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913A -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9913A
CN106329913A CN201510367491.8A CN201510367491A CN106329913A CN 106329913 A CN106329913 A CN 106329913A CN 201510367491 A CN201510367491 A CN 201510367491A CN 106329913 A CN106329913 A CN 106329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amp signal
equations
offset voltage
kind r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74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磊
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674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99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2801 priority patent/WO20170004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9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91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转换器,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如何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能够同时实现升压降压功能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升降压(Buck/Boost)拓扑结构、单端初级电感变换(SEPIC,Single Ended Primary Inductor Converter)、ZETA拓扑结构、库克(Cuk)拓扑结构以及四开关控制结构。其中,Buck/Boost拓扑结构以及Cuk拓扑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升降压功能,但是这两种拓扑结构的输入输出电压极性相反,因而不便于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中。SEPIC拓扑结构以及ZETA拓扑结构虽然在实现升降压变换的基础上同时又实现了输入输出电压的同向变化,但是考虑这两种拓扑结构要用到多个大的电感、电容,因而整体电路的体积和成本没有优势,在现在的消费电子市场中也是不太适用的。四开关控制结构是基于单电感的拓扑结构,通过控制四个开关管的开启关断来实现系统的升压或者降压调制,它简单地将独立的降压(Buck)和升压(Boost)架构巧妙的结合起来,同时比较简单的实现了内部同步整流技术设计,对于经常使用独立的Buck和Boost架构的设计人员来说更加容易理解。但是,现有的四开关控制模式的升降压转换器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随着输入电压变化或输出电压变化,系统在buck模式或boost模式相互转换时的连续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能很好地实现Buck模式和Boost模式之间的连续切换,简化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转换器,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
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还用于: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还用于: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包括:
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向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加入失调电压。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信号产生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缓存模块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设置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加入失调电压。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包括:
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包括:
基于所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能够实现升压型斜坡信号和降压型斜坡信号之间的无缝连接,达到了连续的转换Buck模式和Boost模式的效果,同时,又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升压型斜坡信号和降压型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采用四开关控制的升降压拓扑结构,与普通的升降压拓扑结构相比,它能够实现电压的同向转换,且系统设计成本也更低。由于采用了改进型斜坡信号,可以工作在宽电压输入范围下,使Buck模式和Boost模式相互转换的过程更加流畅、完整,并且,使斜坡信号产生模块设计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开关控制模式的直流转换器的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坡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产生模块的一种硬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产生模块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控制模块的一种硬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控制模块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所述直流转换器为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既具有升压功能,也具有降压功能。在本发明所述的以下各实施例中,PWM是Pulse-WidthModulation的英文缩写,其中文名称是“脉宽调制”;时钟信号用“CLK信号”表示。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直流转换器主要包括:
信号产生模块11,用于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信号控制模块12,用于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12,还用于: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12,还用于: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这里,所述环路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监测环路,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12,包括:
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向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加入失调电压。
优选地,所述信号产生模块11,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优选地,所述信号产生模块11,还用于:
基于所述缓存模块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具体地,所述预设条件可以是没有空隙、或者空隙的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能够实现升压型斜坡信号和降压型斜坡信号之间的无缝连接,达到了连续的转换Buck模式和Boost模式的效果,同时,又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升压型斜坡信号和降压型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开关控制模式的直流转换器的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框图主要包括几大模块:
与降压(Buck)模式对应的第一PWM比较器模块(在图中用PWM 1表示)、第一驱动模块(在图中用驱动模块1表示),与升压(Boost)模式对应的第二PWM比较器模块(在图中用PWM 2表示)、第二驱动模块(在图中用驱动模块2表示),功率管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反馈环路部分的反馈采样模块,误差放大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信号产生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
