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4025A -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4025A
CN106254025A CN201610270572.0A CN201610270572A CN106254025A CN 106254025 A CN106254025 A CN 106254025A CN 201610270572 A CN201610270572 A CN 201610270572A CN 106254025 A CN106254025 A CN 10625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ed
spreading code
spreading
codes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05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4025B (zh
Inventor
王方刚
马国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gu Ruituo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705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4025A/zh
Priority to US15/489,534 priority patent/US1034838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7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spreading code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2Gener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扩频方法包括: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效地解决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在技术层面的飞速发展,消费市场对于通信的需求也随之飞速提升。通信技术也逐渐从之前的以技术为导向转向为以市场为导向。如今移动通信技术即将在2020年跨入5G时代的大门,消费市场对于未来的5G通信也有了越来越具象的需求,包括更高的通信速率,更广的用户覆盖,以及更多的接入用户。这其中,由于未来物联网、车联网、体联网等各式网络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规模的多址接入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需求常态。然而,目前有限的时频资源只能承载有限的用户接入,所以对于未来大规模的用户接入,过载传输系统的研究就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过载系统中,多个接入用户会采取竞争式的随机接入来使用同一时频资源,于是多个用户的数据包在基站接收端的就有可能发生碰撞。同时,在未来联网技术中,用户端的接入具有零星性,即单位时间内在基站接收端碰撞的包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入用户的激发概率,且一般会远小于接入用户的总数量。因此,针对过载零星传输系统的碰撞检测及解决,基于组合形式的扩频过载接入技术应运而生。
整体上来说,零星过载传输系统是竞争式随机接入系统的一种形式。系统内每个用户在不同时间随机地激活并发送数据包,因此数据包很有可能在基站接收端发生碰撞。对于过载系统,其过载率越高, 或每个用户的激发概率越高,不同用户的数据包在基站接收端发生碰撞的概率也就越高,发生碰撞的数据包的数量也就越多。如图1所示,一小区内具有单个基站BS和K个接入用户设备UE1,UE2,…,UEK。这里假设用户设备数K要大于系统的时频资源数从而使该系统为过载系统。这K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不同时隙随机地激活并发送数据包,如UE2在时隙3,4发送数据包,UE3在时隙2,4,6发送数据包,而UE1在当前时间段没有发送数据包,如此,在时隙4上,基站就会收到UE2,UE3这两个用户的叠加信号,即UE2与UE3在时隙4发生了数据包的碰撞。
为了在尽量不重传的情况下将碰撞的包正确解码,从碰撞的包中区分用户设备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传统的非过载系统,接收端可以通过正交的资源来区分。例如,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发端使用正交的扩频码(本文称“正交扩频码”,及不相关的扩频码)对发送的数据进行扩频,接收端可以通过正交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设备。但对于过载系统,正交扩频码的数量对于大量的待接入用户设备来说显然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的扩频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 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
所述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选择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一第二单元,所述一第二单元为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所包括的数据的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为单位,发送至少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数据;
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包括:
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使用所述第一组扩频码扩频的至少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
恢复接收到的一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
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一扩频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 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选择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为单位,发送至少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数据;
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一生成模块,用于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一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 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使用所述第一组扩频码扩频的至少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
一恢复模块,用于恢复接收到的一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
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通过所述收发机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及装置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效地解 决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种示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扩频码的三种示例的结构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3(b)为一种示例的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构成示意图;
图3(c)为一种示例的将数据划分成多个数据单元的示意图;
图3(d)为一种可能的生成组合扩频码码本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e)为一种可能的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示意图;
图3(f)为另一种可能的生成组合扩频码码本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g)为另一种可能的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示意图;
图3(h)为接收机恢复数据的算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5(a)至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装置的多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6(a)至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装置的多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7为包含本实施例的扩频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发射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装置的又一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9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装置的又一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设备、模块或参数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术语“系统”和“网络”通常可互换使用。术语“组合扩频码”一般指至少两个扩频码组合形成的扩频码,其中,组合的方式包括例如:串联。如图2(a)所示,为两个扩频码串联形成的一组合扩频码的图示;如图2(b)所示,为三个扩频码串联形成的一组合扩频码的图示;如图2(c)所示,为四个扩频码串联形成的一组合扩频码的图示;且图2(a)至2(c)中,以不同的填充表示不同的但正交的扩频码,可以看出,一个组合扩频码可包括至少一种扩频码,但当组成同一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扩频码包括不同的扩频码时,不同的扩频码为正交扩频码。如图2(a)所示的,该组合扩频码由两种正交扩频码构成;如图2(b)所示的,该组合扩频码由一种扩频码构成;如图2(c)所示的,该组合扩频码由三种正交扩频码构成。
