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2222A -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2222A
CN106292222A CN201610460698.4A CN201610460698A CN106292222A CN 106292222 A CN106292222 A CN 106292222A CN 201610460698 A CN201610460698 A CN 201610460698A CN 106292222 A CN106292222 A CN 106292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oner container
resettlement section
ba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06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2222B (zh
Inventor
佐藤真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92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2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2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2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户能任意限制或允许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装配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容器具有能向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切换的第二杆。调色剂补充部具有第二动作部。在向调色剂补充部装配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第二动作部将第二杆从第三位置切换为第四位置。废调色剂回收部具有第三动作部和止动部件。在向废调色剂回收部装配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第三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第三位置的第二杆而禁止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并作用于配置在第四位置的第二杆而允许调色剂容器的装配。止动部件能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或第二安装位置,在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时禁止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在安装于第二安装位置时允许调色剂容器的装配。

Description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色剂容器包含用于收容补充用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和收容回收的废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搭载有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的内部收容有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装置利用所述显影剂中所含的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等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装置定影于印刷纸张。在定影后的像载体上,有时残留有定影时未转印至印刷纸张的调色剂。因此,以往已知有除去像载体上的残存的调色剂并作为废调色剂进行回收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
这种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设置有收容除去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以往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将用于向显影装置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用作废调色剂容器。
然而,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将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用作废调色剂容器的情况下,需要保管该空容器。由于所述空容器为使用完毕的调色剂补充容器,因此补充口等附着有调色剂。因此,为了在保管时防止调色剂漂浮或受到调色剂污染,需要用袋子等将所述空容器密封,颇为繁琐。另外,在从袋子等取出所述空容器时,调色剂有可能会飞散而污染周边。对于厌恶这种污染的用户而言,相比使用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更希望使用为了收容废调色剂而配备的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
然而,在可以将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和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中的任意一个容器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情况下,用户无法把握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应该使用所述空容器,还是应该使用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用户出现错误而未丢弃所述空容器并将之保管的情况,相反也存在购入未使用的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并保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进行设定以便限制或允许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进行装配。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补充部;废调色剂回收部;以及调色剂容器,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和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进行装拆,所述调色剂容器具有能够向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切换的第二杆,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具有第二动作部,在向所述调色剂补充部装配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将所述第二杆切换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包括:第三动作部,在向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装配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并且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允许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以及止动部件,能够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二杆被配置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设定以便限制或者允许调色剂补充容器的空容器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进行装配。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调色剂补充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4为调色剂容器的罩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罩部件的图。
图6A、图6B、图6C为用于对调色剂容器的罩部件的突起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调色剂容器的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调色剂补充装置所具备的第一致动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9A、图9B、图9C为表示第一致动器的结构的图。
图10A、图10B为表示第一致动器与罩部件的第一突起部的动作关系的图。
图11A、图11B、图11C为表示罩部件的第二突起部与第一按压部的动作关系的图。
图12为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所具备的第二致动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14A、图14B、图14C为表示第二致动器的结构的图。
图15A、图15B为表示第二致动器与罩部件的第二突起部的动作关系的图。
图16A、图16B、图16C为表示罩部件的第一突起部与第二按压部的动作关系的图。
图17为表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收容部的后端侧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8A、图18B、图18C示意性示出图17中的剖切面XVIII-XVIII的剖面,并且示出第二突起部与止动部件的动作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像形成装置10的设置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D1。另外,将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插入调色剂容器41和废调色剂容器81的一侧作为身前侧(正面侧)来定义前后方向D2。另外,从身前侧(正面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D3。
