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3626B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73626B CN106373626B CN201610784904.7A CN201610784904A CN106373626B CN 106373626 B CN106373626 B CN 106373626B CN 201610784904 A CN201610784904 A CN 201610784904A CN 106373626 B CN106373626 B CN 1063736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underground
- cavern
- main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2—Arrangements of auxiliary equip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包括将反应堆厂房洞室的底高程c设置在地下水位s1以上,将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基准底高程a设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的底高程c以上;将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顶部平台的顶部平台高程e1设置为底高程c加上反应堆厂房洞室的高度h1以及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将汽轮发电机厂房紧贴地面电气厂房布置,使蒸汽发生器主蒸汽出口与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之间的主蒸汽管道的直线段长度L1满足L1≦400m。本发明成功解决了核电站在地下与地面分离布置以及如何确定地下与地面位置关系、主厂房群位置的技术难题,合理方便的提供了一种具有合理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的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工业的布置设计方法,具体地指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促使世界各国重新评估、审视各自的核电站安全和核能规划以及进一步提高人类对核能发展的认知水平。现有核电技术包括三代核电技术抵御严重的外部事件的能力(如海啸、地震、大飞机撞击等)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借助现代地下工程技术和大型水电地下厂房的实践经验,将核电站移至山体中,可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并具备简化应急计划区条件,因此研究中大型地下核电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中国专利阶地下埋型地下核电站CN201420316579.8等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地下核岛洞室群相对常规岛下埋于山体内的布置形式,但没有提出确定地下与地面位置关系以及主厂房群位置的具体设计方法。
地下核电站常规岛和地面核岛厂房以及电厂其它主要辅助设施均布置在地下核岛洞室群顶部平台上,地下核电站主厂房主要分布在地下核岛和地面常规岛平台上,从地下核电站空间布置上看,属于地下核电站的一种下埋式布置,为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地下核电站下埋式布置中地下核岛、地下核岛顶部平台之间的空间位置及两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确定的方法,形成一种通用的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以指导地下核电站规划、选址、研究、设计等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提出一种确定地下核岛、地下核岛顶部平台之间空间位置及两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的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反应堆厂房洞室的底高程c设置在地下水位s1以上,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的底高程c与地下水位s1之间留有设置反应堆厂房洞室和地下核岛主洞室群排水洞的空间,将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基准底高程a设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的底高程c以上;
B)将汽轮发电机厂房布置在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顶部平台上,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依靠主蒸汽管道与反应堆厂房洞室相连,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顶部平台高程e1和汽轮发电机厂房布置位置应使主蒸汽管道的直线段长度L1满足L1≤400m;
C)将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顶部平台高程e1设置为底高程c加上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的高度h1以及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即e1=c+h1+h2,且e1高于厂址基准洪水位s2;
D)将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布置在地下核岛洞室群顶部平台靠近人工开挖边坡N一侧,顶部平台1/2的几何中心O1的下方,将其他主厂房洞室与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的间距d2设置为d2≧50m;
E)将电气厂房分地面与地下两部分布置,地面电气厂房布置在地下电气厂房洞室正上方,所述主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综合管廊穿过地下电气厂房洞室与地面电气厂房后接入汽轮发电机厂房;
F)将所述主蒸汽管道在地面电气厂房与地下电气厂房洞室之间垂直布置,且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沿主蒸汽管道的中心线M1靠水源侧纵向布置,且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紧贴地面电气厂房布置;
G)在所述顶部平台上以汽轮发电机厂房的纵向轴线M2为基准,分别在两侧布置配电装置和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其中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沿着所述轴线M2布置在水源旁边;
H)在所述顶部平台上,将高位注水箱或池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上方,使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中心线M3与反应堆厂房洞室中心线M4重合;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在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两侧对称布置,且所述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中心连线M5与两台蒸汽发生器的径向连线M6垂直。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厂址地下水埋深较大时,地下水位s1可为天然地下水位;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厂址地下水埋深较小时,地下水位s1为在地下核岛洞室群周边设置疏排措施使地下核岛洞室群及其周边形成疏干区后的地下水位。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满足300m﹥h2≧2.5d1,d1为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直径,其中覆盖层岩土体厚度也包含地面地基处理的混凝土层,有利于提高洞室围岩稳定性。若岩性质量好,洞室稳定有保证条件下,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满足h2﹤2.5d1也可行。
