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4453B -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4453B
CN106444453B CN201610942860.6A CN201610942860A CN106444453B CN 106444453 B CN106444453 B CN 106444453B CN 201610942860 A CN201610942860 A CN 201610942860A CN 106444453 B CN106444453 B CN 106444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time
preset threshold
prese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2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44453A (zh
Inventor
齐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28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4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4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4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4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4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信号强度值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值均小于对应的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若第一信号强度值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值均大于对应的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从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收音模式。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可在收音模式与非收音模式之间进行准确切换,有效降低切换时的误触发概率,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收音机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电子接收播放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而汽车收音机则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应用。在实际的行车旅行当中,适当地播放收音机不仅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获取一些实时信息,而且还可以提高行车舒适度体验,降低疲劳驾驶的可能。
在实际行车过程中,当汽车行驶进入隧道或者地下车库时,由于车载天线周围的电台电磁波被山体或楼梯所屏蔽与吸收,造成汽车收音机因接收不到信号而产生杂音与噪音,极大地影响了行车过程中的舒适度。针对该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1310289252.6提出了一种通过将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实现在收音模式与车载CD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技术方案。但是由于当行驶至收音信号较弱的区域,收音信号的强度在预设阈值的附近进行波动,仅仅通过将收音信号的强弱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容易产生误触发的问题,有可能造成车载收音机在收音模式与车载CD模式之间进行频繁切换的问题,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收音模式与车载CD模式之间进行准确切换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应用于汽车收音机中,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
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
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为所述收音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所述第一时间;
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应用于汽车收音机中,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第二接收处理模块,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播放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二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认进行切换,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三计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
所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辅助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所述第一时间;
辅助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可在收音模式与非收音模式之间进行准确切换,有效降低切换时的误触发概率,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原理框图,具体步骤包括:
S101,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其中在所述接收当前收音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收音信号,并且对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102,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理,在所述接收当前GPS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GPS信号,并且对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103,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即为所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即为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也即当前的所述收音信号以及当前的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很微弱,均小于各自的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以及第二预设阈值),此时该收音机所接收的信号就会变得较为嘈杂,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因此此时应该将所述收音机由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以消除嘈杂的噪音。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路况等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若所述收音机一旦检测到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各自对应的阈值便切换到非收音模式时,则该切换的频率会较为频繁,也不利于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计时的过程,当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小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时,此时开始进行计时累计,当持续的时间如果超过之前设定的时间时(也即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说明此时汽车周边的环境变化不大,信号水平也较为稳定(此时为较弱),此时便可以将所述收音机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此外,为了减少驾驶员忍受嘈杂声音的困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范围一般较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3-5S。与此同时,所述非收音模式包括车载CD模式以及静音模式,所述收音机可以根据驾驶员预先设定的程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到所述车载CD模式或者所述静音模式,具体的切换动作视驾驶员的具体需求而设定,该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嘈杂的声音而造成驾驶者的不适,提高驾驶体验。
S1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所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为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若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为非收音模式时,此时由于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此时若由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时,则所述收音机不会产生嘈杂的噪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路况等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若所述收音机一旦检测到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便由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到所述收音模式,则该切换的频率会较为频繁,不利于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计时的过程,当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大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此时开始进行计时累计,当持续的时间如果超过之前设定的时间时(也即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说明此时汽车周边的环境变化不大,信号水平也较为稳定(此时为较强),此时便可以将所述收音机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此外,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长度要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范围为10-15S。该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认汽车当前的行驶环境是否复杂多变,保证最低概率地接收到嘈杂的收音信号。例如,如果汽车当前的行驶环境较为复杂,刚驶出一个山洞后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均大于其各自的阈值,随后5S后又重新驶入另外一个山洞,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均变弱。因此如果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范围设置得较短,则很可能所述收音机在刚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之后又要马上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好的驾驶体验。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步骤包括:
