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0260A -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0260A
CN106460260A CN201580026451.5A CN201580026451A CN106460260A CN 106460260 A CN106460260 A CN 106460260A CN 201580026451 A CN201580026451 A CN 201580026451A CN 106460260 A CN106460260 A CN 106460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
air
out nozzle
spray
stre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0260B (zh
Inventor
M.格斯奎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646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0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66Control or handling of the weft at or after arrival
    • D03D47/308Stretching or holding the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7Guide mechanisms
    • D03D47/278Guide mechanisms for pneumatic l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伸插入到织机中的织造梭口(32)中的纬纱(6)的拉伸装置,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能够与筘(1)的U形插入通道(5)相对布置,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一空气射流(31),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共同作用在所述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二空气射流(35),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沿插入方向(M)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的下游,并且其中,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相比,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与所述插入方向(M)形成更大的角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拉伸装置的织机和一种用于拉伸纬纱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伸插入到织机中的织造梭口中的纬纱的拉伸装置,其中,所述拉伸装置可与筘的U形插入通道相对布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拉伸装置的织机和一种用于拉伸纬纱的方法。
用于拉伸纬纱的拉伸装置被布置在织机的织造梭口的端部处,以便抓住插入到织造梭口中的纬纱并且使之保持张紧。除其他之外,这允许避免插入的纬纱在纬纱插入结束时弹性回复或回弹到织造梭口中。这还允许在对纬纱进行打纬时使纬纱保持张紧。
除其他之外,可与筘的U形插入通道相对布置以对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吹气的拉伸装置从CS 262455 B1中是已知的。
US 4,487,236示出了具有若干中继喷嘴(relay nozzle)的气动织机,其中,来自所述中继喷嘴的空气射流的分量横向于纬纱插入方向定向,以便影响拉伸,所述纬纱插入方向进一步称为插入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伸装置,其允许使纬纱保持充分拉伸,而不干扰存在于U形插入通道中的气流。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拉伸装置的织机以及提供一种用于拉伸纬纱的方法。
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机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来解决。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拉伸装置,其包括:第一吹气喷嘴,其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第一空气射流;以及第二吹气喷嘴,其用于提供第二空气射流,所述第二空气射流与第一空气射流共同、换言之与之一起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所述第二吹气喷嘴沿插入方向被布置在第一吹气喷嘴的下游,其中,与第一空气射流相比,第二空气射流与所述插入方向形成更大的角度。
对于纬纱的插入,纬纱借助于主喷嘴装置和若干中继喷嘴输送通过插入通道。所述拉伸装置被布置在中继喷嘴的下游。与中继喷嘴顺序地对纬纱输送通过织造梭口的区域吹气相反,两个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
所述拉伸装置与筘一起工作,纬纱借助于所述空气射流被推向所述筘。优选地,不提供附加的机械夹持元件。因此,纬纱能够容易地进入所述拉伸装置,并且在对纬纱打纬之后容易地离开所述拉伸装置。这样的拉伸装置也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不存在纬纱被拉伸装置捕获的风险。所述拉伸装置对于织造平滑的长丝纬纱而言是特别有利的,所述平滑的长丝纬纱需要相对高的力以便保持张紧。
从流出孔口排出的空气射流通常随着离开流出孔口的距离而发散。在本申请的背景下,空气射流的方向被定义为其主要流出方向。第一空气射流和第二空气射流二者都具有沿插入方向的分量和横向于插入方向的分量。相对于沿插入方向的分量,空气射流的横向于插入方向的分量越大,所述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的角度就越大。因此,假定两个空气射流的绝对值相同,则第二空气射流比第一空气射流具有更大的横向于插入方向的分量。
