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4764A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54764A CN106454764A CN201611004953.0A CN201611004953A CN106454764A CN 106454764 A CN106454764 A CN 106454764A CN 201611004953 A CN201611004953 A CN 201611004953A CN 106454764 A CN106454764 A CN 106454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er
- common
- user plane
- group
- publ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应用于通信领域。其中,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另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群组信息;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本发明实施例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建立公共承载,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系统架构演进(Long Term Evolved/System ArchitectureEvolved,以下简称LTE/SAE)等网络是基于人对人(Human To Human,简称H2H)设计的。在现有网络中,每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通常只属于一个用户,网络对于每个UE进行单独管理,建立单个UE使用的承载,不同UE之间没有关联。
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M2M)通信技术是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M2M通信技术中,数据从一台终端设备传输到另一台终端设备上,即实现设备之间的对话。在基于M2M通信技术的M2M网络中,用户与设备之间不再是简单的1:1的关系,通常一个用户会拥有不止一台甚至拥有大量的终端设备,即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形成了1:M的关系。此外在M2M网络中,也可能存在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个终端设备的情形,即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形成了N:1的关系。综合M2M上述各种可能情形,在M2M网络中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表示为N:M。
当大量终端设备在发起通信流程时,按照现有技术建立由单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承载,将会占用大量的网络承载资源,造成网络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用以节省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
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
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
公共承载创建模块,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群组设备服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网络节点,包括:
群组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
群组信息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节点以及与所述网络节点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设备,
所述网络节点,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节点以及与所述网络节点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设备,
所述网络节点,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中,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建立公共承载,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应用场景LTE/SAE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公共承载的分类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5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7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7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8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9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9b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控制面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1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1b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2a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2b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3a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3b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为与终端侧设备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网络节点,如核心网节点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1、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共承载按照功能及数据传输方向可分为:公共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公共用户面承载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公共控制面承载用于传输信令消息;根据传输数据方向不同,公共用户面承载又可分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
本步骤根据某一群组的群组信息,创建该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创建的公共承载可包括:公共用户面承载和/或公共控制面承载,其中,公共用户面承载可包括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或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即可为从设备到设备所有的相关网络节点之间各通信段的完整承载,也可为其中部分通信段的公共承载。
在创建公共承载过程中,可创建第一公共承载,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或者,在创建公共承载过程中,可创建第二公共承载,第二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的公共承载。或者,在创建公共承载过程中,可创建上述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并建立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获取第一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第二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二隧道端点标识,建立第一隧道端点标识和第二隧道端点标识的映射关系。
上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为与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如第一节点为当前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二节点为当前节点的下级节点,或者,第一节点为当前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二节点为当前节点的上级节点。
步骤12、使用上述公共承载为上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公共承载建立完成之后,相同群组的设备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承载资源,不需要为每个设备单独创建承载。
可选的,在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之后,如果创建的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本实施例公共承载处理方法还可包括:对公共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以确定公共用户面承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例如:
判断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当前节点提供的服务的业务需求,如果满足,可直接使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为相应设备提供服务;如果不满足,则在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其他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服务质量需求,更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向保存该群组对应的公共用户面承载上下文的相关节点发送更新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
判断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是否为非静态配置,如果是,则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向保存所述群组的公共用户面承载上下文的相关节点发送更新的所述流模版参数。
保存该群组对应的公共用户面承载上下文的相关节点更新参数后,可使用参数更新后的公共用户面承载为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中,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建立公共承载,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为与终端侧设备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网络节点,如接入网节点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1、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上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
网络侧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的方法可参见图1对应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2、广播上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上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设备接收到包括有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时,可根据接收的群组信息,且确定网络侧创建有自身所属群组的公共承载时,可选择网络侧已创建有该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与属于相同群组的其他设备附着到相同的网络节点上。
本实施例公共承载处理方法中,通过向设备广播网络侧建立的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使得终端侧设备可选择网络侧已创建有该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与属于相同群组的其他设备附着到相同的网络节点上,可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他设备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图3a为本发明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应用场景LTE/SAE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LTE/SAE主要包括: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简称HSS)、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SAE网关、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中的演进基站(E-UTRAN NodeB,简称eNB)等。
HSS主要负责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签约数据管理,HSS保存的签约数据可包括UE的群组信息。UE的群组信息可包括:UE所属的群组的组标识、组成员列表(包括一组设备标识)、组的公共特性、组成员的专有特性等信息,其中组标识及组的公共特性也可作为单独的签约数据保存。如果某一UE属于多个群组,UE的群组信息还可包括群组的组标识与业务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如APN与组标识对等。HSS上保存的UE的签约数据可由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等应用服务器进行维护,例如:MTC应用服务器可改变UE的群组信息,将UE加入某一或某些群组,或者,将UE从某一或某些群组中删除等。当UE的群组信息发生改变时,HSS上保存的签约数据也相应发生改变,使得网络侧对UE的管理方式也需发生相应的变化。
MME的主要功能是保存UE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并对非接入层(Non AccessStratum,简称NAS)信令进行处理,负责NAS信令的安全等,其中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可包括用户的标识、移动性管理状态、位置信息等。MME可向HSS获取UE的签约数据,根据签约数据获取UE的群组信息。
SAE网关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P-GW);S-GW与P-GW是两个逻辑实体,可以存在于同一个或不同的物理实体上。S-GW上主要保存UE的用户面上下文,如:UE的IP地址和路由信息、执行合法监听、分组数据路由功能等;S-GW通过S11接口与MME通信,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信息与会话控制信息等交互。P-GW负责UE接入到分组数据网的用户面锚点功能,通过SGi参考点与外部分组数据网进行通信,具有分组路由和转发的功能,并负责策略计费增强功能、基于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功能等;P-GW通过S5接口与S-GW通信,传输承载建立/修改/删除等控制信息,以及分组数据路由等。
E-UTRAN由多个eNB组成,eNB主要功能是负责建立、维护或释放与UE之间的无线连接,保存处于连接状态UE的上下文信息,并对接入层(Access Stratum,简称AS)信令进行处理,负责AS信令的安全等。
图3b为图3a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公共承载的分类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图3a所示的应用场景中,MME与eNB之间的接口为S1接口,使用公共控制面承载(CP Bearer)通信;S-GW与eNB之间的接口为S1接口,使用公共用户面承载(UP Bearer)通信;MME与S-GW之间的接口为S11接口,使用公共控制面承载通信;S-GW和P-GW之间的接口为S5/S8接口,使用公共控制面或公共用户面承载通信。根据传输数据方向不同,公共用户面承载又可分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即P-GW和S-GW之间、S-GW和eNB可通过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分别进行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说明本发明承载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
