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3433A -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3433A
CN106453433A CN201611181745.8A CN201611181745A CN106453433A CN 106453433 A CN106453433 A CN 106453433A CN 201611181745 A CN201611181745 A CN 201611181745A CN 106453433 A CN106453433 A CN 106453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quipment
protocol
many signal
signal converters
protocol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1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3433B (zh
Inventor
马华文
张天若
刘士川
程鹏宇
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avi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817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3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3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对不同的每种协议终端进行标准化通信处理,执行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以实现多个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主流标准协议或用户定制私有协议等各种不同协议终端的互连互通。本发明中的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能解决多种协议交互时引入的业务延时问题,可快速响应不同用户对多种协议互联互通的需求。

Description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协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背景技术
当多个不同系统终端的通信协议格式不相同时,多个系统终端之间就无法相互进行信令呼叫、视频业务、会议业务等相关业务的互通。现目前国内提供的各个系统终端之间是无法有效进行互联互通的,因为每个系统终端都有其特殊的、自行定制的功能。虽然不同系统终端内的信令协议都是以国际标准协议为基础制定的,但是标准协议也只是个框架和规则,具体的功能实现由设备厂商自行定义并完善。由于设备厂商会根据需求对信令协议进行保护,从而增加各个系统终端之间互联互通的难度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解码后再编码的矩阵方案及IP化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多信令协议转换方法仅支持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主流标准协议,支持的协议种类范围十分有限。并且要实现多协议的互联互通需要多款设备同时使用,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及设备,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用户使用时也需要操作多款设备,不够灵活、方便。而且很多类似方法或设备不具备自适应协商功能,不能快速响应用户对多种协议互联互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其不仅能够支持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主流协议,还能支持某些设备厂商私有定制的协议,能快速应对不同用户对多种协议互联互通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的多信令转换设备,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实现互连互通,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的其中之一;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信令转换设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实现互连互通,所述设备包括:
初始标准化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
第一自适应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中的其中之一;
第一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第二自适应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第二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第三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多信令转换设备、核心交换机、视频网关终端及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以实现互连互通,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核心交换机将每个协议终端连接到同一网络,以实现所有协议终端的网络联通及网络共享;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执行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以建立来电设备与去电设备的互连互通;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中的其中之一;
所述视频网关终端接收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发送的信息,并将媒体信息显示给用户,以实现人机交互。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通过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终端之间的标准化通信、执行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以实现多个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主流标准协议或用户定制私有协议等各种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本发明中的自适应媒体协商,能解决多种协议交互时引入的业务延时的问题,能快速响应不同用户对多种协议互联互通的需求。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协议系统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的多信令转换设备、核心交换机及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多信令协议系统外部业务与内部业务转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数据表项设计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协议转换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
图1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转换设备100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标:100-多信令转换设备;110-初始标准化模块;120-第一自适应模块;130-第一握手请求模块;140-测试及等待模块;150-第二自适应模块;160-第二握手请求模块;170-第三握手请求模块;180-来电协议栈;190-去电协议栈;200-协议终端;300-核心交换机;400-视频网关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协议系统的通信连接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多信令转换设备100、核心交换机300、视频网关终端400及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通信连接以实现互连互通。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能够支持的信令协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当前主流标准协议:SIP协议、H.323协议、ONVIF协议、GB.28181协议,以及多信令协议系统已支持的设备厂商私有定制的协议。
