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9746B -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19746B CN106419746B CN201610957622.2A CN201610957622A CN106419746B CN 106419746 B CN106419746 B CN 106419746B CN 201610957622 A CN201610957622 A CN 201610957622A CN 106419746 B CN106419746 B CN 1064197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ollecting cavity
- dirt cup
- chamber
- glass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83—Dust collecting chambers; Dust collecting recepta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91—Mounting or coupling means for cyclonic chamber or dust recepta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尘杯包括:基座和杯壳,杯壳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形以使杯壳内限定出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的集尘腔,杯壳设在基座的顶部且杯壳的内环壁面与基座的顶壁之间限定出位于集尘腔外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的顶部直接敞开、侧部由开口敞开,手持吸尘器的负压装置适于通过安装空间的敞开处安装于安装空间。根据本发明的尘杯,结构简单、且便于拆装负压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负压装置通常设置在手柄内,从而致使手柄的体积大、重量大,不但不便于用户抓持,而且手持费力、舒适度不高,另外,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手持吸尘器,负压装置虽设在杯壳内但是却被集尘腔包围或环绕整周,从而致使负压装置难以拆装,不便于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尘杯,所述尘杯的结构简单,便于负压装置的拆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尘杯的尘杯组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尘杯组件的手持吸尘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尘杯,所述尘杯用于具有负压装置的吸尘器,所述尘杯包括:基座和杯壳,所述杯壳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形以使所述杯壳内限定出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的集尘腔,所述杯壳设在所述基座的顶部且所述杯壳的内环壁面与所述基座的顶壁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集尘腔外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直接敞开、侧部由所述开口敞开,所述负压装置适于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处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尘杯,结构简单,便于负压装置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壳的内环壁面为由弧形曲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形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为扁圆柱形,所述杯壳的外环壁面为由所述基座边缘的一段弧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段弧线的圆心角为180°~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壳内设有分腔壁,所述分腔壁设在所述内环壁面与所述外环壁面之间且将所述集尘腔划分为隔离在所述分腔壁两侧的第一集尘腔和第二集尘腔,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第二集尘腔的顶端均敞开为入口、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底端均敞开为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底壁为中央高且两端低的斜壁,所述斜壁的两端敞开为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腔壁包括:立壁,所述立壁立设于所述内环壁面与所述外环壁面之间且顶端与所述集尘腔的顶端平齐;和卧壁,所述卧壁连接在所述立壁的底端与所述内环壁面之间以与所述立壁和所述内环壁面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集尘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基座底盖,所述基座底盖可开关地连接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底部以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缓存腔,所述基座本体的顶壁上具有连通孔,所述外环壁面的底端边缘与所述连通孔的边缘对接以使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至所述缓存腔,所述内环壁面和所述分腔壁的底端边缘插配到所述连通孔内且止抵在所述基座底盖上以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缓存腔隔离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内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缓存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杯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设在所述杯壳的顶部且封盖所述集尘腔,所述杯盖上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尘杯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尘杯;和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壳和设在所述机壳内的除尘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机壳的用于包容所述负压装置的部分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处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尘杯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尘杯,从而提高了尘杯组件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手持吸尘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尘杯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上且用于手持。