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0249B -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 Google Patents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0249B
CN106400249B CN201611010544.1A CN201611010544A CN106400249B CN 106400249 B CN106400249 B CN 106400249B CN 201611010544 A CN201611010544 A CN 201611010544A CN 106400249 B CN106400249 B CN 106400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cam
bearing
fix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05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0249A (zh
Inventor
彭晓虹
卫明
陶煜
李新
孙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105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0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0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3/32Jacquard driv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5/00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 D03C5/02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operated by rotating c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一动力输入机构;同样设置在机架上的一提综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凸轮变速机构,该凸轮变速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与所述提综机构之间的位置同时与动力输入机构以及提综机构传动连接。节省设备投资;提升织物档次并且使织物体现理想的经济附加值;对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整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且有利于日常检护;确保提花机的运行效果。

Description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提花机可通过与剑杆织机、喷气织机以及喷水织机相配套而织造组织结构复杂的织物,因而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提综机构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曲柄摇杆式结构;二为共轭凸轮式结构。曲柄摇杆式结构的提花机由于受机械结构的限制而普遍存在仅适用于对窄幅常规织物的低速织造的问题,而窄幅常规织物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因而在市场并不具备优势。共轭凸轮结构的提花机具有运行平稳、开口清晰并且能够适应不同门幅及双层绒经织物等特殊工艺的织造要求的优点。但是,由于共轭凸轮的加工精度十分严苛并且价格昂贵,因而目前我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厂商使用共轭凸轮式结构的电子提花机,而面广量大的厂商仍无奈地使用着曲柄摇杆式结构的电子提花机。
由上述可知,由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织造的窄幅常规织物相对于由共轭凸轮式电子提花机织造的宽幅及双层绒经织物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甚至拥有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厂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从理论上讲,废弃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取而代之使用共轭凸轮式电子提花机可摆脱前述被边缘化的局面或困境。但是这种做法被业界认为是破釜沉舟之举,因为弃旧布新一方面造成原有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悖,另一方面由于拥有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厂商往往为面广量大的自身企力脆弱乃至趋于退支的中小企业,用价格昂贵的共轭凸轮式电子提花机取代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可想而不可及。
毫无疑问,如果对已有技术中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加以合理改造而使其既可满足对宽幅及双层绒经织物的织造要求,又能体现行业技术进步、发挥装备优势并提升织物的经济附加值,那么不失为是一种得以解决前述问题的有益之举。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的探索,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原有设备进行合理改造而藉以节约资源、有利于满足对宽幅或双层绒经织物的织造要求而藉以提升织物的档次并体现理想的经济附加值、有益于体现经济廉价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而藉以避免过度增加设备成本以及日常检护难度、有便于体现工作的可靠性而藉以保障整机的运行效果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包括一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一动力输入机构;同样设置在机架上的一提综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凸轮变速机构,该凸轮变速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与所述提综机构之间的位置同时与动力输入机构以及提综机构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轮变速机构包括前端盖、后端盖、主轴、过渡轴、凸轮摆臂前支承盘、凸轮摆臂装置、共轭凸轮、凸轮摆臂后支承盘和刻度盘装置,前端盖与后端盖相对应并且相互固定连接,前端盖朝向后端盖的一侧构成有一前端盖腔,而后端盖朝向前端盖的一侧构成有一后端盖腔,该后端盖的后侧固定在后端盖支承座上,而该后端盖支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主轴的前端支承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中央位置,而主轴的后端在依次穿过凸轮摆臂后支承盘和后端盖后与所述提综机构传动连接,过渡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的中央位置并且探出前端盖的前侧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过渡轴的后端构成有一连接盘,该连接盘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前侧固定,而凸轮摆臂前支承盘在对应于前端盖腔的位置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的前侧固定,凸轮摆臂装置在同时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之间的状态下固定在主轴的中部并且与共轭凸轮相配合,而该共轭凸轮在对应于凸轮摆臂装置的后侧的位置空套在主轴上并且与后端盖的前侧的中央位置固定,凸轮摆臂后支承盘在对应于后端盖腔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后端盖上,刻度盘装置在对应于前端盖的前侧的位置与过渡轴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前端延接有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设置在该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端盖背对所述后端盖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前端盖轴承座,在该前端盖轴承座内设置有一前端盖轴承,所述过渡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轴承上并且在探出前端盖轴承后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在前端盖的后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前端盖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前端盖固定螺钉座,在该前端盖固定螺钉座上配设有端盖固定连接螺钉,在所述后端盖的前侧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端盖固定螺钉座的