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8311B - 底盘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底盘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88311B CN106288311B CN201610967108.7A CN201610967108A CN106288311B CN 106288311 B CN106288311 B CN 106288311B CN 201610967108 A CN201610967108 A CN 201610967108A CN 106288311 B CN106288311 B CN 1062883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ssis
- reinforcing
- side enclosing
- enclosing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盘及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前端敞口的后壳体组件,底盘的后部设有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的连接部,且底盘的前部设有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的加强部。本发明提供的底盘,通过在底盘的前部增设加强部,使得底盘的整体强度得到加强;且加强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提高了底盘与空调器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设置在底盘的前部,因而使得后壳体组件与底盘的前部之间也紧固连接起来,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壳与整个底盘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盘及保护该底盘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圆形柜机等空调器都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为外箱底板及风道、蒸发器等部件,与底盘通过三颗螺钉紧固连接;前面部分为面板部件等,面板部件通过卡钩勾挂在外箱底板的加强钣金上,与底盘之间没有受力部件。因此,机身的稳定性主要靠外箱底板和底盘的紧固决定,导致机身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盘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设置在空调器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端敞口的后壳体组件,所述底盘的后部设有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的连接部,且所述底盘的前部设有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的加强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底盘,通过在底盘的前部增设加强部,使得底盘的整体强度得到加强;且加强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提高了底盘与空调器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设置在底盘的前部,因而使得后壳体组件与底盘的前部之间也紧固连接起来,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壳与整个底盘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底盘仅通过三颗螺钉与外箱底板相连,导致机身的稳定性较差;而本申请中,底盘的后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从而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具体为底盘后部)的稳定连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现有技术中的三颗螺钉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在底盘的前部增设了加强部,加强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后壳体组件发生变形、震动甚至脱离底盘等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显著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设置在底盘的前部,充当了底盘前部的受力部件,其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直接增加了空调器的整个外壳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此外,加强部对底盘本身也起到了加强作用,有效提高了底盘本身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底盘的使用可靠性,进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使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通过紧固件来实现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具体地,紧固件为螺钉,当然不局限于螺钉,也可以是铆钉、螺栓或其他紧固件。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来实现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同样能够起到加强作用,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部包括:壳体,与所述底盘相连,并与所述底盘相配合围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加强部包括壳体和加强筋,壳体与底盘相连,并围设出中空的结构,使得加强部整体呈非实心结构;加强筋位于壳体内,并与安装腔的腔壁(即壳体和底盘)固定连接,对壳体起到加强作用。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在空心结构中设置加强筋来实现加强作用,相较于实心结构而言,在保证实现加强功能的基础上,减轻了底盘的重量,并节约了原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当然,加强部也可以直接设置成实心结构,同样能够起到加强作用,由于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横纵交错排列。
多个加强筋,有效增加了加强部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底盘的强度和底盘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具体地,加强筋的数量可以为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当然也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一个,其数量不宜过多,否则较难加工成型,且消耗原材料过多,其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加强效果不够好,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确定。
多个加强筋横纵交错排列,形成网格状的结构,则各加强筋之间彼此也起到支撑作用和加强作用,且能够对壳体的各个方向及各个部位均起到有效的均匀的支撑作用和加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连接柱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孔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紧固件与加强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具体地,连接柱为螺钉柱,当然不局限于螺钉柱。当然,第一连接孔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壳体上,同样能够起到连接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形成有拐角,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拐角处。
连接柱设置在安装腔的顶部,则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也位于加强部的顶部,即加强部的顶部通过紧固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底部靠上一些的部位紧固连接,则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部位高于底盘的盘面,这样还能够对后壳体组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向内或向外倾斜或发生其他变形等情况的概率;进一步地,由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与底盘后部的连接部紧固连接,因而后壳体组件与连接部的连接部位位于底盘的盘面上,即与加强部的连接部位不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后壳体组件受到了多个平面内或高度内的紧固和加强,因而更加稳定,故而机身的稳定性也更强。