[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为至少具备印刷功能的装置,例如是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使用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在作为薄片部件的印刷纸张上印刷图像。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具体例子例如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具有上述各功能的复合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形成彩色图像,不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形成黑白图像。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为所谓的串列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多个图像形成部1~4、中间转印单元5、曝光装置14、二次转印装置15、定影装置16、调色剂补充装置40(本发明的调色剂补充部的一例)、带清洁装置6、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本发明的废调色剂回收部的一例)、具有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部等的操作显示部9、控制部8、供纸托盘17和排纸托盘18。这些结构要素被安装于框体11,所述框体11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框架(未图示)和内部框架等。
图像形成部1~4利用所谓的电子照相方式,在并排设置的多个感光鼓21上分别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所述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转印至行进中(移动中)的中间转印带5A。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从中间转印带5A的移动方向(箭头19的方向)的下游侧起,依次一列地配置黑色用的图像形成部1、黄色用的图像形成部2、青色用的图像形成部3和品红色用的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1~4分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A的下方。图像形成部1~4分别具备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鼓21、带电装置22、显影装置23、一次转印装置24等。感光鼓21的表面利用带电装置22而带电,并且利用曝光装置14对带电的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曝光扫描。由此,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23利用调色剂将所述静电潜影显影。然后,利用一次转印装置24,将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A。
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中间转印带5A、驱动辊7A和从动辊7B。中间转印带5A承载有由多种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构成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5A被驱动辊7A和从动辊7B支承成可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在其表面与各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如果中间转印带5A被旋转驱动,则其表面经过感光鼓21与一次转印装置24之间。此时,承载于多个感光鼓21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以重叠的方式被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A。
在中间转印单元5的上方设置有调色剂补充装置40。调色剂补充装置40构成为使与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的各种颜色对应的四个调色剂容器41能够装拆。调色剂补充装置40的结构将在后文中叙述。
二次转印装置15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A的调色剂像转印至从供纸托盘17输送来的印刷纸张。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纸张由未图示的输送部向定影装置16输送。定影装置16具有加热辊16A和加压辊16B。定影装置16在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薄片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同时进行输送。由此,调色剂像熔融从而定影于印刷薄片。定影有调色剂像的印刷薄片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排出并保持于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5上方的托盘状的排纸托盘18。
带清洁装置6将残存于中间转印带5A表面的废调色剂除去并回收,并将回收的废调色剂向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输送。带清洁装置6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5的左侧。带清洁装置6具有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辊25、螺旋式输送部件26和调色剂盒27。清洁辊25与从动辊7B相对地配置,其表面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清洁辊25的前后方向D2的长度与中间转印带5A大致相同。清洁辊25被支承为可在调色剂盒27内旋转。通过向清洁辊25的支轴输入旋转驱动力,使清洁辊25旋转。
清洁辊25以与中间转印带5A接触的状态旋转,由此在二次转印装置15进行转印之后,除去残留于中间转印带5A表面的调色剂。以下,将由清洁辊25除去的调色剂称为“废调色剂”。所述废调色剂由于重力的作用或者清洁辊25的旋转力而进入调色剂盒27并被回收。被回收至调色剂盒27的废调色剂由螺旋式输送部件26输送。在调色剂盒27的底面的后端部侧形成有排出口(未图示)。通过使螺旋式输送部件26旋转,在调色剂盒27内向所述排出口输送所述废调色剂。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设置在调色剂盒27的下方。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构成为使废调色剂容器81能够装拆。如果废调色剂从带清洁装置6的所述排出口排出,则在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废调色剂容器81内储存废调色剂。换句话说,残留于中间转印带5A的表面的调色剂在被带清洁装置6除去后,作为废调色剂收容于废调色剂容器8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调色剂补充装置40中使用的空的调色剂容器41兼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此外,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将在后文中叙述。
[调色剂补充装置]
以下,参照图2~图11C对调色剂补充装置4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调色剂补充装置40由调色剂容器41和装配调色剂容器41的容器装配部42构成。此外,在各图中,以在框体11上安装调色剂补充装置40的安装姿势为基准,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D1,将相对于框体11装拆调色剂容器41的方向(插拔方向)设为前后方向D2,将从调色剂补充装置40的前面观察的水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D3。
调色剂容器41收容用于向显影装置23补充的调色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黑色、黄色、青色、品红色的各种颜色对应的四个调色剂容器41设置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此外,黑色用的调色剂容器41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容器41相比形成为外径更大,除此之外,全部的调色剂容器41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对黑色用的调色剂容器41进行说明。
调色剂容器4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D2较长的形状。调色剂容器41的内部为可收容调色剂的收容空间。调色剂容器41具有容器主体52、驱动传递部55和罩部件56等。容器主体52形成为圆筒形状,在一侧(后方侧)具有可供调色剂流入流出的开口部51(参照图7),另一侧(前方侧)被封闭。容器主体52的后方侧的端部形成为尖细形状,在其后端部设置有开口部51。开口部51形成为剖面圆形。容器主体52的内部为可收容调色剂的收容空间。在容器主体52的内部收容调色剂。容器主体52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
