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9215B -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9215B
CN106379215B CN201611059329.0A CN201611059329A CN106379215B CN 106379215 B CN106379215 B CN 106379215B CN 201611059329 A CN201611059329 A CN 201611059329A CN 106379215 B CN106379215 B CN 106379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arriage body
fixed
mobile carri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9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9215A (zh
Inventor
何兴华
刘懋功
徐志强
金佳白
刘金山
王传妹
唐燕
周杰
顾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Huado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593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9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9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9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9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4Enclosed load compartments ; Frameworks for movable panels, tarpaulins or side curtains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车辆包括底盘、车厢底板、固定车厢和移动厢体,底盘包括左、右大梁,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减速箱、第一和第二齿轮轴,电机与齿轮箱配合,齿轮箱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固定在支架上,减速箱输出轴的左、右端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的左端有左齿轮,中部支承在第一齿轮轴轴承座上,右端与减速箱输出轴的左端连接,第二齿轮轴的左端与减速箱输出轴的右端连接,中部支承在第二齿轮轴轴承座上,右端有右齿轮,齿轮箱上有手动操作手轮,支架固定在右大梁的一侧,第一、第二齿轮轴轴承座与厢体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结构简练,传动效率高,方便安装于车辆上;确保移动;运动平稳性好。

Description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车辆主要指厢式车辆(又名厢式货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类物资,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效高、运输量大、物资在运输途中不会散失、物资免遭雨淋、防护性优异和空间利用好且安全等长处。但是厢式车辆存在公知的欠缺,具体而言:在将体积相对较大且笨重的货物装车时,装车效率并不能达到业界的要求,卸车同例,该问题对于仅在后部开门即后开门的厢式车辆尤为突出。将整个厢体分解成两个部分,一为处于车辆底盘前部的固定厢体,二为位于车辆底盘后部的移动厢体,那么货物的装车和卸车效率无疑得以显著提高。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车辆的移动厢体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231798Y推荐的“伸缩式车厢”,其是将后车厢设计为可伸缩结构,车辆空载时,将后车厢的大部分收缩到前车厢内,反之同例。
更为典型的如CN20447264U提供的“一种可伸缩移动车载厢体”,由固定舱体和活动舱体组成,活动舱体通过固定于固定舱体底板上的U型滑道交叉安装固定在固定舱体内,在固定舱体外部设置舱体传动装置,该舱体传动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固定舱体外部;在舱体底板的尾部铰接有一尾板,该尾板由安装固定在舱体底板上的伸缩机构带动,即由伸缩机构的自动伸缩液压缸使尾板根据要求平铺展开或收起并在收起后内嵌于活动舱体之尾部对活动舱体的尾部敞口封闭(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20至27段)。该专利客观上能兑现其在说明书第0015至0017段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公知常识可知,作为移动厢体,关键在于动力传动装置自身的结构及其与移动厢体的连接关系,就动力传动装置自身的结构而言,既要考虑简练及传动效率,又要兼顾在车辆上安装的方便性,更要考虑一旦作为动力的电机出现故障仍能以补救方式使其工作,等等。就动力传动装置与移动厢体的连接关系而言,务必保障移动厢体运动的平稳性例如避免出现顿挫感。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全面兼顾前述因素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的技术信息,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结构的简练性、有利于体现理想的传动效率、有益于方便安装至车辆上、有便于在电机出现故障时仍可使用和有利于确保移动厢体的移动平稳性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车厢底板、固定厢体和移动厢体,底盘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左大梁和右大梁,在左大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左底梁,而在右大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右底梁,车厢底板固定在车厢底板支承架上,而该车厢底板支承架同时与左底梁以及右底梁固定,固定厢体固定在车厢底板上,移动厢体的左厢壁和右厢壁的底部各支承在一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上并且与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构成滚动副,而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与车厢底板支承架固定,所述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减速箱、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电机与齿轮箱传动配合并且由齿轮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支架上,齿轮箱与减速箱传动连接,该减速箱同样固定在支架上,并且该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的左端固定有一左齿轮,该左齿轮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的左厢壁的底部的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传动配合,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齿轮轴轴承座上,而第一齿轮轴的右端与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的左端传动连接,第二齿轮轴的左端与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的右端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齿轮轴轴承座上,第二齿轮轴的右端固定有一右齿轮,该右齿轮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的右厢壁的底部的所述厢体支承导向机构传动配合,在所述的齿轮箱上还配设有一手动操作手轮,所述的支架固定在所述右大梁背对所述左大梁的一侧并且还同时与所