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5842A - 开包机 - Google Patents

开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5842A
CN106435842A CN201610893554.8A CN201610893554A CN106435842A CN 106435842 A CN106435842 A CN 106435842A CN 201610893554 A CN201610893554 A CN 201610893554A CN 106435842 A CN106435842 A CN 106435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bag
roller
bag roll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35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5842B (zh
Inventor
范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Original Assignee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filed Critical YINGYANG NON-WOVE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Priority to CN2016108935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5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5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5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5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5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7/00Breaking or opening fibre bales
    • D01G7/04Breaking or opening fibre bales by means of toothed mem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7/00Breaking or opening fibre bales
    • D01G7/06Detail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7/00Breaking or opening fibre bales
    • D01G7/06Detail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 D01G7/0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bales to comminuting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7/00Breaking or opening fibre bales
    • D01G7/06Detail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 D01G7/14Driv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包机,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构成有进料腔、均棉腔和计量出棉腔;上料帘设在箱体的左侧;均棉机构设在均棉腔内,剥棉辊设在计量出棉腔内,计量出棉腔的下方有称重计量出料装置;均棉动力机构,设在箱体的顶部,特点:箱体还包括有前置开包松解腔和纤维过渡腔,前置开包松解腔内设有前置开包松解机构,箱体的顶部设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输送帘设在纤维过渡腔内,输送帘的左端探入前置开包松解腔内,右端探入均棉腔内,在对应于进料腔及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下方的位置设原棉传送带,原棉传送带的左端途经箱体进料口对应于上料帘的右端下方、右端对应于输送帘的左端上方。提高均棉机构的均棉效率,有利于保护均棉机构。

Description

开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包机。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和针刺机(或水刺机),开松机是将由前道工序的开包机预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开松(业界称精开松),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输送至梳理机梳理并且馈送至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针刺机针刺或者由水刺机水刺,形成无纺织产品。
由上述说明可知,之所以在开松机开松之前需由开包机开包,这是因为从市场购入的无纺织纤维通常呈包装结实的并且体积相对较大的状况,如果不将其预先肢解,那么会导致开松机无所适从。因此开包机是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设备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
已有技术中的开包机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一箱体1,该箱体1自左向右依次构成有进料腔11、均棉腔12和计量出棉腔13,进料腔11与均棉腔12相通,而均棉腔12的上部与计量出棉腔13相通,箱体1的左侧构成有一箱体进料口14;一上料帘2和一输送帘3,上料帘2对应于箱体1的左侧下方设置,输送帘3对应于进料腔11的下方设置并且该输送帘3的左端探出进料腔11的左侧,而右端探入均棉腔12内;一均棉机构4和一剥棉辊9,均棉机构4设置在均棉腔12内并且对应于输送帘3的右端,剥棉辊9设置在计量出棉腔13内并且与均棉机构4的右侧上部相对应,在计量出棉腔13的下方连接有一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一均棉动力机构5,该均棉动力机构5在对应于均棉腔12的位置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并且与均棉机构4以及剥棉辊9传动连接。
上述由图3所示的开包机的工作原理是:由上料帘2将呈打包状态的无纺织纤维原棉10输给输送帘3,由输送帘3自进料腔11输向均棉腔12,由设在均棉腔12内的并且由均棉动力机构5带动的均棉机构4的提升角钉帘(业界习惯称“斜帘”)提取并且由对应于提升角钉帘的左侧上方设置在均棉腔12内的均棉辊(通常称“打手”)的作用而保障提升角钉帘均匀地将从无纺织纤维原棉10上提取(扒取)的无纺织纤维向剥棉辊9输送,由剥棉辊9从提升角钉帘上剥取无纺织纤维并供给对应于其下方的前述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经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完成称重计量后供给输出帘,由输出帘向开松机所在的工位输送。
