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1429B -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1429B
CN106411429B CN201610845713.7A CN201610845713A CN106411429B CN 106411429 B CN106411429 B CN 106411429B CN 201610845713 A CN201610845713 A CN 201610845713A CN 106411429 B CN106411429 B CN 106411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ime
cluster
cluster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5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1429A (zh
Inventor
郑紫微
李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8457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1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1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1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用于主用户、N个次用户及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形成的认知无线网络中并针对认知无线网络的M个授权信道上的信号类型进行辨识,首先筛选出协作次用户集合并分簇,计算簇内各协作次用户的函数关系方程和影响因子,得到各分簇内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计算各分簇对应的协作贡献系数得到针对该单一授权信道的最终检测概率和最终虚警概率;预设占用单一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并以各种调制方式的最大似然函数值对应的调制方式为占用该单一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辨识结果;重复执行所述辨识方法,准确实现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多信道上的信号辨识。

Description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次用户(又称认知用户)实时地检测主用户(或称授权用户)所使用的授权频段(或称授权信道),并在次用户检测到授权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次用户调整自身的发射功率以及信号调制参数,从而在保证主用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分配给主用户的授权信道进行通信;在主用户需要占用某个主用户的授权信道时,次用户必须从该授权信道上退出,去搜索、检测其它空闲信道完成自己的通信,主用户和次用户所处的通信网络便是认知无线网络。
随着认知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主用户在不同授权信道上通信,次用户既要准确地检测各授权信道是否处于占用状态或者空闲状态,又要准确地辨识出占用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的调制类型,从而才能真正地确保次用户在检测到主用户占用授权信道时,及时调整次用户信号的调制类型和调制参数,以保证主用户顺畅地占用授权信道,进而实现认知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实现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调制类型的准确辨识成为实现次用户与主用户通信互不干扰以及保证认知无线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各授权信道状态的准确检测,又可以准确辨识出主用户信号的调制类型,以保证认知无线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用于主用户、N个次用户以及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形成的认知无线网络中并针对认知无线网络的M个授权信道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N个次用户实时获取自身的即时位置、信噪比和即时速度矢量值,各次用户按照各自的预设检测周期对M个授权信道的占用情况依次分别进行能量检测,然后各次用户将获取的即时位置、检测概率、虚警概率以及自身信噪比发送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发送其位置给各次用户;其中:
第i个次用户标记为CRi,即时速度矢量值包括即时速度值以及即时速度的偏移角,即时速度的偏移角为次用户当前前进方向偏离该次用户初始速度方向的偏离角度,次用户CRi自身的信噪比记为SNRi,次用户CRi的即时位置标记为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值标记为vi,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标记为θi,次用户CRi的预设检测周期记为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为Pd(CRi,j),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为Pf(CRi,j),i=1,2,…,N,N≥3;j=1,2,…,M,M≥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标记为FC;
步骤2,各从用户判断在其对应的一个预设检测周期内,如果次用户当前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与前一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不一致时,则该次用户发送当前时刻的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以更新该次用户在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处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否则,该次用户在当前的预设检测周期内不再发送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其中,次用户发送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步骤3,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并根据N个次用户所发送来的信噪比,计算各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在N个次用户信噪比集合中的信赖指数ωi;其中,预设协作设次用户筛选阈值记为ω0,次用户CRi所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ωi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4,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以及各次用户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情况,筛选出参与协作检测的协作次用户并将其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中:
当次用户所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大于预设次协作用户筛选阈值ω0时,则选择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并将该次用户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否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拒绝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其中,设定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次用户的总数目为N1
步骤5,在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预设M1个按照升序排列的分簇阈值λe,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信噪比分别与各分簇阈值作判断比较,以得到M1个独立分簇;其中,e=1,2,…,M1分簇标记为CL,L=1,2,…,M1,M1≥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对各协作次用户的分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5-1至步骤5-2:
步骤5-1,根据M1个分簇阈值,设定M1+1个分簇区间段分别为(-∞,λ1]、(λ12]、…、位于第一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区间段内,位于第二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2]区间段内,依次类推,位于第M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位于第M1+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