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装置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在纬纱的拉伸期间,来自主喷嘴装置和中继喷嘴的插入通道中的气流通过来自与插入方向形成较小的角度的第一吹气喷嘴的空气射流支持,并且来自与插入方向形成较大的角度的第二吹气喷嘴的空气射流将纬纱吹向筘,其中,所述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纬纱上,以便拉伸该纬纱并且使之保持张紧。优选地选择拉伸装置的空气射流的定向,使得来自拉伸装置的两个吹气喷嘴的空气射流尽可能少地干扰通过插入通道的气流,使得通过插入通道的气流能够继续其流动,并且能够提供附加的力来拉伸纬纱。提供两个空气射流允许以足够的拉伸力作用在纬纱上。由于该拉伸力,纬纱通过作用在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产生的气流而被保持在拉力下,即使拉伸装置的空气射流直接作用到其上的纬纱的端部区域是相对短的。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装置能够在较短的端部区域上施加足够的力,所以获得了如下优点,即:插入的纬纱的不匀纺条能够保持较小,例如,插入方向上的端部区域超过拉伸装置小于30mm。使用这样的拉伸装置允许在织造织物和废纱带之间的区域中对纬纱吹气,这还允许使不匀纺条保持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沿平行于插入方向的方向对准。从现有技术、例如从WO 2008/031519 A1中已知的是,提供具有突出的唇部的细长的织物支撑件,所述织物支撑件被固定到织机的框架。对准允许以如下方式来布置两个吹气喷嘴,即:当它们与筘座一起朝向织物支撑件移动时,即使在织物支撑件包括如WO 2008/031519A1中所示的突出的唇部的情况下,它们两者都在用于织造织物的织物支撑件之下通过。
优选地,第二吹气喷嘴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上被布置成低于第一吹气喷嘴,以便避免第二吹气喷嘴伸入到第一空气射流中。
第一空气射流和第二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射流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的相邻但不同的位置处到达纬纱。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二空气射流与第一空气射流合并。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被布置成彼此充分靠近,以便允许第二空气射流与第一空气射流合并。由于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彼此足够靠近地布置,因此所需的空间小,并且用于布置例如探纬器之类的另外的元件的空间不受影响。与使用定向成沿合成的方向提供空气射流的相同尺寸的一个吹气喷嘴的装置相比,借助于所产生的空气射流,施加了更大的力。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包括第一流出孔口,并且第二吹气喷嘴包括第二流出孔口,其中,与第一流出孔口的平面相比,第二流出孔口的平面与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平面形成更大的角度。流出孔口的平面垂直于空气射流。优选地,第一流出孔口和第二流出孔口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包括多个小的流出孔。例如,设置具有介于十一个和十六个之间的小流出孔的吹气喷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出孔口被布置成比第二流出孔口更靠近U形插入通道。由此,沿平行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与第一吹气喷嘴对准的第二吹气喷嘴不会伸入到来自第一吹气喷嘴的空气射流中,因为这允许来自第一吹气喷嘴的第一空气射流能够在第二吹气喷嘴之上通过。
根据实施例,第一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M形成的第一角度为大约15°至大约25°和/或第二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M形成的第二角度为大约20°至大约45°。借助于与插入方向形成小角度的第一空气射流,防止了纬纱被形成较大角度的第二空气射流的力吹得抵靠筘。因此,与如CS 262455 B1中所示的拉伸装置相比,纬纱在沿插入方向的插入期间较少减速。另一方面,借助于与插入方向形成较大角度的第二空气射流,第二吹气喷嘴充分地吹向筘,以防止纬纱在纬纱已被拉伸之后的弹性回复。
空气射流的合适角度取决于不同的织造参数,并且对于不同的织造条件可能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以相对于插入方向大约20°的第一角度和大约27°的第二角度获得最佳的拉伸力。这种定向提供了如下优点,即:所产生的空气射流充分地作用在纬纱的端部区域上,以便拉伸该纬纱,而不使纬纱的端部区域被吹得显著地抵靠筘的后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形成为一个单元。单元例如是吹气管,所述吹气管具有靠近单元的顶部的两个流出孔口,其中,所述流出孔口提供定向不同的两个空气射流。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中的任一个或两者形成为空心针,所述空心针具有靠近所述空心针的末端的流出孔口。特别地,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在构造上彼此相同,并且优选地,也与在织机中使用的中继喷嘴相同。这允许成本效率高的制造。为了使用在构造上相同的两个吹气喷嘴来提供与插入方向形成不同角度的两个空气射流,吹气喷嘴被布置成相对于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平面具有不同的定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利用压缩空气一起供应。因此,两个吹气喷嘴总是至少几乎同时并且以至少几乎相同的压力来吹气。这提供了如下优点,即:来自两个吹气喷嘴的所产生的空气射流的方向大体保持相同,而与所供应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无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经由并行布置的两个供应管道连接到压缩空气源。这允许成本效率高的制造,这是因为用于中继喷嘴的供应管道也可以被用于拉伸装置。