上述由图3所示的结构形式的开包机还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CN202783996U推荐的“一种新型电子称重开包机”和CN101329194B提供的“电子称重开包机的称重机构”,更为典型的如CN204197465U介绍的“一种珍珠棉生产线的开包机”。此类开包机虽然满足将包装结实的无纺织纤维实现预开松的要求,但是存在以下共同的缺憾:由于从市售渠道购入的无纺织纤维即前述的无纺织纤维原棉较为紧实,因而仅靠提升角钉帘上的短而密集的犹如梳齿般作用的刺钉(也称齿钉)往往难以表现出令业界期望的扒取纤维的速度和扒取效果,从而影响均棉机构的均棉效率,进而影响后续工位的铺网机的铺网速度,最终影响无纺织产品的生产速度。此外,由于前述从市集渠道购入的无纺织纤维(即无纺织纤维原棉)紧实且体积相对较大,因而提升角钉帘极易损坏,如果不及时更换,则会进而影响扒取纤维并将纤维输送给剥棉辊剥取的速度,而要更换则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并且成套无纺织生产线的其它设备也只能被动地处于停机状态,影响成套生产线的效能。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研发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体积大而紧实的无纺织纤维原棉在进入均棉腔之前实现前置松解而藉以提升均棉机构的均棉效率并且有利于保护均棉机构的提升角钉帘的开包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包机,包括一箱体,该箱体构成有进料腔、均棉腔和计量出棉腔,在箱体的左侧构成有一箱体进料口;一上料帘和一输送帘,上料帘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并且与所述箱体进料口的左侧下部相对应;一均棉机构和一剥棉辊,均棉机构设置在所述均棉腔内并且对应于所述输送帘的右端,剥棉辊设置在所述计量出棉腔内并且与均棉机构的右侧上部相对应,在计量出棉腔的下方连接有一称重计量出料装置;一均棉动力机构,该均棉动力机构在对应于均棉腔的位置设置在箱体的顶部并且同时与所述均棉机构以及剥棉辊传动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还包括有一前置开包松解腔和一纤维过渡腔,前置开包松解腔位于所述进料腔与纤维过渡腔之间,而纤维过渡腔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与所述均棉腔之间,并且前置开包松解腔与进料腔以及纤维过渡腔相通,而该纤维过渡腔与均棉腔相通,在前置开包松解腔内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机构,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置开包松解腔的区域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该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输送帘设置在所述纤维过渡腔内并且位于纤维过渡腔的下部,该输送帘的左端探入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内,而右端探入所述均棉腔内,在同时对应于进料腔以及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原棉传送带,该原棉传送带的左端途经所述箱体进料口对应于所述上料帘的右端下方,而该原棉传送带的右端对应于所述输送帘的左端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开包松解机构包括一上开包辊、一中间开包辊、一下开包辊、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和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在对应于上开包辊的两端的位置与所述箱体背对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一侧固定,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在对应于下开包辊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一侧固定,上开包辊位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内,在该上开包辊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上开包辊轴头,该对上开包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上,中间开包辊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内并且位于上开包辊的下方,在该中间开包辊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中间开包辊轴头,该对中间开包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上,下开包辊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内并且位于中间开包辊的下方,在该下开包辊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下开包辊轴头,该对下开包辊轴头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上,在上开包辊的长度方向的辊体上并行于上开包辊间隔固定有上开包辊齿钉条,在上开包辊齿钉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上开包辊齿钉,在中间开包辊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中间开包辊间隔固定有中间开包辊齿钉条,在中间开包辊齿钉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中间开包辊齿钉,在下开包辊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下开包辊间隔固定有下开包辊齿钉条,在下开包辊齿钉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下开包辊齿钉,对应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的所述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同时与所述上开包辊轴头、中间开包辊轴头以及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连接,所述的原棉输送带的右端在对应于下开包辊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下开包辊的右侧而藉以将前置开包松解的无纺织纤维引入所述的纤维过渡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开包辊、中间开包辊以及上开包辊彼此形成拾级而上的阶梯状的位置关系并且阶梯的方向朝向所述纤维过渡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座、电机、主传动轮、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第一过渡传动轮、第二过渡传动轮、主传动带、第一过渡传动带和第二过渡传动带,电机固定座在对应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的区域固定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主传动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且探出箱体的顶部的前侧沿,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上开包辊的前端面的所述上开包辊轴头上,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中间开包辊的前端面的所述中间开包辊轴头上,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下开包辊的前端面的所述下开包辊轴头上,第一过渡传动轮在对应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的后侧的位置伴随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固定在上开包辊轴头上,第二过渡传动轮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的前侧的位置伴随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固定在中间开包辊轴头上,主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上,另一端套在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上,第一过渡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过渡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上,第二过渡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二过渡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轮、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第一过渡传动轮和第二过渡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所述的主传动带、第一过渡传动带和第二过渡传动带均为皮带。