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尘杯组件,从而提高了手持吸尘器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部分爆炸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尘杯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尘杯组件拆去杯盖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尘杯的一个剖视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尘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部分爆炸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部分爆炸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一个侧视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另一个侧视剖视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仰视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的前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
手持吸尘器V;
尘杯组件VB;
壳体B1;中心腔B101;排气腔B1011;安装腔B1012;
除尘腔B102;第一旋风腔B1021;第二旋风腔B1022;
集尘腔B103;第一集尘腔B1031;第二集尘腔B1032;
缓存腔B104;连通腔B105;
排风空间B106;安装空间B107;
机壳B11;上机身部B111;
筒形壳B1111;
排风管B1112;扩容管段B11120;
吸气管B1113;
下机身部B112;
保护壳板B1121;滑槽B11210;外观壳板B1122;
尘杯B12;基座B121;基座本体B1211;基座底盖B1212;
杯壳B122;内环壁面B1221;外环壁面B1222;
分腔壁B123;立壁B1231;卧壁B1232;第二集尘腔的出口B1230;
杯盖B124;进尘口B1240;
第一进尘口B1241;第二进尘口B1242;
机盖B13;过滤件B131;出风口B1301;
第一组件B141;卡板B1411;卡孔B14110;卡片B1412;
第二组件B142;第一卡钩B1421;第二卡钩B1422;
移动锁扣B1423;解锁按钮B1424;
除尘装置B2;旋风分离件B21;
过滤筒B211;过滤筒本体B2111;过滤网B2112;
过滤孔B2110;
旋风筒B212;切向入口B2120;
端盖B22;盖板B221;出风管B222;
负压装置B3;
排风过滤装置B4;弹性滑片B41;
隔离网B5;
手柄组件VC;
手柄壳C1;握手部C11;上臂部C12;下臂部C13;
供电装置C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1-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
如图1、图7和图9所示,手持吸尘器V包括尘杯组件VB和手柄组件VC,其中,尘杯组件VB包括壳体B1、除尘装置B2和负压装置B3,壳体B1上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负压装置B3设置在壳体B1内部且用于将环境中的尘气从吸气口吸入壳体B1内部,除尘装置B2设置在壳体B1内部且用于对吸入到壳体B1内的气流进行尘气分离,分离出的气流可以在负压装置B3的作用下从排气口排出到壳体B1外,而分离出的尘质可以存留在壳体B1内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手持吸尘器指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持动作将整机拿起的吸尘器,即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整机需要在支撑面上推动的吸尘器。
参照图1和图9,手柄组件VC安装在尘杯组件VB上、例如可以安装在壳体B1上且用于手持,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持握手柄组件VC来拿起尘杯组件VB,从而进行清洁作业。另外,可选地,手柄组件VC可以包括手柄壳C1和供电装置C2,其中,手柄壳C1设在壳体B1上且用于手持,供电装置C2安装在手柄壳C1上且与负压装置B3电性相连,由此,供电装置C2可以向负压装置B3提供电能,而且,由于供电装置C2安装在手柄组件VC的手柄壳C1上,负压装置B3安装在尘杯组件VB的壳体B1内,从而可以优化手持吸尘器V的整体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轻松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器V。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尘杯组件VB。
参照图9,壳体B1内具有中心腔B101、除尘腔B102和集尘腔B103,其中,中心腔B101为立柱形且包括上下连通的排气腔B1011和安装腔B1012,除尘腔B102的横截面为闭合环形且环绕排气腔B1011一周,集尘腔B103位于除尘腔B102的下方且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且围绕安装腔B1012不足一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心腔B101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多边形等规则形状,且中心腔B101每个横截面的尺寸也可以不一致,也就是说,中心腔B101的形状不限于等截面的规则柱体,另外,除尘腔B102的横截面也不限于闭合圆环形、闭合多边环形,例如还可以是不规则的环形,同理,集尘腔B103的横截面也不限于开口圆环形、开口多边环形,例如还可以是不规则的开口环形。
参照图9和图12,负压装置B3的至少多半部分设于安装腔B1012内,也就是说,负压装置B3的设在安装腔B1012内的部分的体积占负压装置B3总体积的一半以上。由此,通过将集尘腔B103设置为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的开环形状,从而可以降低集尘腔B103的占用空间,以变相提高安装腔B1012的占用空间,进而方便负压装置B3的安装。优选地,排气腔B1011的下部为扩容段,也就是说,排气腔B1011的下部的横向容积大于排气腔B1011的上部的横向容积,例如排气腔B1011的下部的横截面积可以逐渐增大,此时,负压装置B3的上端部可以伸入到扩容段内,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型,降低安装腔B1012的高度。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负压装置B3还可以完全设置在安装腔B1012内。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壳体B1内还可以不具有排气腔B1011,此时除尘腔B102可以为柱形空腔且叠设在集尘腔B103和安装腔B1012的上方,此时,安装腔B1012可以直接与除尘腔B102连通。另外,参照图9,当壳体B1内具有排气腔B1011时,排气腔B1011可以通过连通腔B105等其他途径与除尘腔B102连通,从而负压装置B3可以通过排气腔B1011和连通腔B105与除尘腔B102连通,以用于将环境中的尘气吸入除尘腔B102内。
参照图1和图9,壳体B1可以包括机壳B11和尘杯B12,其中,中心腔B101和除尘腔B102均形成在机壳B11内且分别用于安装负压装置B3和除尘装置B2,集尘腔B103形成在尘杯B12内且用于盛装由除尘装置B2分离出的尘质,机壳B11与尘杯B12可拆组地相连,从而当需要应用手持吸尘器V进行清洁时,用户可以自行将机壳B11安装在尘杯B12上以收集灰尘,而不需要应用手持吸尘器V进行清洁时,例如需要倒出尘杯B12内的灰尘,或者需要对手持吸尘器V进行清洁或维护时,用户可以将尘杯B12从机壳B11上取下。
