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466A - 热动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动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0466A
CN106440466A CN201610811811.9A CN201610811811A CN106440466A CN 106440466 A CN106440466 A CN 106440466A CN 201610811811 A CN201610811811 A CN 201610811811A CN 106440466 A CN106440466 A CN 106440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pipeline
solution
condens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18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40466B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3/00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7/00Absorbers; Ad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动联供系统,属于热电冷联供和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动力机通过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提供热负荷,循环泵通过循环介质管路连通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发生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第二冷凝器有冷却介质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Description

热动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冷联供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热流体显热为热负荷输送方式的传统热动联供系统中,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远距离、大规模和分级供热的热动联供系统中,一级管网温度高,压力大,且管路常常处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存在安全隐患,且管网的初投资大;(2)蒸汽动力装置排放的低压乏汽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往往难以利用;(3)以煤为燃料的蒸汽动力装置,燃气与动力循环蒸汽之间存在难以有效利用的传热温差,导致热动联供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不高;(4)一级管网循环介质与二级管网循环介质或被加热介质之间存在较大传热温差,没有加以利用;(5)对清洁能源在热动联供系统中的利用带来一定限制。
本发明以热能高效利用为前提,以降低热动联供系统中一级供热管网温度和压力为核心,兼顾加大管网供回水温差以减少相应初投资,兼顾提升动力机工作安全性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并考虑适应热动联供系统中清洁或高效能源的利用,提出以动力机末端排汽或低压抽汽为低温热源并结合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系列热动联供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热动联供系统,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和循环泵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3.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3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3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6.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6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6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9.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9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9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2.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2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5.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8.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8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8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1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4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7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动力机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连通之后加热器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0项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分别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6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6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8-50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第三发生器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48-51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4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5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和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6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预热器与蒸发器连通,将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与循环泵连通调整为蒸发器和第二发生器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预热器与循环泵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第54-59项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电联供系统第1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1-吸收器,2-发生器,3-第二发生器,4-冷凝器,5-第二冷凝器,6-蒸发器,7-节流阀,8-冷剂液泵,9-溶液泵,10-第二溶液泵,11-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动力机,14-低温冷凝器,15-循环泵,16-加热器,17-第二加热器,18-第三加热器,19-供热器,20-第三发生器,21-第二吸收器,22-第三溶液泵,2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4-第二节流阀,25-预热器;A-新增供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和循环泵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动力机13的排汽流经低温冷凝器14放热并冷凝,之后对外排出;循环泵15排出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并吸热,流经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之后提供给循环泵15;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2,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4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5提供,第二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4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4的冷剂液流经第二发生器3并放热,之后流经节流阀7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第二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5的冷剂液流经冷剂液泵8加压之后进入蒸发器6、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1提供,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2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通过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路继续降压作功并对外排放,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6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3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成两路,相对排汽而言具有较高压力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完成降压作功之后的排汽流经低温冷凝器14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4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7和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余下蒸汽继续完成作功并对外排出;冷凝器4的冷剂液流经第二发生器3放热并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6;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7、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经排汽通道提供给低温冷凝器14和经排汽通道对外排出;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三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三加热器18、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7和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余下蒸汽继续完成作功并对外排出;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第三蒸汽流经第三加热器18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7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热动联供系统工作流程比较,有变化的流程之处在于——新汽进入动力机13降压作功之后,分别经第三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三加热器18、经第二蒸汽通道提供给第二加热器17、经第一蒸汽通道提供给加热器16和经排汽通道提供给低温冷凝器14;第一蒸汽流经加热器16放热冷凝之后对外排出,第二蒸汽流经第二加热器17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第三蒸汽流经第三加热器18放热冷凝并对外排出,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并逐步吸热之后提供给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8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供热器,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循环介质流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并逐步吸热,之后流经供热器19、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9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流经第二发生器3和蒸发器6并逐步放热,之后回到循环泵1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0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循环泵14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分别流经第二发生器3和蒸发器6并分别放热,之后回到循环泵1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1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1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1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3,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2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4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3;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新增供热器A和第二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4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3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高温热介质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和高温热介质分别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4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3;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新增供热器A和第二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4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4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20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20,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4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3;流经第三发生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新增供热器A和第二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之后经第二节流阀24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1,第二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三发生器20,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20、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4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6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吸收器1连通,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和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第二吸收器2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2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三发生器20、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1提供,第三发生器20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进入吸收器1;冷凝器4的冷剂液流经第二发生器3和第三发生器20并逐步放热,之后经节流阀7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6;循环泵15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并逐步吸热,之后流经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3和第三发生器20并逐步放热,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图17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的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4连通。
(2)流程上,第二冷凝器5的冷剂液流经冷剂液泵8升压,流经预热器15并吸热,之后进入蒸发器6;循环泵15排放的循环介质流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并逐步吸热,流经蒸发器6、第二发生器3和预热器25并逐步放热,之后提供给循环泵15,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热动联供系统,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高品位蒸汽先作功,低品位蒸汽用于供热,符合热能高效利用原则。
(2)由低温冷凝器、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单独或联合并逐级进行热负荷采集,结合第二发生器和第二冷凝器,实现蒸汽动力装置末端排汽或低压抽汽与冷环境之间温差的有效利用。
(3)在一级管网中实现大温差和低压力热负荷输送,并减少输送热负荷规模,大幅度提高一级供热管网安全性,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级供热管网参数。
(4)解除清洁或高效能源在传统热动联供系统中的应用限制。
(5)实现一级管网循环介质与二级管网循环介质或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的有效利用。
(6)以动力机末端蒸汽为热动联供热源,有利于提高动力机的热效率和设备运行安全性。
(7)丰富了热动系统的类型,扩展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来提高热能利用率。