图4a-图6b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当属于某一群组的设备需要为发起的业务建立承载时,设备的相关网络节点,可根据由HSS获取的设备签约数据或设备提供的群组信息,首先判断该设备所属的群组是否已建立相应的公共承载。如果没有,则建立该群组相应的公共承载;如果已建立公共承载且此承载处于激活状态,则属于该群组的设备可直接使用该公共承载传输数据;如果已建立公共承载且此承载处于非激活状态,则设备的相关网络节点首先激活该公共承载,之后再将该公共承载用于该群组的设备的数据传输。如果相关网络节点存在上一级节点和下一级节点,则该相关网络节点还需要保存上一级承载与下一级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下面分别结合附着流程、PDN连接建立流程和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a和图4b以在附着流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4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在附着流程中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下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
本实施例中设备的相关网络节点可根据与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或设备提供的群组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本实施例假设设备所属群组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尚未建立。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41a、设备向eNB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建立消息包括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消息、设备标识,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信息,如群组标识(Group ID)等信息;附着请求消息可选择的携带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简称APN)等信息;附着请求消息可以为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简称NAS)消息。
步骤42a、eNB根据设备当前所处的位置及网络拓扑结构,按照负载均衡的原则选择MME,并向选定的MME发送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初始UE消息中包括附着请求消息(NAS消息)。
步骤43a、MME通过更新位置流程(Update Location Procedure),从HSS中获取与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
如果MME中已保存该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则此步骤可省略。
步骤44a、MME根据保存的设备签约数据和/或设备所携带的APN信息,按照负载均衡的原则进行S-GW和P-GW选择,并向选定的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Request)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还可携带设备标识、MME的控制面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简称TEID)、P-GW地址、APN、默认承载(Default Bearer)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45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根据接收到的P-GW信息,向选定的P-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APN、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控制面TEID、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46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图中表示为公共UL TEID,该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为P-GW分配的、与该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对应的上行用户面TEID,以供S-GW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任一设备的上行数据时使用。
P-GW向S-GW返回建立会话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P-GW的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
步骤47a、S-GW建立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和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其中,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为S-GW分配的、与该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对应的上行用户面TEID,以供eNB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任一设备的上行数据时使用。
S-GW向MME返回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S-GW的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
步骤48a、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附着接受消息等信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49a、eNB创建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410a、设备向eNB返回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411a、eNB向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eNB用户面地址等信息。
步骤412a、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eNB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413a、S-GW将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并向MME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等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附着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使用该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上行数据。
图4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4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4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中非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的附着流程,在附着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在附着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41b-步骤43b、与步骤41a-步骤4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4b、MME可根据与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或设备提供的群组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没有,则可采用图4a所示的流程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果已创建,MME则检查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例如:
MME检查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简称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服务质量需求,更新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或者,
MME检查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业务流模版(Traffic Flow Template,简称TFT),图中表示为UL TFT,的配置属性,如果P-GW保存的该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更新上行TFT参数,更新的上行TFT参数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所发上行数据包目的地址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中携带有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更新的相应性能参数,如包括:更新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
本步骤中,如果MME检查结果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非GBR承载、和/或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步骤45b、S-GW根据修改承载命令(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携带的参数,更新自身保存的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如更新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S-GW向P-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更新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46b、P-GW根据修改承载命令(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携带的参数,更新自身保存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如更新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P-GW向S-GW返回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47b、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48b、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如果上述流程中有执行步骤45b-步骤47b,则MME向eNB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更新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
步骤49b、eNB根据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携带的信息,更新自身保存的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410b-步骤411b、与步骤410a-步骤411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b所示的流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44b具体为:MME向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且原步骤44b中MME的承载处理过程由S-GW完成;上述步骤47b具体为:S-GW向MME发送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流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附着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上行数据所需的上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P-GW和S-GW保存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图5a和图5b以在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连接建立流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PDN连接建立流程的设备,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创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下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本实施例假设设备所属群组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尚未建立。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51a、设备向MME发送PDN连接请求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APN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群组标识信息。
步骤52a、MME根据保存的设备签约数据及设备所携带的APN,向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MME控制面TEID、P-GW地址、APN、默认承载的QoS、承载标识、群组标识等信息。
步骤53a-步骤55a、与步骤45a-步骤47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6a、MME向eN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PDN连接接受消息等信息,该PDN连接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57a、eNB创建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PDN连接接受消息,该PDN连接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58a、设备向eNB返回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59a、eNB向MM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eNB用户面地址等信息。
步骤510a-步骤511a、与步骤412a-步骤41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上行数据。
图5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5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5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中非第一个发起PDN连接建立流程的设备的PDN连接建立流程,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51b、设备向MME发送PDN连接请求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APN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群组标识信息。
