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3470A -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3470A
CN106453470A CN201610354668.5A CN201610354668A CN106453470A CN 106453470 A CN106453470 A CN 106453470A CN 201610354668 A CN201610354668 A CN 201610354668A CN 106453470 A CN106453470 A CN 106453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end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intelligent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4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3470B (zh
Inventor
金小波
杨谦
钟杨思麟
王楚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ACHUANGYUE TRAVEL PL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ACHUANGYUE TRAVEL PL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ACHUANGYUE TRAVEL PL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ACHUANGYUE TRAVEL PL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546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3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6015 priority patent/WO201720237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3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包括服务端、移动智能终端和信息采集端,其中服务端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信息采集端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消息;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使用户与景区系统之间产生足够的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以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有机结合。

Description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各地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了能够玩的尽兴,让旅游变得更自由更方便,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行,来代替跟团游;但是自由行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查攻略,定路线等。
一些景区为了方便游客游览,在游客进入景区范围内后,向其手机推送景区介绍,向游客介绍景区相关特色,其缺点在于:该推送仅仅是简单的消息推送,与游客之间没有任何互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使用户与景区系统之间产生足够的互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一种交互系统,包括服务端、移动智能终端和信息采集端,其中,
服务端,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信息采集端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消息;
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存储有信息采集端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与信息采集端位于同一位置的ibeacon信标设备,所述服务端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所述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为该行为所对应的结果数据。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向礼品兑换终端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所述信息采集端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
所述信息采集端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服务端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
一种交互系统,包括服务端和移动智能终端,其中,
服务端,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到达设定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消息,并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用户依据所述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向礼品兑换终端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ibeacon信标设备,所述服务端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一种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移动智能终端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
服务端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
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所述服务端存储有信息采集端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
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在信息采集端附近设置ibeacon信标设备,所述服务端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向礼品兑换终端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所述信息采集端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
所述信息采集端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
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
服务端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信息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
一种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移动智能终端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移动智能终端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
服务端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
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在设定位置设置ibeacon信标设备,所述服务端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向礼品兑换终端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使用户与景区系统之间产生足够的互动,增加游玩的乐趣。2、信息采集端,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服务端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了线上线下,以及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有机结合,极大的增强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和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简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简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交互系统,包括服务端1和移动智能终端2,其中,
服务端1,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移动智能终端2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移动智能终端2,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消息,并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用户依据所述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5;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具体为:用户完成相应行为后,由服务端1判断是否符合指令消息的要求,若符合,则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若不符合,则向移动智能终端2发送行为不达标信息。
所述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为该行为所对应的结果数据;例如,指令消息为摇一摇,用户完成摇动移动智能终端2的行为后,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发送奖励红包(即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基于前述系统的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2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1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具体为:用户打开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同意服务端1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当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存储于服务端内)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移动智能终端2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拍照、录音等),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交互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交互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定位置的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系统的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移动智能终端2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拍照、录音等),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交互系统,包括服务端1、移动智能终端2和信息采集端3,其中,
服务端1,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信息采集端3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存储于服务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移动智能终端2,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消息;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2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所述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为该行为所对应的结果数据。例如,指令消息为摇铃(铃铛位于信息采集端附近,为线下体验点),信息采集端3检测到用户完成摇铃行为,同时采集到铃铛的响声后,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发送奖励红包以及与铃铛声响次数相对应的祝福(即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5;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具体为:用户完成相应行为后,由服务端1判断是否符合指令消息的要求,若符合,则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若不符合,则向移动智能终端2发送行为不达标信息。
为了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匹配,实现定制化交互,所述信息采集端3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例如微软公司的Kinect设备。所述信息采集端3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2的信息;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3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1,服务端1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2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1;服务端1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交互系统的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2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1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所述信息采集端3附近通常设置有供用户体验以完成相应行为动作的体验点;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所述信息采集端3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例如微软公司的Kinect设备。其具体交互方法包括:
所述信息采集端3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2的信息;
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3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1,服务端1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信息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交互系统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与信息采集端3位于同一位置的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基于本实施例交互系统的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1依据移动智能终端2当前位置向其发送与该位置相对应的拓扑地图;
移动智能终端2,由用户随身携带,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用于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发送过来的拓扑地图;
所述拓扑地图以其涵盖范围内的各线下体验点为其拓扑点,并由连接各拓扑点的拓扑线构建而成,且各拓扑点包含与其所对应体验点的真实位置信息;所述拓扑地图包括以界面形式呈现于移动智能终端2上的表象层,以及由实际坐标数据支撑的逻辑层,各拓扑点呈现于表象层,各拓扑点对应的线下体验点在逻辑层中的位置与各体验点的实际位置信息相同。在后续查看时,仅需点击所述拓扑地图上的拓扑点(对应已完成行为的线下体验点),即可在拓扑地图上弹出用户在该拓扑点对应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所述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获取用户当前状态信息,并显示于所述拓扑地图上;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用户位置信息、心率、步数、消耗卡路里。同时,服务端1能够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实时位置信息,反馈给移动智能终端2并实时显示于拓扑地图上,以便在拓扑地图上实时获知用户及其随身携带移动智能终端2的当前位置,其原理为:用户及其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沿拓扑线对应的实际路径行进时,服务端1会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同时服务端1根据实际路径中当前位置到拓扑线(实际路径对应的拓扑线)两个端点处拓扑点(对应有实际位置信息的线下体验点)的距离进行比例换算,然后将该比例应用至拓扑地图中,即可得出当前位置在拓扑地图中对应的位置。
所述服务端1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依据移动智能终端2当前位置向其发送与该位置相对应的拓扑地图,具体为:
服务端1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当移动智能终端2进入所述拓扑地图涵盖的范围内时,服务端1依据移动智能终端2当前位置向其发送与该位置相对应的拓扑地图。