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有限数量的正交扩频码以组合的方式形成的组合扩频码,来解决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问题的扩频机制。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任意发射端设备执行。如图3(a)所示,该方法包括:
S320.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一种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根据使用组合扩频码所要实现的不同目的,可使用其他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例如,N取不同的值。第一信息指可用于指示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和/或如何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任意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应使用组 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直接指明应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用于指示应使用哪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或任何其他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信息。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了使得能够检测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碰撞用户,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当组成同一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扩频码包括不同的扩频码时,不同的扩频码为正交扩频码,其中,M为不小于2的整数,从而,使得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时,最多仅会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且优选的,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例如,在图1所示的过载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在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用户数达到甚至超过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时,即可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
S340.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由于存在至少一第二单元,在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且最多仅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时,可使用该至少一第二单元正确恢复该最多一个单元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效地解决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中,待发送数据可指原始数据,还可指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或任意其他发送前预处理的处理而得到的数据,即将使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扩频。为了接收机能够在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正确恢复该数据,本申请各 实施例的方法可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发送数据,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上述N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对应构成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也即,用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各扩频码扩频对应的数据单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360.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为单位,发送至少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数据。
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可具有原本应使用一个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数据的长度,也可具有满足传输需求的任意其他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恢复”指的是通过解调、解码等与上述预处理过程对应的过程,获得原始数据。该至少一第二单元为足够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的任何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一个第二单元,且所述一第二单元为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所包括的数据的函数。如图3(b)所示,以N=4为例,将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待发送数据分成N-1=3部分,即三个第一单元,将三个第一单元的数据的异或值(模2和)作为冗余单元,也即第二单元,且每个数据单元分别对应于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扩频后形成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扩频数据。根据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该四个单元的数据无论哪一段未被正确恢复,均可用其他三段数据恢复。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可为收发双方均已知的,或在通信过程中动态的获知。图3(b)中示出将第二单元放在第三个第一单元之后,但也可放在其他位置,例如,任意两个第一单元之间,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N的取值与待传输数据的长度D有关,且优选地,N不超过系统的扩频因子s。可将待传输数据分成个数据单元,每N个数据单元组成一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若D/s不为整数,则可允许不能构成一个数据单元的数据组成一个数据传输单位,且该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少于N个数据单元。如图3(c)所示,可将 待传输数据分成个数据单元,系统的扩频因子s=4,每N=4个数据单元组成一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但最后一个传输单位包括N’=3个数据单元。
如上所述的,第一信息可为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任一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320可进一步包括:
S322.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控制指令可为由接收端设备向发射端设备发送的,例如,基站根据全局信息,确定当前系统用户数超过了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作为响应,发送该控制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即可直接获得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例如,发射端设备可为用户设备,基站可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基站可根据任意合适的方式为用户设备分配与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且分配方式不作为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限制。这样的分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分配,基站可将一定数量的第一组合扩频码随机分配给对应数量的与该基站相连接的用户设备,在某一时刻,这些用户设备有些已激活进行数据发送,有些保持静默不传输数据;根据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分配,将信道状态相同或相近的用户设备分为一组,对于一个组内的任意两个用户设备,为其分配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对应位置处的扩频码都正交,从而可以尽量保证减小一个组内多个用户发送数据时远近效应的影响;根据用户的业务状态进行分配,将业务类型相同或相近的用户设备分为一组,对于一个组内的任意两个用户设备,为其分配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对应位置处的扩频码都正交,这样的业务例如,森林火险传感网络下,某两个传感器A,B分别传输某地的风向 及湿度情况,所涉及业务均与反映某地产生火险的或然率有关,因此,传感器A,B同时传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将其划为一组,使其使用相互完全正交的第一组合扩频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分配可以是在初始接入基站时进行的,也可以是实时进行的,但接收端设备必须知道第一组合扩频码与用户设备的对应关系,当接收端设备不为基站时,可通过从基站获取分配规则或直接获取该对应关系的方式知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能够具有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具有对应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信息和该组合扩频码码本,可确定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且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仍由基站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但所述分配通过对应的索引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步骤S320进一步包括:
