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8708A -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8708A
CN106388708A CN201610330756.1A CN201610330756A CN106388708A CN 106388708 A CN106388708 A CN 106388708A CN 201610330756 A CN201610330756 A CN 201610330756A CN 106388708 A CN106388708 A CN 106388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dust arrester
air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07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井朗
武井一朗
香山博之
田冈宏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88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8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05Parameters or conditions being sensed
    • A47L9/281Parameters or conditions being sensed the amount or condition of incoming dirt or dust
    • A47L9/2815Parameters or conditions being sensed the amount or condition of incoming dirt or dust using optical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对不具有正确知识的用户通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在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被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除尘的除尘装置(100)中,传感检测部(101)对表示所吸入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判定部(104)将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集尘量时除尘装置(100)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空间内的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输出部(105)输出与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附着于人或物体的尘埃、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除去的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许多用于通过气流而进行空气中的尘埃的除去(以下称为“尘埃除去”)的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或者空气调节机等除尘装置。这些除尘装置中,搭载灰尘传感器或花粉传感器等传感器,按照传感检测出的结果来控制尘埃除去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52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设置如上所述的除尘装置的起居室中的使用状况,有时无法发挥除尘装置原本的性能,集尘效率会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对用户通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的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涉及的除尘装置,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除尘,所述除尘装置具备:传感检测部,其对表示所吸入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判定部,其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中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和输出部,其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涉及的通知方法,在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除尘装置中,将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通知用户,所述通知方法中,对表示所收集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内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再者,这些概括的或具体的技术方案既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能够对用户通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中的进一步的优点和效果,可通过说明书和附图而明确。该优点和/或效果通过几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和附图所记载的特征而分别提供,但并不需要为了得到一个或更多相同的特征而提供所有该优点和/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记录的一天的集尘量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的集尘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起居室的大小、重尘埃的量、和除尘装置的集尘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起居室的大小、轻尘埃的量、和除尘装置的集尘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除尘装置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 除尘装置
101 传感检测部
102 集尘量记录部
103 统计信息存储部
104 判定部
105 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再者,以下的说明中,“尘埃”是指粉尘、花粉等容易附着于人或物体表面的、或者容易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微的粒子状的物质,并且是希望从起居室等成为除尘对象的预定区域中除去的物质。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尘埃被区分为“轻尘埃”与“重尘埃”。
“轻尘埃”是即使在几乎没有空间内的气流变动的稳定状态下,也不向地面等自由下落而继续在空气中漂浮的物质。作为“轻尘埃”的一例,可举出PM2.5等粒径大致不足10μm的物质。
另外,“重尘埃”是在几乎没有空间内的气流变动的稳定状态下,不继续在空气中漂浮而向地面等自由下落的物质。另外,“重尘埃”例如是指在滞留于地面等的状态下因人的活动(起居室内的移动等)而向空气中飞起,但在后述的除尘装置100的送风中几乎不向空气中飞起而保持原样地滞留于地面等的尘埃。作为“重尘埃”的一例,可举出花粉、纤维粉尘等粒径大致为10μm以上的物质。
再者,作为轻尘埃与重尘埃的区分基准(相当于第1阈值)而使用的粒径10μm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该基准值。轻尘埃与重尘埃例如也可以根据除尘装置100的性能(例如根据是否因送风而向空气中飞起)来区分。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尘埃量”表示空间(例如起居室)中的尘埃的浓度,例如表示每1m3的尘埃的量[g]。
(实施方式1)
[除尘装置100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除尘装置100通过进行产生气流的送风并从进行送风的空间(以下为起居室)进行吸气,从而对起居室的空气中的尘埃进行集尘。除尘装置100例如是设置于起居室的空气净化器。另外,用户可以变更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
在图1中,除尘装置100具有传感检测部101、集尘量记录部102、统计信息存储部103、判定部104、输出部105。
传感检测部101对表示由除尘装置100集尘的尘埃量(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传感检测)。例如,传感检测部101是利用光来测定集尘量的传感器。作为该传感器,可举出对附着于除尘装置100具备的过滤器(未图示)的尘埃进行电检测或化学检测的传感器等。该传感器例如包括能够检测轻尘埃和重尘埃的任一者或两者的灰尘传感器、或者基于照射光而产生的影子来检测花粉的花粉传感器等。传感检测部101将测定出的集尘量输出到集尘量记录部102。
集尘量记录部102将从传感检测部101输入的预定期间的集尘量累计,并记录累计结果(以下,有时也称为集尘日志)。另外,集尘量记录部102也可以将预定期间的累计结果与该期间的送风模式相关联地作为集尘日志而记录。送风模式例如由风量、风向、送风定时、送风时间等的组合来表示。集尘量记录部102将记录的信息向判定部104输出。
另外,集尘量记录部102也可以将集尘日志与表示作为除尘对象的起居室的大小、形状等的布局信息相关联地记录。起居室的大小、形状等布局信息可以经由输入接口而由用户手动输入,也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未图示)自动取得。此外,起居室的大小并不限定于集尘量记录部102记录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判定部104来推定(详细情况会在后面进行描述)。