步骤52b、MME可根据与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或设备提供的群组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没有,则可采用图5a所示的流程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果已创建,MME则检查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本步骤中关于MME检查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与步骤44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3b-步骤55b、与步骤45b-步骤47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6b、MME向eN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PDN连接接受消息等信息,PDN连接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57b-步骤511b、与步骤57a-步骤511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5b所示的流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52b具体为:由MME向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群组标识等信息,原步骤52b中MME的承载处理过程由S-GW完成;上述步骤55b具体为:S-GW向MME返回建立会话响应消息。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发起PDN连接建立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上行数据所需的上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P-GW和S-GW保存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图6a和图6b以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6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创建专用承载的设备,在创建专用承载的流程中创建与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下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61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
P-GW向S-GW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如:LBI,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62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S-GW还建立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和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
S-GW向MME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如:LBI,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63a、MME向eN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64a、eNB创建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65a、设备向eNB返回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66a、eNB向MM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eNB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67a、MME向S-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下行用户面TEID、eNB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68a、S-GW将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保存到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并向P-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上行数据。
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6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6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中非第一个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设备,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图6b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61b、P-GW根据保存的该设备所属的群组标识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没有,则可采用图6a所示的流程创建与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如果已创建,P-GW则检查创建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如果需要对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检查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例如:检查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QoS参数;和/或,检查S-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如果S-GW保存的该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上行TFT,更新的上行TFT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所发上行数据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P-GW向S-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
本步骤对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为可选处理,可由P-GW完成,还可由S-GW完成。
步骤62b、如果P-GW发送的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有P-GW更新后的承载性能参数,如更新的承载QoS、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S-GW则根据该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更新自身已建立的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的相关参数,并向MME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
可选的,如果P-GW没有对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也可由S-GW检查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检查的方法与P-GW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3b、MME向eNB发送承载修改请求消息,承载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64b、eNB根据承载修改请求消息携带的信息,更新自身保存的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65b-步骤68b、与步骤65a-步骤68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专用上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上行数据所需的上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S-GW和eNB保存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可选的,上述图4a-图6b所示的应用实例中,除了可以按照图中所示的流程中建立和使用完整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之外,还可分段创建和使用,例如: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可以只包括S5/S8接口段的上行用户面承载,也可以只包括S1接口段的上行用户面承载;其中,S5/S8接口段的上行用户面承载即为:P-GW和S-GW之间的上行用户面承载,S1接口段的上行用户面承载即为:S-GW与eNB之间的上行用户面承载。需要创建和使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部分段,其使用的方法与上述建立和使用完整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方法相似,不需要创建和使用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其他段,则可为设备建立各自独立的上行用户面承载,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图4a-图6b所示的应用实例中,相关网络节点如eNB、S-GW或P-GW等,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的方式不受限制,可保存在设备各自的承载上下文中;或者,可将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创建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进行独立保存,该情形下,同一群组的设备公共的承载上下文中,不需要单独保存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有效避免了相关网络节点,重复保存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关于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的相同内容,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承载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图7a-图9b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
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应用方法和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似,所不同的是所有涉及的网络节点需要做下行业务数据流的过滤,即需要识别设备的下行IP数据包头,并保存承载相关的下行TFT。同时,这些网络节点还需要保存上一级承载与下一级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有新设备加入或有设备离开时,都需要修改承载相关的下行TFT(下行TFT静态配置场景除外)。下面分别结合附着流程、PDN连接建立流程和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7a和图7b以在附着流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7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在附着流程中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上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如图7a所示,本实施例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71a-步骤74a、与步骤41a-步骤44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5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该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为S-GW分配的、与该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对应的下行用户面TEID,以供P-GW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下行数据时使用。
S-GW根据接收到的P-GW信息,向选定的P-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APN、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控制面TEID、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76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并向S-GW返回建立会话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上行用户面TEID、P-GW的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
步骤77a、S-GW向MME返回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上行用户面TEID、S-GW的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
步骤78a、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附着接受消息等信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79a、eNB创建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该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710a、设备向eNB返回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711a、eNB向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eNB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eNB用户面地址等信息。该eNB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为eNB分配的、与该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对应的下行用户面TEID,以供S-GW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下行数据时使用。
步骤712a、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eNB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eNB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群组标识等信息。
步骤713a、S-GW建立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和eNB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S-GW向MME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等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附着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下行数据。
图7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7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7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非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的附着流程,在附着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如图7b所示,本实施例在附着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71b-步骤73b、与步骤71a-步骤7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4b、MME可根据与设备相关的签约数据或设备提供的群组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没有,则可采用图7a所示的流程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如果已创建,向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MME控制面TEID、P-GW地址、APN、默认承载的QoS、承载标识、群组标识等信息。