步骤5-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将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与M1+1个分簇区间段比较,以判决各协作次用户所处的分簇区间段:
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λ1]时,则不准该协作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时,则将该协作次用户归入第M1个分簇中参与协作检测;
步骤6,在M1个独立的分簇内,选择各分簇内更新检测结果的频率最大的协作次用户作为该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从而得到M1个簇内感知融合中心;
步骤7,针对M1个分簇,依次得到各分簇内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并由各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发送对应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各分簇的簇内频谱感知融合检测过程包括如下步骤7-1至步骤7-4:
步骤7-1,在一个分簇CL内,协作次用户CRm根据预设检测周期TCRm、即时速度值vm以及即时速度方向的偏移角θ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实时距离△dm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其中:
其中,TCR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的预设检测周期,D0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初始位置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的距离;
步骤7-2,根据协作次用户CRm与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间的实时距离△dm以及协作次用户CRm的累计移动时间T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在累计运动时间Tm内的平均速度值并将该平均速度值发送给该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协作次用户CRm的平均速度值计算如下:
步骤7-3,协作次用户CRm所处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根据簇内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平均速度值,依次计算各协作次用户的速度对自身检测结果的影响因子κm;其中,协作次用户CRm所对应影响因子κm的计算如下:
其中,mL表示该协作次用户所处簇CL内的所有协作从用户的总数目,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大值,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小值;θ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
步骤7-4,根据所得簇CL内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影响因子以及各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由该簇CL内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对簇内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融合,以得到该簇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以及针对授权信道j簇内协作检测的虚警概率;其中,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记为Qd(CL,j),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虚警概率记为Qf(CL,j):
其中,Pd(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Pf(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κ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影响因子;
步骤8,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M1个分簇对应的簇内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分别得到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各分簇对应的协作贡献系数δL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L表示第L个分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总数目,表示第L个分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
步骤9,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得到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和最终虚警概率;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标记为QD(j)、最终虚警概率标记为QF(j),其中:
步骤10,预设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为Modulater,r=1,2,…,R,R为信号调制方式的数量,主用户信号采用各调制方式的概率相同;
针对各次用户的接收信号进行单认知信号辨识,当得到的信号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则记调制方式的辨识结果Us=r,分别计算各种调制方式的似然函数值,并得到的所有似然函数值的最大值,并以该最大似然函数值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作为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辨识结果;其中:
p(K|Modulater')=max(p(K|Modulate1),p(K|Modulate2),…,p(K|ModulateR));
其中,p(K|Modulater)表示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所对应的似然函数值,K表示M1个分簇内参与协作的所有次用户的辨识结果,表示高斯信道中噪声的方差;p(K|Modulater')表示R个似然函数值中的最大值,即最大似然函数值;Modulater'表示最大似然函数值p(K|Modulater')所对应的信号调制方式;
步骤11,按照与步骤10中相同的信号调制方式辨识方法,依次得到对应占用剩余M-1个授权信道的信号调制方式,从而完成对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的辨识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发明中的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考虑各次用户的移动状态因素,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单一信道进行检测,并通过各次用户实时发送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的检测结果以及各次用户对应的信赖指数,筛选出参与协作检测的协作次用户集合;
其次,针对协作次用户集合中的协作次用户进行分簇,并通过计算簇内各协作次用户基于即时速度矢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和影响因子,得到各分簇内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计算各分簇所对应的协作贡献系数,准确地得到所有次用户针对该单一授权信道的最终检测概率和最终虚警概率;考虑各次用户移动性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从而使得本发明中的协作检测方法因考虑到次用户实际的运动状态而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避免传统协作检测方法中因将次用户假定为理想化静止状态而带来的不适应实际情景的检测需要;
再次,预设占用该单一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分别计算各种调制方式的似然函数值,得到的所有似然函数值的最大值,并以该最大似然函数值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作为占用该单一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辨识结果;
最后,重复执行对单一授权信道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的辨识方法,准确地实现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多信道上的信号辨识,保证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与主用户的通信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认知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用于主用户、N个次用户以及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形成的认知无线网络中并针对认知无线网络的M个授权信道上的信号类型进行辨识,该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N个次用户实时获取自身的即时位置、信噪比、即时速度矢量值,各次用户按照各自的预设检测周期对M个授权信道的占用情况依次分别进行能量检测,然后各次用户将获取的即时位置、检测概率、虚警概率以及自身信噪比发送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发送其位置给各次用户;其中:
