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4444A -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4444A
CN106364444A CN201610906675.1A CN201610906675A CN106364444A CN 106364444 A CN106364444 A CN 106364444A CN 201610906675 A CN201610906675 A CN 201610906675A CN 106364444 A CN106364444 A CN 106364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network
automobile
pulley
vehicle
elev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66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4444B (zh
Inventor
陈瑞轩
李彪
李一彪
张燕青
蔡萧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rag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rag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rag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rag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066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64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64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4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4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44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6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actual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to vehicle deformation, bumper displacement or bumpe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6Safety nets, transparent sheets, curtains, or the like, e.g. between occupants and glass
    • B60R21/08Safety nets, transparent sheets, curtains, or the like, e.g. between occupants and glass automatically movable from an inoperative to an operative position, e.g. in a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021/028Means preventing passenger from falling out of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该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包括防护网、能够使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第一位置或下降至第二位置的升降机构、碰撞传感器、控制机构、与防护网的第二边连接的固定机构;碰撞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第一边与第二边相对应;碰撞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应控制升降机构启动,以使防护网的第一边相对于固定机构上升或者下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如今,客车、私人家用车辆、货车等各种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道路上的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由于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车身会受到严重破坏,并会发生翻滚以及侧向滑动等情况,此时车内乘员容易沿着车体破损部位(如侧面窗户、门、前车窗等部位)甩出车体,而乘员甩出车体后会高速摔到路面或者与其它车辆碰撞,摔到路面后还面临过往车辆碾压的危险,因此乘员被甩出车体的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乘员在发生事故后留在车内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因此在车辆发生事故时防止车辆乘员被甩出对于车辆安全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包括防护网、能够使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第一位置或下降至第二位置的升降机构、碰撞传感器、控制机构、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连接的固定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碰撞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应;
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发送强度信号信息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依据所述强度信号信息对应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启动,以使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上升或者下降。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交错绕设在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的绳索、能够改变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距离的滑轮组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绳索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的转轴或所述第二滑轮组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自由端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多个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多个第二滑轮;所述绳索交错绕设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轮;
所述滑轮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滑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竖梁,所述竖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竖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能够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辊轴和能够相对所述辊轴转动的卷辊;
所述防护网能够卷设在所述卷辊上,且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与所述卷辊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能够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滑道和能够相对所述滑道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滑道用于与所述车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三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用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所述第一位置或下降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锁定所述第一横梁。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绳索的自由端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通过钩子或者卡子可拆卸连接;
所述防护网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通过拉链连接。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
所述碰撞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汽车的车架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启动时,所述防护网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顶端的位置;