优选地,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被安装在保持器上,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用于供应压缩空气的两个供应管道,这两个供应管道通向共同的气室,两个吹气喷嘴都被连接到所述气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吹气喷嘴,所述附加的吹气喷嘴用于提供与第一空气射流和第二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附加的空气射流,所述附加的吹气喷嘴沿插入方向被布置在第二吹气喷嘴的下游,其中,与第二空气射流相比,所述附加的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形成更大的角度。提供附加的吹气喷嘴允许施加更高的吹力。然而,拉伸装置在插入方向上的尺寸增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织机的边界条件来选择合适数量的吹气喷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织机,所述织机包括具有U形插入通道的筘和与所述U形插入通道相对布置的用于拉伸纬纱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吹气喷嘴和第二吹气喷嘴,所述第一吹气喷嘴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第一空气射流,所述第二吹气喷嘴用于提供与第一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第二空气射流,所述第二吹气喷嘴沿插入方向布置在第一吹气喷嘴的下游,其中,与第一空气射流相比,第二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形成更大的角度。
所述拉伸装置能够被布置在具有筘的任何类型的织机处,所述筘设有U形插入通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拉伸装置沿筘的长度方向在位置上可调整地固定到织机的筘座。因此,拉伸装置相对于筘能够被布置在任何位置,例如,调整为待织造的织物的织造宽度的位置。所以,当改变织造宽度时,能够容易地调整拉伸装置在插入方向上的位置。
优选地,提供连续的筘,即延伸超过织造织物的织物边缘的筘,特别是甚至超过靠近织造织物织造的废纱带。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其用于借助于与筘的U形插入通道相对布置的拉伸装置来拉伸插入到织机中的织造梭口中的纬纱,其中,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一吹气喷嘴,所述第一吹气喷嘴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第一空气射流,并且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第二吹气喷嘴,所述第二吹气喷嘴用于提供与第一空气射流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的端部区域上的第二空气射流,所述第二吹气喷嘴沿插入方向被布置在第一吹气喷嘴的下游,其中,与第一空气射流相比,第二空气射流与插入方向成更大的角度排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以下对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和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并且透视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装置的喷气织机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相对于筘的前视图中的图1的拉伸装置;
图3示出了相对于筘的顶视图中的图1的拉伸装置;
图4示出了图1的拉伸装置相对于织物支撑件(fabric support)的布置结构;
图5示出了拉伸装置的放大前视图;
图6示出了拉伸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拉伸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7的替代方案;
图9示出了图1的拉伸装置在喷气织机中的替代性布置结构;
图10示出了图7的拉伸装置的替代方案;
图11示出了图5的拉伸装置的替代方案。
图1至图7示出了拉伸装置3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至图4示出了拉伸装置3以及织机的其他元件,并且图5至图7示出了拉伸装置3本身。
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筘1的一部分、若干中继喷嘴2中的一个以及用于拉伸纬纱6的拉伸装置3。筘1包括若干具有U形轮廓的薄片(lamellae)4,这些薄片4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布置,并且一起形成U形插入通道5,如图4中所示。
拉伸装置3包括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一空气射流31,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提供第二空气射流35,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特别是与第一空气射流31同时地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沿插入方向M布置在第一吹气喷嘴11的下游。拉伸装置3与筘1协作,以使插入的纬纱6保持张紧。为此目的,筘1是比织物边缘(未示出)延伸得更远的连续的筘。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拉伸装置3的吹气喷嘴11、15被布置成比中继喷嘴2更靠近筘1的U形插入通道5。拉伸装置3的这种布置结构允许更大的力作用在纬纱6上。
在织造期间,纬纱6借助于U形插入通道5中的气流被插入到图4中所示的织造梭口32中,所述气流输送纬纱6通过筘1的U形插入通道5。该气流由主喷嘴(未示出)和若干中继喷嘴2产生,所述若干中继喷嘴2沿插入方向M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之后,并且被安装在筘座7上。插入的纬纱6沿插入方向M沿朝向拉伸装置3的方向移动通过U形插入通道5,并且越过拉伸装置3。插入的纬纱6通过拉伸装置3来保持,以防止纬纱6弹性回复或回弹。为此,拉伸装置3对纬纱6吹气。插入和拉伸的纬纱6被经纱43、44以已知的方式约束,并且在U形插入通道5的高度处通过筘1来打纬(beat up)。以数值表达:当织机的一次旋转为360°并且打纬发生在0°时,例如,纬纱6在大约250°处到达拉伸装置3处,并且纬纱6在大约340°处被经纱约束。在该示例中,拉伸装置3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大约240°处被激活以开始吹气,并且在大约350°处被停用。这意味着当纬纱6到达拉伸装置3处时,拉伸装置3已吹气,并且拉伸装置3继续吹气,直到纬纱6被经纱43、44约束或被打纬。优选地,至少靠近拉伸装置3的中继喷嘴2在拉伸装置3的吹气喷嘴11和15吹气的时间段的至少第一部分内持续吹气。