步骤75b、S-GW检查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S-GW检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可包括如下:
S-GW检查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QoS;和/或,MME检查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图中表示为DL TFT,的配置属性,如果P-GW保存的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下行TFT参数,更新的下行TFT参数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所发下行数据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本步骤中,如果S-GW检查结果为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非GBR承载、和/或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S-GW向P-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和/或更新的下行TFT参数等。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76b、P-GW根据修改承载命令(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携带的参数,更新自身保存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如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下行TFT参数等。P-GW向S-GW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77b、S-GW向MME发送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
步骤78b、MME向eNB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如果上述流程中有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中可携带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承载标识、群组标识等信息。
步骤79b-步骤710b、与步骤79a-步骤710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11b、eNB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等信息。
图7b所示的流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74b具体为:由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Bearer QoS、Bearer标识、更新的下行TFT等信息,原步骤74b中S-GW的承载处理过程由MME完成;上述步骤77b具体为: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这两个步骤都是可选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附着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下行数据所需的下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P-GW和S-GW保存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图8a和图8b以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是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图8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PDN连接建立流程的设备,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创建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上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本实施例假设设备所属群组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尚未建立。如图8a所示,本实施例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81a、设备向MME发送PDN连接请求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APN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群组标识信息。
步骤82a-步骤85a、与步骤74a-步骤77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6a、MME向eN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PDN连接接受消息等信息,PDN连接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87a-步骤88a、与步骤57a-步骤58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9a-步骤811a、与步骤711a-步骤71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下行数据。
图8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8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8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非第一个发起PDN连接建立流程的设备的PDN连接建立流程,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如图8b所示,本实施例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81b、设备向MME发送PDN连接请求消息,PDN连接请求消息中携带APN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群组标识信息。
步骤82b-步骤89b、与步骤74b-步骤711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b所示的流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82b具体为:由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Bearer QoS、Bearer标识、更新的下行TFT参数等信息,原步骤82b中S-GW的承载处理过程由MME完成;上述步骤85b具体为: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这两个步骤都是可选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发起PDN连接建立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下行数据所需的下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P-GW和S-GW保存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图9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创建专用承载的设备,在创建专用承载的流程中创建与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上行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式不受限制。如图9a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91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P-GW向S-GW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专用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如:LBI,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92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向MME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如:LBI,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93a-步骤95a、与步骤63a-步骤65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6a、eNB向MME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eNB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97a、MME向S-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eNB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eNB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步骤98a、S-GW建立S-GW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和eNB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S-GW向P-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传输下行数据。
图9b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9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9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中非第一个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设备,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如图9b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91b、P-GW根据保存的该设备所属的群组标识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没有,则可采用图9a所示的流程创建与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如果已创建,P-GW则检查创建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根据修改结果更新自身保存的承载上下文;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如果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检查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例如:检查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QoS参数;和/或,检查S-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如果S-GW保存的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下行TFT参数,更新的下行TFT参数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所发下行数据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P-GW向S-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下行TFT等信息。
本步骤对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为可选处理,可由P-GW完成,还可由S-GW完成。
步骤92b、如果P-GW发送的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有P-GW更新后的承载性能参数,如更新的承载QoS、更新的下行TFT等信息,S-GW则根据该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更新自身已建立的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的相关参数。
可选的,如果P-GW没有对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也可由S-GW检查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检查的方法与P-GW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3b、MME向eNB发送承载修改请求消息,承载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94b-步骤98b、与步骤64b-步骤68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创建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如: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等,无需为这些设备重新创建专用下行用户面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下行数据所需的下行承载资源开销。进一步的,如果创建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为非GBR承载、或者S-GW和eNB保存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发起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修改流程,由此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开销。
可选的,上述图7a-图9b所示的应用实例中,除了可以按照图中所示的流程中建立和使用完整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之外,还可分段创建和使用,例如: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可以只包括S5/S8接口段的下行用户面承载,也可以只包括S1接口段的下行用户面承载;其中,S5/S8接口段的下行用户面承载即为:P-GW和S-GW之间的下行用户面承载,S1接口段的下行用户面承载即为:S-GW与eNB之间的下行用户面承载。需要创建和使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部分段,其使用的方法与上述建立和使用完整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方法相似,不需要创建和使用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其他段,则可为设备建立各自独立的下行用户面承载,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图7a-图9b所示的应用实例中,相关网络节点如eNB、S-GW或P-GW等,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的方式不受限制,可保存在设备各自的承载上下文中,或者,可将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创建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进行独立保存,有效避免了相关网络节点,重复保存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关于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上下文的相同内容,从而节省了对终端设备承载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在图4a-图9b对应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如果某些设备发起的业务的QoS需求相同,无论这些设备是否属于同一群组,这些设备也可共享公共用户面承载;或者,当某一设备的不同业务属于不同群组时,如果业务的QoS需求相同,这些业务也可以共享相同的公共用户面承载。