将连接柱设置在安装腔顶部的拐角处,能够提高连接柱的稳定性及与壳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柱发生变形或断裂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强部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机身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围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所述底盘相连;第二侧围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所述底盘相连;顶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围板的上端相连,且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盘相配合围设出两端开口的所述安装腔;和盖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底盘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腔的一个开口端,并相互配合围设出一端开口的所述安装腔。
壳体包括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顶板和盖板,四者与底盘配合连接,围设出了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既构建出了加强部的外部结构,保证了加强部的整体强度,又便于内部加强筋的设置及加强部的整体加工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围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相平行,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底盘相互垂直。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围板与第二侧围板相平行,且盖板与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顶板及底盘相互垂直,有效降低了壳体的各板之间及各板与底盘之间发生变形或断裂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底盘的强度及使用可靠性。优选地,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和顶板的宽度相同,这样壳体的形状更加规则,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围板位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侧围板位于所述第二侧围板的后方,且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侧围板的上端。
第二侧围板位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方,第一侧围板位于第二侧围板的后方,且第一侧围板的上端高于第二侧围板的上端,则顶板由后向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使得加强部的上方形成一个倾斜的支撑面,则加强部的上部形成了类似于三角加强筋的结构,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可知,该结构使得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盘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此外,第二侧围板位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方,使得加强部相对于后壳体组件整体相对靠前,这样能够保证后壳体组件与底盘的前部之间实现紧固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面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贴合,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通孔。
由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端部一般沿前后方向延伸,因而使盖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贴合,能够增加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机身的稳定性;盖板上通孔的设置,保证了紧固件能够穿过盖板与后壳体组件实现紧固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直角状的支撑面,所述第二侧围板和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面相抵靠。
直角状支撑面的设置,对第二侧围板和盖板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壳体在底盘上移位、变形甚至断裂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加强部与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底盘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构思巧妙且结构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内设有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凸起上。
凸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盘的强度;使第一侧围板的下端垂直连接在凸起上,合理利用了底盘上的结构,既保证了加强部与底盘的可靠连接,又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加强部的形状;同时,凸起位于加强部的底部,能够对加强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和支撑作用,降低加强部受力变形或失效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底盘的中部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交叉呈十字状,对底盘起到了有效的加强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凸起的侧面相抵靠。
至少一个加强筋与凸起的侧面相抵靠,则凸起也对加强筋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加强筋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的强度。因此,通过合理布置加强部及其具体结构在底盘上的位置,在保证加强部与后壳体组件可靠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加强部本身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构思十分巧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加强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底盘上,则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左右两端均能够与加强部紧固连接,使得后壳体组件受力更加均匀,因而连接更可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且两个加强部,对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显著降低了其前敞口端向内或向外倾斜或者发生偏移、变形等情况的概率,从而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的稳定连接,进而也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前壳体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机身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上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盘上,并沿所述底盘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盘,形成入口端;其中,所述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的面积。
