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7094A -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7094A
CN106347094A CN201610862727.XA CN201610862727A CN106347094A CN 106347094 A CN106347094 A CN 106347094A CN 201610862727 A CN201610862727 A CN 201610862727A CN 106347094 A CN106347094 A CN 106347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lide rail
accommodating chamber
vehicle body
electric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27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朋波
栾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627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7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7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7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内设有水平的滑轨,并将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设置在滑轨之上,使得电池可在滑轨上移动,这样一来,当电动汽车发送碰撞时,即使放置电池的容纳室会因为电动汽车的剧烈碰撞而发生变形,其变形的内壁也不会将电池挤压变形,即,变形的容纳室对电池实施挤压的过程中,电池会顺着容纳室的挤压方向,在滑轨上移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因电动汽车发生碰撞而导致的电池受挤压产生变形的情况发生,进而在保护电池的同时,还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安装所述电池保护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大众人群中的不断普及,随之引发的问题也不断的增多,其中,因大量汽车燃烧化石燃料而引发的全球雾霾和温室效应正逐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人们在不断改进汽车以降低汽车尾气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寻找能够替代汽车所使用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当前,电动汽车由于其所消耗的电能具有清洁、易获取等特点,因此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目前其最核心的通常是向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的电池。人们在设计该电池时,除了需要考虑电池的续航、充电速度、使用寿命等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将电池平稳的安放在电动汽车中,其中,通常情况下,向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的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安放位置如图1所示。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安放示意图。
汽车的底部通常都设有安放电池的容纳室,而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通常都是通过硬连接的方式置于该容纳室中,即,通过螺栓将电池固定在该容纳室中,如图1所示,这样,电池即可平稳的安放在汽车底部,从而正常的向电动汽车输送电动汽车行驶所需的能源。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汽车的电池通常较大,以致该电池的左右两侧与容纳室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当电动汽车的侧面(左侧或右侧)遇到剧烈撞击时,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会因为电动汽车侧面的剧烈碰撞而发生变形,由于容纳室的内壁与电池的侧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所以变形的容纳室其内壁可能会对置于该容纳室内部的电池产生挤压,从而使得电池在变形容纳室的挤压下发生变形,这样一来,变形的电池可能会存在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及装置、安装有所述电池保护装置的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在电动汽车发生碰撞,特别是侧面碰撞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身底部的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水平的若干条滑轨;
所述电池置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电池能够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垂直于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弹簧。
作为优选,两端的限位弹簧用于向所述电池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所述电池抵靠在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室的侧面内壁设有气囊收纳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收纳结构内设有用于保护电池的安全气囊。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室的侧面内壁中设有充气元件,所述充气元件用于向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元件与设置在车身中的碰撞传感器相连;
当所述碰撞传感器监测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所述碰撞传感器控制所述充气元件向设置在所述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气囊收纳结构中弹出,以保护所述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的方法,包括:
监测车身是否发生碰撞;
