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4606B - 跨骑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64606B CN106364606B CN201510441699.XA CN201510441699A CN106364606B CN 106364606 B CN106364606 B CN 106364606B CN 201510441699 A CN201510441699 A CN 201510441699A CN 106364606 B CN106364606 B CN 1063646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over component
- outer cover
- component
- strad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本发明的跨骑型车辆具有:车把;在所述车把的后方配置的座椅;在所述车把与所述座椅之间配置且收容规定的物体的收容构件;以及将所述收容构件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件,其中,所述车把支承于头管,所述外罩构件沿前后方向从所述座椅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收容构件的前方,并且在该外罩构件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跨骑型车辆具有配置在所述外罩构件的内侧并将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内罩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中,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车把与座椅之间配置有收容规定的物体的收容构件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燃料箱罩覆盖作为上述收容构件的燃料箱来提高外观设计性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12505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利用燃料箱罩来覆盖燃料箱整体时,燃料箱罩大型化,并且外观设计上的重点消失,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局部地覆盖燃料箱并使燃料箱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然而,使燃料箱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的结构需要对燃料箱实施提高外观设计性的涂装,或需要对燃料箱的焊接部进行设计,以免影响双膝夹持(日语:二一グリッ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覆盖收容构件整体且具备外观设计上的重点、并同时确保罩的刚性的跨骑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第一方案采用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有:车把6;在所述车把6的后方配置的座椅41;在所述车把6与所述座椅41之间配置且收容规定的物体的收容构件40;以及将所述收容构件40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件100,其中,所述车把6支承于头管11,所述外罩构件100沿前后方向从所述座椅41的前端41a延伸至所述收容构件40的前方,并且在该外罩构件10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101,所述跨骑型车辆1具有配置在所述外罩构件100的内侧并将所述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内罩构件110。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所述外罩构件10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102,所述开口101包括隔着所述棱线102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和隔着所述棱线102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二方案为基础,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所述棱线102前低后高地延伸,所述第一开口101a前高后低地延伸,所述第二开口101b前低后高地延伸。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为基础,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在所述收容构件40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30,所述外罩构件100在前侧具有向下方延伸至配置所述发动机30的高度的下方延伸部100B1,所述跨骑型车辆1具有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所述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的侧罩构件44。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四方案为基础,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所述侧罩构件44具有延伸至所述开口101的线状部123。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以上述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为基础,采用如下这样的结构:所述收容构件40是收容燃料的燃料箱。