S201,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样的,在所述接收当前收音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收音信号,并且对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202,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理,在所述接收当前GPS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GPS信号,并且对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203,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的动作是由第一计时单元完成的,该第一计时单元在接收到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触发计时动作,将计时所得到的时间记为第一时间。
S204,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动作由第一处理单元完成,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计时单元所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一时间之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之前预设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进而输出结果。
S205,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可以得知的,若所述第一时间超出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也即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的持续时间超出了其预设时间之后,为了避免接收嘈杂的收音信号,此时将所述收音机从所述当前播放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同样的,所述非收音模式包括车载CD模式以及静音模式,所述收音机可以根据驾驶员预先设定的程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到所述车载CD模式或者所述静音模式,具体的切换动作视驾驶员的具体需求而设定,该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嘈杂的声音而造成驾驶者的不适,提高驾驶体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的步骤包括:
S301,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样的,在所述接收当前收音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收音信号,并且对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302,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理,在所述接收当前GPS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GPS信号,并且对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303,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的动作是由第二计时单元完成的,该第二计时单元在接收到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触发计时动作,并将计时所得到的时间记为第二时间。
S304,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时间范围为10-15S,该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认汽车当前的行驶环境是否复杂多变,保证最低概率地接收到嘈杂的收音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动作由第二处理单元完成,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在确认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之后,由于已经满足切换的条件,此时可以向驾驶员发送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征询驾驶员是否进行切换,随后驾驶员便反馈一条确认信号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S305,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当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确认信号为确认进行切换时,则将所述收音机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到所述收音模式,该切换动作由第二控制单元完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S304步骤中,当所述收音机在播报了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排除上面所述的接收驾驶员反馈所述确认信号的情况),此时通过第三计时单元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也即当所述收音机在播报了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驾驶员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反馈确认信号,对于此种情况,本发明在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毕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就立即开始计时,将累计计时得到的时间记为第三时间,然后将所述第三时间与先前设置的第三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可以理解的,由于驾驶员的反应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当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毕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需要预留所述第三时间进行回复,若超出所述第三时间仍然未回复,则系统默认驾驶员不需要进行播放模式的切换。其中,所述第三时间的时间范围一般为5-8S,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时间的时间长度为6S,也即在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毕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6S之后驾驶员仍没有任何回复,则系统默认驾驶员不需要进行播放模式的切换。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方法的流程框图,具体步骤包括:
S401,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样的,在所述接收当前收音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收音信号,并且对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402,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同理,在所述接收当前GPS信号的步骤中,为了更加准确地得到收音信号的信号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选择三个不同的位置,并在该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采集GPS信号,并且对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求和平均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该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采集到的GPS信号的信号强度最为准确,便于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S403,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所述第一时间。对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也即所述收音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GPS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很明显的,此时所述收音信号与所述GPS信号的强度不同步,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所述收音信号的接收存在一定的盲区,从而造成与所述GPS信号的强度不同步。对于此种情况,由于此时所述收音机处于所述收音模式,而所述收音信号的强度较弱,此时有可能产生嘈杂的噪音,但是此时又不满足向所述非收音模式进行切换的条件,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降低所述收音机的播放音量来最大程度上降低噪音。
S404,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由于在确认收音信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GPS信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便立即开始进行计时,将累计计时的时间记为第一时间,同样的,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理解的,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周边环境在时刻发生变化,因此设于该汽车内的所述收音机所接收到的收音信号也在时刻变化,当接收到的收音信号较弱时,此时所述收音机所接收的收音信号较为嘈杂,需要降低一定的音量来减少噪音。而所述收音信号是在频繁发生变化的,因此该设置主要是为了减少因为收音信号的频繁变化而导致的所述收音机音量的频繁改变的问题。
S405,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具体的,若所述收音机所接收的所述收音信号的强度小于其对应的阈值且所述GPS信号的强度大于其对应的预设阈值,并且持续的时间超出了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此时将所述收音机的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一般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一般为3-5S,所述第一梯度一般为2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4S,所述第一梯度的值为25%。该设置可以有效地减轻当收音信号较弱时嘈杂噪音的影响,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接收处理模块、第二接收处理模块以及播放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二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所述播放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所述第一计时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之间相互配合作用,主要应用于当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均小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时从所述收音模式向所述非收音模式进行切换。
此外,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认进行切换,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所述第二计时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互之间配合作用,主要应用于当所述收音信号以及所述GPS信号均大于其各自对应的阈值时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向所述收音模式进行切换。
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计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所述第三计时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主要应用与未检测到驾驶员所反馈的确认信号之后进行默认处理。
