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2376B - 炉具用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炉具用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2376B
CN106322376B CN201510404639.0A CN201510404639A CN106322376B CN 106322376 B CN106322376 B CN 106322376B CN 201510404639 A CN201510404639 A CN 201510404639A CN 106322376 B CN106322376 B CN 106322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scorching
spark plug
hole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46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2376A (zh
Inventor
佐藤裕康
武田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4046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2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具用燃烧器。在燃烧器主体上设置用于收纳火花塞的火花塞收纳部。该火花塞收纳部具备一对第一侧壁和第一后壁。在燃烧器头部上设置覆盖火花塞上方的点火部。点火部具备与火花塞收纳部的两个第一侧壁的外侧面抵接的一对第二侧壁和与第一后壁的内侧面相对的第二后壁。点火部的下表面和第一后壁的上端面相抵接,形成点火炎孔。在第一后壁和第二后壁之间形成把分布室的混合气供给到点火炎孔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使用该炉具用燃烧器时,即使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间隙,也能够维持用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的最佳状态而不受上述间隙的影响。

Description

炉具用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炉具中使用的炉具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炉具燃烧器具备:供给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混合管;连接设置在混合管上且在内部形成分布室的燃烧器主体;摆置在该燃烧器主体上且沿外周形成主炎孔(在本说明书中称之为用于形成烹饪加热用火炎的炎孔,该炎孔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多个炎孔构成)及点火炎孔的环状燃烧器头部;以及,在所述点火炎孔的附近产生火花放电的的火花塞。
在这种炉具用燃烧器中,已知有在燃烧器主体一部分外周部上形成收纳火花塞的一种燃烧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通过把火花塞收纳到一部分燃烧器主体中,火花塞的上方受一部分燃烧器头部覆盖。而且,燃烧器主体上的收纳火花塞的部分的内侧形成有点火炎孔。
因此,与火花塞被配设在燃烧器主体外侧的情形相比,煮沸溢出的汤汁对火花塞或点火炎孔的粘附变少。
另外,主炎孔和点火炎孔均为在燃烧器下表面外周或燃烧器上表面外周上形成的槽部,并在燃烧器头部摆置到燃烧器主体上时形成。并且,为了能够形成与主炎孔相比是较小的点火用火炎,点火炎孔的形状被设置成能够把混合气限制成最适合于点火的少量气体。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4-64807号公报
在这种炉具用燃烧器中,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有异物(例如在烹饪中从锅子溢出落下的物体等)进入,从而导致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空隙。在这种情况下,像现有技术一样,通过点火炎孔来将混合气限制在适量的气体的构成中,点火炎孔的槽部一旦被打开,点火炎孔对混合气的限制变得不充分,点火用的火炎形成得较大。因此,产生对火花塞的过度炙烤而造成该火花塞的损伤。而且,如果用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量过大时,燃气的消耗量增加并不经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空隙也能够将用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量维持在最佳状态而几乎不受上述空隙的影响的炉具用燃烧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炉具用燃烧器是下述一种燃烧器。该炉具用燃烧器具备:供给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混合管;连接设置在所述混合管上且在内侧形成分布室的筒状的燃烧器主体;摆置在所述燃烧器主体上且在外周上形成许多主炎孔的燃烧器头部;和用于对所述炎孔点火的火花塞,所述炉具用燃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主体具备用于摆置所述燃烧器头部的环状摆置部以及收纳所述火花塞并上端开口的火花塞收纳部,
所述燃烧器头部具备点火部,该点火部以保持规定空隙的方式覆盖被所述火花塞收纳部收纳的所述火花塞的上方,
所述火花塞收纳部具备在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周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两个第一侧壁的内侧连续的第一后壁,
所述点火部具备与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所述两个第一侧壁的外侧面抵接且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形成为与所述两个第二侧壁的内侧连续并与所述第一后壁的内侧面相对且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后壁,
当所述点火部覆盖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上方时,所述点火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后壁的上端面抵接从而在该抵接部形成点火炎孔,同时在所述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二后壁之间形成把所述分布室的混合气供给到所述点火炎孔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