具体地,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它广泛应用于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以及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的网络中,可以支持并应用于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同时也可应用于呈现(Presence)、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e)等特色业务。H.323协议是一种标准的音视频传输协议,能够实现远程提审功能。H.323由一组协议构成,其中有负责音频、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及包装的信令;有负责呼叫、收发及控制的信令,还有负责能力交换的信令。ONVIF协议原意为: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即Open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是由安讯士、博世、索尼等三家公司在2008年共同成立的一个国际性开放型网络视频产品标准网络接口的开发论坛。后来由这个技术开发论坛共同制定的开放性行业标准,就用该论坛的大写字母命名(即ONVIF,网络视频标准规范),习惯简称为:ONVIF协议。GB.28181协议是与GB/T28181-2011标准相关的协议,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是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公安部一所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一部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及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核心交换机300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使多个不同的网络节点连接到同一网络,实现网络信号、资源及信息的共享。所述核心交换机300可以是,但不限于以太网交换机、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频网关终端400是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数据实现人机交互的设备,所述视频网关终端400可以是,但不限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IPC(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工业个人计算机)、PCD(particle chargedetector,颗粒电荷测定仪)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协议终端200可以是,但不限于,SIP视频会议系统终端、H.323视频会议系统终端、ONVIF监控系统终端、GB.28181监控系统终端以及多信令协议系统已支持的设备厂商私有定制的系统终端(如,卫星系统终端)等。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的多信令转换设备100、核心交换机300及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的信息交互示意图。其中,图2中所示的全协议指的是多信令协议系统所支持的信令协议格式:SIP、H.323、ONVIF、GB.28181及厂商私有定制协议等。由此可实现多信令协议间的融合转发及并发处理。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S100,核心交换机300将每个协议终端200连接到同一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不同的所述协议终端200分别与所述核心交换机300通信连接,由此,多个不同的所述协议终端200通过所述核心交换机300接入同一网络中,以实现所有协议终端200的网络联通及网络共享。
步骤S200,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执行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以建立来电设备与去电设备的互连互通。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多信令协议系统外部业务与内部业务转换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内部业务为多信令转换设备100执行的操作,所述外部业务为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执行的操作。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图2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地,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在执行标准化通信操作时,会为每种协议终端200建立各自对应的协议栈,所述协议栈存储在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中,所述协议栈用于实现多信令协议互联互通时的内部统一标准化。其中,图4所示的来电协议栈180为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建立的与来电设备相对应的协议栈,去电协议栈190为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建立的与去电设备相对应的协议栈。
在本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内部业务流程将下面的第一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
步骤S300,所述视频网关终端400接收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发送的信息,并将媒体信息显示给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频网关终端400可将用户输入的需求指令发送给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及核心交换机300。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及核心交换机300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的协议终端200的互连互通操作。视频网关终端400再将经过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处理的数据信息显示给用户,以实现人机交互。
下面将对步骤S200中,应用于多信令转换设备100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10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的多信令转换设备100,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实现互连互通,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20,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图2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中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通信连接的视频网关终端400。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中与来电设备对应的来电协议栈180收到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时,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来电设备的来电媒体信息按照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所述来电协议栈180获取所述视频网关终端400的页面配置媒体信息,并将所述页面配置媒体信息按照所述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转换后的所述来电媒体信息及所述页面配置媒体信息进行取交集操作,得到第一媒体信息。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第一媒体信息添加到步骤S130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的创建呼叫指令(如,创建Call)中,由此发送给所述去电协议栈1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媒体信息可以是,但不限于,音频响度、频率信息、视频色度、分辨率等。所述媒体信息的取交集操作是按照向下协商的自协商原则进行的。由于各种信令协议对媒体字段的描述定义不相同,要采用内部统一化处理,将各协议媒体描述字段统一为一种自适应协商标准,然后按照该标准进行转换处理。下面以视频分辨率作为媒体信息为例进行取交集的操作说明。媒体信息可按照下表信息进行等级转换:
表1多信令协议转媒体信息自适应协商标准表
例如,来电协议栈180接收到来电媒体信息的分辨率是352x288,获取到的视频网关终端400页面配置媒体信息的分辨率是704x576,则按照向下自协商原则,取交集操作后得到的第一媒体信息分辨率为352x288。
步骤S130,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所述来电设备对应的来电协议栈180接收到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如,接收Call)时,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来电请求转换为创建呼叫指令(如,创建Call)。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创建呼叫指令(如,创建Call)发送给与所述去电设备对应的去电协议栈190。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发送去电业务信息(如,发送Call)给所述去电设备。由此,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实现来电设备向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步骤S150,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所述去电设备的去电媒体信息按照所述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所述第一媒体信息与转换后的所述去电媒体信息进行取交集操作,得到第二媒体信息。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所述第二媒体信息添加到步骤S160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的创建回答指令(如,创建Answer200OK)中,由此发送给所述来电协议栈180。