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原棉输送带的左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左辊轴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左辊轴的前端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前轴承座支架上,原棉输送带左辊轴的后端同样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后轴承座支架上,前轴承座支架与所述箱体进料口的前侧左端面固定,后轴承座支架的位置与前轴承座支架相对应并且与箱体进料口的后侧左端面固定,原棉输送带的右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支承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上,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的右下方的位置与所述箱体背对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的一侧固定,其中:所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的后端与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该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与所述后轴承座支架背对所述前轴承座支架的一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原棉输送带是自左端向右端倾斜的,所述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包括一输送带驱动电机和一输送带驱动减速箱,输送带驱动电机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输送带驱动减速箱连同输送带驱动电机与所述后轴承座支架背对所述前轴承座支架的一侧固定,所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的后端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均棉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均棉腔内的一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一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一提升角钉帘、一均棉辊和一提升角钉帘涨紧辊、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传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的前后箱壁上,均棉辊对应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的左侧,该均棉辊的前后端的均棉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涨紧辊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涨紧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的上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上,下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上,并且该提升角钉帘的内侧与提升角钉帘涨紧辊接触,所述的剥棉辊对应于所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的右侧,对应于均棉腔的区域而设置在箱体的顶部的所述均棉动力机构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以及均棉辊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均棉动力机构包括一均棉电机、一均棉减速箱和一均棉传动轮,均棉电机与均棉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均棉减速箱连同均棉电机固定在均棉减速箱支承座上,而该均棉减速箱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均棉腔的区域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均棉传动轮固定在均棉减速箱的均棉减速箱输出轴上,并且该均棉传动轮通过均棉传动带与所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均棉辊以及所述的剥棉辊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箱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进料腔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均棉腔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前置开包松解腔的前后腔壁的位置以及纤维过渡腔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各设置有透明视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使箱体在对应于进料腔与均棉腔之间的位置增加了前置开包松解腔和纤维过渡腔,又由于在前置开包松解腔内设置了前置开包松解机构,同时在箱体顶部增设了用于带动前置开包松解机构工作的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以及在对应于上料帘与输送帘之间的部位增设了原棉输送带,因而可由前置开包松解机构将由原棉输送帘送入的体积大而紧实的无纺织纤维原棉预先开包松解,经纤维过渡腔供均棉机构均棉,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均棉机构的均棉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护均棉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开包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前置开包松解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开包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箱体1,该箱体1构成有进料腔11、均棉腔12和计量出棉腔13,在箱体1的左侧构成有一箱体进料口14;示出了一上料帘2和一输送帘3,上料帘2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左侧并且与前述箱体进料口14的左侧下部相对应;示出了一均棉机构4和一剥棉辊9(也称“打手”),均棉机构4设置在前述均棉腔12内并且对应于前述输送帘3的右端,剥棉辊9设置在前述计量出棉腔13内并且与均棉机构4的右侧上部相对应,在计量出棉腔13的下方连接有一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示出了一均棉动力机构5,该均棉动力机构5在对应于均棉腔12的位置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并且同时与前述均棉机构4以及剥棉辊9传动连接。