第i个次用户标记为CRi,即时速度矢量值包括即时速度值以及即时速度的偏移角,即时速度的偏移角为次用户当前前进方向偏离该次用户初始速度方向的偏离角度,次用户CRi自身的信噪比记为SNRi,次用户CRi的即时位置标记为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值标记为vi,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标记为θi,次用户CRi的预设检测周期记为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为Pd(CRi,j),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为Pf(CRi,j),i=1,2,…,N,N≥3;j=1,2,…,M,M≥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标记为FC;
例如,在现在已有的协作检测方法中,次用户均被假设处于理想的静止状态,但是实际环境中的次用户并非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这些传统的协作检测方法并没有考虑次用户在实际环境中的移动情况,而本实施例中充分考虑了次用户实际环境中的移动情况,利用次用户的即时速度、即时速度方向来表征次用户的移动情况,从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需要,更有使用性;
步骤2,各从用户判断在其对应的一个预设检测周期内,如果次用户当前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与前一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不一致时,则该次用户发送当前时刻的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以更新该次用户在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处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否则,该次用户在当前的预设检测周期内不再发送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
此处通过不断更新次用户在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处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以使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处始终为最新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从而保证后续针对授权信道的检测性能;其中,次用户发送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步骤3,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并根据N个次用户所发送来的信噪比,计算各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在N个次用户信噪比集合中的信赖指数ωi;其中,预设协作设次用户筛选阈值记为ω0,次用户CRi所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ωi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次用户信赖指数的计算中,本实施例中充分考虑各次用户信噪比在所有次用户信噪比集合中的权重情况,得到各次用户在所有次用户信噪比集合中的真实信赖指数情况,以此准确地得到筛选主协作次用户的真实筛选参考指标,从而提高整个认知无线网络中各协作次用户之间的协作检测性能;
步骤4,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以及各次用户对应的信赖指数情况,筛选出参与协作检测的协作次用户并将其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中:
当次用户所对应的信赖指数大于预设次协作用户筛选阈值ω0时,则选择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并将该次用户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否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拒绝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其中,设定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次用户的总数目为N1
步骤5,在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预设M1个按照升序排列的分簇阈值λe,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信噪比分别与各分簇阈值作判断比较,以得到M1个独立分簇;其中,e=1,2,…,M1分簇标记为CL,L=1,2,…,M1,M1≥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对各协作次用户的分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5-1至步骤5-2:
步骤5-1,根据M1个分簇阈值,设定M1+1个分簇区间段分别为(-∞,λ1]、(λ12]、…、位于第一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区间段内,位于第二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2]区间段内,依次类推,位于第M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位于第M1+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
例如,设定有五个分簇阈值分别是λ1=1dB、λ2=2dB、λ3=4dB、λ4=5dB和λ5=7dB;则第一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1dB]的区间段内,第二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1dB,2dB]的区间段内,第三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2dB,4dB]的区间段内,第四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4dB,5dB]的区间段内,第五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5dB,7dB]的区间段内,第六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信噪比处于(7dB,∞)的区间段内;
步骤5-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将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与M1+1个分簇区间段比较,以判决各协作次用户所处的分簇区间段:
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λ1]时,则不准该协作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时,则将该协作次用户归入第M1个分簇中参与协作检测;
例如,在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参照步骤5-1所列的五个分簇阈值分别是λ1=1dB、λ2=2dB、λ3=4dB、λ4=5dB和λ5=7dB,假如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某一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值为3dB,则该协作次用户处于(2dB,4dB]的区间段内;假如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另一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值为0.4dB,则该协作次用户处于(-∞,1dB]的区间段内,此时不准该协作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假如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另一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值为9dB,则该协作次用户处于(7dB,∞)的区间段内,此时不准该协作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
步骤6,在M1个独立的分簇内,选择各分簇内更新检测结果的频率最大的协作次用户作为该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从而得到M1个簇内感知融合中心;
