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终端设备100可以关于包括无线帧的一系列数据(视频、文件等等)变更用于载波侦听的信号检测阈值,以及在完成发送之后取消变更。
此外,上文已经描述了基站200确定是否允许阈值变更或者确定是否允许取消阈值变更。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这种示例。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执行这种确定处理的一部分。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确定干扰终端是否属于自身无线网络,以及随后向基站200发送阈值变更请求或者阈值变更取消请求。在该情况下,基站200的处理负荷减小。
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由每个装置实施的一系列处理。可以将组成这种软件的程序预先存储在例如每个装置内部或者外部设置的存储介质(非瞬时介质)上。作为一个示例,在由计算机执行期间,这种程序被写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以及由处理器(诸如CPU)执行。
诸如,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示顺序执行本说明书中参照流程图描述的处理。可以并行执行一些处理步骤。此外,可以采用另外的步骤中的一些或者可以省略一些处理步骤。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或者例示性效果,而非限定性的。即,利用上述效果或者代替上述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基于本说明书的描述实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其它效果。
另外,还可以将当前技术配置如下。
(1)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
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
根据(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作为与所述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相关的指标超过了给定阈值的触发,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请求。
(3)
根据(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所述另一个终端设备是由所述载波侦听单元检测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
(4)
根据(2)或者(3)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指示由所述载波侦听单元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5)
根据(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指示受到所述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的信息。
(6)
根据(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关于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阈值变更响应变更所述信号检测阈值。
(7)
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阈值变更通知认识到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阈值已经变更时,作为所述载波侦听的数据发送抑制的次数超过给定值或者数据发送的失败率超过给定值的触发,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8)
根据(2)或者引用(2)的(3)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当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9)
根据(2)或者引用(2)的(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取消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或者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取消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
(10)
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请求或者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11)
根据(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阈值变更响应、阈值变更通知或者阈值变更取消通知。
(12)
一种基站,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13)
根据(12)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全部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处具有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高的接收信号强度时,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所述阈值变更响应。
(14)
根据(12)或者(13)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受到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高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数据的重要度时,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所述阈值变更响应。
(15)
根据(1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阈值变更时,所述控制单元变更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号检测阈值。
(16)
根据(12)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变更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通知。
(17)
根据(16)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通知包括变更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
(18)
根据(12)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处的接收成功率,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
(19)
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
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
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0)
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
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1)
一种方法,包括:
在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的终端设备中,
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
基于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2)
一种方法,包括:
在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的基站中,
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参考符号列表
1 通信系统1
100 终端设备100
110 无线通信单元110
120 载波侦听单元120
130 存储单元130
140 控制单元140
200 基站200
210 无线通信单元210
220 存储单元220
230 控制单元230
30 信号检测范围30

Claims (20)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
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在与所述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相关的指标超过了给定阈值的触发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所述另一个终端设备是由所述载波侦听单元检测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指示由所述载波侦听单元测得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请求包括指示受到所述载波侦听的发送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关于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阈值变更响应变更所述信号检测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阈值变更通知认识到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阈值已经变更时,在所述载波侦听的数据发送抑制的次数超过给定值或者数据发送的失败率超过给定值的触发下,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当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作为所述阈值变更请求的触发的数据发送已完成时取消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或者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阈值变更取消通知取消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变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阈值变更请求或者阈值变更取消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阈值变更响应、阈值变更通知或者阈值变更取消通知。
12.一种基站,包括:
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中的所有终端设备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处具有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高的接收信号强度时,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所述阈值变更响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发送被抑制的数据的重要度高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数据的重要度时,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所述阈值变更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阈值被变更时,所述控制单元变更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号检测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变更所述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通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阈值变更通知包括所述信号检测阈值被变更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处的接收成功率,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向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发送阈值变更取消通知。
19.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
无线通信单元,执行与形成第一无线网络的基站的通信;
载波侦听单元,执行与另一个设备的载波侦听;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单元的载波侦听结果,控制信号检测阈值,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另一个终端设备在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20.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起下列作用:
无线通信单元,形成第一无线网络以及执行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属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阈值变更请求,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变更信号检测阈值的阈值变更响应作为应答,使得属于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信号检测范围以外,所述第二无线网络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网络。
CN201580030804.9A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5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1740.1A CN111683391A (zh)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3973 2014-06-17
JP2014123973A JP2016005114A (ja) 2014-06-17 2014-06-17 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5/058697 WO2015194222A1 (ja) 2014-06-17 2015-03-23 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1740.1A Division CN111683391A (zh)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397A true CN106465397A (zh) 2017-02-22
CN106465397B CN106465397B (zh) 2020-07-14

Family

ID=5493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080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5397B (zh)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CN202010541740.1A Withdrawn CN111683391A (zh)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1740.1A Withdrawn CN111683391A (zh) 2014-06-17 2015-03-23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0142B2 (zh)
EP (2) EP3160205B1 (zh)
JP (1) JP2016005114A (zh)
KR (1) KR20170017901A (zh)
CN (2) CN106465397B (zh)
CA (1) CA2947537A1 (zh)
WO (1) WO2015194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1409A1 (ja) * 2015-01-26 2016-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7926046B (zh) * 2015-07-20 2021-02-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共享无线媒体的访问
US11546939B2 (en) 2016-11-10 2023-01-0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Listen before talk operation with variable threshold
US10565833B2 (en) * 2017-02-10 2020-02-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terminal apparatus
CN113453371B (zh) * 2021-08-31 2021-12-03 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6739A1 (en) * 2004-08-25 2006-03-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by tuning receiver sensitivity thresholds
JP2008042383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機
CN101421990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载波侦听阈值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3644B2 (en) * 2003-12-11 2008-12-09 Intel Corporation Self-configuring physical carrier sensing threshold adaptation
US20070214247A1 (en) * 2006-03-13 2007-09-13 Xue Yang System for spatial backoff contention resolu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5076380B2 (ja) 2006-07-07 2012-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46517A (ja) * 2008-03-28 2009-10-2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
WO2012177187A1 (en) * 2011-06-21 2012-12-27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spli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a power spli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666319B2 (en) * 2011-07-15 2014-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Mitigating effects of identified interference with adaptive CCA threshold
JP5899545B2 (ja) 2012-02-24 2016-04-06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6739A1 (en) * 2004-08-25 2006-03-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by tuning receiver sensitivity thresholds
CN101421990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载波侦听阈值
JP2008042383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UN BYOL KOH AND CHONG-KWON KIM: "Mitigating Starvation in CSMA-base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Using Carrier Sense Threshold", 《SOFTWARE,TELE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NETWORK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17901A (ko) 2017-02-15
US10420142B2 (en) 2019-09-17
EP3160205B1 (en) 2020-04-29
US20170055292A1 (en) 2017-02-23
EP3160205A1 (en) 2017-04-26
WO2015194222A1 (ja) 2015-12-23
JP2016005114A (ja) 2016-01-12
EP3684136A1 (en) 2020-07-22
CN111683391A (zh) 2020-09-18
CN106465397B (zh) 2020-07-14
EP3684136B1 (en) 2022-05-25
CA2947537A1 (en) 2015-12-23
EP3160205A4 (en)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140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ith mode switching control
TWI699123B (zh) 頻譜管理裝置及方法、基地台端及使用者設備端的裝置及方法
WO20160022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465397A (zh)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US2021020431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943650B2 (en) Acquir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using OBSS and without management device
JP7074134B2 (ja) 制御装置、基地局、端末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RU27633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JP202200098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95224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0036688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9661790A (zh) 无线设备、通信设备、无线控制方法、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US107433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