通过设置定位柱,能够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对底盘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定位柱设置在底盘的盘面上,具体为朝上的盘面上,这样保证底盘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而不会影响整机装配;由于定位柱内的定位孔延伸至底盘,并沿底盘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且定位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远离底盘的一端的面积,这样,一个底盘上的定位柱可以从另一个底盘的定位孔的入口端插入该定位孔,使两个底盘堆叠在一起;此两个底盘向上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三个或更多个底盘,向下也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四个或更多个底盘,从而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由于定位柱对相邻的底盘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因而不易发生倾斜或跌落等情况,从而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堆叠导致结构损坏的问题;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底盘分别单独包装的情况,从而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可以抓住定位柱将底盘放置到所需位置,从而起到了初定位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便于产品的批量加工和自动化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定位柱与机械手的具体配合,可以是机械手伸入定位孔内,从内部抓住定位柱,进而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也可以是机械手直接夹持定位柱的外壁面,从外部抓住定位柱,进而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由所述定位柱连接所述底盘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孔壁面与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内和/或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且所述定位孔贯穿两个所述连接柱,使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和所述定位孔内分别形成台阶状的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且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位于上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和/或,所述定位孔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底盘上设有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后部,其余两个所述定位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底盘的前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与所述加强部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加强部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又便于底盘与加强部的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底盘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孔,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使所述底盘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底部的楔角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楔角能够插入或拔出所述插孔。
第二连接孔的设置,保证了底盘能够通过连接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进而实现空调器的整机装配;插孔的设置,对底盘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定位作用,这样先定位再固位,有效地提高了底盘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二连接孔设有三个,分别与后壳体组件底部的中间位置和两端相连接;插孔设有两个,呈矩形,对称分布在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第二连接孔的两侧。当然,底盘上还设有其他结构,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与各功能的实现。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后壳体组件,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端敞口;前壳体组件,所述前壳体组件后端敞口,所述前壳体组件的后敞口端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连,以围设出安装空间;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位于所述后壳体组件和所述前壳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底盘的连接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所述底盘的加强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和钣金加强条,所述外箱底板前端敞口,所述钣金加强条固定在所述外箱底板的前敞口端;其中,所述加强部能够与所述钣金加强条紧固连接。
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和钣金加强条,外箱底板作为后壳体组件的主体结构,与前壳体组件围设出了安装空间;钣金加强条增加了外箱底板的强度,并提高了外箱底板与前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所述底盘、所述后壳体组件和所述前壳体组件。
具体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圆形柜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与后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与后壳体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盘,10加强部,11壳体,111第一侧围板,112第二侧围板,113顶板,114盖板,12加强筋,13螺钉柱,131第一连接孔,20凹槽,21支撑面,22凸起,30定位柱,31定位孔,40第二连接孔,50插孔,2外箱底板,210楔角,220第三连接孔,3钣金加强条,310第四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及包括该底盘的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底盘1,设置在空调器中,空调器包括前端敞口的后壳体组件,底盘1的后部设有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的连接部,且底盘1的前部设有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的加强部10。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底盘1,通过在底盘1的前部增设加强部10,使得底盘1的整体强度得到加强;且加强部10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提高了底盘1与空调器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10设置在底盘1的前部,因而使得后壳体组件与底盘1的前部之间也紧固连接起来,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壳与整个底盘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底盘1仅通过三颗螺钉与外箱底板2相连,导致机身的稳定性较差;而本申请中,底盘1的后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从而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1(具体为底盘1后部)的稳定连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现有技术中的三颗螺钉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在底盘1的前部增设了加强部10,加强部10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后壳体组件发生变形、震动甚至脱离底盘1等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显著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10设置在底盘1的前部,充当了底盘1前部的受力部件,其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直接增加了空调器的整个外壳与底盘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此外,加强部10对底盘1本身也起到了加强作用,有效提高了底盘1本身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底盘1的使用可靠性,进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加强部1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31,紧固件贯穿第一连接孔131,使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紧固件来实现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具体地,紧固件为螺钉,当然不局限于螺钉,也可以是铆钉、螺栓或其他紧固件。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来实现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紧固连接,同样能够起到加强作用,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加强部10包括:壳体11,与底盘1相连,并与底盘1相配合围设出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第一连接孔131;和加强筋12,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与安装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加强筋1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
