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4266A -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4266A
CN106234266A CN201610621315.7A CN201610621315A CN106234266A CN 106234266 A CN106234266 A CN 106234266A CN 201610621315 A CN201610621315 A CN 201610621315A CN 106234266 A CN106234266 A CN 10623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algae
shellfish
oyster bioherm
biohe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13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4266B (zh
Inventor
董家锁
王世宽
梁晓升
张忠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nsha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insha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insha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insha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13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42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包括(1)构建活牡蛎礁:区制作单礁体、单位礁群投放、牡蛎礁群投放实施;(2)藻类移植;(3)投放苗种;(4)采捕;(5)礁区环境监测;(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在近岸浅海区域建设活牡蛎礁区进行经济藻类、滤食贝类、海参等海珍品生态复合、高效增养殖技术的研究。通过活牡蛎礁的设计投放,研究藻类、贝类、刺参等不同类群的适宜增养殖配比参数,还原海珍品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建立完全的生态链,无需人工投食,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显著提升海珍品的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高端绿色无污染海珍品的需求,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人类不可避免地要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索取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拓展生存空间。其中,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渔业为解决世界食品供应和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捕捞过度等影响,世界范围内渔业资源的不足和衰退己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渔业生产力过度发展、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危及渔民生计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命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亦日益增加,对产品质和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过度的捕捞,海洋环境的污染造成了渔业资源量的下降,日趋增加养殖产量的上升,虽缓和了供需的矛盾,但是大量的养殖品种品质下降,产品味道不纯。因此,天然健康的水产品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因此,人类不得不转向利用人工手段提供资源补充,充分利用水域天然生产力的增殖渔业,通过天然底播养殖基地建设和增殖放流来恢复和增加衰退的渔业资源成为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措施和任务。
近20年来,我国北方以刺参、鲍等海珍品为主要物种的底播增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新秀。海珍品底播以自然生境为基础,实现了自然生态养殖,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健康,因此,养殖规模迅速扩增。相对于迅猛发展的产业,相关的技术与模式研发进展滞后较严重,特别是缺乏适宜于特定海域的生态高效增养殖技术与模式,海珍品底播增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生物存活率低、环境友好性差等问题,成为海珍品底播增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传统海珍品增养殖池塘或围堰建设对海岸带产生破坏,以致造成贝类和其它海洋自然资源产卵场和栖息地的退化甚至消失。因此,遵循“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原则,依托于天然海湾,从生态系统和自然产卵场、栖息地保护角度出发,开展生态化海珍品底播增养殖,必将成为未来人类可持续利用近海资源与环境的全新途径。
浅海生态高效健康增养殖是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发展高效生态养殖,通过升级养殖设施、优化养殖结构、发展养殖模式,使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 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形成适合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经济特点的健康增养殖模式,同时对于恢复海湾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实现渔民增产增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近海海底建立活牡蛎礁区,在此活牡蛎礁区内进行藻-贝-参联合生态养殖的方法,待生物链搭建成功后,无需人工投食,纯天然生长,同时还能对区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构建活牡蛎礁区
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30-40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90-110cm,总重量75-100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
单位礁群投放:100个单礁体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顺海流方向成排投放,每排长100米,礁体高度1米左右,排间距5米左右;
牡蛎礁群投放实施:100个单位礁群为一个牡蛎礁群,排列尺寸为100×600m,牡蛎礁群之间按横向间距100m,纵向间距60m排列,形成活牡蛎礁区;
(2)藻类移植
将附近海域的海藻移植至上述活牡蛎礁区;
(3)投放苗种
投放顺序为藻类苗种-贝类苗种-刺参苗种,每类苗种投放期为30天,不可一起投放;
活牡蛎礁区建成初期,每亩按照50公斤藻类苗种、100公斤刺参苗种、200公斤贝类苗种进行投放;在养殖一年出货后增加一倍的苗种投放量;
(4)采捕