更新检测结果频率最大的协作次用户由于检测性能不够稳定,如果允许其作为协作次用户参与到分簇内的协作检测,将会降低整个分簇的检测性能;为了有效利用分簇内的各次用户,又可以保证分簇内的整体检测性能,因此可以将检测性能不够稳定且具有最大更新频率的次用户作为该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
步骤7,针对M1个分簇,依次得到各分簇内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并由各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发送对应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各分簇的簇内频谱感知融合检测过程包括如下步骤7-1至步骤7-4:
步骤7-1,在一个分簇CL内,协作次用户CRm根据预设检测周期TCRm、即时速度值vm以及即时速度方向的偏移角θ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实时距离△dm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其中:
其中,TCR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的预设检测周期,D0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初始位置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的距离;例如,协作次用户CRm在第一次实时检测的时刻值为T1,协作次用户CRm在第二次实时检测的时刻值为T2,则协作次用户CRm前后两次实时检测的检测时间间隔值△tm=T2-T1
步骤7-2,根据协作次用户CRm与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间的实时距离△dm以及协作次用户CRm的累计移动时间T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在累计运动时间Tm内的平均速度值并将该平均速度值发送给该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协作次用户CRm的平均速度值计算如下:
步骤7-3,协作次用户CRm所处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根据簇内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平均速度值,依次计算各协作次用户的速度对自身检测结果的影响因子κm;其中,协作次用户CRm所对应影响因子κm的计算如下:
其中,mL表示该协作次用户所处簇CL内的所有协作从用户的总数目,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大值,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小值;θ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
影响因子κm既充分考虑各协作次用户运动时的平均速度值情况,并把单个协作次用户自身运动时的速度矢量(包括了即时速度值和即时速度的方向角度值)也融入到所处簇的协作检测中,避免传统协作检测方法中因将次用户假定为理想化静止状态而带来的不适应实际情景的检测需要,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协作检测方法因考虑到次用户实际的运行而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步骤7-4,根据所得簇CL内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影响因子以及各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由该簇CL内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对簇内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融合,以得到该簇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以及针对授权信道j簇内协作检测的虚警概率;其中,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记为Qd(CL,j),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虚警概率记为Qf(CL,j):
其中,Pd(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Pf(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κ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影响因子;
步骤8,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M1个分簇对应的簇内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分别得到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各分簇对应的协作贡献系数δL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L表示第L个分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总数目,表示第L个分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
步骤9,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得到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和最终虚警概率;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标记为QD(j)、最终虚警概率标记为QF(j),其中:
步骤10,预设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为Modulater,r=1,2,…,R,R为信号调制方式的数量,主用户信号采用各调制方式的概率相同;例如,在授权信道j上,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分别为Modulate1、Modulate2、Modulate3、…、ModulateR
针对各次用户的接收信号进行单认知信号辨识,当得到的信号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则记调制方式的辨识结果Us=r,分别计算各种调制方式的似然函数值,得到所有似然函数值的最大值,并以该最大似然函数值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作为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辨识结果;各种调制方式的似然函数值也就是在授权信道j上对应各种调制方式出现的可能概率,其中:
p(K|Modulater')=max(p(K|Modulate1),p(K|Modulate2),…,p(K|ModulateR));
其中,p(K|Modulater)表示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所对应的似然函数值,K表示M1个分簇内参与协作的所有次用户的辨识结果,表示高斯信道中噪声的方差;p(K|Modulater')表示R个似然函数值中的最大值,即最大似然函数值;Modulater'表示最大似然函数值p(K|Modulater')所对应的信号调制方式;
例如,在授权信道j上,针对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可能为Modulate1的似然函数值为p(K|Modulate1),针对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可能为Modulate2的似然函数值为p(K|Modulate2),同样地,针对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可能为ModulateR的似然函数值为p(KModulateR),那么假设这些似然函数值中的最大似然函数值为p(K|Modulater'),从而确定授权信道j上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为|Modulater',由此实现了对授权信道j上的主用户信号辨识;
步骤11,按照与步骤10中相同的信号调制方式辨识方法,依次得到对应占用剩余M-1个授权信道的信号调制方式,从而完成对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的辨识过程。

Claims (1)

1.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用于主用户、N个次用户以及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形成的认知无线网络中并针对认知无线网络的M个授权信道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N个次用户实时获取自身的即时位置、信噪比和即时速度矢量值,各次用户按照各自的预设检测周期对M个授权信道的占用情况依次分别进行能量检测,然后各次用户将获取的即时位置、检测概率、虚警概率以及自身信噪比发送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发送其位置给各次用户;其中:
第i个次用户标记为CRi,即时速度矢量值包括即时速度值以及即时速度的偏移角,即时速度的偏移角为次用户当前前进方向偏离该次用户初始速度方向的偏离角度,次用户CRi自身的信噪比记为SNRi,次用户CRi的即时位置标记为(XCRi,YCRi,ZCRi),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值标记为vi,次用户CRi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标记为θi,次用户CRi的预设检测周期记为TCRi;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为Pd(CRi,j),次用户CRi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为Pf(CRi,j),i=1,2,…,N,N≥3;j=1,2,…,M,M≥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标记为FC;
步骤2,各从用户判断在其对应的一个预设检测周期内,如果次用户当前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与前一时刻获取的检测概率不一致时,则该次用户发送当前时刻的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以更新该次用户在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处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否则,该次用户在当前的预设检测周期内不再发送检测结果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其中,次用户发送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步骤3,频谱感知融合中心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并根据N个次用户所发送来的信噪比,计算各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在N个次用户信噪比集合中的信赖指数ωi;其中,预设协作设次用户筛选阈值记为ω0,次用户CRi所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ωi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4,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预设协作次用户筛选阈值以及各次用户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情况,筛选出参与协作检测的协作次用户并将其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中:
当次用户所对应信噪比的信赖指数大于预设次协作用户筛选阈值ω0时,则选择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并将该次用户置入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否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拒绝该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其中,设定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的次用户的总数目为N1
步骤5,在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预设M1个按照升序排列的分簇阈值λe,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信噪比分别与各分簇阈值作判断比较,以得到M1个独立分簇;其中,e=1,2,…,M1分簇标记为CL,L=1,2,…,M1,M1≥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对各协作次用户的分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5-1至步骤5-2:
步骤5-1,根据M1个分簇阈值,设定M1+1个分簇区间段分别为 位于第一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区间段内,位于第二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λ12]区间段内,依次类推,位于第M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位于第M1+1分簇内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处于区间段内;
步骤5-2,频谱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将协作次用户集合S中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与M1+1个分簇区间段比较,以判决各协作次用户所处的分簇区间段:
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λ1]时,则不准该协作次用户参与协作检测;当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处于分簇区间段时,则将该协作次用户归入第M1个分簇中参与协作检测;
步骤6,在M1个独立的分簇内,选择各分簇内更新检测结果的频率最大的协作次用户作为该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从而得到M1个簇内感知融合中心;
步骤7,针对M1个分簇,依次得到各分簇内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并由各分簇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分别发送对应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和簇内协作虚警概率给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各分簇的簇内频谱感知融合检测过程包括如下步骤7-1至步骤7-4:
步骤7-1,在一个分簇CL内,协作次用户CRm根据预设检测周期TCRm、即时速度值vm以及即时速度方向的偏移角θ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实时距离△dm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其中:
其中,TCR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的预设检测周期,D0m表示协作次用户CRm初始位置至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的距离;
步骤7-2,根据协作次用户CRm与频谱感知融合中心FC间的实时距离△dm以及协作次用户CRm的累计移动时间Tm,得到协作次用户CRm在累计运动时间Tm内的平均速度值并将该平均速度值发送给该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协作次用户CRm的平均速度值计算如下:
步骤7-3,协作次用户CRm所处簇CL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根据簇内各协作次用户发送来的平均速度值,依次计算各协作次用户的速度对自身检测结果的影响因子κm;其中,协作次用户CRm所对应影响因子κm的计算如下:
其中,mL表示该协作次用户所处簇CL内的所有协作从用户的总数目,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大值,表示该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平均速度值中的最小值;θ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即时速度的偏移角;
步骤7-4,根据所得簇CL内各协作次用户对应的影响因子以及各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由该簇CL内的簇内感知融合中心对簇内协作次用户的检测结果融合,以得到该簇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以及针对授权信道j簇内协作检测的虚警概率;其中,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检测概率记为Qd(CL,j),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簇内协作虚警概率记为Qf(CL,j):
其中,Pd(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检测概率,Pf(CRk,j)表示该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对授权信道j的虚警概率,κk表示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CRk的影响因子;
步骤8,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M1个分簇对应的簇内协作次用户的信噪比,分别得到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各分簇对应的协作贡献系数δL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L表示第L个分簇CL内所有协作次用户的总数目,表示第L个分簇CL内第k个协作次用户对应的信噪比;
步骤9,频谱感知融合中心根据各分簇的协作贡献系数δL,得到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和最终虚警概率;N个次用户针对授权信道j的最终检测概率标记为QD(j)、最终虚警概率标记为QF(j),其中:
步骤10,预设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的可能调制方式为Modulater,r=1,2,…,R,R为信号调制方式的数量,主用户信号采用各调制方式的概率相同;
