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5897A -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5897A
CN107905897A CN201711144634.4A CN201711144634A CN107905897A CN 107905897 A CN107905897 A CN 107905897A CN 201711144634 A CN201711144634 A CN 201711144634A CN 107905897 A CN107905897 A CN 107905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water
waste heat
cool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4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5897B (zh
Inventor
万逵芳
胥佳瑞
张振华
邓爱祥
赵文波
崔彦亭
刘岩
宋寅
吴韬
周雅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46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5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5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5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5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5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4Cooling of plants of fluids in the plant, e.g. lubricant or fuel
    • F02C7/141Cooling of plants of fluids in the plant, e.g. lubricant or fuel of working fluid
    • F02C7/143Cooling of plants of fluids in the plant, e.g. lubricant or fuel of working fluid before or between the compressor stages
    • F02C7/1435Cooling of plants of fluids in the plant, e.g. lubricant or fuel of working fluid before or between the compressor stages by water inj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005Adaptations for refrigeration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18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using the waste heat of gas-turbine plants outside the plants themselves, e.g. gas-turbine power heat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进气冷却器、烟气‑水换热器、制冷装置及冷却塔;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与所述进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连接;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却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与热网管道连接。本发明实现了燃机进气冷却和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燃机夏季出力可达额定负荷,并提高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能源利用效率,彻底解决了燃机进气冷却投资经济性差、冷却效果有限的不足,整个机组的经济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燃机轮机联合循环是指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空气经被燃气轮机驱动的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后,形成的高温高压烟气推动燃气轮机做功,一部分功用于驱动压气机,另一部功则带动发电机发电。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加热余热锅炉中的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上述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构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排烟温度较低,系统效率通常较高,现代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高达60%以上。
但是基于Brayton循环的燃气轮机循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因为空气比容变大,压气机空气质量流量下降,导致燃气轮机出力下降明显,环境温度较高地区,燃机出力通常只有额定出力的70%左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排烟量同步减少,余热锅炉产汽量也下降,蒸汽轮机负荷也下降。为增加压气机进气量,通常对进气进行冷却。常见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方法包括蒸发冷却、喷雾冷却以及制冷机冷却。蒸发冷却及喷雾冷却技术冷却能力,通常只能将进气温度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上,进气温度降低幅度5~7℃左右,对燃机出力提升幅度不够明显,且不适用于相对湿度较大地区。制冷机冷却可以将进气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冷却效果不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可将燃机负荷提升到额定负荷。但是初投资很高,占地面积大,且制冷机需要消耗能量,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经济性往往较差。
此外,尽管经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以后燃气轮机排烟温度通常只有100℃左右,但因为燃气轮机排烟中水蒸气份额较高,水露点温度甚至高于45℃,烟气中蕴含了以蒸汽汽化潜热为主的大量低温余热,排入大气造成不必要的能量和水资源浪费。
因此提出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排烟余热回收利用和进气冷却集成方法和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燃气轮机夏季高温期间出力受限问题,并能够在冬季回收排烟余热供热,提高机组能源利用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包括进气冷却器、烟气-水换热器、制冷装置及冷却塔;
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与进气冷却器连接;
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与烟气-水换热器连接;
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却水循环管路与冷却塔连接;
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与热网管道连接;
制冷装置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使产生的较低温度冷冻水仅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对燃气轮机进气进行循环冷却,使产生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仅通过所述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循环换热,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还包括:
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换热后,使进气冷却器流回的冷冻水与从烟气-水换热器流出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烟气-水换热器,如此循环;
并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加热燃气轮机进气,使进气冷却器回流的冷冻水与烟气-水换热器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进气冷却器,如此循环;以及,
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汽轮机、凝汽器、凝结水泵、疏水泵,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
进气冷却器与燃气轮机装置连接,燃气轮机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余热锅炉与烟气-水换热器连接,烟气-水换热器与烟囱连接,余热锅炉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通过凝汽器及凝结水泵与余热锅炉连接;