S324.至少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选择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扩频码码本可为每个发射端设备都已知的,也可为通信过程中动态获取的,例如,用户设备从基站获取。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S310.获取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
为了说明依照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扩频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结合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生成过程,说明接收端设备如何基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提供的扩频机制识别碰撞用户,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以及恢复数据。
组合扩频码码本C可为根据各种合适的方式生成的,仅需使得 使得O(ci,cj)≤1即可,其中,O(ci,cj)指组合扩频码ci与 cj的重叠数,也即,相同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的数量。以以下两种方法为例:
方法(一)
如图3(d)所示,以系统的扩频因子s和上述数据单元数N为输入,且N≤s。初始化时,同质的组合扩频码集合Ch为码本集合C的初始状态,这里同质的组合扩频码指所述预定的传输单位中所包括的N个数据单元均由一种扩频码来扩频,如图3(e)中的第1个及第4个组合扩频码均为同质的组合扩频码,因此对于给定的扩频因子s,总共会有s个同质的组合扩频码,于是初始码本中有s个组合扩频码。在初始化后,对这s个正交扩频码中的N个进行排列,可以得到一个排列集合P=Perms(s,N),成为母集合。而后,对于母集合P中所有的组合扩频码p,寻找一个相应的组合扩频码子集合Q,使得Q中任何一个组合扩频码q与p的重叠数大于等于2,即O(p,q)≥2,子集合Q也称为重叠子集合。在针对每个p∈P寻找到相应的重叠子集合Q后,计算其所具有的组合扩频码的个数,即card(Q),记为mp。而后,对于所有的组合扩频码p∈P,寻找具有最小mp的p,记为pmin,其最小值也记为mmin。而后这个具有最小值mmin的pmin便可以作为组合扩频码码本集合的一个合理的组合扩频码,所以可以将其加入到组合扩频码码本集合C中。然后,针对入选的组合扩频码pmin需要寻找其相应的重叠子集合Qmin并将其从母集合P中删除。如此往复直至母集合P为空集时,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方法是基于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生成准则进行的排除法,得到的组合扩频码码本是合理的,但不是完整的。
方法(二)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组合扩频码码本生成算法,称为增距循环移位法。如图3(f)所示,本方法需要系统中可用正交扩频码的个数与预定的传输单位中的数据单元的个数相等,即N=s,同时需要s为 质数,可以生成s2个组合扩频码,且在这s2个组合扩频码的每个数据单元中,s个正交扩频码都各分别重复s次,图3(f)中,正交扩频码字典为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集合。图3(g)是这样生成的5个正交扩频码的例子(s=5),首先用这5个正交扩频码[s1,s2,s3,s4,s5]左循环移动1个扩频码,以第1组生成5个组合扩频码,然后第2组组合扩频码则是通过将第1组组合扩频码间隔1位循环排列,即为[s1,s3,s5,s2,s4],[s2,s4,s1,s3,s5],[s3,s5,s2,s4,s1],[s4,s1,s3,s5,s2],[s5,s2,s4,s1,s3],而后第3组组合扩频码则将第1组扩频码间隔2位循环排列,直到第5组组合扩频码将第1组扩频码间隔4为循环排列,即为[s1,s1,s1,s1,s1],[s2,s2,s2,s2,s2],[s3,s3,s3,s3,s3],[s4,s4,s4,s4,s4],[s5,s5,s5,s5,s5]。
接收端设备接收机的数据恢复算法如图3(h)所示。该算法需要5个输入,分别是系统的扩频因子s、每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中包含的数据单元的个数N(N≤s)、扩频码码本(图中示出的正交扩频码字典D)、组合扩频码本C以及接收信号r。首先接收机将接收信号r分成N段(r1,r2...rN),每段数据即对应着上述的一个数据单元,而后用正交扩频码字典D对每段数据ri做相关,将具有峰值的扩频码索引加入集合Vi,即集合Vi内的元素代表了数据单元ri上具有被该元素对应的扩频码扩频的数据。而后针对组合扩频码本C的第i列Ci,寻找Vi中所有元素在Ci中的行索引,即从Ci中寻找数据段ri上可能存在的候选用户,并将该行索引集合记为Ui,即候选用户集,在对所有数据单元ri求得相应的候选用户集Ui后,求得总候选用户集U=U1∩U2...∩UN
以图3(e)为例,假设图3(e)中使用组合扩频码1,3和6的3个用户在接收端发生了碰撞,该接收信号被分为4段(r1,r2,r3,r4),空白、左斜条纹、竖条纹、右斜条纹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正交扩频码,其索引为1,2,3,4,其集合即为扩频字典D。首先用扩频字典D对接收信号的每个数据段进行相关,可以得到每个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 为V1=(1,2),V2=(1,3),V3=(1,4),V4=(1,2,3)。而后对于组合扩频码本C,分别寻找V1在列向量C1,V2在C2,V3在C3,V4在C4中的行索引,可以得到其行索引集合为U1=(1,2,…,8),U2=(1,3,6,7,9,10,14,16),U3=(1,3,6,7,11,12,13,15),U4=(1,3,4,5,6,8,9,11,12,14,15,16),然后得到总用户候选集U=U1∩U2...∩Un=(1,3,6)。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示例中,也即,N=4时,可以识别出3个及3个以内个用户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用户,上述示例中,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确定,使用组合扩频码1,3和6的3个用户在接收端发生了碰撞。
在进行候选用户集的检测后,接收机将对每个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Vi进行搜索来寻找是否存在一个Vi,其仅有一个元素,即card(Vi)=1。如果是的话,证明这时所有的碰撞用户都在同一个数据段使用了相同的扩频码,即所有碰撞用户的重叠位置是一致的,这便是用户碰撞对齐的情况。这时,接收机进行进一步判决来辨别是否对于任何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Vi,其元素个数都为1,即是否使得card(Vi)=1。如果依旧为是的话,则证明当下接收机仅接收到单个用户的数据,不存在碰撞的情况,所以接收机可以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直接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每段数据ri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i,算法结束。如果对于card(Vi)=1不成立的话,证明这时虽然是用户碰撞对齐的情况,但是并非为单用户的情况,所以此时接收机需要冗余段来恢复多用户碰撞位置的数据段。因此,设存在card(Vi)=1的数据段位置为i,即碰撞对齐的数据段位置为icollision,而后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除数据段icollision外的每段数据rj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j,最后用每个用户解出的数据段去恢复其碰撞的数据段icollision,算法结束。但是如果不存在碰撞对齐的情况,即不存在一个Vi,使得card(Vi)=1,那么此时需要判定对于任意Vi,其元 素个数都等于1到数据段个数N中的一个整数m,即对于m=1...N, 是否使得card(Vi)=m。如果是的话,则证明当前碰撞用户所使用的组合扩频码是相互正交的,为非碰撞的情况,则此时接收机可以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直接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每个用户的每段数据ri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i,算法结束。如果不是的话,证明此时碰撞用户的组合扩频码既不是相互正交的,也不是碰撞对齐的,则此时接收机放弃对接收信号的解码,碰撞用户进行重传,算法结束。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助于接收端设备识别碰撞用户,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以及恢复数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由接收端设备执行,该接收端设备可为基站。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20.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且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的数量等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且为了使得能够检测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碰撞用户,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当组成同一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扩频码包括不同的扩频码时,不同的扩频码为正交扩频码,其中,M为不小于2的整数,从而,使得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时,最多仅会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且优选的,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S440.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 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如结合图3(a)所描述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一种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根据使用组合扩频码所要实现的不同目的,可使用其他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例如,N取不同的值。第一信息指可用于指示发射端设备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和/或如何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任意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直接指明应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或任何其他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信息。