所述步骤F)中在满足洞室稳定的前提下,将贯穿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的主蒸汽管道中心线M8标高a1与蒸汽发生器主蒸汽出口中心标高a2设置成同一标高,且将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到反应堆厂房洞室外边缘p1的直线距离和地下电气厂房洞室与反应堆厂房洞室间距设置相等时,即a1=a2、k1=d2时,所述主蒸汽管道直线管道长度L1进一步缩短,以降低长距离传输对蒸汽品质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使燃料厂房洞室正对着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的燃料输送通道;将电气厂房布置在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和汽轮发电机厂房之间;核岛三废处理系统布置在地下核辅助厂房中;核废物厂房在地下单独设置,为多台核电机组共用,放射性废物暂存在地下核废物厂房中。可确保燃料运输通道距离最短,燃料运输便利;同时可提供足够的空间布置电气贯穿件,便于核岛与常规岛之间的连接;核废物厂房单独布置可减小地下核电站核岛洞室群规模,有利于洞室群稳定,同时可将核废物厂房洞室容量做大,也可进一步处理后作为中低放废物处置场。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反应堆厂房洞室和地下核岛主洞室群的底层排水洞共同设置为一层,或者分别设置为一层或者若干层。可根据厂址条件和核岛洞室群底部与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灵活设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在所述顶部平台空间宽阔且离水源较近时,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沿着所述轴线M2布置在水源旁边或两侧;在所述顶部平台空间紧凑或离水源较远时,在厂址基准洪水位s2以上靠近水源旁边设置单独取水平台,并将取水建筑物等布置在取水平台上。有利于减小顶部平台的面积,提高取水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在所述地下电气厂房内设置主蒸汽隔离阀,在所述地面电气厂房内设置主给水隔离阀。可减少主蒸汽和主给水对管道的冲击及损伤,便于控制。
优选地,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使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两侧布置的配电装置和其它辅助生产设施避开汽轮发电机组飞射物的直接击中;设置冷却塔,使所述冷却塔沿着汽轮发电机厂房的轴线M2布置在水源旁边,且与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的距离大于冷却塔的高度。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优选地,所述步骤H)中高位注水箱或池和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在顶部平台上直接开挖处理形成或单独建造;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为封闭结构,与内置换料水箱连通,为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供水;所述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为敞开式,分别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供水。高位注水箱或池和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容量不受限制,可以大容量储水。因此大容量、高位差可确保非能动安全冷却系统长时间有效运行,不需要操作员干预的时间远大于地面三代核电AP1000等的72小时。
优选地,与放射性相关的厂房全部置于地下布置,地下核废物厂房经特殊处理后,作为短寿命的中低放废物处置场。
优选地,在所述顶部平台上,将核岛消防泵房、应急柴油机房分别布置在高位注水箱或池的两侧,满足建筑物消防要求。
本发明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成功解决了核电站在地下与地面分离布置以及如何确定地下与地面位置关系、主厂房群位置的技术难题,合理方便的提供了一种确定地下核电站地下核岛、地下核岛顶部平台之间合理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的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2)通过合理设置地下核岛洞室群基准底高程和排水洞,另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可使地下核岛洞室群始终处于岩体疏干区,有效阻断放射性核素在地下的迁移。
(3)通过确定合理的地下核岛洞室群顶部平台高程和洞室间距,可确保地下核岛洞室群稳定,提升地下核岛抗震性能。
(4)地下核电站地下核岛、地下核岛顶部平台上主厂房群位置的合理确定,可获得反应堆厂房洞室顶部较大的施工空间,同时可缩小主蒸汽管道直线管段、与地面高位水池或箱及应急冷却水池或箱等相连的非能动系统管线的长度,提高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反应堆厂房洞室1,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排水洞3,厂房洞室排水洞3-1,主洞室群排水洞3-2,顶部平台4,燃料厂房洞室5,燃料输送通道6,电气厂房7,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地面电气厂房7-2,汽轮发电机厂房8,汽轮机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靠近水源侧单独的取水平台10,高位注水箱或水池11,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和Ⅱ,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管道13,主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综合管廊14,冷却塔15,核岛消防泵房16,应急柴油机房17,反应堆压力容器18,反应堆压力容器下筒体冷端管嘴19,水源20,蒸汽发生器主蒸汽出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是针对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提出的。如图1~图3所示,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包括反应堆厂房洞室1、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排水洞3、顶部平台4、燃料厂房洞室5、燃料输送通道6、电气厂房(洞室)7、地面电气厂房7-2汽轮发电机厂房8、汽轮机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靠近水源侧单独的取水平台10、高位注水箱或水池11、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和Ⅱ、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管道13、主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综合管廊14、冷却塔15、核岛消防泵房16、应急柴油机房17、反应堆压力容器18、反应堆压力容器下筒体冷端管嘴19和水源20,蒸汽发生器主蒸汽出口21。
