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7908A -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7908A
CN106297908A CN201610861538.0A CN201610861538A CN106297908A CN 106297908 A CN106297908 A CN 106297908A CN 201610861538 A CN201610861538 A CN 201610861538A CN 106297908 A CN106297908 A CN 10629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od
reactor
rod
burn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15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7908B (zh
Inventor
夏榜样
卢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8615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7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7/00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 G21C7/06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 G21C7/08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by displacement of solid control elements, e.g. control rods
    • G21C7/10Construction of contro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堆芯燃料组件尽可能都插入控制棒,选择多个相邻燃料组件的控制棒作为1簇,由1台控制棒驱动机构提升或下插。堆芯仅设置“安全棒组”及“燃耗补偿棒组”,堆芯功率调节由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来完成。与常规控制棒布置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控制棒布置数量及反应性控制能力,使堆芯装载循环长度显著增加。控制棒驱动机构布置数量则有效减少,降低了小型堆压力容器顶盖结构设计难度。大幅简化了堆芯控制棒运行管理及堆芯运行控制难度,并展平堆芯空间功率分布。

Description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小型压水堆具有系统简化、运行灵活等突出优点,其用途非常广泛,例如:边远地区及海上供电、低温供热、海水淡化及其他用途水电热联产等。为了提高其燃料管理经济性及市场竞争力,需要大幅延长换料周期,实现堆芯装载的长循环设计。控制棒布置及运行管理策略是长循环小型堆堆芯设计的核心,对于反应性控制能力、空间功率分布展平及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小型压水堆堆芯装载设计主要通过增加可燃毒物装量来延长循环长度,但会导致堆芯装载方案设计的复杂化,循环末由于可燃毒物惩罚加剧导致235U利用率降低,削弱了小型压水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优势。相对而言,增加控制棒布置数量是最为有效的提高反应性控制能力以延长循环长度的方法,但控制棒通常采用“棋盘式”布置方法,对于长循环小型压水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布置数量大,会显著增加压力容器顶盖结构设计难度,控制棒布置数量少,影响反应性控制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小型压水堆堆芯设计及运行特点,提出更为有效的控制棒布置及运行管理方法,在减少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同时,增加控制棒布置梳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方法,如提棒程序、功率调节等,使长循环小型堆堆芯装载设计更为简单、反应性控制能力更强,从而提高小型压水的其燃料管理经济性及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以克服现有的小型压水堆控制棒束采用“棋盘式”布置导致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布置数量控制与反应性控制能力无法合理调节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的运行管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组步骤:堆芯燃料组件内插入控制棒,将控制棒分组为安全棒组、燃耗补偿棒组;
分簇步骤:选择至少3个相邻燃料组件的同组控制棒作为1簇,每一簇由1台控制棒驱动机构提升或下插。
现有的小型压水堆对控制棒的布置采用“棋盘式”布置,即不同类型的控制棒间隔布置,且每根控制棒均单独采用一个控制棒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控制,压水堆内控制棒的数量不宜过少,控制棒的数量若是设置的过少,会影响压水堆的反应性控制能力进而缩短循环长度,因而,为了提高压水堆反应性控制能力以延长循环长度的方法为增加控制棒的数量,但是随着控制棒数量的增加相应的控制棒的驱动机构的数量也会增加,会显著增加压力容器顶盖结构设计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合理的控制棒的布置方法,在不增加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前提下使得控制棒的数量尽可能的多,本发明打破控制棒传统的“棋盘式”布置,采用簇式布置,将多个同种类型的控制棒设置为一簇,一簇采用一个控制棒驱动机构实现控制棒的提升或下插,进而大大减少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使用,即与常规“棋盘式”布置相比,同样数量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能够控制更多的控制棒(至少3倍),进而实现在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结构设计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压水堆反应性控制能力以延长循环长度,如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小型压水堆控制棒束采用“棋盘式”布置导致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布置数量控制与反应性控制能力无法合理调节的问题。
进一步地,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一簇控制棒的数量不同至少设置有1组。
根据控制棒具体布置的位置的不同,捆绑成簇的方式也不一样,为了便于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棒每一簇设置的数量可根据控制棒布置的连续紧密的程度有所不同,处于中间部位的控制棒由于其连续紧密的程度较高,每一簇的数量可以设置相对较多,处于边缘的控制棒由于其连续紧密的程度较低,每一簇的数量可以设置相对较少,因而将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一簇控制棒的数量不同设置有多组能够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利用率,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压水堆反应性控制能力以延长循环长度。
进一步地,安全棒组对称布置在堆芯最外围区域。
安全棒组要有限提出,将安全棒组布置在堆芯最外围,有利于提高控制棒操作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一簇控制棒数量的递增在安全棒组内侧由外而内设置。
