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534A - 协同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协同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534A
CN113938534A CN202111087523.0A CN202111087523A CN113938534A CN 113938534 A CN113938534 A CN 113938534A CN 202111087523 A CN202111087523 A CN 202111087523A CN 113938534 A CN113938534 A CN 113938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resource
protocol
layer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75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534B (zh
Inventor
许�鹏
刘雪峰
李彤
马季春
杨艳松
王宏鼎
张桂玉
李威伟
李胜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75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8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协同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让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共同识别业务。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将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然后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其中,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用于资源层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抓取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Description

协同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协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一种通过软件编程的形式定义和控制网络的技术,通过在网络中应用SDN,能够有效降低网络设备负载,协助网络运营商更好地控制网络基础设施,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随着SDN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中开始应用SDN,例如,在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 network,OTN)中应用SDN。OTN是一种结合了电网络和光网络的组网技术,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稳定和安全性等特点。其中,电网络中包括多个域以及每个域对应的控制设备,每个控制设备使用的协议标准可能不同。目前在OTN中应用SDN时发现,对于一个业务来说,由于协议标准的不同,无法被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同时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协同方法及装置,能够让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共同识别业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协同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协同设备执行,也可以由协同设备的部件,例如协同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协同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本申请以协同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协同设备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将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然后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其中,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用于资源层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协同设备抓取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基于该方案,协同设备在获取到业务描述信息后,可针对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下发相应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使用相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后,可根据业务配置信息对下游设备进行控制,以完成业务配置,如业务开通。换言之,在控制设备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情况下,也可完成业务配置,从而提高了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之间的协同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该方法还包括:协同设备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协同设备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协同设备在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第一协议栈,通过第一协议栈向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其中,第一报文为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一控制设备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第二控制设备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业务参数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协同设备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将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板卡端口类型、接入信号、时隙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或资源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宿网元信息、源宿端口信息、保护类型、接入带宽、域间时隙、算路策略、业务状态、或业务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业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端点信息、SLA等级、带宽、或光通道等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协同设备从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协同设备按照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协同设备,或者包含上述协同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协同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收发模块,还用于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其中,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用于资源层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抓取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处理模块,还用于在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第一协议栈,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协议栈向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其中。第一报文为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一控制设备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第二控制设备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业务参数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从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处理模块,还用于按照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处理模块,还用于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协同设备,或者包含上述协同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协同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或者,也可以独立于该处理器。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TN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TN电路层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协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资源模型创建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的流程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的流程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业务资源模型创建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如下。
1、流量工程网络抽象与控制(abstraction and control of te networks,ACTN)协议标准:
ACTN协议标准的网络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光层(ietf-wson-topology)、电层(ietf-otn-topology)、以太层(ietf-eth-te-topology)。同时由于ACTN协议标准参考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所以还存在一个MPLS层级(ietf-mpls-tp-topology)。
在进行业务传输时,ACTN协议标准采用隧道(tunnel)方式,这一点和MPLS网络模型十分相似,将业务依赖于隧道之上,但这种表达方式在光网络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冗余。
2、传送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telephon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TAPI)协议标准:
TAPI协议标准的网络模型分为三大类:公共模块(common)、功能模块、以及层协议扩展模块。其中,功能模块包括拓扑管理(topology)、连接服务(connectivity)、告警和通知服务(notification)、虚拟网络(virtualNetwork)、路径计算(pathcomputation)、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等功能。
在进行业务传输时,TAPI协议标准将业务抽象为多个服务接口点(serviceinterface point,SIP)之间的连接,对于SIP之间的业务路由,采用节点边缘点(node edgepoint,NEP)的方式进行互联,同时将节点抽象成逻辑和物理的概念,模型相对比较复杂,但是扩展性很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可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本申请中,除特殊说明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以下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OTN。参见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TN的层次结构示意图。OTN是一种综合了电网络和和光网络的传送网络,OTN的层次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电路层网络、光通道层网络、光复用段层网络、光传输段层网络、以及物理媒介层网络。其中,电路层网络中包括多个域,业务可在多个域中进行跨域传输。