在容器主体52的内表面形成有螺旋形状的山形肋53(参照图3、图7)。山形肋53从容器主体52的内表面向容器主体52的中心突出。该山形肋53起到将内部的调色剂向开口部51(参照图7)侧输送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52的开口部51侧装配有驱动传递部55。驱动传递部55固定于容器主体52。驱动传递部55为在周面形成有齿轮54的环状部件。驱动传递部55从电机等驱动源接受旋转驱动力,并向调色剂容器41传递旋转驱动力。
在容器主体52中,在相比驱动传递部55更靠后方侧设置有罩部件56。罩部件56用于覆盖开口部51。罩部件56具有供开口部51(参照图7)插入的圆筒形状的收容框架58。如图7所示,开口部51插入收容框架58的内部,由此,开口部51被覆盖。收容框架58将开口部51支承为能够沿周向转动。因此,在开口部51被插入收容框架58的状态下,容器主体52能够沿周向转动。换句话说,罩部件56将容器主体52的开口部51侧支承为能够转动。罩部件56的前方侧的端部56A从外侧松动嵌合于驱动传递部55的后端部55A(参照图7)。因此,在调色剂容器41被装配于容器装配部42的状态下,如果向齿轮54传递旋转驱动力,则容器主体52利用该旋转驱动力而沿箭头D11(参照图4)所示的旋转方向旋转。换句话说,调色剂容器41在能够向显影装置23供给调色剂的状态下,以其长边方向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样,通过使调色剂容器41的容器主体52旋转,从而调色剂在被山形肋53按压的同时向开口部51侧(后方侧)输送。
罩部件56具有调色剂排出口74(参照图7)。调色剂排出口74设置于罩部件56的外周壁,用于将收容于容器主体52的调色剂向外侧排出。调色剂排出口74在图7中设置于罩部件56的下侧。具体而言,调色剂排出口74为贯通罩部件56的壁面的矩形的贯通孔。如图7所示,在罩部件56的内部,在开口部51与调色剂排出口74之间形成有调色剂通道75。如果调色剂容器41以调色剂排出口74为下侧的方式装配于容器装配部42(参照图2),则从容器主体52的开口部51移动至调色剂通道75的调色剂沿着调色剂通道75向下方移动,并到达调色剂排出口74。然后,在调色剂排出口74敞开的情况下,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74向下方外侧排出。由此,向显影装置23补充调色剂。另一方面,在调色剂排出口74封闭的情况下,无法排出调色剂,成为调色剂通道75由调色剂填满的状态。
如图7所示,罩部件56设置有滑动式的开闭部76。开闭部76为板状的部件,以能够沿容器主体52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D2)滑动的方式支承于罩部件56。开闭部76根据调色剂容器41相对于容器装配部42的位置,对调色剂排出口74进行开闭。如果向容器装配部42装配调色剂容器41,则开闭部76使调色剂排出口74敞开。具体地说,如果向容器装配部42装配调色剂容器41,则伴随着装配动作而从容器装配部42承受按压力,使得开闭部76移动至使调色剂排出口74敞开的位置(敞开位置)。在图7中,示出了开闭部76向前方侧移动从而使调色剂排出口74敞开的状态。如果从容器装配部42取下调色剂容器41,则伴随着该取下动作,开闭部76从所述敞开位置向后方移动,移动至使调色剂排出口74封闭的位置(封闭位置),从而封闭调色剂排出口74。此外,容器装配部42设置有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伴随着调色剂容器41的取下动作而使开闭部76相对地向后方移动,从而进行开闭部76从所述敞开位置到所述封闭位置的移动。
罩部件56设置有支承框架59(本发明的支承部的一例)。在罩部件56中,支承框架59设置在与调色剂排出口74相反侧(图7中的上侧)。支承框架59与罩部件56一体形成。如图4所示,支承框架59具有矩形的上板64和一对侧板65、66(本发明的一对支承面的一例)。侧板65、66在左右方向D3隔开且彼此相对地配置从而成对。侧板65、66从上板64的左右方向D3的两端向下方延伸,其下端与收容框架58的外周面接合。上板64的后方端部64A为与后述的第一致动器101(本发明的第一动作部的一例)所具备的第一抵接部106抵接的部位。
支承框架59在侧板65与侧板66之间具有开口59A(本发明的限制部的一例)。开口59A为形成于上板64的贯通孔。在调色剂容器41以上板64为下侧的方式沿装配方向D21插入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时,开口59A是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下壁部85对置的对置面。通过以该状态插入,使得后述的第二致动器102(本发明的第三动作部的一例)与开口59A卡合,从而限制(禁止)调色剂容器41插入。
调色剂容器41具有第一突起部61(本发明的第一杆的一例)和第二突起部62(本发明的第二杆的一例)。第一突起部61和第二突起部62设置于罩部件56,具体而言,第一突起部61和第二突起部62设置于罩部件56的支承框架59。第一突起部61支承于左侧的侧板65,从侧板65向左方突出。第二突起部62支承于右侧的侧板66,从侧板66向右方突出。
侧板65、66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D2延伸的一对引导槽67(参照图5)。一对引导槽67分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D1隔开的位置。第一突起部61和第二突起部62以能够滑动(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对应的引导槽67。由此,第一突起部61能够在侧板65上沿前后方向D2移动,第二突起部62能够在侧板66上沿前后方向D2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一突起部61具有可滑动地支承于引导槽67的基座部70和从基座部70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突起71。在基座部7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轨72。各导轨72被可滑动地支承于引导槽67。此外,引导槽67和导轨72设置有将第一突起部61临时保持于后述的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的锁定机构。因此,如果第一突起部61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中的任意位置移动,则会被所述锁定机构保持于该位置。
第二突起部62的支承机构与第一突起部61的支承机构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二突起部62具有基座部70和突起71。在基座部70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导轨72。各导轨72被可滑动地支承于引导槽67。此外,引导槽67和导轨72设置有将第二突起部62临时保持于后述的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的锁定机构。因此,如果第二突起部62向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中的任意位置移动,则会被所述锁定机构保持于该位置。
第一突起部61能够在预定的第一位置P1(参照图6A-6C)与第二位置P2(参照图6A-6C)之间滑动。换言之,第一突起部61构成为能够向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切换。第二突起部62能够在预定的第三位置P3(参照图6A-6C)与第四位置P4(参照图6A-6C)之间滑动。换言之,第二突起部62构成为能够向第三位置P3和第四位置P4切换。第一位置P1为第一突起部61相对于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预先配置的位置(初始位置),该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在容器主体52内填充有未使用的调色剂。另外,第三位置P3为第二突起部62相对于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预先配置的位置(初始位置)。换句话说,用户购入的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的第一突起部61配置在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配置在第三位置P3。第二位置P2为从第一位置P1向前方侧隔开的位置。换言之,第二位置P2为从第一位置P1朝向调色剂容器41相对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拉出的拉出方向(拉拔方向)D22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第四位置P4为从第三位置P3朝向前方侧隔开的位置。换言之,第四位置P4是从第三位置P3朝向所述拉出方向D22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P1和第三位置P3在前后方向D2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二位置P2和第四位置P4在前后方向D2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2所示,容器装配部42具有四个收容部44。在各收容部44收容有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容器41。最右端的收容部44A(本发明的第一收容部的一例)收容有与黑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41。在图2中,示出与黑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41的后方侧的一部分被插入收容部44的状态。
另外,作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将使用后的空的调色剂容器41(以下称为“空容器”。)兼用作废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以往的结构是使空容器41的一部分变形或将空容器41的一部分除去,因此在将空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之后,无法用于其他用途。另外,空容器41的一部分折损后的碎片有可能残存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内,从而妨碍废调色剂容器的拔出或者装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调色剂补充装置40设置有第一致动器101(本发明的第一动作部的一例),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设置有第二致动器102(本发明的第三动作部的一例)。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废调色剂容器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插拔,而且,将补充用的调色剂容器41和废调色剂回收用的调色剂容器41形成为相同结构以便可以兼用,并且使回收废调色剂之后的调色剂容器41无法装配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能够防止废调色剂的再利用。
