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2918A -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32918A CN106332918A CN201610732450.9A CN201610732450A CN106332918A CN 106332918 A CN106332918 A CN 106332918A CN 201610732450 A CN201610732450 A CN 201610732450A CN 106332918 A CN106332918 A CN 1063329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lichee
- oil
- preventing
- phase diagram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2—Aloeaceae [Aloe family] or 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aloe, veratrum, onion, garlic or chi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该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15~30份、溴氰菊酯9~19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2~24份、香柠檬油15~25份、蛇床子8~16份、大葱7~15份、印楝树花5~13份、植物油42~56份、助溶剂8~14份及表面活性剂6~13份。本发明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并提高荔枝产量。同时该农药药液残留期仅8~10天,对人畜安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配伍合理,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防效高,杀灭时间短,绿色无公害,减少了为害虫口基数,在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上具有巨大的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但是由于荔枝容易遭受病虫害的迫害,使得荔枝的产量不高,导致市场上荔枝的价格过高;目前我国荔枝的种植中常用的杀虫剂为化学合成杀虫剂,虽然这种杀虫剂杀虫效果明显,但是其容易残留在果实和土壤中,不仅影响荔枝的口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长期使用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荔枝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别名黄三角黑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是我国华南地区荔枝的主要害虫,在广西荔枝园发生7~8代,世代重叠,主要以幼虫取食新梢的嫩叶进行为害,初卵幼虫啮食嫩叶表皮,2龄后吐丝将幼叶沿边缘卷成圆筒形针苞,幼虫藏匿其中取食为害,造成叶片缺刻卷曲,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片干枯脱落,老熟幼虫即在叶苞中结茧化蛹。在荔枝秋梢抽生期,三角新小卷蛾的发生量大,约占果园卷蛾总数的80%左右,严重影响翌年结果母枝的形成。目前有关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毒力测定及其控制作用的文献报道不多。国内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多为传统的化学农药,使用这些农药很多时候仅仅从防效去考虑,其它包括环境污染、使用安全和抗药性的问题则很难兼顾。而专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而研制的农药目前还未见报道。
在目前对植物源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成分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大多数都是用化学药剂复配使用,尽管防效可能不错,但是对人畜和环境存在毒副作用,例如期刊《中国南方果树》2006年第6期 9种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控制,就存在此类问题,尽管该专利使用化学药剂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不错的防效,但是试验观察期短,用安全性等问题并没有足够的相关试验去佐证。而目前尚未有报道使用胜红蓟挥发油这类入侵植物作为农药主要成分来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相关报道。
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安全、环保,高效的农药来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伍合理,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防效高,杀灭和残留时间短,绿色无公害,大大减少了为害虫口基数,在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上具有巨大的优势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8~17份、溴氰菊酯7~16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5~12份、香柠檬油11~20份、蛇床子5~13份、大葱3~12份、印楝树花2~10份、植物油32~42份、助溶剂6~12份及表面活性剂2~12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10~14份、溴氰菊酯10~13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7~10份、香柠檬油13~16份、蛇床子8~11份、大葱5~9份、印楝树花4~8份、植物油34~38份、助溶剂7~10份及表面活性剂4~9份。
最佳优选地,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12份、溴氰菊酯11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8.5份、香柠檬油15份、蛇床子9份、大葱7份、印楝树花6份、植物油36份、助溶剂8份及表面活性剂7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植物油为松树油、大豆油、蓖麻油、樟树油、桐树油的一种或多种;助溶剂为异丙醇、丙酮、环己酮、氯仿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酯、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碳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3~7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6~9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5~11℃以下的冷库中冷藏9~13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80~140目筛,按料液比1:5~15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50~10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的配比合理性,下面对主要成分进行介绍: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L.)为菊科藿香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始载于《福建民间草药》,性凉、味微苦,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止痛之功。在非洲、美洲和南美洲有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民间也将其用作治疗咽喉疼痛、风寒感冒、疟疾、中耳炎、外伤出血、湿疹、小腿溃疡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胜红蓟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萜烯类、挥发油和氨基酸等。胜红蓟体内的挥发油具有化感作用,可以令鳞翅目害虫特别是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产生拒食性,进而影响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神经系统来杀灭害虫。胜红蓟挥发油与溴氰菊酯复配可增强胜红蓟挥发油的杀虫活性,特别是高温或多雨天气。