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配置在车把与座椅之间的收容构件的侧方由具有开口的外罩构件覆盖。通过覆盖收容构件的侧方整体,能够经由罩对收容构件进行双膝夹持,因此能够降低收容构件的成形、表面处理的费用。开口配置在沿前后方向从座椅的前端延伸至收容构件的前方的外罩构件的中间位置,因此容易引起关注。而且,开口沿着与外罩构件延伸的前后方向不同的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给观察到的人带来外观设计的冲击。该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由内罩构件覆盖。内罩构件从外罩构件的内侧覆盖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使开口的轮廓形状向外部露出并同时提高外罩构件的刚性。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棱线沿着外罩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提高外罩构件的刚性。而且,开口分离成隔着棱线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和隔着棱线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因此每一个的开口面积减少,能够提高外罩构件的刚性。而且,开口的个数增加,因此开口更容易引起关注。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棱线前低后高地延伸,相对于此,配置在上侧的第一开口前高后低地延伸,配置在下侧的第二开口前低后高地延伸,因此以棱线为界而分离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整体给予呈V字状相连的印象,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另外,根据第三方案,即使在施加弯曲力的情况下,与将开口直线地排列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得到高的刚性。
根据上述第四方案,侧罩构件从外罩构件的下方延伸部的后方沿着外罩构件的下边配置,因此在将外罩构件的前侧向下方延长至配置于收容构件的下方的发动机的高度的结构中,能够提高外罩构件的刚性。
根据上述第五方案,侧罩构件的线状部延伸至外罩构件的开口,因此能够形成将线引至开口那样的外观设计,而且,侧罩构件与外罩构件为不同构件,因此由于构件自身的质感或颜色等的差异,从而能够对引至开口的线进行强调。
根据上述第六方案,能够提高燃料箱的侧方的外观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左侧视图。
图5是上述车架的俯视图。
图6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箱罩的外罩构件的左侧视图。
图7是上述箱罩的内罩构件的左侧视图。
图8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上侧罩的左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6 车把
11 头管
30 发动机
40 燃料箱(收容构件)
41 座椅
41a 前端
44 上侧罩(侧罩构件)
100 外罩构件
100B1 下方延伸部
100d 下边
101 开口
101a 第一开口
101b 第二开口
102 棱线
110 内罩构件
123 线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的线CL。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适用于作为跨骑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机动二轮车1的前轮2支承于左右一对的前叉3的下端部。前叉3经由转向轴杆4及顶桥5而支承于车架10的前端部的头管11。在前叉3的上部及顶桥5上安装有杆式的转向用的车把6。
机动二轮车1的后轮7支承于摆臂8的后端部。摆臂8的前端部支承于车架10的枢轴部13a(参照图4)。后轮7例如经由链式的传动机构而与机动二轮车1的原动机即发动机30链接。在摆臂8的前缘部连结有后缓冲件9的下端部。
一并参照图4、图5,车架10具备头管11、在头管11的后方沿车身左右中心向后下方延伸的单一的主框架12、与主框架12的后下端部结合的枢轴框架13。主框架12从头管11侧起依次地一体形成横框架部12a、弯曲部12b及纵框架部12c。在弯曲部12b的后方固定有将后缓冲件9的上端部连结的缓冲件托架14。枢轴框架13具备对摆臂8的前端部进行支承的枢轴部13a。摆臂8的前端部经由沿着左右方向的枢轴13b(摆动轴)而支承于枢轴部13a。在枢轴框架13的后部固定有对排气消声器37进行支承的消声器支承托架13c。
而且,车架10具备:在主框架12的下方从头管11的下部向后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5;架设在主框架12与下行框架15的前部之间的前角撑板16;在下行框架15的上部的前下侧固定的前下角撑板17。在下行框架15的下端部结合有前发动机挂钩18(参照图1)。在前发动机挂钩18上支承发动机30的曲轴箱31的前端部。
而且,车架10具备前端部与主框架12及枢轴框架13结合的座椅框架20。座椅框架20具备:从主框架12的横框架部12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座椅轨道21;从枢轴框架13的枢轴部13a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支承框架22。支承框架22对左右的前座椅轨道21的后端部进行支承。支承框架22超过左右的前座椅轨道21的后端位置而向后上方延伸。支承框架22的后上部构成与左右的前座椅轨道21的后方相连的左右一对的后座椅轨道22a。在后座椅轨道22a的上部固定有后上角撑板23。
左右的前座椅轨道21的前后中间部之间经由中央横板24而连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中间”为不仅包括对象的两端间的中央,还包括对象的两端间的内侧的范围的意思。左右的后座椅轨道22a(后上角撑板23)的后部之间经由后横板25而连结。在上述结构的座椅框架20上配置有供驾驶者及同乘者就座的串列型的座椅41(参照图1)。