优选地,多个加强筋12横纵交错排列,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加强部10包括壳体11和加强筋12,壳体11与底盘1相连,并围设出中空的结构,使得加强部10整体呈非实心结构;加强筋12位于壳体11内,并与安装腔的腔壁(即壳体11和底盘1)固定连接,对壳体11起到加强作用。该技术方案,相当于在空心结构中设置加强筋12来实现加强作用,相较于实心结构而言,在保证实现加强功能的基础上,减轻了底盘1的重量,并节约了原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当然,加强部10也可以直接设置成实心结构,同样能够起到加强作用,由于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多个加强筋12,有效增加了加强部10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底盘1的强度和底盘1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具体地,加强筋12的数量可以为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当然也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一个,其数量不宜过多,否则较难加工成型,且消耗原材料过多,其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加强效果不够好,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确定。
多个加强筋12横纵交错排列,形成网格状的结构,则各加强筋12之间彼此也起到支撑作用和加强作用,且能够对壳体11的各个方向及各个部位均起到有效的均匀的支撑作用和加强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10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1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安装腔内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内设有第一连接孔131,如图2和图7所示。
优选地,连接柱设置在安装腔的顶部,如图2和图7所示。
优选地,安装腔的顶部形成有拐角,连接柱设置在拐角处,如图2和图7所示。
连接柱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孔131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紧固件与加强部1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具体地,连接柱为螺钉柱13,当然不局限于螺钉柱13。当然,第一连接孔131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壳体11上,同样能够起到连接作用。
连接柱设置在安装腔的顶部,则第一连接孔131的位置也位于加强部10的顶部,即加强部10的顶部通过紧固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底部靠上一些的部位紧固连接,则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部位高于底盘1的盘面,这样还能够对后壳体组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向内或向外倾斜或发生其他变形等情况的概率;进一步地,由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与底盘1后部的连接部紧固连接,因而后壳体组件与连接部的连接部位位于底盘1的盘面上,即与加强部10的连接部位不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后壳体组件受到了多个平面内或高度内的紧固和加强,因而更加稳定,故而机身的稳定性也更强。
将连接柱设置在安装腔顶部的拐角处,能够提高连接柱的稳定性及与壳体11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柱发生变形或断裂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强部10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机身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11包括: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和盖板114,如图2和图7所示。
其中,第一侧围板1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底盘1相连;第二侧围板11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底盘1相连;顶板113与第一侧围板111的上端和第二侧围板112的上端相连,且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与底盘1相配合围设出两端开口的安装腔;盖板114与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及底盘1相连,并封盖安装腔的一个开口端,并相互配合围设出一端开口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第二侧围板112与第一侧围板111相平行,盖板114与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及底盘1相互垂直,如图2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第二侧围板112位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方,第一侧围板111位于第二侧围板112的后方,且第一侧围板111的上端高于第二侧围板112的上端,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盖板114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面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贴合,且盖板114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31相连通的通孔,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底盘1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20,凹槽20的侧壁形成有直角状的支撑面21,第二侧围板112和盖板114与支撑面21相抵靠,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凹槽20内设有条状的凸起22,凸起2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侧围板111的下端垂直连接在凸起22上,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加强筋12与凸起22的侧面相抵靠,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和盖板114,四者与底盘1配合连接,围设出了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既构建出了加强部10的外部结构,保证了加强部10的整体强度,又便于内部加强筋12的设置及加强部10的整体加工成型。
第一侧围板111与第二侧围板112相平行,且盖板114与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顶板113及底盘1相互垂直,有效降低了壳体11的各板之间及各板与底盘1之间发生变形或断裂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10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底盘1的强度及使用可靠性。优选地,第一侧围板111、第二侧围板112和顶板113的宽度相同,这样壳体11的形状更加规则,便于加工成型。
第二侧围板112位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方,第一侧围板111位于第二侧围板112的后方,且第一侧围板111的上端高于第二侧围板112的上端,则顶板113由后向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使得加强部10的上方形成一个倾斜的支撑面21,则加强部10的上部形成了类似于三角加强筋12的结构,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可知,该结构使得壳体11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底盘1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此外,第二侧围板112位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方,使得加强部10相对于后壳体组件整体相对靠前,这样能够保证后壳体组件与底盘1的前部之间实现紧固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