优先提出控制棒数量较少的燃耗补偿棒组,将控制棒数量较少的燃耗补偿棒组设置在外围,有利于燃耗补偿棒组的提出,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堆芯燃料组件内全部插入控制棒。
虽大限度的利用堆芯燃料组件,且有利于控制棒的分组。
进一步地,设置在堆芯最内层的燃耗补偿棒组呈矩形排列。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的运行管理方法,控制棒的提出与反插:在反应堆提升功率之前将安全棒组完全提出堆芯;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簇控制棒数量布置位置,从堆芯最外围区域至堆芯中心区域,顺序提出,反插过程则相反;
堆芯功率调节:由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来完成。
安全棒组布置在堆芯最外围且对称,在反应堆提升功率之前完全提出堆芯;燃耗补偿棒组由外至内依次提出,并且控制棒数量较少的燃耗补偿棒组优先提出,反插过程则相反;与传统的压水堆堆芯相比,本发明的堆芯仅设置“安全棒组”及“燃耗补偿棒组”,不设置独立的“功率调节棒组”,堆芯功率调节由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来完成,取消独立的功率调节棒,依靠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效应完成堆芯功率调节,大幅简化了堆芯控制棒运行管理及堆芯运行控制难度,并展平堆芯空间功率分布。
进一步地,堆芯功率调节为由燃耗补偿棒组不连续引入较大的反应性,再依靠堆芯负慢化剂反馈效应及多普勒效应进行修正。
在堆芯功率调节过程中冷却剂平均温度在特定范围内飘移,通常为满功率工况冷却剂平均温度±30℃或更小。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常规“棋盘式”布置相比,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提高控制棒布置数量及反应性控制能力,使堆芯装载循环长度显著增加,提高其燃料管理经济性。
2、与常规“棋盘式”布置相比,布置同样数量的控制棒,控制棒驱动机构布置数量则有效减少,降低了小型堆压力容器顶盖结构设计难度。
3、本发明独立的功率调节棒,依靠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效应完成堆芯功率调节,大幅简化了堆芯控制棒运行管理及堆芯运行控制难度,并展平堆芯空间功率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簇式控制棒布置及分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安全棒组,2-燃耗补偿棒组I,3-燃耗补偿棒组II,4-燃耗补偿棒组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由57盒燃料组件构成的小型压水堆,功率为170MW,额定功率下冷却剂平均温度为300℃。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所有燃料组件均插入控制棒,安全棒组1布置在堆芯最外围,字符标识为“S”,安全棒组1由4簇控制棒构成,每簇控制棒涵盖了3个燃料组件。燃耗补偿棒组分为3类,燃耗补偿棒组I 2布置在堆芯外围,字符标识为“B1”,由4簇控制棒构成,每簇控制棒涵盖3个燃料组件;燃耗补偿棒组II 3布置在靠近堆芯区域,字符标识为“B2”,由4簇控制棒构成,每簇控制棒涵盖6个燃料组件;燃耗补偿棒组III 4呈矩形排列布置在堆芯中心区域,由1簇控制棒构成,字符标识为“B3”,涵盖9个燃料组件。
燃耗补偿棒组II 3以燃耗补偿棒组III 4的边界为起点向外延伸,燃耗补偿棒组I2以燃耗补偿棒组II 3的边界为起点向外延伸,安全棒组1以燃耗补偿棒组I 2的边界为起点向外延伸设置在堆芯最外围,每一簇控制棒由1台控制棒驱动机构提升或下插。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的运行管理方法,在反应堆提升功率之前将安全棒组1完全提出堆芯;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簇控制棒数量递增的顺序提出,反插过程则相反;堆芯功率调节:由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来完成,所述负反馈为由燃耗补偿棒组不连续引入较大的反应性,依靠堆芯负慢化剂反馈效应及多普勒效应进行修正。
即反应堆启动前,将安全棒组1(S)提出堆芯,反应堆启动及运行过程中,依次提出燃耗补偿棒组I 2(B1)、燃耗补偿棒组II 3(B2)和燃耗补偿棒组III 4(B3)。控制棒反插时,依次插入燃耗补偿棒组III 4(B3)、燃耗补偿棒组II 3(B2)和燃耗补偿棒组 2(B1)。需要停堆时,所有控制棒组全部插入堆芯。
在循环初,燃耗补偿棒组I 2(B1)反应性价值最小,燃耗补偿棒组III 4(B3)反应性价值最大,故优先提出燃耗补偿棒组I 2(B1)。
在提升(或降低)功率时,以最小步数手动提升(或下插)燃耗补偿棒组,向堆芯引入较大正(或负)反应性,依靠慢化剂负反馈及多普勒效应进行堆芯功率及慢化剂温度修正,并保证堆芯的冷却剂平均温度在300±30℃范围内飘移。在运行工况稳定之后,再与调节目标进行比对,判断向堆芯引入正(或负)反应性大小,通过多次移动燃耗补偿棒组及堆芯自动调节,使堆芯功率达到目标值。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8)

1.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组步骤:堆芯燃料组件内插入控制棒,将控制棒分组为安全棒组(1)、燃耗补偿棒组;
分簇步骤:选择至少3个相邻燃料组件的同组控制棒作为1簇,每一簇由1台控制棒驱动机构提升或下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一簇控制棒的数量不同至少设置有1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棒组(1)对称布置在堆芯最外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一簇控制棒数量的递增在安全棒组(1)内侧由外而内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燃料组件内全部插入控制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堆芯最内层的燃耗补偿棒组呈矩形排列。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的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棒的提出与反插:在反应堆提升功率之前将安全棒组(1)完全提出堆芯;燃耗补偿棒组按照每簇控制棒布置位置,从堆芯外围区域至中心区域,顺序提出,反插过程则相反;
堆芯功率调节:由燃耗补偿棒组及负反馈来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的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功率调节为由燃耗补偿棒组不连续引入较大的反应性,再依靠堆芯负慢化剂反馈效应及多普勒效应进行修正。
CN201610861538.0A 2016-09-29 2016-09-29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Active CN106297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1538.0A CN1062979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1538.0A CN1062979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7908A true CN106297908A (zh) 2017-01-04
CN106297908B CN106297908B (zh) 2018-05-29

Family