根据本发明,火花塞收纳部的第一侧壁及第一后壁的外侧受燃烧器头部的点火部所具备的向下方延伸的第二侧壁及第二后壁包围。在火花塞收纳部的第一后壁与点火部的第二后壁之间形成把混合气引导到点火炎孔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因此,分布室的混合气仅经由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被供给到点火炎孔。所以,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能够被设置成:由第一后壁和第二后壁之间的间隔大小确定的流路断面积对应于最适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量。
并且,万一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空隙时,在维持第二侧壁及第二后壁包围第一侧壁及第一后壁的状态下向上方(燃烧器头部的轴线方向)偏移,但是从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以外的位置不会有混合气进入点火部的内侧。
而且,即使在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空隙,由于第二后壁相对第一后壁只是向上方滑动,由第一后壁和第二后壁之间的间隔大小确定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的流路断面积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与采用通过点火炎孔来限制用于点火的所需最佳的混合气量的构成不同,能够维持用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的最佳状态而不受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主体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影响,从而能够防止点火用火炎对火花塞的过度炙烤以及燃气消耗量的增加。
另外,只要在点火炎孔处可靠地形成火炎,能够通过所述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将供给到点火炎孔的混合气控制在极少量。但是,例如在主炎孔数量较少的小型炉具用燃烧器中,供给到混合管的燃气的量整体较少。可以认为在这种小型炉具用燃烧器中,当将混合气的量控制在能够形成点火用火炎的最小量时,在点火炎孔处形成的火炎极小,导致向主炎孔的传火性下降。
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点火部覆盖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上方时,在所述点火炎孔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之间形成传火炎孔和传火火炎导出部,所述传火炎孔利用从所述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流向所述点火炎孔的混合气的一部分气体形成传火用火炎,所述传火火炎导出部将所述传火炎孔的火炎沿由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构成的所述点火部的上角部导出到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径向外侧。
在本发明中,在点火部覆盖火花塞收纳部的上方的状态下,在点火炎孔的侧部形成传火炎孔,在点火部的内侧上角部形成传火火炎导出部。由于传火炎孔形成于点火部的内侧,当点火炎孔被点火时,传火炎孔与点火炎孔一起形成火炎。这时,被供给到传火炎孔的混合气是从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流向点火炎孔的混合气中分支出来的一部分混合气,因此用于点火而被供给的混合气的量不增加。
传火炎孔处形成的火炎顺着传火火炎导出部被导出到燃烧器头部的径向外侧。通常,火炎具有沿壁面延展的性质。传火火炎导出部由第一侧壁的上端面和第二侧壁的侧面构成,因此能够将在传火炎孔处形成的火炎可靠地导出到燃烧器头部的外侧。并且,被导出到燃烧器外侧的传火用火炎被传递到与点火部相邻的主炎孔上。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点火部向主炎孔的传火性而不用增加供给到点火炎孔的混合气的量,即使在被供给燃气的量整体较少的小型炉具用燃烧器上也能够进行顺利的传火。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传火火炎导出部上设置传火火炎导向部,该传火火炎导向部用于把被导出到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径向外侧的传火用火炎导向与所述点火部相邻的主炎孔。由此,通过传火火炎导出部被导出到燃烧器头部的外侧的传活用火炎经由传火火炎导向部流向主炎孔,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火部向主炎孔的传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炉具用燃烧器的侧视图。
图2是炉具用燃烧器的要部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隔离体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燃烧器头部的底面的斜视图。
图5是截断一部分点火部后俯视火花塞收纳部的示意图。
图6是点火部及火花塞收纳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燃烧器头部的要部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 混合管
2 燃烧器主体
3 燃烧器头部
7 火花塞
14 摆置部
20 火花塞收纳部
24 纵壁部(第一侧壁)
25 背壁部(第一后壁)
30 烹饪用炎孔(主炎孔)
34 分布室
35 点火部
37 抵接面(抵接部)
38 侧壁部(第二侧壁)
39 后壁部(第二后壁)
40 点火炎孔
42 点火用导向通道
46 传火炎孔
47 传火火炎导出部
48 传火火炎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炉具用燃烧器具备混合管1、燃烧器主体2、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盖部4。
通过导入从未被图示的气体喷嘴喷出的燃气和一次空气,在混合管1中生成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
如图2所示,在混合管1的下游端连接设置有燃烧器主体2。燃烧器主体2具备由金属板材形成的基体部5和通过压铸(die casting)形成的隔离体(spacer)6。在隔离体6内部设置有火花塞7。