其中,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辅助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所述第一时间;辅助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所述辅助计时单元与所述辅助处理单元相互配合作用,主要应用于当所述收音信号较弱时调低所述收音机的音量以减轻噪音给驾驶员带来的不好的驾驶体验。
对于上述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所述第一接收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接收处理模块均与所述播放控制模块相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送相关的比较处理信号给所述播放控制模块,继而所述播放控制模块根据所接收的相关比较处理信号对当前播放模式进行切换控制。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可以实现收音模式与非收音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有效降低了切换时的误触发概率,大大提高了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满足了实际应用需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应用于汽车收音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当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为所述收音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
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
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
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
5.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应用于汽车收音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当前收音信号并将所述当前收音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第二接收处理模块,接收当前GPS信号并将所述当前GPS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播放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模式从收音模式切换为非收音模式;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辅助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辅助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将所述收音机的当前播放音量下降第一梯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一时间;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并判断所述第一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非收音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二计时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二时间;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请求切换语音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是否进行切换;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确认信号确认进行切换,则将所述收音机的所述当前播放模式从所述非收音模式切换为所述收音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三计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收音机播报完所述请求切换语音信号之后立即开始计算第三时间;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三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且在所述第三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确认信号,则所述收音机不进行切换。
CN201610942860.6A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06444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2860.6A CN106444453B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2860.6A CN106444453B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4453A CN106444453A (zh) 2017-02-22
CN106444453B true CN106444453B (zh) 2019-06-07

Family

ID=5817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2860.6A Active CN106444453B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44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241A (zh) * 2018-01-15 2018-07-13 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收音机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8469274A (zh) * 2018-03-28 2018-08-3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况识别及模式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80806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收音机的无噪声收听方法及云端服务器
CN108933636A (zh) * 2018-08-06 2018-12-0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机遇干扰自动静音方法及装置
CN109450580A (zh) * 2018-12-28 2019-03-08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收音机控制方法、装置、车载收音机及车辆
CN111416632B (zh) * 2019-01-07 2022-07-29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1944B (zh) * 2020-04-27 2024-04-09 国仪石油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3839A (ja) * 2003-12-05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放送受像機、及び、放送受像方法
CN201985849U (zh) * 2011-03-24 2011-09-21 深圳市索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调频的车载收音机
CN103345175A (zh) * 2013-07-11 2013-10-09 林友谊 汽车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装置
CN203840326U (zh) * 2014-03-12 2014-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收音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04917578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收音机跨区域自动换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3839A (ja) * 2003-12-05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放送受像機、及び、放送受像方法
CN201985849U (zh) * 2011-03-24 2011-09-21 深圳市索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调频的车载收音机
CN103345175A (zh) * 2013-07-11 2013-10-09 林友谊 汽车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装置
CN104917578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收音机跨区域自动换台方法
CN203840326U (zh) * 2014-03-12 2014-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收音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4453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4453B (zh) 一种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的方法与系统
JP6243302B2 (ja) 車両制御装置
KR101797336B1 (ko) 차량 시스템, 차량 탑재 장치 및 휴대기
US20210011143A1 (en) Distance measurement system
JP6205316B2 (ja) 車両制御装置
US8730089B2 (en) Vehicle radar system
CN103345175B (zh) 汽车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装置
US20150138358A1 (en) Obstacle map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n ultrasonic sensor
WO2019007134A1 (zh) 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装置以及列车
EP1878627A1 (de) Ortungssystem
CN107965236B (zh) 车辆、车窗升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57620B (zh) 实现终端越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0627A (zh) 通信终端位置判断装置
EP3556123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vehicle network to protect a passenger-as-a-pedestrian and system to protect a passenger-as-a-pedestrian
CN104648243A (zh) 进行泊车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229396A1 (en) Vehicl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JP6522902B2 (ja) 位置推定装置
CN204731414U (zh) 一种汽车侧后方多功能防撞雷达系统
CN105974387A (zh) 一种信号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054407B (zh) 一种双制式融合的轨道交通车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232822B2 (en) Vehicle-moun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portable machine, and vehicle-mounted machine
WO2017061205A1 (ja) 車両用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203311190U (zh) 汽车收音机双向自动感应切换装置
JP2005354448A (ja) 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US10050690B1 (en) Adaptive beam sweep in vehicle wireless connectivit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