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6730B -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6730B
CN106436730B CN201611058729.XA CN201611058729A CN106436730B CN 106436730 B CN106436730 B CN 106436730B CN 201611058729 A CN201611058729 A CN 201611058729A CN 106436730 B CN106436730 B CN 106436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st
concrete
earthquake isolating
isolating equipment
sub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8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6730A (zh
Inventor
安光文
邓竹林
刘荣
王德斌
王淮
杨正贵
陈实
刘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Kai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Kai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Kai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Kai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587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6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6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6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6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6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2Foundations for poles, masts or chimney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及房屋内墙隔震基础,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及位于下部结构上方的周边上托梁和上部结构组成,房屋内墙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及位于下部结构上方的中间上托梁和上部结构组成,周边上托梁与下部结构之间及中间上托梁与下部结构之间均设置有隔震装置;所述方法步骤包括:布置隔震装置;布置上托梁;预制隔震装置构件;土石方开挖;检测下部结构;隔震装置定位放线;安装隔震装置;隔震装置加固作业;上托梁施工;填塞密封材料;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挡土墙及散水混凝土施工。本发明施工成本低,减少室内基础回填工程量,同时确保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隔震技术中常用的隔震基础有:多层橡胶支座隔震、加铅芯的多层橡胶支座隔震、摩擦滑动多层隔震及阻力器隔震等,这些隔震技术对材料要求极为特殊,施工成本高,会极大的提高房屋建设造价。
公开号为CN201106231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钢管混凝土柱隔震装置,在钢管混凝土柱两端面上分别固装钢板上封堵和钢板下封堵、铅垫,在钢筋混凝土上盖和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分别各设有两个凹形通槽,上盖锚固钢板和底座锚固钢板分别配装在钢筋混凝土上盖和底座的通槽底面上,设有两个通孔的钢筋混凝土限位板配置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两根钢管混凝土柱插装在钢筋混凝土限位板通孔内,钢筋混凝土上盖安装在钢管混凝土柱上部上,钢板上封堵和铅垫分别与上盖锚固钢板和底座锚固钢板接触支撑配合;本装置可有效降低房屋的地震反应,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且造价低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但该技术方案未能将隔震装置至于房屋之中,且隔震装置在房屋结构中的具体位置及隔震装置与房屋结构间的关系不确定,因此不能起到有效的隔震作用,同时该隔震装置没有预留孔,不利于临时安装加固作业。
另外,现有的隔震装置对材料要求较为特殊,在施工过程中除隔震装置本身为预制成品采取现场安装外,其它部位大多为现浇混凝土。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上托梁、混凝土叠合板、基坑挡土墙及散水混凝土盖板形成隔震基础,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包括:底座、限位板、钢管混凝土柱和上盖,其施工精度高,上盖与底座间的最小间隙仅为20mm,要保证隔震装置的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上盖与底座间的最小间隙和钢管混凝土柱的中心位置及垂直度。然而,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是一个整体,仅仅完成隔震装置本身各构件的制作安装是不能算完成了隔震装置的制作安装工作,因为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很差,在后续施工中极易移位和倾斜,因此在隔震装置施工的同时完成上托梁、混凝土叠合板和散水混凝土盖板的施工,是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施工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包括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及房屋内墙隔震基础,所述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及位于下部结构上方的周边上托梁和上部结构组成,所述房屋内墙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及位于下部结构上方的中间上托梁和上部结构组成,所述周边上托梁与下部结构之间及中间上托梁与下部结构之间均设置有隔震装置,且隔震装置设置于架空层内,所述上部结构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叠合板分别与周边上托梁和中间上托梁相连,所述下部结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室内回填土和室外回填土,所述室外回填土上方还设置有室外排水沟。