参照图1、图2,在车架10的内侧搭载有发动机30。发动机30例如为空冷单气缸发动机。发动机30在曲轴箱31的前部上方使气缸32立起。曲轴箱31的前端部支承于前发动机挂钩18。曲轴箱31的后端部支承于枢轴框架13。气缸32从曲轴箱31侧起依次具备气缸体33、气缸盖34及气缸盖罩35。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30可以是并列或V型等的多气缸发动机,也可以是水冷式发动机。
在气缸盖34的后部连接有包含节气门部等的吸气通路(未图示)。在气缸盖34的前部连接有排气管36的基端部。排气管36在气缸盖34的前部向下方弯曲,且在曲轴箱31的前下方向后方弯曲。
在曲轴箱31的下方配置有排气消声器37。在排气消声器37的前端部连接有排气管36的后端部。在排气消声器37的后端部右侧设有向右后方延伸而在后轮7的前端部右侧开口的尾管37a。
在主框架12的上方配置有积存发动机30的燃料的燃料箱40(收容构件)。在燃料箱40的后方配置有供驾驶员及后部同乘者就座的座椅41。
燃料箱40从主框架12的避开前部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设置到座椅41的前端位置。在燃料箱40的前方且在主框架12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有支承于主框架12的前部的主开关42(锁芯)。
燃料箱40及主开关42的左右外侧由左右一对的箱罩43覆盖。
在左右的箱罩43的下方配置有左右一对的上侧罩44(侧罩构件)。上侧罩44形成后方延伸部44a,该后方延伸部44a延伸到座椅41的前部的左右外侧的下方。
在左右的上侧罩44的下方设有将主框架12的纵框架部12c的周边覆盖的左右一对的中央侧罩45。
在左右的箱罩43的上部之间设有将燃料箱40及主开关42的上方覆盖的箱中央罩46。在箱中央罩46上设有能够对燃料箱40的加油口40a进行操作的加油口操作部46a和能够对主开关42的钥匙孔进行操作的开关操作部46b。
在左右的上侧罩44的后方延伸部44a的后方设有左右一对的后侧罩47。左右的后侧罩47前低后高地向后方延伸,且延伸到座椅41的后部的左右外侧的下方。在左右的后侧罩47的前部的下方设有将后座踏板托架68的安装部分覆盖的左右一对的后下侧罩48。
在左右的后侧罩47的后方设有左右一对的挡泥板侧支架49及左右一对的尾侧罩50。在尾侧罩50的后部之间配置有位于座椅41的后端部的正下方的尾灯51。挡泥板侧支架49以从尾灯51分离的方式向后下方延伸。挡泥板侧支架49的后端部经由后端连结部52而连结。在后端连结部52的左右外表面上支承有左右一对的后方向指示灯53。在后端连结部52的后表面上支承有牌照灯54及反射器55。在后端连结部52的下方设有向后下方延伸的后尾挡泥板56。在后尾挡泥板56的后表面支承有牌照57。
在转向轴杆4及顶桥5上支承有前照灯60、左右一对的前方向指示灯61及仪表装置62。在前照灯60与位于其上方的仪表装置62之间配置有前中央盖罩63。在前照灯60的左右外侧配置有左右一对的前侧盖罩64。在前照灯60的下方,与前照灯60分离而配置有前挡泥板65。
在枢轴框架13的左右外侧安装有左右一对的踏板用板66。在踏板用板66上支承有供驾驶员放脚的可倾倒式的主踏板67。在支承框架22的左右外侧安装有左右一对的后座踏板托架68。在后座踏板托架68上支承有供后部同乘者放脚的折叠式的后座踏板69。
在枢轴框架13的下端部固定有沿着左右方向的下横管26(参照图4)。在下横管26的左右外侧固定有左右一对的停车架托架27。在停车架托架27上支承有将车身以直立状态支承的主停车架70。主停车架70经由沿着左右方向的摆动轴而被支承为能够收纳。在下横管26的左外侧固定有侧停车架托架28。在侧停车架托架28上支承有将车身向左侧倾斜支承的侧停车架71。侧停车架71经由摆动轴而被支承为能够收纳,该摆动轴相对于左右方向而左高右低地倾斜。
参照图6、图7,箱罩43具有外罩构件100和内罩构件110。如图1所示,外罩构件100将配置在车把6与座椅41之间的燃料箱40的侧方覆盖,该座椅41配置在车把6的后方。外罩构件100沿前后方向从座椅41的前端41a延伸到燃料箱40的前方(头管11的侧方)。
外罩构件100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101。需要说明的是,中间位置是指从座椅41的前端41a到头管11的侧方之间的区域。即,中间位置并非表示距图6所示的外罩构件100的前端100a及后端100b的距离相等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01在外观上来说,优选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将外罩构件100的从前端100a到后端100b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正中央的区域。
如图6所示,外罩构件10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102。棱线102具有夹着开口101的前棱线部102a和后棱线部102b。棱线102前低后高地延伸。外罩构件100以棱线102为界而在上部100A和下部100B变更倾斜度。如图3所示,外罩构件100的上部100A从棱线102朝向车辆中央而向斜上方倾斜。而且,外罩构件100的下部100B从棱线102朝向车辆中央而向斜下方倾斜。
如图6所示,开口101包括: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第一开口101a前高后低地延伸。第一开口101a配置于外罩构件100的上部100A的向斜后方倾斜的后方倾斜部100A2。后方倾斜部100A2配置在外罩构件100的前侧面部100A1与后侧面部100A3之间。
如图2所示,前侧面部100A1比后侧面部100A3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后方倾斜部100A2倾斜延伸,将前侧面部100A1的后端与后侧面部100A3的前端连接。外罩构件100的上部100A朝向车辆中央而向斜上方倾斜,第一开口101a在图2所示的俯视下能够视觉辨认。第一开口101a在俯视下以随着朝向后方而从线CL分离的方式逐渐扩展地延伸。
如图6所示,第二开口101b前低后高地延伸。第二开口101b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大于棱线102的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而且,第二开口101b比第一开口101a延伸得长。第二开口101b的上端隔着棱线102而与第一开口101a的下端接近配置。第二开口101b配置于外罩构件100的下部100B的向斜后方倾斜的后方倾斜部100B2。后方倾斜部100B2配置在外罩构件100的前侧的下方延伸部100B1与后侧面部100B3之间。