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二者都排出作用在纬纱6上的空气射流。如在图1至图7中、特别是在图6中能够看到的,第二吹气喷嘴15所排出的第二空气射流35与插入方向M形成角度B,所述角度B大于第一吹气喷嘴11所排出的第一空气射流31与插入方向M形成的角度A。换言之,第一空气射流31被定向成比第二空气射流35更朝向插入方向M。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11被布置成产生基本上沿插入方向M定向的第一空气射流31,例如,第一空气射流31和插入方向M之间的角度A小于20°。借助于第一空气射流31,防止了纬纱6被第二空气射流35的力吹得太过度地抵靠筘1。第二空气射流35和插入方向M之间的角度B例如大于27°。
如在图5至图7的实施例中更详细地示出的,第一吹气喷嘴11形成为第一空心针12,所述第一空心针12具有设置在第一空心针12的末端14附近的第一侧向流出孔口13。第二吹气喷嘴15形成为第二空心针16,所述第二空心针16具有设置在第二空心针16的末端18附近的第二侧向流出孔口17。两个侧向流出孔口13、17都通过多个小流出孔形成,例如从US3,978,896已知的小流出孔。如在图5中能够最佳地看到的,第一流出孔口13的平面48和第二流出孔口17的平面49二者都相对于相应的空心针12、16的中轴线略微倾斜,并且空气射流31和35相对于相应的平面48、49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在构造上相同。然而,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被定向成沿不同的方向,使得第一流出孔口13和第二流出孔口17的平面48、49相应地不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流出孔口13处和在第二流出孔口17处排出的空气射流31和35不平行,并且与第一空气射流31相比,第二空气射流35与插入方向M形成更大的角度。
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被布置在保持器8上。保持器8包括第一安装表面40,第一吹气喷嘴11被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表面40。保持器8还包括第二安装表面41,其相对于第一安装表面40倾斜地定向,并且第二吹气喷嘴15被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表面4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以如下方式布置在保持器8上,即:使得与第一流出孔口13的平面48相比,第二流出孔口17的平面49与垂直于插入方向M的平面形成更大的角度。倾斜的布置结构限定了排出的第一空气射流31和排出的第二空气射流35的定向的差异。平面48和49的定向、并且因此同样空气射流31和35的方向能够通过使第一空心针12和/或第二空心针16绕它们的长度轴线相对于保持器8旋转来设置。此外,第二安装表面41被布置成使得第二吹气喷嘴15在保持器8上低于第一吹气喷嘴11布置。因此,第二吹气喷嘴15以如下方式来布置,即:使得其末端18不会伸入到第一空气射流31中。如在图1中能够最佳地看到的,在将拉伸装置3安装到织机时,第一吹气喷嘴11被布置成比第二吹气喷嘴15更靠近U形插入通道5。另一方面,如在图3中能够最佳地看到的,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沿方向51对准,在安装拉伸装置3时,所述方向51与插入方向M一致,换言之,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沿方向51布置,所述方向51平行于插入方向M。
如在图4中能够看到的,拉伸装置3的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特别是沿如图3中所示的方向51来布置,使得拉伸装置3能够在织物支撑件39的唇部38之下通过。
如图7中所示,保持器8设有气室9。气室9经由两个供应管道19和相关联的截止阀20连接到压缩空气源22。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供应管道19。这允许在使用具有小直径的供应管道、特别是使用通常用于中继喷嘴2的供应管道时,向拉伸装置3供应足够的压缩空气。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空气仅经由一个供应管道供应到气室9,所述供应管道的直径被选择为足够大。当吹气喷嘴11、15经由共同的截止阀20连接到压缩空气源22时,吹气喷嘴11、15至少几乎同时地被激活和/或停用。
如图4和图6中所示,保持器8借助于两个相同的固定元件10来固定到筘座7上。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持器8是基本上立方形的块,其包括从面向筘座7的一侧突出的舌部23。如图4中所示,设置在筘座7上的筘梁21具有槽,并且舌部23被夹在键24和筘梁21之间,用于将保持器8固定到筘座7。固定元件10例如与用于中继喷嘴2的已知的固定元件类似地实施,所述固定元件例如如从US 5,020,574已知的。所示的固定元件10允许将拉伸装置3沿筘1布置在期望的位置,其中,拉伸装置3相对于筘1的U形插入通道5的距离仍然保持。期望的位置例如通过织造宽度来确定。两个吹气喷嘴11、15所安装到的这样的保持器8也允许紧凑的构造。
拉伸装置3提供了如下优点,即:由于主喷嘴和中继喷嘴2的吹气动作,处于U形插入通道5中的纬纱6和气流能够几乎无阻碍地越过拉伸装置3,换言之,插入的纬纱6能够几乎无阻碍地继续它们的线性运动。以这种方式,U形插入通道5中的气流被用于提供附加的拉伸力。这提供了如下附加的优点,即:能够在减少空气消耗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拉伸力。
在图8的实施例中,压缩空气经由第一气室46供应到第一吹气喷嘴11,并且经由第二气室47供应到第二吹气喷嘴15。这允许分别地为吹气喷嘴11和15提供压缩空气。
图9示出了在织机中使用如图5至图7中所示的拉伸装置3的第二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拉伸装置3紧挨着织造织物33布置并且布置在织造织物33和废纱带(waste band)34之间。在织造织物33和废纱带34之间的这种布置结构是可能的,这是因为拉伸装置3在插入方向M上的尺寸设定得较小。这提供了能够在纬纱的不匀纺条较短的情况下进行织造的优点,所述不匀纺条比在CS 262455 B1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要短得多。