参见图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TN电路层网络结构示意图,该OTN电路层网络包括多个域以及每个域对应的控制设备,例如A域、A域、C域、A域对应的A域控制设备、A域对应的B域控制设备、以及C域对应的C域控制设备。每个域包括若干中间节点,若该域为起始域或终结域,则还包括起始节点或终结节点。例如,A域为起始域,A域包括起始节点A、中间节点1-4,B域不是起始域或终结域,B域包括中间节点5-8,C域为终结域,C域包括终结节点C、中间节点9-12。当端到端专线开通后,业务可在从起始端经各域的节点传输到终结端。其中,起始端和终结端所在域对应的控制设备使用的协议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协同设备以及与协同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控制设备(例如A域控制设备、B域控制设备、C域控制设备)。每个控制设备对应OTN网络的一个域,例如A域控制设备对应OTN网络的A域、B域控制设备对应OTN网络的B域、C域控制设备对应OTN网络的C域。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控制设备使用的协议标准可能不同,例如A域控制设备可以使用ACTN协议标准,B域控制设备可以使用TAPI协议标准,C域控制设备可以使用ACTN协议标准或者TAPI协议标准或者其他协议标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通信系统中的协同设备,或者包含上述协同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协同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
如图3所示,该通信装置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通信总线3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3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304,以及一个处理器301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3。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通信装置的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并且处理器301可以是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通信总线3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通信总线302用于连接通信装置30中的不同组件,使得不同组件可以通信。
通信接口3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网络例如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可选的,通信接口304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通信接口304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301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存储器3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303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协同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图3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3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同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以下以通信装置为协同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协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协同设备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业务可以是端到端专线开通业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以第一业务为端到端专线开通业务为例,则第一业务的描述信息可以包括端到端专线的端点信息、端到端专线的带宽信息、端到端专线的时延信息。当然,业务的描述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S402、协同设备将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
其中,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用于资源层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抓取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是指业务配置信息分别使用不同的协议封装。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示例性地,第一协议标准可以为ACTN协议标准,第二协议标准可以为TAPI协议标准,或者,第一协议标准可以为TAPI协议标准,第二协议标准可以为ACTN协议标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S403、协同设备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的控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协同设备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以使得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可以分别被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所识别。
基于该方案,协同设备在获取到业务描述信息后,可针对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下发相应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控制设备在接收到使用相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后,可根据业务配置信息对下游设备进行控制,以完成业务配置,如业务开通。换言之,在控制设备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情况下,也可完成业务配置,从而提高了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之间的协同性。
下面将示例性提供一种业务资源模型的创建方法,该创建方法可用于创建上述步骤S402中的业务资源模型。以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为例,如图5a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资源模型创建方法,该业务资源模型创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协同设备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
其中,第一报文为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
示例性的,第一报文为使用ACTN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TAPI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或者,第一报文为使用TAPI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ACTN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协同设备可以从第一控制设备获取第一报文,以及从第二控制设备获取第二报文,其中,第一控制设备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第二控制设备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当然,协同设备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S502、协同设备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
对于第一资源属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一报文为使用ACTN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为例,协同设备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可以包括:协同设备从使用ACTN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中抽取多个资源属性,将多个资源属性通过资源过滤/清洗机制进行筛选,去除冗余的资源属性以及不符合条件的资源属性,得到第一资源属性。
示例性的,ACTN协议中的链路方向分为正方向和反方向,协同设备在抽取资源属性时会抽取两次相同的资源属性,在该情况下,协同设备去除冗余的资源属性,可以包括,协同设备去除正方向抽取的资源属性,或者协同设备去除反方向抽取的资源属性,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去除不符合条件的资源属性可以包括:去除未包含在预设的资源属性参数列表中的资源属性。
示例性的,对应ACTN协议标准,预设的资源属性参数列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拓扑信息参数、节点信参数息、端点信息参数、通道端点信息参数、板卡类型参数、时隙接口信参数息、链路信息参数、或者隧道信息参数。
对于第二资源属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第二报文为使用TAPI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为例,协同设备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可以包括:协同设备从使用TAPI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中抽取多个资源属性,将多个资源属性通过资源过滤/清洗机制进行筛选,去除冗余的资源属性以及不符合条件的资源属性,得到第二资源属性。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去除不符合条件的资源属性可以包括:去除未包含在预设的资源属性参数列表中的资源属性。
示例性的,对应TAPI协议标准,预设的资源属性参数列表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拓扑信息参数、连接端点信息参数、网络端点信息参数、业务接入端信息参数、层次属性参数、支路侧端口信息参数、连接关系参数、或者链路信息参数。
S503、协同设备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其中,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协同设备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可以包括:协同设备将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示例性的,如图5b或图5c所示,以第一协议标准为ACTN协议标准,第二协议标准为TAPI协议标准为例,第一资源属性可以包括拓扑信息、节点信息、端点信息、通道端点信息、板卡类型、时隙接口信息、链路信息、或者隧道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属性可以包括拓扑信息、连接端点信息、网络端点信息、业务接入端信息、层次属性、支路侧端口信息、连接关系、或者链路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而,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可以包括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板卡端口类型、接入信号、时隙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资源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拓扑层次信息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拓扑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拓扑信息确定的;网元信息是根据将第一资源属性中的节点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连接端点信息确定的;端口信息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端点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网络端点信息确定的;板卡端口类型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通道端点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业务接入端信息确定的;接入信号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板卡类型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层次属性确定的;时隙端口信息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时隙接口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支路侧端口信息确定的;物理链路信息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链路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连接关系确定的;资源状态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中的隧道信息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的链路信息确定的。
S504、协同设备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
其中,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协同设备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所能支持的业务确定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