燃烧器主体2的基体部5具备外筒8和设置在外筒8内侧的内筒9。形成于外筒8和内筒9之间的环状空间构成与混合管1连通的混合气通道10。
如图2所示,基体部5的外筒8设置成该外筒8的配置火花塞7的一侧向接近内筒9的方向偏置。另外,基体部5上形成环状的底部隆起部11。内筒9的下端与底部隆起部11的上端联结。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筒8的上端插入于连结部13的状态下,隔离体6与基体部5连结。所述连结部13是在隔离体6的底部12上形成的连通用开口。隔离体6具备环状的摆置部14,在摆置部14的上端面上摆置燃烧器头部3。
如图1所示,隔离体6从面板15露出,面板15对炉具主体(未被图示)的上面实施闭塞。在面板15上形成燃烧器用开口16,并设置有环状的闭塞板17,用于闭塞形成于燃烧器用开口16和隔离体6之间的间隙。另外,在闭塞板17外周的面板15上摆置火撑子18。
隔离体6通过压铸形成,美观度高且抗形变强度高。因此隔离体6适于露出面板15。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隔离体6的外周壁19的内侧设置收纳火花塞7的火花塞收纳部20。火花塞收纳部20是沿隔离体6的外周壁19的内面形成的纵向较长的空间。火花塞收纳部20的上端以横切一部分摆置部14的方式开口。该开口即为后述的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
如图3所示,火花塞7以其上端的电极侧向火花塞收纳部20的内侧倾斜的姿势被收纳在火花塞收纳部20的内部。由此,即使火花塞7的上端至下端的长度较大,也能够以抑制火花塞7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形式将该火花塞7收纳到火花塞收纳部20的内部,并能够使得火花塞7的电极被控制在低于火花塞收纳部20上缘的位置上。
如图2所示,火花塞收纳部20被设置在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较宽的空间内。该方式是指:基体部5的外筒8相对于内筒9偏置。通过用螺丝将火花塞7固定到支承板21上,火花塞7被安装在隔离体6上。所述支承板21从隔离体6的一部分外周壁19向下方延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邻近隔离体6的火花塞收纳部20的位置上配设有热电偶22。热电偶22通过图3中显示了其中一部分的支承部件23受隔离体6支承。
如图2及图3所示,火花塞收纳部20具备一对纵壁部(第一侧壁)24和背壁部(第一后壁)25。所述一对纵壁部24在摆置部14的周向上以保持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对,所述背壁部25与两个纵壁部24的内侧连续。火花塞收纳部20在其上端形成向火花塞7的上方开放的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
另外,位于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内侧的背壁部25的上端形成平坦面27。在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的外侧(隔离体6的径向外侧)设置凸条28。凸条28具有下述形状:从隔离体6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沿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外侧周缘弯曲。
由于火花塞7被收纳在火花塞收纳部20内,在进行清扫等时,如图3所示,即使摘除燃烧器头部3,火花塞7上端的电极也不会突出于火花塞收纳部20的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因此,在清扫等时不会误接触到火花塞7,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火花塞7的电极等处的损伤。
另外,沿火花塞收纳部20的火花塞用上端开口26的外侧周缘形成的凸条28能够挡住流到隔离体6的摆置部14外侧的煮沸溢出的汤汁。因此,煮沸溢出的汤汁不容易流入火花塞收纳部20。
如图4所示,燃烧器头部3形成环状,具备向该燃烧器头部3的下面外周部垂直设置的环状壁29。环状壁29上形成大小不同的许多槽部。如图2所示,在这些槽部与隔离体6的摆置部14抵接时,沿燃烧器头部3的外周形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烹饪用炎孔30。烹饪用炎孔30设置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炎孔分别被布置成适于火炎形成的排列。
在燃烧器头部3的内周设置与环状壁29同心的下垂筒31。如图2所示,将燃烧器头部3摆置到隔离体6的摆置部14上时,下垂筒31插入到燃烧器主体2的基体部5的内筒9中。这时,通过下垂筒31和内筒9形成上下贯穿燃烧器主体2和燃烧器头部3的中央部的空洞部32。并且,在该空洞部32中设置有锅底温度传感器33。在燃烧器头部3的上部设置有环状的燃烧器盖部4,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到空洞部32内。
燃烧器头部3的下垂筒31和隔离体6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构成与混合气通道10连通的分布室34。从混合管1经过混合气通道10进入分布室34的混合气分布于燃烧器头部3的周向,并从烹饪用炎孔30喷出。
此外,燃烧器头部3上形成点火部35,用于覆盖被火花塞收纳部20收纳的火花塞7的上方。而且,在燃烧器头部3上形成扩展部36。扩展部36与点火部35成连续并向燃烧器头部3的径向外侧扩展。
如图4所示,扩展部36具备上壁43、一对侧方下垂壁44及前方下垂壁45。所述上壁43与火花塞收纳部20的上方相对。所述一对侧方下垂壁44从上壁43在燃烧器头部3的周向两个侧缘向下方延伸。所述前方下垂壁45与两侧方下垂壁44成连续并从上壁43的扩展方向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由此,扩展部36覆盖火花塞收纳部20的上方,从而能够可靠的防止煮沸溢出的汤汁进入到点火部35的内侧或火花塞收纳部20的内部。
如图2及图4所示,点火部35在其背面上具备抵接面37和一对侧壁部38。所述抵接面37与在火花塞收纳部20的背壁部25的上端形成的平坦面27抵接,所述一对侧壁部38从抵接面37的两侧向下方延伸。另外,点火部35的两个侧壁部38的内端缘与下垂筒31成连续,位于两个侧壁部38之间的下垂筒31的一部分表面作为点火部35的后壁部39。
如图5所示,把燃烧器头部3摆置到隔离体6的摆置部14上时,点火部35的两个侧壁部38分别与火花塞收纳部20的两个纵壁部24的外侧保持气密性地抵接,点火部35的后壁部39以保持有间隔的方式与火花塞收纳部20的背壁部25相对。
而且,如图4所示,点火部35的抵接面37上形成构成点火炎孔40的多个槽部、构成传火炎孔46的一对槽部以及通过向下方突出的突起构成的放电用靶部41。
如图6所示,当抵接面37与火花塞收纳部20的平坦面27抵接时,在抵接面37上形成点火炎孔40以及传火炎孔46。传火炎孔46形成于点火炎孔40和侧壁部38的内侧面38a之间。