在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探纬器25沿插入方向M布置在拉伸装置3的上游,并且还如图9中所示,第二探纬器26沿插入方向M布置在拉伸装置3的下游。这允许使用一个在上游并且一个在下游的两个探纬器25、26,这对检测过长的纬纱或断裂的纬纱而言是特别有利的。拉伸装置3特别适于与布置在筘1之前的光学探纬器一起使用。当使用所谓的纬纱去除装置、例如从US 4,898,214已知的纬纱去除装置时,拉伸装置3也是有利的。
图10示出了拉伸装置3的替代性实施例。图10中所示的拉伸装置3类似于图5至图7中所示的拉伸装置3,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用于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吹气喷嘴15的下游设置第三或附加的吹气喷嘴27。第三吹气喷嘴27形成为第三空心针28,所述第三空心针28具有设置在第三空心针28的末端30附近的第三侧向流出孔口29。第三空气射流37经由侧向流出孔口29沿垂直于第三侧向流出孔口29的平面50的方向排出。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吹气喷嘴27在构造上与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相同。然而,所有的吹气喷嘴11、15、27都沿不同的方向定向,使得第一流出孔口13、第二流出孔口17和第三流出孔口29的平面48、49、50相应地不平行。第三吹气喷嘴27被布置成使得与第二空气射流35相比,第三空气射流37与插入方向M形成更大的角度。
第三吹气喷嘴27被安装在设置于保持器8处的第三安装表面42上。第三安装表面42被设置成使得第三吹气喷嘴27布置得低于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因此,第三吹气喷嘴27以如下方式来布置,即:使得其末端30不会伸入到第一空气射流31和/或第二空气射流35中,并且第三吹气喷嘴27不会妨碍来自其他吹气喷嘴11和15的空气射流31和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甚至还可以提供另外的吹气喷嘴。与图1至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提供附加的吹气喷嘴允许施加更高的吹力。然而,拉伸装置3在插入方向M上的尺寸增加。
在如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形成为单元52。单元52通过吹气管形成,所述吹气管被安装在保持器8上,并且包括靠近单元52的顶部54的两个流出孔口13和17,其中,流出孔口13和17提供定向不同的两个相应的空气射流31和35。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射流31和35例如被导引为如图5中所示的空气射流31和35。
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单中继喷嘴2,但显然,若干中继喷嘴按照已知的方式沿筘1布置。如图1、图2、图3和图9中所示,中继喷嘴2提供比拉伸装置3的空气射流31、35更加沿插入方向M定向的空气射流55,例如,空气射流55和插入方向M之间的角度A小于10°。如图9中所示,能够在拉伸装置3的下游设置另一个或若干个中继喷嘴53,以便例如对有缺陷的插入纬纱吹气。空气射流56能够与空气射流55相似地来导引。
根据本发明的拉伸装置3能够被布置在具有筘1的任何类型的织机处,所述筘1设有U形插入通道5。拉伸装置3还能相对于筘1沿筘1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任何位置,例如,适于待织造的织物33的织造宽度的位置。
所述拉伸装置和所述织机不限于作为示例描述和在附图中图示的实施例,归入权利要求的所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和组合也是可能的。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拉伸插入到织机中的织造梭口(32)中的纬纱(6)的拉伸装置,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能够与筘(1)的U形插入通道(5)相对布置,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第一吹气喷嘴(11)和第二吹气喷嘴(15),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一空气射流(31),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共同作用在所述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二空气射流(35),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沿插入方向(M)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的下游,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相比,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与所述插入方向(M)形成更大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沿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M)的方向(51)对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被布置成在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M)的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以避免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伸入到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中。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合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包括第一流出孔口(13),并且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包括第二流出孔口(17),其中,与所述第一流出孔口(13)的平面(48)相比,所述第二流出孔口(17)的平面(49)与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M)的平面形成更大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出孔口(13)比所述第二流出孔口(17)更靠近所述U形插入通道(5)布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与所述插入方向(M)形成的第一角度(A)为大约15°至大约25°,例如大约20°,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与所述插入方向(M)形成的第二角度(B)为大约25°至大约45°,例如大约27°。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形成为单元(52)。
