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1526A -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1526A
CN106301526A CN201510255579.0A CN201510255579A CN106301526A CN 106301526 A CN106301526 A CN 106301526A CN 201510255579 A CN201510255579 A CN 201510255579A CN 106301526 A CN106301526 A CN 106301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end station
satellite
reverse signal
relativ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5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大刚
刘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2555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15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1621 priority patent/WO201618401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1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152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2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service to terrestrial stations, i.e. broadcast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应用于数字卫星直播DVB系统中的端站,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是由主站对所述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所述时间偏移量是由所述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端站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刻;在所述实际发送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反向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端站。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卫星直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背景技术
DVB系统标准规定以地球-卫星之间的空间以及卫星转发器为传输介质,将数据报文以特定协议格式,在主站和端站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其中,前向传输(即从主站发送经过卫星到达端站)基于DVB-S2协议,反向传输(即从端站发送经过卫星到达主站)基于DVB-RCS2协议。
上述DVB RCS2协议实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时隙,这些时隙划分给不同的端站以及端站上不同的业务传输,这些时隙要求在同一个时刻上各端站的反向信号到达主站接受端时不能产生重叠。DVB协议规定反向发射以20ms为一帧,帧号从0~255之间循环。一反向帧内包含一定数量的均等长时隙,每时隙的长度可按照实际系统配置,一般是0.357ms为一个时隙长度或者更小值。由于这些时隙很小,考虑到每个时隙需要与其他时隙进行前后隔离,时隙内可用的时间相比整个时隙的比值越大,则表明时隙利用率越高;但是该比值越大,就意味着该时隙与其他时隙的隔离时间越小,考虑到主站、卫星、端站传输时间的抖动,端站的移动性,越小的隔离时间可能带来越高的时隙间重叠可能性,从而带来更高的反向干扰和误码。
目前,为了克服主站、卫星、端站间距离的波动引起的反向干扰,在卫星通信中,一般采用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反馈机制来进行。主站实时测量端站反向信号的实际到达时刻值与预期到达时刻的时间偏差值,该时间偏差值以消息的形式反馈给端站,端站使用该时间偏差值来校正端站后续的反向发射的发送时刻,这个反向发射时刻的校正值称为TA,即端站反向发射时比计划发送时刻需要提前的时间,TA有正有负。
但是,由于端站的处于高速移动中,端站从时刻t1发射的反向信号经过卫星到达主站,主站测量该反向信号计算出TA,并将TA从主站通过卫星发射到端站,端站接收到TA时已经是t2时刻,由于卫星距离地球在3.6万公里左右,即端站从发射反向信号到收到它相应的TA时,至少已经隔了480ms,加上主站对反向信号的测量以及在合适时刻再打包到前向报文、端站接收该前向报文并解析,这个时间间隔会更大,在此期间,端站已经高速运动了一段距离,而端站的高速运动,会带来反向传输时延发生波动,导致反向时分系统的时隙产生重叠,带来反向干扰,进而使得该高速移动端站的反向信号在主站上难以解调,对邻边时隙的其他端站反向信号的解调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以降低因端站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隙重叠,减少系统的反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应用于数字卫星直播DVB系统中的端站,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是由主站对所述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所述时间偏移量是由所述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端站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刻;
在所述实际发送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反向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反向信号,并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并记录所述端站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所述时间偏移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包括:
在确认所述时间提前量已更新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包括:
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包括:
基于所述时间偏移量,获得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实际发送时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站,应用于数字卫星直播DVB系统中,所述端站包括:
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是由主站对所述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所述时间偏移量是由所述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端站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刻;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实际发送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反向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端站还包括:位置记录模块、接收模块及偏移量运算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校正模块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之前,在所述第一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反向信号;
所述位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还用于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
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基于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所述时间偏移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还用于在确认所述时间提前量已更新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校正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时间偏移量,获得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基于所述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实际发送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高度移动的端站在接收到主站经由卫星发来的TA后,考虑到端站的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间偏差,基于其在发射反向信号的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到TA的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卫星与端站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然后,基于变化量确定出时间偏移量ΔT,接下来,基于TA及ΔT,对计划发射第二反向信号的第三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射时刻,最后,在实际发射时刻发射第二反向信号,这样第二反向信号的发射时刻就符合主站对反向信号接收时刻的预期,降低因端站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隙重叠,减少系统的反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VB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DVB通信系统侧进行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站侧进行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站获得ΔT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端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端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DVB通信系统在进行卫星通信时,端站在第一时刻发射反向信号给卫星,卫星将该反向信号转发给主站,主站根据该反向信号到达的实际时刻以及该反向信号达到的预期时刻,确定出该反向信号的TA,然后,主站将TA再经由卫星发送给端站,此时,假设端站接收到TA的时刻为第二时刻,由于端站在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这段时间内已经高速移动一段距离了,这使得第二时刻与TA到达端站的预期时间存在一定时间偏差,那么,如果仍直接使用TA来校正第三时刻,也就是端站计划发送下一个反向信号的时刻的话,会带来一定的误差。