统计信息存储部103对在包含送风模式、起居室的大小、起居室内的布局等的除尘装置10所处的每个使用条件下测定的集尘量的统计数据进行保持(存储)。
该统计数据包含被转换为能够用于下述判定的形式的信息,所述判定是基于各种大小的起居室中的以各种送风模式进行送风时测定的尘埃量,对实际将除尘装置100原本具有的集尘性能发挥出多少(即集尘效率)进行的判定。即,统计数据表示除尘装置100所处的每个使用条件(起居室的大小、送风模式等的组合)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例如设置位置等)下的除尘装置100中的集尘量的推定值。例如,统计数据包含表示下述内容的数据:以什么样的送风模式工作,在什么样的起居室(大小、布局)中,对于什么样的尘埃(轻尘埃、重尘埃),在适当的使用状况下使除尘装置100工作时,会集尘何种程度(集尘量)的尘埃。另外,统计数据也可以包含不同季节的数据(集尘量)。例如,统计数据也可以包含与根据季节而设想使用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空调、电扇、换气扇等)有没有使用分别对应的数据。
判定部104根据从集尘量记录部102输入的信息,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取得与传感检测部101中的集尘量的测定时相同的使用条件(送风模式、起居室的大小等)下的统计数据。并且,判定部104将从集尘量记录部102输入的集尘量的测定值与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输入的集尘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判定起居室中的当前的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在此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是否适当。换言之,判定部104判定除尘装置100是否高效地工作。
例如,对于轻尘埃,判定部104利用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测定的集尘量来判定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另外,对于重尘埃,判定部104利用将用户在不处于室内的状态下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作为起始的期间中测定的集尘量来判定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再者,关于判定部104的判定处理的详细情况,会在后面进行描述。
输出部105显示与从判定部104输入的判定结果(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例如,输出部105也可以示出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不适当或适当。另外,输出部105也可以示出如果使除尘装置100向哪一方向移动则会使效率提高。或者,在已知起居室的布局的情况下,输出部105也可以示出除尘装置100的最佳设置位置。
再者,作为输出部105中的用于显示的输出接口,可举出指示灯或显示器等。另外,在除尘装置100中,向用户通知与由判定部104判定出的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显示该信息。例如,输出部105也可以通过声音输出与由判定部104判定出的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并且,除尘装置100也可以通过通信功能等向外部的装置(便携设备、其他显示装置等)输出信息,并经由外部的装置向用户通知。
虽未图示,但除尘装置100例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储存有控制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介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作业用存储器。另外,除尘装置100为了与其他设备的协作、与云端等网络连接,也可以具有通信电路。另外,虽未图示,但除尘装置100例如具有能够通过上述CPU来控制工作的风扇、空气排出口和吸入口。该情况下,上述各部的功能通过CPU执行控制程序而实现。
[除尘装置100的工作]
接下来,对上述除尘装置100的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表示除尘装置100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中,在步骤(以下称为“ST”)101中,判定部104利用从集尘量记录部102输入的集尘日志,确定成为除尘对象的起居室的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另外,判定部104利用从集尘量记录部102输入的集尘日志,确定在成为除尘对象的起居室中用户在不处于室内的状态下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
例如,判定部104利用集尘量记录部102所记录的预定期间(例如一周)的集尘日志,分析用户在室内和不在室内的倾向。
一般地,当用户在起居室内进行活动的情况下,滞留于地面的尘埃向空气中飞起,空气中的尘埃量增加,因此由除尘装置100测定的集尘量有增加的倾向。另一方面,当用户不在起居室内的情况下,起居室内的空气的流动变少,空气中的重尘埃下落到地面等,空气中的尘埃量减少,因此除尘装置100的集尘量有减少的倾向。
根据上述倾向,判定部104确定的“不在室内的期间”是指起居室内的气流的变动少且稳定的状态,并且是重尘埃完全下落到地面等的状态的期间。换言之,“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成为空气中存在较多轻尘埃而重尘埃较少的状态。在此,本说明书中的“不在室内的期间”不必严格意义上仅限定于用户不在起居室的情况,也可以包含起居室的空气中的尘埃有望成为与上述用户不在室内时同样的状态的情况。
另外,在判定部104确定的“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从上述不在室内的期间中重尘埃完全下落到地面等的状态,变为因用户进入起居室而使重尘埃向空气中飞起的状态。
以下,对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和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的确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集尘量记录部102记录的集尘量的一天的变化的一例的图。此外,图3中,设想在成为除尘装置100的除尘对象的起居室中用户起床和进行日常活动的情况。
如图3所示,在期间301和311中用户处于睡眠中,用户活动较少,因此集尘量较少。另外,在期间302、303、305~310中用户在起居室处于活动中,集尘量较多。这些期间的集尘量根据由空调、电扇等其他气流控制设备或窗的打开状态产生的对除尘装置100的干扰、以及用户的活动内容(移动、窗的开闭等)而变动。例如,如图3所示,可知在起床时或就寝前,因被褥的取出放入而使滞留于被褥的花粉等一齐向空气中飞起,因此集尘量急剧增加。
像这样,在发生干扰或用户活动的期间,除尘装置100的集尘量依赖于除了除尘装置100以外的其他重要因素而变化。由此,优选在对将除尘装置100原本具有的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集尘效率)进行评价时,排除由干扰和用户活动带给集尘量的影响。即,优选在设想不发生干扰和用户活动的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进行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评价。
因此,首先,关于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的确定,着眼于图3所示的期间304。
在期间304,可知集尘量与其他期间相比变得非常少。认为这是由于用户外出,重尘埃下落到地面等,空气中的尘埃量变少。即,期间304包含一天之中空气中的集尘量最少的期间。
因此,判定部104将包含集尘日志中集尘量为最少的时间段在内的期间确定为不在室内的期间。例如,判定部104也可以检测一天的集尘日志中集尘量最小的定时(时间段),并将检测出的时间段的前后连续的且与集尘量的最小值的预定倍数(例如最小值的2倍的值)以内的集尘量相当的期间确定为不在室内的期间。
判定部104通过对例如一周的集尘日志分别进行上述不在室内的期间的确定,能够提高作为一天中起居室的气流成为稳定状态的期间(用户在一天之中不在室内的概率较高的期间)而确定的不在室内的期间的推定精度。例如,判定部104也可以将每天作为不在室内的期间而推定出的期间之中重复的期间确定为在后述的集尘效率的评价中使用的不在室内的期间。
除尘装置100通过在该不在室内的期间进行集尘处理,能够高精度地测定轻尘埃的集尘量。
接下来,关于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着眼于图3所示的期间305。
当用户回到家进入起居室时,由于因用户的移动或门的开闭等引起的气流的变动,使得不在室内时(期间304)下落到地面的尘埃向空气中飞起,在期间305中集尘量增加。除尘装置100吸引在该定时飞起来的尘埃,由此会使重尘埃的集尘量急剧增加。
因此,判定部104基于集尘量的时间变化,确定用户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例如,判定部104将从集尘量非常少的状态(低于预定的阈值(相当于第2阈值)的状态;例如不在室内的期间),使所测定的集尘量的瞬间变动量(增加量)变为预定的阈值(相当于第3阈值)以上的定时(在图3中为期间305的开始定时),确定为用户回家的时刻(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例如,判定部104也可以将1周的集尘日志中的不在室内的期间(期间304)的集尘量与用户回家时(期间305)的集尘量的差量(变动量)的平均值,设定为用于确定上述用户回家的时刻的阈值。
像这样,判定部104将从用户不在室内时(轻尘埃和重尘埃的集尘量这两者都非常少的状态)确认到重尘埃的集尘量急剧增加的定时,确定为用户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由此,除尘装置100通过在该定时开始测定,能够高精度地测定不在室内的期间滞留于地面等的重尘埃的集尘量。
以上,对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和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的确定方法的一例进行了说明。