当监测到所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控制设置在车身中的充气元件向设置在车身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充气,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容纳室内壁中弹出从而推动电池移动,以保护设置在所述容纳室中的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电池保护装置的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方法汽车装置,由于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内设有水平的滑轨,并将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设置在滑轨之上,使得电池可在滑轨上移动,这样一来,当电动汽车发送碰撞时,即使放置电池的容纳室会因为电动汽车的剧烈碰撞而发生变形,其变形的内壁也不会将电池挤压变形,即,变形的容纳室对电池实施挤压的过程中,电池会顺着容纳室的挤压方向,在滑轨上移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因电动汽车发生碰撞而导致的电池受挤压产生变形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当滑轨垂直于车身两侧设置时,解决了侧面碰撞因容纳空间不足而导致电池爆炸的问题,进而在保护电池的同时,还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安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3A~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置于滑轨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限位弹簧的电池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液压装置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安全气囊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池保护的过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够使电池前后左右进行滑动的电池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两排滑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及装置、安装有所述电池保护装置的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在电动汽车发生碰撞,特别是侧面碰撞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通常都是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并以固定连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该容纳室中,即电池无法在该容纳室中移动,因此,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容纳室的内部会受到碰撞的影响而导致变形,从而可能会对放置在该容纳室中的电池产生挤压,导致电池可能会出现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的情况发生,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使人们在享受电动汽车所带来的清洁驾驶的良好体验过程中,不致受到电动汽车中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所带来的生命威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电动汽车底部放置电池的容纳室中设置若干条水平的滑轨,使得放置在该容纳室中的电池能够在滑轨上进行滑行,从而降低容纳室因变形而对电池所产生的挤压,具体的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2中,电动汽车的底部设有一个容纳室,该容纳室用于放置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在该容纳室中的顶端设有若干条水平的滑轨,各滑轨之间是相互平行的,更具体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滑轨垂直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各滑轨通过如图2所示的螺栓固定于该容纳室的顶部,例如承载式车身的底部。放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的电池则置于滑轨上,该电池可在滑轨上进行滑动,这样一来,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而导致容纳室产生变形时,变形的容纳室虽然可能依然就对置于该容纳室中的电池产生挤压,但是,该电池却能够借着容纳室对该电池的挤压而在滑轨上进行滑动,从而消除了变形的容纳室对该电池所产生的挤压力,进而避免了因容纳室产生变形而致使置于容纳室中的电池也产生变形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对于车身侧面来说,车身左右两侧为电池提供的避让空间很小,这样左右设置的滑轨就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为电池提供避让,解决车身侧面碰撞导致的电池危险。
在图2中,置于容纳室中的电池是挂在滑轨上的,而具体的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图3A~3D所示。
图3A~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置于滑轨上的示意图。
在图3A中,在电池的上端设置有一个两端都开口的圆筒,该圆筒水平放置在电池上,并与该电池固定相连,而滑轨则可套在该圆筒中,由于该圆筒可在该滑轨上进行相对滑动,因此,与该圆筒相连的电池也可在该滑轨上进行相对滑动。
在图3B中,水平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设有对称的凹槽,而置于该容纳室中的电池上则固定连接有如图3B所示的抓钩,该抓钩可嵌入到滑轨的凹槽中,从而与滑轨实现扣接的连接方式,在这种扣接的连接方式中,该抓钩可在滑轨上进行相对滑动,因此,与该抓钩固定相连的电池则也可通过该抓钩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进行相对滑动。
在图3C中,在电池中设有一个贯穿电池(电池包或者电池模组)两端的孔洞,该孔洞的两端都是开口的,而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滑轨则可穿过该孔洞,将电池挂在容纳室的顶部,从图3C中可以看出,由于该滑轨并不是固定与电池的孔洞中,所以,电池通过这种方式挂在滑轨上后,可在该滑轨上实现滑动。
上述的几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放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电池能够在滑轨上进行滑动,但是,上述说明的几种方式中,无论是滑轨与电池是如图3C所示的直接相连的方式,还是如图3A、图3B所示的与电池上的圆筒或是抓钩间接相连的方式,电池在该滑轨上进行滑动时都会受到较大的滑动摩擦力,这样不仅使得电池在滑轨上滑动困难,而且如果频繁滑动,无论对电池本身,还是对滑轨本身,亦或是对电池上的圆筒或抓钩都会造成严重的磨损,从而可能会使得这种电池保护的机制失效。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电池上可设置若干个滑轮,并通过该滑轮在滑轨上的滚动,实现电池在该滑轨上的滑动,如图3D所示。