所述隔震装置包括底座、限位板、钢管混凝土柱及上盖,其中,限位板位于底座上,并通过钢管混凝土柱与底座连接,上盖位于底座上方,并倒扣在钢管混凝土柱上。
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及设置于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并在钢管一端通过钢制封板密封。
所述钢管混凝土柱与钢制封板相对一端设置有钢制柱帽,钢制柱帽为凸台结构,且凸台部分与钢管外圆相配合。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台及安装槽A,并在安装台两端设置有安装挡块;上盖上设置有搭接块及安装槽B。
所述安装槽A和安装槽B内均设置有预埋件,且预埋件由顶板及固定在顶板下方的锚筋组成。
所述周边上托梁上分别设置有内凸台和外凸台,其中内凸台与混凝土叠合板相连,外凸台通过散水混凝土盖板与设置于下部结构上的挡土墙相连;中间上托梁为方形结构,且混凝土叠合板位于方形结构的上平面上。
所述散水混凝土盖板上设置有室外散水,并在散水混凝土盖板与周边上托梁之间设置有变形缝。
一种实现上述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布置隔震装置;
(2)布置上托梁:在隔震装置顶部设置纵、横上托梁,上托梁与隔震装置的上盖固定在一起,其中,上托梁包括周边上托梁和中间上托梁,均采取预制装配式构造;
(3)预制隔震装置构件:采用工厂集中批量预制现场装配上盖、底座、限位板、钢管混凝土柱、周边上托梁、中间上托梁及和混凝土叠合板;
(4)土石方开挖:在首层室内地面与下部结构之间形成架空层,在基坑土石方开挖时,先在基坑挡土墙的开挖线范围内,开挖至下部结构顶面,然后再开挖下部结构基础;
(5)检测下部结构;
(6)隔震装置定位放线:将隔震装置的定位线及底座外边线测设到下部结构上,并做好标识,以便在吊装时易于校对、复核;
(7)安装隔震装置:按照安装顺序对隔震装置进行安装,首先,按照设计施工图的布置要求,在下部结构顶面测设出钢管混凝土柱中心线和结构中心线;在下部结构上安装底座;并将限位板安装在底座上;先将钢制柱帽安装在钢管混凝土柱上,然后将钢管混凝土柱及钢制柱帽安装到底座上的预埋件位置处,并做初步校正;随后在钢制柱帽上安装上盖,且上盖上设置的预埋件与钢管混凝土柱和钢制柱帽相对应;
(8)隔震装置加固作业:采用脚手架钢管和对拉螺杆对安装好的隔震装置进行加固;
(9)上托梁施工:所有隔震装置安装并加固完毕后即可进行上托梁施工,上托梁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在上托梁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及上托梁间连接节点以外的上托梁与上盖间铺筑粘结砂浆,砂浆为预拌砂浆,强度不低于M30,厚度约20mm;
B、在上托梁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及上托梁之间连接节点处,首先在上盖植筋,钢筋数量和直径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相同;在没有上部结构混凝土柱的位置,钢筋数量不少于4根,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
(10)填塞密封材料:上托梁施工完毕并拆除隔震装置加固杆件后,在上盖与底座的间隙间填塞耐候密封材料,填塞宽度不小于30mm;
(11)混凝土叠合板施工:首层地面混凝土板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首先将事先预制的混凝土板吊装就位,然后在预制板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12)基坑挡土墙施工:以上工作结束后,在挡土墙的顶部与周边上托梁之间的缝隙应盖预制散水混凝土盖板,散水混凝土盖板与周边上托梁间应留有60mm缝隙,缝隙按建筑水平变形缝进行处理。
所述步骤(1)中布置隔震装置的方法如下:
A、隔震装置总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设计值的1.2倍;
B、每个隔震装置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传递到隔震装置的竖向荷载设计值;
C、根据钢管混凝土柱的直径确定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
D、隔震装置布置在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或房屋阴阳角处。
所述步骤(7)中隔震装置的安装顺序为:底座安装、校正→限位板安装、校正→钢管混凝土柱安装、初步校正→上盖安装、校正→钢管混凝土柱垂直度精准校核→上盖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实现就地取材、施工成本低,对房屋建设造价影响较小;
(2)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上托梁、混凝土叠合板和散水混凝土盖板均为预制现场安装的构件,可实现现场作业量小,减少现场用工量和节约人工成本,减少现场粉尘、噪声等污染排放,减少现场模板工程量,节约木材;
(3)在不用对混凝土叠合板支模的条件下,形成首层地面与下部结构间的架空层,为隔震装置的检查及维护创造可能条件,可以减少室内基础回填工程量,减少为确保隔震装置隔震性能而设置的室内基础挡土墙,同时还可以改善隔震装置所处环境,确保使用寿命;