位置间隔构成有后端盖固定螺钉座,所述的端盖固定连接螺钉与后端盖固定螺钉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刻度盘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前端盖轴承座的前侧的位置与所述过渡轴固定;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后端盖支承座的横截面形状呈L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渡轴的后端的所述连接盘上间隔开设有一连接盘螺孔,在所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朝向连接盘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表面的连接盘固定座,在该连接盘固定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主轴支承轴承,连接盘在对应于主轴支承轴承的前侧的状态下通过连接盘固定螺钉穿过连接盘螺孔与连接盘固定座固定,并且由连接盘对主轴支承轴承的前侧蔽护的同时对主轴支承轴承限定,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上并且位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彼此围绕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圆周方向相隔180°,并且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在所述后端盖的后端盖腔内并且位于后端盖腔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后端盖腔的腔底壁表面的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在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的前侧面上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孔,所述的共轭凸轮与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后支承盘支承轴承,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与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相配合,在凸轮摆臂后支承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与空套在所述主轴上的所述共轭凸轮相配合的所述凸轮摆臂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的位置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之间。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边缘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在所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朝向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支承盘固定翼,该对支承盘固定翼彼此呈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该对支承盘固定翼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螺钉固定柱,螺钉固定柱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相对应并且在螺钉固定柱的端面上开设有螺钉固定柱螺孔,由支承盘固定螺钉在对应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的位置旋入螺钉固定柱螺孔内将凸轮摆臂前支承盘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轮摆臂装置包括摆臂导向座、摆臂导向座锁定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摆臂导向座套置在所述主轴的中部,在该摆臂导向座朝向摆臂导向座锁定套的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锁定套座,并且在摆臂导向座朝向第一摆臂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导向滑块槽,在对应于该第一导向滑块槽的位置通过第一导向滑块销轴固定有一第一导向滑块,而在摆臂导向座朝向第二摆臂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导向滑块槽,在对应于该第二导向滑块槽的位置通过第二导向滑块销轴固定有一第二导向滑块,摆臂导向座锁定套套置在锁定套座上并且将锁定套座与所述主轴锁定,第一摆臂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滑块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摆臂滑动槽,该第一摆臂滑动槽与第一导向滑块滑动配合,在第一摆臂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摆臂支承轴,该第一摆臂支承轴的前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枢转配合,而第一摆臂支承轴的后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枢转配合,在第一摆臂朝向所述共轭凸轮的一侧通过第一滚轮轴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以及通过第二滚轮轴转动设置有一第二滚轮,该第一、第二滚轮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一滚轮缩进于第二滚轮朝向所述共轭凸轮的一侧的平面,第二摆臂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滑块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摆臂滑动槽,该第二摆臂滑动槽与第二导向滑块滑动配合,在第二摆臂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摆臂支承轴,该第二摆臂支承轴的前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枢转配合,而第二摆臂支承轴的后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枢转配合,在第二摆臂朝向所述共轭凸轮的一侧通过第三滚轮轴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三滚轮以及通过第四滚轮轴转动设置有一第四滚轮,该第三、第四滚轮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三滚轮缩进于第四滚轮朝向所述共轭凸轮的一侧的平面;在所述的共轭凸轮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轮固定螺孔的位置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在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上配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借由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旋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而将共轭凸轮与所述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的前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共轭凸轮上构成有一第一凸轮曲面和一第二凸轮曲面,第一凸轮曲面位于共轭凸轮的前侧的轮缘上,而第二凸轮曲面位于共轭凸轮的后侧的轮缘上,所述的第一滚轮以及第三滚轮与第一凸轮曲面接触,而所述的第二滚轮以及第四滚轮与第二凸轮曲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刻度盘装置包括一刻度盘和一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在刻度盘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刻度盘中心孔的位置固定有一刻度盘固定套,该刻度盘固定套套置在所述过渡轴上,并且由刻度盘固定套锁定螺钉与过渡轴锁定,在刻度盘的前侧设置有刻度盘刻度标记,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的基部与所述前端盖的前侧面固定,而该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的末端窄缩有一指针头,该指针头与刻度盘刻度标记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输入机构包括下齿轮箱、万向轴、上齿轮箱和上齿轮箱座,下齿轮箱安装在织机的机架上,该下齿轮箱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而下齿轮箱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轴下联轴节与万向轴的下端传动连接,万向轴的上端通过万向轴上联轴节与上齿轮箱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该上齿轮箱固定在上齿轮箱座上,并且该上齿轮箱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通过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联轴器与所述过渡轴的前端传动连接,上齿轮箱座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的前侧面的居中位置固定;所述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与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的速比为1∶1,而所述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与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的速比为1∶2。