溴化锂机组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三入口管道与汽轮机的抽汽管道相连,通过汽轮机输出的蒸汽提供动力,溴化锂机组第三出口管道通过疏水泵与凝结水泵出口管道相连。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疏水泵、换热器,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
进气冷却器与燃气轮机装置连接,燃气轮机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余热锅炉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烟气-水换热器连接,烟气-水换热器与烟囱连接;
溴化锂机组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溴化锂机组第三入口管道与换热器热水出口管道相连,通过换热器输出的热水提供动力,溴化锂机组第三出口管道通过疏水泵与凝结水泵出口管道相连。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制冷装置为电驱动制冷机;
进气冷却器与燃气轮机装置连接,燃气轮机装置与余热锅炉连接,余热锅炉与烟气-水换热器连接,烟气-水换热器与烟囱连接;
电驱动制冷机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电驱动制冷机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电驱动制冷机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电驱动制冷机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进一步地,烟气-水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或接触式换热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方法,包括:
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低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对燃气轮机进气进行循环冷却,使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循环换热,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进一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
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换热后,使进气冷却器流回的冷冻水与从烟气-水换热器流出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烟气-水换热器,如此循环;
并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加热燃气轮机进气,使进气冷却器回流的冷冻水与烟气-水换热器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进气冷却器,如此循环;以及,
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或电驱动制冷机,溴化锂机组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或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驱动,电驱动制冷机由电能驱动。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实现了燃机进气冷却和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燃机夏季出力可达额定负荷,并提高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能源利用效率,彻底解决了燃机进气冷却投资经济性差、冷却效果有限的不足,整个机组的经济性得到提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机抽汽驱动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热水驱动的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驱动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进气冷却器;2-燃气轮机装置;3-余热锅炉;4-烟气-水换热器;5-烟囱6-汽轮机;7-凝汽器;8-凝结水泵;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冷却塔;14-第五阀门;15-第六阀门;16-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溴化锂机组;19-疏水泵;20-换热器;21-电驱动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合燃机进气冷却和烟气余热回收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进气冷却器1、燃气轮机装置2、余热锅炉3、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汽轮机6、凝汽器7、凝结水泵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冷却塔13、第五阀门14、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6、第八阀门17、溴化锂机组18、疏水泵19,溴化锂机组18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9与进气冷却器1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10与烟气-水换热器4入口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11与进气冷却器1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12与烟气-水换热器4出口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15与冷却塔13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16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14与冷却塔13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17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三入口管道与汽轮机6的抽汽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三出口管道与凝结水泵8的出口管道相连;烟气-水换热器4可以为表面式换热器也可以是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夏季工作时,阀门9、11、14、15开启,阀门10、12、16、17关闭,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同时投入使用,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关闭。空气经进气冷却器1进行冷却,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产生的蒸汽通入汽轮机6做功,并抽出部分蒸汽驱动溴化锂机组18运行;冷冻水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在冷却塔13中冷却;从余热锅炉出来的烟气通过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排出。
冬季工作时,阀门10、12、16、17开启,阀门9、11、14、15关闭,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同时投入使用,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关闭。空气经过进气冷却器1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产生的蒸汽通入汽轮机6做功,并抽出部分蒸汽驱动溴化锂机组18运行;从余热锅炉3出来的烟气通入烟气-水换热器4换热,回收烟气余热,通过热网管道进行供热,换热后的烟气通过烟囱5排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排烟余热回收和进气冷却集成系统,其不同之处在于溴化锂机组18由烟气余热产生的较高温度的热水驱动。该系统包括进气冷却器1、燃气轮机装置2、余热锅炉3、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冷却塔13、第五阀门14、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6、第八阀门17、溴化锂机组18、疏水泵19、换热器20,溴化锂机组18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进气冷却器1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10与烟气-水换热器4入口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11与进气冷却器1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12与烟气-水换热器4出口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15与冷却塔13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16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14与冷却塔13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17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三入口管道与换热器20热水出口管道相连,溴化锂机组18第三出口管道与换热器20入口管道相连;烟气-水换热器4可以为表面式换热器也可以是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夏季工作时,阀门9、11、14、15开启,阀门10、12、16、17关闭,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同时投入使用,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关闭。空气经进气冷却器1进行冷却,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产生的蒸汽通入热水换热器20进行换热,并利用热水来驱动溴化锂机18组运行;冷冻水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在冷却塔13中冷却;从换热器20出来的烟气通过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排出。