由于前述的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的结构是与在先公开的专利CN101329194B(电子称重开包机的称重机构)基本相同的,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在图1中还示出了对应于前述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的下方设置的一输出帘20,由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完成了称重的无纺织纤维释放至输出帘20上由输出帘20送至开松机所在的工位。又,由于前述的上料帘2以及输送帘3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诸专利文献,因此本申请人同样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箱体支承腿18。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箱体1还包括有一前置开包松解腔15和一纤维过渡腔16,前置开包松解腔15位于前述进料腔11与纤维过渡腔16之间,而纤维过渡腔16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与前述均棉腔12之间,并且前置开包松解腔15与进料腔11以及纤维过渡腔16相通,而该纤维过渡腔16与均棉腔12相通,在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在前述箱体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7,该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7与前述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传动连接,前述的输送帘3设置在前述纤维过渡腔16内并且位于纤维过渡腔16的下部,该输送帘3的左端探入前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而右端探入前述均棉腔12内,在同时对应于进料腔11以及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原棉传送带8,该原棉传送带8的左端途经前述箱体进料口14对应于前述上料帘2的右端下方,而该原棉传送带8的右端对应于前述输送帘3的左端上方。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包括一上开包辊61、一中间开包辊62、一下开包辊63、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和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在对应于上开包辊61的两端的位置与前述箱体1背对前述的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62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1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在对应于下开包辊63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1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上开包辊61位于前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在该上开包辊61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上开包辊轴头611,该对上开包辊轴头61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上,中间开包辊62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并且位于上开包辊61的下方,在该中间开包辊62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中间开包辊轴头621,该对中间开包辊轴头62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上,下开包辊63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并且位于中间开包辊62的下方,在该下开包辊63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下开包辊轴头631,该对下开包辊轴头63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上,在上开包辊61的长度方向的辊体上并行于上开包辊61间隔固定有上开包辊齿钉条612,在上开包辊齿钉条61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上开包辊齿钉6121,在中间开包辊62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中间开包辊62间隔固定有中间开包辊齿钉条622,在中间开包辊齿钉条62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中间开包辊齿钉6221,在下开包辊63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下开包辊63间隔固定有下开包辊齿钉条632,在下开包辊齿钉条63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下开包辊齿钉6321,对应于前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顶部的前述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7同时与前述上开包辊轴头611、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以及下开包辊轴头631传动连接,前述的原棉输送带8的右端在对应于下开包辊63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下开包辊63的右侧而藉以将前置开包松解的无纺织纤维引入前述的纤维过渡腔16。
如果出于规避本发明的目的将开包辊的数量增加或者减少至两根,那么应当视为等同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上开包辊61的两端各设置开包辊防尘圈613,前述的中间开包辊62以及下开包辊63同例。
前述的下开包辊63、中间开包辊62以及上开包辊61彼此形成拾级而上的阶梯状的位置关系并且阶梯的方向朝向前述纤维过渡腔16,为了便于理解,申请人在图1中示出了上开包辊轴头611的中心、中间开包辊轴头621的中心以及下开包辊轴头631的中心与箱体1的下部水平面之间的一夹角α,该夹角α约为45°。
继续见图2,前述的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7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电机固定座71、电机72、主传动轮73、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第一过渡传动轮77a、第二过渡传动轮77b、主传动带78、第一过渡传动带79a和第二过渡传动带79b,电机固定座71在对应于前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通过一组涨紧调整螺杆711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顶部,电机72固定在电机固定座71上,主传动轮73固定在电机72的电机轴721上,并且探出箱体1的顶部的前侧沿,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固定在前述上开包辊61的前端面的前述上开包辊轴头611上,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固定在前述中间开包辊62的前端面的前述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上,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固定在前述下开包辊63的前端面的前述下开包辊轴头631上,第一过渡传动轮77a在对应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的后侧的位置伴随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固定在上开包辊轴头611上,第二过渡传动轮77b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的前侧的位置伴随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固定在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上,主传动带78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