在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加入胜红蓟挥发油可以将入侵植物变废为宝,将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入侵植物加以重复利用,达到提高杀虫效果,延长持效期的作用,同时为胜红蓟综合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溴氰菊酯(分子式C22H19Br2NO3,式量505.24)是白色斜方针状晶体,熔点101~102℃,沸点300℃。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及空气较稳定。在酸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溴氰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对害虫的毒效可达滴滴涕的100倍,西维因的80倍,马拉硫磷的550倍,对硫磷的40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持效期长(7~12天)。配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为中等杀虫剂。杀虫谱广,对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但对螨类、介壳虫、盲蝽象等防效很低或基本无效,还会刺激螨类繁殖,在虫螨并发时,要与专用杀螨剂混用。溴氰菊酯与胜红蓟挥发油混合使用,可增加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作用方式,在原来化感作用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使得本发明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更加有效,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溴氰菊酯遇碱失效,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选用的溶剂和助溶剂都为像植物油,异丙醇等中性物质,保证了溴氰菊酯的持效不被破坏。
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Variegata’),常绿灌木,常绿灌木,株高0.2-0.6米,枝下垂或平展。叶对生,叶长卵圆形,色金黄至黄绿,卵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6.5厘米,中部以上有粗齿。花蓝色或淡蓝紫色,总状花序呈圆锥状,花期5-10月。核果橙黄色,有光泽。原产墨西哥至巴西,中国南方广为栽培,华中和华北地区多为盆栽。金叶假连翘花期长而花美丽,是一种很好的绿篱植物。广西用根、叶止痛、止渴。福建用果治疟疾和跌打胸痛,叶治痛肿初起和脚底挫伤瘀血或脓肿。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制作金叶假连翘提取物可通过散发的味道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产生驱避性,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的杀虫活性,使以此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香柠檬(bergamot),唇形科薄荷属植物。香柠檬是酸的,它气味芬芳的皮可提炼出香柠檬油,这种油常用在伯爵茶中。它的精油则是芳香疗法中治疗忧郁症的其中一种成份。原产北美,亦称香蜂草、大红香蜂草、印第安羽毛,其叶可用作调味茶、潘趣饮料、柠檬水和其他冷饮的药草。在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加入香柠檬油主要是因为其它组分例如金叶假连翘提取物,胜红蓟挥发油等可能会产生一些刺鼻的气味,而人对这些味觉比较敏感,在喷药时和观察喷药结果时可能会产生不便,而香柠檬油可散发芳香的气味来掩盖可能存在的刺鼻味道,防止喷药前后带来的不便,同时香柠檬油可保持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在一个酸性的环境中,防止其中主要成分溴氰菊酯遇碱水解。
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持效期长。蛇床子中主要成分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还可作为植保素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尽管香豆素有毒,用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 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 还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但是香豆素与大葱混合之后其毒性被中和,使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使用安全。
大葱,学名:(Allium fistulosum L.var. giganteum Makion),是葱的一种,可分为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四个类型。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有解毒调味,发汗抑菌和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状。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脆弱易折,呈青色。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加入大葱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配制后的药剂毒副作用,因为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而胜红蓟和溴氰菊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在本发明所做的毒性试验当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
印楝是一种速生落叶乔木的名称,种子和树皮都可入药。印楝是2013年世界上公认的理想的杀虫植物。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素,带有许多相似的官能团。从印楝种子中曾分离出AZ-A至AZ-G7种活性化合物,其中A是最主要杀虫成分。印楝树花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室内臭虫跳蚤具有驱杀效果。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取材为印楝树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配伍合理: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利用了科学配伍的原则,将胜红蓟与溴氰菊酯复配使用可以克服胜红蓟在高温或者多雨天气杀虫活性较低的缺点,同时溴氰菊酯可以增加胜红蓟挥发油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作用方式,在原来化感作用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提高了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效。在胜红蓟挥发油和溴氰菊酯的基础之上加入金叶假连翘提取物,通过金叶假连翘所散发的味道来可通过散发的味道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产生驱避性,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的杀虫活性,以此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尽管金叶假连翘提取物和胜红蓟挥发油可以协同增效,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刺鼻的气味,而人对这些味觉比较敏感,在喷药时和观察喷药结果时可能会产生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加入香柠檬油可散发芳香的气味来掩盖可能存在的刺鼻味道,防止喷药前后带来的不便,同时香柠檬油可保持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在一个酸性的环境中,防止其中主要成分溴氰菊酯遇碱水解。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加入大葱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配制后的药剂毒副作用,因为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因为胜红蓟和溴氰菊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在本发明所做的毒性试验当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除此之外,在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蛇床子与助溶剂丙酮、环己酮等混用可以增强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胃毒作用,亦可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综上所述的几种优点可以体现出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实现了科学配伍的原则。