具体地,根据上述举例得到的第一媒体信息分辨率为352x288进行阐述,若所述去电媒体信息的分辨率为1280x720,按照向下自协商原则,取交集操作后最终得到的第二媒体信息分辨率为352x288。
步骤S160,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去电设备处理完所述去电业务信息(如,发送Call)之后,所述去电协议栈190接收所述去电设备发送的回复确认信息(如,接收Answer200OK),并将所述回复确认信息转换为创建回答指令(如,创建Answer200OK)。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所述创建回答指令(如,创建Answer200OK)发送给与所述来电设备对应的来电协议栈180。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发送回复业务信息(如,发送Answer200OK)给所述来电设备。由此,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实现去电设备向来电设备回复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步骤S170,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来电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业务信息(如,发送Answer200OK)后,所述来电协议栈180接收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如,接收ACK),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确认信息转换为创建确认指令(如,创建ACK)。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将所述创建确认指令(如,创建ACK)发送给所述去电协议栈190。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发送确认业务信息(如,发送ACK)给所述去电设备。由此,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实现来电设备向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通过上述的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实现了所述来电设备与所述去电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图5所示的主要步骤之外,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0,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信令协议系统初始化时,对每种不同的协议终端200进行注册操作,并将每种不同的协议终端200各自的注册信息分别对应保存到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的数据库中。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为注册的每种协议终端200建立各自对应的协议栈,所述协议栈存储在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中,以实现多信令协议互联互通时的统一标准化。
在本实施例中,注册操作可采用用户输入的手动注册或系统自动注册的方式。注册后的协议终端200均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维护及管理。所述数据库可以是,但不限于,MYSQL、Oracle、SQL等数据库,优选采用MYSQL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分别为注册的每种不同协议终端200分配一个注册号,用于标识每种不同的协议终端200。每种所述协议终端200的注册号可设置为:130001(SIP终端),131001(H.323终端),132001(ONVIF终端),133001(GB.28181终端)。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数据表项设计图。其中,tbterminal表中的videoCapacityId对应tbvideocapacity表中的Id,由此,将两个表进行信息关联的。表项具体字段的说明如下表2所示:
表2数据库表字段说明
步骤S140,在去电设备接收到去电业务信息时,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去电设备向来电设备发送的测试、等待消息指令的操作。
请再次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去电设备接收到所述去电业务信息时,所述去电协议栈190依次接收所述去电设备发送的测试消息(如,接收Tring)及等待消息(如,接收Ring)。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所述测试消息及等待消息转换为创建测试指令(如,创建Tring)及创建请等待指令(如,创建Ring)。所述去电协议栈190将创建测试指令及创建请等待指令告知所述来电协议栈180。所述来电协议栈180发送测试、等待业务信息(如,发送Tring及发送Ring)给所述来电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去电设备发送的测试消息指令用于测试来电设备与去电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是否处于连通状态。发送的等待消息指令用于告知来电设备,业务信息正在处理中,请等待。
下面以SIP协议终端(130001)与H.323协议终端(131001)之间的互连互通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协议转换时序图。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会在SIP协议对应的SIP协议栈业务中增加一个会话任务与SIP协议终端进行标准SIP协议通信交互。多信令转换设备100会在H.323协议对应的协议栈业务中增加一个会话任务与H.323协议终端进行标准H.323协议通信交互。同时,多信令转换设备100进行内部业务转换处理。从而实现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互连互通。
多信令转换设备100的具体处理流程分为三步,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图1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SIP协议终端与H.323协议终端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流程图。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信令转换设备100的功能模块框图。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实现互连互通。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包括:初始标准化模块110、第一自适应模块120、第一握手请求模块130、第二自适应模块150、第二握手请求模块160、第三握手请求模块170。
初始标准化模块11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标准化模块11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10,关于所述初始标准化模块11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10的描述。
第一自适应模块12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200中的其中之一。第一自适应模块12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20,关于所述第一自适应模块12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20的描述。
第一握手请求模块13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握手请求模块13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30,关于所述第一握手请求模块13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30的描述。
第二自适应模块15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自适应模块15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50,关于所述第二自适应模块15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50的描述。
第二握手请求模块16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握手请求模块16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60,关于所述第二握手请求模块16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60的描述。
第三握手请求模块170,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握手请求模块17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70,关于所述第三握手请求模块17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70的描述。
除此以外,请再次参阅图12,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100还包括测试及等待模块140。