在图3D中,电池的一侧上设有上下两个滑轮(也可以是上下两排滑轮),而水平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滑轨则夹在这两个(或两排)滑轮之中,这样一来,电池可通过如图3D中所示的上下两个(或两排)滑轮,在该滑轨上实现滑动,并且,由于电池在滑轨上进行滑动时,与滑轨接触的上下两个(或两排)滑轮与滑轨之间产生的是滚动摩擦力,这就大大降低了电池在滑轨上进行滑动的阻力,并且,这种方式也不会对滑轨以及电池本身造成太大的磨损,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这种电池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的几种电池与滑轨的连接方式并非全部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并且,上述说明的几种电池与滑轨的连接方式均为滑轨将电池挂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室中的滑轨也可设置在容纳室中的底部,并将电池在容纳室中托起,这样也可以实现电池在容纳室中的移动,而具体的装置结构与上述说明的电池保护装置原理相同,因此也不再进行详细赘述了。
虽然,上述说明的电池保护装置能够使电池在滑轨上进行滑动,以避免容纳室变形而对置于该容纳室中的电池产生挤压损害,但是,若电池能够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自由的滑动,则长此以往不仅会对电池以及滑轨本身造成损伤,并且,也会对电池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带来影响,如,当驾驶员驾驶电动汽车进行转弯时,电池会因为电动汽车的转弯而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向两侧进行滑动,而通常情况下,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其质量通常较大,因此,电池在滑轨上的滑动可能会影响到电动汽车的转弯,从而可能致使电动汽车在转弯的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
所以,为了避免电池在滑轨上随意滑动所带来的危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滑轨的左右两端设置限位弹簧,并通过该限位弹簧将放置在容纳室中的电池固定在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如图4所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限位弹簧的电池保护装置示意图。
在图4中,在水平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弹簧,其中,对于每个限位弹簧来说,该限位弹簧的一端可抵在用于将滑轨固定在容纳室中的螺栓上,而该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则可抵在电池的一侧,这样一来,分别设置在滑轨左右两端的限位弹簧可向放置于容纳室中的电池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该电池可抵靠在滑轨左右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这样不仅保证了电池在受到变形容纳室挤压时能够在滑轨上滑动,还可保证电池在电池汽车的正常行驶时能够相对稳定的固定在容纳室的滑轨上,继而不但有效的保证了电池以及滑轨的使用寿命,并且还保证了电池汽车的安全行驶。
除了上述说明的通过限位弹簧将电池相对固定在滑轨上的方式以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也在容纳室中的滑轨左右两端设置液压装置,并通过该液压装置,将电池在滑轨上进行限位,如图5所示。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液压装置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5中,在容纳室中滑轨的左右两端可分别设置液压装置,该液压装置的一端可抵在用于将滑轨固定在容纳室中的螺栓上,而该液压装置的另一端则可抵在容纳室中的电池上,或是抵在该电池用于和滑轨连接的部分上,这样一来,分别设置在滑轨两端的液压装置可向该电池分别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继而将该电池抵靠在滑轨左右两端的液压装置上,从而使得该电池即可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进行滑动,同时也可在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过程中,平稳的固定在滑轨左右两端的液压装置之间。当然,除了上述两种固定电池的方式之外,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将电池限位在滑轨中,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无论是螺旋弹簧、液压装置、氮气弹簧,均落入本申请所述的限位弹簧的范围。
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放置电池的容纳室会因为电动汽车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变形,其变形的形式通常表现为容纳室的内壁向容纳室内凸起,进而对放置在容纳室中的电池产生挤压。虽然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的降低变形容纳室对电池的挤压损害,但是,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变形的容纳室依然会对电池产生挤压,并且,若电动汽车发生的碰撞十分剧烈,容纳室的变形过程也将十分迅速,而由于置于容纳室中的电池是固定的限位弹簧之间的,即,电池在容纳室中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凸起的容纳室内壁对电池的瞬时冲击(瞬时挤压)也可能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所以,为了进一步保护容纳室中的电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容纳室的内壁中设置一个安全气囊,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该安全气囊可从容纳室的内壁中弹出,将电池向着碰撞相反侧推动,以保护该电池,如图6所示。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安全气囊的电池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6中,容纳室的内壁中设有一个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在电动汽车未发生碰撞时可收缩在容纳室内壁上的气囊收纳结构(例如孔洞、凹陷、容纳盒等结构)中,而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该安全气囊可从容纳室的气囊收纳结构中弹出,并推动该电池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进行滑动,以保护置于该容纳室中的电池。