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0229A -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0229A
CN106290229A CN201510362617.2A CN201510362617A CN106290229A CN 106290229 A CN106290229 A CN 106290229A CN 201510362617 A CN201510362617 A CN 201510362617A CN 106290229 A CN106290229 A CN 106290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nfrared spectrum
near infrared
folium camelliae
dete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2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春甫
李长文
刘顺航
王珊
王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62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02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0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0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特征峰为6809±13,5174±5,4425±5;(2)测定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3)将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判断二者的相似度。

Description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中药及其制剂均为多组分复杂体系,因此评价其质量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能提供丰富鉴别信息的检测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对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
目前,指纹图谱技术也已进入茶叶相关研究领域,茶叶科研人员借鉴用于鉴别中药真伪和质量控制的指纹图谱技术,将茶叶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GC)、高相液相色谱(HPLC)、红外及近红外光谱(IR&NIR)、核磁共振(NMR)等的技术,得到能够标示茶叶特征成分的谱图;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聚类分析法(Classification Analysis)、人工神经网络(BP)等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所得茶叶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从而对茶叶品质做出可量化的评价,有效弥补了感官审评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普洱茶提取物指纹图谱,来比较每批次生产普洱茶提取物与标准提取物的相似度,同时与市场上存在的竞品普洱茶产品进行比较,以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质量监控、竞品辨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普洱茶提取物,是对普洱茶进行提取得到的一种茶粉。为了明确提取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并对生产阶段的各批次的质量进行监控,以及与竞品进行区别,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本发明所述的普洱茶提取物,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制备,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疗效,本发明的普洱茶提取物是按照专利公开号CN101961061A、CN101961061B、CN101961425A、CN101961425B、CN101961060A、CN101961059A、CN101961059B制备。例如,可按照如下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煎煮提取2-4次,每次0.5~2小时,6-12倍体积的水;提取液过滤,滤液在≤70℃条件下减压浓缩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1:3,
步骤2,浓缩液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45-65℃比重1.1—1.25,浓缩膏喷雾干燥或微波干燥,即得。
其中所述普洱茶,可以选自普洱生茶或普洱熟茶,优选自如下几种来源:(1)云南普洱茶生态茶园种植的优质普洱茶原料,特有叶组拼配;(2)普洱市高海拔地区生态茶园种植茶叶为原料,科学配比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大叶种普洱茶;以及(3)百年以上、经自然陈化4年以上的普洱茶古树茶原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特征峰为6809±13,5174±5,4425±5;
(2)测定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3)将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判断二者的相似度。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包括步骤如下:
(A)样品处理:取多来源多批次的普洱茶提取物粉末与溴化钾晶体混合至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近红外光谱谱图;
(B)近红外光谱谱图采集:实验仪器红外光谱仪,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表1仪器条件
(C)通过软件分析建立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
优选的,步骤(B)红外光谱仪参数为
表1仪器条件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软件是Perkin Elmer公司的Spectrum和The Unscrambler X光谱数据处理软件。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测定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方法如下:取待测普洱茶提取物粉末与溴化钾晶体混合至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近红外光谱谱图。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待将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对比,采用马氏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或人工神经网络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方法。优选采用马氏距离法。当马氏距离法测定时,当马氏距离小于8时,可判定待测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是同一产品,或同一产品不同批次之间质量稳定。否则,为其它普洱茶产品,或本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多来源是指云南普洱茶生态茶园种植的优质普洱茶原料,特有叶组拼配;普洱市高海拔地区生态茶园种植茶叶为原料,科学配比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大叶种普洱茶;百年以上、经自然陈化4年以上的普洱茶古树茶原料;所述多批次为8-33批次。优选的,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步骤如下:
A、样品的选择:分别选用上述(1)~(3)三种来源的普洱茶原料各5个批次进行混合,来制备得到普洱茶提取物。
B、样品处理:取上述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C、NIR谱图采集: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NIR光谱图时,将样品装于玻璃样品管中,将样品管置于积分球正上方出光口处,使样品管完全覆盖出光口,盖上积分球盖,按照下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表1仪器条件
D、获得本发明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近红外光谱法具有不破坏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快捷,稳定性和重现性高,且不易受环境、操作人员变化的干扰等特点,实践表明,NIR技术在定性分析上有无法替代的优点。使用本发明的近红外光谱法对普洱茶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的建立,可用于判断本发明的普洱茶提取物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并判断各批次生产的普洱茶提取物之间的相似性,有利于产品的稳定性及质量监控,另外,也可与市场上存在的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判别,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本发明所述的红外光谱仪的参数设计,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要根据样品本身的特性、稳定性,还要考虑图谱的清晰度,更要考虑差数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到到日常检验的可操作性,检验人工成分及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普洱茶提取物NIR标准指纹图谱