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公共控制面承载处理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公共控制面承载处理方法可包括:
步骤101、网络节点为附着到自身的、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创建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控制面承载。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控制面承载的网络节点可为:eNB、MME、S-GW或P-GW等网络节点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如果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附着到相同的MME和S-GW,则MME和S-GW可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S11控制面承载,这些设备可使用公共S11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其相关的控制信令。
如果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附着到相同的S-GW和P-GW,则S-GW和P-GW可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这些设备可使用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其相关的控制信令。
如果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附着到相同的eNB和MME,则eNB和MME可创建与群组对应的公共S1控制面承载,这些设备可使用公共S1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其相关的控制信令。
步骤102、网络节点使用公共控制面承载,传输与上述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
如果使用公共S11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MME和S-GW需给这些设备分配一个控制面承载TEID资源,所有与这些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都通过相同的控制面承载传送,信令消息中携带的设备标识可区分不同设备的信令消息。
如果使用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S-GW和P-GW需给这些设备分配一个控制面承载TEID资源,所有与这些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都通过相同的控制面承载传送,信令消息中携带的设备标识可区分不同设备的信令消息。
如果使用公共S1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eNB和MME需给这些设备分配一个S1AP ID,所有与这些设备相关的控制信令都通过相同的S1控制面承载传送,信令消息中需要携带新的IE用来区分不同设备的信令消息。新的IE可以是设备标识,也可以是新定义的IE或其他任何可以区分不同设备的标识。
本实施例公共控制面承载处理方法中,网络节点为附着到自身的、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分配公共控制面承载,这些设备可使用相同的公共控制面承载传输与其相关的控制信令,使得网络节点无需为这些设备单独创建控制面承载,从而节省了传输属于同一群组的设备的控制信令所需的控制面承载资源开销。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图4a-图6b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图7a-图9b为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图10为公共控制面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控制面承载的任意组合,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创建公共承载。
下面结合图3a和图3b所示的应用场景,举例说明公共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的组合处理方法。
图11a和图11b以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包括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控制面承载包括: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
图11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在附着流程中创建于群组对应的上述公共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4a相似,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7a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1a所示,本实施例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111a-步骤113a、与步骤41a-步骤4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4a、MME按照负载均衡的原则进行S-GW和P-GW选择,并向选定的S-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MME的公共控制面TEID、P-GW地址、APN、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其中,MME的公共控制面TEID即为公共S11控制面承载的TEID。
步骤115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根据接收到的P-GW信息,向选定的P-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APN、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公共控制面TEID、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其中,S-GW的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TEID,S-GW的公共控制面TEID即为: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的TEID。
步骤116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向S-GW返回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P-GW的公共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其中,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TEID;P-GW的公共控制面TEID即为: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的TEID。
步骤117a、S-GW建立P-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和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
S-GW向MME返回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S-GW的公共控制面TEID、承载标识、承载QoS等信息;其中,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TEID。
步骤118a、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群组标识、附着接受消息等信息;其中,S-GW的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TEID,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119a-步骤1113a、与步骤49a-步骤41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附着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使用建立的上述公共承载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
图11b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11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11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非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的附着流程,在附着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4b相似,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7b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1b所示,本实施例在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11b-步骤113b、与步骤111a-步骤11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4b、MME使用公共S11控制面承载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MME的公共控制面TEID、P-GW地址、APN、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MME的公共控制面TEID即为:公共S11控制面承载的TEID。
步骤115b、S-GW检查创建的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S-GW检查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可包括如下:S-GW检查该群组对应的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QoS;和/或,MME检查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图中表示为DL TFT,的配置属性,如果P-GW保存的该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下行TFT参数,更新的下行TFT参数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的下行数据包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本步骤中,如果S-GW检查结果为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非GBR承载、和/或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下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则不需要对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S-GW使用S5/S8控制面承载向P-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中携带承载标识、更新的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和/或更新的下行TFT参数等。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16b、P-GW根据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携带的参数,更新自身保存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如更新的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QoS参数,和/或更新的下行TFT参数等。P-GW向S-GW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17b、S-GW检查创建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S-GW检查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可包括如下:S-GW检查该群组对应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QoS;和/或,MME检查P-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图中表示为UL TFT,的配置属性,如果P-GW保存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上行TFT参数,更新的上行TFT参数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的上行数据包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S-GW使用公共S11控制面承载向MME返回的建立会话响应消息,建立会话响应消息中携带更新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更新的上行TFT、承载标识等信息。S-GW根据更新自身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的TFT。
步骤118b、MME向eNB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如果上述流程中有对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修改承载请求消息中可携带更新的更新的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的QoS、承载标识、群组标识等信息。
步骤119b-步骤1111b、与步骤79b-步骤711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1b所示的流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114b具体为:由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下行TFT等信息,原步骤114b中S-GW的承载处理过程由MME完成;上述步骤117b具体为: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这两个步骤都是可选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附着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有的公共S5/S8上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节省了大量承载资源。当建立的公共用户面承载是非GBR承载或P-GW、S-GW、eNB保存的公共用户面承载的TFT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时,还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
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进行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的方法,与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2a和图12b以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包括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承载。本实施例可在附着流程或PDN连接建立流程的基础上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公共控制面承载可在附着流程创建,在此不再赘述。