并且,如图2及图5所示,通过点火部35的后壁部39和火花塞收纳部20的背壁部25之间的间隔形成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该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用于把分布室34的混合气供给到点火炎孔40和传火炎孔46。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的流路断面积对应于最适合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量。所述流路断面积通过点火部35的后壁部39和火花塞收纳部20的背壁部25之间的间隔大小来被确定。
由于点火部35的侧壁部38以保持气密性的方式抵接在火花塞收纳部20的纵壁部24的外侧,分布室34的混合气仅经由点火用导向通道42被供给到点火炎孔40。
并且,万一在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主体2之间产生空隙时,由于火花塞收纳部20的纵壁部24与点火部35的侧壁部38之间维持抵接状态,从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以外的位置不会进入混合气。而且,即使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主体2之间产生空隙,由于点火部35的后壁部39相对火花塞收纳部20的背壁部25只是在高度方向上偏移,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的流路断面积几乎不发生变化。
这样,能够把用于点火的混合气的供给维持在最佳状态,而不会受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主体2之间产生的空隙影响,从而能够防止来自点火炎孔40的火炎对火花塞7过度的炙烤以及燃气消耗量的增加。
另外,如图6中对部分进行表示的那样,点火部35的沿传火炎孔46向混合气喷出的方向的上角部形成有传火火炎导出部47。该传火火炎导出部47由点火部35的内侧面板、火花塞收纳部20的纵壁部24的上端面24a以及点火部35的侧壁部38的内侧面38a构成。传火火炎导出部47将传火炎孔46的火炎导出到燃烧器头部3的径向外侧。
而且,如图7所示,通过切除点火部35的侧壁部38的外侧端部,在点火部35和烹饪用炎孔30之间形成传火火炎导向部48。
通过对点火炎孔40点火,传火炎孔46和点火炎孔40一起形成火炎。这时,从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流向点火炎孔40的混合气的一部分气体被供给到传火炎孔46。所以,即使设置了传火炎孔46,通过用于点火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42被供给的混合气的量并不增加。
传火炎孔46处的火炎经传火火炎导出部47引导,流向燃烧器头部3的径向外侧。这时,传火火炎导出部47由点火部35的内侧面板、火花塞收纳部20的纵壁部24的上端面24a以及点火部35的侧壁部38的内侧面38a构成,由此能够利用顺着壁面延展的火炎的性质,顺利地把传火用的火炎导出到燃烧器头部3的外侧。
被导出到燃烧器头部3外侧的火炎进一步通过传火火炎导向部48被引导向烹饪用炎孔30。因此,能够可靠地对从烹饪用炎孔30喷出的混合气进行传火,进一步提高传火性。
此外,由于在点火部35处形成传火火炎导出部47,即使把点火炎孔40处形成的火炎控制得较小,也能够可靠地将传火用火炎导出到燃烧器头部3的外侧。因此,没有必要让点火炎孔40的火炎形成的大的火炎,所以能够防止对火花塞7的过度炙烤,同时能够减少用于点火的燃气的量。并且,由于即使用于点火的燃气的量较少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传火性,
本实施例的点火部35的构成适合于在例如供给的燃气的量整体较少的小型炉具用燃烧器中进行采用。

Claims (2)

1.一种炉具用燃烧器,其具备:供给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混合管;连接设置在所述混合管上且在内侧形成分布室的筒状的燃烧器主体;摆置在所述燃烧器主体上且在外周上形成许多主炎孔的燃烧器头部;和用于对所述主炎孔点火的火花塞,所述炉具用燃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主体具备用于摆置所述燃烧器头部的环状的摆置部以及收纳所述火花塞并上端开口的火花塞收纳部,
所述燃烧器头部具备点火部,该点火部以保持规定空隙的方式覆盖被所述火花塞收纳部收纳的所述火花塞的上方,
所述火花塞收纳部具备在所述燃烧器主体的周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以及与两个第一侧壁的内侧连续的第一后壁,
所述点火部具备与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所述两个第一侧壁的外侧面抵接且向下方延伸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形成为与两个第二侧壁的内侧连续并与所述第一后壁的内侧面相对且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后壁,
当所述点火部覆盖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上方时,所述点火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后壁的上端面抵接从而在抵接部形成点火炎孔,同时在所述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二后壁之间形成把所述分布室的混合气供给到所述点火炎孔的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
在所述点火部覆盖所述火花塞收纳部的上方时,在所述点火炎孔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之间形成传火炎孔和传火火炎导出部,所述传火炎孔利用从所述点火用燃气导向通道流向所述点火炎孔的混合气的一部分气体形成传火用火炎,所述传火火炎导出部将所述传火炎孔的火炎沿由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侧面构成的所述点火部的上角部导出到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径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火炎导出部具备传火火炎导向部,该传火火炎导向部用于把被导出到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径向外侧的传火用火炎导向与所述点火部相邻的主炎孔。