ID=5771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1538.0A Active CN106297908B (zh) 2016-09-29 2016-09-29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790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772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基于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单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CN111446015A (zh) * 2020-03-04 2020-07-24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组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08621A (zh) * 2020-04-28 2020-08-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堆芯
WO2022052900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反应堆堆芯控制棒调整方法及核电反应堆堆芯
WO2022056713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核电反应堆堆芯及船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70A (zh) * 1991-02-12 1992-09-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脉冲堆
CN102543224A (zh) * 2010-12-14 2012-07-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用铀氢化锆燃料元件的动力堆
JP5322743B2 (ja) * 2009-04-02 2013-10-23 株式会社東芝 反応度制御装置および高速炉
CN205428502U (zh) * 2015-11-05 2016-08-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体化小型反应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70A (zh) * 1991-02-12 1992-09-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脉冲堆
JP5322743B2 (ja) * 2009-04-02 2013-10-23 株式会社東芝 反応度制御装置および高速炉
CN102543224A (zh) * 2010-12-14 2012-07-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用铀氢化锆燃料元件的动力堆
CN205428502U (zh) * 2015-11-05 2016-08-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体化小型反应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炳德等: "铀氢化锆元件小型动力堆应用可行性分析", 《核动力工程》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772A (zh) * 2019-11-21 2020-02-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基于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单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CN110853772B (zh) * 2019-11-21 2021-07-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基于正方形燃料组件的单流程超临界水冷堆
CN111446015A (zh) * 2020-03-04 2020-07-24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组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446015B (zh) * 2020-03-04 2022-06-21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组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08621A (zh) * 2020-04-28 2020-08-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堆芯
WO2022052900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反应堆堆芯控制棒调整方法及核电反应堆堆芯
WO2022056713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核电反应堆堆芯及船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7908B (zh)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7908A (zh) 应用于小型压水堆的簇式控制棒布置方法及运行管理方法
CN103871528B (zh)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
CN103093838B (zh) 套管式棒状燃料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超临界水冷核反应堆
JPS61111488A (ja) 原子炉炉心の燃料装荷および運転方法
CN105139901A (zh) 一种由177个燃料组件构成的压水堆堆芯的燃料管理方法
JPS5984184A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用燃料集合体
JPH10274687A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炉心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7945889B (zh) 一种核反应堆负荷跟踪的实现方法
JPS6296889A (ja) 軽水型原子炉炉心およびその燃料装荷方法
CN101656112B (zh) 压力壳内驱动机构驱动的挤水棒组件及采用该组件的水堆
CN106128516A (zh) 一种钍基燃料组件及小型压水堆
JP4619398B2 (ja) 原子力プラントの運転方法及び原子力プラント
CN109473183A (zh) 一种超大型压水堆核电站堆芯布置
CN113674874A (zh) 一种延长堆芯寿期的堆芯结构及运行方法
Fareha et al. Design Study of 600 MWt Long Life Modular Gas Cooled Fast Reactors
CN106504800B (zh) 一种超临界水冷堆控制棒装载方法及结构
US20070002998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nuclear reactor
JP4475554B2 (ja) 沸騰水型原子炉用燃料集合体及び燃料集合体組
CN107910078A (zh) 一种压水堆堆芯的18个月换料多循环燃料的管理方法
JP2003107183A (ja) 熱中性子原子炉用mox燃料集合体
CN211227127U (zh) 一种用于沼气发生器内物料加热的外置cstr加热装置
EP2565878B1 (en) Initial core of nuclear reactor and method of loading fuel assemblies of nuclear reactor
Trianti et al. Preliminary design study of small long life boiling water reactor (BWR) with tight lattice thorium nitride fuel
CN114038595A (zh) 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两分区控制方法
JPS60131487A (ja) 沸騰水形原子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