本发明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反应堆厂房洞室1(直径d1=45m)的底高程(c=170m)设置在地下水位(s1=150m)以上,底高程c与地下水位s1两者中间留有设置反应堆厂房洞室1和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底层排水洞3的空间。将反应堆压力容器18下筒体冷端管嘴19中心线处高程设置为地下核岛主洞室群基准底高程a,地下核岛主洞室群基准底高程(a=180m)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底高程(c=170m)以上。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厂址地下水埋深大时,地下水位s1为天然地下水位。底层排水洞3包括厂房洞室排水洞3-1和主洞室群排水洞3-2,可共同设置为一层,亦可分别设置为一层或者若干层
B.将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顶部平台4的顶部平台高程e1设置为反应堆厂房洞室1底高程c加上反应堆厂房洞室1高度(h1=80m)和其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120m),即e1=c+h1+h2=370m,e1高于厂址基准洪水位(s2=234m);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应满足h2≥2.5d1。若岩性质量好,洞室稳定有保证条件下,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满足h2﹤2.5d1也可行。
C.将反应堆厂房洞室1布置在地下核岛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靠近人工开挖边坡N一侧,1/2顶部平台4几何中心O1下方,燃料厂房洞室5正对着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燃料输送通道6,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空间位置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和汽轮发电机厂房8之间,地下核岛辅助厂房及其它厂房洞室按功能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附近,各主厂房洞室与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间距d2=50m(岩性质量好,洞室稳定有保证条件下可小于50m),核废物厂房在地下单独设置,可为多台核电机组共用。
D.电气厂房7分地面与地下两部分布置,地面电气厂房7-2布置在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正上方,主蒸汽管道13和主给水管道综合管廊14穿过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与地面电气厂房7-2后接入汽轮发电机厂房8。
E.设置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到地下核岛洞室群顶部平台4的高差为h3=16.5m,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到反应堆厂房洞室外边缘p1的直线距离为k1,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出口中心线M7到反应堆厂房洞室外边缘p1的直线距离为k2=15m,贯穿反应堆厂房洞室的主蒸汽管道中心线M8标高为a1=211.5m,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出口21中心标高为a2,反应堆厂房洞室1内部主蒸汽管道直线段长度为L2,反应堆厂房洞室1外部主蒸汽管道直线段长度为L3,将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出口21与汽轮发电机厂房的高压缸驱动端9之间的主蒸汽管道的直线段长度设置为L1,即L1=L2+L3,L2=a2-a1+k2,L3=e1-a1+h3+k1;
F.将主蒸汽管道13在地面电气厂房7-2与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之间垂直布置,汽轮发电机厂房8沿主蒸汽管道的中心线M1靠水源侧纵向布置,汽轮发电机厂房8紧贴地面电气厂房7-2布置,使蒸汽发生器主蒸汽出口21与汽轮发电机厂房的高压缸驱动端9之间的主蒸汽管道的直线段长度L1满足L1≤400m;
G.在地下核岛顶部平台4上以汽轮发电机厂房8的轴线M2为基准,分别在两侧布置配电装置和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其中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一般沿着汽轮发电机厂房8的轴线M2布置在水源20旁边。
H.在地下核岛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上,将高位注水箱或池11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上方,使高位注水箱或池11中心线M3与反应堆厂房洞室中心线M4重合;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Ⅱ在高位注水箱或池11两侧对称布置,且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Ⅱ的中心连线M5与两台蒸汽发生器12的径向连线M6垂直;地下核岛顶部平台4上核岛消防泵房16、应急柴油机房17及其它厂房分别布置在高位注水箱或池1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洞室1设置一层排水洞3-1,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设置一层排水洞3-2。
本发明中地下核岛辅助厂房、安全厂房洞室与燃料厂房洞室5组合成一个洞室。放射性三废处理系统布置在地下核岛辅助厂房中,放射性废物暂存在地下核废物厂房中。
在本实施例满足洞室稳定的前提下,将贯穿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主蒸汽管道中心线M8标高a1与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出口21中心标高a2设置同标高,且将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到反应堆厂房洞室1外边缘p1的直线距离和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与反应堆厂房洞室1间距设置相等时,即a1=a2=205m,k1=d2=50m,主蒸汽管道直线管道长度可进一步缩短,L1为240m。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中在厂址基准洪水位s2以上靠近水源旁边设置单独取水平台10;汽轮发电机厂房8两侧布置的主要厂房应避开汽轮发电机组飞射物的直接击中;冷却塔15沿着汽轮发电机厂房8轴线布置在水源20附近,且与汽轮发电机厂房8等主要厂房的距离大于冷却塔15的高度值,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布置在取水平台上。
本发明中在顶部平台4上设置了高位差、大容量的高位注水箱11、两个应急冷却水池Ⅰ、Ⅱ。高位注水箱11为封闭结构,与内置换料水箱连通,主要为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供水,与内置换料水箱中水成分相同;两个应急冷却水池Ⅰ、Ⅱ为敞开式,分别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供水。本发明成功解决了核电站在地下与地面分离布置以及如何确定地下与地面位置关系、主厂房群位置的技术难题,合理方便的提供了一种确定地下核电站地下核岛洞室群2、地下核岛顶部平台4合理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的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并不严格地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底高程c设置在地下水位s1以上,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底高程c与地下水位s1之间留有设置反应堆厂房洞室(1)和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排水洞(3)的空间,将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基准底高程a设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底高程c以上;