(4)为满足下部结构的施工对工作面的要求,基坑挡土墙与上托梁间最小间隙不会小于700mm,在基坑挡土墙与上托梁间采用预制散水混凝土盖板,可以为隔震装置的检查及维护创造第二通道,也可以减少现场模板工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限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钢管混凝土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钢制柱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预埋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C向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周边上托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D-D向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间上托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E-E向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散水混凝土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隔震装置的安装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隔震装置安装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减震装置的临时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F-F向视图。
图中:1-底座,2-限位板,3-钢管混凝土柱,4-钢制柱帽,5-上盖,6-预埋件,7-周边上托梁,8-中间上托梁,9-混凝土叠合板,10-挡土墙,11-散水混凝土盖板,12-变形缝,13-结构中心线,14-下部结构,15-上部结构,16-室外散水,17-室外排水沟,18-室外回填土,19-室内回填土,20-架空层,21-PVC塑料管,22-钢管混凝土柱中心线,23-脚手架钢管,24-对拉螺杆,25-周边隔震基础,26-中间隔震基础,101-安装台,102-安装槽A,103-安装挡块,201-混凝土柱安装孔,301-钢管,302-混凝土,303-钢制封板,501-搭接块,502-安装槽B,601-顶板,602-锚筋,701-连接钢筋,702-外凸台,703-内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包括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25及房屋内墙隔震基础26,所述房屋周边周边隔震基础25由下部结构14及位于下部结构14上方的周边上托梁7和上部结构15组成,所述房屋内墙隔震基础26由下部结构14及位于下部结构14上方的中间上托梁8和上部结构15组成,所述周边上托梁7与下部结构14之间及中间上托梁8与下部结构14之间均设置有隔震装置,且隔震装置设置于架空层20内,所述上部结构15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叠合板9分别与周边上托梁7和中间上托梁8相连;所述下部结构14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室内回填土19和室外回填土18,所述室外回填土18上方还设置有室外排水沟17。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与下部结构14、周边上托梁、中间上托梁8、混凝土叠合板9、基坑挡土墙10等混凝土构件形成房屋基础,不但能传递房屋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而且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地震对房屋产生的水平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当下部结构14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室内回填土19施工,室内回填土19回填到与下部结构14顶面平齐;并进行基坑挡土墙10的地基基础处理,以达到隔震装置的施工条件。本技术方案是针对抗震性能较差的砌体房屋所设计的隔震基础构造,为普通混凝土结构,能实现就地取材、施工成本低,对房屋建设造价影响较小。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由下部结构、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装置、上托梁、混凝土叠合板、基坑挡土墙及散水混凝土盖板组成,其中上托梁包括周边上托梁和中间上托梁,能有效削弱或消除地震时产生的巨大水平力对砌体房屋造成的破坏,从而减少或消除地震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所述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限位板2、钢管混凝土柱3及上盖5,其中,限位板2位于底座1上,并通过钢管混凝土柱3与底座1连接,上盖5位于底座1上方,并倒扣在钢管混凝土柱3上。
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包括钢管301及设置于钢管301内部的混凝土302,并在钢管一端通过钢制封板303密封。
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与钢制封板303相对一端设置有钢制柱帽4,钢制柱帽4为凸台结构,且凸台部分与钢管301外圆相配合。
如图4、图8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台101及安装槽A102,并在安装台101两端设置有安装挡块103;上盖5上设置有搭接块501及安装槽B502。在隔震装置组装时,先将钢管混凝土柱3穿过限位板2上的混凝土柱安装孔201安装在底座1上,使钢管混凝土柱3的下端置于安装槽A102,然后将盖板5倒扣在底座1上,并使钢管混凝土柱3的上端设置于安装槽B502中,且上盖5上设置有搭接块501与底座1上的安装台101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整个完整的隔震装置。
所述安装槽A102和安装槽B502内均设置有预埋件6,且预埋件6由顶板601及固定在顶板601下方的锚筋602组成。顶板可以为钢板或角钢、槽钢等金属构件。
所述周边上托梁7上分别设置有内凸台702和外凸台703,其中内凸台702与混凝土叠合板9相连,外凸台703通过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与设置于下部结构14上的挡土墙10相连。