下方延伸部100B1比后侧面部100B3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外罩构件100的后方倾斜部100B2倾斜延伸,将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端与后侧面部100B3的前端连接。下方延伸部100B1形成为朝向下方延伸的大致三角形。如图1所示,下方延伸部100B1向下方延伸至在燃料箱40的下方配置的发动机30的高度。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下方延伸部100B1比构成发动机30的气缸盖罩35及气缸盖34向下方延伸,且向下方延伸至到达气缸体33的高度。
如图6所示,外罩构件100具有箱中央罩安装部103、内护罩安装部104、内罩安装部105、上侧罩安装部106。箱中央罩安装部103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上边100c配置。外罩构件100经由箱中央罩安装部103而安装于箱中央罩46(参照图2)。箱中央罩安装部103具有供在箱中央罩46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插入的开口103a(参照图6),且在与箱中央罩46卡合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螺钉构件固定。
内护罩安装部104沿着外罩构件100的前端100a配置。如图3所示,在内护罩安装部104上安装有内护罩29。内护罩29覆盖前叉3的后方。如图6所示,内护罩安装部104具有固定螺钉的多个螺纹固定部104a。内护罩29具有能够与多个螺纹固定部104a对置的未图示的多个凸台孔部,相对于外罩构件100被螺纹固定。
如图6所示,内罩安装部105配置在开口101的附近。内罩安装部105将图7所示的内罩构件110安装在外罩构件100的内侧。如图6所示,内罩安装部105具有:在开口101(第二开口101b)的下端附近配置的第一凸台孔部105a;在开口101(第二开口101b)与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之间配置的第二凸台孔部105b;在开口101的弯曲部内侧(第一开口101a与第二开口101b之间)配置的第三凸台孔部105c;以及在开口101(第一开口101a)的上端附近配置的卡挂固定部105d。
如图7所示,内罩构件110具有:能够与第一凸台孔部105a对置的第一螺纹固定部111a;能够与第二凸台孔部105b对置的第二螺纹固定部111b;能够与第三凸台孔部105c对置的第三螺纹固定部111c;以及能够卡挂固定于卡挂固定部105d的卡挂固定片111d。使钩状的卡挂固定片111d卡挂固定于卡挂固定部105d,将第一螺纹固定部111a与第一凸台孔部105a进行螺纹固定,将第二螺纹固定部111b与第二凸台孔部105b进行螺纹固定,将第三螺纹固定部111c与第三凸台孔部105c进行螺纹固定,由此将内罩构件110安装于外罩构件100。
如图6所示,上侧罩安装部106从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上侧罩安装部106将图8所示的上侧罩44从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安装。如图6所示,上侧罩安装部106具有:沿着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配置的多个凸台孔部106a;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的多个螺纹固定部106b。
如图8所示,上侧罩44具有:能够与多个凸台孔部106a对置的多个螺纹固定部120a;能够与多个螺纹固定部106b对置的多个凸台孔部120b。将多个螺纹固定部120a与多个凸台孔部106a进行螺纹固定,并将多个凸台孔部120b与多个螺纹固定部106b进行螺纹固定,由此将上侧罩44安装于外罩构件100。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侧罩44上设有安装图1所示的中央侧罩45的中央侧罩安装部121和安装后侧罩47的后侧罩安装部122。
如图7所示,内罩构件110具有将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闭塞部112。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闭塞部112覆盖开口101的大致全部。需要说明的是,在闭塞部112上可以存在百叶窗等突起部。为了提高外罩构件100的刚性,优选闭塞部112覆盖开口101的一半以上的面积。闭塞部112具有将第一开口101a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第一闭塞部112a和将第二开口101b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第二闭塞部112b。第一闭塞部112a前高后低地延伸。第一闭塞部112a覆盖第一开口101a的全部。第一闭塞部112a形成为比第一开口101a的轮廓形状大一圈的相似形状。
第二闭塞部112b前低后高地延伸。第二闭塞部112b覆盖第二开口101b的全部。第二闭塞部112b形成为比第二开口101ba的轮廓形状大一圈的大致相似形状。
而且,内罩构件110具有将第一闭塞部112a与第二闭塞部112b连结的连结部113。连结部113将第一闭塞部112a的下端与第二闭塞部112b的上端连结。前高后低地延伸的第一闭塞部112a与前低后高地延伸的第二闭塞部112b由连结部113连结,由此内罩构件110整体形成为V字状。
如图8所示,上侧罩44具有线状部123。线状部123延伸至图6所示的外罩构件100的开口101(第二开口101b)。外罩构件100具有配置线状部123的线状槽107。线状槽107剖视下形成为大致凹状。线状槽107配置在与棱线102大致平行的下边100d的直线部100d1的延长线上。线状槽107以与第二开口101b的下边101b1连接的方式延伸。线状部123配置于线状槽107,沿着外罩构件100的外侧(表面)而呈直线状地延伸至第二开口101b的下边101b1。
线状部123在前端具有内罩抵接部123a。内罩抵接部123a与内罩构件110的内侧抵接。通过内罩抵接部123a通过与内罩构件110的内侧抵接,来限制线状部123的前端位置。内罩抵接部123a配置在内罩构件110的内侧,不向外侧露出。