由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端部一般沿前后方向延伸,因而使盖板11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贴合,能够增加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机身的稳定性;盖板114上通孔的设置,保证了紧固件能够穿过盖板114与后壳体组件实现紧固连接。
直角状支撑面21的设置,对第二侧围板112和盖板114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壳体11在底盘1上移位、变形甚至断裂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加强部10与底盘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底盘1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构思巧妙且结构简单。
凸起2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底盘1的强度;使第一侧围板111的下端垂直连接在凸起22上,合理利用了底盘1上的结构,既保证了加强部10与底盘1的可靠连接,又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加强部10的形状;同时,凸起22位于加强部10的底部,能够对加强部1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和支撑作用,降低加强部10受力变形或失效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10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底盘1的中部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22,两个条状凸起22交叉呈十字状,对底盘1起到了有效的加强效果。
至少一个加强筋12与凸起22的侧面相抵靠,则凸起22也对加强筋12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加强筋12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部10的强度。因此,通过合理布置加强部10及其具体结构在底盘1上的位置,在保证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可靠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对加强部10本身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构思十分巧妙。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加强部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加强部10对称设置在底盘1上,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
加强部1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底盘1上,则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的左右两端均能够与加强部10紧固连接,使得后壳体组件受力更加均匀,因而连接更可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身的稳定性;且两个加强部10,对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显著降低了其前敞口端向内或向外倾斜或者发生偏移、变形等情况的概率,从而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底盘1的稳定连接,进而也保证了后壳体组件与前壳体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因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机身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底盘1上还设有定位柱30,定位柱30内设有定位孔31,定位孔31的一端延伸至底盘1上,并沿底盘1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1,形成入口端;其中,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的面积。
通过设置定位柱30,能够实现多个底盘1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1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30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对底盘1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定位柱30设置在底盘1的盘面上,具体为朝上的盘面上,这样保证底盘1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而不会影响整机装配;由于定位柱30内的定位孔31延伸至底盘1,并沿底盘1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1,且定位孔31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的面积,这样,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柱30可以从另一个底盘1的定位孔31的入口端插入该定位孔31,使两个底盘1堆叠在一起;此两个底盘1向上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三个或更多个底盘1,向下也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四个或更多个底盘1,从而实现多个底盘1之间的稳定堆叠,由于定位柱30对相邻的底盘1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因而不易发生倾斜或跌落等情况,从而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1结构的完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1堆叠导致结构损坏的问题;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底盘1分别单独包装的情况,从而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可以抓住定位柱30将底盘1放置到所需位置,从而起到了初定位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便于产品的批量加工和自动化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定位柱30与机械手的具体配合,可以是机械手伸入定位孔31内,从内部抓住定位柱30,进而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也可以是机械手直接夹持定位柱30的外壁面,从外部抓住定位柱30,进而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由定位柱30连接底盘1的一端向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定位柱3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优选地,定位孔31的孔壁面与定位柱30的侧壁面相平行。
由定位柱30连接底盘1的一端向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定位柱3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按照由下向上的方向,定位柱3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定位柱30插入定位孔31中的深度,从而提高定位柱30的定位作用,进而提高多个底盘1堆叠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定位孔31的孔壁面与定位柱30的侧壁面相平行,即定位孔31的形状与定位柱30的上部的形状相同,这样定位柱30插入定位孔31中时,能够与定位孔31的孔壁面相贴合,从而避免定位柱30在定位孔31内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定位孔31内和/或定位柱30的侧壁面上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与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相平行。
在定位孔31内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30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孔31内的过程中,当其上端恰好与定位孔31内的支撑面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30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31,这样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1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1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1结构的情况发生;同理,在定位柱30的侧壁面上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30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孔31的过程中,当其侧壁面上的支撑面恰好与另一个底盘1的定位孔31的入口端的外周壁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30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31,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1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1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1结构的情况发生。