CN201510404639.0A 2015-07-10 2015-07-10 炉具用燃烧器 Active CN106322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4639.0A CN106322376B (zh) 2015-07-10 2015-07-10 炉具用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4639.0A CN106322376B (zh) 2015-07-10 2015-07-10 炉具用燃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2376A CN106322376A (zh) 2017-01-11
CN106322376B true CN106322376B (zh) 2019-06-18

Family

ID=57726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4639.0A Active CN106322376B (zh) 2015-07-10 2015-07-10 炉具用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2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8062B (zh) * 2015-07-15 2019-06-18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3026A (en) * 1962-04-18 1965-02-10 Thermor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tomatic ignition devices for gas burners
JPH0464807A (ja) * 1990-07-02 1992-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バーナ
US5492469A (en) * 1995-05-04 1996-02-20 Eaton Corporation Gaseous fuel burner and dual probe spark electrode therefor
WO1998009114A1 (en) * 1996-08-29 1998-03-05 Primus Ab Ignition device for an outdoor stove
CN101382285A (zh) * 2007-09-05 2009-03-11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
CN101392908A (zh) * 2007-09-19 2009-03-25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
CN104251489A (zh) * 2013-06-26 2014-12-31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3026A (en) * 1962-04-18 1965-02-10 Thermor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tomatic ignition devices for gas burners
JPH0464807A (ja) * 1990-07-02 1992-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バーナ
US5492469A (en) * 1995-05-04 1996-02-20 Eaton Corporation Gaseous fuel burner and dual probe spark electrode therefor
WO1998009114A1 (en) * 1996-08-29 1998-03-05 Primus Ab Ignition device for an outdoor stove
CN101382285A (zh) * 2007-09-05 2009-03-11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
CN101392908A (zh) * 2007-09-19 2009-03-25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用燃烧器
CN104251489A (zh) * 2013-06-26 2014-12-31 林内株式会社 炉具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2376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1948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CN205939128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KR100738696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CN106322376B (zh) 炉具用燃烧器
CN109506235A (zh) 锅支架内置的燃烧器
CN110006040A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03810414U (zh) 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
US3544255A (en) Gas burners
KR20070053916A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US8899223B2 (en) Hot surface igniter shield for a gaseous fuel appliance
CN106338062B (zh) 炉具用燃烧器
KR101232006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JP5980255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CN109000249B (zh) 燃烧器
CN109140444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9180945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1304847B1 (ko) 빌트인 타입 조리기기
CN104501157A (zh) 多入口式条形灶头
KR100938200B1 (ko) 버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CN208920055U (zh) 燃烧器
CN215294901U (zh) 一种家用燃气炉的燃烧器
JP2015004456A (ja) ガスバーナー
CN105090961B (zh) 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6371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