述右底梁固定,所述第一齿轮轴轴承座以及第二齿轮轴轴承座与所述厢体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厢底板支承架包括间隔分布的纵梁和横梁,纵、横梁彼此形成井字形的关系,纵梁与横梁固定,而横梁同时与所述左底梁以及右底梁固定;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包括内支承梁、外支承梁、滚轮导梁、移动厢体滚轮架和齿条,内支承梁以及外支承梁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并且内支承梁与横梁的端部固定,而内、外支承梁之间由支承梁固定管固定连接,滚轮导梁固定在内、外支承梁之间,在该滚轮导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开设有一滚轮架让位腔,在滚轮导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形成有一滚轮滚道,而在长度方向的下部形成有一齿条槽,移动厢体滚轮架固定在所述移动厢体的侧壁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对应于所述的滚轮架让位腔,并且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的左侧和右侧各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滚轮,该滚轮与所述的滚轮滚道构成滚动副,齿条对应于齿条槽,该齿条的长度与移动厢体滚轮架的长度相同,并且通过齿条固定螺钉固定在移动厢体滚轮架的底部,所述的左齿轮与对应在于移动厢体的左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的齿条传动配合,所述的右齿轮与对应于移动厢体的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的齿条传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齿轮箱为伞齿轮箱,所述的手动操作手轮与伸展到齿轮箱的箱体外的齿轮轴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右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一万向节的第一万向传动轴与所述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左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二万向节的第二万向传动轴与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的右端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箱为蜗轮蜗杆减速箱,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为蜗轮轴。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滚轮导梁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内支承梁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左加强三角筋板,该组左加强三角筋板同时与内支承梁固定,而在滚轮导梁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外支承梁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右加强三角筋板,该组右加强三角筋板同时与外支承梁固定,所述的支承梁固定管在对应于滚轮导梁的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在内、外支承梁之间。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支承梁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齿轮轴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齿轮轴让位孔,在所述的外支承梁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轴让位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操作让位孔,在所述滚轮导梁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齿轮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让位腔,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右端穿过齿轮轴让位孔伸展到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的下方,所述的右齿轮在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的位置固定在第二齿轮轴的右端。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支承梁和外支承梁的横截面形状呈匚字形;所述的滚轮导梁的横截面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梁固定管为圆管或矩形管。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齿轮轴轴承座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轴承座固定座固定,而该第一轴承座固定座与所述厢体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所述的第二齿轮轴轴承座通过第二螺钉与第二轴承座固定座固定,而该第二轴承座固定座同样与厢体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电机带动齿轮箱,由齿轮箱带动减速箱,由减速箱同时带动第一、第二齿轮轴,从而由第一齿轮轴的左端的左齿轮以及第二齿轮轴的右端的右齿轮带动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的齿条,使移动厢体滚轮架通过滚轮在滚轮导梁上滚动,实现移动厢体的移动,因而不仅结构简练,传动效率高,而且能方便安装于车辆上;之二,由于在齿轮箱上配设有手动操作手轮,因而即使在电机故障时也能确保移动厢体的移动;之三,由于固定于移动厢体的左、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滚轮架通过滚轮与滚轮滚道构成滚动副,因而具有良好的运动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厢体的移动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内、外导梁以及滚轮导梁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车辆的结构体系的底盘1、车厢底板2、固定厢体3和移动厢体4,底盘1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左、右大梁11、12之间由大梁连结横梁13连接,在左大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左底梁111,而在右大梁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右底梁121,车厢底板2固定在车厢底板支承架21上,而该车厢底板支承架21同时与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固定厢体3在车厢底板2上,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和右厢壁的底部各支承在一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上并且与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构成滚动副,而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与车厢底板支承架21固定。由此可知: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毫无疑问有一对,分别与车厢底板21的左右端固定。
