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5074A -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5074A
CN106305074A CN201610696343.5A CN201610696343A CN106305074A CN 106305074 A CN106305074 A CN 106305074A CN 201610696343 A CN201610696343 A CN 201610696343A CN 106305074 A CN106305074 A CN 106305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evergreen
square metre
planting density
phytobiocoen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96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华伟
靖晶
田婷
李欣
江君
姜红卫
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6963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5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5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格局整体呈几何形状,几何形状的长宽比为1:1~3:1,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内部设有供人或/和车辆通行的道路;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为75~80%,叶面积指数为3.8~5.0,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5m³;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由常绿大乔木、落叶大乔木、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以及草坪组成,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相对均匀地散落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沿道路两侧满铺地以带状种植在地面上,草坪铺设在除了道路以外的其他裸露地表上,草坪为早熟禾。本发明适用于城市公园降温增湿,和裸地相比,温度可以降低2~5℃,湿度可以增加2%~15%。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植物群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利用乔-灌-草植物组合,充分利用植物生长特性,增加局部环境的绿量,增强其降温增湿的生态效应,使公园局部环境达到降温增湿的效果,同时兼具良好的景观性,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尤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一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强烈,热岛效应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热岛效应不仅对区域气候、城市大气环境及能源消耗的有影响,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已有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 ℃时,人体会有不舒适感;高于34 ℃时,可能会显著增加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城市公园绿地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夏秋炎热天气,公园成了人们纳凉、消暑的最佳去处。近年来公园建设注重景观效果,往往忽略了植物的降温增湿等生态效益,导致公园的舒适性大大降低。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公园、景观植物的降温增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很多实验数据及方法,但许多数据是关于某一个植物群落,或公园整体的冷岛效应等或具体景观格局进行研究,没有从具体植物的降温增湿及组合效果进行研究,对公园的建设及植物运用的指导意义不强。而城市在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尽可能的增建公园绿地后,再增加面积绿地极为困难,因而增加城市绿地量,需要提高绿化覆盖率,利用园林植物配置组合、增加群落植物多样性、增加覆盖率来增强其生态效益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组合对于城市公园局部环境来说能够有效降低温度、增加湿度,有效改善城市公园周围的热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整体呈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为方形、近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所述几何形状的长宽比为1:1~3:1,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面积占城市公园的用地面积的0.2~3%,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内部设有供人或/和车辆通行的道路;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为75~80%,叶面积指数为3.8~5.0,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5m³;
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由常绿大乔木、落叶大乔木、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以及草坪组成,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相对均匀地散落在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沿道路两侧满铺地以带状种植在地面上,所述草坪铺设在除了道路以外的其他裸露地表上,草坪为早熟禾;
所述常绿大乔木由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组成,其中,所述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三者的数量比例为5:2:1,樟树的种植密度为0.01~0.02棵/平方米,乐昌含笑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女贞的种植密度为0.002~0.003棵/平方米;所述落叶大乔木由朴树、榉树以及乌桕组成,其中,所述朴树、榉树以及乌桕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朴树、榉树、乌桕的种植密度均为0.002~0.003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小乔木为桂花,所述落叶小乔木由垂丝海棠与红枫组成,所述桂花、垂丝海棠以及红枫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5:1;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基准,从道路的中心线至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以内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12~0.013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5~0.01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12~0.013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至10米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8~0.009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0.02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8~0.009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10米以外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05~0.00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灌木由杜鹃花与小栀子花组成,所述落叶灌木为金丝桃,所述杜鹃花、小栀子花以及金丝桃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较佳的方案是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高度均为6.0~9.0m,乔木枝下高3.0~4.0m,苗木间距5.0~12.0m,冠幅5.0m~8.0m;所述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的高度均为2.5~4.0m,冠幅为1.5~3.5m;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高度均为1.0~1.2m;所述草坪的高度为0.1~0.2m。
本发明设计特点是: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利用乔-灌-草植物组合,充分利用植物生长特性,增加城市公园局部环境的绿量,增强其降温增湿的生态效应,使公园局部环境达到降温增湿的效果,同时兼具良好的景观性。通过实验和实践,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的城市公园降温增湿的植物组合模式。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大乔木层(即本发明中的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生物量大,占整个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的80%,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处于上层,以相对平均分散方式种植,对郁闭度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控制大乔木中各品种之间的数量比例以及种植密度,使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控制在75~80%之间,奠定了群落降温增湿的效果,而且大乔木冠层既遮挡太阳光线,将热量隔绝在冠层之外,又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增加湿度。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小乔木(即本发明中的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的生物量占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的15%,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处于中层,对整个群落的郁闭度及降温增湿效应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尤其是对进一步降低城市公园局地环境温度、增加局地环境湿度却起到了核心作用,沿路两侧进行梯度密度种植,远离道路的地块上小乔木的种植密度较疏,而紧邻道路的地块上小乔木的种植密度较密,既有经济性又有观赏性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道路两侧小气候的降温增湿效果,同时让群落能够通风,不至于太郁闭。灌木沿路两侧以带状布置,生物量占整个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4%,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处于下层,既增强道路两侧的降温增湿效果,又能增加群落景观的观赏性。