回到图2,在ST102中,传感检测部101测定在起居室的空气中存在的轻尘埃的集尘量。具体而言,传感检测部101在由ST101确定出的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内,通过大风量(例如最大风量)的送风进行预定期间的集尘处理,并测定集尘量。
如上所述,在由ST101确定出的“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成为重尘埃完全下落到地面等的状态。另外,认为滞留于地面等的重尘埃几乎不因ST102中的除尘装置100的送风而向空气中飞起。由此,传感检测部101通过在ST101中确定出的不在室内的期间进行集尘处理,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在不包含“重尘埃”的空气中存在的“轻尘埃”的集尘量。
另外,传感检测部101通过在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进行集尘处理,能够排除因用户活动(移动或者窗、门的开闭等)或当用户在室内时工作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例如空调、电扇)引起的气流的影响,测定轻尘埃的集尘量。
通过ST102测定出的集尘量,在集尘量记录部102中被记录为“轻尘埃量”。
再者,在ST102中除尘装置100以大风量进行送风的期间,例如也可以是通过ST101确定出的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中,从集尘量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下的定时开始的预定期间(例如30分钟)。
另外,在ST102中,判定部104为了推定设置除尘装置100的起居室的大小,测量对起居室整体的尘埃进行集尘(吸引)所需的时间(以下有时也称为“换气时间”)。
图4是表示在除尘装置100持续送风的情况下,集尘量随着工作时间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曲线图。如图4所示,在除尘装置100中,通过使大风量的送风持续进行一定时间,集尘量虽不成为0但会收敛(趋近,逐渐接近)于预定量。并且,当集尘量达到预定量时,此后的集尘量的降低程度变得非常小(以下有时也称为“收敛状态”)。该收敛状态,虽然在除尘装置100中无法将空气中的尘埃完全清除,但可以称得上是能够大体除去的状态。
再者,也可预料到存在根据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而集尘效率差的状态。但是,虽然根据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好坏,图4所示的集尘量相对于工作时间的收敛速度会不同,但最终都收敛于相同程度的集尘量。即,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好坏对起居室的大小的推定精度的影响较少。
在此,从工作开始到变为收敛状态为止所需的时间与起居室的大小和除尘装置100的风量有关。在假定为起居室的空气依次被除尘装置100吸引、并且被吸引了一次的空气不会被除尘装置100再次吸引的情况下,能够如以下那样表示将起居室的空气全部吸引所需的时间(换气时间)、起居室的大小、和除尘装置100的风量的关系。
(换气时间)[min]=(起居室的大小)[m3]/(空气净化器的风量)[m3/min]
实际上也存在被除尘装置100吸引了一次的空气再次被除尘装置100吸引的情况,因此实际的上述参数的关系并不等于上式。但是,即使在实际的场景中,也能够看作相对于一定的除尘装置100的风量,在起居室的大小和集尘所需的时间中存在比例关系。利用这一比例关系,判定部104能够根据下式,利用换气时间与除尘装置100的风量来推定起居室的大小。
(起居室的大小)[m3]∝(空气净化器的风量)[m3/min]×(换气时间)[min]
像这样,判定部104基于从用户变为不在起居室内的定时到所测定的尘埃量变为低于预定的阈值(相当于第4阈值)(收敛状态)为止的时间、和此时的除尘装置100的送风的风量,推定起居室的大小。通过判定部104在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推定起居室的大小,能够排除用户活动或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影响,因此能够提高起居室的大小的推定精度。此外,房间的大小也可以由用户输入。这样,能够提高集尘效率的评价的精度。
回到图2,在ST103中,传感检测部101测定存在于起居室的重尘埃的集尘量。如上所述,认为下落到地面等的重尘埃,在上述除尘装置100的送风中几乎不向空气中飞起,但会因用户的活动而向空气中飞起。因此,传感检测部101在ST101中确定的用户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刚回到家之后的定时),通过大风量(例如最大风量)的送风进行预定期间的集尘处理,并测定集尘量。
例如,如图4所示,当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存在于空气中的“轻尘埃”被除尘装置100大体除去。因此,认为用户不在室内时滞留于地面等的尘埃的量与重尘埃的总量成比例。即,设想在用户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被除尘装置100集尘的尘埃中,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滞留于地面的“重尘埃”占据大部分。由此,传感检测部101能够高精度地测定“重尘埃”的集尘量。
另外,设想为在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的用户活动量、和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工作状况每次几乎为相同程度。即,除尘装置100通过在用户进入起居室的定时开始测定集尘量,能够与其他定时相比抑制用户活动量的影响而测定重尘埃的集尘量。
再者,进入起居室的用户的检测也可以利用热电传感器等人、动作传感器。该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检测人,因此除尘装置100通过在用户进入的定时进行大风量的送风并测定集尘量,能够准确地测定重尘埃的集尘量。
在ST104中,判定部104将ST102和ST103中测定出的集尘量、与记录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判定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是否适当。即,判定部104对设置位置上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进行评价。
首先,判定部104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取得与ST102中推定出的起居室的大小、和ST102、ST103中的送风模式相对应的统计数据(集尘量)。在此,在统计信息存储部103中记录有在各种大小的起居室中的采用与ST102、ST103同样的方法(送风模式等)测定出的集尘量(轻尘埃的量和重尘埃的量)的统计数据。该统计数据表示对应的起居室的大小下的标准的集尘量。因此,判定部104利用统计数据作为集尘量测定时的除尘装置100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基准值),通过将该统计数据与所测定的集尘量进行比较,判定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即,“适当”的使用状况是指将基于统计数据等的基准与所测定的集尘量进行比较时的差异在预定的范围内的状况。
具体而言,判定部104通过将所取得的轻尘埃的集尘量相关的统计数据、和ST102中测定出的集尘量(在ST101中确定的不在室内的期间中测定出的尘埃量)进行比较,评价除尘装置100对于轻尘埃的集尘效率。另外,判定部104通过将所取得的重尘埃的集尘量相关的统计数据、和ST103中测定出的集尘量(将用户在不处于室内的状态下进入到起居室的定时作为起始的期间中测定出的尘埃量)进行比较,评价除尘装置100对于重尘埃的集尘效率。
图5是表示与记录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的重尘埃的集尘量dH相对的、起居室的大小和判定部104中的评价结果的关系。另外,图6是表示与记录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的轻尘埃的集尘量dL相对的、起居室的大小和判定部104中的评价结果的关系。此外,在图5和图6中,为了简化说明,对统计数据仅与起居室的大小相对应的情况(即送风模式固定的情况)进行说明。
例如,在与统计数据相比,测定出的集尘量较少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当前的设置位置上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差”。另一方面,在与统计数据相比,测定出的集尘量较多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当前的设置位置上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好”。另外,在与统计数据相比,测定出的集尘量为相同程度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可以判定为当前的设置位置上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标准”。
例如,在ST102中推定出的起居室的大小为8个榻榻米(约13m2)。另外,在ST102中测定出的轻尘埃的集尘量dL为0.1[g],在ST103中测定出的重尘埃的集尘量dH为0.6[g]。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判定部104判定为除尘装置100对于重尘埃的集尘效率“差”。另外,如图6所示,判定部104判定为除尘装置100对于轻尘埃的集尘效率“差”。该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不适当。换言之,判定部104判定为除尘装置100没有完全发挥出原本具有的性能。即,判定部104判定为相对于除尘装置100原本具有的性能,能够在8个榻榻米的起居室的大小中进一步进行集尘。
再者,在对于重尘埃的集尘量的判定结果(参照图5)和对于轻尘埃的集尘量的判定结果(参照图6)的任一者都被判定为“差”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可以判定为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差”。或者,判定部104可以仅根据对于重尘埃和轻尘埃之中重视集尘效率的尘埃的集尘量的判定结果,判定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例如,在用户重视花粉(重尘埃的一例)的除尘时,判定部104在对于重尘埃的集尘量的判定结果(参照图5)被判定为“差”的情况下,判定为除尘装置100的重尘埃的集尘效率差。