而且,上侧罩44在线状部123的下方具有切口部124。在切口部124上形成有肋状(板状)的外罩抵接部124a。外罩抵接部124a与图6所示的外罩构件100的突起部108的内侧抵接。突起部108具有沿着切口部124的形状的形状。外罩抵接部124a与突起部108的内侧抵接,由此限制线状部123的基端位置。而且,外罩抵接部124a对线状部123的基端进行加强。外罩抵接部124a配置在外罩构件100的内侧,不向外侧露出。
如以上说明那样,机动二轮车1具有车把6、在车把6的后方配置的座椅41、在车把6与座椅41之间配置且收容燃料的燃料箱40、将燃料箱40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件100,车把6支承于头管11,外罩构件100沿前后方向从座椅41的前端41a延伸到燃料箱40的前方,并且在该外罩构件10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101,该机动二轮车1具有配置在外罩构件100的内侧并将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内罩构件110。
根据该结构,如图1所示,配置在车把6与座椅41之间的燃料箱40的侧方由具有开口101的外罩构件100覆盖。通过覆盖燃料箱40的侧方整体,能够经由罩对燃料箱40进行双膝夹持,因此能够降低燃料箱40的成形、表面处理的费用。开口101配置在沿前后方向从座椅41的前端41a延伸到燃料箱40的前方的外罩构件100的中间位置,因此容易引起关注。而且,开口101沿着与外罩构件100延伸的前后方向不同的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给观察到的人带来外观设计的冲击。该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由内罩构件110覆盖。内罩构件110从外罩构件100的内侧覆盖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使开口101的轮廓形状向外部露出并同时提高外罩构件100的刚性。
因此,能够覆盖燃料箱40的整体,且具备外观设计上的重点,并同时确保箱罩43的刚性。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1中,外罩构件10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102,开口101包括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和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
根据该结构,棱线102沿着外罩构件100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提高外罩构件100的刚性。而且,开口101分离成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和隔着棱线102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因此每一个的开口面积减少,能够提高外罩构件100的刚性。另外,开口101的个数增加,因此开口101更容易引起关注。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1中,棱线102前低后高地延伸,第一开口101a前高后低地延伸,第二开口101b前低后高地延伸。
根据该结构,棱线102前低后高地延伸,相对于此,配置在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前高后低地延伸,配置在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前低后高地延伸,因此以棱线102为界而分离的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整体给予呈V字状相连的印象,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另外,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施加弯曲力的情况下,与将开口101直线地排列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得到高的刚性。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1中,在燃料箱40的下方配置发动机30,外罩构件100在前侧具有向下方延伸至配置发动机30的高度的下方延伸部100B1,且机动二轮车1具有从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的上侧罩44。
根据该结构,上侧罩44从外罩构件100的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因此在将外罩构件100的前侧向下方延长至配置于燃料箱40的下方的发动机30的高度的结构中,能够提高外罩构件100的刚性。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1中,上侧罩44具有延伸至开口101的线状部123。
根据该结构,上侧罩44的线状部123延伸至外罩构件100的开口101,因此能够形成将线引至开口101那样的外观设计,而且,上侧罩44与外罩构件100为不同构件,因此由于构件自身的质感或颜色等的差异,从而能够对引至开口101的线进行强调。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1中,收容构件是收容燃料的燃料箱40。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燃料箱40的侧方的外观设计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跨骑型车辆中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还包括三轮(除了一前轮且两后轮的车辆之外,还包括两前轮且一后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置在车把6与座椅41之间并收容规定的物体的收容构件,例示了收容燃料的燃料箱40,但该结构是一例。配置在车把6与座椅41之间的收容构件包括例如能够收容(收纳)规定的物体(跨骑型车辆部件、驾驶员用品(头盔等)、其他的物品)的收纳构件(收纳箱)等。