和/或,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侧面,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顶端的位置;或者,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第二位置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底端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启动时,所述防护网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侧面。
综上所述,当车辆等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机构根据此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升降机构启动,即发生事故时,能够自动启动升降机构,使防护网的第一边相对于固定机构上升或者下降。
当升降机构设置于车辆的底端时,固定机构连接于车辆的顶端,此时,防护网位于固定机构处,且防护网的第一边也处于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升降机构启动,即:升降机构使防护网的第一边下降至第二位置。升降机构带动防护网的第一边下降,从而带动防护网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下伸展,直到第一边下降到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即第二位置处,实现了防护网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之间的部位覆盖,当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当升降机构设置于车辆的顶端时,固定机构连接于车辆的底端,此时,防护网位于固定机构处,且防护网的第一边也处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升降机构启动,即:升降机构使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第一位置。升降机构带动防护网的第一边向上升起,从而带动防护网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伸展,直到第一边上升到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即第一位置处,实现了防护网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之间的部位覆盖,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当车辆等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车辆能够自动启动升降机构,使得防护网伸展开来,将车体发生事故后容易破损的部位(如侧面窗户、门、前车挡风玻璃处等部位)遮挡住,防止乘员被甩出,乘员在发生事故后能够留在车内,保障了乘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发生事故时由于防护网能对车体易破损处进行遮挡,而且车体易破损处往往在前挡风玻璃处和两侧车门处,因此发生事故时,防护网也能阻挡玻璃碎裂时的大块碎片溅入车内,伤害乘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第一结构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第二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第二结构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升降机构的第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升降机构的第二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锁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处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在汽车侧面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在客车侧面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升降机构的另一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防护网;11-第一边;12-第二边;21-第一位置;22-第二位置;3-升降机构;31-第一滑轮组;32-第二滑轮组;33-绳索;311-第一滑轮;321-第二滑轮;3411-第一横梁;3412-第二横梁;3421-竖梁;343-气缸;4-固定机构;5-张紧机构;51-滑道;52-第二连接件;6-锁定机构;61-定位口;62-伸缩柱;63-压台;71-电机;72-卡槽;73-导轮;7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包括防护网1、能够使所述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上升至第一位置21或下降至第二位置22的升降机构3、碰撞传感器、控制机构、与所述防护网1的第二边12连接的固定机构4;
所述升降机构3和所述碰撞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边11与所述第二边12相对应;
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发送强度信号信息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依据所述强度信号信息对应控制所述升降机构3启动,以使所述防护网1的第一边11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4上升或者下降。
当车辆等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机构根据此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升降机构3启动,即发生事故时,能够自动启动升降机构3,使防护网1的第一边11相对于固定机构4上升或者下降。
具体而言,参见图1和图2所示,当升降机构3设置于车辆的底端时,固定机构4连接于车辆的顶端,此时,防护网1位于固定机构4处,且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也处于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升降机构3启动,即:升降机构3使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下降至第二位置22。升降机构3带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下降,从而带动防护网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下伸展,直到第一边11下降到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即第二位置22处,实现了防护网1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之间的部位覆盖,当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1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当升降机构3设置于车辆的顶端时,固定机构4连接于车辆的底端,此时,防护网1位于固定机构4处,且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也处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升降机构3启动,即:升降机构3使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上升至第一位置21。升降机构3带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向上升起,从而带动防护网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伸展,直到第一边11上升到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即第一位置21处,实现了防护网1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之间的部位覆盖,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1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当车辆等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时,车辆能够自动启动升降机构3,使得防护网1伸展开来,将车体发生事故后容易破损的部位(如侧面窗户、门、前车挡风玻璃处等部位)遮挡住,防止乘员被甩出,乘员在发生事故后能够留在车内,保障了乘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发生事故时由于防护网1能对车体易破损处进行遮挡,而且车体易破损处往往在前挡风玻璃处和两侧车门处,因此发生事故时,防护网1也能阻挡玻璃碎裂时的大块碎片溅入车内,伤害乘客。
优选地,如图11所示,防护网1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或者如图9和图10所示,防护网1的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防护网1的形状能够将需要遮挡的部位:车体发生事故后容易破损的部位(如侧面窗户、门、前车挡风玻璃处等部位)遮挡住即可。
优选地,汽车内部还设置有按钮,按钮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按下按钮,控制机构对应控制升降机构3启动,实现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既能手动控制启动,又能够自动控制启动。