所述中间上托梁8为方形结构,且混凝土叠合板9位于方形结构的上平面上。即中间上托梁8直接托住混凝土叠合板9,且中间上托梁8、下部结构14、钢管混凝土柱3及上部结构15的结构中心线13重合。
所述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上设置有室外散水16。散水是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是保护房屋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所述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与周边上托梁7之间设置有变形缝12。
所述周边上托梁7和中间上托梁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筋701。
所述底座1和上盖5上均预埋有PVC塑料管21。PVC塑料管21的直径为15mm。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布置隔震装置:其具体布置方法为:
A、隔震装置总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15竖向荷载设计值的1.2倍;
B、每个隔震装置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15传递到隔震装置的竖向荷载设计值;
C、根据钢管混凝土柱3的直径确定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当钢管混凝土柱3的直径为140mm时,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不大于3.3m;当钢管混凝土柱3的直径为168mm时,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不大于3.6m;当钢管混凝土柱3的直径为219mm时,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不大于3.9m。
D、隔震装置布置在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或房屋阴阳角处。
(2)布置上托梁:在隔震装置顶部设置纵、横上托梁,上托梁与隔震装置的上盖5固定在一起,各纵、横上托梁按受均布荷载的单跨简支或多跨连续梁计算;上托梁包括周边上托梁7和中间上托梁8,均采取预制装配式构造,托梁高度、宽度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预制长度应满足:预制托梁的接头设置在房屋的四角、上部结构15的混凝土柱处及纵横墙交接处;预制托梁的长度应方便厂家预制及现场吊装。
(3)预制和运输隔震装置构件:
采用工厂集中批量预制现场装配上盖5、底座1、限位板2、钢管混凝土柱3、周边上托梁7、中间上托梁8、散水混凝土盖板(11)和混凝土叠合板9;以确保其成型质量,缩短工期,减少对施工场地的占用,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材料、节约能源,进而实现绿色施工。
工程开工后,施工单位应先熟悉设计图纸,并将设计图纸中的各构件的规格型号、强度等级和数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并委托专门的工厂进行预制,同时应注明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工期、质量要求等信息。为方便隔震装置在安装过程中的加固并保证加固效果,在底座1和上盖5上设置直径为15mm的预留孔,方便安装加固用对拉螺杆(24),该预留孔采用预埋直径为15mm的PVC塑料管成型。
工厂在接到委托任务单后,应严格按照《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技术规程》及其他相关国家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和委托合同的要求预制各构件,做好养护、成品管理和保护。
构件在工厂预制过程中,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应派代表驻厂监督生产过程;当无驻厂监督时,在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规格、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实体检验。
构件预制完成后,应在预制构件的侧立面标注该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工程名称、构件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参数信息,并在相应部位标注吊点、预留孔洞等参数信息,弹出构件定位轴线(钢管混凝土短柱水平及竖向中心线),并分类堆放整齐。
由于隔震装置位于基础托梁以下,房屋建成后对隔震装置的维护保养难度相对较大,为减少隔震装置的检查维护频率,隔震装置构件上的预埋钢板及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均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管(板)。
为给必要的检查维护提供可能条件,可通过以下方式进入架空层:
房屋结构设计时可根据隔震装置的布置情况,在首层地面混凝土楼板上适当位置设置检查及维护人孔,孔口采用能够开启的活动板(打开活动板并可进入架空层20);
在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中的隔震装置净间距大于700mm的位置,可以打开散水混凝土盖板(11)进入架空层20,对房屋隔震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混凝土构件应在预制厂内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需进行预拼装,预拼装应满足钢管混凝土柱隔震装置构造图要求,经预拼装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至施工现场安装。
(4)土石方开挖:
为方便隔震装置的检查与维护,为隔震装置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应在首层室内地面与下部结构14之间形成架空层20,在基坑土石方开挖时,应在基坑挡土墙10(或基坑永久围挡)的开挖线范围内,开挖至下部结构14顶面,然后再开挖下部结构基础(含挡土墙基础)。