测试及等待模块140,用于在去电设备接收到去电业务信息时,多信令转换设备100响应去电设备向来电设备发送的测试、等待消息指令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及等待模块140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S140,关于所述测试及等待模块14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S140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由此,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主流标准协议或用户定制私有协议等各种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互连互通。本发明中的自适应媒体协商,能解决多种协议交互时引入的业务延时的问题,能快速响应不同用户对多种协议互联互通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的多信令转换设备,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实现互连互通,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的其中之一;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接收到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所述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的步骤包括:
对每种不同的协议终端进行注册操作,并将每种不同的协议终端各自的注册信息分别对应保存到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的数据库中;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为注册的每种协议终端建立各自对应的协议栈,所述协议栈存储在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中,以实现多信令协议互联互通时的统一标准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执行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的步骤包括:
在与所述来电设备对应的来电协议栈接收到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时,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来电请求转换为创建呼叫指令;
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创建呼叫指令发送给与所述去电设备对应的去电协议栈;
所述去电协议栈发送去电业务信息给所述去电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执行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去电设备处理完所述去电业务信息之后,所述去电协议栈接收所述去电设备发送的回复确认信息,并将所述回复确认信息转换为创建回答指令;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所述创建回答指令发送给与所述来电设备对应的来电协议栈;
所述来电协议栈发送回复业务信息给所述来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执行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来电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业务信息后,所述来电协议栈接收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确认信息转换为创建确认指令;
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创建确认指令发送给所述去电协议栈;
所述去电协议栈发送确认业务信息给所述去电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去电设备接收到所述去电业务信息时,所述去电协议栈依次接收所述去电设备发送的测试消息及等待消息;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所述测试消息及等待消息转换为创建测试指令及创建请等待指令;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创建测试指令及创建请等待指令告知所述来电协议栈;
所述来电协议栈发送测试、请等待业务信息给所述来电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的视频网关终端,所述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来电协议栈收到所述来电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时,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来电设备的来电媒体信息按照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
所述来电协议栈获取所述视频网关终端的页面配置媒体信息,并将所述页面配置媒体信息按照所述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
所述来电协议栈将转换后的所述来电媒体信息及所述页面配置媒体信息进行取交集操作,得到第一媒体信息;
所述来电协议栈将所述第一媒体信息添加到所述创建呼叫指令中发送给所述去电协议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的步骤包括: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所述去电设备的去电媒体信息按照所述自适应协商标准进行转换;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所述第一媒体信息与转换后的所述去电媒体信息进行取交集操作,得到第二媒体信息;
所述去电协议栈将所述第二媒体信息添加到所述创建回答指令中发送给所述来电协议栈。
9.一种多信令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应用于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通过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实现互连互通,所述设备包括:
初始标准化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
第一自适应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接收来电设备发送的与去电设备互通的来电请求时,执行第一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中的其中之一;
第一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提出的第一次握手请求操作;
第二自适应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在所述第一次握手请求完成后,执行第二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
第二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去电设备向所述来电设备提出的第二次握手请求操作;
第三握手请求模块,用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响应所述来电设备向所述去电设备回复的第三次握手请求操作。
10.一种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多信令协议系统,所述多信令协议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多信令转换设备、核心交换机、视频网关终端及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分别与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通信连接以实现互连互通,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核心交换机将每个协议终端连接到同一网络,以实现所有协议终端的网络联通及网络共享;
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建立多协议之间的标准化通信、执行三次握手请求操作及两次自适应媒体协商操作,以建立来电设备与去电设备的互连互通;其中,所述来电设备及去电设备分别为所述多个不同的协议终端中的其中之一;
所述视频网关终端接收所述多信令转换设备发送的信息,并将媒体信息显示给用户,以实现人机交互。
CN201611181745.8A 2016-12-20 2016-12-20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Active CN106453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1745.8A CN106453433B (zh) 2016-12-20 2016-12-20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1745.8A CN106453433B (zh) 2016-12-20 2016-12-20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433A true CN106453433A (zh) 2017-02-22
CN106453433B CN106453433B (zh) 2019-09-13

Family

ID=5821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1745.8A Active CN106453433B (zh) 2016-12-20 2016-12-20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34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790A (zh) * 2017-10-30 2018-11-23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30752A (zh) * 2019-08-29 2020-02-21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主机