Claims (60)

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和循环泵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加热器(16)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0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0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3.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3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3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第二加热器(17)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6.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6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6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19.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9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9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第三加热器(18)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2.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5.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5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5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8.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2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8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8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1.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1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1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4.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4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4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7.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分别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和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7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3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7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0.热动联供系统,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动力机、低温冷凝器、循环泵、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蒸发器(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动力机(13)有新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排汽通道与低温冷凝器(14)连通之后低温冷凝器(14)再有低温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一蒸汽通道与加热器(16)连通之后加热器(16)再有第一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二蒸汽通道与第二加热器(17)连通之后第二加热器(17)再有第二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还有第三蒸汽通道与第三加热器(18)连通之后第三加热器(18)再有第三冷凝液通道与外部连通,动力机(13)或还有排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发生器(2)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1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0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0所述热动联供系统中,将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与蒸发器(6)连通之后蒸发器(6)再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调整为循环泵(15)有循环介质管路经低温冷凝器(14)、加热器(16)、第二加热器(17)、第三加热器(18)和供热器(19)分别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再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自身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5)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5)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预热器(25)与循环泵(15)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6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6)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4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节流阀和新增供热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供热器(A)、第二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新增供热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1.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8-50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第三发生器(20)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2.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48-51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24)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6)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3.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4.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吸收器(1)连通,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和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5.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2、5、8、11、14、17、20、23、26、29、32、35、38、41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吸收器(1)连通,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6.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第三发生器(20)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3)与吸收器(1)连通,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与第三发生器(20)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20)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连通,第三发生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1)连通,第二吸收器(2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7.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54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和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20)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4)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8.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55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和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3)有循环介质管路经蒸发器(6)、第三发生器(20)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4)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59.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56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增加预热器,将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8)和预热器(25)与蒸发器(6)连通,将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20)与循环泵(15)连通调整为蒸发器(6)和第二发生器(3)分别有循环介质管路经第三发生器(20)和预热器(25)与循环泵(14)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60.热动联供系统,是在权利要求54-59所述的任一热动联供系统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2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7)与蒸发器(6)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2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6)连通,形成热动联供系统。
CN201610811811.9A 2016-05-30 2016-08-31 热动联供系统 Active CN106440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94289 2016-05-30
CN201610389428 2016-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466A true CN106440466A (zh) 2017-02-22
CN106440466B CN106440466B (zh) 2020-04-21

Family

ID=5816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1811.9A Active CN106440466B (zh) 2016-05-30 2016-08-31 热动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04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567A (zh) * 2013-05-08 2014-08-27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4165477A (zh) * 2013-07-30 2014-11-26 李华玉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4180557A (zh) * 2013-07-30 2014-12-03 李华玉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4654658A (zh) * 2014-01-27 2015-05-27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74843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李华玉 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64623A (zh) * 2014-01-27 2015-08-26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567A (zh) * 2013-05-08 2014-08-27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4165477A (zh) * 2013-07-30 2014-11-26 李华玉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4180557A (zh) * 2013-07-30 2014-12-03 李华玉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474843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李华玉 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4654658A (zh) * 2014-01-27 2015-05-27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864623A (zh) * 2014-01-27 2015-08-26 李华玉 热动联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466B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4652B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864623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654653B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654658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352601A (zh)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7905897A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CN104748439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4180557B (zh) 热电联供、冷电联供与热电‑冷电两用联供系统
CN106440469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39777A (zh) 一种背压式汽轮机补水预加热系统
CN103017398A (zh) 多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66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68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352591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67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352590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524560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03350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207815455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106322832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71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03351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70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106440474A (zh) 热动联供系统
CN216204459U (zh) 用于提高供热温度的新型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