针对各次用户的接收信号进行单认知信号辨识,当得到的信号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则记调制方式的辨识结果Us=r,分别计算各种调制方式的似然函数值,并得到的所有似然函数值的最大值,并以该最大似然函数值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作为占用授权信道j的主用户信号调制方式辨识结果;其中:
p(K|Modulater')=max(p(K|Modulate1),p(K|Modulate2),…,p(K|ModulateR));
其中,p(K|Modulater)表示调制方式为Modulater时所对应的似然函数值,K表示M1个分簇内参与协作的所有次用户的辨识结果,表示高斯信道中噪声的方差;p(K|Modulater')表示R个似然函数值中的最大值,即最大似然函数值;Modulater'表示最大似然函数值p(K|Modulater')所对应的信号调制方式;
步骤11,按照与步骤10中相同的信号调制方式辨识方法,依次得到对应占用剩余M-1个授权信道的信号调制方式,从而完成对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的辨识过程。
CN201610845713.7A 2016-09-23 2016-09-23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Active CN106411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5713.7A CN106411429B (zh) 2016-09-23 2016-09-23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5713.7A CN106411429B (zh) 2016-09-23 2016-09-23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429A CN106411429A (zh) 2017-02-15
CN106411429B true CN106411429B (zh) 2018-11-23

Family

ID=5799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5713.7A Active CN106411429B (zh) 2016-09-23 2016-09-23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1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2636B (zh) * 2017-05-16 2020-05-22 深圳市微网力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境嘈杂度和STA距离的WiFi速率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336A (zh) * 2009-04-30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主用户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4038296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47383T2 (hu) * 2008-06-04 2020-04-28 Optis Cellular Tech Llc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spektrumérzékeléshez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336A (zh) * 2009-04-30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主用户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4038296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w Algorithms of Cooperative Sensing and Recognition of Signals in Cognitive Radio;Pan-Feng Sun;《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20120923;全文 *
基于先进信号处理方法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靳晓燕;《万方数据》;20150415;全文 *
基于认知用户移动性的协作频谱感知研究;胡峰;《计算机工程》;20150430;第41卷(第4(201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429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0530B (zh) 多频段协作认知频谱感知方法
KR100948412B1 (ko) 수신 신호 강도를 이용한 위치추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0499609C (zh) 连续相位调制自适应跳频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
CN115865628B (zh) 基于多基站协作的无线通信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7332855B (zh) 基于增强学习算法的主用户仿真攻击检测方法
EP2689616A1 (de) Ortsabhängige auswahl eines funkbasierten lokalisierungsverfahrens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CN106255066B (zh) 协同认知无线网络多用户通信动态判决方法
CN106411429B (zh) 多信道认知无线网络信号辨识方法
CN108449712A (zh) 一种基于Wi-Fi信号指纹信息的建筑物楼层确定方法
CN105375997B (zh) 基于次用户数目优化的多用户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6303942A (zh) 一种无线网络指纹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90761B (zh) 车联认知无线电自适应频谱感知方法
DE69829456T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dentifizierung eines Frequenzbursts
CN103841566A (zh) 移动模型下存在恶意用户攻击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4079359B (zh) 一种认知无线网络中协作频谱感知门限优化方法
CN106341791B (zh)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动态判决方法
CN105391505A (zh) 基于能量判决门限调整的多用户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5471528B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的协同频谱感知方法
CN105375998B (zh) 基于分簇优化的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6487465B (zh) 时频域联合的频谱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5515698B (zh) 基于动态调整的多频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3036626B (zh) 基于认知无线电协作用户与检测门限联合选择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3888203A (zh) 一种基于信噪比筛选的协作频谱感知优化方法
CN105141383B (zh) 认知无线网络主用户信号检测方法
CN105141384A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6

Address after: Room 406, no.3020 Huling Road, Linghu Town, Nanxun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zhou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211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Jiangbei District Fenghua Road No. 81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channel 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 sig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zhou Linghu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Sub branch

Pledgor: Huzhou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215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Huzhou Linghu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Sub branch

Pledgor: Huzhou lingchua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2151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