图12a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各设备中第一个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设备,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创建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6a相似,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9a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2a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121a、P-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其中,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TEID。
P-GW向S-GW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P-GW的用户面地址、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其中,P-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TEID。
步骤122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S-GW建立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TEID和专用公共S1上行用户面TE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保存在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其中,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专用公共S1上行用户面TEID。
S-GW向MME发送建立承载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承载QoS、默认承载标识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专用公共S1上行用户面TEID。
步骤123a、MME向eN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建立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专用公共S1上行用户面TEID。
步骤124a、eNB创建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以及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其中,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即为:专用公共S1上行用户面TEID。
eNB向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无线承载标识和附着接受消息,附着接受消息可以为NAS消息。
步骤125a-步骤127a、与步骤65a-步骤67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8a、S-GW将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保存到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并向P-GW发送建立承载响应消息,建立承载响应消息中携带S-GW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S-GW的用户面地址、承载标识等信息;其中,S-GW的专用公共下行用户面TEID即为专用公共S5/S8下行用户面TEID。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S5/S8上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在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用户面承载建立起来之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它设备可使用该专用公共用户面承载传输上下行数据。
图12b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12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12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非第一个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设备,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专用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6b相似,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9b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2b所示,本实施例专用承载建立流程中专用公共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21b、P-GW根据保存的该设备所属的群组标识信息,判断该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是否已建立,如果已创建,P-GW则检查创建的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如果满足,则不需要对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
如果需要对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修改,检查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例如:检查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如果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GBR承载,则根据当前设备所需业务的实际带宽需求,确定更新的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QoS参数;和/或,检查S-GW保存的该群组对应的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如果S-GW保存的该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则确定更新的上行TFT,更新的上行TFT中包括有可识别当前设备所发上行数据包的新的业务流模版。
P-GW向S-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P-GW根据性能参数的修改结果,对自身已创建的承载上下文的相应参数进行修改。
本步骤对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设备的业务需求过程为可选处理,可由P-GW完成,还可由S-GW完成。
步骤122b、如果P-GW发送的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有P-GW更新后的承载性能参数,如更新的承载QoS、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S-GW则根据该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更新自身已建立的与群组对应的承载上下文的相关参数,并向MME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
可选的,如果P-GW没有对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也可由S-GW检查专用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检查的方法与P-GW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3b、MME向eNB发送承载修改请求消息,承载修改请求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S-GW用户面地址、S-GW的专用公共上行用户面TEID等信息,可选择的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步骤124b-步骤128b、与步骤64b-步骤68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使新发起专用承载建立流程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有的公共S5/S8上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S1上行用户面承载,节省了大量承载资源。当公共用户面承载是非GBR承载、或者S-GW和eNB保存的公共用户面承载上行TFT的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时,还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
上述图11a-图12b对应实施例的公共承载组合方式中,相关网络节点,如MME、S-GW、P-GW和eNB需存储群组相关数据。群组相关数据具体存储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选的,各网络节点关于群组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示例如表1-表4所示:
表1 MME关于群组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示例
群组标识(Group ID) |
S-GW公共控制面承载TEID(S-GW CP TEID(S11)) |
S-GW公共用户面承载TEID(S-GW UP TEID(S1)) |
设备标识列表(Deivce ID List) |
表2 P-GW关于群组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示例
群组标识(Group ID) |
S-GW公共控制面承载TEID(S-GW CP TEID(S5/S8)) |
S-GW公共用户面承载TEID(S-GW UP TEID(S5/S8)) |
设备标识列表(Deivce ID List) |
表3 S-GW关于群组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示例
群组标识(Group ID) |
P-GW公共控制面承载TEID(S-GW CP TEID(S5/S8)) |
P-GW公共用户面承载TEID(S-GW UP TEID(S5/S8)) |
MME公共控制面承载TEID(MME CP TEID(S11)) |
设备标识列表(Deivce ID List) |
表4 eNB关于群组相关数据的存储结构示例
群组标识(Group ID) |
S-GW公共用户面承载TEID(S-GW CP TEID(S1)) |
设备标识列表(Deivce ID List) |
图13a和图13b以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与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包括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时的承载处理方法实施例,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包括: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控制面承载包括: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
图13a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信令交互图。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在附着流程中创建于群组对应的上述公共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4a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创建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3a所示,本实施例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创建方法包括:
步骤131a-步骤133a、与步骤41a-步骤4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4a、与步骤114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5a、S-GW创建与群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创建的承载上下文中包括有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S-GW根据接收到的P-GW信息,向选定的P-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设备标识、APN、S-GW的用户面地址、S-GW的公共控制面TEID、默认承载QoS、承载标识等信息;其中,S-GW的公共控制面TEID即为: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的TEID。
步骤136a-步骤1313a、与步骤116a-步骤1113a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流程,可在附着流程中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使用建立的上述公共承载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
图13b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信令交互图。与图13a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区别在于,如图13b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属于同一群组、非第一个发起网络附着流程的设备的附着流程,在附着流程中使用已创建的与群组相关的公共承载,其中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4b相似,公共控制面承载的使用方法与图10相似。如图13b所示,本实施例在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31b-步骤134b、与步骤111b-步骤114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5b、S-GW查找与群组标识对应的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信息,如果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是GBR承载、或者P-GW保存的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的TFT属性配置为非静态配置,则S-GW使用公共S5/S8控制面承载向P-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修改承载命令消息中携带更新的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36b、P-GW根据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携带的参数,更新自身保存承载上下文中的相应参数,如更新的公共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QoS,和/或更新的上行TFT参数等。P-GW向S-GW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37b-步骤1311b、与步骤117b-步骤1111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3b所示的流程中,由S-GW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可选的,还可对上述流程进行变形,在变形实施例中由MME对与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进行检查。该情形下,上述步骤134b具体为:由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命令消息,消息中携带更新的承载QoS、承载标识、更新的上行TFT等信息,原步骤134b中S-GW的承载处理过程由MME完成;上述步骤77b具体为: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这两个步骤都是可选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流程,可使新附着的、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使用已有的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节省了大量承载资源。当建立的公共用户面承载是非GBR承载或P-GW、S-GW、eNB保存的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的TFT配置属性为静态配置时,还可节省部分信令资源。