具体地,所述反馈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1与R2;所述误差放大模块包括采用电压环运放进行误差放大的第一运算放大器(在图中用VA表示),以及采用电流环运放进行误差放大的第二运算放大器(在图中用CA表示);其中,Vva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ca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rs表示电流采样模块的采样值,Vref是基准电压。
具体地,所述功率管模块包括:与第一驱动模块对应的第一组功率管、与第二驱动模块对应的第二组功率管;
其中,所述第一组功率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上方的功率管a(简称“上管”)、以及另一个功率管b;所述第二组功率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上方的功率管a(简称“上管”)、以及另一个功率管b。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功率管的功率管a与所述第二组功率管的功率管a通过一电感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与信号产生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信号产生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PWM比较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信号产生模块的第三端与第二PWM比较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PWM比较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PWM比较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也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相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反馈电压(Vfb)相连接;所述第一PWM比较器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PWM比较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相连接;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与振荡器相连接。
在图2中,Vin是整个直流转换器系统的输入电压,Vout是指整个直流转换器系统的输出电压;Vva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ca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rs表示电流采样模块的采样值,Vref是基准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系统框图采用的是平均电流模的控制方式,以下各实施例也都是基于图2所示的系统框图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此,它也可以用于电压模、峰值电流模等控制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坡信号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半部分属于降压型斜坡信号(可用Ramp_buck信号来表示),下半部分属于升压型斜坡信号(可用Ramp_boost信号来表示)。
当CLK信号触发时,Ramp_buck信号和Ramp_boost信号同时被拉回Vref电压,然后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上升和下降,直到下一个CLK触发信号到来。
Ramp_buck信号和Ramp_boost信号由同一个模块电路产生,即均由信号产生模块产生,这样可以保证使用相同的Vref电压,进而保证Ramp_buck信号和Ramp_boost信号之间非常好地连接在一起,避免了因信号交叠或空隙的产生而引起降压模式(buck模式)和升压模式(boost模式)相互切换不连续性的问题。
从图3可以看出,当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等于Vref时,系统工作在降压模式的100%占空比,或者说是升压模式的0%占空比,此时,降压拓扑结构的上管和升压拓扑结构的上管同时常开。当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上升时,系统进入降压模式,电压越高,降压工作占空比越小;当误差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下降时,系统进入升压模式,电压越高,升压工作占空比越大。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产生模块的一种硬件示意图,如图4所示,信号产生模块引入了第一缓存器(在图中用Buf 1表示)、第二缓存器(在图中用Buf 2表示),同时,还包括用于产生Ramp_buck信号的第一电路、用于产生Ramp_boost信号的第二电路。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路包括2个电容,分别记为C1、C2;3个S1开关、3个S2开关;其中,第一个S1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个S1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第二个S2开关的一端、第三个S2开关的一端相连接,第三个S2开关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第二个S2开关的另一端输出Ramp_buck信号,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同理,第一个S2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个S2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第二个S1开关的一端、第三个S1开关的一端相连接,第三个S1开关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接,第二个S1开关的另一端输出Ramp_buck信号,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个S1开关在图中用S1(1)表示,第二个S1开关在图中用S1(2)表示,第三个S1开关在图中用S1(3)表示;第一个S2开关在图中用S2(1)表示,第二个S2开关在图中用S2(2)表示,第三个S2开关在图中用S2(3)表示。
具体地,所述第二电路包括2个电容,分别记为C3、C4;3个S3开关、3个S4开关;其中,第一个S3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个S3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第二个S4开关的一端、第三个S4开关的一端相连接,第三个S4开关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偏置电流i_bias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个S4开关的另一端输出Ramp_boost信号,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同理,第一个S4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个S4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第二个S3开关的一端、第三个S3开关的一端相连接,第三个S3开关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接,偏置电流i_bias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个S3开关的另一端输出Ramp_buck信号;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个S3开关在图中用S3(1)表示,第二个S3开关在图中用S3(2)表示,第三个S3开关在图中用S1(3)表示;第一个S4开关在图中用S4(1)表示,第二个S4开关在图中用S2(2)表示,第三个S4开关在图中用S4(3)表示。
当CLK的触发沿到来时,S1和S3同时打开,S2和S4同时关断,Buf 1和Buf 2驱动电容C1和电容C3,使其电压都等于Vref。当下一个CLK触发沿到来时,S2和S4同时打开,S1和S3同时关断,Buf 1和Buf 2驱动电容C2和电容C4,使其电压等于Vref,此时,电容C1和电容C3已经分别开始被偏置电流(可用i_bias表示)充电和放电,由于电流相等,电容相等,所以电容C1和电容C3上的电压变化速度也相等。如此反复,这样交替切换充放电电容的方式,相当于给了缓存器和电容一个时钟周期的时间用来稳定电压,可以防止在切换瞬间电压还没有稳定就开始继续使用,能避免因Ramp_buck信号与Ramp_boost信号的中间电压不相等而导致模式切换不连续。
这里,所述触发沿既可以是上升沿、也可以是下降沿。