回到图2,在ST105中,输出部105根据ST104中的判定部104的判定结果,显示对于用户的建议。例如,在ST104中的判定结果为“差”的情况下,输出部105进行表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不适当的显示。输出部105例如可以通过指示灯的颜色来表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不适当,或者也可以在显示器中显示消息。
由此,用户能够了解到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不适当,能够将除尘装置移至新的场所。
另外,在将除尘装置100设置于新的场所的情况下,除尘装置100通过重新进行图2所示的ST101~ST105的处理,判定新的设置位置上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在判定结果为“好”的情况下,输出部105进行表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适当的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了解到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适当。
像这样,通过除尘装置100将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上的集尘效率的评价通知给用户,能够促使用户将除尘装置100设置于能够发挥其原本的性能的场所。由此,除尘装置100能够在适当的设置位置高效地除去尘埃。
再者,统计信息存储部103所保持的集尘量的统计数据,作为除尘装置100的使用条件,并不限定于仅利用图5和图6所示的起居室的大小的情况。例如,作为除尘装置100的使用条件,也可以采用送风模式、起居室的布局信息、除尘装置100的配置信息、除尘装置100的使用时期(季节)、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动作状况等的组合。该情况下,判定部104取得使用条件相同的统计数据,并将其用于与测定出的集尘量的比较,所述使用条件除了包含ST102、ST103中的集尘处理时的起居室的大小之外,还包含送风模式、起居室的布局和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等。由此,除尘装置100能够将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对应更加细致的使用条件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因此能够提高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评价精度。
另外,判定部104并不限定于利用使用条件与测定出的集尘量相同的统计数据的情况,当不存在与测定出的集尘量的使用条件完全一致的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测定时的使用条件类似的相同程度的使用条件下的统计数据。
根据这样的除尘装置100,能够对不具有与除尘装置100的设置场所相关的正确的知识的用户通知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是否适当。由此,除尘装置100能够高效地进行尘埃除去。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100的基本结构是共通的,因此引用图1进行说明。
对于除了空调或电扇等除尘装置100以外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产生的气流,也会考虑到妨碍除尘装置100所设想的气流而给集尘效率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以及因与除尘装置100的气流的组合而给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带来良好影响的情况。另外,对于空调等,存在频繁使用的季节(例如在日本为夏季(7月~9月)、冬季(12月~3月))和不那么频繁使用的季节。
由此,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即使在相同的设置位置,也会在频繁使用空调等的季节与不那么频繁使用空调等的季节中不同。换言之,根据起居室中的空调等的使用状况,除尘装置100的适当的设置位置会不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考虑到由除了空调等除尘装置100以外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带给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影响,来评价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情况进行说明。
再者,作为气流控制设备的一例的空调的气流是稳定的。另外,在除尘装置100中,预先设定有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例如7月~9月、12月~3月)和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例如4月~6月、10月~11月),或者通过用户或外部装置输入所述时期。
另外,在除尘装置100的统计信息存储部103中,存储有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和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中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量的统计数据。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100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再者,图7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2)相同的处理附带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7所示的工作,例如在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进行。
在ST201中,传感检测部101在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推定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的集尘量。在此,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例如是用户的活动量较少、且没有暂时的干扰(窗的开闭等)的状态。例如,判定部104也可以将用户在室内时的集尘量成为平均值的期间,推定为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的期间。在这样的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设想会更大地反映出稳定工作的空调给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带来的影响。
在ST202中,判定部104除了实施方式1的处理之外,还将ST201中测定出的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的集尘量、与记录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与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的集尘量的比较中所使用的统计数据,是表示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中的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的集尘量的数据。
并且,判定部104将ST102中测定出的用户不在室内时(上述不在室内的期间)的集尘量、与记录于统计信息存储部103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再者,用户不在室内时虽然是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但设想用户不在室内,也不使用空调的状态。另外,与用户不在室内时的集尘量的比较中所使用的统计数据,是表示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中的用户不在室内时的集尘量的数据。
而且,判定部104基于用户在室内时的稳定状态下的比较结果、和用户不在室内时的比较结果,评价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具体而言,当在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与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中用户不在室内时的集尘量几乎没有差量(差量在预定的范围内)、并且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的用户在家时的集尘量比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的用户在家时的集尘量少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是不适当的。即,在该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因空调的气流而使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变差。
该情况下,在ST105中,输出部105进行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不适当的显示、或促使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的变更的显示。