具体地,步骤S420可根据各种合适的方式(例如,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C,仅需使得使得O(ci,cj)≤1即可,其中,O(ci,cj)指组合扩频码ci与cj的重叠数,也即,相同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的数量。
如上所述的,第一信息可为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任一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即可直接获得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例如,基站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并通过第一信息的方式直接将第一组合扩频码告知给对应的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能够具有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具有对应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信息和该组合扩频码码本,可确定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扩频码码本可为每个发射端设备都已知的,也可为通信过程中动态获取的,例如,用户设备从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的基站获取。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包括:
S410.发送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仍由基站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但所述分配通过对应的索引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20可进一步包括:
S422.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或者,
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40可进一步包括:
S442.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控制指令可为由接收端设备向发射端设备发送的,例如,基站根据全局信息,确定当前系统用户数超过了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作为响应,发送该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N的第三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射端设备可至少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扩频码码本中直接选择构成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所述N个正交扩频码,例如,随机地选择,或根据该第三信息,根据例如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460.接收使用所述第一组扩频码扩频的至少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可具有原本应使用一个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数据的长度,也可具有满足传输需求的任意其他长度。由于存 在至少一第二单元,在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且最多仅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时,可使用该至少一第二单元正确恢复该最多一个单元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一个第二单元,且所述一第二单元为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所包括的待发送数据的函数。如图3(b)所示,以N=4为例,将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待发送数据分成N-1=3部分,即三个第一单元,将三个第一单元的数据的异或值(模2和)作为冗余单元,也即第二单元,且每个数据单元分别对应于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扩频后形成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扩频数据。根据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该四个单元的数据无论哪一段未被正确恢复,均可用其他三段数据恢复。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可为收发双方均已知的,或在通信过程中动态的获知。图3(b)中示出将第二单元放在第三个第一单元之后,但也可放在其他位置,例如,任意两个第一单元之间,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限制。
S480.恢复接收到的一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具体恢复方法上面已结合图3(h)详述。
综上,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使发射端设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识别碰撞用户,以及正确的恢复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序号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上述图3(a)中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操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被执 行时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执行上述图4中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各步骤的操作。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装置的一种示例的结构框图,该方法属于发射端设备执行,该发射端设备可为任意用户设备。如图5(a)所示,该装置5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20,用于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一种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根据使用组合扩频码所要实现的不同目的,可使用其他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例如,N取不同的值。第一信息指可用于指示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和/或如何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任意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直接指明应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用于指示应使用哪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或任何其他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信息。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了使得能够检测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碰撞用户,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当组成同一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扩频码包括不同的扩频码时,不同的扩频码为正交扩频码,其中,M为不小于2的整数,从而,使得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时,最多仅会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且优选的,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例如,在图1所示的过载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在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用户数达到甚至超过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时,发射端设备即可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