示例性的,以第一协议标准为ACTN协议标准,第二协议标准为TAPI协议标准为例,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包括源宿网元信息、源宿端口信息、保护类型、接入带宽、域间时隙、算路策略、业务状态、或者业务性能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源宿网元信息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端口信息确定的;源宿端口信息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网元信息以及端口信息确定的;保护类型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以及资源状态确定的;接入带宽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接入信号确定的;域间时隙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时隙端口信息、以及物理链路信息确定的;算路策略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接入信号、以及资源状态确定的;业务状态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拓扑层次信息、端口信息、以及资源状态确定的;业务性能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接入信号、以及资源状态确定的。
S505、协同设备在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第一协议栈。
其中,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协议栈可以采用restful接口。示例性的,第一协议栈可以为独立的restful协议栈。
S506、协同设备通过第一协议栈向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
其中,业务参数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示例性的,以第一协议标准为ACTN协议标准,第二协议标准为TAPI协议标准为例,业务参数可以包括端点信息、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等级、带宽、或者光通道等级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端点信息是根据源宿网元、源宿端口确定的;SLA等级是根据保护类型确定的,带宽是根据接入带宽确定的,光通道等级是根据域间时隙确定的。
综上,以第一协议标准为ACTN协议,第二协议标准为TAPI协议为例,则如图5d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业务资源模型的创建方法可以归纳为:通过资源过滤/清洗获得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确定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最终通过向控制设备下发业务参数建立统一北向接口模型。
基于该方案,可建立业务资源模型,使得协同设备能够执行如步骤S401-S403所示的协同方法,以提高使用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之间的协同性。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申请提供的业务资源模型的创建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可选的,在业务资源模型创建完成后,还可以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和/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与分类后的业务功能接口进行映射。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映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协同设备从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
示例性的,业务功能接口包括业务创建接口、业务删除接口、拓扑层级管理接口、网元管理接口、时延查询接口、跳数查询接口、接口协议适配接口、通知接口或者通告接口中的至少一个。
S602、协同设备按照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
示例性的,将业务创建接口、业务删除接口划分到业务配置类接口,将拓扑层级管理接口和网元管理接口划分到资源管理类接口,将时延查询接口和跳数查询接口划分到性能监控类接口,将接口协议适配接口划分到系统管理类接口,将通知接口和通告接口划分到通知类接口,其中,系统管理类接口、通知类接口可合并为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S603、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映射至业务配置类接口。例如,协同设备将源宿网元信息、源宿端口信息、保护类型、接入带宽、域间时隙、算路策略、业务状态、或者业务性能中的至少一个映射至业务配置类接口。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映射至资源管理类接口。例如,协同设备将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板卡端口类型、接入信号、时隙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资源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映射至资源管理类接口。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业务性能映射至性能监控类接口。
示例性的,协同设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系统管理类和通知类接口。例如,协同设备将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板卡端口类型、接入信号、时隙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资源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变化时所在的通道映射至系统管理类和通知类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是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确定,因此,当第一资源属性和/或第二资源属性变化时,会导致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的变化是第一资源属性和/或第二资源属性变化所导致的。
如此,通过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与分类后的业务功能接口进行映射,后续可通过分类后的业务功能接口进行业务资源模型监控。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由协同设备实现的动作可以由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通信装置为协同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当然,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包含上述协同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协同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比如芯片。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一种实施场景下,图7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7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70包括收发模块701和处理模块70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7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7中未示出),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模块701,也可以称为获取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该收发模块701可以由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模块701,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执行的接收和发送类的步骤,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通信装置执行的处理类(例如生成等)的步骤,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作为一种示例:
处理模块702,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将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收发模块701,还用于将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其中,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用于资源层与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抓取使用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处理模块702,还用于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在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第一协议栈,收发模块701,还用于通过第一协议栈向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其中。第一报文为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二报文为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第一控制设备使用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第二控制设备使用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业务参数是根据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生成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将第一资源属性和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处理模块702,还用于从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处理模块702,还用于按照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将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该通信装置7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硬件实现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7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30的形式。
作为一种示例,图7中的处理模块7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7中的收发模块7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装置30中的通信接口304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图7中的通信装置70是芯片或芯片系统时,处理模块7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芯片或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实现,收发模块7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芯片或芯片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70可执行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还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处理器。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与该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
将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所述资源层与使用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所述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抓取使用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将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使用所述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使用所述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所述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
根据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
在所述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协议栈,其中,所述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所述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所述第一控制设备使用所述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所述第二控制设备使用所述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