需要说明的是,在信号产生模块的设计实现中,不仅仅限于某一种电路形式,比如,可以根据基准电压Vref的高低,设计成不同共模输入电压的驱动电路;也可以根据面积成本的要求,设计成简单的电位转换(level shift)形式的驱动电路或是精度要求更高的驱动电路;也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设计成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Transistor)或是双极性(Bipolar)的驱动电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实施例五
在开关控制电容充放电的电路实现中,在低频率应用条件下,允许电容充放电后稳定的时间更长,也可以使用单个电容充放电电路,即每个周期都是用同一个电容来进行充放电,不用进行两个电容的轮流使用,具体实现如图5所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产生模块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如图5所示,信号产生模块引入了第一缓存器(在图中用Buf 1表示)、第二缓存器(在图中用Buf 2表示),同时,还包括用于产生Ramp_buck信号的第三电路、用于产生Ramp_boost信号的第四电路。
具体地,所述第三电路包括1个电容,记为C1,1个S1开关、1个S2开关;其中,S2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S2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S1开关的一端、输出Ramp_buck信号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S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四电路包括1个电容,记为C3,1个S3开关、1个S4开关;其中,S4开关的一端与第二缓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S4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一端、S3开关的一端、输出Ramp_boost信号端相连接,S3开关的另一端与偏置电流i_bias相连,偏置电流i_bias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这里,偏置电流i_bias和基准电压Vref可以由直流转换器系统专门的偏置电流模块和基准模块产生。
实施例六
在以上的设计考虑中,都是以理想的设计原理分析的,但在实际电路设计中肯定会有失调电压的产生,例如,Buf 1和Buf 2之间的失调电压、PWM1和PWM2两个比较器之间的失调电压、还有逻辑传输延迟的不一致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系统模式切换点的失调。这些不可避免的失调电压都可以通过修调来改善,在信号产生模块中,可以在Buf 1处加入一个可以调节的失调电压,通过这个失调电压的调整来补偿整个系统的失调,使最终的系统模式切换点真正实现连续。当然,这个失调电压可以通过最终系统级的测试在芯片最终测试后修调,也可以通过逻辑判断系统工作模式的状态来动态的调整。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控制模块的一种硬件示意图,如图6所示,虚线框中是一个单级差分放大电路结构,信号控制模块是通过在这个单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入对管M1和M2的源级加大或减小电阻的方式来调节失调电压的大小,电阻的增加或减小是通过数字控制(Digital Control)信号来控制的。而数字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对斜坡信号的测试结果得到,也可以通过数字算法的方式通过环路反馈得到。
具体地,在图6中,与Vref连接的MOS管和右边与之对应的MOS管,被称为输入对管,分别记为M1和M2。
具体地,该数字控制信号是对斜坡信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算,从而给出需要进行调整的Ramp_buck和Ramp_boost信号交叠或间隙大小的一组控制信号。
实施例七
在信号控制模块的电路实现时,需要根据信号产生模块电路实现方式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实现电路设计。图6是P型输入对管的运放形式的缓存电路,而如果是简单的level shift形式的驱动电路,信号控制模块的硬件示意图可如图7所示。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控制模块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是利用简单的电平转换电路来实现缓存电路功能,虚线框中为基本电平转换电路,所述基本电平转换电路是由一个PMOS管M1和一个NMOS管M2组合,输出电压等于基准电压Vref加上M1的Vgs再减去M2的Vgs,同样是通过调节电阻r1、r2、rN的组合大小来调节失调电压,而数字控制信号与图6中一样,即:该数字控制信号是对斜坡信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算,从而给出需要进行调整的Ramp_buck和Ramp_boost信号交叠或间隙大小的一组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以信号控制模块的电路设计也不仅限于以上列举的几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实施例八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步骤802: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所述预设条件可以是没有空隙、或者空隙的大小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可以包括: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可以包括: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这里,所述环路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监测环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可以包括:
设置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加入失调电压。
上述方案中,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可以包括:
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可以包括:
基于所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
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基于基准电压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和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还用于: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还用于: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包括:
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向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加入失调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还用于:
基于所述缓存模块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7.一种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降压工作模式,所述第二类斜坡信号用于使所述直流转换器处于升压工作模式;
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以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之间的空隙满足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利用环路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获取失调电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失调电压值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产生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算法对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进行调节,包括:
设置N组电阻,其中,每一组电阻均有与所述电阻相匹配的开关,所述N组电阻并行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控制与所述电N阻相匹配的开关的打开或关闭产生数字控制信号,以加入失调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包括:
对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进行缓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同一信号产生模块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包括:
基于所缓存的基准电压以及失调电压值产生第一类斜坡信号和第二类斜坡信号。
CN201510367491.8A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Withdrawn CN106329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7491.8A CN10632991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PCT/CN2015/092801 WO2017000442A1 (zh) 2015-06-29 2015-10-26 一种直流转换器、实现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7491.8A CN10632991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913A true CN106329913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0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7491.8A Withdrawn CN10632991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直流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9913A (zh)
WO (1) WO20170004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5062A (zh) * 2019-03-14 2021-11-05 微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条件偏移对降压-升压转换器进行电流控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543A (zh) * 2021-11-25 2022-03-22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H桥四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双向充放电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083A (zh) * 2003-07-08 2005-02-09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升压/降压直流-直流转换器及使用其的便携设备
CN102694469A (zh) * 2012-05-21 2012-09-26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电压转换器
CN102810984A (zh) * 2012-07-13 2012-12-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317871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WO2014089116A1 (en) * 2012-12-03 2014-06-12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buck/boost mode selection system for dc-dc converter
US20150054478A1 (en) * 2012-06-04 2015-02-26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Electronic device for average current mode dc-dc convers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083A (zh) * 2003-07-08 2005-02-09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升压/降压直流-直流转换器及使用其的便携设备
CN10317871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CN102694469A (zh) * 2012-05-21 2012-09-26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电压转换器
US20150054478A1 (en) * 2012-06-04 2015-02-26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Electronic device for average current mode dc-dc conversion
CN102810984A (zh) * 2012-07-13 2012-12-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WO2014089116A1 (en) * 2012-12-03 2014-06-12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buck/boost mode selection system for dc-dc conver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5062A (zh) * 2019-03-14 2021-11-05 微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条件偏移对降压-升压转换器进行电流控制
CN113615062B (zh) * 2019-03-14 2024-02-02 微芯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条件偏移对降压-升压转换器进行电流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00442A1 (zh)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9198U (zh) 一种开关式电源及其斜率补偿信号发生电路
CN105515384B (zh) 滞后电流模式降压升压控制架构
CN100394342C (zh) 多相合成脉动发生器及控制多相稳压器的相位的方法
CN106169872A (zh) 双向直流至直流变换器
Cervera et al. A high-efficiency resonant switched capacitor converter with continuous conversion ratio
CN101647182B (zh) 包括升压电感式开关前置调节器和电容式开关后置转换器的高效dc/dc电压转换器
Lee et al. Digital combination of buck and boost converters to control a positive buck–boost converter and improve the output transients
US10756623B1 (en) Low loss power converter
CN106059290B (zh) 多通道直流-直流变换器及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06026653B (zh) 具有斜坡补偿的升降压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2814792Y (zh) 电源转换器的控制器、带有电源转换器的电子装置和系统
WO2017032269A1 (zh) 电压转换电路、方法和多相并联电源系统
CN102916593B (zh) 功率转换器电路
CN107850913B (zh) 用于基于电感器电流控制升压开关式调节器的电路和方法
CN101499718B (zh) 切换式稳压器的控制电路与方法
CN107306080A (zh) 直流转直流电压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TW201929399A (zh) 直流-直流轉換器
US20130271101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employing a tri-state interface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2006246598A (ja) Dc−dcコンバータ、dc−dcコンバータ制御装置、電源装置、電子装置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制御方法
CN107735932A (zh) 具有自适应死区时间的升压调节器
US10811974B1 (en) Power converter
CN106452074A (zh) 升压降压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88398A (zh) 时钟分频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CN104052275B (zh) 用于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两级降压升压转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Chu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witched-capacitor DC/DC boost converter with continuous input current wave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