扩频模块540,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由于存在至少一第二单元,在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且最多仅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时,可使用该至少一第二单元正确恢复该最多一个单元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效地解决正交扩频码数量不足的问题。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装置中,待发送数据可指原始数据,还可指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调制、或任意其他发送前预处理的处理而得到的数据,即将由本实施例的装置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扩频。为了接收机能够在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正确恢复该数据,本实施例的装置可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发送数据,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上述N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对应构成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也即,用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各扩频码扩频对应的数据单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装置500还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560,用于至少以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为单位,发送至少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数据。
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可具有原本应使用一个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数据的长度,也可具有满足传输需求的任意其他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恢复”指的是通过解调、解码等与上述预处理过程对应的过程,获得原始数据。该至少一第二单元为足够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的任何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一个第二单元,且所述一第二单元为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所包括的数据的函数。如图3(b)所示,以N=4为 例,将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待发送数据分成N-1=3部分,即三个第一单元,将三个第一单元的数据的异或值(模2和)作为冗余单元,也即第二单元,且每个数据单元分别对应于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扩频后形成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扩频数据。根据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该四个单元的数据无论哪一段未被正确恢复,均可用其他三段数据恢复。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可为收发双方均已知的,或在通信过程中动态的获知。图3(b)中示出将第二单元放在第三个第一单元之后,但也可放在其他位置,例如,任意两个第一单元之间,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N的取值与待传输数据的长度D有关,且优选地,N不超过系统的扩频因子s。可将待传输数据分成个数据单元,每N个数据单元组成一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若D/s不为整数,则可允许不能构成一个数据单元的数据组成一个数据传输单位,且该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少于N个数据单元。如图3(c)所示,可将待传输数据分成个数据单元,系统的扩频因子s=4,每N=4个数据单元组成一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但最后一个传输单位包括N’=3个数据单元。
如上所述的,第一信息可为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任一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520可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控制指令可为由接收端设备向发射端设备发送的,例如,基站根据全局信息,确定当前系统用户数超过了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作为响应,发送该控制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装置500根据第一信息即可直接获得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例如,发射端设备可为用户设 备,基站可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装置500能够具有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具有对应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信息和该组合扩频码码本,可确定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且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仍由基站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但所述分配通过对应的索引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确定模块520可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选择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扩频码码本可为每个发射端设备都已知的,也可为通信过程中动态获取的,例如,用户设备从基站获取。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c)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装置500还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
为了说明依照本实施例的装置进行的扩频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结合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生成过程,说明接收端设备如何基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提供的扩频机制识别碰撞用户,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以及恢复数据。
组合扩频码码本C可为根据各种合适的方式生成的,仅需使得 使得O(ci,cj)≤1即可,其中,O(ci,cj)指组合扩频码ci与cj的重叠数,也即,相同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的数量。以以下两种方法为例:
方法(一)
如图3(d)所示,以系统中的扩频因子s和上述数据单元数N为输入,且N≤s。初始化时,同质的组合扩频码集合Ch为码本集合C的初始状态,这里同质的组合扩频码指所述预定的传输单位中所包括 的N个数据单元均由一种扩频码来扩频,如图3(e)中的第1个及第4个组合扩频码均为同质的组合扩频码,因此对于给定的扩频因子s,总共会有s个同质的组合扩频码,于是初始码本中有s个组合扩频码。在初始化后,对这s个正交扩频码中的N个进行排列,可以得到一个排列集合P=Perms(s,N),成为母集合。而后,对于母集合P中所有的组合扩频码p,寻找一个相应的组合扩频码子集合Q,使得Q中任何一个组合扩频码q与p的重叠数大于等于2,即O(p,q)≥2,子集合Q也称为重叠子集合。在针对每个p∈P寻找到相应的重叠子集合Q后,计算其所具有的组合扩频码的个数,即card(Q),记为mp。而后,对于所有的组合扩频码p∈P,寻找具有最小mp的p,记为pmin,其最小值也记为mmin。而后这个具有最小值mmin的pmin便可以作为组合扩频码码本集合的一个合理的组合扩频码,所以可以将其加入到组合扩频码码本集合C中。然后,针对入选的组合扩频码pmin需要寻找其相应的重叠子集合Qmin并将其从母集合P中删除。如此往复直至母集合P为空集时,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方法是基于组合扩频码码本的生成准则进行的排除法,得到的组合扩频码码本是合理的,但不是完整的。
方法(二)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组合扩频码码本生成算法,称为增距循环移位法。如图3(f)所示,本方法需要系统中可用正交扩频码的个数与预定的传输单位中的数据单元的个数相等,即N=s,同时需要s为质数,可以生成s2个组合扩频码,且在这s2个组合扩频码的每个数据单元中,s个正交扩频码都各分别重复s次,图3(f)中,正交扩频码字典为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集合。图3(g)是这样生成的5个正交扩频码的例子(s=5),首先用这5个正交扩频码[s1,s2,s3,s4,s5]左循环移动1个扩频码,以第1组生成5个组合扩频码,然后第2组组合扩频码则是通过将第1组组合扩频码间隔1位循环排列,即为 [s1,s3,s5,s2,s4],[s2,s4,s1,s3,s5],[s3,s5,s2,s4,s1],[s4,s1,s3,s5,s2],[s5,s2,s4,s1,s3],而后第3组组合扩频码则将第1组扩频码间隔2位循环排列,直到第5组组合扩频码将第1组扩频码间隔4为循环排列,即为[s1,s1,s1,s1,s1],[s2,s2,s2,s2,s2],[s3,s3,s3,s3,s3],[s4,s4,s4,s4,s4],[s5,s5,s5,s5,s5]。
接收端设备接收机的数据恢复算法如图3(h)所示。该算法需要5个输入,分别是系统的扩频因子s、每个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中包含的数据单元的个数N(N≤s)、扩频码码本(图中示出的正交扩频码字典D)、组合扩频码本C以及接收信号r。首先接收机将接收信号r分成N段(r1,r2...rN),每段数据即对应着上述的一个数据单元,而后用正交扩频码字典D对每段数据ri做相关,将具有峰值的扩频码索引加入集合Vi,即集合Vi内的元素代表了数据单元ri上具有被该元素对应的扩频码扩频的数据。而后针对组合扩频码本C的第i列Ci,寻找Vi中所有元素在Ci中的行索引,即从Ci中寻找数据段ri上可能存在的候选用户,并将该行索引集合记为Ui,即候选用户集,在对所有数据单元ri求得相应的候选用户集Ui后,求得总候选用户集U=U1∩U2...∩UN