草坪的生物量占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1%,在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处于地表,能够保持土壤水分,缓慢蒸发,增加群落湿度。总之,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是由大乔木、小乔木、灌木以及草坪四类植物配置组合而成,植物种类丰富,上层的大乔木、中层的小乔木、下层的灌木以及地表的草坪充分利用生长空间,构成了错落有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景观效果四季变化的多层次结构,并且这种多层次结构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多层次结构的植物群落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更好地起到降温增湿的效果,能更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本发明的优点:(1)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对于城市公园来说能够有效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并增强湿度;(2)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生长寿命长,一经定植,具有养护成本低,景观效果好,生态效应高的特点。(3)随着时间推移,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植物生物量会增加,郁闭度更高,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会越来越好,适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公园;(4)乔灌草、常绿、落叶、彩叶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形成了错落有致、景观效果四季变化的多层次结构,不仅充分发挥降温增湿的功能、也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总之,本发明尤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城市公园降温增湿,和裸地相比,温度可以降低2~5℃,湿度可以增加2%~15%,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可以保持群落内部湿度在50%左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俯视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参见附图1所示,在苏州城市公园内,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整体呈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为矩形,所述几何形状的长宽比为2:1,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面积占城市公园的用地面积的1%,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内部设有供人或/和车辆通行的道路;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为75~80%,叶面积指数为3.8~5.0,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5m³;
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由常绿大乔木、落叶大乔木、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以及草坪组成,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相对均匀地散落在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沿道路两侧满铺地以带状种植在地面上,所述草坪铺设在除了道路以外的其他裸露地表上,草坪为早熟禾;
所述常绿大乔木由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组成,其中,所述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三者的数量比例为5:2:1,樟树的种植密度为0.01棵/平方米,乐昌含笑的种植密度为0.004棵/平方米,女贞的种植密度为0.002棵/平方米;所述落叶大乔木由朴树、榉树以及乌桕组成,其中,所述朴树、榉树以及乌桕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朴树、榉树、乌桕的种植密度均为0.002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小乔木为桂花,所述落叶小乔木由垂丝海棠与红枫组成,所述桂花、垂丝海棠以及红枫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5:1;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基准,从道路的中心线至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以内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12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5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12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至10米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8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8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10米以外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4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05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4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灌木由杜鹃花与小栀子花组成,所述落叶灌木为金丝桃,所述杜鹃花、小栀子花以及金丝桃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
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高度均为6.0~9.0m,乔木枝下高3.0~4.0m,苗木间距5.0~12.0m,冠幅5.0m~8.0m;所述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的高度均为2.5~4.0m,冠幅为1.5~3.5m;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高度均为1.0~1.2m;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所述草坪的高度为0.1~0.2m。这种用于城市公园降温增湿的植物配置,和裸地相比,温度可以降低2~5℃,湿度可以增加2%~15%,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可以保持群落内部湿度在50%左右。
实施例二: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在苏州城市公园内,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整体呈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为方形,所述几何形状的长宽比为1:1,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面积占城市公园的用地面积的3%,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内部设有供人或/和车辆通行的道路;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为75~80%,叶面积指数为3.8~5.0,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5m³;
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由常绿大乔木、落叶大乔木、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以及草坪组成,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相对均匀地散落在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沿道路两侧满铺地以带状种植在地面上,所述草坪铺设在除了道路以外的其他裸露地表上,草坪为早熟禾;
所述常绿大乔木由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组成,其中,所述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三者的数量比例为5:2:1,樟树的种植密度为0.02棵/平方米,乐昌含笑的种植密度为0.005棵/平方米,女贞的种植密度为0.003棵/平方米;所述落叶大乔木由朴树、榉树以及乌桕组成,其中,所述朴树、榉树以及乌桕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朴树、榉树、乌桕的种植密度均为0.003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小乔木为桂花,所述落叶小乔木由垂丝海棠与红枫组成,所述桂花、垂丝海棠以及红枫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5:1;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基准,从道路的中心线至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以内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13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13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至10米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9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2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9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10米以外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5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0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5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灌木由杜鹃花与小栀子花组成,所述落叶灌木为金丝桃,所述杜鹃花、小栀子花以及金丝桃三者的数量比例为2:2:1。