另外,若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结束(变为不频繁使用空调的时期的情况),则输出部105也可以进行促使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返回原处的显示。
像这样,在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季节(第1情形),当用户不在起居室时的期间(不在室内的期间)第1情形中和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季节(第2情形)中分别测定的集尘量的差量为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用户存在于空间时第1情形中测定的集尘量比第2情形中测定的集尘量少的情况下,除尘装置100(判定部104)判定为第1情形下的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不适当。
通过这样,能够也考虑到除了除尘装置100以外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产生的气流,而向用户通知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是否适当。由此,除尘装置100能够根据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使用状况,高效地进行尘埃除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评价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时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况下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评价也是相同的。即,当在用户不在起居室时的期间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形中和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形中分别测定的集尘量的差量为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用户存在于空间时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形中测定的集尘量比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形中测定的集尘量少的情况下,除尘装置100判定为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形下的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不适当。例如,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所产生的气流与除尘装置100产生的气流的组合对于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起到有效作用的情况下,在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季节,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降低,因此也可以对用户进行促使向更适当的设置位置移动的通知。
另外,本实施方式设想了在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状态,但在24小时空调、24小时换气扇等即使在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也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状态下也能够适用。例如,像1年那样在相当长的期间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况下,认为其状态是在成为对象的室内的稳定状态,因此能够采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来判定设置位置是否适当。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在根据季节变化存在不使用24小时空调那样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时期和使用24小时空调那样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时期的情况下,通过将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时期与不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时期的集尘量进行比较,能够判定24小时运行的其他气流控制设备对集尘效率起到有效作用、还是给集尘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尘装置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除尘装置100的基本结构是共通的,因此引用图1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那样的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的评价以外,还对进行除尘装置100的送风控制的评价的情况进行说明。
除尘装置100的送风控制的评价是指对可设定的各个送风模式(例如风量、风向、定时、送风时间等的组合)下的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进行判定。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上的采用了最佳的送风模式的送风、或进行切换为最佳的送风模式的送风控制。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除尘装置100的工作进行具体的说明。
判定部104采用预先设定的送风模式,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同样地进行测定出的集尘量与统计数据的比较,在比较结果为“差”的情况下,设定另一送风模式,使传感检测部101再次测定集尘量。并且,判定部104将再次测定出的集尘量与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当再次测定出的集尘量与统计数据的比较结果为“差”的情况下,判定部104重复进行送风模式的再设定和集尘量与统计数据的比较。
另一方面,在测定出的集尘量与统计数据的比较结果为“好”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将所设定的送风模式判定为在除尘装置100的当前的设置位置上适当的送风模式。
另外,判定部104在比较结果被判定为“差”时基于所设定的送风模式的内容(送风的方向),推定除尘装置100的周边的布局。例如,在对于某一方向的送风判定为“差”的情况下,判定部104判定为在该方向上存在棚架或墙壁等障碍物。而且,输出部105也可以显示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不适当,并且显示在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的该方向上存在给集尘效率带来不利影响的障碍物。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00除了设置位置之外,也能够向用户通知将送风模式考虑在内的除尘装置100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效率的评价。由此,即使是不具有正确知识的用户,也能够判定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和送风模式是否适当。由此,除尘装置100能够高效地进行尘埃除去。
另外,判定部104也可以将可设定的送风模式中的集尘量最多的送风模式判定为在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上适当的送风模式。而且,除尘装置100(例如未图示的送风控制部)也可以采用在判定部104中被判定为适当的送风模式来控制送风。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除尘装置100中,传感检测部101测定以多个送风模式进行了送风的情况下的集尘量,判定部104将多个送风模式中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和多个送风模式的每一个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的统计数据分别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多个送风模式的每一个是否适当,输出部105显示被判定为不适当的送风模式。
像这样,除尘装置100通过搜索除尘装置100的集尘量更多的送风模式,不仅能够进行上述的设置位置适当与否的通知,还能够实现除尘装置100当前的设置位置上的送风控制的最佳化,高效地进行尘埃除去。
再者,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除尘装置100(例如空气净化器)与其他气流控制设备(例如空调)组合来进行气流控制,从而也能够适用于谋求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提高那样的多个设备协作集尘系统。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多个设备协作集尘系统中的除尘装置100的设置位置适当与否,并且能够将除尘装置100的送风控制设定为最佳。