请参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提供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20、齿轮箱6、减速箱7、第一齿轮轴8和第二齿轮轴9,电机20与齿轮箱6传动配合并且由齿轮箱6连同电机20固定在支架61上,齿轮箱6与减速箱7传动连接,该减速箱7同样固定在支架61上,并且该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固定有一左齿轮,该左齿轮7与对应于前述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前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上,而第一齿轮轴8的右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传动连接,第二齿轮轴9的左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右端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上,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固定有一右齿轮92,该右齿轮92与对应于前述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前述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在前述的齿轮箱6上还配设有一手动操作手轮62,前述的支架61固定在前述右大梁12背对前述左大梁11的一侧并且还同时与前述右底梁121固定,前述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以及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与前述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前述的车厢底板支承架21包括间隔分布的纵梁211和横梁212,纵、横梁211、212彼此形成井字形的关系,纵梁211与横梁212固定,而横梁212同时与前述的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由于对应于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是与对应于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完全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的描述是针对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而言的,该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包括内支承梁51、外支承梁52、滚轮导梁5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和齿条55,内支承梁51以及外支承梁52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并且内支承梁51与横梁212的右端部固定,而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由支承梁固定管10固定连接,滚轮导梁53固定在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在该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开设有一滚轮架让位腔531,在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形成有一滚轮滚道532,而在长度方向的下部形成有一齿条槽53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固定在前述移动厢体4的侧壁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对应于前述的滚轮架让位腔531,并且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左侧和右侧各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滚轮541,该滚轮541与前述的滚轮滚道532构成滚动副,齿条55对应于齿条槽533,该齿条55的长度与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长度相同,并且通过齿条固定螺钉551固定在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底部,前述的左齿轮与对应在于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的齿条55传动配合,前述的右齿轮92与对应于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的齿条55传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机20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前述的齿轮箱6为伞齿轮箱,前述的手动操作手轮62与伸展到齿轮箱6的箱体外的齿轮轴固定。
由图1所示,前述第一齿轮轴8的右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一万向节821的第一万向传动轴82与前述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传动连接,前述第二齿轮轴9的左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二万向节931的第二万向传动轴93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右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减速箱7为蜗轮蜗杆减速箱,相应地,前述的减速箱输出轴71为蜗轮轴。
重点见图2,在前述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前述内支承梁5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左加强三角筋板534,该组左加强三角筋板534同时与内支承梁51固定,而在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前述外支承梁5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右加强三角筋板535,该组右加强三角筋板535同时与外支承梁52固定。
在前述的内支承梁5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齿轮轴让位孔511,在前述的外支承梁52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轴让位孔511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操作让位孔521,在前述滚轮导梁53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齿轮92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让位腔536,前述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穿过齿轮轴让位孔511伸展到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536的下方,前述的右齿轮92在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536的位置固定在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