(2)低毒、环保。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加入了大葱,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在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胜红蓟和溴氰菊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保证各组分协同增效同时又减小对人畜和环境的毒副作用而使用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而在本发明应用试验3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相比于用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急性经口的小鼠5天之内全部死亡表现出的高毒反应,证明了大葱发挥了解毒调和的功效,增强了使用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安全系数,进而达到了低毒环保的目的。
(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胜红蓟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其大量繁殖会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胜红蓟与溴氰菊酯复配使用可以克服胜红蓟在高温或者多雨天气杀虫活性较低的缺点,同时溴氰菊酯可以增加胜红蓟挥发油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作用方式,在在原来化感作用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提高了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效。在本发明应用试验1中可发现以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要高于市面上常用的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别提高了20.95%和18.63%,证明了胜红蓟的使用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对胜红蓟这类入侵生物,将其充分利用来防治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危害,不仅提高了入侵生物的利用效率,变废为宝,而且也为日后入侵生物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15kg、溴氰菊酯19kg、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2kg、香柠檬油25kg、蛇床子8kg、大葱15kg、印楝树花5kg、植物油56kg、助溶剂8kg及表面活性剂13kg。其中植物油为蓖麻油、助溶剂为环己酮、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
上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3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6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11℃以下的冷库中冷藏9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80目筛,按料液比1:15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5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实施例2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30kg、溴氰菊酯9kg、金叶假连翘提取物24kg、香柠檬油15kg、蛇床子16份、大葱7份、印楝树花13kg、植物油42kg、助溶剂14kg及表面活性剂6kg。其中植物油为大豆油;助溶剂为重量比为1:1的丙酮和环己酮;表面活性剂为重量比为1:2:1的失水山梨醇酯、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上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7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9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5℃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3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140目筛,按料液比1:5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10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实施例3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20kg、溴氰菊酯16kg、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5kg、香柠檬油22kg、蛇床子11kg、大葱13kg、印楝树花7kg、植物油50kg、助溶剂11kg及表面活性剂11kg。其中植物油为重量比为1:2的大豆油和桐树油;助溶剂为重量比为2:1:1的异丙醇、环己酮、氯仿;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钙。
上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4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8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9℃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0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120目筛,按料液比1:10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7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实施例4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25kg、溴氰菊酯13kg、金叶假连翘提取物20kg、香柠檬油19kg、蛇床子14kg、大葱10kg、印楝树花10kg、植物油46kg、助溶剂13kg及表面活性剂8kg。其中植物油为重量比为1:1的蓖麻油和樟树油;助溶剂为异丙醇;表面活性剂为重量比为1:1:2的聚氧乙烯碳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上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6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6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6℃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1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120目筛,按料液比1:12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85℃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实施例5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23kg、溴氰菊酯14kg、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8kg、香柠檬油20kg、蛇床子13kg、大葱12kg、印楝树花8kg、植物油48kg、助溶剂12kg份及表面活性剂10kg。其中植物油为松树油;助溶剂为异丙醇;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碳酸钠