73上,另一端套在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上,第一过渡传动带79a的一端套置在第一过渡传动轮77a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上,第二过渡传动带79b的一端套置在第二过渡传动轮77b上,另一端套置在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主动轮73、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第一过渡传动轮77a和第二过渡传动轮77b均为皮带轮,前述的主传动带78、第一过渡传动带79a和第二过渡传动带79b均为皮带,然而如果用链轮代替皮带轮,同时用链条替代皮带,那么应当视为等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过渡传动轮77a以及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以平键固定方式与上开包辊轴头611固定并且由设置在上开包辊轴头611的末端的第一限定套6111限定;前述的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以及第二过渡传动轮77b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上并且由设置在中间开包辊轴头621的末端的第二限定套6211限定;前述的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以平键固定方式与下开包辊轴头631固定并且由设置在下开包辊轴头631的末端的第三限定套6311限定。
当电机72工作时,由电机72的电机轴721带动主动轮73,经主传动带78带动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由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带动上开包辊轴头611,使上开包辊61运动,同时由第一过渡传动轮77a经第一过渡传动带79a带动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使中间开包辊62运动,还同时由第二过渡传动轮77b经第二过渡传动带79b带动下开包辊轴头631,使下开包辊63运动。由上、中间、下开包辊61、62、63上的上、中间、下开包辊齿钉条612、622、632对由图1示意的体积相对较大且紧实的无纺织纤维原棉10开包松解。
仍见图2,前述的原棉输送带8的左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前端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811转动地支承在前轴承座支架8111上,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同样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811转动地支承在后轴承座支架8112上,前轴承座支架8111与前述箱体进料口14的前侧左端面固定,后轴承座支架8112的位置与前轴承座支架8111相对应并且与箱体进料口14的后侧左端面固定,原棉输送带8的右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82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82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支承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821上,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821在对应于前述的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的右下方的位置与前述箱体1背对前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由图2所示,前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与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传动连接,该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与前述后轴承座支架8112背对前述前轴承座支架8111的一侧固定。
前述原棉输送带8是自左端向右端倾斜的,前述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包括一输送带驱动电机831和一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输送带驱动电机831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传动配合并且由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连同输送带驱动电机831与前述后轴承座支架8112背对前述前轴承座支架8111的一侧固定,前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当输送带驱动电机831工作时,由输送带驱动电机831带动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由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带动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运动,从而使原棉输送带8围绕原棉输送带左、右辊轴81、82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传运平面,将由上料帘2输入的前述无纺织纤维原棉10向前置开包松解腔15输送,供前述的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开包松解。
请重点见图1,前述的均棉机构4包括位于前述均棉腔12内的一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一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一提升角钉帘43、一均棉辊44(也称“打手”)和一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传动地支承在前述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均棉辊44对应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左侧,该均棉辊44的前后端的均棉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涨紧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43的上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上,下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上,并且该提升角钉帘43的内侧与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接触,前述的剥棉辊9对应于前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右侧,对应于均棉腔12的区域而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的前述均棉动力机构5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以及均棉辊44传动连接。
由图1所示,前述的均棉动力机构5包括一均棉电机51、一均棉减速箱52和一均棉传动轮53,均棉电机51与均棉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均棉减速箱52连同均棉电机51固定在均棉减速箱支承座521上,而该均棉减速箱支承座521通过螺栓5211在对应于前述均棉腔12的区域与前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均棉传动轮53固定在均棉减速箱52的均棉减速箱输出轴522上,并且该均棉传动轮53通过均棉传动带与前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均棉辊44以及前述的剥棉辊9传动连接。