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提综机构包括曲柄偏心轴、短连杆、长连杆、第一摆轴连杆、第二摆轴连杆、上轴、下轴、上轴摆臂、下轴摆臂、长拉杆、短拉杆和墙板,所述主轴的后端通过主轴联轴器与曲柄偏心轴的前端传动连接,短连杆的一端与曲柄偏心轴的后端连接,而短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轴连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摆轴连杆的另一端与下轴的前端连接,长连杆对应于短连杆的后侧,该长连杆的一端同样与曲柄偏心轴的后端连接,而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轴连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摆轴连杆的另一端与上轴的前端连接,上轴摆臂朝向上轴的一端与上轴固定,而该上轴摆臂远离上轴的一端构成为长拉杆连接端,下轴摆臂朝向下轴的一端与下轴固定,而该下轴摆臂远离下轴的一端构成为短拉杆连接端,长拉杆的上端与所述长拉杆连接端铰接,而长拉杆的下端与上提刀座铰接,在该上提刀座上连接有上提刀,短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短拉杆连接端铰接,而短拉杆的下端与下提刀座铰接,在该下提刀座上连接有下提刀,所述上轴和下轴的后端枢转支承在墙板上,而该墙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其一,由于在对应于与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机构与提综机构之间增设了凸轮变速机构,因而可对已有技术中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进行加装,不仅可以节约设备资源,而且能够节省设备投资;其二,由于凸轮变速机构通过共轭凸轮变速而能将织机的匀速回转转换成提花机的提综机构的非匀速回转,因而能满足对宽幅或双层绒经织物的编织要求,提升织物档次并且使织物体现理想的经济附加值;其三,由于凸轮变速机构经济廉价并且能在动力输入机构与提综机构之间实现快捷安装,因而不仅对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整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且有利于日常检护;其四,由于凸轮变速机构能保障工作的可靠性,因而得以确保提花机的运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凸轮变速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为当图1所示的提综机构处于综平位置时的凸轮变速机构的凸轮摆臂装置的状态图。
图4为当图1所示的提综机构处于梭口开放位置时凸轮变速机构的凸轮摆臂装置的状态图。
图5为凸轮变速机构的变速调制曲线的输入、输出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运动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提综机构的提综开口曲线示意图。
图8为已有技术中的提综机构的提综开口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是针对图1和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包括一机架1;示出了设置在机架1上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一动力输入机构2;示出了同样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提综机构3。
由于织机主轴与动力输入机构2的传动连接方式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未在图1中示出,此外,前述的提综机构3还习惯称为提花机开口机构或提花机开口装置(以下同)。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凸轮变速机构4,该凸轮变速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动力输入机构2与前述提综机构3之间的位置同时与动力输入机构2以及提综机构3传动连接。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凸轮变速机构4包括前端盖41、后端盖42、主轴43、过渡轴44、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凸轮摆臂装置46、共轭凸轮47、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和刻度盘装置49,前端盖41与后端盖42相对应并且相互固定连接,前端盖41朝向后端盖42的一侧构成有一前端盖腔411,而后端盖42朝向前端盖41的一侧构成有一后端盖腔421,该后端盖42的后侧固定在后端盖支承座422(图1示)上,而该后端盖支承座422固定在前述机架1上,主轴43的前端支承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中央位置,而主轴43的后端在依次穿过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和后端盖42后与前述提综机构3传动连接,过渡轴44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41的中央位置并且探出前端盖41的前侧与前述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连接,过渡轴44的后端构成有一连接盘441,该连接盘441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前侧固定,而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在对应于前端盖腔411的位置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的前侧固定,凸轮摆臂装置46在同时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之间的状态下固定在主轴43的中部并且与共轭凸轮47相配合,而该共轭凸轮47在对应于凸轮摆臂装置46的后侧的位置空套在主轴43上并且与后端盖42的前侧的中央位置固定,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在对应于后端盖腔421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后端盖42上,刻度盘装置49在对应于前端盖41的前侧的位置与过渡轴44固定;在前述机架1的前端延接有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图1示),与前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前述动力输入机构2设置在该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上。
重点见图2,在前述前端盖41背对前述后端盖4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前端盖轴承座412,在该前端盖轴承座412内设置有一前端盖轴承4121,前述过渡轴44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轴承4121上并且在探出前端盖轴承4121后与前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前述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连接,在前端盖41的后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前端盖41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在该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上配设有端盖固定连接螺钉4131,在前述后端盖42的前侧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的位置间隔构成有后端盖固定螺钉座423,前述的端盖固定连接螺钉4131与后端盖固定螺钉座423固定连接,从而使前、后端盖41、42彼此连接为一个整体;前述的刻度盘装置49在对应于前述前端盖轴承座412的前侧的位置与前述过渡轴44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在前述机架1上的前述后端盖支承座422的横截面形状呈L字形。