优选地,固定机构4与防护网1的第二边12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发生事故后防护网1伸展开后,人员能够通过将固定机构4与防护网1的第二边12拆离而脱离车体。
作为可实现的一种方式,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滑轮组31和第二滑轮组32、交错绕设在所述第一滑轮组3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32上的绳索33、能够改变所述第一滑轮组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滑轮组3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距离的滑轮组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滑轮组3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32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绳索33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31的转轴或所述第二滑轮组32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绳索33的自由端与所述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参见图5和图6所示,第一滑轮组31包括多个第一滑轮311,第二滑轮组32包括多个第二滑轮321,所述绳索33交错绕设多个所述第一滑轮311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轮321;优选地,多个第一滑轮311的中心端面与多个第二滑轮321的中心端面均在同一平面上,使得绳索33在交错带动第一滑轮311和第二滑轮321转动的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最小,减小了对绳索33的损耗,从而延长了绳索33的使用寿命。
滑轮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横梁3411和第二横梁3412;第一横梁3411和第二横梁3412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滑轮组3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
每个第一滑轮311的中心轴(图中未显示)均与第一横梁3411固定连接,每个第二滑轮321的中心轴(图中未显示)均与第二横梁3412固定连接;第一滑轮311能够相对第一滑轮311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第二滑轮321能够相对第二滑轮321的中心轴自由转动,可选地,第一滑轮311与第一滑轮311的中心轴间隙配合,且第二滑轮321与第二滑轮321的中心轴间隙配合;或者,第一滑轮311与第一滑轮311的中心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第二滑轮321与第二滑轮321的中心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
第一横梁3411与第二横梁3412之间通过气缸343或者液压缸连接,具体而言,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缸体与第二横梁3412固定连接,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横梁3411固定连接;或者,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缸体与第一横梁3411固定连接,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横梁3412固定连接;
优选地,气缸343或者液压缸有两个,两个气缸343或者液压缸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梁34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一横梁3411与第二横梁3412之间的相对运动更稳定。
第二支架包括竖梁3421,竖梁34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横梁341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横梁3412与竖梁3421固定连接,第一横梁3411与竖梁3421滑动连接;或者,第一横梁3411与竖梁3421固定连接,第二横梁3412与竖梁3421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轨或者吊轨滑动连接,且滑轨或者吊轨的延伸方向与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运动方向一致。
优选地,竖梁3421有两个,两个竖梁3421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梁34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更稳定的支撑第一横梁3411和第二横梁3412。
两个竖梁3421用于与车辆的内部连接,从而固定升降机构3。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两个竖梁3421用于与车辆的内部连接,且设置在车辆的顶端或者底端,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缸体伸出时,第一横梁3411向远离第二横梁3412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滑轮311的中心轴与第一横梁3411固定连接,第二滑轮321的中心轴与第二横梁341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滑轮组31向远离第二滑轮组3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滑轮组3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轮组3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距离变大,即交错绕设在第一滑轮组31和第二滑轮组32上的绳索33被拉伸,即饶设在第一滑轮组31和第二滑轮组32上的绳索33的长度变长,因而处于升降机构3之外的绳索33的长度变短,由于绳索33的自由端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可拆卸连接,使得绳索33带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移动,从而带动防护网1展开,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之间的部位覆盖,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1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绳索33的固定端与第一滑轮组31的转轴或第二滑轮组32的转轴固定连接,例如绳索33的固定端通过粘胶、螺接或者卡接的方式连接;绳索33的自由端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钩子或者卡子连接,方便乘员能够将自由端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分离,从而方便人员逃生至车外。
优选地,升降机构3还包括绳索33限位机构;例如,绳索33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管,限位管与竖梁3421固定连接,绳索33的自由端穿过限位管,从而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连接,防止升降机构3启动的过程中绳索33的自由端随着升降机构3的运动而改变位置,进而使得自由端拉动防护网1的伸展更稳定与有效。
作为可实现的另外一种方式,升降机构3还可以包括第二液压缸或者第二气缸,第二液压缸或者第二气缸为常开的液压缸或者气缸,第二液压缸或者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绳索33的一端,绳索33的另一端连接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升降机构3启动时,第二液压缸或者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实现了绳索33的自由端向靠近升降机构3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防护网1伸展开来。
作为可实现的第三种方式,参见图12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用于固定于车辆的顶端或者车辆的底端的电机71,绳索33的一端与电机71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固定于车辆上的卡槽72、导轮73,最终绳索33的自由端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连接;导轮73固定连接于车辆使得绳索33需要换向的位置,以便于绳索33的换向;绳索33靠近防护网1的一端连接有与卡槽72相对应的卡块74,卡块74使得绳索33的自由端只能由电机71向防护网1的方向移动,而不能反向移动。