所以,端站需要考虑其在高速移动的这段距离所带来的是时间偏差,这样,端站校正后的反向信号的发射时刻才能够符合主站对反向信号接收时刻的预期,降低因端站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隙重叠,减少系统的反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VB通信系统,参见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主站1、卫星2以及至少一个端站3。其中,主站1的地理位置是固定的;卫星2为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其地理位置相对于地球而言也是固定的,那么,主站1与卫星2的相对位置就是固定的;端站3设置在如飞机的物体上,那么,当如飞机的物体高速移动时,端站3也处于高速移动中。
主站1,用于对第一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第一反向信号的TA值;还用于经由卫星2将TA值发送给端站3;
卫星2,用于转发来自主站1或端站3的信号;
端站3,用于在第一时刻经由卫星2向主站1发送第一反向信号,并记录自身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还用于在第二时刻接收到TA值,记录自身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ΔT;基于TA及ΔT,对计划发送第二反向信号的第三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在实际发送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射第二反向信号
下面以上述系统内仅有一个端站为例,结合上述系统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端站在第一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送第一反向信号,并记录自身在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具体来说,按照主站对于端站发射反向信号的计划,端站在第一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送第一反向信号,并记录自身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比如,端站在第一时刻时的速度、移动方向或者所处地理位置等。
S202:主站对接收到的第一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第一反向信号的TA;
具体来说,主站在接收到第一反向信号后,对第一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也就是计算第一反向信号到达主站的实际时间与到达主站的预期时间之间的差值,即第一反向信号的TA。
S203:主站经由卫星将TA发送给端站;
S204:端站在第二时刻接收到TA后,记录自身在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具体来说,卫星将TA值以消息的形式转发给端站,端站在第二时刻接收该TA值。
S205:端站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具体来说,由于端站在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这段时间内已经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样就导致卫星与端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正是这部分的改变,带来了时间偏差,所以,端站分别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然后,将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做差,获得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S205可以且不限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上述位置信息可以为端站的地理位置信息,那么,端站可以通过公式(1)来确定卫星与端站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ΔD。公式(1)如下所示:
ΔD = ( SX - RX t 2 ) 2 + ( SY - RY t 2 ) 2 + ( SZ - Zt t 2 ) 2 - ( SX - RX t 1 ) 2 + ( SY - RY t 1 ) 2 + ( SZ - RZ t 1 ) 2 - - - ( 1 )
其中,(SX,SY,SZ)为卫星的位置坐标,单位为米;为端站在第一时刻的位置坐标,单位为米;为端站在第二时刻的位置坐标,单位为米。
第二种情况,上述位置信息可以为端站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那么,端站可以通过公式(2)来确定ΔD。公式(2)如下所示:
ΔD = | | AB → | | - | | AC → | | - - - ( 2 )
其中,为第一时刻卫星到端站的向量的模,单位为米;为端站第二时刻卫星到端站的向量的模,单位为米。
需要说明的是,卫星和端站在第一时刻以及第二时刻均处于同一坐标系,该坐标系可以为笛卡尔坐标系,也可以为以卫星为原点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坐标系,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端站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确定ΔD,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S206: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ΔT;
具体来说,端站可以通过公式(3)确定ΔT。公式(3)如下所示:
ΔT = 2 × ΔD v - - - ( 3 )
其中,v为高轨卫星通信微波信号传播速度,v=299792458米/秒。
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主站是按照计划周期性地向端站下发TA,那么,此次下发TA就可能与上个周期下发的TA一致或者不一致。所以,在S205之前,端站在第二时刻接收到TA后,可以将该TA与主站上一个周期下发的TA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确认TA没有更新,此时,端站无需计算ΔD,直接使用之前计算出来的ΔT即可;而如果不一致,则确认TA已更新,此时执行S205,也就是说,端站在确认TA已更新后,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与卫星的ΔD,进而执行S206,以计算ΔT。
S207:端站基于TA及ΔT,对发送第二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
具体来说,端站可以先基于ΔT,获得校正后的TA,然后,再基于校正后的TA,对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
例如,端站可以通过公式(4),对计划发送第二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公式(3)如下所示:
tfinal=t3-(TA-ΔT) (4)
其中,tfinal为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t3为计划发送第二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TA-ΔT为校正后的TA。
S208:端站在实际发送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射第二反向信号。
至此,就完成了反向信号发送的过程。在第三时刻及之后的时间里,端站在每一次发送反向信号之前,基于TA及ΔT对反向信号的计划发送时刻进行校正。如果主站根据端站发送的反向信号下发新的TA后,端站基于新的TA再次执行S204~S207。
下面站在端站侧,对上述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基于TA及ΔT,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
其中,TA是由主站对端站在第一时刻发射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ΔT是由端站根据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第二时刻为端站接收到TA的时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端站可以通过上述公式(4),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