通过所述第一协议栈向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其中,所述业务参数是根据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所述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
将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拓扑层次信息、网元信息、端口信息、板卡端口类型、接入信号、时隙端口信息、物理链路信息、或资源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宿网元信息、源宿端口信息、保护类型、接入带宽、域间时隙、算路策略、业务状态、或业务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点信息、服务级别协议SLA等级、带宽、或光通道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
按照所述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所述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
将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描述信息输入业务资源模型,得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业务资源模型包括业务层、资源层以及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所述资源层与使用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中的不同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协议层的通信,所述业务资源模型是通过所述通信装置抓取使用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训练得到的;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的业务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给使用相应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不同协议标准包括第一协议标准和第二协议标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使用所述第一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使用所述第二协议标准传输的业务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资源属性,根据所述第二报文确定第二资源属性;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层包括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资源层与第一协议层和第二协议层之间建立所述第一协议栈,其中,所述第一协议层为第一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所述第二协议层为第二控制设备对应的协议栈,所述第一控制设备使用所述第一协议标准传输报文,所述第二控制设备使用所述第二协议标准传输报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协议栈向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发送业务参数,其中,所述业务参数是根据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确定的,所述业务参数用于实现北向接口模型的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生成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资源属性和所述第二资源属性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属性合并为同一资源属性,得到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二报文中获取业务功能接口;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业务功能接口的类型对所述业务功能接口进行分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属性、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业务属性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属性、和/或所述业务资源模型的资源属性变化时的通道映射至分类后的业务配置类接口、资源管理类接口、性能监控类接口、以及系统管理类或通知类接口。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87523.0A 2021-09-16 2021-09-16 协同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38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523.0A CN11393853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协同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523.0A CN11393853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协同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534A true CN113938534A (zh) 2022-01-14
CN113938534B CN113938534B (zh) 2023-05-12

Family

ID=7927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7523.0A Active CN11393853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协同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853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28A1 (en) * 2005-09-19 2007-04-05 Li Chris C Network mode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ulating network operation with configurable node models
CN106453433A (zh) * 2016-12-20 2017-02-22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CN108600028A (zh) * 2018-05-08 2018-09-28 重庆邮电大学 适用于异构工业网络的功能型sdn北向接口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8737347A (zh) * 2017-04-21 2018-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9639499A (zh) * 2017-12-29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多厂家otn业务配置端到端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1244893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兼容平台互联域间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104103A1 (zh) * 2019-11-25 2021-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控制器框架和数据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6628A1 (en) * 2005-09-19 2007-04-05 Li Chris C Network mode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ulating network operation with configurable node models
CN106453433A (zh) * 2016-12-20 2017-02-22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信令协议互通方法及多信令转换设备
CN108737347A (zh) * 2017-04-21 2018-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9639499A (zh) * 2017-12-29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多厂家otn业务配置端到端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08600028A (zh) * 2018-05-08 2018-09-28 重庆邮电大学 适用于异构工业网络的功能型sdn北向接口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44893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兼容平台互联域间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104103A1 (zh) * 2019-11-25 2021-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控制器框架和数据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NJI YAMASHITA等: "Extension of OpenFlow protocol to suppor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nd its implementation", 2015 IEEE CONFERENCE ON STANDARDS FO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SCN) *
隋吉生;丛犁;乔堑;李晓东;王圣达;: "电力通信网络中OTN保护机制选择方案研究",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534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603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network elements
US10015115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ervice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mote services
US941364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route information in a distributed switch
CN109714238A (zh) 一种用于实现虚拟机间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9218053A (zh) 虚拟数据中心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US928206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in a distributed control plane of a switch
CN108289061B (zh) 基于sdn的业务链拓扑系统
WO2016165142A1 (zh) 一种虚拟网络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WO2015157993A1 (zh) 互连系统、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WO2021098824A1 (zh) 网络切片创建方法、基础网络控制器、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9412922A (zh)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转发设备、控制器及系统
US913083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binding in a distributed switch
US20220350637A1 (en) Virtual machine deployment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202395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art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s
WO2022222750A1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18585A (zh) 一种业务的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9414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monitoring device to execute commands on an attached switch
WO2016091013A1 (zh)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21346A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带宽配置方法及控制器
CN113938534B (zh) 协同方法及装置
WO2013152552A1 (zh) 一种虚拟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CN109842527A (zh) 一种网络告警方法以及设备
CN116828024A (zh) 业务连接的标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32978B (zh) 一种加快vpn frr倒换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23213216A1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