例如在图2、图9和图10所示的示例中,机壳B11通过快拆组件与尘杯B12可拆卸地相连,集尘腔B103位于安装腔B1012的前侧(即后文所述的杯壳B122设在基座B121顶部的前侧),快拆组件包括设在尘杯B12前侧顶部的第一组件B141和设在尘杯B12后侧底部的第二组件B142。由此,快拆组件可以将尘杯B12的前侧顶部和后侧底部与机壳B11分别可拆卸地相连,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尘杯B12与机壳B11的连接可靠性、稳定性,且方便机壳B11与尘杯B12的拆装。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组件B141包括:卡板B1411和卡片B1412,其中,卡板B1411设在机壳B11的前侧底部且向下延伸,卡板B1411上具有卡孔B14110,卡片B1412设在尘杯B12的前侧顶部且向前伸入卡孔B14110内以限制尘杯B12与机壳B11在除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分离,也就是说,通过卡板B1411与卡片B1412的配合,尘杯B12与机壳B11只能在前后方向上分离,而在其他方向均不能分离。由此,第一组件B14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拆装,且限位可靠性高。
可选地,参照图1、图9和图10,第二组件B142包括:第一卡钩B1421、第二卡钩B1422、移动锁扣B1423和解锁按钮B1424,其中,第一卡钩B1421设在机壳B11的后侧底部且前端向下弯曲以限定出钩槽,第二卡钩B1422设在尘杯B12的后侧底部且后端向上弯曲以伸入到钩槽内以限制尘杯B12与机壳B11在前后方向上分离,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卡钩B1421和第二卡钩B1422的配合,尘杯B12与机壳B11不能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由此,第二组件B14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拆装,且限位可靠性高。另外,通过第一组件B141和第二组件B142的组合限位,尘杯B12与机壳B11在任何方向上都不能分离,从而提高壳体B1的组装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图9和图10,第二组件B142还可以包括移动锁扣B1423和解锁按钮B1424,其中,移动锁扣B1423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机壳B11的后侧底部且前端止抵在第二卡钩B1422的底部以限制第二卡钩B1422向下移出钩槽,从而移动锁扣B1423可以防止第二卡钩B1422向下移动,以确保第二卡钩B1422与第一卡钩B1421的限位可靠性,其中,解锁按钮B1424可按动地设在机壳B11上且与移动锁扣B1423配合,解锁按钮B1424构造成在被按下时使移动锁扣B1423后移以解除对第二卡钩B1422的限位,也就是说,解锁按钮B1424被按下时,解锁按钮B1424可以驱动移动锁扣B1423后移,此时移动锁扣B1423的前端不再止抵在第二卡钩B1422的底部,从而第二卡钩B1422可以向下移出钩槽,以解除限位。这里,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解锁按钮B1424的下移,使移动锁扣B1423解锁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图1中所示的楔形块和楔形槽的配合,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图4所示,尘杯B12可以包括:基座B121和杯壳B122,杯壳B122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形以使杯壳B122内限定出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的集尘腔B103,杯壳B122设在基座B121的顶部且杯壳B122的内环壁面B1221与基座B121的顶壁之间限定出位于集尘腔B103外的安装空间B107,安装空间B107的顶部直接敞开、侧部由开口敞开。由此,机壳B11的包容负压装置B3的部分可以通过安装空间B107的敞开处安装于安装空间B107,从而可以极其方便机壳B11及负压装置B3的拆装,提高拆装效率,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3,基座B121为扁圆柱形(即直径大于轴高的圆柱形),杯壳B122的外环壁面B1222为由基座B121边缘的一段弧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形面板。也就是说,杯壳B122的外环壁面B1222落在基座B121的外周壁面所在的圆柱面上。由此,基座B121与杯壳B122的连接处可以光滑过渡,从而提高尘杯B12整体的美观性。优选地,上述一段弧线的圆心角为180°~200°,也就是说,杯壳B122的外环壁面B1222的圆心角为180°~200°,从而可以确保集尘腔B103的尺寸足够大,提高尘杯B12的灰尘收集量。另外,杯壳B122的内环壁面B1221也可以加工为由弧形曲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形面板,从而方便加工且加工工艺好。
参照图1、图2和图9,机壳B11可以包括:上机身部B111和下机身部B112,上机身部B111设在下机身部B112的顶部且其内部形成有排气腔B1011和除尘腔B102,下机身部B112设在上机身部B111的底部且其内部形成有安装腔B1012,其中下机身部B112由安装空间B107的敞开处安装于安装空间B107,上机身部B111支撑在杯壳B122的顶部。由此,机壳B11的结构简单且与尘杯B12的外形相匹配,从而不但便于机壳B11与尘杯B12的拆装,而且壳体B1的整体结构可靠性高。
参照图2和图11,下机身部B112可以包括:保护壳板B1121和外观壳板B1122,其中,保护壳板B1121邻近内环壁面B1221设置,外观壳板B1122位于保护壳板B1121的远离内环壁面B1221的一侧且与保护壳板B1121之间限定出上述安装腔B1012,由此,下机身部B11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优选地,保护壳板B1121的形状与内环壁面B1221的形状相匹配,也就是说,保护壳板B1121与内环壁面B1221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且可以改善安装干涉等问题。优选地,保护壳板B1121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杯壳B122在环长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对应相接,由此,可以提高手持吸尘器V整体的美观效果。