继续见图2,在前述过渡轴44的后端的前述连接盘441上间隔开设有一连接盘螺孔4411,在前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朝向连接盘441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表面的连接盘固定座451,在该连接盘固定座45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主轴支承轴承4511,连接盘441在对应于主轴支承轴承4511的前侧的状态下通过连接盘固定螺钉4412穿过连接盘螺孔4411与开设在连接盘固定座451上的连接盘固定座螺孔4512固定,并且由连接盘441对主轴支承轴承4511的前侧蔽护的同时对主轴支承轴承4511的前侧面限定,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上并且位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彼此围绕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圆周方向相隔180°,并且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在前述后端盖42的后端盖腔421内并且位于后端盖腔42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后端盖腔421的腔底壁表面的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在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的前侧面上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前述的共轭凸轮47与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固定,在前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后支承盘支承轴承481,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481与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相配合,即转动地支承在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上,在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482,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482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与空套在前述主轴43上的前述共轭凸轮47相配合的前述凸轮摆辟装置46在对应于前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的位置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之间。
继续见图2,在前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边缘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共有两对,即四个),在前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朝向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支承盘固定翼483,该对支承盘固定翼483彼此呈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该对支承盘固定翼483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螺钉固定柱4831,螺钉固定柱4831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相对应并且在螺钉固定柱4831的端面上开设有螺钉固定柱螺孔48311,由支承盘固定螺钉454在对应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的位置旋入螺钉固定柱螺孔48311内将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固定连接。
前述的凸轮摆臂装置46包括摆臂导向座461、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第一摆臂463和第二摆臂464,摆臂导向座461套置在前述主轴43的中部,在该摆臂导向座461朝向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锁定套座4611,并且在摆臂导向座461朝向第一摆臂463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导向滑块槽4612,在对应于该第一导向滑块槽4612的位置通过第一导向滑块销轴4613固定有一第一导向滑块4614,而在摆臂导向座461朝向第二摆臂464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导向滑块槽4615,在对应于该第二导向滑块槽4615的位置通过第二导向滑块销轴4616固定有一第二导向滑块4617,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套置在锁定套座4611上并且将锁定套座4611与前述主轴43锁定,由图2所示,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构成有一锁定套座配合孔4621和一与锁定套座配合孔4621相通的涨紧槽4622,当锁定套座配合孔4621套置于锁定套座4611上后,通过对配置在涨紧槽4622部位的涨紧槽螺钉46221的操作,使涨紧槽4622趋于闭合,从而由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将锁定套座46111紧固于主轴43上,第一摆臂463在对应于前述第一导向滑块4614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摆臂滑动槽4631,该第一摆臂滑动槽4631与第一导向滑块4614滑动配合,在第一摆臂463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前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该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的前端与前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中的其中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枢转配合,而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的后端与前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中的其中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枢转配合,在第一摆臂463朝向前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通过第一滚轮轴46331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4633以及通过第二滚轮轴46341转动设置有一第二滚轮4634,该第一、第二滚轮4633、4634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一滚轮4633缩进于第二滚轮4634朝向前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的平面,第二摆臂464在对应于前述第二导向滑块4617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摆臂滑动槽4641,该第二摆臂滑动槽4641与第二导向滑块4617滑动配合,在第二摆臂464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中的另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以及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中的另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该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的前端与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中的前述另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枢转配合,而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的后端与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中的前述另一个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枢转配合,在第二摆臂464朝向前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通过第三滚轮轴46431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三滚轮4643以及通过第四滚轮轴46441转动设置有一第四滚轮4644,该第三、第四滚轮4643、4644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三滚轮4643缩进于第四滚轮4644朝向前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的平面;在前述的共轭凸轮4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共轭轮固定螺孔42111的位置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473,在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473上配设有 共轭凸轮固定螺钉4731,借由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4731旋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而将共轭凸轮47与前述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的前侧固定。