CN112995608A (zh) * 2021-03-23 2021-06-18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技术标准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38534A (zh) * 2021-09-16 2022-01-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同方法及装置
CN115150669A (zh) * 2022-06-29 2022-10-04 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b28181国际互标的媒体流共享方法、装置及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109A1 (en) * 1999-05-12 2002-06-20 Juha Rasan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CN1859636A (zh) * 2005-04-3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系统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60091A (zh) * 2007-07-30 2009-02-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会话初始协议终端入会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527704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信令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6800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握手、通信方法、网关及Web通信系统
KR101516414B1 (ko) * 2014-02-07 2015-05-11 이지현 가변형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멀티 네트워크 접속제어 시스템
CN106161590A (zh) * 2016-06-15 2016-11-23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109A1 (en) * 1999-05-12 2002-06-20 Juha Rasan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CN1859636A (zh) * 2005-04-3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系统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60091A (zh) * 2007-07-30 2009-02-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会话初始协议终端入会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527704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信令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6800A (zh) * 2012-01-06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握手、通信方法、网关及Web通信系统
KR101516414B1 (ko) * 2014-02-07 2015-05-11 이지현 가변형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멀티 네트워크 접속제어 시스템
CN106161590A (zh) * 2016-06-15 2016-11-23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协议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790A (zh) * 2017-10-30 2018-11-23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30752A (zh) * 2019-08-29 2020-02-21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主机
CN112995608A (zh) * 2021-03-23 2021-06-18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技术标准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38534A (zh) * 2021-09-16 2022-01-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同方法及装置
CN113938534B (zh) * 2021-09-16 2023-05-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同方法及装置
CN115150669A (zh) * 2022-06-29 2022-10-04 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b28181国际互标的媒体流共享方法、装置及应用
CN115150669B (zh) * 2022-06-29 2023-08-22 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b28181国际互标的媒体流共享方法、装置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433B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3433A (zh)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CN108632398B (zh) 一种会议接入方法和系统,协转服务器和会议管理终端
CN102281251A (zh) 一种实现智能家居应用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8881792A (zh) 一种双流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5966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WO2008116408A1 (fr) Système, équipement et procédé de mise en œuvre de services d'appel spéciaux
JP2009543452A (ja) 接続専用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有する単一シャーシ通信サーバー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08122219A1 (fr)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permettant d'effectuer la programmation d'un service de communication
CN110062191A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多方组会方法和服务器
CN108881772A (zh) 一种视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682629A (zh) 对等广域通信系统
WO2009015583A1 (fr)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téléphonie multi-utilisateur
CN110475094A (zh) 视频会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09036662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ermettant d'accéder à une réunion multimédia en réseau
CN107888544B (zh) 一种视联网终端与通讯设备之间建立通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90362A (zh) 包含多个用户应用共享的用户代理的sip多用户媒体客户端
CN107547818A (zh) 基于云呼叫中心的楼宇设备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5472187A (zh) 一种基于tdm和ip双总线的语音通信控制系统
CN100372346C (zh)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
JP2003018624A (ja) 音声チャネルの選択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選択方法
WO2002082754A1 (fr) Systeme de commutation a reseau integre
CN109981544B (zh) 能力开放系统及对点击拨号业务能力的开放方法
CN112995427B (zh) 固话线路网络化接入系统
EP1691506A1 (en) 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multi-party conference service in carrying and controlling separate networks
CN1547843B (zh) 实现计算机电话接口的自动呼叫分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