例如在图1、图2、图3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杯壳B122设在基座B121的前部且横截面为向前凸出的圆环形,保护壳板B1121为向前凸出的弧形面板,外观壳板B1122为向后凸出的弧形面板,保护壳板B11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外观壳板B1122的内表面相连以与外观壳板B1122之间限定出安装腔B1012,外观壳板B1122的左端向左前方延伸且与杯壳B122的左端相接,外观壳板B1122的右端向右前方延伸且与杯壳B122的右端相接。由此,下机身部B11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优选地,参照图1、图2、图9和图11,安装腔B1012内还可以设有:排风过滤装置B4,排风过滤装置B4位于负压装置B3与外观壳板B1122之间且与外观壳板B1122之间限定出排风空间B106,其中,基座B121支撑在下机身部B112的底部且避让排风空间B106的底部。由此,由负压装置B3吸入到安装腔B1012内的气流可以再通过排风过滤装置B4的过滤,然后再通过排风空间B106的底部排出到壳体B1外,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吸尘器V整体的清洁效果。而且,由于基座B121支撑在下机身部B112的底部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负压装置B3和排风过滤装置B4向下脱落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机壳B11将全部的压力都作用到杯壳B122上引起杯壳B122被压坏的问题。另外,机壳B11还可以包括安装在保护壳板B1121底部的底盖,进一步避免负压装置B3向下脱落。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11,保护壳板B1121和/或外观壳板B1122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B11210,排风过滤装置B4上具有弹性滑片B41,弹性滑片B41可滑移地配合在滑槽B11210内且弹性滑片B41与滑槽B11210弹性过盈配合,由此,可以通过弹性滑片B41与滑槽B11210的弹性过盈滑移配合,实现排风过滤装置B4与安装腔B1012的快速拆装,方便用户更换清洁排风过滤装置B4。例如在图2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保护壳板B1121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滑槽B11210,排风过滤装置B4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弹性滑片B41,左侧的弹性滑片B41可滑移地配合在左侧的滑槽B11210内,右侧的弹性滑片B41可滑移地配合在右侧的滑槽B11210内。由此,配合滑移的稳定性更好、卡位可靠性更好。
参照图9和图11,安装腔B1012内还可以设有:隔离网B5,隔离网B5拦截在负压装置B3与排风过滤装置B4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负压装置B3的工作可靠性避免排风过滤装置B4被卷入负压装置B3内等问题。
参照图7和图9,上机身部B111可以包括:筒形壳B1111和排风管B1112,排风管B1112设在筒形壳B1111内且与筒形壳B1111之间限定出除尘腔B102,排风管B1112的底部贯通筒形壳B1111的底壁且排风管B1112内限定出与安装腔B1012连通的排气腔B1011,此时,除尘装置B2可以套设在排风管B1112上且位于除尘腔B102内,负压装置B3的上端部可以伸入到排风管B1112内,优选地,排风管B1112的下部为扩容管段B11120,也就是说,排风管B1112下部的横向容积大于排风管B1112上部的横向容积,例如排风管B1112的下部的横截面积可以逐渐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壳体B1整体的紧凑性,降低壳体B1的整体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7和图8,壳体B1还可以包括:可开关地设在机壳B11顶部的机盖B13,也就是说,机盖B13可以设在筒形壳B1111的顶部,此时,除尘装置B2可取出地设在除尘腔B102内且位于负压装置B3的上方。由此,当需要清洁手持吸尘器V时,用户可以自行将机盖B13打开并将位于上方的除尘装置B2从机壳B11内部取出进行清洁,从而方便用户清洁,提高手持吸尘器V的清洁效果。而当用户需要使用手持吸尘器V进行吸尘作业时,用户可以自行将除尘装置B2装回机壳B11内,然后将机盖B13盖合到机壳B11的顶部,即将机壳B11关闭,从而手持吸尘器V可以正常工作。
可选地,机盖B13的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例如当机盖B13为圆形时,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机盖B13直径方向上的两侧),第一端与机壳B11铰接相连,第二端与机壳B11卡扣相连。由此,当将卡扣解扣后,用户可以提着机盖B13的第二端将机盖B13掀开,从而方便用户打开机盖B13,且避免了机盖B13完全取下时的丢失问题、以及机壳B11完全取下后难以再与机壳B11装配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连接机壳B11和机盖B13的卡扣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可以是电饭煲的开盖卡扣结构,从而这里不再赘述。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机盖B13还可以设计为可以完全从机壳B11上取下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参照图8和图9,机盖B13内可以具有连通腔B105,机盖B13的朝向上机身部B11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将连通腔B105连通至除尘腔B102的进风口、和将连通腔B105连通至中心腔B101的出风口B1301,且机盖B13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可拆卸且封盖进风口的过滤件B131。由此,除尘腔B102内分离出的气流可以穿过过滤件B131和进风口进入到连通腔B105内,然后进入连通腔B105内的气流再通过出风口B1301排出到中心腔B101内。由此,通过在机盖B13上设置连通腔B105和过滤件B131,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持吸尘器V的清洁效果。而且,由于过滤件B131设在用户可直接拿取到的位置,且过滤件B131的用于过滤的一侧表面也朝外,从而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过滤件B131是否需要清洗,且在过滤件B131需要清洗时,用户可以很简单地将过滤件B131取下,然后清洗装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和图9,除尘装置B2可以包括旋风分离件B21和盖设在旋风分离件B21上的端盖B22,其中,旋风分离件B21可以包括:过滤筒B211和多个旋风筒B212。过滤筒B211设在除尘腔B102内将除尘腔B102划分为位于过滤筒B211内外两侧的第二旋风腔B1022和第一旋风腔B1021,其中,当上机身部B111内具有排风管B1112时,过滤筒B211设在除尘腔B102内且空套排风管B1112,此时,过滤筒B211与排风管B1112之间限定出第二旋风腔B1022,过滤筒B211与筒形壳B1111之间限定出第一旋风腔B1021。
参照图4、图8、图9和图12,多个旋风筒B212均设在第二旋风腔B1022内且沿过滤筒B211的周向依次排布且位于杯壳B122顶部的正上方,或者说,多个旋风筒B212围绕排气腔B1011(或排风管B1112)设置且位于集尘腔B103的正上方,从而多个旋风筒B212的中心连线也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线,由此,可以确保每个旋风筒B212内分离出的尘质准确无误地排入到集尘腔B103内,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每个旋风筒B212均可以固定在过滤筒B211的内周壁上,从而使得旋风过滤件B131为一个整体件,从而方便拆装和加工。优选地,每个旋风筒B212均可以构造成底部缩口的锥形筒,以避免与排风管B1112底部的扩容管段B11120干涉,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参照图7、图8和图9,过滤筒B211上的侧壁上具有过滤孔B2110,例如过滤筒B211可以包括具有插槽的过滤筒本体B2111和插设在插槽处的过滤网B2112,每个旋风筒B212的侧壁上均具有切向入口B2120,筒形壳B1111上具有吸气管B1113,吸气管B1113与筒形壳B1111的连接处具有导向件,导向件用于将气流沿切向的导入第一旋风腔B1021内,从而进入第一旋风腔B1021内的气流可以沿周向运动,此时气流中的尘质可以通过离心力被甩出,而气流中分离出的气体可以通过过滤筒B211上的过滤孔B2110进入到第二旋风腔B1022内,进入到第二旋风腔B102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切向入口B2120进入旋风筒B212内并在旋风筒B212内沿周向运动,此时气流中的尘质可以通过离心力被甩出并通过旋风筒B212的底部排出,而气流中分离出的气体可以通过旋风筒B212顶部向上排出,从而实现旋风分离的除尘作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气体当作广义理解,即包括含有尘质细颗粒的非纯净气体。