Claims (19)

1.一种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1)、移动智能终端(2)和信息采集端(3),其中,
服务端(1),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信息采集端(3)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移动智能终端(2),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消息;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2)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与信息采集端(3)位于同一位置的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为该行为所对应的结果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5);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端(3)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端(3)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2)的信息;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3)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1),服务端(1)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依据其移动智能终端(2)上所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1);服务端(1)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
8.一种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1)和移动智能终端(2),其中,
服务端(1),一方面在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另一方面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用于接收移动智能终端(2)采集并发送过来的行为数据,并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移动智能终端(2),由用户随身携带,并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消息,并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用户依据所述显示指令消息作出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礼品兑换终端(5);在用户按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系统还包括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11.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2)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1)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实时获取移动智能终端(2)的位置信息,并将其与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位置间距小于或等于8m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在信息采集端(3)附近设置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端(3)为具有影像识别功能的采集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端(3)存储有用户的脸部影像信息,及该用户所携带移动智能终端(2)的信息;
用户到达信息采集端(3)的位置时,信息采集端(3)采集该用户的面部影像信息并发送给服务端(1),服务端(1)向该面部影像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信息采集端(3)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和脸部影像信息,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该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与该面部影像信息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2)。
17.一种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2)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端(1)实现通讯的App,服务端(1)存储有与所述指令消息相应行为所对应的数据包信息;
移动智能终端(2)实时接收并显示服务端(1)推送过来的指令消息,用户依据所述指令消息完成相应的行为;
移动智能终端(2)利用其自带的信息采集功能,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传输给服务端(1);
服务端(1)将其接收到的行为数据和/或该行为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移动智能终端(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2)到达设定位置时,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指令消息,具体为:
在设定位置设置ibeacon信标设备(4),所述服务端(1)存储有各ibeacon信标设备(4)的识别码及其对应指令消息;所述ibeacon信标设备(4)在其传输范围内实时发射其唯一识别码,移动智能终端(2)接收到ibeacon信标设备(4)发送的识别码后,向服务端(1)发送包含有该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服务端(1)向移动智能终端(2)推送该识别码所对应的指令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按所述指令消息的要求完成相应行为后,服务端(1)向礼品兑换终端(5)发送奖励指令,给用户礼品奖励。
CN201610354668.5A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6453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4668.5A CN106453470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PCT/CN2017/086015 WO2017202374A1 (zh) 2016-05-26 2017-05-25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4668.5A CN106453470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470A true CN106453470A (zh) 2017-02-22
CN106453470B CN106453470B (zh) 2022-05-10

