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4139B -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4139B
CN106354139B CN201610932683.3A CN201610932683A CN106354139B CN 106354139 B CN106354139 B CN 106354139B CN 201610932683 A CN201610932683 A CN 201610932683A CN 106354139 B CN106354139 B CN 106354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rch
robot
rescue
electric energy
rescue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26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54139A (zh
Inventor
蒋莲
张�杰
黄海军
朱翠青
戈子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9326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4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4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54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4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87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land vehicles, e.g. fleet or convoy trav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包括:若干搜救机器人构成集群且保持队形从原地向疑似目标的方向进行,依次在进行方向上对分布的若干疑似搜索区域进行搜索;以及当疑似搜索区域未发现目标时,则遗留一搜救机器人在该疑似搜索区域内,其余搜救机器人保持集群状态继续进行,直至搜索到目标;本发明可以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继续展开搜救动作,以提高搜救成功率,并且当前方发现搜救目标后,电能补给机器人协同遗留下的搜救机器人共同赶赴目标位置,通过大量机器人在目标位置协同工作,提高了搜救效率,最大限度争取有效的搜救时间,并且加入电能补给机器人后,延长了搜救机器人的续航时间,降低了单一搜救机器人在进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

Description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搜救场合均使用机器人完成搜救任务,但是通过单一机器人进行搜救,则会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如何控制多机器人协同完成搜救工作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尽可能的扩大搜救面积,并且提高搜救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若干搜救机器人构成集群且保持队形从原地向疑似目标的方向进行,依次在进行方向上对分布的若干疑似搜索区域进行搜索;以及当疑似搜索区域未发现目标时,则遗留一搜救机器人在该疑似搜索区域内,其余搜救机器人保持集群状态继续进行,直至搜索到目标。
进一步,通过遗留机器人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内继续搜索;以及当集群搜救机器人在下一疑似搜索区域发现目标后,标定目标位置,并将目标位置发送至电能补给机器人;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从原地出发,沿搜救机器人的进行路径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共同前往目标位置。
进一步,所述搜救机器人的前部设有机械手,其背部设有夹持端,以及搜救机器人内设有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机械手、夹持端内设有通电回路触点,以及两通电回路触点均连通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通过相应通电回路触点实现对搜救机器人内锂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所述搜救机器人还包括视频采集模块、金属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模块,以实现视频数据采集、金属信号探测和生命信号探测。
进一步,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适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即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与该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的光伏电池,以及位于该电能补给机器人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搜救机器人背部的夹持端,以接通搜救机器人的通电回路,对搜救机器人进行供电。
进一步,各搜救机器人适于在各自的活动区域进行搜索活动,当其中一搜救机器人探知目标后,将目标位置发送至服务器,且由服务器通知各搜救机器人和电能补给机器人;以及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共同前往目标位置时,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位于搜救机器人之后对其提供电能;或当搜救机器人构成进行队列后,为队列搜救机器人提供电能,以前往目标地点。
进一步,所述搜救机器人队列,即各搜救机器人首尾相连,后一搜救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即后一搜救机器人的机械手的通电回路触点与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的通电回路触点相连通;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夹住位于队列最后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进而构建搜救机器人队列的充电回路。
进一步,所述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连通充放电控制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通过该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将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给队列中的搜救机器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中遗留下的搜救机器人可以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继续展开搜救动作,以提高搜救成功率,并且当前方发现搜救目标后,电能补给机器人协同遗留下的搜救机器人共同赶赴目标位置,通过大量机器人在目标位置协同工作,提高了搜救效率,最大限度争取有效的搜救时间,并且加入电能补给机器人后,延长了搜救机器人的续航时间,降低了单一搜救机器人在进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充电时的原理框图。
其中,疑似搜索区域1、搜救机器人2、电能补给机器人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本机器人集群由若干搜救机器人构成,并通过用于提供电能的电能补给机器人进行电能补给。
其中,在搜救机器人中设定一机器人为领导机器人,其余搜救机器人跟随该领导机器人行进。
若干搜救机器人保持队形从原地向疑似目标的方向进行,依次在进行方向上对分布的若干疑似搜索区域进行搜索;当疑似搜索区域未发现目标时,则遗留一搜救机器人在该疑似搜索区域内,其余搜救机器人保持集群状态继续进行,直至搜索到目标。
通过遗留机器人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内继续搜索;以及当集群搜救机器人在下一疑似搜索区域发现目标后,标定目标位置,并将目标位置发送至电能补给机器人;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从原地出发,沿搜救机器人的进行路径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共同前往目标位置。
遗留下的搜救机器人可以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继续展开搜救动作,以提高搜救成功率,并且当前方发现搜救目标后,电能补给机器人协同遗留下的搜救机器人共同赶赴目标位置,通过大量机器人在目标位置协同工作,提高了搜救效率,最大限度争取有效的搜救时间,并且加入电能补给机器人后,延长了搜救机器人的续航时间,降低了单一搜救机器人在进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
所述搜救机器人的前部设有机械手,其背部设有夹持端,以及搜救机器人内设有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机械手、夹持端内设有通电回路触点,以及两通电回路触点均连通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通过相应通电回路触点实现对搜救机器人内锂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所述搜救机器人还包括视频采集模块、金属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模块,以实现视频数据采集、金属信号探测和生命信号探测。
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头,该摄像头适于将采集的视频数据通过处理器模块及与该处理器模块相连的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或者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图像识别适于通过任意一种已知技术来实现。金属探测模块例如但不限于包括金属探测线圈,与该金属探测线圈相连的信号转换输出电路,该信号转换输出电路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模块以判断是否检测到金属物。所述红外线探测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模块相连,以探测生命信号。
所述处理器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ATMEL AT91SAM9261。
所述搜救机器人和电能补给机器人均装配有GPS模块,该GPS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相连以获得各机器人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适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即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与该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的光伏电池,以及位于该电能补给机器人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搜救机器人背部的夹持端,以接通搜救机器人的通电回路,对搜救机器人进行供电。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采用LT1513、FS1610,以及控制芯片TPS2419。
各搜救机器人适于在各自的活动区域进行搜索活动,当其中一搜救机器人探知目标后(通过视频采集模块、金属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模块进实现探知目标),将目标位置发送至服务器,且由服务器通知各搜救机器人和电能补给机器人;以及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前往目标位置时,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位于搜救机器人之后对其提供电能;或当搜救机器人构成进行队列后,为队列搜救机器人提供电能,以前往目标地点。
所述搜救机器人队列,即各搜救机器人首尾相连,后一搜救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即后一搜救机器人的机械手的通电回路触点与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的通电回路触点相连通;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夹住位于队列最后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进而构建搜救机器人队列的充电回路。
所述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连通充放电控制模块;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通过该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将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给队列中的搜救机器人。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干搜救机器人构成集群且保持队形从原地向疑似目标的方向进行,依次在进行方向上对分布的若干疑似搜索区域进行搜索;以及
当疑似搜索区域未发现目标时,则遗留一搜救机器人在该疑似搜索区域内,其余搜救机器人保持集群状态继续进行,直至搜索到目标;
通过遗留机器人在相应疑似搜索区域内继续搜索;以及
当集群搜救机器人在下一疑似搜索区域发现目标后,标定目标位置,并将目标位置发送至电能补给机器人;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从原地出发,沿搜救机器人的进行路径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共同前往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救机器人的前部设有机械手,其背部设有夹持端,以及搜救机器人内设有充电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机械手、夹持端内设有通电回路触点,以及两通电回路触点均连通充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适于通过相应通电回路触点实现对搜救机器人内锂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所述搜救机器人还包括视频采集模块、金属探测模块、红外线探测模块,以实现视频数据采集、金属信号探测和生命信号探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适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即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包括:充放电控制模块,与该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的光伏电池,以及
位于该电能补给机器人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搜救机器人背部的夹持端,以接通搜救机器人的通电回路,对搜救机器人进行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搜救机器人适于在疑似搜索区域进行搜索活动,当其中一搜救机器人探知目标后,将目标位置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通知各搜救机器人和电能补给机器人;以及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携同遗留搜救机器人共同前往目标位置时,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位于搜救机器人之后对其提供电能;或
当搜救机器人构成进行队列后,为队列搜救机器人提供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救机器人队列,即各搜救机器人首尾相连,后一搜救机器人通过机械手夹持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即
后一搜救机器人的机械手的通电回路触点与前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的通电回路触点相连通;
所述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夹住位于队列最后一搜救机器人的夹持端,进而构建搜救机器人队列的充电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内的通电回路触点连通充放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通过该电能补给机器人的机械手将蓄电池的电能输出给队列中的搜救机器人。
CN201610932683.3A 2016-10-31 2016-10-31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Active CN106354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2683.3A CN106354139B (zh) 2016-10-31 2016-10-31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2683.3A CN106354139B (zh) 2016-10-31 2016-10-31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4139A CN106354139A (zh) 2017-01-25
CN106354139B true CN106354139B (zh) 2019-04-05