具体而言,可选地,卡块74的长度方向与绳索33的长度方向一致,卡块74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尖角,另一端面为垂直于绳索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且卡块的尖角端远离防护网设置,卡块74为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绳索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电机71转动使得绳索卷绕于电机的转轴,从而绳索带动卡块向靠近卡槽72的方向移动,直到卡块的尖角端穿过卡槽,且卡槽72使得弹性件被压缩,从而卡块74整体穿过卡槽;由于卡块靠近防护网的一端具有垂直于绳索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因而平面能够卡在卡槽靠近电机的一端面,防止卡块反向穿过卡槽,实现了防护网只能单向移动:只能向靠近电机的方向移动,对防护网的伸展起到锁定的作用,防止防护网反向落回,而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
发生交通事故时,升降机构3自动启动,电机转动使得绳索33绕设于电机71的转轴上,即绳索拉动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或者下降,也就是说带动防护网伸展开,起到遮挡住车辆的易破损处,防止乘员被甩出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只列举了三种升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升降机构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具体实现方式,任何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均可。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能够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辊轴和能够相对所述辊轴转动的卷辊;
所述防护网1能够卷设在所述卷辊上,且所述防护网1的第二边12与所述卷辊可拆卸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固定机构4可以为卷辊式,不需要使用防护网1时,防护网1卷设在卷辊上;此时,卷辊能够相对于辊轴自由转动,例如卷辊与辊轴之间间隙配合,或者卷辊与辊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因而,升降机构3拉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时,卷辊能够随防护网1转动,从而防护网1脱离卷辊,向升降机构3的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机构4为卷辊式时,固定机构4可以设置于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或者设置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
或者,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能够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防护网1的第二边1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的固定机构4只能设置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
例如,第一连接件为连接环,连接环的一端与防护网的第二边连接,另一端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为连接绳索,连接绳索的一端与防护网的第二边连接,另一端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只列举了两种第一连接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具体实现方式,任何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均可。
也就是说,固定机构4也可以为第一连接件式,不需要使用防护网1时,防护网1能够堆积于第一连接件上或者地板上;此时,升降机构3拉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时,处于堆积状态的防护网1慢慢伸展开来,并向升降机构3的方向延伸。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当升降机构3设置于车辆的顶端时,固定机构4设置于车辆的底端,此时,防护网1呈堆积或者卷绕状态位于固定机构4处,且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也处于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即第二位置22处,绳索33的自由端从升降机构3伸出,贯穿车辆的高度方向,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连接,绳索33带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向上升起,从而带动防护网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伸展,直到第一边11上升到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即第一位置21处,实现了防护网1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之间的部位覆盖,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1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当升降机构3设置于车辆的底端时,固定机构4设置于车辆的顶端,此时,防护网1呈卷绕状态位于固定机构4处,且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也处于车辆靠近顶端的位置,即第一位置21处,绳索33的自由端从升降机构3伸出,贯穿车辆的高度方向,与防护网1的第一边11连接,绳索33拉动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下降,从而带动防护网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下伸展,直到第一边11下降到车辆靠近底端的位置,即第二位置22处,实现了防护网1将车辆处于升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之间的部位覆盖,发生事故时乘员有被甩出的趋势,但是会被防护网1拦住,从而防止了乘员被甩出,保障了乘员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机构4为第一连接件式时,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5;
所述张紧机构5包括滑道51和能够相对所述滑道51滑动的第二连接件52;所述滑道用于与所述车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与所述防护网1的第三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12连接。
参见图8所示,滑道51为管柱件,第二连接件52为环状件,环状件套设于管柱件,并能够沿管柱件滑动,且环状件与防护网1的第三边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钉接、胶粘、纽扣或者子母扣的方式连接;
或者,滑道51为第一滑槽,第二连接件52的一端卡设入第一滑槽内,并能够沿第一滑槽滑动,第二连接件52的另一端与防护网1的第三边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钉接、胶粘、纽扣或者子母扣的方式连接;
安装时,滑道51设置于升降机构3与固定机构4之间,且滑道51的形状可以为直的长柱体,如图9和图11所示,滑道51的形状还可以为不规则的长柱体,如图10所示,要根据防护网1的第三边的形状来适配,从而达到将防护网1伸展开来,达到遮挡住车体易破损处的效果;
优选地,张紧机构5有两组,且两组张紧机构5分别与防护网1的第三边与第四边处连接,其中第四边与第三边相对。
综上,防护网1的第三边能够沿着滑道51的延伸方向滑动,防护网1的第四边也能够沿着滑道51的延伸方向同向滑动,即防护网1在升降机构3的带动下向上或者向下伸展时,能够沿着滑道51的延伸方向伸展,给与防护网1的伸展提供导向的作用,防止防护网1在伸展的过程中与座椅等障碍物发生干涉,而使得防护网1不能覆盖需要遮挡的部位。并且,由于防护网1的第三边与第四边均与张紧机构5连接,即防护网1在伸展的过程中,防护网1沿着伸展的方向的两侧均能够有导向的作用,优选地,两组张紧机构5的设置能够使得防护网1在伸展的过程中同时张紧,即:两个滑道51设置于防护网1垂直于它的伸展方向的两侧,在发生事故时,张紧的防护网1对有向外部甩出趋势的乘员的防护作用最有效。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3上还设置有当所述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上升至所述第一位置21或下降至所述第二位置22时,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横梁3411的位置的锁定机构6。
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锁定机构6包括伸缩柱62和压台63;竖梁3421上开设有伸缩口,伸缩口开设于竖梁3421靠近第一横梁3411的一面,伸缩柱62设置在伸缩口上;伸缩口的内部设置有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伸缩口的延伸方向一致,弹性件沿弹性方向的第一端在伸缩口内与竖梁3421固定连接,弹性件沿弹性方向的第二端连接有上述伸缩柱62,且在弹性件的自然状态下,伸缩柱62远离弹性件的一端贯穿伸缩口,且位于竖梁3421的外部;优选地,伸缩口为圆形,伸缩柱62为圆柱体,且伸缩口的直径略大于伸缩柱62端面的直径;
竖梁3421上靠近第一横梁3411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竖梁3421的长度方向开设,且第二滑槽与伸缩口连通;压台63呈阶梯状,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且沿垂直于第一阶梯的阶梯面的方向,第二阶梯的高度与压台63的最大高度一致。第一阶梯远离第二阶梯的一面具有能够卡设于第二滑槽内,且能够沿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的凸起;