Family

ID=5818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4668.5A Active CN106453470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3470B (zh)
WO (1) WO201720237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2372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杨军 一种地图系统及基于该地图系统的交互方法
WO2017202374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杨军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7545490A (zh) * 2017-08-23 2018-01-05 上海金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景区门票系统
CN108132975A (zh) * 2017-12-11 2018-06-08 金小波 智能交互系统
WO2020073656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091A (zh) * 2006-02-07 2007-08-15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游戏功能的导航系统及其导航方法
CN104410663B (zh) * 2014-10-24 2018-07-17 杭州自拍秀科技有限公司 匹配方法及智能互动体验系统
CN104333402A (zh) * 2014-10-31 2015-02-04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蓝牙采集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205247808U (zh) * 2015-10-13 2016-05-18 大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旅游景区标识牌广告机
CN105469330B (zh) * 2015-11-23 2021-12-28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基于任务完成的智能景区导游系统
CN105403216B (zh) * 2015-11-23 2018-09-18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具有多交互模式的智能景区导游系统
CN105516911B (zh) * 2016-01-15 2019-07-23 杭州大穿越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N106162552B (zh) * 2016-05-26 2021-08-27 杭州大穿越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系统及基于该地图系统的交互方法
CN106453470B (zh) * 2016-05-26 2022-05-10 杭州大穿越旅游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2372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杨军 一种地图系统及基于该地图系统的交互方法
WO2017202374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杨军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7545490A (zh) * 2017-08-23 2018-01-05 上海金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景区门票系统
CN108132975A (zh) * 2017-12-11 2018-06-08 金小波 智能交互系统
WO2020073656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42574B2 (en) 2018-10-11 2023-12-12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Man-machin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470B (zh) 2022-05-10
WO2017202374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3470A (zh) 一种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551691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KR101407670B1 (ko) 증강현실 기반 모바일 단말과 서버 및 그 통신방법
US6793580B2 (en) Applying a user profile in a virtual space
US6527641B1 (en) System for profiling mobile station activity in a predictive command wireless game system
CN104066486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3968822B (zh) 导航方法、用于导航的设备和导航系统
KR101333752B1 (ko) 무선 게임 방법 및 무선 게임용 휴대 단말기
EP1087323A1 (en) A wireless system for interacting with a virtual space
CN105657038B (zh) 一种具有组队功能的旅游景点多功能服务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3024497B (zh) 通过手机控制智能电视实现交友的方法、系统及切换方法
CN107278374A (zh) 一种交互式广告展示方法、终端及智慧城市交互系统
CN103220207A (zh) 基于位置的即时消息通信方法和设备
JP2016076078A (ja) マ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CN109685538A (zh) 资源领取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338253A (zh) 一种基于手持终端的社交系统
CN106488331A (zh) 基于多媒体数据的互动方法、智能终端及服务器
CN106162552B (zh) 一种地图系统及基于该地图系统的交互方法
CN1013785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伙伴系统的跟踪方法及伙伴系统
CN205491162U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CN106911563A (zh) 基于移动终端拍摄画面与位置核对的同场景提醒方法
JP7368770B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045989B1 (ko) 온라인 및 오프라인 편재형 게임 구현 시스템
JP623955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78344B1 (ja) ユーザ参加型ゲー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