属于相同群组的设备进行PDN连接建立流程中,关于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以及公共S11和S5/S8控制面承载的处理方法,与图13a和图13b所示的附着流程中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相似;在附着流程或PDN连接建立流程之后,可在专用承载建立流程创建和使用公共S1和S5/S8上行用户面承载,具体实现方式与图6a和图6b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图4a-图13b所示的各实施例创建公共承载之后,eNB可在小区广播消息中携带公共承载相关的群组信息,例如:群组标识等。设备接收到包括有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时,可根据接收的群组信息,判断网络侧是否创建有自身所属群组的公共承载,如果有,则可选择网络侧已创建有该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与属于相同群组的其他设备附着到相同的eNB上,从而可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他设备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节省了对终端设备管理所需的网络资源。
图14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网络节点包括:公共承载创建模块141和群组设备服务模块142。
公共承载创建模块141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群组设备服务模块142用于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共承载按照功能及数据传输方向可分为:公共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公共用户面承载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公共控制面承载用于传输信令消息;根据传输数据方向不同,公共用户面承载又可分为: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本实施例网络节点还可包括:群组信息获取模块143。
群组信息获取模块143用于获取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信息。相应的,群组设备服务模块142具体用于根据群组信息获取模块143获取的群组信息,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创建的公共承载可包括:公共用户面承载和/或公共控制面承载,其中,公共用户面承载可包括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或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控制面承载,即可为从设备到设备所有的相关网络节点之间各通信段的完整承载,也可为其中部分通信段的公共承载。该情形下,公共承载创建模块141包括公共承载创建单元1411或公共承载映射单元1412。
公共承载创建单元1411用于创建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或第二公共承载。
公共承载映射单元1412用于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并建立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和所述第二公共承载的映射关系。
上述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上述第二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为与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公共承载映射单元1412可包括:获取子单元14121以及映射建立子单元14122。
获取子单元1412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第二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二隧道端点标识。
映射建立子单元14122用于根据获取子单元14121获取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第二隧道端点标识,建立第一隧道端点标识和第二隧道端点标识的映射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网络节点还可包括:确定模块144。
确定模块144用于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
本实施例网络节点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服务质量参数更新模块145和流模版参数更新模块146。
服务质量参数更新模块145用于在确定模块144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流模版参数更新模块146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
本实施例网络节点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建立公共承载,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通信所需的承载资源开销。本实施例网络节点的具体表现实体不受限制,可为核心网节点,如MME、S-GW或P-GW等,其对公共承载进行处理的机理可参见图1、图4a-图13b对应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网络节点包括:群组信息获取模块151和群组信息广播模块152。
群组信息获取模块151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群组信息。
群组信息广播模块152用于用于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本实施例网络节点通过向设备广播网络侧建立的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使得终端侧设备可选择网络侧已创建有该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与属于相同群组的其他设备附着到相同的网络节点上,可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他设备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通信所需的承载资源开销。本实施例网络节点的表现实体不受限制,可为接入网节点,如eNB等,eNB获取公共承载对应群组信息的方式可参见图4a-图13b对应实施例的记载,自身对公共承载进行处理的机理可参见图2对应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节点161和设备162,网络节点161和设备162之间以可通信方式相连。
网络节点161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该情形下,网络节点为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建立公共承载,使得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通信所需的承载资源开销。本实施例网络节点的细化结构可参见图14对应实施例的记载,网络节点对公共承载进行处理的机理可参见图1、图4a-图13b对应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网络节点161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群组信息;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该情形下,网络节点通过向设备广播网络侧建立的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终端侧设备选择网络侧已创建有该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与属于相同群组的其他设备附着到相同的网络节点上,可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其他设备共享相同的承载资源,从而节省了与属于同一群组的多个设备通信所需的承载资源开销。本实施例网络节点的细化结构可参见图15对应实施例的记载,网络节点和设备的工作机理可分别参见图2对应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
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
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公共上行用户面承载和公共下行用户面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包括:
根据所述群组的群组信息,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包括:
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或第二公共承载,所述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二公共承载为所述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分别为与所述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或者,
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并建立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和所述第二公共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二公共承载为所述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分别为与所述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和所述第二公共承载的映射关系,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所述第二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二隧道端点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隧道端点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端点标识的映射关系。
6.一种公共承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并在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
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7.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共承载创建模块,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
服务质量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
流模版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
群组设备服务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群组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群组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群组的群组信息;
所述群组设备服务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群组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群组的群组信息,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承载创建模块包括公共承载创建单元或公共承载映射单元:
所述公共承载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或第二公共承载,所述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二公共承载为所述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分别为与所述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
所述公共承载映射单元,用于创建所述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第一公共承载和第二公共承载,并建立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和所述第二公共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公共承载为当前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二公共承载为所述当前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公共承载,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分别为与所述当前节点连接的不同级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承载映射单元包括获取子单元以及映射建立子单元,
所述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所述第二公共承载对应的第二隧道端点标识;
所述映射建立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隧道端点标识以及第二隧道端点标识,建立所述第一隧道端点标识和所述第二隧道端点标识的映射关系。
11.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群组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
服务质量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
流模版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
群组信息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1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节点以及与所述网络节点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设备,
所述网络节点,用于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在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使用所述公共承载为所述群组中的设备提供服务。
1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节点以及与所述网络节点以可通信方式相连的设备,
所述网络节点,用于通过创建设备所属群组对应的公共承载,获取所述公共承载对应的群组信息;并在所述公共承载为公共用户面承载时,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性能参数不满足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且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承载时,根据所述所述服务的业务需求,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和/或,在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的配置属性为非静态配置时,更新所述公共用户面承载的流模版参数;广播所述群组信息,以供属于所述群组的设备选择创建有所述公共承载的小区进行驻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04953.0A CN106454764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04953.0A CN106454764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CN2009102265152A CN102075872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65152A Division CN102075872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54764A true CN106454764A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403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65152A Pending CN102075872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CN201611004953.0A Pending CN106454764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265152A Pending CN102075872A (zh) | 2009-11-19 | 2009-11-19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84921B2 (zh) |