以上,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判定结果(例如参照图5、图6),对为“差”、“标准”、“好”的任一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除尘装置100,作为集尘效率的判定结果,也可以用多个等级来表现“差”、“标准”或“好”。例如,除尘装置100也可以对于用户将集尘效率的判定结果“差”的程度更加细致地分类。由此,例如对于不论设置在哪里都被判定为“差”的起居室的用户,除尘装置100也能够通过显示“差”的设置位置中的最好的设置位置,提高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除尘装置100基于集尘日志(集尘量)来确定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确定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尘装置100也可以根据由外出时和回家时的用户进行的输入,将进行了各个输入操作的定时之间的期间确定为不在室内的期间。另外,除尘装置100也可以基于在除尘装置100的内部或外部具备的人体感应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用户不在室内的期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除尘装置100所处的每个使用条件的适当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即判定部104的判定基准),对利用各使用条件下的统计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成为上述判定基准的推定值并不限定于统计数据,例如可以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的结果,也可以是在各使用条件的理想使用状况(理想环境)下仅测定了1次的测定数据。另外,不仅利用除尘装置100内的统计信息存储部103所存储的数据,也可以经由网络而与云端连接,利用云端内的数据。另外,也能够将家庭中的利用状况存储于云端,提高统计数据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除尘装置100将起居室内的尘埃集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除尘装置100将起居室内的尘埃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除尘装置100的集尘效率的评价。
<本公开的总结>
本公开的除尘装置,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除尘,所述除尘装置采用下述结构,即具备:传感检测部,其对表示所吸入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判定部,其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中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和输出部,其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还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保持所述除尘装置所处的每个使用条件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所述判定部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和测定所述集尘量时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推定值包含对于粒径小于第1阈值的尘埃的第1推定值、和对于粒径为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尘埃的第2推定值。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判定部将在用户不处于所述空间时的第1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所述第1推定值进行比较。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第1期间包含所述测定的集尘量为最小的时间段。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判定部将在第2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所述第2推定值进行比较,所述第2期间是将用户在不处于室内的状态下进入到所述空间的定时作为起始的期间。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定时是从所述测定的集尘量小于第2阈值的状态起,所述测定的集尘量的瞬间变动量变为第3阈值以上的定时。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判定部,基于从用户变为不处于所述空间的定时到所述测定的集尘量变为小于第4阈值为止的时间、和所述送风的风量来推定所述空间的大小,将在所述预定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包含和所述推定出的空间的大小相同的空间的大小在内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在使用有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第1情形下,当在用户不处于所述空间时的第1期间所述第1情形中和不使用所述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第2情形中分别测定的所述集尘量的差量为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用户处于所述空间时所述第1情形中测定的所述集尘量比所述第2情形中测定的所述集尘量少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情形下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不适当。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记录部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时的所述送风的模式相关联地记录,所述判定部将在所述预定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包含和所述测定时的送风的模式相同的模式在内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使用状况是所述除尘装置在所述空间内的设置位置。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所述使用状况是所述送风的模式,所述传感检测部测定以多个模式进行了所述送风的情况下的所述集尘量,所述判定部将在所述多个模式中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和所述多个模式的每一个相同的所述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分别进行比较,判定所述多个模式的每一个是否适当。
在本公开的除尘装置中,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采用在所述判定部中被判定为适当的所述模式来控制所述送风。
本公开的通知方法,在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被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除尘装置中,将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通知给用户,所述通知方法中,对表示所收集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适当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内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产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对于除尘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15)

1.一种除尘装置,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被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除尘,所述除尘装置具备:
传感检测部,其对表示所吸入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
判定部,其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满足预定基准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内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和
输出部,其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
还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保持所述除尘装置所处的每个使用条件的、满足预定基准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
所述判定部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和测定所述集尘量时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推定值包含对于粒径小于第1阈值的尘埃的第1推定值、和对于粒径为所述第1阈值以上的尘埃的第2推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判定部将在用户不处于所述空间时的第1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所述第1推定值进行比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第1期间包含所述测定的集尘量为最小的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判定部将在第2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所述第2推定值进行比较,所述第2期间是将用户在不处于所述空间的状态下进入到所述空间的定时作为起始的期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定时是从所述测定的集尘量小于第2阈值的状态起,所述测定的集尘量的瞬间变动量变为第3阈值以上的定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判定部,