以图3(e)为例,假设图3(e)中使用组合扩频码1,3和6的3个用户在接收端发生了碰撞,该接收信号被分为4段(r1,r2,r3,r4),空白、左斜条纹、竖条纹、右斜条纹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正交扩频码,其索引为1,2,3,4,其集合即为扩频字典D。首先用扩频字典D对接收信号的每个数据段进行相关,可以得到每个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为V1=(1,2),V2=(1,3),V3=(1,4),V4=(1,2,3)。而后对于组合扩频码本C,分别寻找V1在列向量C1,V2在C2,V3在C3,V4在C4中的行索引,可以得到其行索引集合为U1=(1,2,…,8),U2=(1,3,6,7,9,10,14,16),U3=(1,3,6,7,11,12,13,15),U4=(1,3,4,5,6,8,9,11,12,14,15,16),然后得到总用户候选集U=U1∩U2...∩Un=(1,3,6)。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示例中,也即, N=4时,可以识别出3个及3个以内个用户碰撞的情况下的碰撞用户,上述示例中,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确定,使用组合扩频码1,3和6的3个用户在接收端发生了碰撞。
在进行候选用户集的检测后,接收机将对每个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Vi进行搜索来寻找是否存在一个Vi,其仅有一个元素,即card(Vi)=1。如果是的话,证明这时所有的碰撞用户都在同一个数据段使用了相同的扩频码,即所有碰撞用户的重叠位置是一致的,这便是用户碰撞对齐的情况。这时,接收机进行进一步判决来辨别是否对于任何数据段的扩频码索引集合Vi,其元素个数都为1,即是否使得card(Vi)=1。如果依旧为是的话,则证明当下接收机仅接收到单个用户的数据,不存在碰撞的情况,所以接收机可以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直接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每段数据ri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i,算法结束。如果对于card(Vi)=1不成立的话,证明这时虽然是用户碰撞对齐的情况,但是并非为单用户的情况,所以此时接收机需要冗余段来恢复多用户碰撞位置的数据段。因此,设存在card(Vi)=1的数据段位置为i,即碰撞对齐的数据段位置为icollision,而后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除数据段icollision外的每段数据rj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j,最后用每个用户解出的数据段去恢复其碰撞的数据段icollision,算法结束。但是如果不存在碰撞对齐的情况,即不存在一个Vi,使得card(Vi)=1,那么此时需要判定对于任意Vi,其元素个数都等于1到数据段个数N中的一个整数m,即对于m=1...N, 是否使得card(Vi)=m。如果是的话,则证明当前碰撞用户所使用的组合扩频码是相互正交的,为非碰撞的情况,则此时接收机可以根据扩频码索引集合Vi直接从正交扩频码字典D中调出相应的扩频码D(Vi)对每个用户的每段数据ri进行解扩解码得到数据di,算法结束。如果不是的话,证明此时碰撞用户的组合扩频码既不是相互正 交的,也不是碰撞对齐的,则此时接收机放弃对接收信号的解码,碰撞用户进行重传,算法结束。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有助于接收端设备识别碰撞用户,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以及恢复数据。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装置的一种示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属于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可为基站。如图6(a)所示,该装置600包括:
生成模块620,用于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且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的数量等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且为了使得能够检测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碰撞用户,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当组成同一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扩频码包括不同的扩频码时,不同的扩频码为正交扩频码,其中,M为不小于2的整数,从而,使得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时,最多仅会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且优选的,M为不小于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的整数。
第二发送模块640,用于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如结合图3(a)所描述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为一种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根据使用组合扩频码所要实现的不同目的,可使用其他可能的构成形式的组合扩频码,例如,N取不同的值。第一信息指可用于指示发射端设备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和/或如何确定 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任意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应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直接指明应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信息、或任何其他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信息。
具体地,生成模块620可根据各种合适的方式(例如,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C,仅需使得 使得O(ci,cj)≤1即可,其中,O(ci,cj)指组合扩频码ci与cj的重叠数,也即,相同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的数量。
如上所述的,第一信息可为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任一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即可直接获得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例如,基站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并通过第一信息的方式直接将第一组合扩频码告知给对应的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设备能够具有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具有对应的索引,根据该索引信息和该组合扩频码码本,可确定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扩频码码本可为每个发射端设备都已知的,也可为通信过程中动态获取的,例如,用户设备从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的基站获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600还可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660,用于发送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相关联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且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仍由基站为至少部分用户设备分配要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但所述分配通过对应的索引信息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在这样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620可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或者,第二发送模块640可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控制指令可为由接收端设备向发射端设备发送的,例如,基站根据全局信息,确定当前系统用户数超过了可用的正交扩频码的数量,作为响应,发送该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N的第三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射端设备可至少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扩频码码本中直接选择构成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所述N个正交扩频码,例如,随机地选择,或根据该第三信息,根据例如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生成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
如图6(c)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装置600还包括:
接收模块660,用于接收使用所述第一组扩频码扩频的至少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N个数据单元,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该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可具有原本应使用一个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数据的长度,也可具有满足传输需求的任意其他长度。由于存在至少一第二单元,在使用第一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任意两个用户发生碰撞,且最多仅有一个数据单元无法被接收机正确恢复时,可使用该至少一第二单元正确恢复该最多一个单元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一个第二单元,且所述一第二单元为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所包括的待发送数据的函数。如图3(b)所示,以N=4为例,将一预定 的数据传输单位的待发送数据分成N-1=3部分,即三个第一单元,将三个第一单元的数据的异或值(模2和)作为冗余单元,也即第二单元,且每个数据单元分别对应于第一组合扩频码的一个扩频码,扩频后形成一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扩频数据。根据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该四个单元的数据无论哪一段未被正确恢复,均可用其他三段数据恢复。第二单元的构成规则可为收发双方均已知的,或在通信过程中动态的获知。图3(b)中示出将第二单元放在第三个第一单元之后,但也可放在其他位置,例如,任意两个第一单元之间,在此,不作为对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限制。
恢复模块680,用于恢复接收到的一所述预定的数据传输单位的数据。具体恢复方法上面已结合图3(h)详述。
综上,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使发射端设备使用组合扩频码,能够检测碰撞用户的数量,识别碰撞用户,以及正确的恢复数据。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
在本实例中,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扩频的发射机结构如图7所示,本申请在LTE的基础上采用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的模式,用多个子载波来承载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串联组合形式的组合扩频码扩频的串联式扩频数据,其中,扩频模块(也即本申请的扩频装置)在调制之后,数据重构模块在速率匹配之后。以N=4为例,组合扩频码码本如图3(e)所示,该码本包括16个第一组合扩频码。如果两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发生了碰撞,而其分别用了该码本中的第一组合扩频码1和第一组合扩频码2,那么可以看到,这两个用户设备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在第1个数据单元上发生了重叠,但由于码本的构成准则所限制,这两个用户设备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在其他数据单元上并没有重叠,同时由于一个冗余单元的存在,所以重叠的第1个数据单元可通过其他数据单元的数据进行恢复。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装置的又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扩频装置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8所示,该扩频装置8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以及通信总线840。其中:
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以及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810,用于执行程序832,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8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8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30,用于存放程序832。存储器8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832具体可以用于使得所述扩频装置800执行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 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程序8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频控制装置的又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扩频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做限定。如图9所示,该扩频控制装置900可以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9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20、存储器(memory)930、以及通信总线940。其中:
处理器910、通信接口920、以及存储器930通过通信总线9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920,用于与比如客户端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910,用于执行程序932,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932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9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930,用于存放程序932。存储器9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程序932具体可以用于使得所述扩频控制装置900执行以下步骤:
生成至少一第一信息;
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程序932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和单元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此处所述的主题是在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执行而执行的一般上下文中提供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还可结合其他类型的程序模块来执行其他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本主题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也可使用在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的两者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 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包括以存储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式或技术来实现的物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因东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HD-DVD、蓝光(Blue-Ray)或其他光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至少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的索引信息;
所述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索引信息,从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选择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
5.一种扩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包括:
响应于系统中需要使用正交扩频码扩频的用户数超过系统可用的正交扩频码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7.一种扩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一扩频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8.一种扩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生成模块,用于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一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中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9.一种扩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确定将使用的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N为不小于2的整数;
使用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对N个数据单元进行扩频,其中,所述N个数据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单元,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包括待发送数据,所述至少一第二单元用于恢复所述至少一第一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为根据一组合扩频码码本确定的,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且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M为不小于2的整数。
10.一种扩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一扩频码码本,生成一组合扩频码码本;
通过所述收发机发送与使用组合扩频码进行扩频相关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至少一第一组合扩频码;