B)将汽轮发电机厂房(8)布置在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上,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8)依靠主蒸汽管道(13)与反应堆厂房洞室(1)相连,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高程e1和汽轮发电机厂房(8)布置位置应使主蒸汽管道(13)的直线段长度L1满足L1≤400m;
C)将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高程e1设置为底高程c加上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高度h1以及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即e1=c+h1+h2,且e1高于厂址基准洪水位s2;
D)将所述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顶部平台(4)沿中心线分为两半,靠近人工开挖边坡N一半的几何中心设为O1,将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布置在几何中心O1下方,将其他主厂房洞室与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间距d2设置为d2≥50m;
E)将电气厂房(7)分地面与地下两部分布置,地面电气厂房(7-2)布置在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正上方,所述主蒸汽管道(13)和主给水管道综合管廊(14)穿过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与地面电气厂房(7-2)后接入汽轮发电机厂房(8);
F)将所述主蒸汽管道(13)在地面电气厂房(7-2)与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之间垂直布置,且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8)沿主蒸汽管道的中心线M1靠水源(20)侧纵向布置,且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8)紧贴地面电气厂房(7-2)布置;
G)在所述顶部平台(4)上以汽轮发电机厂房(8)的纵向轴线M2为基准,分别在两侧布置配电装置和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其中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沿着所述轴线M2布置在水源(20)旁边;
H)在所述顶部平台(4)上,将高位注水箱或池(11)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洞室(1)上方,使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中心线M3与反应堆厂房洞室中心线M4重合;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Ⅱ)在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11)两侧对称布置,且所述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中心连线M5与两台蒸汽发生器(12)的径向连线M6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厂址地下水埋深大时,地下水位s1可为天然地下水位;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厂址地下水埋深小时,地下水位s1为在地下核岛洞室群周边设置疏排措施使地下核岛洞室群及其周边形成疏干区后的地下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满足300m﹥h2≥2.5d1,d1为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直径,其中覆盖层岩土体厚度也包含地面地基处理的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h2满足h2﹤2.5d1,d1为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直径,其中覆盖层岩土体厚度也包含地面地基处理的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在满足洞室稳定的前提下,将贯穿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内的蒸汽管道中心线M8标高a1与蒸汽发生器(12)主蒸汽出口(21)中心标高a2设置成同一标高,且将汽轮发电机厂房高压缸驱动端(9)到反应堆厂房洞室(1)外边缘p1的直线距离k1和地下电气厂房洞室(7-1)与反应堆厂房洞室(1)间距设置相等时,即a1=a2、k1=d2时,d2为其他主厂房洞室与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间距,所述主蒸汽管道(13)直线管道长度L1进一步缩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使燃料厂房洞室(5)正对着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的燃料输送通道(6);将电气厂房(7)布置在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1)和汽轮发电机厂房(8)之间;核岛三废处理系统布置在地下核辅助厂房中;核废物厂房在地下单独设置,为多台核电机组共用,放射性废物暂存在地下核废物厂房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反应堆厂房洞室(1)和地下核岛主洞室群(2)的排水洞(3)共同设置为一层,或者分别设置为若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在所述顶部平台(4)空间宽阔且离水源较近时,取水建筑物和冷却设施沿着所述轴线M2布置在水源(20)旁边或两侧;在所述顶部平台(4)空间紧凑或离水源(20)较远时,在厂址基准洪水位s2以上靠近水源旁边设置单独取水平台,并将取水建筑物布置在取水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还包括:在所述地下电气厂房(7-1)内设置主蒸汽隔离阀,在所述地面电气厂房(7-2)内设置主给水隔离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还包括:使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8)两侧布置的配电装置和其它辅助生产设施避开汽轮发电机组飞射物的直接击中;设置冷却塔(15),使所述冷却塔(15)沿着汽轮发电机厂房(8)的轴线M2布置在水源(20)旁边,且与所述汽轮发电机厂房(8)的距离大于冷却塔(15)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中高位注水箱或池(11)和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Ⅱ)在顶部平台(4)上直接开挖处理形成或单独建造;所述高位注水箱或池(11)为封闭结构,与内置换料水箱连通,为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供水;所述两个应急冷却水池或箱(Ⅰ、Ⅱ)为敞开式,分别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供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放射性相关的厂房全部置于地下布置,地下核废物厂房经特殊处理后,作为短寿命的中低放废物处置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部平台(4)上,将核岛消防泵房(16)、应急柴油机房(17)分别布置在高位注水箱或池(11)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84904.7A CN106373626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84904.7A CN106373626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73626A CN106373626A (zh) | 2017-02-01 |