当均棉电机51工作时,由均棉电机51带动均棉减速箱52,由均棉减速箱52的均棉减速箱输出轴522带动均棉传动轮53(采用链轮),经与均棉传动轮53连结的传动带(采用链条)带动提升角钉帘传动辊41(辊轴上固定有链轮)、均棉辊44(辊轴上固定有链轮)和剥棉辊9(辊轴上设有链轮)。在该过程中由提升角钉帘43将由前述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开包松解的并且经位于纤维过渡腔16下部的输送帘3送入到均棉腔12内的纤维提取,同时在均棉辊44的作用下确保提升角钉帘43将纤维均匀地供剥棉辊9剥取并引入前述的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的箱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进料腔11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均棉腔12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前后腔壁的位置以及纤维过渡腔16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各设置有透明视窗17。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开包机,包括一箱体(1),该箱体(1)构成有进料腔(11)、均棉腔(12)和计量出棉腔(13),在箱体(1)的左侧构成有一箱体进料口(14);一上料帘(2)和一输送帘(3),上料帘(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左侧并且与所述箱体进料口(14)的左侧下部相对应;一均棉机构(4)和一剥棉辊(9),均棉机构(4)设置在所述均棉腔(12)内并且对应于所述输送帘(3)的右端,剥棉辊(9)设置在所述计量出棉腔(13)内并且与均棉机构(4)的右侧上部相对应,在计量出棉腔(13)的下方连接有一称重计量出料装置(131);一均棉动力机构(5),该均棉动力机构(5)在对应于均棉腔(12)的位置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并且同时与所述均棉机构(4)以及剥棉辊(9)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还包括有一前置开包松解腔(15)和一纤维过渡腔(16),前置开包松解腔(15)位于所述进料腔(11)与纤维过渡腔(16)之间,而纤维过渡腔(16)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与所述均棉腔(12)之间,并且前置开包松解腔(15)与进料腔(11)以及纤维过渡腔(16)相通,而该纤维过渡腔(16)与均棉腔(12)相通,在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设置有一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7),该前置开包松解动力传动机构(7)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传动连接,所述的输送帘(3)设置在所述纤维过渡腔(16)内并且位于纤维过渡腔(16)的下部,该输送帘(3)的左端探入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而右端探入所述均棉腔(12)内,在同时对应于进料腔(11)以及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原棉传送带(8),该原棉传送带(8)的左端途经所述箱体进料口(14)对应于所述上料帘(2)的右端下方,而该原棉传送带(8)的右端对应于所述输送帘(3)的左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开包松解机构(6)包括一上开包辊(61)、一中间开包辊(62)、一下开包辊(63)、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和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在对应于上开包辊(61)的两端的位置与所述箱体(1)背对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62)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1)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在对应于下开包辊(63)的两端的位置与箱体(1)背对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上开包辊(61)位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在该上开包辊(61)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上开包辊轴头(611),该对上开包辊轴头(61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上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4)上,中间开包辊(62)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并且位于上开包辊(61)的下方,在该中间开包辊(62)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中间开包辊轴头(621),该对中间开包辊轴头(62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中间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5)上,下开包辊(63)位于前置开包松解腔(15)内并且位于中间开包辊(62)的下方,在该下开包辊(63)的前后端的端面中央各固定有一下开包辊轴头(631),该对下开包辊轴头(631)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上,在上开包辊(61)的长度方向的辊体上并行于上开包辊(61)间隔固定有上开包辊齿钉条(612),在上开包辊齿钉条(61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上开包辊齿钉(6121),在中间开包辊(62)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中间开包辊(62)间隔固定有中间开包辊齿钉条(622),在中间开包辊齿钉条(62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中间开包辊齿钉(6221),在下开包辊(63)的长度方向并行于下开包辊(63)间隔固定有下开包辊齿钉条(632),在下开包辊齿钉条(632)的长度方向间隔构成有下开包辊齿钉(6321),对应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的所述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7)同时与所述上开包辊轴头(611)、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以及下开包辊轴头(631)传动连接,所述的原棉输送带(8)的右端在对应于下开包辊(63)的下方的位置伸展到下开包辊(63)的右侧而藉以将前置开包松解的无纺织纤维引入所述的纤维过渡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开包辊(63)、中间开包辊(62)以及上开包辊(61)彼此形成拾级而上的阶梯状的位置关系并且阶梯的方向朝向所述纤维过渡腔(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开包松解传动机构(7)包括电机固定座(71)、电机(72)、主传动轮(73)、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第一过渡传动轮(77a)、第二过渡传动轮(77b)、主传动带(78)、第一过渡传动带(79a)和第二过渡传动带(79b),电机固定座(71)在对应于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区域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电机(72)固定在电机固定座(71)上,主传动轮(73)固定在电机(72)的电机轴(721)上,并且探出箱体(1)的顶部的前侧沿,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