继续见图2,在前述的共轭凸轮47上构成有一第一凸轮曲面471和一第二凸轮曲面472,第一凸轮曲面471位于共轭凸轮47的前侧的轮缘上,而第二凸轮曲面472位于共轭凸轮47的后侧的轮缘上,前述的第一滚轮4633以及第三滚轮4643与第一凸轮曲面471接触,而前述的第二滚轮4634以及第四滚轮4644与第二凸轮曲面472接触。
优选地,在前述前端盖41的上部设置有一用于向前端盖腔411内注入润滑油的前端盖注油孔414,在对应于该前端盖注油孔414的位置配设一注油孔螺钉4141,旋离注油孔螺钉4141可通过前端盖注油孔414向前端盖腔411注入润滑油,润滑油注入完毕后将注油孔螺钉4141返回于前端盖注油孔414。在前端盖41的下部设置一用于将前端盖腔411内的润滑油放除的放油螺钉孔415,在对应于该放油螺钉孔415的位置配设一放油螺钉4151,当要将前端盖腔411内的污染了的润滑油放除即换油时,则旋离放油螺钉4151,放油结束后,将放油螺钉返回至放油螺钉孔415。此外,还可在前端盖41的前侧偏上部开设一视油窗孔416,并且在对应于该视油窗孔416上配设一视油窗4161。
优选地,在前述前端盖41的前侧构成有一定位销杆座417,在该定位销杆座417上开设一与前述前端盖腔411相通的定位销杆孔4171,并且在该定位销杆孔4171上配设一安装调试用的定位销杆41711。由图2所示,在前述的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一安装基准孔455和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二安装基准孔456,在前述第一摆臂463上开设有一对第一摆臂安装基准孔4635,而在前述第二摆臂464上开设有一对第二摆臂安装基准孔4645,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一安装基准孔455和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二安装基准孔456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一对第一摆臂安装基准孔4635应与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一安装基准孔455相对应,对应与否由前述的定位销杆41711验证,而一对第二摆臂安装基准孔4645与一对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二安装基准孔456相对应,对应与否同样由定位销杆41711验证。具体而言,定位销杆41711有两个作用,其一,结合图2和图3,在综平位置定位,此时定位销杆41711分别穿过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一安装基准孔455及第一摆臂安装基准孔4635,并且锁紧,使摆臂导向座461可绕主轴43旋转;其二,结合图1至图3,在织机综平位置时,定位销杆41711分别穿过定位销杆孔4171、凸轮摆臂前支承盘第一安装基准孔455及第一摆臂安装基准孔4635。特别地,此时的指针头4921指出于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的零度即零位处,即保证凸轮变速机构4与织机的同步。依据专业常识,在实际工作时,即在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时,定位销杆41711需拔除。
继续见图2,前述的刻度盘装置49包括一刻度盘491和一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在刻度盘49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刻度盘中心孔4911的位置通过刻度盘固定螺钉4914(三个)固定有一刻度盘固定套4912,该刻度盘固定套4912套置在前述过渡轴44上,并且由刻度盘固定套锁定螺钉49121与过渡轴44锁定,在刻度盘491的前侧设置有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的基部通过指针螺钉4922与前述前端盖41的前侧面固定,而该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的末端窄缩有一指针头4921,该指针头4921与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相对应。在织机处于综平状态时,指针头4921指向于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的零度即零位处。
前述的动力输入机构2包括下齿轮箱21、万向轴22、上齿轮箱23和上齿轮箱座24,下齿轮箱21安装在织机的机架上,该下齿轮箱21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11与前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而下齿轮箱21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12通过万向轴下联轴节2121与万向轴22的下端传动连接,万向轴22的上端通过万向轴上联轴节221与上齿轮箱23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31传动连接,该上齿轮箱23固定在上齿轮箱座24上,并且该上齿轮箱23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通过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联轴器2321与前述过渡轴44的前端传动连接,上齿轮箱座24与前述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的前侧面的居中位置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11与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12的速比为1∶1,而前述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31与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的速比为1∶2,由此可知,织机主轴转动两圈,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转动一圈,过渡轴44与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的转速一致,即与织机主轴的速比为1∶2。在运转过程中,前述的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以及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绕主轴43回转,第一摆臂却在轴4632以及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随凸轮摆臂前支承座45以及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一起转动。由于第一、第三滚轮4633、4643与第一凸轮曲面471接触,并且第二、第四滚轮4634、4644与第二凸轮曲面472接触,因此凸轮摆臂装置46不仅随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以及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绕过渡轴44回转,而且还受共轭凸轮47的影响产生摆动。又由于摆臂导向座461通过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对锁定套座4611的锁定而固定于主轴43上,并且摆臂导向座461的第一、第二导向滑块4614、4617分别与第一摆臂463的第一摆臂滑动槽4631以及第二摆臂464的第二摆臂滑动槽4641相配合,因而在旋转过程中,同时由第一导向滑块4614以及第二导向滑块4617带动摆臂导向座461绕主轴43转动,从而使主轴43的转速既受由过渡轴44带动的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以及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的匀速转动的影响,又受共轭凸轮47的第一、第二凸轮曲面471、472(也可称凸轮曲线)的影响。进而由于主轴43的后端通过主轴联轴器431与下面将要描述的提综机构3(习惯称“开口机构”)的曲柄偏心轴31传动连接,因而得以实现织机的匀速回转转换成提花机的提综机构3的曲柄偏心轴31的非匀速回转的转换,实现了齿轮变速。此外,共轭凸轮47的第一、第二凸轮曲面471、472的曲线可根据具体的织造工艺要求通过设计得到,以适应各种织造要求。