该安全气囊的一端与设置在容纳室内壁中的充气元件相连,该充气元件用于向该安全气囊进行充气,即,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该充气元件可迅速完成对该安全气囊的充气,进而使该安全气囊从容纳室内壁上的气囊收纳结构中弹出,以保护容纳室中的电池,而控制该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充气的信号则来自于设置在电动汽车中的碰撞传感器,该碰撞传感器可设置在电动汽车的车身B柱下或者其它位置,该碰撞传感器当监测到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向与其连接的充气元件发送一个使该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进行充气的信号,继而使得该充气元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迅速的完成对安全气囊的充气,具体的过程如图7所示。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池保护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01:监测车身是否发生碰撞。
由于当电池汽车发生碰撞时,才需要将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向外弹出,因此,设置在电动汽车中的碰撞传感器需要实时监测电动汽车的车身是否发生碰撞,并当监测到车身发生碰撞时,控制设置在容纳室中的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充气,以使该安全气囊从容纳室内壁中弹出,安全气囊克服限位弹簧的压力,推动电池在滑轨上向着碰撞相反侧侧向移动,其中,碰撞传感器监测车身是否发生碰撞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由于一个物体与电动汽车的车身发生碰撞时,通常都会对车身产生碰撞加速度,碰撞加速度越大,则物体对电动汽车所产生的碰撞冲击力则越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电动汽车内部的碰撞传感器可通过监测车身的碰撞加速度的大小,来监测电动汽车是否发生了碰撞。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动汽车与物体发生碰撞时,电动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有大有小,相应的,电动汽车的车身在碰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碰撞加速度也有大有小,而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来说,电动汽车所遭受的各种形式的碰撞并不都使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安全气囊弹出,如,电动汽车与其他车辆发生轻微的擦碰时,该安全气囊不应从容纳室的内壁中弹出。所以,碰撞传感器在对电动汽车车身的碰撞加速度进行监测时,需要根据监测到的碰撞加速度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向与该碰撞传感器连接的充气元件发送使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充气的信号。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碰撞传感器中设置一个碰撞加速度的阈值,该阈值表明当碰撞传感器监测到碰撞加速度的大小等于或超出该预设阈值时,碰撞传感器才需要向充气元件发送使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充气的信号,以使该安全气囊保护置于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电池。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碰撞并不是电动汽车所遭受的轻微的擦碰,而是指能够使放置电池的容纳室产生变形的严重碰撞。作为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碰撞传感器也能够通过检测碰撞侵入量(换言之,车身的形变量)的大小来决定是否使充气元件向安全气囊充气,当侵入量超过预定的阈值时,表明车身侧面受到严重碰撞,需要对碰撞侧的气囊进行充气。
S702:当监测到所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控制设置在车身中的充气元件向设置在车身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充气,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容纳室内壁中弹出,保护设置在所述容纳室中的电池。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汽车与物体发生碰撞时,该物体通常都会对电动汽车的一侧实施碰撞,而无论是电动汽车的哪一侧发生了严重碰撞,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都需要弹出以保护放置在该容纳室中的电池,因此,该电动汽车的周围都需要预先设置能够监测车身碰撞加速度的碰撞传感器,相应的,容纳室内壁中的四周也应设置各安全气囊。这样一来,当碰撞传感器监测到电动汽车车身的一侧发生碰撞时,则可控制与碰撞传感器相连的充气元件向设置在容纳室内壁中与车身发生碰撞的一侧同侧的安全气囊进行充气,从而使该侧的安全气囊从容纳室的内壁中弹出,以避免容纳室该侧的变形而对电池带来的损伤。
从上述说明的电池保护方法以及装置中可以看出,由于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可在电动汽车底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进行滑动,因此,即使该容纳室因电动汽车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变形,其变形的内壁将会推动电池使得该电池在容纳室中的滑轨上进行滑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电池因电动汽车发生碰撞而出现形变爆炸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由于容纳室的内壁中设有安全气囊,当电动汽车发送碰撞时,该安全气囊能够从容纳室的内壁中迅速的弹出,从而进一步的保护了放置于容纳室中的电池,降低了该电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述说明的电池保护装置可以看出,其基本上都用于保护电池的左右两侧免受容纳室左右内壁的挤压,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汽车的前后可能也会发生碰撞,致使容纳室的前后内壁产生变形,进而使得电池的前后两侧可能受到挤压。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前后碰撞对电池所带来的损害,在本申请实施中,可在容纳室中垂直与车身左右两侧的滑轨下方水平设置若干个与电动汽车前后垂直的滑轨,垂直于电动汽车前后的滑轨可在垂直与车身左右两侧的滑轨上进行滑动,而放置在容纳室中的电池则可设置在垂直与电动汽车前后的滑轨上,如图8所示。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够使电池前后左右进行滑动的电池保护装置示意图。