可选地,参照图8、图9和图10,端盖B22包括盖设在旋风分离件B21上的盖板B221和穿插在盖板B221上的多个出风管B222,多个出风管B222的下端分别对应地伸入到多个旋风筒B212内、上端分别与多个机盖B13上的多个进风口正对,以将从旋风筒B212内分离出的气流引入连通腔B105。由此,通过设置端盖B22,可以将旋风筒B212内分离出的气体简单、有效、且可靠地引出到连通腔B105内,且通过设置端盖B22,可以确保除尘装置B2更加的模块化,整体性更强。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除尘装置B2还可以不包括旋风分离件B21和端盖B22,此时,除尘装置B2可以为简单的过滤网,而且,旋风分离件B21还可以不包括过滤筒B211等,也就是说,除尘装置B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具体配置。
参照图4-图6、图9和图12,杯壳B122内设有分腔壁B123,分腔壁B123设在内环壁面B1221与外环壁面B1222之间且将集尘腔B103划分为隔离在分腔壁B123两侧的第一集尘腔B1031和第二集尘腔B1032,也就是说,通过分腔壁B123的隔离作用,第一集尘腔B1031和第二集尘腔B1032互不连通,从而第一集尘腔B1031内的灰尘不会倒流到第二集尘腔B1032内,以避免干涉本文所述的第二级旋风分离作业。
参照图6,第一集尘腔B1031的顶端敞开为第一集尘腔B1031的入口、第二集尘腔B1032的顶端敞开为第二集尘腔B1032的入口,第一集尘腔B1031的底端敞开为第一集尘腔B1031的出口、第二集尘腔B1032的底端敞开为第二集尘腔B1032的出口B1230。
第一集尘腔B1031位于第一旋风腔B1021的正下方且第一集尘腔B1031的入口与第一旋风腔B1021连通,第二集尘腔B1032位于第二旋风腔B1022的正下方且第二集尘腔B1032的入口与多个旋风筒B212连通。由此,从第一旋风腔B1021分离出的尘质可以准确地向下排入到第一集尘腔B1031内,从旋风筒B212分离出的尘质可以准确地向下排入到第二集尘腔B1032内,以有效地改善集尘腔B103内尘质向除尘腔B102内倒流的问题,提高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可选地,第二集尘腔B1032的底壁为中央高且两端低的斜壁,斜壁的两端敞开为第二集尘腔B1032的出口B1230。由此,落入到第二集尘腔B1032内的灰尘可以自上向下沿着第二集尘腔B1032的底壁向下滑落到第二集尘腔B1032底部的两侧的出口B1230处,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二集尘腔B1032内的灰尘扬起的问题。
可选地,分腔壁B123包括:立壁B1231和卧壁B1232,立壁B1231立设于内环壁面B1221与外环壁面B1222之间,参照图5和图6,立壁B1231可以为竖直设置的前凸弧形板,立壁B1231的顶端与集尘腔B103的顶端平齐,卧壁B1232连接在立壁B1231的底端与内环壁面B1221之间,卧壁B1232、立壁B1231和内环壁面B1221之间限定出第二集尘腔B1032。由此,分腔壁B123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参照图3和图4,尘杯B12还可以包括:杯盖B124,杯盖B124设在杯壳B122的顶部且封盖集尘腔B103,杯盖B124上具有与集尘腔B103连通的进尘口B1240,进尘口B1240包括连通在第一集尘腔B1031和第一旋风腔B1021之间的第一进尘口B1241、和连通在第二集尘腔B1032和多个旋风筒B212之间的第二进尘口B1242,每个旋风筒B212的下端均穿过筒形壳B1111的底壁且插配到相应的第二进尘口B1242内。由此,通过设置杯盖B124,一方面避免集尘腔B103内的尘质流入环境中,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旋风筒B212的作用,提高旋风分离件B21的安装可靠性。
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杯盖B124可以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形以与集尘腔B103的顶部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进尘口B1241可以为一个且位于杯盖B124的外环部侧,第二进尘口B1242可以为六个且位于杯盖B124的内环部侧且在杯盖B12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每个第二进尘口B1242的形状、尺寸均与相应的旋风筒B212的下端相匹配,从而当将多个旋风筒B212的下端插入多个第二进尘口B1242内之后,可以避免旋风分离件B21在筒形壳B1111内晃动,提高旋风分离件B21的工作可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除尘腔B102不分为第一旋风腔B1021和第二旋风腔B1022时,尘杯B12内可以不设置分腔壁B123,也就是说,集尘腔B103无需分成第一集尘腔B1031和第二集尘腔B1032,此时,杯盖B124上仅需加工进尘口B1240即可,无需加工第一进尘口B1241和第二进尘口B1242。
参照图3-图6、图4和图9,基座B121可以包括基座本体B1211和基座底盖B1212,基座底盖B1212可开关地连接在基座本体B1211的底部以与基座本体B1211之间限定出缓存腔B104,基座本体B1211的顶壁上具有连通孔,外环壁面B1222的底端边缘与连通孔的边缘对接以使第一集尘腔B1031连通至缓存腔B104,内环壁面B1221和分腔壁B123的底端边缘插配到连通孔内且止抵在基座底盖B1212上以使第二集尘腔B1032与第一集尘腔B1031和缓存腔B104隔离开。
由此,当基座底盖B1212位于关闭位置时,基座底盖B1212与基座本体B1211之间限定出缓存腔B104,此时,第一集尘腔B103内的尘质可以排出到缓存腔B104内,并积存与缓存腔B104内,第二集尘腔B1032内的尘质可以积存在第二集尘腔B1032的底部,而当基座底盖B1212处于打开位置时,基座底盖B1212将缓存腔B104的底部和第二集尘腔B1032的底部打开,从而缓存腔B104内的灰尘可以向下排出,第二集尘腔B1032内的灰尘可以向下排出。
由此,参照图3和图4,通过设置基座B121可以提高尘杯B12的总容量,且通过将基座底盖B1212设置成可开关的形式,可以方便尘杯B12倒灰。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基座底盖B1212与基座本体B1211为可打开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基座本体B1211的一端可以与基座底盖B1212的一端铰接,基座本体B1211的另一端与基座底盖B1212的的另一端卡扣连接,从而当将卡扣解扣时,基座本体B1211的另一端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以实现打开动作。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柄组件VC。