收容部44A设置有第一致动器101。第一致动器101是如下的部件:在调色剂容器41插入收容部44A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突起部61的位置而允许或者限制(禁止)调色剂容器41相对于收容部44A的装配。
如图8所示,第一致动器101被安装于收容部44A的上壁部45(本发明的上侧壁的一例)。在第一突起部61处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第一致动器101允许调色剂容器41相对于收容部44A进行装配。另外,第一致动器101作用于第一突起部61处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的调色剂容器41,限制(禁止)调色剂容器41相对于收容部44A进行装配(参照图10B)。具体地说,第一致动器101具备第一可动部105、第一抵接部106、第二抵接部107(参照图9A-9C)和第一施力部件108。
如图9A-9C所示,第一可动部105具有转动轴110,以及从转动轴110向与转动轴110垂直的伸出方向D31伸出的基座部111。基座部111为大致矩形的板部件,在其一面(图9A中的上侧面)形成有向伸出方向D31延伸的多个肋112。转动轴110可转动地支承于上壁部45。具体地说,沿左右方向D3隔开的一对轴承部114设置于上壁部45,转动轴110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轴承部114。
在上壁部45中,在相比轴承部114更靠前方侧形成有与收容部44A的内部连通的开口116。如图8所示,第一可动部105在转动轴110支承于轴承部114的状态下,将基座部111插穿开口116。在基座部111的伸出端设置有一对止动件118,一对止动件118沿与转动轴110的轴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上壁部45中,第一可动部105在插穿开口116时,止动件118钩挂于开口116的周缘,被保持成一部分进入开口116而进入收容部44A内部的进入姿势(图8所示的姿势)。另外,在所述进入姿势时,如果从收容部44A的内部向上方按压第一可动部105,则第一可动部105移位成从开口116向上方避让的避让姿势。换句话说,第一致动器101构成为第一可动部105能够从收容部44A的上壁部45相对于收容部44A的内部进退。
第一施力部件108对第一可动部105从上壁部45向收容部44A的内部侧施力。第一施力部件108安装于上壁部45。如图8所示,第一施力部件108通过使一根线状钢材弯曲而形成为矩形。第一施力部件108以其两端为支轴108A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壁部45。具体地说,在上壁部45中的相比轴承部114更靠前方侧、且在开口116的周缘部,设置有一对安装部119。支轴108A插入并支承于安装部119的轴孔。第一施力部件108具有分别从支轴108A伸出的臂部108B,以及连结臂部108B的直线状的连结部108C。由臂部108B和连结部108C形成矩形的部分。
在开口116的周缘部且在轴承部114与安装部119之间,设置有一对卡止片120,该一对卡止片120钩挂住第一施力部件108的臂部108B。卡止片120从开口116的周缘部向外侧突出,在其下表面钩挂住第一施力部件108。第一施力部件108以支轴108A支承于安装部119且臂部108B被卡止片120钩挂住的状态,由连结部108C对第一可动部105的肋112向下方弹性地施力。换句话说,第一施力部件108对第一可动部105向所述进入姿势侧施力。在所述进入姿势时,如果从收容部44A的内部受到向上的按压力,则第一可动部105克服第一施力部件108所产生的作用力,从所述进入姿势向所述避让姿势移位。
此外,第一施力部件108只要对第一可动部105从上壁部45向收容部44A的内部侧弹性地施力即可,并不局限于线状的结构,可以采用扭簧、板簧等各种形状或者材质的弹簧或弹性部件。
如图9A-9C所示,第一抵接部106设置于第一可动部105。第一抵接部106设置于基座部111的伸出方向D31的顶端部。第一抵接部106为如下的部位:在第一可动部105处于所述进入姿势时,能够与调色剂容器41的支承框架59的上板64的后方端部64A抵接。第一抵接部106形成有从第一可动部105的背面向伸出方向D31突出的卡止片106A。在第一抵接部106与后方端部64A抵接的情况下,卡止片106A进入上板64的背面。由此,卡止片106A钩挂于上板64的后方端部64A,防止第一可动部105向上方(所述避让姿势侧)移位。
第二抵接部107设置于第一可动部105。第二抵接部107设置于如下的肋112A,所述肋112A为基座部111所设置的四个肋112中的位于最左侧的肋。具体地说,第二抵接部107设置在肋112A中的伸出方向D31的顶端部,并从第一抵接部106向伸出方向D31突出。第二抵接部107为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从第一可动部105的背面向突出端倾斜的倾斜面。第二抵接部107为如下的部位:在第一可动部105处于所述进入姿势时,能够与调色剂容器41的支承框架59的第一突起部61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结构的第一致动器101设置于收容部44A,因此在将调色剂容器41插入收容部44A时,第一抵接部106和第二抵接部107中的任意抵接部与后方端部64A或者第一突起部61抵接。具体地说,如图10A所示,如果在第一突起部6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将调色剂容器41插入收容部44A,则第二抵接部107与第一抵接部106相比先与第一突起部61抵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抵接部106不与后方端部64A抵接。此时,第二抵接部107从第一突起部61承受向上的按压力,第一致动器101向上方移位,成为所述避让姿势。由此,调色剂容器41不会受到第一抵接部106妨碍,被允许朝向收容部44A插入,能够插入至在收容部44A设定的装配位置。
另外,如图10B所示,如果在第一突起部6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将调色剂容器41插入收容部44A,则第一抵接部106与第二抵接部107相比先与后方端部64A抵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抵接部107不与第一突起部61抵接。此时,第一抵接部106与后方端部64A抵接,由此第一致动器101保持所述进入姿势。由此,调色剂容器41通过与第一抵接部106抵接,被限制(禁止)进一步朝向收容部44A插入,从而无法插入至收容部44A的装配位置。此外,在第一抵接部106与后方端部64A抵接时,卡止片106A进入上板64的背面侧并钩挂于后方端部64A。因此,在插入调色剂容器41时,即便由于第一抵接部106与后方端部64A抵接的冲击而对第一可动部105施加朝向上方推起的力,也可以利用卡止片106A将第一可动部105保持为所述进入姿势。
在此,如图11A-11C所示,收容部44A设置有第一按压部121(本发明的第二动作部的一例)。第一按压部121与收容部44A的内壁一体形成。在向收容部44A装配调色剂容器41的过程中,第一按压部121作用于第二突起部62从而将第二突起部62向前方按压(参照图11A、11B)。由此,第二突起部62从所述第三位置P3向所述第四位置P4移动(参照图11C)。换句话说,第二突起部62从所述第三位置P3切换至所述第四位置P4。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装配于收容部44A的调色剂容器41变空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空的调色剂容器41(以下称为“空容器41”。)在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中使用。另一方面,构成为调色剂容器41能在变空的情况下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以便防止新的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被误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该结构的详情将在后文中叙述,不过构成为在第二突起部6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P3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41无法向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装配,并且构成为在第二突起部62处于所述第四位置P4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41能够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
以下,参照图12~图16C对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由废调色剂容器81和装配废调色剂容器81的容器装配部82构成。在此,图12示出将废调色剂容器81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状态。此外,在各图中,以在框体11上安装有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安装姿势为基准,将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D1,将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框体11装拆的方向(插拔方向)设为前后方向D2,将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前面观察的水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D3。