在图8中,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设置有上下两排交错的滑轨,其中,上面一排滑轨是与电动汽车车身左右两侧垂直的,而位于下面一排的滑轨则是与电动汽车车身前后两侧垂直的,下面一排滑轨可沿着上面一排滑轨的下侧进行滑动,而向电动汽车提供行驶能源的电池在设置在下面一排滑轨上,该电池可在下面一排的滑轨上进行前后滑轨,而由于下面一排滑轨可在上面一排滑轨上进行左右滑动,这样一来就使得电池在该容纳室中能够前后左右进行移动。其中,上面一排滑轨与下面一排滑轨的连接方式如图9所示。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两排滑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在图9中,上面一排滑轨中设置有空心的凹槽,该凹槽中设有两个滑轮,滑轮可在上面一排滑轨中进行滑动,而在这两个滑轮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杆,该连接杆将这两个滑轮与下面一排滑轨进行相连,从而实现了下面一排滑轨能够在上面一排滑轨的下端进行左右滑动的效果。当然,除了图9所示的连接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下面一排滑轨在上面一排滑轨的下端进行左右滑动,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图8中的各滑轨的两端都设有螺栓,而在各滑轨的两端还设有限位弹簧,其中,对于上面一排的滑轨来说,设置在该滑轨左右两端的螺栓是用于将该滑轨固定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而上面一排滑轨上设置的限位弹簧一端抵在置于上面一排滑轨两端的螺栓上,而另一端则抵在下面一排滑轨上,这样,设置在上面一排滑轨上的限位弹簧则可将下面一排滑轨固定在上面一排滑轨左右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池是设置在下面一排滑轨上的,且,该电池只能在下面一排滑轨上进行前后滑动,所以,电池与下面一排滑轨在左右方向上则是彼此固定的,也就是说,下面一排滑轨不会在上述限位弹簧(设置在上面一排滑轨左右两端的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彼此向中间靠拢。
而对于下面一排的滑轨来说,设置在该滑轨前后两端的螺栓并不是用于将下面一排滑轨固定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而是用于抵住设置在下面一排滑轨前后两端的限位弹簧,使得该限位弹簧在一端被螺栓限制的情况下,能够向电池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进而使得该电池抵靠在设置于下面一排滑轨的前后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这样一来,在图8中所示的各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下面一排滑轨以及设置在下面一排滑轨上的电池均可相对稳定的固定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室中,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
从上述图8所示的电池保护装置可以看出,由于电池可在容纳室中进行前后左右移动,所以,无论电动汽车的哪一侧发生了碰撞,置于该容纳室中的电池都能够在受到容纳室一侧的变形挤压后沿着滑轨向相反的一侧进行滑动,并且,在容纳室的前后左右内壁中可各设置一个安全气囊,这样即可通过安全气囊进一步的对该电池实施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身底部的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内设置有水平的若干条滑轨;
所述电池置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电池能够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垂直于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弹簧;
两端的限位弹簧用于向所述电池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所述电池抵靠在两端的限位弹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的侧面内壁设有气囊收纳结构;
所述气囊收纳结构内设有用于保护电池的安全气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的侧面内壁中设有充气元件,所述充气元件用于向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元件与设置在车身中的碰撞传感器相连;
当所述碰撞传感器监测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所述碰撞传感器控制所述充气元件向设置在所述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气囊收纳结构中弹出,以保护所述电池。
7.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装置。
8.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车身是否发生碰撞;
当监测到所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控制设置在车身中的充气元件向设置在车身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充气,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容纳室内壁中弹出从而推动电池移动,以保护设置在所述容纳室中的电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车身是否发生碰撞,具体包括:
监测车身的碰撞加速度或者侵入量的大小;
当监测到所述碰撞加速度或者侵入量的大小超出预设阈值时,则监测到所述车身发生碰撞,否则监测到所述车身未发生碰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监测到所述车身发生碰撞时,则控制设置在车身中的充气元件向设置在车身底部容纳室内壁中的安全气囊充气,具体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车身一侧发生碰撞时,则控制所述充气元件向设置在容纳室内壁中与车身发生碰撞的一侧同侧的安全气囊充气。
CN201610862727.XA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Pending CN106347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2727.XA CN10634709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2727.XA CN10634709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7094A true CN106347094A (zh) 2017-01-25