请重点参见图1,由于图1所示的提综机构3属于先有技术,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011235A,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作简要说明。前述的提综机构3包括曲柄偏心轴31、短连杆32a、长连杆32b、第一摆轴连杆33a、第二摆轴连杆33B、上轴34、下轴35、上轴摆臂36a、下轴摆臂36B、长拉杆37a、短拉杆37b和墙板38,前述主轴43的后端通过主轴联轴器431与曲柄偏心轴31的前端传动连接(上面已提及),短连杆32a的一端(图示的下端)与曲柄偏心轴31的后端连接,而短连杆32a的另一端(图示的上端)与第一摆轴连杆33a的一端(图示的左端)连接,该第一摆轴连杆33a的另一端(图示的右端)与下轴35的前端连接,长连杆32b对应在于短连杆32a的后侧,该长连杆32b的一端(图示的下端)同样与曲柄偏心轴31的后端连接,而该长连杆32b的另一端(图示的上端)与第二摆轴连杆33b的一端(图示的左端)连接,该第二摆轴连杆33b的另一端(图示的右端)与上轴34的前端连接,上轴摆臂36a朝向上轴34的一端与上轴34固定,而该上轴摆臂36a远离上轴34的一端构成为长拉杆连接端,下轴摆 臂36b朝向下轴35的一端与下轴35固定,而该下轴摆臂36b远离下轴35的一端构成为短拉杆连接端,长拉杆37a的上端与前述长拉杆连接端铰接,而长拉杆37a的下端与上提刀座铰接,在该上提刀座上连接有上提刀,短拉杆37b的上端与前述短拉杆连接端铰接,而短拉杆37b的下端与下提刀座铰接,在该下提刀座上连接有下提刀,前述上轴34和下轴35的后端枢转支承在墙板38上,而该墙板38固定在前述机架1上。
请参见图3和图4,图3、图4分别示出了提综机构3处于综平位置和梭口开放位置时的凸轮变速机构4的凸轮摆臂装置46的状态图。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3,图5中示意的斜线为未调制前输入角与输出角的关系,从图示3可以看出,斜线所示的输入角等于输出角,相当于使用了圆凸轮。这里所讲的调制是指通过凸轮曲线即通过共轭凸轮47的曲线来影响提花机主轴角速度,前述的输入角代表织机主轴转动角速度,也即前述过渡轴44的角速度,而输出角代表提花机主轴的角速度,亦即前述主轴43的角速度。
图5中示意的曲线为通过共轭凸轮47调制后的输入角与输出角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1.在主轴转动一圈(360°)范围内,本发明的凸轮变速机构4转动两圈,而过渡轴44旋转一圈,凸轮摆臂装置46带动主轴43转动一圈,在此过程中,受凸轮曲线影响,主轴43的转速有两次变化。即图5所示的曲线两次波动,从而印证了前面描述的提花机转速与织机主轴转速为1:2;2.形成梭口的四个关键角度点即0°、90°、180°和270°与调制前相吻合,即可保证未改变原有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提综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不会因本发明在动力输入机构2与提综机构3之间设置凸轮变速机构4而改变提花机的提综运动的基本规律;3.依据实际的应用,定义A、C为综丝(综框)的最高、最低点,B、D点为综平点,则,A-B、C-D两个区域分别是梭口闭合区,于是从图5中可以看到调制后的输出角小于输入角,及代表梭口闭合时间变慢,B-C、D-A两个区域分别为梭口打开区,于是从图5中可以看到调制后的输出角大于输入角,及代表梭口打开时间变快。总之,不论是梭口闭合时间变慢还是梭口打开时间变快,都有利于形成清晰开口,从而便于纬纱通行。
请参见图6,已有技术中的曲柄摇杆式电子多臂机的运动曲线是连续光滑的,而通过本发明加装凸轮变速机构4后角位移曲线的四个阶段导数分别为:速度、加速度、跃度和跳度曲线均为连续、光滑曲线,据此可判断采用了凸轮变速机构4后,仅改变了综框开口停顿时间,因而得以保证提花机运动过程平稳,无附加冲击。
请参见图7,图7为通过共轭凸轮47调制后,动程4mm电磁阀工作区域的开口近似停顿区域为135°,相当于共轭凸轮中的P4凸轮效果,大大提高了提花机完成提综动作的时间,从而保证了提综的可靠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织造工艺需要,更换不同的第一、第二曲面471、472的共轭凸轮47,如105°的P2凸轮,115°的P3凸轮来适应织造需要。
请参见图8,示出了已有技术中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的提综开口曲线,图示虚线范围动程为4mm,此4mm是提花机提刀上升而带动竖针上升,藉以保证电磁阀工作的区域,从图示可知,此开口近似于停顿区域为90°,效果类似于共轭凸轮47中的P1凸轮。
上面提及P1、P2、P3凸轮和P4凸轮的概念是业界公知的,具体而言,业界根据凸轮静止角度数大小不同,将90°凸轮称为P1凸轮(开口近似停顿时间〈静止角〉接近于90°),将105°凸轮称为P2凸轮,将115°凸轮称为P3凸轮,将135°凸轮称为P4凸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9)

1.一种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包括一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一动力输入机构(2);同样设置在机架(1)上的一提综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凸轮变速机构(4),该凸轮变速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2)与所述提综机构(3)之间的位置同时与动力输入机构(2)以及提综机构(3)传动连接,所述的凸轮变速机构(4)包括前端盖(41)、后端盖(42)、主轴(43)、过渡轴(44)、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凸轮摆臂装置(46)、共轭凸轮(47)、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和刻度盘装置(49),前端盖(41)与后端盖(42)相对应并且相互固定连接,前端盖(41)朝向后端盖(42)的一侧构成有一前端盖腔(411),而后端盖(42)朝向前端盖(41)的一侧构成有一后端盖腔(421),该后端盖(42)的后侧固定在后端盖支承座(422)上,而该后端盖支承座(42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主轴(43)的前端支承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中央位置,而主轴(43)的后端在依次穿过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和后端盖(42)后与所述提综机构(3)传动连接,过渡轴(44)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41)的中央位置并且探出前端盖(41)的前侧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连接,过渡轴(44)的后端构成有一连接盘(441),该连接盘(441)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前侧固定,而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在对应于前端盖腔(411)的位置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的前侧固定,凸轮摆臂装置(46)在同时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之间的状态下固定在主轴(43)的中部并且与共轭凸轮(47)相配合,而该共轭凸轮(47)在对应于凸轮摆臂装置(46)的后侧的位置空套在主轴(43)上并且与后端盖(42)的前侧的中央位置固定,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在对应于后端盖腔(421)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后端盖(42)上,刻度盘装置(49)在对应于前端盖(41)的前侧的位置与过渡轴(44)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前端延接有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2)设置在该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盖(41)背对所述后端盖(4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前端盖轴承座(412),在该前端盖轴承座(412)内设置有一前端盖轴承(4121),所述过渡轴(44)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端盖轴承(4121)上并且在探出前端盖轴承(4121)后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2)传动连接,在前端盖(41)的后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前端盖(41)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在该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上配设有端盖固定连接螺钉(4131),在所述后端盖(42)的前侧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端盖固定螺钉座(413)的位置间隔构成有后端盖固定螺钉座(423),所述的端盖固定连接螺钉(4131)与后端盖固定螺钉座(423)固定连接;所述的刻度盘装置(49)在对应于所述前端盖轴承座(412)的前侧的位置与所述过渡轴(44)固定;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的所述后端盖支承座(422)的横截面形状呈L