废调色剂容器81与能够装配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的调色剂容器41具有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废调色剂容器81为全部的调色剂在调色剂补充装置40中使用后的使用完毕的空的调色剂容器(空容器)41。具体地说,将原本装配于收容部44A的调色剂容器41、且为调色剂耗尽而变空的状态的空容器41从收容部44A取下。如上所述,新品的调色剂容器41成为第一突起部61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配置于所述第三位置P3的状态(本发明的第一状态的一例)。此外,如果新品的调色剂容器41被插入收容部44,则第一突起部61保持所述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从所述第三位置P3向所述第四位置P4移动。换句话说,第二突起部62从所述第三位置P3切换为所述第四位置P4。因此,从收容部44A取下的状态的空容器41成为第一突起部61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配置于所述第四位置P4的状态(本发明的第二状态的一例)。该状态下的调色剂容器41能够分别向调色剂补充装置40和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进行装配。以下,由于废调色剂容器81具有与调色剂容器41相同的结构,因此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了对其结构的说明。
废调色剂容器81以调色剂排出口74朝向上侧的状态装配于容器装配部82。在废调色剂容器81被装配于容器装配部82的规定的装配位置的状态下,向齿轮54传递电机等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此时,齿轮54被传递有与调色剂容器41的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参照箭头D11)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参照箭头D12)的旋转驱动力。如果被传递有这样的旋转驱动力,则废调色剂容器81沿箭头D12所示的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换句话说,废调色剂容器81在装配于容器装配部82且能够使废调色剂流入调色剂排出口74的状态下,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参照箭头D12)旋转。由此,收容在废调色剂容器81内的废调色剂被山形肋53按压的同时,朝向远离开口部51的方向(前方侧)输送。
容器装配部82构成为能够装拆废调色剂容器81。在废调色剂容器81装配于容器装配部82的状态下,容器装配部82可以将由带清洁装置6排出的废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74向废调色剂容器81的内部引导。废调色剂容器81可以从容器装配部82取下,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装配于容器装配部82。具体地说,在废调色剂容器81被废调色剂充满或者达到预定的规定量(满杯量)以上的量时,由用户取下废调色剂容器81。然后,由用户安装空的废调色剂容器81。
如图12所示,容器装配部82具有收容部84(本发明的第二收容部的一例)。在收容部84中,收容有原本装配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的收容部44A的空容器41作为废调色剂容器81。
收容部84设置有第二致动器102。第二致动器102是如下的部件:在废调色剂容器81插入收容部84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突起部62的位置而允许或者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
如图12所示,第二致动器102安装于收容部84的下壁部85(本发明的下侧壁的一例)。在第二突起部62处于第四位置P4的状态下,第二致动器102允许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另外,在第二突起部62处于第三位置P3的状态下,第二致动器102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换言之,在向收容部84装配废调色剂容器81的过程中,第二致动器102作用于配置在第三位置P3的第二突起部62,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具体地说,第二致动器102具备第二可动部125、第一突出片126、第二突出片127和第二施力部件128。
如图13、图14A-14C所示,第二可动部125具有转动轴130。转动轴130可转动地支承于下壁部85。具体地说,沿左右方向D3隔开的一对轴承部134设置于下壁部85,转动轴130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轴承部134。由此,第二可动部125支承于下壁部85,能够以转动轴130为中心进行转动。
下壁部85形成有两个开口136、137。开口136相比轴承部134形成在后方侧,并与收容部84的内部连通。开口137相比轴承部134形成在前方侧,并与收容部84的内部连通。
第二可动部125设置有第一突出片126、第二突出片127和第二施力部件128。第一突出片126从转动轴130朝向转动轴130的径向外侧突出。第二突出片127从转动轴130朝向转动轴130的径向外侧突出,且朝向与第一突出片126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第一突出片126与第二突出片127的夹角大致为120°。
在转动轴130支承于轴承部134的状态下,第一突出片126能够从下壁部85经由开口136插穿收容部84的内部。因此,如果使第二可动部125以转动轴130为中心进行转动,则第一突出片126能够移位成从开口136进入收容部84内部的进入姿势或者从收容部84的内部避让的避让姿势。换句话说,第二致动器102构成为第二可动部125能够从收容部84的下壁部85相对于收容部84的内部进退。
另外,在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进入收容部84的内部而处于进入内部的状态(进入姿势)时,第二突出片127成为从下壁部85的开口137向外侧避让的状态(避让姿势)。另外,在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向外侧避让时,第二突出片127进入收容部84的内部从而进入内部并能与支承框架59的开口59A卡合。
第二施力部件128对第一突出片126从下壁部85经由开口136向收容部84的内部侧施力。第二施力部件128为安装于转动轴130的端部130A的扭簧。在端部130A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施力部件128的一端的安装部139,第二施力部件128的另一端与第二可动部125抵接,并与第二可动部125一起对第一突出片126施力。换句话说,第二施力部件128对第一突出片126朝向所述进入姿势侧施力。如果第一突出片126在所述进入姿势时从收容部84的内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则第二致动器102转动,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向外侧避让。然后,伴随着第一突出片126的避让,第二突出片127从开口137进入收容部84的内部。
此外,第二施力部件128只要具有对第二可动部125的第一突出片126从下壁部85向收容部84的内部侧弹性地施力的结构即可,并不局限于扭簧,也可以采用板簧等各种形状或者材质的弹簧或弹性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结构的第二致动器102设置于收容部84,因此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1插入收容部84时,支承框架59的第二突起部62与第一突出片126抵接。由此,第二致动器102转动,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向外侧避让。在将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插入时,如果在开口59A经过第二突出片127之后使第一突出片126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则第二致动器102允许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插入。另一方面,如果在开口59A经过第二突出片127之前使第一突出片126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则第二突出片127与开口59A卡合从而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插入。
具体地说,如图15A所示,如果第二突起部62处于所述第四位置P4的状态下的废调色剂容器81被插入收容部84,则第二突起部62与第一突出片126抵接。此时,第二致动器102通过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而转动。然后,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向下壁部85的外侧突出,第二突出片127进入收容部84的内部。此时,由于第二突出片127相比开口59A被配置在拉出方向D22侧的位置,因此第二突出片127与开口59A不卡合。因此,废调色剂容器81不会被第二突出片127限制(禁止),被允许朝向收容部84插入,并且能够插入至在收容部84设定的装配位置。
另外,为了防止新的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被误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在向收容部84装配废调色剂容器81的过程中,第二致动器102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P3的第二突起部62,从而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的装配。具体地说,如图15B所示,如果第二突起部6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P3的状态的调色剂容器41向收容部84插入,则第二致动器102通过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而转动。然后,第一突出片126从开口136向下壁部85的外侧突出,第二突出片127进入收容部84的内部。此时,第二突出片127进入开口59A并卡合。因此,调色剂容器41被第二突出片127限制(禁止)朝向收容部84插入。由此,能够防止新的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41被误装配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