进一步地,为了获得ΔT,在S301之前,参见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1:在第一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送反向信号,并记录自身在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S402:在第二时刻接收到TA后,记录自身在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S403: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实际应用中,端站可以通过上述公式(1)或公式(2),确定其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ΔD。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确定方式,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S403可以为:在确认TA已更新后,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S404: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ΔT。
具体来说,端站可以通过上述公式(3)确定ΔT。
S302:在实际发送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射反向信号。
由上述可知,高度移动的端站在接收到主站经由卫星发来的TA后,考虑到端站的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间偏差,基于其在发射反向信号的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到TA的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卫星与端站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然后,基于变化量确定出时间偏差,接下来,基于TA及ΔT,对计划发射第二反向信号的第三时刻进行校正,获得第二反向信号的实际发射时刻,最后,在实际发射时刻发射第二反向信号,这样第二反向信号的发射时刻就符合主站对反向信号接收时刻的预期,降低因端站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隙重叠,减少系统的反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站,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端站一致。
参见图5所示,该端站包括:校正模块51,用于基于TA及ΔT,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TA是由主站对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ΔT是由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第二时刻为端站接收到TA的时刻;发送模块52,用于在实际发送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送反向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6所示,该端站还包括:位置记录模块53、接收模块54及偏移量运算模块55;
那么,发送模块52,还用于在校正模块量51对计划时刻进行校正之前,在第一时刻经由卫星向主站发送反向信号;
位置记录模块53,用于记录端站在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还用于记录端站在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54,用于在第二时刻接收到TA;
偏移量运算模块55,用于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端站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基于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ΔT。
在上述方案中,偏移量运算模块55,还用于在确认TA已更新后,基于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偏移量运算模块55,具体用于计算卫星在第一时刻与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获得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在上述方案中,校正模块51,具体用于基于ΔT,获得校正后的TA;基于校正后的TA,对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实际发送时刻。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校正模块51、位置记录模块53以及偏移量运算模块55可以设置在上述端站中如中央处理器CPU、嵌入式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等处理器内,发送模块52以及接收模块54可以设置上述端站中射频天线模块中。当然,上述模块还可以有其它的设置方式,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应用于数字卫星直播DVB系统中的端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是由主站对所述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所述时间偏移量是由所述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端站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刻;
在所述实际发送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反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反向信号,并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并记录所述端站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基于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所述时间偏移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包括:
在确认所述时间提前量已更新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包括:
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包括:
基于所述时间偏移量,获得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
基于所述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实际发送时刻。
6.一种端站,应用于数字卫星直播DVB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站包括:
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时间提前量及时间偏移量,对发送反向信号的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反向信号的实际发送时刻,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是由主站对所述端站在第一时刻发送的反向信号进行时延偏差测量计算获得的,所述时间偏移量是由所述端站基于自身与卫星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变化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端站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时刻;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实际发送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反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站还包括:位置记录模块、接收模块及偏移量运算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校正模块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之前,在所述第一时刻经由所述卫星向所述主站发送反向信号;
所述位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还用于记录所述端站在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刻接收到所述时间提前量;
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基于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确定所述时间偏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还用于在确认所述时间提前量已更新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端站与所述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运算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卫星在上述第二时刻与所述端站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基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时间偏移量,获得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基于所述校正后的时间提前量,对所述计划时刻进行校正,获得所述实际发送时刻。
CN201510255579.0A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Withdrawn CN106301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5579.0A CN106301526A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PCT/CN2015/091621 WO2016184015A1 (zh) 2015-05-19 2015-10-10 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5579.0A CN106301526A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1526A true CN106301526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31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5579.0A Withdrawn CN106301526A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1526A (zh)