(5)检测下部结构: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A、隔震装置吊装前,下部结构14的工程质量应经相关单位验收合格;
B、吊装前,下部结构14施工单位应在下部结构上测设出轴线、标高并办理现场移交手续;
C、吊装前,下部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a、隔震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平面平整度不应大于5.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用人工将不满足要求的基础表面凿出20—30mm,然后用CGM灌浆料补平;
b、下部结构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且表面杂物已清理干净;
c、下部基础顶面及以下已回填并夯实。
(6)隔震装置定位放线:
将隔震装置的定位线及底座外边线测设到下部结构上,并做好标识,以便在吊装时易于校对、复核。如图16中结构中心线13和钢管混凝土柱中心线22所示。
(7)安装隔震装置:
A、隔震装置安装施工时,采用节间综合法吊装,即吊车一次安装完一个节间的全部构件后,再安装下一个节间的构件;
B、每个隔震装置安装时,如图16、图17所示,其安装顺序应为:
底座1安装、校正→限位板2安装、校正→钢管混凝土柱3安装、初步校正→上盖5安装、校正→钢管混凝土柱3垂直度精准校核→上盖5复位。
底座安装1、校正的关键是要保证底座1上预埋件6的水平面(钢管混凝土的支承面)处于水平,采用高精度水平尺进行检测。底座1上的预埋件6调平后,在底座1与基础间的缝隙中灌注环氧树脂或M30自流平砂浆。
隔震装置的就位吊装与钢管混凝土柱精准校核及上盖复位采用流水施工作业,钢管混凝土柱精准校核及上盖复位由专人负责,每个隔震装置安排一组人员,每组2人。
如图16所示,在安装隔震装置时,首先,按照设计施工图的布置要求,在下部结构14顶面测设出钢管混凝土柱中心线22和结构中心线13;在下部结构14上安装底座1;并将限位板2安装在底座1上;先将钢制柱帽4安装在钢管混凝土柱3上,然后将钢管混凝土柱3及钢制柱帽4安装到底座1上的预埋件6位置处,并做初步校正;随后在钢制柱帽4上安装上盖5,且上盖5上设置的预埋件6与钢管混凝土柱3和钢制柱帽4相对应。
如图17所示,上盖5安装完成后,在限位板2两端分别安装千斤顶,将上盖5向上顶升50mm以上,以能使钢管混凝土柱3和钢制柱帽4复位为宜,将钢管混凝土柱3及钢制柱帽4调整至设计位置,并保证其处于垂直状态,采用高精度水平尺或线锤进行检测。
(9)隔震装置加固作业:以增强隔震装置水平刚度,以保证在上部托梁施工过程中,不会导致隔震装置位移及变形。如图18、图19所示,采用直径48x3.5的脚手架钢管23和M12的对拉螺杆24进行加固。
(9)上托梁施工:所有隔震装置安装并加固完毕,即可进行上托梁施工。上托梁吊装就位后,立即进行上托梁与柱、上托梁间连接节点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为收缩补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上托梁混凝土高一个等级。为确保上托梁与上盖5连接牢固:施工上托梁时采用如下措施:
A、在上托梁与柱、托梁间连接节点以外的上托梁与上盖间铺筑粘结砂浆,砂浆为预拌砂浆,强度不低于M30,厚度约20mm;
B、在上托梁与柱、上托梁之间连接节点处,首先在上盖植筋,钢筋数量和直径与上部混凝土构造柱相同;在没有混凝土构造柱的位置,钢筋数量不少于4根,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
(10)上托梁施工完毕并拆除隔震装置加固杆件后,在上盖5与底座1的间隙间填塞耐候密封材料,耐候密封材料可以为耐候密封胶,填塞宽度不小于30mm,以确保任何杂物不进入上盖5与底座1的间隙内,保证隔震装置的隔震性能,然后对整个隔震装置应及时报请监理、设计、建设等相关单位组织验收进行检查验收。
(11)混凝土叠合板施工:首层地面混凝土板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首先将事先预制的混凝土板吊装就位,然后在预制板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12)以上工作结束后,进行基坑挡土墙施工,挡土墙10的顶部与周边上托梁7之间的缝隙应盖预制散水混凝土盖板11,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与周边上托梁7间应留有60mm缝隙,缝隙按建筑水平变形缝进行处理。这样就完成了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施工,最终使隔震装置成为整个房屋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Claims (9)

1.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包括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25)及房屋内墙隔震基础(26),所述房屋周边外墙隔震基础(25)由下部结构(14)及位于下部结构(14)上方的周边上托梁(7)和上部结构(15)组成,所述房屋内墙隔震基础(26)由下部结构(14)及位于下部结构(14)上方的中间上托梁(8)和上部结构(15)组成,所述周边上托梁(7)与下部结构(14)之间及中间上托梁(8)与下部结构(14)之间均设置有隔震装置,且隔震装置设置于架空层(20)内,所述上部结构(15)下端设置有混凝土叠合板(9)分别与周边上托梁(7)和中间上托梁(8)相连,所述下部结构(14)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室内回填土(19)和室外回填土(18),所述室外回填土(18)上方还设置有室外排水沟(17);其具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布置隔震装置;
(2)布置上托梁:在隔震装置顶部设置纵、横上托梁,上托梁与隔震装置的上盖固定在一起,其中,上托梁包括周边上托梁(7)和中间上托梁(8),均采取预制装配式构造;
(3)预制隔震装置构件:采用工厂集中批量预制现场装配上盖(5)、底座(1)、限位板(2)、钢管混凝土柱(3)、周边上托梁(7)、中间上托梁(8)、散水混凝土盖板(11)和混凝土叠合板(9);
(4)土石方开挖:在首层室内地面与下部结构之间形成架空层,在基坑土石方开挖时,先在基坑挡土墙的开挖线范围内,开挖至下部结构顶面,然后再开挖下部结构基础;
(5)检测下部结构;
(6)隔震装置定位放线:将隔震装置的定位线及底座外边线测设到下部结构上,并做好标识,以便在吊装时易于校对、复核;