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轴(44)的后端的所述连接盘(441)上间隔开设有一连接盘螺孔(4411),在所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朝向连接盘(441)的一侧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表面的连接盘固定座(451),在该连接盘固定座(45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主轴支承轴承(4511),连接盘(441)在对应于主轴支承轴承(4511)的前侧的状态下通过连接盘固定螺钉(4412)穿过连接盘螺孔(4411)与连接盘固定座(451)固定,并且由连接盘(441)对主轴支承轴承(4511)的前侧蔽护的同时对主轴支承轴承(4511)限定,在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上并且位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彼此围绕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圆周方向相隔180°,并且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在所述后端盖(42)的后端盖腔(421)内并且位于后端盖腔(42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后端盖腔(421)的腔底壁表面的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在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的前侧面上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所述的共轭凸轮(47)与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固定,在所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后支承盘支承轴承(481),该后支承盘支承轴承(481)与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相配合,在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482),在该对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孔(482)内各铠装有一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与空套在所述主轴(43)上的所述共轭凸轮(47)相配合的所述凸轮摆臂装置(46)在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的位置枢转支承于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边缘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孔(452)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在所述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朝向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支承盘固定翼(483),该对支承盘固定翼(483)彼此呈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并且在该对支承盘固定翼(483)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螺钉固定柱(4831),螺钉固定柱(4831)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相对应并且在螺钉固定柱(4831)的端面上开设有螺钉固定柱螺孔(48311),由支承盘固定螺钉(454)在对应于前支承盘固定螺钉孔(453)的位置旋入螺钉固定柱螺孔(48311)内将凸轮摆臂前支承盘(45)与凸轮摆臂后支承盘(4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摆臂装置(46)包括摆臂导向座(461)、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第一摆臂(463)和第二摆臂(464),摆臂导向座(461)套置在所述主轴(43)的中部,在该摆臂导向座(461)朝向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锁定套座(4611),并且在摆臂导向座(461)朝向第一摆臂(463)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导向滑块槽(4612),在对应于该第一导向滑块槽(4612)的位置通过第一导向滑块销轴(4613)固定有一第一导向滑块(4614),而在摆臂导向座(461)朝向第二摆臂(464)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导向滑块槽(4615),在对应于该第二导向滑块槽(4615)的位置通过第二导向滑块销轴(4616)固定有一第二导向滑块(4617),摆臂导向座锁定套(462)套置在锁定套座(4611)上并且将锁定套座(4611)与所述主轴(43)锁定,第一摆臂(463)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向滑块(4614)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摆臂滑动槽(4631),该第一摆臂滑动槽(4631)与第一导向滑块(4614)滑动配合,在第一摆臂(463)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该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的前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枢转配合,而第一摆臂支承轴(4632)的后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枢转配合,在第一摆臂(463)朝向所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通过第一滚轮轴(46331)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滚轮(4633)以及通过第二滚轮轴(46341)转动设置有一第二滚轮(4634),该第一、第二滚轮(4633、4634)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一滚轮(4633)缩进于第二滚轮(4634)朝向所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的平面,第二摆臂(464)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滑块(4617)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摆臂滑动槽(4641),该第二摆臂滑动槽(4641)与第二导向滑块(4617)滑动配合,在第二摆臂(464)上并且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以及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该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的前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前支承轴承(4521)枢转配合,而第二摆臂支承轴(4642)的后端与凸轮摆臂芯轴后支承轴承(4821)枢转配合,在第二摆臂(464)朝向所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通过第三滚轮轴(46431)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三滚轮(4643)以及通过第四滚轮轴(46441)转动设置有一第四滚轮(4644),该第三、第四滚轮(4643、4644)彼此形成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三滚轮(4643)缩进于第四滚轮(4644)朝向所述共轭凸轮(47)的一侧的平面;在所述的共轭凸轮(47)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轮固定螺孔(42111)的位置开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473),在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孔(473)上配设有共轭凸轮固定螺钉(4731),借由该共轭凸轮固定螺钉(4731)旋入共轭凸轮固定螺孔(42111)而将共轭凸轮(47)与所述后支承盘支承轴承座(4211)的前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共轭凸轮(47)上构成有一第一凸轮曲面(471)和一第二凸轮曲面(472),第一凸轮曲面(471)位于共轭凸轮(47)的前侧的轮缘上,而第二凸轮曲面(472)位于共轭凸轮(47)的后侧的轮缘上,所述的第一滚轮(4633)以及第三滚轮(4643)与第一凸轮曲面(471)接触,而所述的第二滚轮(4634)以及第四滚轮(4644)与第二凸轮曲面(472)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度盘装置(49)包括一刻度盘(491)和一