冬季工作时,阀门10、12、16、17开启,阀门9、11、14、15关闭,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同时投入使用,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关闭。空气经过进气冷却器1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产生的蒸汽通入热水换热器20进行换热,并利用热水来驱动溴化锂机组18运行;从换热器20出来的烟气通入烟气-水换热器4换热,回收烟气余热,通过热网管道进行供热,换热后的烟气通过烟囱5排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以电驱动制冷机为核心设备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排烟余热回收和进气冷却集成系统,包括进气冷却器1、燃气轮机装置2、余热锅炉3、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冷却塔13、第五阀门14、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6、第八阀门17、电驱动制冷机21(如压缩式制冷机组),所述电驱动制冷机21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9与进气冷却器1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4入口相连;电驱动制冷机21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进气冷却器1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烟气-水换热器4出口相连;电驱动制冷机21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15与冷却塔13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16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电驱动制冷机21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14与冷却塔13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17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烟气-水换热器4可以为表面式换热器也可以是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夏季工作时,阀门9、11、14、15开启,阀门10、12、16、17关闭,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同时投入使用,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关闭。空气经进气冷却器1进行冷却,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冷冻水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在冷却塔13中冷却;从余热锅炉3出来的烟气通过烟气-水换热器4、烟囱5排出。
冬季工作时,阀门10、12、16、17开启,阀门9、11、14、15关闭,烟气-水换热器4和热网管道同时投入使用,进气冷却器1和冷却塔13关闭。空气经过进气冷却器1送到燃气轮机2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入余热锅炉3进行换热;从余热锅炉3出来的烟气通入烟气-水换热器4换热,回收烟气余热,通过热网管道进行供热,换热后的烟气通过烟囱5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通过将溴化锂机组冷冻水管道分两路,分别与进气冷却器和烟气-水换热器相连,将溴化锂机组冷却水管道分为两路,分别与冷却塔和热网管道相连。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或由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驱动溴化锂机组,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使溴化锂机组产生的冷冻水只进入进气冷却器,溴化锂机组的较低温度冷却水只进入冷却塔向大气散热;当环境温度较低期间,使溴化锂机组产生的冷冻水只进入烟气-水换热器,冷却水只进入热网管道。其运行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当燃机出力因环境温度较高而受限时,关闭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第七阀门16和第八阀门17,开启第一阀门9、第三阀门11、第五阀门14和第六阀门15。从余热锅炉3或汽轮机6来的蒸汽驱动溴化锂机组18产生的冷冻水(夏季冷冻水通常7℃)经第一阀门9进入进气冷却器1将燃气轮机进气冷却至一定温度,提高燃机出力;随后吸热后温度升高的冷冻水经第三阀门11进入溴化锂机组18被冷却,最后再次进入进气冷却器1,如此循环;溴化锂机组18的冷却水经第六阀门15进入冷却塔13被冷却,而后经第五阀门14流回溴化锂机组,系数热量升温后再次经第六阀门15进入冷却塔被冷却,如此循环。
2)当天气较冷机组供热期间时,关闭第一阀门9、第三阀门11、第五阀门14和第六阀门15,开启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第七阀门16和第八阀门17;调整溴化锂机组18冷冻水出水温度至较高值(通常30℃上下),从余热锅炉3或汽轮机6来的蒸汽驱动溴化锂机组18产生的冷冻水经第二阀门10进入烟气-水换热器4,吸收烟气余热被加热以后,经第四阀门12流回溴化锂机组18,被冷却后再度经过第二阀门10进入烟气-水换热器4,如此循环。供热回水经第八阀门17后进入溴化锂机组18,吸收冷冻水和来自汽轮机6的蒸汽热量后,经第七阀门16后,进入热网,随后在热网中放热后,再度经第八阀门17流回溴化锂机组吸热,如此往复。
3)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供热期间,燃机部分负荷时,开启第一阀门9、第三阀门11、第二阀门10、第四阀门12、第七阀门16和第八阀门17,关闭第五阀门14和第六阀门15。调整溴化锂机组18冷冻水出水温度至较高值(通常30℃上下),从余热锅炉3或汽轮机6来的蒸汽驱动溴化锂机组18产生的冷冻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第二阀门10进入烟气-水换热器4,吸收烟气余热被加热以后,经第四阀门12流回,与从进气冷却器1流回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溴化锂机组18,被冷却后再度经过第二阀门10进入烟气-水换热器18,如此循环。另一部分经第一阀门9进入进气冷却器1加热燃气轮机进气,然后经过第三阀门11与从烟气-水换热器18回水混合,进入溴化锂机组18,被冷却后再度经过第一阀门9进入进气冷却器1,如此循环。供热回水经第八阀门17后进入溴化锂机组18,吸收冷冻水和来自汽轮机的蒸汽热量后,经第七阀门16后,进入热网,随后在热网中放热后,再度经第八阀门17流回溴化锂机组18吸热,如此往复。
该系统解决了夏季燃气轮机出力下降、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实现冬季烟气余热回收供热,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冷却器、烟气-水换热器、制冷装置及冷却塔;
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与所述进气冷却器连接;
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连接;
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冷却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却塔连接;
所述制冷装置通过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与热网管道连接;
所述制冷装置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使产生的较低温度冷冻水仅通过所述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所述进气冷却器对燃气轮机进气进行循环冷却,使产生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所述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仅通过所述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循环换热,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还包括:
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所述第二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换热后,使所述进气冷却器流回的冷冻水与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流出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所述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烟气-水换热器,如此循环;
并使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所述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所述进气冷却器加热燃气轮机进气,使所述进气冷却器回流的冷冻水与烟气-水换热器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所述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所述进气冷却器,如此循环;以及,
使所述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汽轮机、凝汽器、凝结水泵、疏水泵,所述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
所述进气冷却器与所述燃气轮机装置连接,所述燃气轮机装置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与所述烟囱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汽轮机连接,所述汽轮机通过所述凝汽器及凝结水泵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所述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三入口管道与所述汽轮机的抽汽管道相连,通过所述汽轮机输出的蒸汽提供动力,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三出口管道通过所述疏水泵与所述凝结水泵出口管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疏水泵、换热器,所述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
所述进气冷却器与所述燃气轮机装置连接,所述燃气轮机装置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与所述烟囱连接;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所述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所述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三入口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热水出口管道相连,通过换热器输出的热水提供动力,所述溴化锂机组第三出口管道通过所述疏水泵与所述凝结水泵出口管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气轮机装置、余热锅炉、烟囱,所述制冷装置为电驱动制冷机;
所述进气冷却器与所述燃气轮机装置连接,所述燃气轮机装置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与所述烟囱连接;
所述电驱动制冷机第一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二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入口相连;
所述电驱动制冷机第一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三阀门与所述进气冷却器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四阀门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出口相连;
所述电驱动制冷机第二出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阀门与所述冷却塔入口相连,另一路经第七阀门与热网供水管道相连;
所述电驱动制冷机第二入口管道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五阀门与所述冷却塔出口相连,另一路经第八阀门与热网回水管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水换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或接触式换热器。
7.一种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低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对燃气轮机进气进行循环冷却,使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冷却塔进行循环冷却;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循环换热,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或电能驱动制冷装置,
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烟气-水换热器与余热锅炉输出的烟气进行换热后,使进气冷却器流回的冷冻水与从烟气-水换热器流出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烟气-水换热器,如此循环;
并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冻水通过第一冷冻水循环管路进入进气冷却器加热燃气轮机进气,使进气冷却器回流的冷冻水与烟气-水换热器的冷冻水混合后进入制冷装置冷却,使冷却后的冷冻水再次进入进气冷却器,如此循环;以及,
使制冷装置产生的较高温度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进入热网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为溴化锂机组或电驱动制冷机,所述溴化锂机组由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或余热锅炉排烟产生的热水驱动,所述电驱动制冷机由电能驱动。
CN201711144634.4A 2017-11-17 2017-11-17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905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4634.4A CN107905897B (zh) 2017-11-17 2017-11-17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4634.4A CN107905897B (zh) 2017-11-17 2017-11-17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5897A true CN107905897A (zh) 2018-04-13
CN107905897B CN107905897B (zh) 2023-06-30

Family

ID=6184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4634.4A Active CN107905897B (zh) 2017-11-17 2017-11-17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589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6724A (zh) * 2018-10-16 2019-02-19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烟气余热供热与进气冷却、燃气加热耦合系统
CN109386328A (zh) * 2018-10-12 2019-02-2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燃机联合循环机组烟气余热回收取水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N109611210A (zh) * 2019-02-13 2019-04-1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110030092A (zh) * 2019-03-18 2019-07-1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增压机出口气流脉动及冷态泄漏的装置及方法
CN111636965A (zh) * 2020-06-03 2020-09-08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的负荷增强装置及方法
CN113623895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23891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源网耦合的数据中心多元化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4635797A (zh) * 2020-12-15 2022-06-17 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机进气温度的控制系统
CN114838376A (zh) * 2022-05-30 2022-08-02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逆用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5738A (en) * 1994-09-27 1996-09-17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Ammonia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for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JP2003065628A (ja) * 2001-08-27 2003-03-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収冷凍機、吸収冷凍機を用いた設備、及びガスタービン吸気冷却装置