(7)安装隔震装置:按照安装顺序对隔震装置进行安装,首先,按照设计施工图的布置要求,在下部结构(14)顶面测设出钢管混凝土柱中心线(22)和结构中心线(13);在下部结构(14)上安装底座(1);并将限位板(2)安装在底座(1)上;先将钢制柱帽(4)安装在钢管混凝土柱(3)上,然后将钢管混凝土柱(3)及钢制柱帽(4)安装到底座(1)上的预埋件(6)位置处,并做初步校正;随后在钢制柱帽(4)上安装上盖(5),且上盖(5)上设置的预埋件(6)与钢管混凝土柱(3)和钢制柱帽(4)相对应;
(8)隔震装置加固作业:采用脚手架钢管(23)和对拉螺杆(24)对安装好的隔震装置进行加固;
(9)上托梁施工:所有隔震装置安装并加固完毕后即可进行上托梁施工,上托梁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在上托梁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及上托梁间连接节点以外的上托梁与上盖间铺筑粘结砂浆,砂浆为预拌砂浆,强度不低于M30,厚度约20mm;
B、在上托梁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及上托梁之间连接节点处,首先在上盖植筋,钢筋数量和直径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柱相同;在没有上部结构混凝土柱的位置,钢筋数量不少于4根,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
(10)填塞密封材料:上托梁施工完毕并拆除隔震装置加固杆件后,在上盖与底座的间隙间填塞耐候密封材料,填塞宽度不小于30mm;
(11)混凝土叠合板施工:首层地面混凝土板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首先将事先预制的混凝土板吊装就位,然后在预制板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12)基坑挡土墙施工:以上工作结束后,在挡土墙的顶部与周边上托梁之间的缝隙应盖预制散水混凝土盖板,散水混凝土盖板与周边上托梁间应留有60mm缝隙,缝隙按建筑水平变形缝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限位板(2)、钢管混凝土柱(3)及上盖(5),其中,限位板(2)位于底座(1)上,并通过钢管混凝土柱(3)与底座(1)连接,上盖(5)位于底座(1)上方,并倒扣在钢管混凝土柱(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包括钢管(301)及设置于钢管(301)内部的混凝土(302),并在钢管一端通过钢制封板(303)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3)与钢制封板(303)相对一端设置有钢制柱帽(4),钢制柱帽(4)为凸台结构,且凸台部分与钢管(301)外圆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台(101)及安装槽A(102),并在安装台(101)两端设置有安装挡块(103);上盖(5)上设置有搭接块(501)及安装槽B(5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A(102)和安装槽B(502)内均设置有预埋件(6),且预埋件(6)由顶板(601)及固定在顶板(601)下方的锚筋(602)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上托梁(7)上分别设置有内凸台(702)和外凸台(703),其中内凸台(702)与混凝土叠合板(9)相连,外凸台(703)通过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与设置于下部结构(14)上的挡土墙(10)相连;中间上托梁(8)为方形结构,且混凝土叠合板(9)位于方形结构的上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上设置有室外散水(16),并在散水混凝土盖板(11)与周边上托梁(7)之间设置有变形缝(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布置隔震装置的方法如下:
A、隔震装置总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设计值的1.2倍;
B、每个隔震装置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上部结构传递到隔震装置的竖向荷载设计值;
C、根据钢管混凝土柱的直径确定隔震装置沿墙的布置间距;
D、隔震装置布置在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或房屋阴阳角处。
CN201611058729.XA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436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8729.XA CN106436730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8729.XA CN106436730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6730A CN106436730A (zh) 2017-02-22
CN106436730B true CN106436730B (zh) 2018-07-03

Family

ID=5821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8729.XA Active CN106436730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6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916B (zh) * 2017-05-11 2019-07-19 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与主体结构部分脱开的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11644A (zh) * 2020-03-30 2020-07-14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坡地建筑外墙与挡土墙之间的柔性连接方法