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在刻度盘(49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刻度盘中心孔(4911)的位置固定有一刻度盘固定套(4912),该刻度盘固定套(4912)套置在所述过渡轴(44)上,并且由刻度盘固定套锁定螺钉(49121)与过渡轴(44)锁定,在刻度盘(491)的前侧设置有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的基部与所述前端盖(41)的前侧面固定,而该刻度盘刻度标记指针(492)的末端窄缩有一指针头(4921),该指针头(4921)与刻度盘刻度标记(4913)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机构(2)包括下齿轮箱(21)、万向轴(22)、上齿轮箱(23)和上齿轮箱座(24),下齿轮箱(21)安装在织机的机架上,该下齿轮箱(21)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11)与所述织机主轴传动连接,而下齿轮箱(21)的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12)通过万向轴下联轴节(2121)与万向轴(22)的下端传动连接,万向轴(22)的上端通过万向轴上联轴节(221)与上齿轮箱(23)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31)传动连接,该上齿轮箱(23)固定在上齿轮箱座(24)上,并且该上齿轮箱(23)的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通过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联轴器(2321)与所述过渡轴(44)的前端传动连接,上齿轮箱座(24)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安装座(11)的前侧面的居中位置固定;所述下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11)与下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12)的速比为1∶1,而所述上齿轮箱动力输入轴(231)与上齿轮箱动力输出轴(232)的速比为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综机构(3)包括曲柄偏心轴(31)、短连杆(32a)、长连杆(32b)、第一摆轴连杆(33a)、第二摆轴连杆(33b)、上轴(34)、下轴(35)、上轴摆臂(36a)、下轴摆臂(36b)、长拉杆(37a)、短拉杆(37b)和墙板(38),所述主轴(43)的后端通过主轴联轴器(431)与曲柄偏心轴(31)的前端传动连接,短连杆(32a)的一端与曲柄偏心轴(31)的后端连接,而短连杆(32a)的另一端与第一摆轴连杆(33a)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摆轴连杆(33a)的另一端与下轴(35)的前端连接,长连杆(32b)对应于短连杆(32a)的后侧,该长连杆(32b)的一端同样与曲柄偏心轴(31)的后端连接,而该长连杆(32b)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轴连杆(33b)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摆轴连杆(33b)的另一端与上轴(34)的前端连接,上轴摆臂(36a)朝向上轴(34)的一端与上轴(34)固定,而该上轴摆臂(36a)远离上轴(34)的一端构成为长拉杆连接端,下轴摆臂(36b)朝向下轴(35)的一端与下轴(35)固定,而该下轴摆臂(36b)远离下轴(35)的一端构成为短拉杆连接端,长拉杆(37a)的上端与所述长拉杆连接端铰接,而长拉杆(37a)的下端与上提刀座铰接,在该上提刀座上连接有上提刀,短拉杆(37b)的上端与所述短拉杆连接端铰接,而短拉杆(37b)的下端与下提刀座铰接,在该下提刀座上连接有下提刀,所述上轴(34)和下轴(35)的后端枢转支承在墙板(38)上,而该墙板(38)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CN201611010544.1A 2016-11-17 2016-11-17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Active CN106400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0544.1A CN106400249B (zh) 2016-11-17 2016-11-17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0544.1A CN106400249B (zh) 2016-11-17 2016-11-17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0249A CN106400249A (zh) 2017-02-15
CN106400249B true CN106400249B (zh) 2017-10-17

Family

ID=5806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0544.1A Active CN106400249B (zh) 2016-11-17 2016-11-17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02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6860B (zh) * 2018-12-28 2024-04-09 约科布·缪勒机械制造(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花龙头的曲柄组件结构
CN110438621A (zh) * 2019-08-23 2019-11-12 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变速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纺织开口装置
CN110424083B (zh) * 2019-09-10 2024-01-26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提花机的绞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14813B1 (ko) * 2003-10-22 2006-08-22 김광연 자카드기 구동장치
BE1016559A4 (nl) * 2005-03-21 2007-01-09 Wiele Michel Van De Nv Jacquardinrichting.
CN201390833Y (zh) * 2008-12-18 2010-01-27 宁波川一纺织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提花机
CN102358975B (zh) * 2011-08-18 2013-05-08 祁阳福泰席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臂提花装置
CN205368625U (zh) * 2016-01-21 2016-07-06 张军波 一种共轭凸轮提花开口装置
CN206143388U (zh) * 2016-11-17 2017-05-03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0249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0249B (zh)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CN206143388U (zh) 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
CN204251841U (zh) 一种缝纫机双拖布轮装置
CN106854788B (zh) 织带机传动装置
CN106400324A (zh) 一种缝纫机的针距调节机构
CN102021718B (zh) 一种用于重磅织带机的锁边装置
CN106929993B (zh) 一种横机的导纱装置
CN206345969U (zh) 一种高速剑杆毛巾织机
CN205974910U (zh) 一种剑杆毛巾织机的筘动起毛机构
CN204162860U (zh) 喷气织机曲柄开口机构
CN110004602A (zh) 一种缝纫机上的抬压脚及抬后拖轮结构
CN106012280B (zh) 缝盘机传动系统
CN212335464U (zh) 梳栉摆动机构以及采用该梳栉摆动机构的经编机
CN101235576B (zh) 多梳栉经编机花梳的针前横移装置
CN208151621U (zh) 一种毛巾绣花机机头的槽凸轮传动机构及机头
CN20873328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子提花机支腿
CN206752017U (zh) 多臂机凸轮传动装置
CN105200674A (zh) 一种缝纫机上的膝靠组件
CN205934320U (zh) 缝盘机传动系统
CN215051089U (zh) 一种钩编机行程调节机构
CN109811464A (zh) 一种八梳栉双毛丝提花仿麂皮织物双针床经编机
Zhou et al. Seri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on Cam Shedding Mechanism of Looms
CN106480588A (zh) 一种高速剑杆毛巾织机的起毛装置
CN203049161U (zh) 二上一下开口装置
CN208219116U (zh) 一种变色头的平衡转换杆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