Family

ID=5786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2727.XA Pending CN106347094A (zh) 2016-09-28 2016-09-28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709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6865A (zh) * 2017-05-22 2017-09-08 深圳市贝优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108944398A (zh) * 2018-06-25 2018-12-07 安徽嘉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电池箱的新能源汽车
CN11002740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油箱防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CN110143122A (zh) * 2019-05-27 2019-08-20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碰撞过程的动力电池安全保护系统
CN112208332A (zh) * 2020-10-13 2021-01-12 赵平平 一种换电式电动汽车的电池仓抛离结构
CN113335052A (zh) * 2021-07-08 2021-0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侧碰保护装置
CN114516262A (zh) * 2020-11-16 2022-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底部电池防护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6865A (zh) * 2017-05-22 2017-09-08 深圳市贝优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107146865B (zh) * 2017-05-22 2019-09-13 吉林大学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110027405A (zh) * 2018-01-11 2019-07-1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油箱防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CN108944398A (zh) * 2018-06-25 2018-12-07 安徽嘉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电池箱的新能源汽车
CN110143122A (zh) * 2019-05-27 2019-08-20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碰撞过程的动力电池安全保护系统
CN112208332A (zh) * 2020-10-13 2021-01-12 赵平平 一种换电式电动汽车的电池仓抛离结构
CN112208332B (zh) * 2020-10-13 2022-01-18 江苏美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式电动汽车的电池仓抛离结构
CN114516262A (zh) * 2020-11-16 2022-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底部电池防护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114516262B (zh) * 2020-11-16 2023-08-01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底部电池防护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113335052A (zh) * 2021-07-08 2021-0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侧碰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094A (zh) 一种电池的保护方法以及装置、汽车
CN105609682A (zh) 一种带充气气囊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及保护装置
CN107650845B (zh) 一种机动车辆安全避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88026B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撞击结构
CN103879856A (zh) 一种电梯轿厢安全装置
CN206983703U (zh) 一种电池的保护装置、汽车
CN107963041A (zh) 一种汽车缓冲保险杠和缓冲方法
CN103395401A (zh) 汽车尾部安全气囊系统
CN108657102A (zh) 一种车辆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行车控制装置
CN108583495B (zh)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CN108842684A (zh) 一种逃逸汽车控制装置
CN110116697B (zh) 车辆及其主动安全控制方法与装置
CN203284004U (zh) 一种安全电梯轿厢
CN216161842U (zh) 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044470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
CN206426932U (zh) 一种车载行人检测警示装置
CN206510870U (zh) 一种气囊式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206438444U (zh) 一种逃逸汽车控制装置
CN206639043U (zh) 用于检测车辆底盘的无线安检装置
CN1065853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撞击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9426716U (zh) 一种行人防撞辅助驾驶设备
CN106320224B (zh) 逃逸汽车控制装置
CN202935312U (zh) 一种新型行人安全气囊应用装置
CN2062878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撞击处理装置
CN110155257A (zh) 一种新型汽车滚装船用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