参照图1和图9,供电装置C2设在手柄壳C1内的顶部或手柄壳C1外的顶部,例如,供电装置C2可以是嵌设在手柄壳C1体B1内的电池组件,供电装置C2还可以是与手柄壳C1可分离的电池包。由此,通过将供电装置C2设在手柄壳C1的顶部,从而可以优化手持吸尘器V的整体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器V。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9,手柄壳C1包括:握手部C11、上臂部C12和下臂部C13,其中,握手部C11立式设置且与机壳B11间隔开,上臂部C12连接在握手部C11的上端与机壳B11之间,下臂部C13连接在握手部C11的下端与机壳B11之间,其中,供电装置C2设在上臂部C12内或上臂部C12外的顶部,从而可以确保供电装置C2位于手柄壳C1的顶部。由此,通过设置上臂部C12和下臂部C13可以将握手部C11可靠地安装在机壳B11上,而且通过设置握手部C11,用户可以抓牢手柄组件VC。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手柄壳C1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手柄壳C1还可以不包括下臂部C13等,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9,握手部C11的上端与上臂部C12的底部中央相连、下端朝向远离机壳B11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沿着从上到下的方向,握手部C11朝向远离机壳B11的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可以使得用户更加省力地持握握手部C11,且用户可以更加轻便地调整手持吸尘器V的工作角度。另外,通过将握手部C11的上端连接在上臂部C12的底部中央,从而可以提高握手部C11的支撑可靠性,减小握手部C11的受力。可选地,下臂部C13沿着从机壳B11到握手部C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握手空间,方便用户抓握握手部C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示例中,参照图1和图9,上臂部C12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壳体B1,供电装置C2设在上臂部C12内。由此,上臂部C1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便于安装供电装置C2,且可以提高供电装置C2的安装牢靠性。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图未示出该示例),机壳B11上具有接电口,供电装置C2安装在上臂部C12外的顶部且与接电口电性插接,由此,方便取下供电装置C2进行充电。
优选地,上臂部C12和下臂部C13的至少部分与机壳B11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上臂部C12的至少部分、下臂部C13的至少部分可以与机壳B11是一次注塑成型的整体部件,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柄壳C1与机壳B11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握手部C11的至少部分、上臂部C12的至少部分和下臂部C13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握手部C11的至少部分、上臂部C12的至少部分和下臂部C13的至少部分可以是一次注塑成型的整体部件,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柄壳C1的结构可靠性。
例如,握手部C11可以包括握手内壳和握手外壳,上臂部C12可以包括上臂上壳和上臂下壳,下臂部C13可以包括下臂下壳和下臂上壳,其中,握手内壳、上臂下壳、下臂上壳可以与机壳B11为一体成型件,握手外壳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握手内壳的外侧,上臂上壳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臂下壳的顶部,下臂下壳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下臂上壳的底部。
优选地,参照图1,壳体B1的外表面为圆柱形,上臂部C12与壳体B1的周面顶端相连,下臂部C13与壳体B1的周面底端相连。由此,可以提高手柄组件VC的整体尺寸,以更加有效地优化手持吸尘器V整机的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器V。
优选地,参照图1,壳体B1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握手部C11的中心线(即沿握手部C11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臂部C12的中心线(即沿上臂部C12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下臂部C13的中心线(即沿下臂部C13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和壳体B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优化手持吸尘器V整机的重心,使用户可以更加省力地持握手持吸尘器V。
下面,参照附图9、并结合图1-图12,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的工作原理。
当负压装置B3(例如由电机和风扇组成)启动时安装腔B1012内产生负压,与安装腔B1012连通的排气腔B1011、连通腔B105、除尘腔B102、吸气管B1113也产生负压,此时,手持吸尘器V外界环境中的尘气可以通过吸气管B1113吸入到除尘腔B102内,并沿切向进入第一旋风腔B1021内进行旋风分离,在第一旋风腔B1021内旋风分离出尘质向下坠落、并经过杯盖B124上的第一进尘口B1241进入到第一集尘腔B1031内、然后排入缓存腔B104内,而在第一旋风腔B1021内旋风分离出的气流可以通过过滤筒B211上的过滤孔B2110进入到第二旋风腔B1022内,并通过每个旋风筒B212侧壁上的切向入口B2120进入到多个旋风筒B212内进行旋风分离,在多个旋风筒B212内旋风分离出的尘质向下坠落、并经过杯盖B124上的多个第二进尘口B1242进入到第二集尘腔B1032内,而在多个旋风筒B212内旋风分离出的气流可以向上、并经过端盖B22上的出风管B222、和杯盖B124上的过滤件B131和进风口进入到连通腔B105内,之后连通腔B105内的气流通过杯盖B124上的出风口B1301排出到排气腔B1011内,然后气流再流经负压装置B3、并经过负压装置B3后侧的隔离网B5排向排风过滤装置B4,气流经过排风过滤装置B4的最终过滤从排风空间B106的底部排出到手持吸尘器V的外界环境中。
下面,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的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1、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供电装置和负压装置均设在手柄内,且供电装置通常设置在手柄的底部,从而致使手柄的体积大、重量大,不但不便于用户手持,而且手持费力、舒适度不高。
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通过将供电装置C2设置在手柄壳C1的顶部,同时将负压装置B3设在在尘杯B12内,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手持吸尘器V的重心分布,提高了用户持握手持吸尘器V的舒适度,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省力地使用手持吸尘器V,愉悦了用户体验。
2、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除尘装置均固定在机体内部,用户不能自行将除尘装置拆卸出来进行清洗,这样,残留在除尘装置内的灰尘就很容易引发细菌滋生、并产生异味,从而会对下一次的使用造成二次污染,削弱整体的清洁效果。
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由于机盖B13可以很方便地打开,且除尘装置B2可以从机壳B11内部取出,从而方便用户对除尘装置B2进行清洁,避免机壳B11内部残留灰尘,避免细菌滋生和产生异味等问题,提高了手持吸尘器V整体的清洁效果。