总之,支撑面无论设置在定位孔31内,还是设置在定位柱30的侧壁面上,或者定位孔31内和定位柱30的侧壁面上都设置支撑面,都能够对定位柱30插入定位孔31内的深度进行限位,从而既保证多个底盘1能够稳定堆叠,又保证多个底盘1较易拆分开来,且不会破坏底盘1结构。至于支撑面的具体形状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连续的环形的,也可以是相间隔的断开的,可以是完全封闭的,也可以是设有通孔的,或者网状的,或者其他结构,只要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定位柱30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如图1、图2和图7所示,两个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且定位孔31贯穿两个连接柱,使定位柱30的侧壁面上和定位孔31内分别形成台阶状的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且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的面积大于定位孔31位于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
定位柱30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且两个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即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相对较细,位于下部的连接柱相对较粗,故而在二者的连接部位处形成台阶,则定位柱30的外侧壁上和定位孔31的孔壁上均形成了台阶状的支撑面,分别记为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的面积大于定位孔31位于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保证了一底盘1的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能够与另一底盘1定位孔31内的内支撑面相抵靠,从而保证了内支撑面能够实现支撑功能和限位功能,进而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同时,靠下的连接柱相对较粗,还能提高定位柱30的强度,进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此外,由于定位孔31贯穿两个连接柱,即定位孔31为通孔,且定位孔31内形成有台阶面,则整机装配时,机械手能够由上向下伸入定位孔31内,并钩在台阶面上,以此来抓取底盘1,进行初定位,非常方便,且无需设置其他的结构,构思巧妙且结构简单;同时也减轻了底盘1的重量,便于底盘1的加工成型。当然,机械手也可以由下向上插入定位孔31内,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
优选地,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连接柱的高度,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使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连接柱的高度,保证了相互堆叠的两个底盘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对底盘1上的各种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底盘1相互堆叠时导致底盘1结构被挤压损坏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和/或,定位孔31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图中未示出)。
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即连接柱的侧壁为锥面结构,则连接柱的侧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顺畅地插入定位孔31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1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同理,定位孔31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即定位孔31的孔壁为锥面结构,则定位孔31的孔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顺畅地插入定位孔31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1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优选地,连接柱的侧壁面和定位孔31的孔壁面均围成圆台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连接柱插入定位孔31内的顺畅性。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连接柱的侧壁面和定位孔31的孔壁面不局限于圆台状,也可以是圆锥状、棱锥状、棱台状等结构均可以,均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定位柱30沿垂直于底盘1的方向延伸,如图1、图2和图7所示。
定位柱30沿垂直于底盘1的方向延伸,这样既便于定位柱30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也便于沿竖直方向直接将多个底盘1堆叠在一起,操作方便。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定位柱30也可以是倾斜的,只要相邻的底盘1上的定位柱30与定位孔31能相互嵌套,即可使两个底盘1堆叠起来,并对其起到定位作用,因而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定位柱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
优选地,底盘1上设有条状的凸起22,凸起22沿前后方向延伸;定位柱30的数量为三个,一定位柱30设置在凸起22的后部,其余两个定位柱30对称设置在凸起22的两侧,并位于底盘1的前部,如图1和图2所示。
定位柱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柱30有效提高了定位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的稳定性;多个定位柱30远离底盘1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1均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的稳定性。
具体地,底盘1的中部设有条状凸起22,凸起22沿前后方向延伸,凸起22能够提高底盘1的强度,进一步地,底盘1的中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22,两个条状凸起22交叉呈十字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起22的后部设置一个定位柱30,同时在底盘1的前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定位柱30,则三个定位柱30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这一方面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1前后左右方向的运动都被限定,而只能做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整机装配时机械手能够稳定地抓取底盘1,而不会发生转动或晃动等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机械手装配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位于后部的定位柱30设置在凸起22上,而位于前部的两个凸起22则位于底盘1的盘面上,故而位于后部的定位柱30靠下的连接柱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个定位柱30靠下的连接柱的高度,而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的尺寸则保持一致,以使三个定位柱30的尺寸尽量保持一致;更进一步地,凸起22为空心凸起22,位于凸起22上的定位柱30的下端向凸起22的内部延伸,直至三个定位柱30的尺寸完全一致,换言之,位于凸起22上的定位柱30只有一部分漏在外面,另一部分位于凸起22内,并与凸起22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底盘1与加强部10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加强部10与底盘1的连接强度,又便于底盘1与加强部10的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底盘1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示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孔40,连接件能够穿过第二连接孔40,使底盘1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