CN106373626B true CN106373626B (zh) | 2018-03-20 |
Family
ID=5790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84904.7A Active CN106373626B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736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37684B (zh) * | 2018-12-27 | 2024-04-12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系统的地下核电站及其处置方法 |
CN113829080B (zh) * | 2021-08-02 | 2024-01-05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联合、多任务的水轮机转轮现场加工厂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84588A (ja) * | 1984-10-03 | 1986-04-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地下式原子力発電所 |
JPH03188395A (ja) * | 1989-12-19 | 1991-08-16 | Toshiba Corp | 原子力発電所と組合わせた海水揚水発電プラントシステム |
CN104064236B (zh) * | 2014-06-13 | 2017-02-15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阶地平埋型地下核电站 |
CN104064235A (zh) * | 2014-06-13 | 2014-09-24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坡式平埋型地下核电站 |
CN104064237A (zh) * | 2014-06-13 | 2014-09-24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山地全埋型地下核电站 |
CN104064233B (zh) * | 2014-06-13 | 2016-08-17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核岛洞室群l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CN104064234B (zh) * | 2014-06-13 | 2017-04-12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核岛洞室群长廊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CN104051037A (zh) * | 2014-06-13 | 2014-09-17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阶地下埋型地下核电站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10784904.7A patent/CN10637362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73626A (zh) | 2017-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9407B (zh) | 超安全并且可简易拆除的核电厂 | |
CN103850483B (zh) | 一种核电厂主厂房群布置方法 | |
CN106351254A (zh) | 多层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 |
JP2010101144A (ja) | 既設地下空洞を再利用した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 | |
CN104064233A (zh) | 核岛洞室群l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
CN104064236B (zh) | 阶地平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104051037A (zh) | 阶地下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106531265B (zh)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全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
CN106373626B (zh)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下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 |
CN104134477A (zh) | 核岛洞室群环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
CN104064235A (zh) | 坡式平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203966581U (zh) | 坡式平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203982804U (zh) | 核岛洞室群环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
CN104064237A (zh) | 山地全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106340330B (zh) |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台阶式布置设计方法 | |
CN104064229A (zh) | 反应堆及带放射性的辅助厂房置于地下的大型核电站 | |
CN203966573U (zh) | 反应堆及带放射性的辅助厂房置于地下的大型核电站 | |
CN104064234A (zh) | 核岛洞室群长廊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
RU2273901C2 (ru) | Подземная атом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 |
CN203966579U (zh) | 核岛洞室群长廊形布置地下核电站 | |
CN205025144U (zh) | 一种山体深埋式环绕型核岛厂房 | |
CN106128534B (zh) | 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 | |
CN212303096U (zh) | 一种利用废弃矿井安置核电站厂房的布置结构 | |
CN203966583U (zh) | 山地全埋型地下核电站 | |
CN105390169B (zh) | 一种山体深埋式核电站地下核岛厂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