其中,所述扩频码码本中包括至少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N个扩频码中包括至少两个正交扩频码,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组合扩频码码本包括至少M个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所述第一组合扩频码中包括N个扩频码,所述至少M个第一组合扩频码中的任意两个第一组合扩频码的对应位置的扩频码最多有一个相同,所述M为不小于2的整数。
CN201610270572.0A 2016-04-27 2016-04-27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625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0572.0A CN106254025B (zh) 2016-04-27 2016-04-27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US15/489,534 US10348387B2 (en) 2016-04-27 2017-04-17 Spreading method, spread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0572.0A CN106254025B (zh) 2016-04-27 2016-04-27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4025A true CN106254025A (zh) 2016-12-21
CN106254025B CN106254025B (zh) 2018-09-04

Family

ID=5762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0572.0A Active CN106254025B (zh) 2016-04-27 2016-04-27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8387B2 (zh)
CN (1) CN1062540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982A (zh) * 2018-12-29 2020-07-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扩频码的方法、局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01084A (zh) * 2020-01-1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及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26244A1 (en) * 1999-09-30 2001-04-12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using variable length accumulation searchers
US20110228818A1 (en) * 2008-12-25 2011-09-22 Fujitsu Limited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702311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清华大学 扩频信号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CN101002415B (zh) * 2004-08-13 2015-09-23 索尼公司 帧内码分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8269A (en) * 1995-08-25 1998-06-16 Teray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 distributed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03555A (en) * 1996-10-30 1999-05-11 Trw Inc. Mod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constant envelope ODSCDMA with low out-of-band emissions for non-linear amplification
AU4884497A (en) * 1996-11-07 199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de generating method and code selecting method
US7301983B1 (en) * 1998-01-05 2007-11-2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ing codebook indexing to achieve high bit densities in a direct-sequence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7362B2 (en) * 2009-12-30 2014-05-27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interference-minimizing code assignment and system parameter selection fo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26244A1 (en) * 1999-09-30 2001-04-12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using variable length accumulation searchers
CN101002415B (zh) * 2004-08-13 2015-09-23 索尼公司 帧内码分集
US20110228818A1 (en) * 2008-12-25 2011-09-22 Fujitsu Limited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702311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清华大学 扩频信号的生成方法、生成装置、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982A (zh) * 2018-12-29 2020-07-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扩频码的方法、局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446982B (zh) * 2018-12-29 2021-07-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扩频码的方法、局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01084A (zh) * 2020-01-17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及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17733A1 (en) 2017-11-02
US10348387B2 (en) 2019-07-09
CN106254025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4461A (zh)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54025B (zh)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US11108533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06254026B (zh) 扩频方法、扩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94164B (zh)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设备
CN104104466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广播信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9041077A (zh) 下行多用户叠加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201602126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ccupying shared spectrum
CN107370532B (zh) 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基站设备以及通信设备
EP324032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9525553B (zh) 一种url请求的传输保护方法、中间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WO2015180009A1 (zh) 一种配置导频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62763B (zh)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7566081B (zh) 一种rm序列的生成及应用方法、装置
KR20150105013A (ko) 블루투스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이에 적용되는 장치
CN105009644A (zh) 一种发现资源时频跳转方法及终端
KR20220125738A (ko) 신호 처리 방법, 장치, 제1 통신 노드, 제2 통신 노드 및 저장 매체
CN104917730B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系统、鉴权服务器
US2017032528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101207A (zh) 一种无线多用户认证的防碰撞信道预约方法
US10716140B2 (en) Termina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236581B1 (ko) 단말기가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WO2019028619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702556B (zh)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5060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