固定在所述上开包辊(61)的前端面的所述上开包辊轴头(611)上,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固定在所述中间开包辊(62)的前端面的所述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上,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固定在所述下开包辊(63)的前端面的所述下开包辊轴头(631)上,第一过渡传动轮(77a)在对应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的后侧的位置伴随于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固定在上开包辊轴头(611)上,第二过渡传动轮(77b)在对应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的前侧的位置伴随于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固定在中间开包辊轴头(621)上,主传动带(78)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73)上,另一端套在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上,第一过渡传动带(79a)的一端套置在第一过渡传动轮(77a)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上,第二过渡传动带(79b)的一端套置在第二过渡传动轮(77b)上,另一端套置在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73)、上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4)、中间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5)、下开包辊轴头传动轮(76)、第一过渡传动轮(77a)和第二过渡传动轮(77b)均为皮带轮,所述的主传动带(78)、第一过渡传动带(79a)和第二过渡传动带(79b)均为皮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棉输送带(8)的左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前端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811)转动地支承在前轴承座支架(8111)上,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同样通过原棉输送带左辊轴轴承座(811)转动地支承在后轴承座支架(8112)上,前轴承座支架(8111)与所述箱体进料口(14)的前侧左端面固定,后轴承座支架(8112)的位置与前轴承座支架(8111)相对应并且与箱体进料口(14)的后侧左端面固定,原棉输送带(8)的右端套置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82)上,而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82)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支承在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821)上,该原棉输送带右辊轴轴承座(821)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开包辊轴头支承轴承座(66)的右下方的位置与所述箱体(1)背对所述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一侧固定,其中:所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与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传动连接,该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与所述后轴承座支架(8112)背对所述前轴承座支架(8111)的一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棉输送带(8)是自左端向右端倾斜的,所述原棉输送带驱动装置(83)包括一输送带驱动电机(831)和一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输送带驱动电机(831)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传动配合并且由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连同输送带驱动电机(831)与所述后轴承座支架(8112)背对所述前轴承座支架(8111)的一侧固定,所述原棉输送带左辊轴(81)的后端与输送带驱动减速箱(8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棉机构(4)包括位于所述均棉腔(12)内的一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一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一提升角钉帘(43)、一均棉辊(44)和一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传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均棉辊(44)对应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左侧,该均棉辊(44)的前后端的均棉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的前后端的提升角钉帘涨紧辊轴头各通过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前后箱壁上,提升角钉帘(43)的上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上,下端套置在提升角钉帘下传动辊(42)上,并且该提升角钉帘(43)的内侧与提升角钉帘涨紧辊(45)接触,所述的剥棉辊(9)对应于所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的右侧,对应于均棉腔(12)的区域而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的所述均棉动力机构(5)与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以及均棉辊(44)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棉动力机构(5)包括一均棉电机(51)、一均棉减速箱(52)和一均棉传动轮(53),均棉电机(51)与均棉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均棉减速箱(52)连同均棉电机(51)固定在均棉减速箱支承座(521)上,而该均棉减速箱支承座(521)在对应于所述均棉腔(12)的区域与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均棉传动轮(53)固定在均棉减速箱(52)的均棉减速箱输出轴(522)上,并且该均棉传动轮(53)通过均棉传动带与所述提升角钉帘上传动辊(41)、均棉辊(44)以及所述的剥棉辊(9)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箱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进料腔(11)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均棉腔(12)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前置开包松解腔(15)的前后腔壁的位置以及纤维过渡腔(16)的前后腔壁的位置各设置有透明视窗(17)。
CN201610893554.8A 2016-10-13 2016-10-13 开包机 Active CN106435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3554.8A CN106435842B (zh) 2016-10-13 2016-10-13 开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3554.8A CN106435842B (zh) 2016-10-13 2016-10-13 开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5842A true CN106435842A (zh) 2017-02-22