WO (1) WO201618401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735A (zh) * 2017-12-21 2018-06-05 深圳地空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抵抗高频线缆损耗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8135029A (zh) * 2017-12-21 2018-06-08 深圳地空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49632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标帧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2662B (en) * 2019-03-29 2021-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7070A (ja) * 1992-12-24 1994-07-15 N T T Idou Tsuushinmou Kk 移動体衛星通信締出し制御方式
CN1460188A (zh) * 2001-03-27 2003-12-03 秦内蒂克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未知信号的来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070067073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Po-Hsin Hs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 having L1/L5 bias estimation
CN101420253A (zh) * 2008-12-05 2009-04-29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全弧段卫星遥控多普勒补偿方法
CN1014258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发送偏移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72577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行发送定时提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54713A (zh) * 2010-03-30 2010-1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卫星cdma系统及其中反向链路的同步方法
CN102231908A (zh) * 2011-07-11 2011-11-02 北京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的上行信号定时同步预测补偿方法
KR20120127008A (ko) * 2011-05-13 2012-11-21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위성 단말 및 중심국의 위치정보를 이용한 상향 동기 획득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3099A1 (en) * 2003-09-05 2005-03-10 Spear Stephen L. Timing advance determin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1268631A (zh) * 2005-07-20 2008-09-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基站位置信息和利用位置信息来支持时基和/或频率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7070A (ja) * 1992-12-24 1994-07-15 N T T Idou Tsuushinmou Kk 移動体衛星通信締出し制御方式
CN1460188A (zh) * 2001-03-27 2003-12-03 秦内蒂克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未知信号的来源的方法和设备
US20070067073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Po-Hsin Hs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 having L1/L5 bias estimation
CN1014258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发送偏移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572577A (zh) * 2008-04-30 2009-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行发送定时提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20253A (zh) * 2008-12-05 2009-04-29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全弧段卫星遥控多普勒补偿方法
CN101854713A (zh) * 2010-03-30 2010-1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卫星cdma系统及其中反向链路的同步方法
KR20120127008A (ko) * 2011-05-13 2012-11-21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위성 단말 및 중심국의 위치정보를 이용한 상향 동기 획득 방법
CN102231908A (zh) * 2011-07-11 2011-11-02 北京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的上行信号定时同步预测补偿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735A (zh) * 2017-12-21 2018-06-05 深圳地空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抵抗高频线缆损耗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8135029A (zh) * 2017-12-21 2018-06-08 深圳地空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49632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标帧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9632B (zh) * 2022-01-28 2023-10-20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信标帧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4015A1 (zh)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5941B2 (en) UWB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9786966A (zh) 低轨卫星地面站天线的跟踪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EP2717495B1 (en)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ircrafts.
CN106301526A (zh) 一种发送反向信号的方法及端站
CN108259079A (zh) 基于星历的高速移动平台tdma卫星通信同步控制方法
CN105871495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通信地面站和用户终端
CN113630863A (zh) 用于非地面网络的定时提前指示和定时关系指示的方法
CN104602340A (zh) 基于超宽带技术的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03675804B (zh) 一种基于双星时间同步的星间测距方法
CN106488546A (zh) 时间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US11737039B2 (en) Managing doppler and framing impacts in networks
US20220167289A1 (en) Timing advance compensation
CN107707962A (zh) 一种实现视频帧数据与gps时间位置同步的方法和fpga
CN106851551A (zh) 一种位置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EP249309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time and frequency sources, particularly for video data transmissions
CN103905345A (zh) 通道校正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21034544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1129648A1 (zh) 一种上行同步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4852812A (zh) 1553b总线远置单元自适应收发数据方法
CN107005420B (zh) 组业务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422347A (zh) 一种卫星导航定位解算方法、相应的模组及终端
KR101954074B1 (ko) Dvb-rcs 시스템에서 위성 드리프트와 이동체 간의 동기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10366101B (zh) 一种uwb集中式计算实现大规模定位的方法
KR101378567B1 (ko) 무선 백홀 장치에서 동기 신호 송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460314A (zh) 一种校对时间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