9.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形成为空心针(12、16),所述空心针(12、16)具有靠近所述空心针(12、16)的末端(14、18)的流出孔口(13、1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在构造上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利用压缩空气一起供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和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经由并行布置的两个供应管道(19)连接到压缩空气源(22)。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吹气喷嘴(27),所述附加的吹气喷嘴(27)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和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共同作用在所述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附加的空气射流(37),所述附加的吹气喷嘴(27)沿插入方向(M)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的下游,其中,与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相比,所述附加的空气射流(37)与所述插入方向(M)形成更大的角度。
14.一种织机,包括具有U形插入通道(5)的筘(1)和与所述U形插入通道(5)相对布置的用于拉伸纬纱(6)的拉伸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拉伸纬纱(6)的拉伸装置(3)。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装置(3)沿所述筘(1)的长度方向在位置上可调整地固定到所述织机的筘座(7)。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提供了连续的筘(1)。
17.一种用于借助于与筘(1)的U形插入通道(5)相对布置的拉伸装置(3)来拉伸插入到织机中的织造梭口(32)中的纬纱(6)的方法,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第一吹气喷嘴(11),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用于提供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一空气射流(31),并且所述拉伸装置(3)包括第二吹气喷嘴(15),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共同作用在插入的纬纱(6)的端部区域(36)上的第二空气射流(35),所述第二吹气喷嘴(15)沿插入方向(M)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吹气喷嘴(11)的下游,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空气射流(31)相比,所述第二空气射流(35)与所述插入方向(M)成更大的角度排出。
CN201580026451.5A 2014-05-22 2015-05-19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Active CN106460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4/0397A BE1021879B1 (nl) 2014-05-22 2014-05-22 Strekinrichting voor een inslagdraad
BE2014/0397 2014-05-22
PCT/EP2015/061004 WO2015177155A1 (en) 2014-05-22 2015-05-19 Stretching device for a weft thre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0260A true CN106460260A (zh) 2017-02-22
CN106460260B CN106460260B (zh) 2018-11-13

Family

ID=5130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451.5A Active CN106460260B (zh) 2014-05-22 2015-05-19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46101B1 (zh)
CN (1) CN106460260B (zh)
BE (1) BE1021879B1 (zh)
WO (1) WO2015177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4755B1 (nl) 2016-11-29 2018-06-27 Picanol Nv Afvaleinde-strekinrichting voor een weefmachine
CN112543823B (zh) 2018-06-28 2022-12-09 必佳乐公司 织物支撑件
CN111367326B (zh) * 2020-03-13 2020-09-11 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牵引装置的力量调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7101A3 (de) * 1994-10-04 1997-10-08 Antonio Bortolamai Einrichtung zum Eintragen des Schussfadens in das Webfach einer Luftdüsenwebmaschine
CN1493726A (zh) * 2002-09-18 2004-05-05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纬纱飞行控制装置
BE1017893A5 (nl) * 2007-12-10 2009-10-06 Te Strake Textile Bv Strekinrichting voor het strekken van een inslagdraad.