在此,如图16A-16C所示,收容部84设置有第二按压部142(本发明的第四动作部的一例)。第二按压部142为与收容部84的内壁一体形成的突起状的部件。在向收容部84装配废调色剂容器81的过程中,第二按压部142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P1的第一突起部61,从而将第一突起部61切换为所述第二位置P2(参照图16C)。具体地说,第二按压部142根据废调色剂容器81被装配于收容部84的情况,将第一突起部61向前方按压(参照图16A、16B)。由此,第一突起部61从所述第一位置P1向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参照图16C)。换句话说,第一突起部61从所述第一位置P1切换为所述第二位置P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补充装置40中,调色剂全部消耗的状态的空容器41被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如果该废调色剂容器81被废调色剂充满,则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取下。为了防止该取下的废调色剂容器81内的废调色剂被调色剂补充装置40使用,构成为使废调色剂容器81无法再次装配于调色剂补充装置40。换句话说,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取下的废调色剂容器81成为利用第二按压部142使第一突起部61从所述第一位置P1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P2的状态(本发明的第三状态的一例)。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突起部61处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的废调色剂容器81利用第一致动器101,被限制(禁止)朝向收容部44A插入(参照图11A-11C)。换句话说,取下的废调色剂容器81在第一突起部61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时无法向收容部44A装配。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废调色剂容器81的再次装配而导致废调色剂被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设置有止动部件200,其他部分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与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图17为表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的收容部84的后端侧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另外,图18A-18C示意性示出了图17中的剖切面XVIII-XVIII的剖面,并且示出了第二突起部62与止动部件200的动作关系。如图17所示,在收容部84的后端侧安装有止动部件200。止动部件200构成为能够在收容部84的后端侧的左侧壁84A上设定的两个安装位置(第一安装位置P11、第二安装位置P12)中的任意位置进行安装和取下。
左侧壁84A形成有两个矩形的开口201、202。这些开口201、202用于止动部件200相对于收容部84的安装。另外,开口201、202也将安装于收容部84的止动部件200的安装位置定位于第一安装位置P11或者第二安装位置P12。在左侧壁84A中,开口201、202形成在沿前后方向D2隔开的位置。具体地说,开口201相比开口202形成在与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插入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图17中的前方侧)。另外,开口202形成在从开口201向所述插入方向(图17中的后方)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止动部件200是如下的部件:在废调色剂容器81被插入收容部84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突起部62的位置,允许或者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致动器102也允许或者限制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进行装配,不过即便利用第二致动器102允许废调色剂容器81插入的情况下,止动部件200也限制废调色剂容器81插入。
如图17所示,止动部件200形成为长条形状。止动部件200在其长边方向的一端(图17中的前方端)具有能够插穿开口201、202的大致正方形的突出部205。另外,止动部件200在其长边方向的另一端(图17中的后方端)具有握持部209。如后所述,握持部209为如下的部分:在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或者第二安装位置P12时,供作业者握持。另外,止动部件200在从突出部205直至握持部209的部分具有臂部206。臂部206形成有在其延伸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贯通的长孔207。另外,臂部206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两根棒状的卡合部206A、206B。卡合部206A、206B隔着臂部206的长孔207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隔开。
收容部84的左侧壁84A设置有多个卡合爪208,多个卡合爪208用于将臂部206的卡合部206A、206B安装于左侧壁84A。各卡合爪208相比开口202位于所述插入方向侧(图17的后方侧),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形成在左侧壁84A中的所述插入方向侧的后端部。通过以在由各卡合爪208包夹的空隙内夹入臂部206的各卡合部206A、206B的方式进行卡合,由此将臂部206安装于左侧壁84A。在臂部206卡合于卡合爪208的状态下,止动部件200通过使突出部205插入至开口201和开口202中的任意一个开口,从而被安装于左侧壁84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突出部205插入开口201的状态进行安装的情况下,止动部件200被定位于第一安装位置P11。换句话说,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另外,在以突出部205插入至开口202的状态进行安装的情况下,止动部件200被定位于第二安装位置P12。换句话说,止动部件200被安装于第二安装位置P12。
此外,通过解除卡合爪208的卡合并取下臂部206,并且将突出部205从开口201、202拔出,从而将止动部件200从左侧壁84A取下。另外,在保持臂部206被卡合爪208卡合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安装位置P11与第二安装位置P12的位置变更。具体地说,将突出部205从开口201、202拔出并使止动部件200弯曲,在该状态下使臂部206相对于卡合爪208滑动,从而能够使突出部205向任意的开口201、202移动。然后,通过向任意的开口201、202插入突出部205,从而能够在止动部件200保持与左侧壁84A卡合的状态下,将止动部件200的安装位置变更为第一安装位置P11或者第二安装位置P12。
接着,参照图18A-18C的示意图,对于止动部件200与第二突起部62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8A-18C中,为了方便说明,仅仅将废调色剂容器81的第一突起部61和第二突起部62用实线示出,将废调色剂容器81的其他部分用虚线示出。
图18A示出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第一突起部61配置于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配置于第四位置P4的废调色剂容器81被插入收容部84的情况下的动作示例。在止动部件200被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的情况下,如图18A所示,如果将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插入,则在废调色剂容器81到达收容部84的里部的装配位置为止的装配过程中,止动部件200的突出部205作用于配置在第四位置P4的第二突起部62,从而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进行装配。具体地说,如果将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插入,则在到达装配位置之前,突出部205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虽然第二突起部62能够向第三位置P3移动,不过在配置于第四位置P4的状态下无法向与第三位置P3相反侧移动。因此,如果第四位置P4的第二突起部62与止动部件200的突出部205抵接,则限制废调色剂容器81相对于收容部84朝向装配方向移动。由此,限制(禁止)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进行装配。
因此,当用户不想将使用后的空容器41(变空的调色剂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的情况下,作业者根据用户的要求将止动部件200的安装位置预先变更为第一安装位置P11,从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禁止将空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购入不受止动部件200限制且能够向收容部84的装配位置装配的废调色剂回收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并装配于收容部84。另外,在该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被废调色剂充满的情况下,用户需要提前保管未使用的所述专用的废调色剂容器而用于更换。