由图1所示,在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端面上通过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941固定有一右齿轮限位垫94,操作时,可用五金工具如改锥或套筒板手等在对应在于前述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操作让位孔521的位置将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941旋紧,藉由右齿轮限位垫94起到阻止右齿轮92从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端部脱落的作用。在前述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端面也同样设置有左齿轮限位垫,由左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将左齿轮限位垫固定,由左齿轮限位垫起到防止左齿轮从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端部脱落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内支承梁51和外支承梁52的横截面形状呈匚字形,更具体地讲,各由槽钢充当内、外支承梁51、52;前述的滚轮导梁53的横截面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支承梁固定管10为圆管,但是也可使用矩形管并且由图3所示,该支承梁固定管10在对应于滚轮导梁53的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通过焊接)在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
由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通过第一螺钉811与第一轴承座固定座8111固定,而该第一轴承座固定座8111与前述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前述的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通过第二螺钉911与第二轴承座固定座9111固定,而该第二轴承座固定座9111同样与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此外,考虑到第二齿轮轴9运动的稳定性,可将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支承在齿轮轴右轴承座95上,该齿轮轴右轴承座95与外支承梁52朝向内支承梁51的一侧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即相对于图1所示的方式,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便不存在右齿轮限位垫94以及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941。
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功用即工作原理,在驻车状态下装货时,由电机20工作(电机20的电源由车载电源或外接电源供给),由电机20带动齿轮箱6,由齿轮箱6带动减速箱7,由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同时带动第一万向传动轴82和第二万向传动轴93,由第一万向传动轴82带动第一齿轮轴8,由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的左齿轮带动位于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的齿条55,同时由第二导向传动轴93带动第二齿轮轴9,由第二齿轮轴9右端的右齿轮92带动齿条55,由齿条55带动移动厢体滚轮架54,由于在移动厢体滚轮架54上即左侧和右侧通过滚轮轴5411(图2标示)枢转设置有滚轮541,又由于滚轮541与滚轮导梁53的滚轮滚道532形成滚动副,还由于移动厢体滚轮架54与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以及右厢壁的底部固定,因而在滚轮541循着滚轮滚道532滚动时,由移动厢体滚轮架54带动移动厢体4相应移动,使移动厢体4处于罩在固定厢体3外的叠套状态,厢体底板2的后部即后端处一敞露状态,以利装货。装货完成后,前述电机20反向工作,使移动厢体4作与前述相反方向的移动。由于卸货时的操作与装货时的操作过程雷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1)、车厢底板(2)、固定厢体(3)和移动厢体(4),底盘(1)包括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的一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在左大梁(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左底梁(111),而在右大梁(1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右底梁(121),车厢底板(2)固定在车厢底板支承架(21)上,而该车厢底板支承架(21)同时与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固定厢体(3)固定在车厢底板(2)上,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和右厢壁的底部各支承在一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上并且与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构成滚动副,而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与车厢底板支承架(2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电机(20)、齿轮箱(6)、减速箱(7)、第一齿轮轴(8)和第二齿轮轴(9),电机(20)与齿轮箱(6)传动配合并且由齿轮箱(6)连同电机(20)固定在支架(61)上,齿轮箱(6)与减速箱(7)传动连接,该减速箱(7)同样固定在支架(61)上,并且该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展到箱体外,第一齿轮轴(8)的左端固定有一左齿轮,该左齿轮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上,而第一齿轮轴(8)的右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传动连接,第二齿轮轴(9)的左端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右端传动连接,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上,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固定有一右齿轮(92),该右齿轮(92)与对应于所述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所述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传动配合,在所述的齿轮箱(6)上还配设有一手动操作手轮(62),所述的支架(61)固定在所述右大梁(12)背对所述左大梁(11)的一侧并且还同时与所述右底梁(121)固定,所述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以及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与所述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所述的车厢底板支承架(21)包括间隔分布的纵梁(211)和横梁(212),纵、横梁(211、212)彼此形成井字形的关系,纵梁(211)与横梁(212)固定,而横梁(212)同时与所述左底梁(111)以及右底梁(121)固定;所述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包括内支承梁(51)、外支承梁(52)、滚轮导梁(5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和齿条(55),内支承梁(51)以及外支承梁(52)在长度方向彼此并行并且内支承梁(51)与横梁(212)的端部固定,而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由支承梁固定管(10)固定连接,滚轮导梁(53)固定在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在该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开设有一滚轮架让位腔(531),在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形成有一滚轮滚道(532),而在长度方向的下部形成有一齿条槽(533),移动厢体滚轮架(54)固定在所述移动厢体(4)的侧壁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对应于所述的滚轮架让位腔(531),并且在该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左侧和右侧各以间隔状态枢转设置有滚轮(541),