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能够与后壳体组件底部的楔角210相配合的插孔50,如图楔角210能够插入或拔出插孔5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
第二连接孔40的设置,保证了底盘1能够通过连接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进而实现空调器的整机装配。具体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孔220,连接件依次贯穿第二连接孔40和第三连接孔220,将后壳体组件的底部和底盘1固定连接起来。优选地,连接件为螺钉,当然不局限于螺钉,也可以为铆钉、螺栓或其他连接件。
插孔50的设置,对底盘1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定位作用,这样先定位再固位,有效地提高了底盘1与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二连接孔40设有三个,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与后壳体组件底部的中间位置和两端相连接;插孔50设有两个,呈矩形,如图1和图2所示,对称分布在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第二连接孔40的两侧。当然,底盘1上还设有其他结构,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与各功能的实现。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后壳体组件,后壳体组件的前端敞口;前壳体组件,前壳体组件后端敞口,前壳体组件的后敞口端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连,以围设出安装空间;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底盘1,位于后壳体组件和前壳体组件的下方,且底盘1的连接部与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底盘1的加强部10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底盘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2和钣金加强条3,外箱底板2前端敞口,钣金加强条3固定在外箱底板2的前敞口端;其中,加强部10能够与钣金加强条3紧固连接。
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2和钣金加强条3,外箱底板2作为后壳体组件的主体结构,与前壳体组件围设出了安装空间;钣金加强条3增加了外箱底板2的强度,并提高了外箱底板2与前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钣金加强条3上设有第四连接孔310,紧固件依次贯穿第一连接孔131和第四连接孔310,将加强部10与钣金加强条3紧固连接起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1、后壳体组件和前壳体组件。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为圆形柜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底盘,通过在底盘的前部增设加强部,使得底盘的整体强度得到加强;且加强部能够与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因而提高了底盘与空调器后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同时,加强部设置在底盘的前部,因而使得后壳体组件与底盘的前部之间也紧固连接起来,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壳与整个底盘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身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底盘,设置在空调器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端敞口的后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的后部设有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的连接部,且所述底盘的前部设有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的加强部;
所述加强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加强部包括:
壳体,与所述底盘相连,并与所述底盘相配合围设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和
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围板、第二侧围板、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围板的上端相连,且所述顶板由后向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以在所述加强部的上方形成一个倾斜的支撑面;
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两个条状的凸起,一个所述凸起沿左右方向延伸,另一个所述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条状凸起交叉呈十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使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横纵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形成有拐角,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拐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所述底盘相连;
所述第二侧围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下端与所述底盘相连;
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盘相配合围设出两端开口的所述安装腔;
所述壳体还包括:
盖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底盘相连,并封盖所述安装腔的一个开口端,并相互配合围设出一端开口的所述安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围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相平行,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围板、所述第二侧围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底盘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围板位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一侧围板位于所述第二侧围板的后方,且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侧围板的上端;和/或
所述盖板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面能够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贴合,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直角状的支撑面,所述第二侧围板和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面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围板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凸起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凸起的侧面相抵靠。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和/或
所述底盘上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盘上,并沿所述底盘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盘,形成入口端,其中,所述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的面积;和/或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孔,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使所述底盘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体组件,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端敞口;