CN (2) | CN102075872A (zh) |
AU (1) | AU2010321416B2 (zh) |
WO (1) | WO201106070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3975A1 (zh) * | 2017-06-06 | 2018-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CN111866756A (zh) * | 2020-07-17 | 2020-10-3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播广播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84812B1 (en) | 2011-04-01 | 2016-12-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common PDP context |
CN102164411B (zh) * | 2011-05-31 | 2013-10-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寻呼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JP5824154B2 (ja) * | 2011-08-11 | 2015-11-25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シンタイプ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接続性共有 |
CN102958003B (zh) * | 2011-08-30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呼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037512B (zh) * | 2011-09-30 | 2016-06-01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模式的消息传输的方法 |
CN103096433B (zh) * | 2011-11-08 | 2018-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组的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
CN102572722B (zh) | 2012-01-19 | 2015-07-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集群用户的消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
AU2013260295B2 (en) | 2012-05-10 | 2017-05-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 d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of data packets |
JP6088162B2 (ja) * | 2012-06-29 | 2017-03-0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管理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JP5956850B2 (ja) * | 2012-06-29 | 2016-07-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管理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JP5912926B2 (ja) * | 2012-06-29 | 2016-04-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ビング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EP2683211B1 (en) * | 2012-07-02 | 2021-04-07 | Alcatel Lucent | Support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packet mobile network |
KR20140045215A (ko) * | 2012-10-08 | 2014-04-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그룹 기반 연결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024008B (zh) * | 2012-12-03 | 2016-03-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物联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RU2627059C2 (ru) | 2013-02-07 | 2017-08-03 | Дайно Нобел Инк. | Системы доставки взрывчатых веществ и связанные с ними способы |
CN104160745B (zh) * | 2013-02-07 | 2018-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设备 |
WO2014125778A1 (ja) * | 2013-02-18 | 2014-08-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移動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WO2014125777A1 (ja) * | 2013-02-18 | 2014-08-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WO2014179960A1 (zh) * | 2013-05-09 | 2014-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338487B (zh) * | 2013-06-03 | 2016-06-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异系统间重选或切换处理方法和设备 |
US9819578B2 (en) | 2013-08-26 | 2017-11-14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path control |
WO2015029417A1 (ja) * | 2013-08-26 | 2015-03-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パスの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
CN104519597B (zh) * | 2013-10-08 | 2018-10-30 | 阿尔卡特朗讯 | 一种用于设置承载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KR20180078233A (ko) * | 2015-09-16 | 2018-07-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베어러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WO2017167012A1 (en) * | 2016-04-01 | 2017-10-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
CN108401226B (zh) * | 2017-02-04 | 2021-11-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终端和系统 |
DE102017002434B4 (de) | 2017-03-13 | 2019-02-28 | A.P.E. Angewandte Physik & Elektronik GmbH | Laservorrichtung zur Materialbearbeitung |
CN110493835A (zh) * | 2019-07-10 | 2019-11-22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小区选择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8793A (zh) * | 2007-01-12 | 2008-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共享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1325789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的驻留小区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01529932A (zh) * | 2006-11-01 | 2009-09-09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向多个小区提供多媒体广播/组播的节点共亨传输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04907A1 (fr) * | 2006-08-08 | 2008-02-15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par messages et dispositif associe |
-
2009
- 2009-11-19 CN CN2009102265152A patent/CN102075872A/zh active Pending
- 2009-11-19 CN CN201611004953.0A patent/CN106454764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11-16 JP JP2012539171A patent/JP55849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16 AU AU2010321416A patent/AU201032141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0-11-16 WO PCT/CN2010/078783 patent/WO201106070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9932A (zh) * | 2006-11-01 | 2009-09-09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向多个小区提供多媒体广播/组播的节点共亨传输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188793A (zh) * | 2007-01-12 | 2008-05-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共享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1325789A (zh) * | 2007-06-14 | 2008-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的驻留小区确定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23975A1 (zh) * | 2017-06-06 | 2018-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US11706655B2 (en) | 2017-06-06 | 2023-07-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CN111866756A (zh) * | 2020-07-17 | 2020-10-3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播广播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1866756B (zh) * | 2020-07-17 | 2023-05-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播广播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0321416B2 (en) | 2014-04-24 |
JP5584921B2 (ja) | 2014-09-10 |
CN102075872A (zh) | 2011-05-25 |
WO2011060707A1 (zh) | 2011-05-26 |
AU2010321416A1 (en) | 2012-06-21 |
JP2013511862A (ja) | 2013-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4764A (zh)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
US11438746B2 (en) |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determining IOT service, an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IOT service behavior | |
US10455489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PDN GW selection | |
CN102457871B (zh) | 一种网络资源节省方法和系统 | |
CN103906262B (zh) | 一种承载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网关 | |
US9173244B2 (en) |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nd using public path, M2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s thereof | |
US20110116469A1 (en) |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selected internet protocol traffic offload packet encapsulation to support seamless mobility | |
CN105828315B (zh) | 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 |
US20100226314A1 (en) |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s via hnb access systems | |
US20110314162A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y hnb | |
CN114009108A (zh) | Ran寻呼处理 | |
US20110032871A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y hnb | |
US9560175B2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internet protocol header replacement mapping and network node | |
CN115175372A (zh) | 控制ue上下文和ue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075871B (zh) | 选择服务节点的方法、网络节点和通信系统 | |
CN101860910B (zh) | 本地网络的承载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019383A (zh) | 在网关支持节点与移动终端之间隧道传输因特网协议分组 | |
CN112105091A (zh) | 会话管理方法、会话管理功能smf实体、终端及网络侧实体 | |
CN10860537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05120496B (zh) | 负载控制方法和设备及通信系统 | |
CN102036185B (zh) | 设备群组管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通信系统 | |
CN103379479A (zh) | 一种确定用户标识和通知参数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WO2020148263A1 (en) | Routed IP Traffic Offload | |
CN106817730B (zh) |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用户面的QoS控制方法 | |
US20220353784A1 (en) | Data transfer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