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高度均为6.0~9.0m,乔木枝下高3.0~4.0m,苗木间距5.0~12.0m,冠幅5.0m~8.0m;所述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的高度均为2.5~4.0m,冠幅为1.5~3.5m;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高度均为1.0~1.2m;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所述草坪的高度为0.1~0.2m。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该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整体呈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为方形、近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所述几何形状的长宽比为1:1~3:1,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面积占城市公园的用地面积的0.2~3%,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格局内部设有供人或/和车辆通行的道路;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的郁闭度为75~80%,叶面积指数为3.8~5.0,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5m³;
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由常绿大乔木、落叶大乔木、常绿小乔木、落叶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以及草坪组成,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相对均匀地散落在所述降温增湿植物群落中,所述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以密度递减的方式沿路两侧向外种植,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沿道路两侧满铺地以带状种植在地面上,所述草坪铺设在除了道路以外的其他裸露地表上,草坪为早熟禾;
所述常绿大乔木由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组成,其中,所述樟树、乐昌含笑以及女贞三者的数量比例为5:2:1,樟树的种植密度为0.01~0.0125棵/平方米,乐昌含笑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女贞的种植密度为0.002~0.003棵/平方米;所述落叶大乔木由朴树、榉树以及乌桕组成,其中,所述朴树、榉树以及乌桕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朴树、榉树、乌桕的种植密度均为0.002~0.003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小乔木为桂花,所述落叶小乔木由垂丝海棠与红枫组成,所述桂花、垂丝海棠以及红枫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5:1;以道路的中心线为基准,从道路的中心线至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以内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12~0.013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5~0.01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12~0.013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5米至10米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8~0.009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1~0.02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8~0.009棵/平方米,从道路一旁距离道路的中心线10米以外区域内,桂花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垂丝海棠的种植密度为0.005~0.006棵/平方米,红枫的种植密度为0.004~0.005棵/平方米;
所述常绿灌木由杜鹃花与小栀子花组成,所述落叶灌木为金丝桃,所述杜鹃花、小栀子花以及金丝桃三者的数量比例为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绿大乔木与落叶大乔木的高度均为6.0~9.0m,乔木枝下高3.0~4.0m,苗木间距5.0~12.0m,冠幅5.0m~8.0m;所述常绿小乔木与落叶小乔木的高度均为2.5~4.0m,冠幅为1.5~3.5m;所述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的高度均为1.0~1.2m;所述草坪的高度为0.1~0.2m。
CN201610696343.5A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Pending CN106305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6343.5A CN106305074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96343.5A CN106305074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5074A true CN106305074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4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96343.5A Pending CN106305074A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507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766A (zh) * 2017-04-11 2017-08-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降温增湿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235705A (zh) * 2019-05-20 2019-09-1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林下裸露土地生态景观草植被覆盖方法
CN111802159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0596A (zh) * 2011-04-29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节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2428857A (zh) * 2011-09-06 2012-05-02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4081993A (zh) * 2014-07-09 2014-10-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US9015992B1 (en) * 2010-04-01 2015-04-28 Robert E. Livingston Prevegetated blanket
CN105724030A (zh) * 2016-03-09 2016-07-06 上海商学院 一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5992B1 (en) * 2010-04-01 2015-04-28 Robert E. Livingston Prevegetated blanket
CN102150596A (zh) * 2011-04-29 2011-08-17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节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2428857A (zh) * 2011-09-06 2012-05-02 上海交通大学 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河岸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4081993A (zh) * 2014-07-09 2014-10-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5724030A (zh) * 2016-03-09 2016-07-06 上海商学院 一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庆椿,尚海庆: "《植物园林保护》", 31 March 2012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766A (zh) * 2017-04-11 2017-08-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降温增湿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235705A (zh) * 2019-05-20 2019-09-17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林下裸露土地生态景观草植被覆盖方法
CN111802159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CN111802159B (zh) * 2020-07-21 2022-06-28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3524B (zh) 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4920134B (zh) 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成年树管理方法
CN104904540B (zh) 一种石斛伴生茶
CN106069207A (zh)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4838935B (zh) 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早期管理方法
CN104145692B (zh) 一种苗床扦插紫薇苗的方法
CN205124426U (zh) 一种耐践踏的层状结构草皮
CN107079766A (zh) 一种构建降温增湿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4303746A (zh) 一种城市森林配置方法
CN104885841B (zh) 一种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避雨、遮阳及防鸟的方法
CN106305074A (zh) 一种用于城市公园的降温增湿植物群落
CN106576801B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中-强度石漠化环境植物篱配置方法
CN102318499A (zh) 一种榉树套种下的多层林木栽培方法
CN102498853B (zh) 提高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10-dabⅲ含量的种植和采收方法
CN102934599B (zh) 移植雪松保形促活修剪方法
CN109452073A (zh) 一种白蜡行道树景观树形培育方法
Jumaah et al. Role of green spaces and their impact on climate design and ecosystem efficiency
CN103444420B (zh) 一种盆栽金鸡菊五月前开花的栽培方法
CN107801555A (zh) 一种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4871788B (zh) 一种在碱性土壤区栽培常绿杜鹃的方法
CN105052708B (zh) 一种金线莲温室栽培方法
Taib et al.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ornamental plant species in transitional spaces in urban high-rise settings
CN106305077A (zh) 一种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10352801A (zh) 一种草坪种植方法
CN106416966A (zh) 秋海棠属集约化叶片扦插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