基于从用户变为不处于所述空间的定时到所述测定的集尘量变为小于第4阈值为止的时间、和所述送风的风量来推定所述空间的大小,
将在预定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包含和所述推定出的空间的大小相同的空间的大小在内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
在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第1情形下,当在用户不处于所述空间时的第1期间所述第1情形中和不使用所述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第2情形中分别测定的所述集尘量的差量为预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用户处于所述空间时所述第1情形中测定的所述集尘量比所述第2情形中测定的所述集尘量少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情形下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不适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
还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时的所述送风的模式相关联地记录,
所述判定部将在预定期间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包含和所述测定时的送风的模式相同的模式在内的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使用状况是所述除尘装置在所述空间内的设置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使用状况是所述送风的模式,
所述传感检测部测定以多个模式进行了所述送风的情况下的所述集尘量,
所述判定部将在所述多个模式中测定出的集尘量、与和所述多个模式的每一个相同的所述使用条件下的所述推定值分别进行比较,判定所述多个模式的每一个是否适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尘装置,
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采用在所述判定部中被判定为适当的所述模式来控制所述送风。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装置,
所述用户不处于所述空间的期间包含稳定地使用其他气流控制设备的情况。
15.一种通知方法,在通过进行送风并从被进行所述送风的空间进行吸气、从而对所述空间中的尘埃进行集尘的除尘装置中,将该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通知用户,
所述通知方法中,
对表示所收集的尘埃的浓度的集尘量进行测定,
将所述测定出的集尘量、与测定所述集尘量时所述除尘装置的满足预定基准的使用状况下的集尘量的推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所述空间内的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状况是否适当,
输出与所述判定出的使用状况适当与否相对应的信息。
CN201610330756.1A 2015-07-30 2016-05-18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Pending CN1063887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0315 2015-07-30
JP2015150315 2015-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8708A true CN106388708A (zh) 2017-02-15

Family

ID=5788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0756.1A Pending CN106388708A (zh) 2015-07-30 2016-05-18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2077B2 (zh)
JP (1) JP6653486B2 (zh)
CN (1) CN10638870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5855A (zh) * 2017-07-18 2017-11-17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制氧机智能控制系统
CN110136397A (zh) * 2019-06-15 2019-08-16 徐州恒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甲醛有害气体智能检测报警系统
CN111801530A (zh) * 2018-09-04 2020-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移动型空气净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8618A1 (en) * 2016-06-18 2017-12-21 Milliken & Company Compositions suitable for use in making fertilizers,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fertilizers using the same
US11187419B2 (en) * 2016-12-12 2021-11-30 Pramukha Technologies Pv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ambient air purification
EP3596401A1 (en) 2017-03-17 2020-01-22 Aerobiot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monitoring and/or improving air quality and purity in at least one room or environment
KR101962013B1 (ko) * 2017-06-09 2019-03-25 재단법인 다차원 스마트 아이티 융합시스템 연구단 초미세먼지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224554A (zh) * 2017-12-27 2018-06-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04654A (zh) * 2017-12-27 2018-06-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16049B (zh) * 2019-03-21 2020-12-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
WO2021010506A1 (ko) * 2019-07-12 2021-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능형 공기 청정기를 이용한 실내 공기질 제어방법 및 제어 장치
ES2900546A1 (es) * 2020-09-11 2022-03-17 Cecotec Res And Development Sl Método de filtrado de aire para robot de limpieza y/o desinfección
CN113534685A (zh) * 2021-06-18 2021-10-22 河北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除尘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429701B1 (ko) * 2022-04-05 2022-08-05 이병문 Ict 기반의 3d 프린터용 스마트 집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0640A (ja) * 1998-08-26 2000-03-07 Rinnai Corp 空気清浄装置
JP2002372291A (ja) * 2001-06-14 2002-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清浄機
CN1712820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机的操作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712103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23627A (zh) * 2006-10-16 2012-04-25 罗瑞真 智能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63801A (zh) * 2010-12-25 2012-07-11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及控制其贴边净化的方法
CN202734072U (zh) * 2012-08-22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
CN104048393A (zh) * 2014-07-09 2014-09-17 安徽康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空调滤网自动检验装置
CN204254762U (zh) * 2013-10-29 2015-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456868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箱体内亚微米颗粒物沉积系数及平均凝并系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728945A (zh) * 2015-02-12 2015-06-24 杭州光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层叠式智能空气处理系统