CN102086556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406857A (nl) 1974-05-21 1975-11-25 Rueti Te Strake Bv Spuitmondstuk in de vorm van een holle naald met een nabij de punt, in de zijwand daarvan aangebrachte spuitopening.
NL7907050A (nl) 1979-09-21 1981-03-24 Rueti Te Strake Bv Pneumatische weefmachine.
CS262455B1 (cs) 1987-04-02 1989-03-14 Radomir Ovcacik Zařízeník napínáníútkové nití
DE3730480A1 (de) 1987-09-11 1989-03-30 Picanol Nv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eines fehlerhaft eingebrachten schussfadens an einer luftwebmaschine
BE1003804A3 (nl) 1989-04-28 1992-06-16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het bevestigen van een onderdeel op de lade van een weefmachine.
BE1017274A6 (nl) 2006-09-13 2008-05-06 Picanol Nv Weefselsteun voor een weef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7101A3 (de) * 1994-10-04 1997-10-08 Antonio Bortolamai Einrichtung zum Eintragen des Schussfadens in das Webfach einer Luftdüsenwebmaschine
CN1493726A (zh) * 2002-09-18 2004-05-05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纬纱飞行控制装置
BE1017893A5 (nl) * 2007-12-10 2009-10-06 Te Strake Textile Bv Strekinrichting voor het strekken van een inslagdraad.
CN102086556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77155A1 (en) 2015-11-26
EP3146101B1 (en) 2020-02-26
CN106460260B (zh) 2018-11-13
BE1021879B1 (nl) 2016-01-25
EP3146101A1 (en)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0260A (zh) 用于纬纱的拉伸装置
CN102094283A (zh) 橡胶加强用织物编织用织机中的织入边形成装置
CN102587006A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织造方法
JP2008063715A (ja) 緯糸を保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ストレッチング装置
CN102099520B (zh) 用于纬纱的存储元件
US6536482B1 (en) Auxiliary nozzle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2016084557A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US4406311A (en) Weft guiding comb for a jet loom
JPH0610239A (ja) 織機における流体により作動する耳形成装置
US3430664A (en) Looms
CN1930336B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CZ259994A3 (en) Reed for air-jet loom
EP1340846A3 (de) Verfahren zum Taengeln von nicht oder teilweise getaengelten Schussgarnen, insbesondere synthetischen Filament-Schussgarnen und Webmaschine zur Verfahrensdurchführung
US4794958A (en) Auxiliary nozzle for air jet loom
CN104213316B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张力施加设备
CN107119370A (zh)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JP7386868B2 (ja) 空気圧を利用した開口方法および装置
CZ277792A3 (en) Method of inserting weft thread into shed on air-jet loom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5531412B (zh) 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织机及织物的制造方法
US7740030B2 (en) Selvedge forming apparatus, weaving machine with a selved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elvedge
US6497257B1 (en) Control of fill yarn during basket weave type patterns on air jet looms
CN212925311U (zh) 改善布料色纤问题的装置以及纺织设备
WO2014187732A1 (en) Auxiliary nozzle for a weaving machine
US20080178959A1 (en) Ca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rapier weaving machine
CN109642362B (zh) 用于捕捉和拉伸纬线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