上述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5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7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8℃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2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100目筛,按料液比1:7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8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下面通过三个应用试验对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试验1: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进行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效和荔枝增产试验。
地点:广西南宁市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农场,地势、长势及常年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为害较为一致的荔枝园200亩,丘陵山地,种植规格8m×8m。
对照:对照例1:800倍高效氯氰菊酯;对照例2:1000倍溴氰菊酯。对照例1和2为市面上常用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药剂。
试验设计:共设7个处理,每个实施例处理面积为20亩,按实施例1~5的剂量配置好药剂在各自处理区域对荔枝树进行喷洒,每月喷洒两次,为了便于观察,选择早上10点左右进行药液的喷洒。以不喷洒任何防虫杀虫剂的荔枝树作为参照,评价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以及荔枝产量的影响,同时以喷洒对照例1和2的荔枝树区域作为对比。
其中防治效力的评价方法:连续喷药2个月之后,在各自处理区域随机选取50棵荔枝树,观察50棵荔枝树上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总量。防治效力的计算公式为:防治效力=(不喷药的荔枝树的荔枝三角新小卷蛾总数量-喷药荔枝树的荔枝三角新小卷蛾总数量)÷不喷药的荔枝树的荔枝三角新小卷蛾总数量×100%。
其中荔枝增产率的评价方法为:荔枝成熟后适时的采收,称重。荔枝增产率的计算公式为:荔枝增产率=(喷药的荔枝平均亩产量-不喷药荔枝平均亩产量)÷不喷药的荔枝平均亩产量×100%。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防效以及荔枝增产试验
在实施例的试验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当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为害的荔枝树喷洒本发明实施例1~5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后,荔枝三角新小卷蛾5分钟内开始在叶片上乱跑,2h内80%以上的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停止跑动,12h内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死亡率为90%以上。表明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可有效杀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且见效快。
同时,由表1可知,比较实施例1~5与对照例1和对照例2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和对荔枝产量的影响,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相比对照例1提高了20.95%,相比对照例2提高了18.63%,而相比对照例平均提高了19.79%,,荔枝的增产率相比对照例1提高了14.05%,相比对照例2提高了13.86%,相比两个对照例平均提高了13.96%。表明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其各组分原料配比合理,达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其效果优于传统化学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此外,比较实施例1~5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和对荔枝产量的影响可知,实施例5与实施例1~4相比,其对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防治效力提高了7.61%,对荔枝的增产率提高了9.05%,表明本发明所述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实施例5所述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试验2: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进行药液残留期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1~5所述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分别喷洒在荔枝叶子上,喷洒量为 5kg/ 叶。分别在不同时间采摘喷药后的荔枝叶片,制备荔枝叶提取液,采用薄层- 比色法测定检测荔枝叶提取液中印楝素的残留量,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印楝素对照品为色谱纯,其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的药液残留期试验
由表2可知,本发明所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中印楝素的含量仅9天左右,亦即是说本发明所述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残留期短,仅9天左右。而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化学农药,例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残留期长,有时在投入市场后荔枝上依然存在农药残留,这使得人们食用极为不安全。因此相比传统化学防治用的农药,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对人畜毒副作用小,不会因残留时间过长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能够安全使用。
试验3: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进行动物毒性试验:取昆明种小鼠70只,雌雄皆用,体重20~30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第一~五组分别急性经口实施例1~5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1500mg/kg;第六组和第七组分别急性经口对照例1和2,用量为500mg/kg,分别观察5天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此评价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和市面常用化学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对昆明种小鼠的毒性。其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对小鼠毒性试验
由表3数据可知,根据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的是低毒反应,在5天的时间里各自分组里急性经口的小鼠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不过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试验小组里面分别3只昆明小鼠在5天的时间里表现出轻度不适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只小鼠在15天后身体恢复了正常,总体来说还是表现出低毒反应。
对照例1和2使用的是市面上常用化学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结果发现第六组和第七组急性经口的小鼠在试验5天的时间内全部死亡,表现出的是高毒反应。综上可知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区别与传统化学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例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传统的化学防治农药尽管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毒副作用,而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对人畜毒副作用很小,几乎没有造成负面的安全问题,可以放心安全使用。
Claims (5)