CN104748297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134A (en) * 1990-05-17 1992-02-04 Hofstra Joseph S Smoker's booth
JP2606506B2 (ja) * 1991-11-19 1997-05-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質検出装置
JP2000130827A (ja) * 1998-10-28 2000-05-12 Toshiba Corp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GB2351924B (en) * 1999-05-04 2003-03-19 Simatelex Manuf Co Air purifier
US6375697B2 (en) * 1999-07-29 2002-04-23 Barringer Research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eening people and articles to detect and/or to decontaminate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substances
US6790249B2 (en) * 1999-09-02 2004-09-14 Smiths Detection-Toront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eening people and articles to detect and/or decontaminate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substances
JP3952309B2 (ja) 2004-08-20 2007-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2006177685A (ja) * 2004-12-21 2006-07-06 Hitachi Ltd 汚染源探索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汚染物質除去システム
JP4705502B2 (ja) * 2006-03-31 2011-06-22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使用状況診断装置
US20100047115A1 (en) * 2006-11-09 2010-02-25 Kronos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air
JP2009274050A (ja) * 2008-05-19 2009-11-26 Panasonic Corp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11052851A (ja) * 2009-08-31 2011-03-17 Panasonic Corp 連携気流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2002461A (ja) * 2010-06-18 2012-01-05 Sharp Corp 空気調節機
US8793105B2 (en) * 2011-03-31 2014-07-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irborne particle contamination control
JP6020412B2 (ja) * 2013-10-24 2016-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0640A (ja) * 1998-08-26 2000-03-07 Rinnai Corp 空気清浄装置
JP2002372291A (ja) * 2001-06-14 2002-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清浄機
CN1712820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机的操作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712103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23627A (zh) * 2006-10-16 2012-04-25 罗瑞真 智能空气净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63801A (zh) * 2010-12-25 2012-07-11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及控制其贴边净化的方法
CN202734072U (zh) * 2012-08-22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
CN204254762U (zh) * 2013-10-29 2015-04-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4748297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04048393A (zh) * 2014-07-09 2014-09-17 安徽康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空调滤网自动检验装置
CN10456868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箱体内亚微米颗粒物沉积系数及平均凝并系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728945A (zh) * 2015-02-12 2015-06-24 杭州光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层叠式智能空气处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5855A (zh) * 2017-07-18 2017-11-17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制氧机智能控制系统
CN111801530A (zh) * 2018-09-04 2020-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移动型空气净化机
CN110136397A (zh) * 2019-06-15 2019-08-16 徐州恒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甲醛有害气体智能检测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22077B2 (en) 2019-03-05
JP6653486B2 (ja) 2020-02-26
US20170028333A1 (en) 2017-02-02
JP2017032263A (ja)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8708A (zh) 除尘装置和通知方法
US2022036475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heng et al. Efficiency of a portable indoor air cleaner in removing pollens and fungal spores
CN101210723B (zh) 空气吹淋装置、建筑物、以及花粉过敏症减少系统
CN109196286A (zh) 空气净化设备
CN100513905C (zh) 空调机
CN106558916A (zh) 信息提示方法和信息提示装置
EP2687844A2 (e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evice
KR20160065052A (ko) 통합 실내 환경 관리 장치
CN109613182A (zh) 基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布点选址方法及装置
KR20190119308A (ko) 환기장치의 필터 교체시기 알림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필터 교체시기 판단방법
CN109358163A (zh)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地大数据扬尘评估方法
KR101203500B1 (ko) 지하 실내 공기질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지하 실내 공기질 제어 시스템
US7532986B2 (en) Particle sizing refinement system
CN110023687A (zh) 用于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操作方法
KR20190125721A (ko) 실내 공기질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Knight et al.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M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in manure-belt poultry layer houses
CN107249694A (zh) 呼吸面罩管理系统
CN109598645A (zh) 基于gis和rfid的景区游客实时分布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368551A (zh) 一种自动控制窗户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JP5397945B2 (ja) 環境活動促進システム
CN105654494B (zh) 视频图像中烟雾检测方法
CN11290778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景区人数控制系统及控制装置
JP2021060134A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207625988U (zh) 机柜的抽排管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