前壳体组件,所述前壳体组件后端敞口,所述前壳体组件的后敞口端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相连,以围设出安装空间;和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位于所述后壳体组件和所述前壳体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底盘的连接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底部紧固连接,所述底盘的加强部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前敞口端紧固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和钣金加强条,所述外箱底板前端敞口,所述钣金加强条固定在所述外箱底板的前敞口端;
其中,所述加强部能够与所述钣金加强条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67108.7A CN106288311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底盘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67108.7A CN106288311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底盘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8311A CN106288311A (zh) | 2017-01-04 |
CN106288311B true CN106288311B (zh) | 2022-02-15 |
Family
ID=5772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67108.7A Active CN106288311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底盘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83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21100B (zh) * | 2017-06-30 | 2023-01-24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空调器的底座 |
CN108019910B (zh) * | 2017-12-08 | 2024-03-0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驱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8458463B (zh) * | 2018-03-14 | 2019-1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螺钉盖板、空调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09047A (ja) * | 2007-10-29 | 2009-05-21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CN103375903A (zh) * | 2013-05-03 | 2013-10-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防倾倒的落地式箱体和空调器 |
CN203258834U (zh) * | 2013-05-15 | 2013-10-30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立式空调器 |
CN203501427U (zh) * | 2013-08-05 | 2014-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后壳体与底座的固定结构、空调器室内机 |
CN204128135U (zh) * | 2014-07-23 | 2015-01-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底盘及包含该底盘的圆形柜机 |
CN204555213U (zh) * | 2015-03-13 | 2015-08-12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电机底座及具有该电机底座的窗式空调器 |
CN205383764U (zh) * | 2016-01-12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底座组件及空调柜机 |
CN206160434U (zh) * | 2016-10-28 | 2017-05-10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底盘及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3158A (zh) * | 2010-07-30 | 2010-11-24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立柱、电视机底座以及平板电视机 |
CN203814270U (zh) * | 2014-04-25 | 2014-09-10 | 浙江长兴安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花箱底座托盘 |
CN204535022U (zh) * | 2015-04-16 | 2015-08-05 | 丹阳市永合化工有限公司 | 不易积灰堵塞的空气净化器注塑壳体组件 |
CN213361551U (zh) * | 2020-10-31 | 2021-06-04 | 左点实业(湖北)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连接的固定座底盘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10967108.7A patent/CN1062883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09047A (ja) * | 2007-10-29 | 2009-05-21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CN103375903A (zh) * | 2013-05-03 | 2013-10-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防倾倒的落地式箱体和空调器 |
CN203258834U (zh) * | 2013-05-15 | 2013-10-30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立式空调器 |
CN203501427U (zh) * | 2013-08-05 | 2014-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后壳体与底座的固定结构、空调器室内机 |
CN204128135U (zh) * | 2014-07-23 | 2015-01-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底盘及包含该底盘的圆形柜机 |
CN204555213U (zh) * | 2015-03-13 | 2015-08-12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电机底座及具有该电机底座的窗式空调器 |
CN205383764U (zh) * | 2016-01-12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底座组件及空调柜机 |
CN206160434U (zh) * | 2016-10-28 | 2017-05-10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底盘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8311A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88311B (zh) | 底盘及空调器 | |
US8721010B2 (en) | Equipment cabinet | |
EP3372529B1 (en) | Container | |
US20120129029A1 (en) | Integrated high-voltage battery case | |
AU2012345177B2 (en) | Casing for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EP2495186B1 (en) | Assemblable and disassemblable container | |
US4113926A (en) | Cell racks | |
JP5823284B2 (ja) | 中仕切り容器 | |
CN112455186A (zh) | 底盘组件、空调器和车辆 | |
US11095105B2 (en) | Power distribution box | |
JP4189643B2 (ja) | 組電池 | |
JP5664542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206160434U (zh) | 底盘及空调器 | |
JP7041812B2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固定装置 | |
JP2019002228A (ja) | パネル積載ユニット | |
JP5770511B2 (ja) | 梱包材 | |
CN110303866A (zh) | 车辆 | |
CN214138154U (zh) | 底盘组件、空调器和车辆 | |
TWM527425U (zh) | 平板承置櫃 | |
CN107640412B (zh) | 包装箱、缓冲插件及支架 | |
JPH0834440A (ja) | 合成樹脂製パレット | |
CN215896587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 | |
CN221103894U (zh) | 储能户外柜 | |
CN220843406U (zh) | 带组合插接杆的田字型塑料托盘 | |
CN216976955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包装箱及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