Family

ID=5786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2683.3A Active CN106354139B (zh) 2016-10-31 2016-10-31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4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3482B (zh) * 2020-07-14 2022-06-21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多Agent的鸽群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454A (zh) * 2014-12-23 2015-04-08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搜救机器人系统运动控制方法
CN204287967U (zh) * 2014-12-23 2015-04-22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搜救机器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0352B2 (en) * 2012-08-31 2016-09-13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obotic learn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454A (zh) * 2014-12-23 2015-04-08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搜救机器人系统运动控制方法
CN204287967U (zh) * 2014-12-23 2015-04-22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搜救机器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4139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6695B (zh) 地空联合协作搜救系统
CN106712160B (zh) 一种无人机快速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
EP2273336A3 (en) Method of docking an autonomous robot
EP2684651A3 (en) Robot system, robot, robot control device, robot control method, and robot control program
CN104802181A (zh) 机器人的三指灵巧手执行装置
CN103252790A (zh) 西瓜采摘机械手的控制系统
CN106354139B (zh) 机器人集群搜救方法
CN106647735B (zh) 基于机器人群组的地空联合协作搜救方法
CN109460026A (zh) 一种基于无线视频传输的多功能巡线小车
CN106743550A (zh) 柔性补偿机器人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07457788A (zh) 一种家用扫地及寻物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06527433B (zh) 多机器人搜救系统
CN106272442B (zh) 基于无线通讯的机器人跟随系统
CN105530045B (zh) 一种光模块测试电路、测试装置及写码测试系统
CN204036474U (zh) 工业机器人分拣系统
CN109556484A (zh) 一种检测物体移动到位的方法及系统
CN203653462U (zh) 上顶式雷管卡腰装置
CN205334506U (zh) 一种标签检测装置
CN205485627U (zh) 一种无人机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05363875U (zh) 机械臂
CN205281260U (zh) 能够智能避障的新型搜救机器人
CN102554926A (zh) 一种利用图像识别系统的魔方机器人
CN209263832U (zh) 一种检测物体移动到位的系统
CN207189661U (zh) 一种融和图像处理的六自由度机械臂定点取物装置
CN207888159U (zh) 摄像模组全自动底座锁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