CN106435842B CN106435842B (zh) 2018-07-20

Family

ID=5817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3554.8A Active CN106435842B (zh) 2016-10-13 2016-10-13 开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584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7915A (zh) * 2017-08-15 2018-01-09 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包机
CN110725028A (zh) * 2019-10-10 2020-01-24 常熟市振泰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无纺织棉混棉装置
US20210010167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Roess Nature Group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loosening fiber material packed in bales
CN112945364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水刺用开包机称重斗结构
EP4361327A1 (en) * 2022-10-25 2024-05-01 Resta S.r.l. Assembly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for paddings, quiltings and the lik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6714A (en) * 1969-05-07 1972-08-29 Hergeth Kg Masch Apparate Device for opening bales of textile fibers and the like
CN204197464U (zh) * 2014-11-11 2015-03-11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缠绕膜手柄
CN204982173U (zh) * 2015-06-22 2016-01-20 福建省晋江市恒丰喷胶棉织造有限公司 开包机
CN105316800A (zh) * 2015-11-04 2016-02-10 无锡市前洲耀达机械厂 节能型散纤维饼开松机
CN205241885U (zh) * 2015-12-16 2016-05-18 昆山市海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三辊混料机
CN206089898U (zh) * 2016-10-13 2017-04-12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开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6714A (en) * 1969-05-07 1972-08-29 Hergeth Kg Masch Apparate Device for opening bales of textile fibers and the like
CN204197464U (zh) * 2014-11-11 2015-03-11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缠绕膜手柄
CN204982173U (zh) * 2015-06-22 2016-01-20 福建省晋江市恒丰喷胶棉织造有限公司 开包机
CN105316800A (zh) * 2015-11-04 2016-02-10 无锡市前洲耀达机械厂 节能型散纤维饼开松机
CN205241885U (zh) * 2015-12-16 2016-05-18 昆山市海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三辊混料机
CN206089898U (zh) * 2016-10-13 2017-04-12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开包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7915A (zh) * 2017-08-15 2018-01-09 江阴市百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包机
US20210010167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Roess Nature Group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loosening fiber material packed in bales
US11761122B2 (en) * 2019-07-10 2023-09-19 Roess Nature Group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loosening fiber material packed in bales
CN110725028A (zh) * 2019-10-10 2020-01-24 常熟市振泰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无纺织棉混棉装置
CN112945364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水刺用开包机称重斗结构
EP4361327A1 (en) * 2022-10-25 2024-05-01 Resta S.r.l. Assembly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material for paddings, quiltings and the li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5842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5842A (zh) 开包机
CN106275655A (zh) 蓬松物料压实、捆扎及打包一体机
CN202214471U (zh) 一种快速成卷开清棉小样机
CN201587547U (zh) 一种针灸针自动穿管包装机
CN206089898U (zh) 开包机
CN206127502U (zh) 称重式开包机的定量出棉机构
CN206102264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枕芯抱枕定量填充生产线
CN207918084U (zh) 一种带自动预紧装置的切缝机上卷机构
CN211766580U (zh) 一种跟踪整列提升装置
CN206544750U (zh)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粮食金属检测机
CN201729918U (zh) 罗拉式半精纺梳理机
CN212244025U (zh) 一种新型颗粒物料自动化包装线
CN112725945A (zh) 天然纤维再生装置
CN106742377A (zh) 条包卷烟在线称重检测装置
CN208533224U (zh) 一种地毯制造用片剪装置
CN208592056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筛选装置
CN208917375U (zh) 一种小样清梳联合试验机
CN204027664U (zh) 棉花称重给料机
CN208454492U (zh) 一种自动化羽绒填充机
CN207141523U (zh) 一种用于豆奶产品装箱用输送提升装置
CN205989836U (zh) 机械翻转式自动打包的装置
CN206336495U (zh) 条包卷烟在线称重检测装置
CN214271136U (zh) 一种开松打包设备
CN218893791U (zh)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并条机
CN218711145U (zh) 一种棉花并条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