参见图5所示,升降机构3未启动时,压台63位于伸缩口处,弹性件呈压缩状态,压台63将伸缩柱62压在伸缩口的内部;
第一横梁3411上开设有定位口61,定位口61沿开设于第一横梁3411远离竖梁3421的一面,且定位口61贯穿第一横梁3411;沿竖梁3421的长度方向,定位口61的中心点与伸缩口的中心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参见图6所示,升降机构3启动时,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缸体伸出,直到第一横梁3411到达锁定机构6处,使得第一横梁3411与压台63接触,且能够推动压台63杨第二滑槽移动;当气缸343或者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缸体伸出至防护网1的第一边11上升至第一位置21或下降至第二位置22时,第一横梁3411推动压台63移动,直至压台63将伸缩口露出,当定位口61移动至与伸缩口相对应时,伸缩柱6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伸出伸缩口,并卡设于定位口61中,锁定第一横梁3411的位置,以锁定此时处于升降机构3之外的绳索33的长度,从而锁定防护网1的位置,使防护网1的位置状态更稳定,并且在固定机构4对于防护网1的第二边12的固定的作用下,使得防护网1固定于车辆发生事故导致的破损处,即使乘员有一定的向外甩出的趋势,防护网1也能够阻挡住乘员,即:使得防护网1具有一定的承受力。
优选地,所述防护网1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通过拉链连接。用于发生事故时,乘员能够打开拉锁,从逃生口离开车体。
可选地,所述防护网1的网格为呈绳状网格或者条状网格。因而当发生事故时,防护网1的网格能够阻挡乘员向外甩出,且內溅的玻璃碎片也能被防护网1阻挡。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汽车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12中,因此,结合图1-图12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所述碰撞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汽车的车架连接。用以当车架发生碰撞等事故时,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机构根据此碰撞强度的信号控制升降机构3启动,即发生事故时,能够自动启动升降机构3,使防护网1的第一边11相对于固定机构4上升或者下降。进一步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乘员容易从车辆中甩出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处,所述固定机构4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3启动时,所述防护网1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所述第一位置21为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顶端的位置;
和/或,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侧面,所述固定机构4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第一位置21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顶端的位置;或者,所述固定机构4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第二位置22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底端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3启动时,所述防护网1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侧面。
也就是说,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处时,防护网1的伸展方向只能沿着挡风玻璃从下向上升起伸展,以防止防护网1从上至下伸展时,防护网1的第一边11容易卡住方向盘或者容易遮挡住仪表盘等。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汽车的侧面时,防护网1的伸展方向既能沿着汽车的侧面从下向上升起伸展,又能沿着汽车的侧面从上向下下降伸展;优选地,固定机构4设置于侧面靠近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升降机构3设置于侧面靠近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
安装时,滑道51设置于升降机构3与固定机构4之间,优选地,张紧机构5有两组;两组张紧机构5的滑道51分别位于防护网1沿垂直于伸展方向的两侧,即能够对防护网1的伸展起到导向作用,又能够使得防护网1在伸展的过程中同时张紧,在发生事故时,张紧的防护网1对有向外部甩出趋势的乘员的防护作用最有效。
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具有实施例一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网、能够使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第一位置或下降至第二位置的升降机构、碰撞传感器、控制机构、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连接的固定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碰撞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对应;
所述碰撞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发送强度信号信息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依据所述强度信号信息对应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启动,以使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上升或者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交错绕设在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的绳索、能够改变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长度方向之间的距离的滑轮组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绳索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的转轴或所述第二滑轮组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自由端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多个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多个第二滑轮;所述绳索交错绕设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轮;
所述滑轮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滑轮组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滑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竖梁,所述竖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竖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竖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能够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辊轴和能够相对所述辊轴转动的卷辊;
所述防护网能够卷设在所述卷辊上,且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与所述卷辊可拆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能够与所述车辆的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防护网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机构;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滑道和能够相对所述滑道滑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滑道用于与所述车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三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上还设置有锁定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用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上升至所述第一位置或下降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锁定所述第一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的自由端与所述防护网的第一边通过钩子或者卡子可拆卸连接;