而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开口101包括第一开口101a和第二开口101b的方式,但是开口101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而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1个内罩构件110覆盖多个开口101(第一开口101a、第二开口101b)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利用多个内罩构件110覆盖1个开口101的方式,还可以是利用多个内罩构件110覆盖多个开口101的方式。
而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外罩构件100具备下方延伸部100B1的方式,但也可以是没有下方延伸部100B1的方式。
Claims (5)
1.一种跨骑型车辆(1),其具有:
车把(6);
在所述车把(6)的后方配置的座椅(41);
在所述车把(6)与所述座椅(41)之间配置且收容规定的物体的收容构件(40);以及
将所述收容构件(40)的侧方覆盖的外罩构件(100),
所述车把(6)支承于头管(11),
所述外罩构件(100)沿前后方向从所述座椅(41)的前端(41a)延伸至所述收容构件(40)的前方,并且在该外罩构件(10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101),
所述跨骑型车辆(1)具有配置在所述外罩构件(100)的内侧并将所述开口(10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内罩构件(110),
所述外罩构件(10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102),
所述开口(101)包括隔着所述棱线(102)而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开口(101a)和隔着所述棱线(102)而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开口(10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中,
所述棱线(102)前低后高地延伸,
所述第一开口(101a)前高后低地延伸,
所述第二开口(101b)前低后高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中,
在所述收容构件(40)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30),
所述外罩构件(100)在前侧具有向下方延伸至配置所述发动机(30)的高度的下方延伸部(100B1),
所述跨骑型车辆(1)具有从所述下方延伸部(100B1)的后方沿着所述外罩构件(100)的下边(100d)配置的侧罩构件(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中,
所述侧罩构件(44)具有延伸至所述开口(101)的线状部(12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中,
所述收容构件(40)是收容燃料的燃料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41699.XA CN106364606B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跨骑型车辆 |
PCT/JP2016/071368 WO2017018309A1 (ja) | 2015-07-24 | 2016-07-21 | 鞍乗り型車両 |
BR112018000697-1A BR112018000697B1 (pt) | 2015-07-24 | 2016-07-21 |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
PE2018000070A PE20180274A1 (es) | 2015-07-24 | 2016-07-21 | Vehiculo de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
CONC2018/0001632A CO2018001632A2 (es) | 2015-07-24 | 2018-02-20 | Vehículo tipo montar a horcajada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41699.XA CN106364606B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跨骑型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64606A CN106364606A (zh) | 2017-02-01 |
CN106364606B true CN106364606B (zh) | 2019-04-19 |
Family
ID=5788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41699.XA Active CN106364606B (zh) | 2015-07-24 | 2015-07-24 | 跨骑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64606B (zh) |
BR (1) | BR112018000697B1 (zh) |
CO (1) | CO2018001632A2 (zh) |
PE (1) | PE20180274A1 (zh) |
WO (1) | WO20170183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66125B2 (ja) * | 2017-12-27 | 2020-10-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5530A (en) * | 1984-09-14 | 1987-08-11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ide cov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