3、相关技术中的手持吸尘器,负压装置通常设置在手柄内,从而致使手柄的体积大、重量大,不但不便于用户手持,而且手持费力、舒适度不高,另外,相关技术中还有一些手持吸尘器,负压装置设在杯壳内但是却被集尘腔包围、环绕整周,从而致使负压装置难以拆装,不便于维修。
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通过将负压装置B3设置在尘杯B12内,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手持吸尘器V的重心分布,提高了用户持握手持吸尘器V的舒适度,而且,通过将尘杯B12的杯壳B122设置成侧部开口的环柱形状,使得负压装置B3可以从侧部的开口方便地拆装,从而方便负压装置B3的拆装、维修和更换。另外,由于除尘装置B2位于集尘腔B103外的除尘腔B102内,从而使得尘杯B12与除尘装置B2相对独立,集尘腔B103内的灰尘不易扬起、倒流到除尘腔B102内,进而可以提高除尘效果,减小吸气阻力,降低能耗。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将除尘装置B2和负压装置B3均设置在机壳B11内,且将除尘装置B2排布在负压装置B3的上侧,同时在机壳B11外设置尘杯B12,将尘杯B12的杯壳B122环绕负压装置B3不足一周,从而可以有效地优化手持吸尘器V的整机结构布局,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将除尘装置B2和负压装置B3均设置在机壳B11内,且将除尘装置B2排布在负压装置B3的上侧,同时在机壳B11外设置尘杯B12,将尘杯B12的杯壳B122环绕负压装置B3不足一周,而且,将供电装置C2设置在手柄壳C1的顶部,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手持吸尘器V的整机结构布局,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吸尘器V,由于负压装置B3的上端部可以利用多个旋风筒B212底部之间的扩容段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尘杯组件VB的结构紧凑性,节省了壳体B1内部的空间,增加了尘杯B12的有效容积,缩小手持吸尘器V整机的尺寸,使得手持吸尘器V整机更加轻便,增强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用于具有负压装置的吸尘器,所述尘杯包括:
基座和杯壳,所述杯壳的横截面为具有开口的非闭合环形以使所述杯壳内限定出横截面为非闭合环形的集尘腔,所述杯壳设在所述基座的顶部且所述杯壳的内环壁面与所述基座的顶壁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集尘腔外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直接敞开、侧部由所述开口敞开,所述负压装置适于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处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壳的内环壁面为由弧形曲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形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扁圆柱形,所述杯壳的外环壁面为由所述基座边缘的一段弧线竖直拉伸而成的弧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弧线的圆心角为18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壳内设有分腔壁,所述分腔壁设在所述内环壁面与所述外环壁面之间且将所述集尘腔划分为隔离在所述分腔壁两侧的第一集尘腔和第二集尘腔,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第二集尘腔的顶端均敞开为入口、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底端均敞开为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底壁为中央高且两端低的斜壁,所述斜壁的两端敞开为所述第二集尘腔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腔壁包括:
立壁,所述立壁立设于所述内环壁面与所述外环壁面之间且顶端与所述集尘腔的顶端平齐;和
卧壁,所述卧壁连接在所述立壁的底端与所述内环壁面之间以与所述立壁和所述内环壁面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集尘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基座底盖,所述基座底盖可开关地连接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底部以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限定出缓存腔,所述基座本体的顶壁上具有连通孔,所述外环壁面的底端边缘与所述连通孔的边缘对接以使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至所述缓存腔,所述内环壁面和所述分腔壁的底端边缘插配到所述连通孔内且止抵在所述基座底盖上以使所述第二集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缓存腔隔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缓存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还包括:
杯盖,所述杯盖设在所述杯壳的顶部且封盖所述集尘腔,所述杯盖上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
1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和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壳和设在所述机壳内的除尘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机壳的用于包容所述负压装置的部分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处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12.一种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尘杯组件;和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设在所述尘杯组件上且用于手持。
Priority Applications (2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7622.2A CN106419746B (zh) | 2016-11-03 | 2016-11-03 |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
EP16840271.7A EP3479749B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EP16849907.7A EP3479742B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CA2971065A CA2971065A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
PCT/CN2016/108105 WO2018000720A1 (zh) | 2016-06-30 | 2016-11-30 | 尘杯、尘杯组件和手持吸尘器 |
US15/512,776 US20180333034A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ES16840272T ES2947523T3 (es) | 2016-06-30 | 2016-11-30 | Conjunto de depósito de polvo y aspirador de mano provisto del mismo |