所述防护网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通过拉链连接。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
所述碰撞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汽车的车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前挡风玻璃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启动时,所述防护网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前挡风玻璃;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顶端的位置;
和/或,所述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侧面,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第一位置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顶端的位置;或者,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顶端,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侧面靠近所述汽车的内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第二位置为靠近所述汽车的侧面的底端的位置;所述升降机构启动时,所述防护网的网面能够覆盖所述侧面。
CN201610906675.1A 2016-10-18 2016-10-18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64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6675.1A CN106364444B (zh) 2016-10-18 2016-10-18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6675.1A CN106364444B (zh) 2016-10-18 2016-10-18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4444A true CN106364444A (zh) 2017-02-01
CN106364444B CN106364444B (zh) 2018-06-29

Family

ID=5789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667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64444B (zh) 2016-10-18 2016-10-18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644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767B (zh) * 2018-03-08 2018-12-11 劉俊男 防人員甩出之車窗結構
CN112590693A (zh) * 2021-02-23 2021-04-02 林雪峰 一种行车用前方飞物和撞击自动化防护系统
CN113071440A (zh) * 2021-04-20 2021-07-06 长安大学 用于因路面塌陷或侧翻坠坑的公交车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
CN114987360A (zh) * 2022-08-04 2022-09-02 昆山精诚得精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汽车后门外装饰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0653A1 (en) * 2002-08-02 2004-07-22 Takata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US20060289220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Nissan Motor Co., Ltd.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automobile,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CN202345604U (zh) * 2011-10-10 2012-07-25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厢式运输车铺座防护护栏
CN102602354A (zh) * 2012-03-16 2012-07-25 姜冰 汽车安全防护舱
CN104691486A (zh) * 2015-02-27 2015-06-10 黄文江 一种汽车安全套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0653A1 (en) * 2002-08-02 2004-07-22 Takata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US20060289220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Nissan Motor Co., Ltd.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automobile, and 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CN202345604U (zh) * 2011-10-10 2012-07-25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客厢式运输车铺座防护护栏
CN102602354A (zh) * 2012-03-16 2012-07-25 姜冰 汽车安全防护舱
CN104691486A (zh) * 2015-02-27 2015-06-10 黄文江 一种汽车安全套网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767B (zh) * 2018-03-08 2018-12-11 劉俊男 防人員甩出之車窗結構
CN112590693A (zh) * 2021-02-23 2021-04-02 林雪峰 一种行车用前方飞物和撞击自动化防护系统
CN112590693B (zh) * 2021-02-23 2023-01-20 澳克诺(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用前方飞物和撞击自动化防护系统
CN113071440A (zh) * 2021-04-20 2021-07-06 长安大学 用于因路面塌陷或侧翻坠坑的公交车逃生系统及逃生方法
CN114987360A (zh) * 2022-08-04 2022-09-02 昆山精诚得精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汽车后门外装饰板
CN114987360B (zh) * 2022-08-04 2022-11-08 昆山精诚得精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冲击功能的汽车后门外装饰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4444B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444A (zh) 车辆乘员防甩出装置及汽车
JP5827347B2 (ja) 電動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安全装置
EP3366868A1 (en) Fastening plate-type parking device
KR101547650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EP3309101A1 (en) Elevator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checking, maintaining and/or repairing an elevator system
KR101471543B1 (ko) 장애물 감지장치를 구비하는 승하강 방식의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05539391A (zh) 一种胶轮车跑车防护装置
KR20150013410A (ko) 수직개폐형 스크린도어의 승하강장치
EP3095953A1 (en) Rescue elevator system
KR20140134887A (ko) 수직개폐형 스크린도어의 승하강장치
EP1052212B1 (de)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CN101203450B (zh) 电梯装置
EP3070041A1 (en) Automatic rescue apparatus for elevator
EP3292063B1 (en) Elevator system hoistway access control
CN110171759A (zh) 一种有机房电梯拆卸方法
KR101406018B1 (ko) 승하강 방식의 안전장치
DE102006045499A1 (de) Fahrkorbschürze mit Sicherheitsfunktion
CN108979225B (zh) 双层停车装置
EP3599210B1 (en) Elevator car apron
CN205328400U (zh) 一种电梯和升降机坠落及人员坠井事故紧急救援系统
CN109208972A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05668384B (zh) 电梯轿厢及防轿厢意外移动的方法
CN108756340A (zh) 一种自牵引立式自行车停放装置
EP3656720B1 (en) Elevator car apron
CN105712148A (zh) 一种轿厢急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