图18B示出了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二安装位置P12、第一突起部61配置于第一位置P1、第二突起部62配置于第四位置P4的废调色剂容器81。以下,对于该废调色剂容器81被插入收容部84的情况下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在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二安装位置P12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如果废调色剂容器81被插入收容部84,则在废调色剂容器81到达收容部84里部的装配位置为止的装配过程中,止动部件200的突出部205不作用于第二突起部62,允许废调色剂容器81朝向收容部84进行装配。具体地说,即便在废调色剂容器81插入收容部84并到达装配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止动部件200的突出部205相比于第二突起部62位于所述插入方向侧(后方侧),因此在废调色剂容器81的装配过程中,突出部205不与第二突起部62抵接。因此,废调色剂容器81不会受到止动部件200限制,能够插入至收容部84的装配位置。此外,如图18C所示,在插入过程中,利用第二按压部142使第一突起部61从所述第一位置P1向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
因此,在用户想要将使用后的空容器41(变空的调色剂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的情况下,作业者根据用户的要求将止动部件200的安装位置预先变更为第二安装位置P12,从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将空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利用不具有第二突起部62的废调色剂容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止动部件2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和第二安装位置P12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方式,进行限制空容器41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进行装配的设定,此外,进行允许空容器41相对于废调色剂回收装置80进行装配的设定。由此,对于不想将使用后的空容器41(变空的调色剂容器41)用作废调色剂容器81的用户而言,通过使用止动部件200被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P11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防止在收容部84误装配空容器41。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补充部;
废调色剂回收部;以及
调色剂容器,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和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进行装拆,
所述调色剂容器具有能够向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切换的第二杆,
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具有第二动作部,在向所述调色剂补充部装配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将所述第二杆切换至所述第四位置,
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包括:
第三动作部,在向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装配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并且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允许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以及
止动部件,能够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杆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二杆被配置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件具有突出部,在所述止动部件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插入的插入路径突出,在所述第二杆被配置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调色剂容器朝向所述调色剂补充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杆抵接从而限制所述调色剂容器沿装配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容器具有能够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第一杆,
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具有第一动作部,在向所述调色剂补充部装配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动作部作用于所述第一杆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调色剂容器,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的装配,
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具有第四动作部,所述第四动作部作用于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杆,从而将所述第一杆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容器具备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一对支承面,一对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和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分别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隔开,所述第一杆支承于一方的所述支承面,所述第二杆支承于另一方的所述支承面,
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具备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收容向所述装配方向插入的所述调色剂容器,
所述第一动作部包括:
第一可动部,能够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上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内部进退;
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能够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装配方向侧的顶端部抵接;
第二抵接部,从所述第一抵接部朝向所述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所述调色剂补充部拉出的拉出方向突出,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杆抵接;以及
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一可动部从所述上侧壁朝向内部侧施力,
在将所述调色剂容器插入所述第一收容部时,如果所述第二抵接部相比所述第一抵接部先与所述第一杆抵接,则所述第一动作部允许所述调色剂容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部插入,如果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比所述第二抵接部先与所述顶端部抵接,则所述第一动作部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朝向所述第一收容部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容器具备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一对支承面,一对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所述调色剂补充部和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分别进行装配的装配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隔开,所述第一杆支承于一方的所述支承面,所述第二杆支承于另一方的所述支承面,
所述废调色剂回收部具备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收容向所述装配方向插入的所述调色剂容器,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一对支承面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下侧壁相对设置的限制部,
所述第三动作部包括:
第二可动部,具有能够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所述下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内部进退的第一突出片;