US15/506,082 US10441127B2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same |
ES16849907T ES2928685T3 (es) | 2016-06-30 | 2016-11-30 | Aspiradora de mano |
CA2971058A CA2971058A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same |
PCT/CN2016/108104 WO2018000719A1 (zh) | 2016-06-30 | 2016-11-30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EP16840273.3A EP3479743B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same |
PCT/CN2016/108096 WO2018000717A1 (zh) | 2016-06-30 | 2016-11-30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EP16840272.5A EP3479750B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provided with same |
ES16840271T ES2929421T3 (es) | 2016-06-30 | 2016-11-30 | Depósito para el polvo, conjunto de depósito para el polvo y aspiradora de mano |
US15/506,061 US10575694B2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same |
US15/512,805 US10463214B2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Handheld cleaner |
PCT/CN2016/108093 WO2018000716A1 (zh) | 2016-06-30 | 2016-11-30 | 手持吸尘器 |
US15/505,824 US10398267B2 (en) | 2001-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
CA2971037A CA2971037A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same |
PCT/CN2016/108103 WO2018000718A1 (zh) | 2016-06-30 | 2016-11-30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EP16843249.0A EP3287059B1 (en) | 2016-06-30 | 2016-11-30 | Dust cup assembly an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7622.2A CN106419746B (zh) | 2016-11-03 | 2016-11-03 |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19746A CN106419746A (zh) | 2017-02-22 |
CN106419746B true CN106419746B (zh) | 2019-02-15 |
Family
ID=5818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57622.2A Active CN106419746B (zh) | 2001-06-30 | 2016-11-03 |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197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1269A (zh) * | 2019-01-23 | 2019-07-26 | 杰之深(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62848B (zh) * | 2016-06-30 | 2019-03-12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US7701915B2 (en) * | 2003-06-27 | 2010-04-20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GB2502132B (en) * | 2012-05-17 | 2014-11-05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utonomous vacuum cleaner |
JP6334204B2 (ja) * | 2014-02-28 | 2018-05-3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
CN204654807U (zh) * | 2015-04-30 | 2015-09-23 | 宁波亮的电器有限公司 | 手持式无线真空吸尘器 |
-
2016
- 2016-11-03 CN CN201610957622.2A patent/CN10641974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19746A (zh) | 2017-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8707B (zh)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
KR102448089B1 (ko) | 청소기 | |
CN105816104B (zh) | 电动吸尘器 | |
AU2007274892B2 (en) | Handheld cleaning appliance | |
ES2397407T3 (es) | Aparato de limpieza portátil | |
CN102973205B (zh) | 真空吸尘器及其灰尘分离装置 | |
CN106618374A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06687664U (zh)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
WO2008009890A1 (en) | Handheld cleaning appliance | |
CN206687663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06934033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07429057U (zh) |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 |
CN106419746B (zh) | 尘杯和具有其的尘杯组件、手持吸尘器 | |
CN206621319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06934051U (zh) | 吸尘器及其尘杯组件 | |
CN210354537U (zh) | 吸尘器 | |
CN109744936A (zh) | 手持式真空清洁器 | |
JP2019115542A (ja) | 電気掃除機及び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 |
JP7285177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2717461B1 (ko) | 청소기 | |
CN206934035U (zh) | 手持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