CN103029780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
CN203793516U (zh) * | 2012-09-06 | 2014-08-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燃料箱罩安装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84715B2 (ja) * | 2005-04-01 | 2011-05-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輌のシュラウド |
JP6255761B2 (ja) * | 2013-07-16 | 2018-01-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カバー支持構造 |
-
2015
- 2015-07-24 CN CN201510441699.XA patent/CN106364606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1 WO PCT/JP2016/071368 patent/WO20170183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21 BR BR112018000697-1A patent/BR11201800069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7-21 PE PE2018000070A patent/PE20180274A1/es unknown
-
2018
- 2018-02-20 CO CONC2018/0001632A patent/CO2018001632A2/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5530A (en) * | 1984-09-14 | 1987-08-11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ide cove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
CN103029780A (zh) * | 2011-09-28 | 2013-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的炭罐配置结构 |
CN203793516U (zh) * | 2012-09-06 | 2014-08-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燃料箱罩安装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8000697B1 (pt) | 2022-09-13 |
WO2017018309A1 (ja) | 2017-02-02 |
PE20180274A1 (es) | 2018-02-06 |
BR112018000697A2 (pt) | 2018-09-18 |
CO2018001632A2 (es) | 2018-02-28 |
CN106364606A (zh) | 2017-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32187C (zh) | 跨骑式车辆 | |
US7802907B2 (en) | Vehicle | |
CN102069873B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 |
JP633387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 |
CN103448846B (zh) | 鞍乘型车辆的辅机安装结构 | |
CN102556230A (zh) |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 |
EP1767444A1 (en) |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JP5946244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ポンプ取付構造 | |
CN101376413B (zh) | 反射器支撑装置 | |
CN101746449B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09278922A (zh) |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06364606B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1746327B (zh) | 摩托车 | |
CN101612972B (zh) | 摩托车 | |
JP4478195B1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1830259A (zh) |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 | |
CN103010349A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CN107709146B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CN104554557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N109562805A (zh) | 车辆 | |
CN101612963B (zh) | 车灯和摩托车 | |
CN101811535A (zh) | 摩托车 | |
JP453184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 |
JP200917321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 |
CN110402220A (zh) |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