第二突出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在所述第一突出片进入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内部时,从所述下侧壁向外侧突出,且在所述第一突出片从所述下侧壁向外侧突出时,进入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内部从而能够与所述限制部卡合;以及
第二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一突出片从所述下侧壁朝向内部侧施力,
在将所述调色剂容器插入所述第二收容部时,如果所述第一突出片在所述限制部经过所述第二突出片之后与所述第二杆抵接,则所述第三动作部允许所述调色剂容器朝向所述第二收容部插入,如果所述第一突出片在所述限制部经过所述第二突出片之前与所述第二杆抵接,则所述第三动作部使所述第二突出片与所述限制部卡合从而禁止所述调色剂容器朝向所述第二收容部插入。
CN201610460698.4A 2015-06-25 2016-06-22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292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8137 2015-06-25
JP2015128137A JP6292180B2 (ja) 2015-06-25 2015-06-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2222A true CN106292222A (zh) 2017-01-04
CN106292222B CN106292222B (zh) 2019-09-24

Family

ID=56203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0698.4A Active CN106292222B (zh) 2015-06-25 2016-06-22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871B2 (zh)
EP (1) EP3109708B1 (zh)
JP (1) JP6292180B2 (zh)
CN (1) CN1062922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6107A (zh) * 2020-07-15 2022-01-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3954B2 (ja) 2011-06-06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CN107533312B (zh) * 2015-06-25 2020-08-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能够安装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642511B2 (ja) * 2017-04-27 2020-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3017A (ja) * 2002-12-30 2004-07-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方式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廃トナー検知方法
US20060000309A1 (en) * 2004-06-11 2006-01-05 Yoshihiro Morii Supply recycling system and valuable-metal recovering system
JP2011223984A (ja) * 2010-01-13 2011-11-10 Karante:Kk 食品
US20150098732A1 (en) * 2009-09-30 2015-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4976A (ja) 1994-10-14 1996-05-07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複写機
JPH08262954A (ja) * 1995-03-28 1996-10-11 Seiko Denshi Kiki Kk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H11223984A (ja) * 1998-02-09 1999-08-17 Toshiba Corp 現像剤収納容器
JP4962038B2 (ja) * 2007-02-16 2012-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それに適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75842B2 (ja) * 2012-09-25 2017-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本体、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誤挿入防止システム
JP5835748B2 (ja) * 2013-06-28 2015-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3017A (ja) * 2002-12-30 2004-07-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方式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廃トナー検知方法
US20060000309A1 (en) * 2004-06-11 2006-01-05 Yoshihiro Morii Supply recycling system and valuable-metal recovering system
US20150098732A1 (en) * 2009-09-30 2015-04-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1223984A (ja) * 2010-01-13 2011-11-10 Karante:Kk 食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6107A (zh) * 2020-07-15 2022-01-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46107B (zh) * 2020-07-15 2023-07-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25871B2 (en) 2017-04-18
JP2017009931A (ja) 2017-01-12
EP3109708A1 (en) 2016-12-28
CN106292222B (zh) 2019-09-24
EP3109708B1 (en) 2018-12-26
US20160378054A1 (en) 2016-12-29
JP6292180B2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870C (zh) 显影剂供应容器
CN103186072B (zh) 具有枢转出口盖的调色剂盒
EP1584991B1 (en) Developer discharging unit, developer receiving unit, developer transport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193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92222A (zh) 能够装配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10001025A1 (en) Toner cartridge
JP4997909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EP3045980B1 (en) Image forming unit
CN104122779B (zh) 清洁单元、具有该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设置在清洁单元上的闸门
US2016006230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member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from
EP2610680B1 (en) Movable Toner Port Cover Member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Imaging Device
KR1018678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0370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1435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X2010000663A (es) Aparato de almacenamiento de un agente formador de imagen y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es.
CN106185387A (zh) 片材支承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6200312B (zh) 储存容器和成像设备
CN107533312B (zh) 能够安装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EP2093631A2 (en) Developer Stora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20070021848A (ko) 토너 카트리지
CN217689778U (zh) 一种成像设备
CN109581838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JP66105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装着可能なトナー容器
JP67835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87896B2 (ja) 粉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