图2部分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图3部分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图4部分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选用不同年份、不同批次、不同原料来源制备得到的普洱茶提取物进行混合,样本量至少10个,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数据分析采用Perkin Elmer公司的Spectrum和The Unscrambler X光谱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自主研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进行验证。
得到本发明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如图1所示。图1本发明普洱茶提取物NIR标准指纹图谱。
实施例2
选用云南普洱茶生态茶园种植的优质普洱茶原料,特有叶组拼配,并用本发明说明书中公开的普洱茶提取物制备方法制备普洱茶提取物,即得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
分别取41个批次的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部分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见图2所示。图2部分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41批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甘醇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马氏距离分析
样品批次 马氏距离
2013G01甘醇型' 11.004
2013G03甘醇型 6.595
2013G02(Z)甘醇型 6.469
2013G02(Z)甘醇 6.323
2012E09(Z)甘醇型 6.001
2011J16甘醇(NIR) 4.787
2012B06甘醇NIR 4.686
PE2014A04甘醇型 4.397
2012I04甘醇 4.284
2012C21甘醇nir 4.015
2013H06甘醇型 3.771
2012J14甘醇 3.273
PE2014A03甘醇型 2.97
PE2013L05甘醇型 2.56
PE2014B04甘醇型 2.383
PE2013L04甘醇' 2.294
PE2014B07甘醇型 2.125
2012E16甘醇(nir) 2.124
2013I03甘醇型 1.925
PE2014A06甘醇型 1.802
PE2014C07甘醇型 1.708
PE2013L03甘醇型 1.635
2013I08甘醇 1.421
PE2014C01甘醇 1.394
PE2013L02甘醇型nir 1.131
PE2014B06甘醇型 1.008
PE2014C10甘醇型 0.952
PE2014A01甘醇型 0.949
PE2014C03甘醇型 0.792
PE2014C09甘醇型 0.601
PE2014A07甘醇型 0.531
PE2014C04甘醇型 0.462
PE2014C02甘醇型 0.372
PE2014A05甘醇型 0.275
2013G02甘醇 0.234
PE2014C05甘醇型 0.21
PE2014A02甘醇型 0.189
PE2014C08甘醇型 0.143
PE2014D01甘醇型 0.111
PE2014A08甘醇型 0.042
PE2014D02甘醇型 0.026
由结果可见,从马氏距离分析,总计41个样品中除2013G01以外,其他样品的马氏距离均较小,均小于8,故相似度为97.56%,除此之外其他样品的稳定性趋于一致。
实施例3
选用普洱市高海拔地区生态茶园种植茶叶为原料,科学配比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大叶种普洱茶,并用本发明说明书中公开的普洱茶提取物制备方法制备普洱茶提取物,即得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
分别取22个批次的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部分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见图3所示。图3部分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22批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清香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马氏距离分析
样品批次 马氏距离
PE2013K05清香 10.489
2013H03清香 8.217
2013H02清香 3.53
2013I10清香 3.496
PE2013K04清香 2.22
2013I06清香 1.881
2013H02清香型 1.852
PE2013K01清香 1.63
PE2014B02清香型 1.563
PE2013K03清香 1.545
PE2014B01清香型 1.522
2013I07清香型 1.492
PE2014B03清香型 1.411
2013I05清香 1.272
20BI02清 1.181
2013I09清香 1.065
PE2014D06清香型 0.861
PE2014D07清香型 0.641
PE2014C06清香 0.514
2013I01清 0.424
PE2013K02清香 0.183
PE2013K02清香(1) 0.065
由结果可见,从马氏距离分析,总计22个样品中仍是只有两个样品的马氏距离超过8,相似度90.90%,可以推断清香型样品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4
选用百年以上、经自然陈化4年以上的普洱茶古树茶原料,并用本发明说明书中公开的普洱茶提取物制备方法制备普洱茶提取物,即得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
分别取18个批次的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部分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如图4所示。图4部分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18批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NIR指纹图谱马氏距离分析
样品批次 马氏距离
PE2013J01古茶 6.414
20100129古茶酒红nir 4.21
PE2013K06古茶 3.902
PE2013L07古茶 3.718
2012C24古茶1号酒红nir 2.92
2013H05古茶 2.907
PE2013K07古茶 2.464
20100206古茶1号酒红nir 1.962
20100360古茶1号酒红nir 1.882
2012C26古茶1号酒红nir 1.817
2013H05古茶型 1.806
20100450古茶1号酒红nir 1.694
2012D09古茶1号酒红nir 1.676
古20130901302013I02 1.536
PE2013K07古茶(1) 0.977
PE2013L01古茶 0.958
2011H04古茶1号酒红nir 0.888
2013I01古茶 0.201
由结果可见,古茶型普洱茶提取物在NIR指纹图谱建立方面,相似度仍为100%,且由于增加了部分样品,所以数据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可见指纹图谱的谱图一致性方面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实施例5
选取25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分别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25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其整体相似度为2.38%。实现鉴别。
实施例6
选取19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分别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19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显示,相似度为16.67%。实现鉴别。
实施例7
选取15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分别经粉碎过300目筛,称量待测样品0.0030g与溴化钾晶体0.2000g,混合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NIR谱图。
实验仪器为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4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按照表1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通过马氏距离法判断15个其他厂家的普洱茶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显示,相似度为7.78%。实现鉴别。

Claims (10)

1.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特征峰为6809±13,5174±5,4425±5;
(2)测定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3)将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判断二者的相似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建立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包括步骤如下:
(A)样品处理:取多来源多批次的普洱茶提取物粉末与溴化钾晶体混合至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近红外光谱谱图;
(B)近红外光谱谱图采集:实验仪器红外光谱仪,所示参数进行设置,扫描;
表1仪器条件
(C)通过软件分析建立普洱茶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标准指纹图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红外光谱仪参数为
表1仪器条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软件是PerkinElmer公司的Spectrum和The Unscrambler X光谱数据处理软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测定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方法如下:取待测普洱茶提取物粉末与溴化钾晶体混合至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细微颗粒后,将该混合研磨物装入压片模具,压片置入夹具采集近红外光谱谱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待将待测普洱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普洱茶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对比,采用马氏距离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或人工神经网络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比,采用马氏距离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马氏距离法测定时,当马氏距离小于8时,可判定待测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是同一产品,或同一产品不同批次之间质量稳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多来源是指云南普洱茶生态茶园种植的优质普洱茶原料,特有叶组拼配;普洱市高海拔地区生态茶园种植茶叶为原料,科学配比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质级的大叶种普洱茶;百年以上、经自然陈化4年以上的普洱茶古树茶原料;所述多批次为8-33批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煎煮提取2-4次,每次0.5~2小时,6-12倍体积的水;提取液过滤,滤液在≤70℃条件下减压浓缩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1:3,步骤2,浓缩液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45-65℃比重1.1—1.25,浓缩膏喷雾干燥或微波干燥,即得。
CN201510362617.2A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062902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2617.2A CN106290229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2617.2A CN106290229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0229A true CN106290229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2617.2A Pending CN106290229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022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410A (zh) * 2010-02-25 2010-08-11 河北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普洱熟茶识别方法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422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普洱茶提取物及其制备
CN103389281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聚类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422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普洱茶提取物及其制备
CN101799410A (zh) * 2010-02-25 2010-08-11 河北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普洱熟茶识别方法
CN103389281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聚类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英 等: "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上的应用", 《茶叶科学》 *
李迪强: "《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整理共享技术规程》", 31 May 2009 *
林中 范世福: "《光谱仪器学》", 31 October 1989,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白鹏: "《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工程应用实例》", 31 August 20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胡燕 齐桂年: "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FTIR指纹图谱分析", 《核农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190B (zh)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CN107677647A (zh)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中药材产地鉴别方法
CN104237060B (zh) 一种金银花药材多指标快速检测方法
CN101975845A (zh) 中药品质自动检测系统
CN102012365B (zh) 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茶叶发酵度识别方法
Wu et al. Traceability of wild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based on data fusion strategy of FT-MIR and UV–Vis combined with SVM and random forest
CN103389281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聚类分析方法
CN104730030A (zh) 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党参真伪鉴别和产地判定的方法
CN104034821B (zh) 苦荞或其产品的检测及鉴别方法
CN103558311B (zh)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苦涩味判别方法
CN102288551A (zh) 利用高光谱数据鉴别中药材的方法
CN103033486A (zh) 陈皮及广陈皮药材质量的近红外光谱监控方法
CN102370891A (zh) 一种用hplc指纹图谱鉴别铁皮石斛真伪的方法
CN102175707A (zh) 一种鉴别和评价川贝母的新方法
CN108760677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法半夏掺伪鉴别方法
CN103487422A (zh) 多波长led荧光光谱的云端中药品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6323903A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检测方法
CN104345045A (zh) 一种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近红外光谱的相似药材鉴别方法
CN106226267B (zh) 一种辣椒干色价的近红外测定方法
CN107290304A (zh) 一种对三七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
Li et al.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used to fingerprint five wild-grown edible mushrooms (Boletaceae) collected from Yunnan, China
CN110346323B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检测华盖散浓缩液的方法
CN105784951A (zh) 一种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生药粉多指标快速检测方法
CN1164924C (zh) 中药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技术
CN105334183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鉴别法定麻黄药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