1.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15~30份、溴氰菊酯9~19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2~24份、香柠檬油15~25份、蛇床子8~16份、大葱7~15份、印楝树花5~13份、植物油42~56份、助溶剂8~14份及表面活性剂6~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20~25份、溴氰菊酯13~16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5~20份、香柠檬油19~22份、蛇床子11~14份、大葱10~13份、印楝树花7~10份、植物油46~50份、助溶剂11~13份及表面活性剂8~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胜红蓟挥发油23份、溴氰菊酯14份、金叶假连翘提取物18份、香柠檬油20份、蛇床子13份、大葱12份、印楝树花8份、植物油48份、助溶剂12份及表面活性剂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松树油、大豆油、蓖麻油、樟树油、桐树油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溶剂为异丙醇、丙酮、环己酮、氯仿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酯、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碳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溴氰菊酯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3~7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胜红蓟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6~9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5~11℃以下的冷库中冷藏9~13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胜红蓟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金叶假连翘,过80~140目筛,按料液比1:5~15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50~10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金叶假连翘提取液;向金叶假连翘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胜红蓟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农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32450.9A CN106332918A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32450.9A CN106332918A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32918A true CN106332918A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7822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32450.9A Withdrawn CN106332918A (zh) | 2016-08-27 | 2016-08-27 |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3291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4073A (zh) * | 2022-01-12 | 2022-04-1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三角新小卷蛾的人工饲养及虫卵收集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7160A (zh) * | 2004-02-09 | 2004-12-29 | 马德岭 | 一类以印楝油为增效剂的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
CN102283254A (zh) * | 2010-03-17 | 2011-12-21 | 钟韬 | 一种植物源环保农药制剂 |
-
2016
- 2016-08-27 CN CN201610732450.9A patent/CN10633291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57160A (zh) * | 2004-02-09 | 2004-12-29 | 马德岭 | 一类以印楝油为增效剂的复配杀虫剂乳油制剂 |
CN102283254A (zh) * | 2010-03-17 | 2011-12-21 | 钟韬 | 一种植物源环保农药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邱良妙: "华东昆虫学报", 《华东昆虫学报》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4073A (zh) * | 2022-01-12 | 2022-04-12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三角新小卷蛾的人工饲养及虫卵收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hanh et al. | Paddy weed control by medicinal and leguminous plants from Southeast Asia | |
CN104273184B (zh) | 一种蔬菜用防虫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48895B (zh) | 植物源蔬菜杀虫剂 | |
CN103931686B (zh) | 一种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599200B (zh) | 一种中草药植保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35389B (zh) | 植物源果树杀虫剂 | |
CN102754667B (zh) | 一种高效复合植物源农药 | |
CN103636660B (zh) | 一种用于防治甘蔗害虫的环保型颗粒剂 | |
CN1044075C (zh) | 中草药植物性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27692B (zh) | 植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0852398B1 (ko) | 식물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식물 유해동물 방제용 조성물 및이를 이용한 식물유해동물 방제방법 | |
CN102640764B (zh) | 植物源杀虫剂 | |
CN106417289A (zh) | 一种防治荔枝褶粉虱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45663A (zh) | 一种含印楝素和桉叶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 |
CN106332919A (zh) | 一种防治荔枝拟木蠹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32918A (zh) | 一种防治荔枝三角新小卷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Sarra et al. | Histopathology of Culex pipiens (Linée, 1753)(Diptera, Culicidae) larvae exposed to the aqueous extract of Eucalyptus globulus l'Hér, 1789 (Myrtaceae) | |
CN1217883A (zh) | 苦楝复方植物农药 | |
CN107467083A (zh) | 一种八桂生物除虫剂 | |
KR20130080667A (ko) | 후추 속 식물과 라반듈라 속 식물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살충용 조성물 | |
CN101653153B (zh) | 一种中草复合杀虫剂的配方与工艺 | |
CN106342935A (zh) | 一种防治荔枝星天牛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42936A (zh) | 一种防治荔枝叶螨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22558A (zh) | 一种作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332911A (zh) | 一种防治荔枝尺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