CN113863485B (zh) * 2021-10-26 2022-11-22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与挡土结构间连接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16554B (zh) * 2021-11-19 2023-07-21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农村简易线形砌体隔震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2850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张准胜 一种建筑物或古建筑物/群整体顶升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46335Y (zh) * 2007-11-30 2008-11-05 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 一种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的隔震设备
CN201106231Y (zh) * 2008-02-21 2008-08-2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装置
JP2011256695A (ja) * 2011-01-18 2011-12-22 Irt Corp 柱頭免震構造
DE112013001151B4 (de) * 2013-01-22 2023-03-30 Oak Co., Ltd. Schwingungsübertragungs-Unterdrückungsverfahren
CN103741832B (zh) * 2014-01-26 2016-03-16 昆明天矫力加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截柱置换隔震支座施工方法及支撑装置
CN103790186B (zh) * 2014-01-29 2015-11-18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筑隔震沟盖板结构
CN104032897B (zh) * 2014-06-26 2016-04-13 华侨大学 一种抗滞回损伤压曲的钢管混凝土柱
CN104775540A (zh) * 2015-04-22 2015-07-15 太原太工天昊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荷载转换装置
CN105649100B (zh) * 2016-01-07 2017-07-04 浙江理工大学 既有桩基建筑的隔震加固方法
CN206396775U (zh) * 2016-11-24 2017-08-11 贵州开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6730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6730B (zh)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US11739521B2 (en) Building system
CN105089061B (zh) 一种超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10306557B (zh) 基于地下室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方法
CN206396775U (zh) 一种砌体房屋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基础结构
CN103938634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436788A (zh)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
CN109372018A (zh) 软基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构造及施工工艺
CN112211199A (zh) 一种大型深基坑支护施工结构及其方法
CN107675704A (zh) 一种人工挖孔桩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工艺
CN103306497B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10016919A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微创基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7714348U (zh) 一种深基坑快速降水装置
CN110904992B (zh) 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电梯基础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80722B (zh) 地下室外墙体上直接留设外接建筑接入口的施工方法
CN208701700U (zh) 一种紧邻深基坑附近的桩基防护装置
CN115828381A (zh) 一种便于纠倾的配电房基础设计方法
CN111827303B (zh) 免回填基坑永久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104158A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及现场装配方法
CN211228589U (zh) 支挡结构
CN107780659A (zh) 一种铁丝网围墙的施工方法
Zargar et al.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A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Building in Tehran
CN211036997U (zh) 支护结构及支护系统
CN203347258U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抗震加固结构
US20170037591A1 (en) Abovegroun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super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