CN103696855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进气加热与冷却的集成系统
CN106050424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南京力合联升电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燃机进气冷却加热系统
CN106050430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南京力合联升电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机进气冷却控制系统
CN208040541U (zh) * 2017-11-17 2018-11-0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所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5738A (en) * 1994-09-27 1996-09-17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Ammonia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for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JP2003065628A (ja) * 2001-08-27 2003-03-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収冷凍機、吸収冷凍機を用いた設備、及びガスタービン吸気冷却装置
CN103696855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进气加热与冷却的集成系统
CN106050424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南京力合联升电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燃机进气冷却加热系统
CN106050430A (zh) * 2016-07-11 2016-10-26 南京力合联升电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机进气冷却控制系统
CN208040541U (zh) * 2017-11-17 2018-11-0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所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328A (zh) * 2018-10-12 2019-02-2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燃机联合循环机组烟气余热回收取水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N109356724B (zh) * 2018-10-16 2024-04-2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烟气余热供热与进气冷却、燃气加热耦合方法
CN109356724A (zh) * 2018-10-16 2019-02-19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烟气余热供热与进气冷却、燃气加热耦合系统
CN109611210A (zh) * 2019-02-13 2019-04-12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109611210B (zh) * 2019-02-13 2024-03-15 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110030092B (zh) * 2019-03-18 2023-11-14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增压机出口气流脉动及冷态泄漏的装置及方法
CN110030092A (zh) * 2019-03-18 2019-07-1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增压机出口气流脉动及冷态泄漏的装置及方法
CN111636965A (zh) * 2020-06-03 2020-09-08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轮机的负荷增强装置及方法
CN114635797A (zh) * 2020-12-15 2022-06-17 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机进气温度的控制系统
CN113623891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源网耦合的数据中心多元化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623895B (zh) * 2021-07-01 2022-11-0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23891B (zh) * 2021-07-01 2022-08-1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源网耦合的数据中心多元化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3623895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38376A (zh) * 2022-05-30 2022-08-02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逆用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5897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5897B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及方法
LU102468B1 (en) Total heat recovery type integrated gas heat pump heat supply unit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3727703B (zh) 一种再利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201321918Y (zh) 大型船舶柴油机废热利用的热电冷联产装置
CN105485649B (zh) 一种高效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101498524A (zh) 使用地源吸收式制冷-热泵的热电冷联供装置及方法
CN102562496A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中低温地热高效热电耦合联供系统
CN101806517B (zh) 一种以高温烟气和热水为驱动热源的地温能供热制冷机组
CN108826418A (zh) 一种基于燃气机热泵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5822431B (zh) 可平抑压气机高/低进气温度的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
CN101696642B (zh) 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03604249A (zh) 一种能源塔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8397936A (zh) 一种冷热电联供循环系统及方法
CN208040541U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N204783144U (zh)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余热利用系统
CN101929759B (zh) 以高温气体为热源的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
CN203837330U (zh) Co2热泵热交换增焓装置
CN204591523U (zh) 一种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8692482B (zh) 一种热电机组与制冷相结合的提效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5046237B (zh) 一种风光气地热多能互补分布式清洁供能系统及方法
CN207527875U (zh) 一种矿井回风余热直接回收利用的系统
CN217235920U (zh) 一种具有双热源的溴化锂制冷空调系统
CN205135815U (zh) 分布式能源站冷却循环水的系统
CN109707511A (zh) 一种燃机联合循环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6158256U (zh) 一种节能机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43 West District, building 18, Second District of Yuquan Xili,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DATANG GROU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201, 12th Floor, Building 1, Courtyard 6, Yinhe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INSTITUTE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