该滚轮(541)与所述的滚轮滚道(532)构成滚动副,齿条(55)对应于齿条槽(533),该齿条(55)的长度与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长度相同,并且通过齿条固定螺钉(551)固定在移动厢体滚轮架(54)的底部,所述的左齿轮与对应在于移动厢体(4)的左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的齿条(55)传动配合,所述的右齿轮(92)与对应于移动厢体(4)的右厢壁的底部的移动厢体支承导向机构(5)的齿条(55)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20)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齿轮箱(6)为伞齿轮箱,所述的手动操作手轮(62)与伸展到齿轮箱(6)的箱体外的齿轮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8)的右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一万向节(821)的第一万向传动轴(82)与所述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9)的左端通过两端各具有一第二万向节(931)的第二万向传动轴(93)与减速箱(7)的减速箱输出轴(71)的右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箱(7)为蜗轮蜗杆减速箱,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71)为蜗轮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内支承梁(5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左加强三角筋板(534),该组左加强三角筋板(534)同时与内支承梁(51)固定,而在滚轮导梁(5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外支承梁(5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右加强三角筋板(535),该组右加强三角筋板(535)同时与外支承梁(52)固定,所述的支承梁固定管(10)在对应于滚轮导梁(53)的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在内、外支承梁(51、5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支承梁(5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齿轮轴让位孔(511),在所述的外支承梁(52)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轴让位孔(511)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限位垫固定螺钉操作让位孔(521),在所述滚轮导梁(53)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齿轮(92)的位置开设有一右齿轮让位腔(536),所述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穿过齿轮轴让位孔(511)伸展到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536)的下方,所述的右齿轮(92)在对应于右齿轮让位腔(536)的位置固定在第二齿轮轴(9)的右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支承梁(51)和外支承梁(52)的横截面形状呈匚字形;所述的滚轮导梁(53)的横截面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梁固定管(10)为圆管或矩形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轴轴承座(81)通过第一螺钉(811)与第一轴承座固定座(8111)固定,而该第一轴承座固定座(8111)与所述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所述的第二齿轮轴轴承座(91)通过第二螺钉(911)与第二轴承座固定座(9111)固定,而该第二轴承座固定座(9111)同样与厢体底板(2)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CN201611059329.0A 2016-11-25 2016-11-25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Active CN106379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9329.0A CN106379215B (zh) 2016-11-25 2016-11-25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9329.0A CN106379215B (zh) 2016-11-25 2016-11-25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9215A CN106379215A (zh) 2017-02-08
CN106379215B true CN106379215B (zh) 2018-05-11

Family

ID=5795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9329.0A Active CN106379215B (zh) 2016-11-25 2016-11-25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92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503B (zh) * 2021-10-11 2023-07-28 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铁货运的推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9215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6733A (en) Roll-on, roll-off handling device and element for containers or the like
CN110562333B (zh) 升降车厢式货车
CN109733264B (zh) 一种方便装卸货的货车车厢
CN206288096U (zh) 车辆的可伸缩厢体结构
CN106428252B (zh) 车辆的可伸缩厢体结构
CN106379215B (zh)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ES2001501A6 (es) Vagon de ferrocarril dotado de piso rebajado y rotativo.
EP3674166B1 (en) Intermodal pocket wagon
CN106185720A (zh) 大容量便捷式袋装硫酸钡转运装置
US3074569A (en) Side-load and unload structure for railway-carried highway trailers
CN206287891U (zh) 车辆的移动厢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12277977B (zh) 散粒货物运输车
CN202156337U (zh) 移动底板自载自卸车
CN208036060U (zh) 快速装卸的厢式货车
CN111098869A (zh) 一种地下物流管道运输工具
CN113942803B (zh) 一种伸缩式移动站台车
US2940768A (en) Road vehicles having vertically adjustable frames
CN108327613A (zh) 多向扩展厢式车辆
CN204774869U (zh) 客车、货车或挂车上使用的多功能扩展回缩车厢
CN203920550U (zh) 自动弹簧卷帘式车厢防尘篷
CN107826017B (zh) 一种货车装车装置
US2828876A (en) Vehicular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CN113291348A (zh) 一种电动牵车机
CN102476658A (zh) 一种仓栅式货车
CN205367193U (zh) 一种迁车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