每年10月-11月份采捕经济藻类,11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采捕海参,1月下旬-4月采捕贝类,其他时间可零星采捕藻类和刺参;
(5)礁区环境监测
对活牡蛎礁区的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进行定期观察与监测,包括:水文要素、水环境理化要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沉积物和礁体设施状况,每半年监测一次;
(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
对活牡蛎礁区的各类养殖生物进行定期抽标与监测,包括:生物存货密度、生物长成状态、生物成品出成状态,每季度一次,在常规采捕出货前增加一次。
优选的是:礁体投放时避开岩礁底处和暗礁处,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将礁体运载至预定位置,吊装投放;设置礁区标志,在礁群区外端点各安装一只灯标,确保船只航行、渔船作业及牡蛎礁体的安全。这样可以确保活牡蛎礁后期的生态链的建设,确保活牡蛎礁的稳定性,安放浮标是为了后期采捕时知道海底活牡蛎礁的位置,方便采捕。
优选的是:所述的藻类移植的方法是采孢子投石法,即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进而使孢子附着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预定海域或绑苗投石法,即将海藻幼苗连同原来附苗的棕绳一起绑到石块上,投放在海底或沉设旧浮绠法,即将使用多年,而且上面附有大量的多种海藻的旧浮绠,沉设在人工投放的礁体上。在缺少自然海藻饵料的增殖区,要进行海藻的人工移植,以便建立完全的生态链,后期无需人工投放食物,因此,必须设法移植适宜于该海区生活,且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的海藻品种,为了满足刺参的生长需要,可以移植石灰菜、裙带菜、鼠尾藻等海藻。
优选的是:所述投放的苗种为健康的刺身和贝类,所述刺参的规格为30-40头/kg,所述贝类的规格为150-200粒/kg。小规格苗种易因环境变化和被捕食而死亡率较高,并且生长周期长,影响增殖生产的效益。杜绝将不健康或带病原的苗种投放到海区中,以免引起疾病的流行和传染。根据投放种类的适应温度和天然水温的变化、气候条件来确定投放时间。海参苗种育成大规格后投放。
优选的是:所述采捕时留出一定数量的成体。当礁区增殖种类形成稳定年龄结构后可四季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确定采捕时间。对于藻类和海参采捕主要选择其洄游至近海时用人工下潜进行捕捞。采捕时留出一定数量的成体,利于种群自然增殖。
优选的是:所述采捕时当经济藻类和海参大规模采捕出货后,集中大规模采用机械方式采捕贝类出货,目的是防止机械出货对藻类和刺参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复合增养殖技术是基于在近岸浅海区域建设活牡蛎礁区进行经济藻类、滤食贝类、海参等海珍品生态复合、高效增养殖技术的研究。通过活牡蛎礁的设计投放,研究藻类、贝类、刺参等不同类群的适宜增养殖配比参数,还原海珍品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建立完全的生态链,无需人工投食,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显著提升海珍品的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高端绿色无污染海珍品的需求,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牡蛎壳是由有机质通过生物矿化调节形成,即以少量有机质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或多糖)为框架,以碳酸钙为单位进行分子操作,组成的高度有序的多重微层结构,其生物矿化形成过程受有机大分子控制,形成材料由外套膜分泌。有机质大分子对生物矿化的调节包括:诱导晶体生长、决定晶体形态或终止晶体生长,但是有基质对晶体生长控制的程度、机制还不很清楚。不溶性有机质硬蛋白主要构成晶体生长的网状三维空间结构,决定着每一壳层的框架。可溶性有机质在贝壳形成中主要是诱导晶核形成及调节晶体生长,试验证明,其在体内、体外均有控制结晶作用。牡蛎壳基本结构分为三层:外层是厚度极薄的硬化蛋白角质层;中间为钙质纤维交织,呈叶片状结构且存在天然气孔的棱柱层;内层为珍珠层,主要由碳酸钙等矿物质和少量有机质组成。牡蛎壳的物质组成分为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无机质部分以碳酸钙为主,占牡蛎壳质量90%以上,其中钙元素占(39.78±0.23)%,此外还含有铜、铁、锌、锰、锶等20多种微量元素。牡蛎壳的有机成分约占牡蛎壳质量的3%~5%,含有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贝壳的有机质部分又分为可溶性有机质和不溶性有机质,其含量随贝壳种类和生长期不同而异,一般占贝壳干质量的0.01%~10%,其中可溶性有机质含量更少,约占0.03%~5%。采用牡蛎壳不仅牡蛎壳的外形适合生物的生长,同时,牡蛎壳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素,利于藻类的生物的附着生长。
实施例1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包括:
(1)构建活牡蛎礁区
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30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90cm,总重量75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
单位礁群投放:100个单礁体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顺海流方向成排投放,每排长100米,礁体高度1米左右,排间距5米左右;
牡蛎礁群投放实施:100个单位礁群为一个牡蛎礁群,排列尺寸为100×600m,牡蛎礁群之间按横向间距100m,纵向间距60m排列,形成活牡蛎礁区;
礁体投放时避开岩礁底处和暗礁处,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将礁体运载至预定位置,吊装投放;设置礁区标志,在礁群区外端点各安装一只灯标,确保船只航行、渔船作业及牡蛎礁体的安全。
(2)藻类移植
将附近海域的海藻移植至上述活牡蛎礁区;藻类移植的方法是采孢子投石法,即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进而使孢子附着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预定海域或绑苗投石法,即将海藻幼苗连同原来附苗的棕绳一起绑到石块上,投放在海底或沉设旧浮绠法,即将使用多年,而且上面附有大量的多种海藻的旧浮绠,沉设在人工投放的礁体上。
(3)投放苗种
投放顺序为藻类苗种-贝类苗种-刺参苗种,每类苗种投放期为30天,不可一起投放;活牡蛎礁区建成初期,每亩按照50公斤藻类苗种、100公斤刺参苗种、200公斤贝类苗种进行投放;在养殖一年出货后增加一倍的苗种投放量;投放的苗种为健康的刺身和贝类,刺参的规格为30头/kg,贝类的规格为150粒/kg。
(4)采捕
每年10月-11月份采捕经济藻类,11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采捕海参,1月下旬-4月采捕贝类,其他时间可零星采捕藻类和刺参;采捕时留出一定数量的成体。采捕时当经济藻类和海参大规模采捕出货后,集中大规模采用机械方式采捕贝类出货。
(5)礁区环境监测对活牡蛎礁区的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进行定期观察与监测,包括:水文要素、水环境理化要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沉积物和礁体设施状况,每半年监测一次;
(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
对活牡蛎礁区的各类养殖生物进行定期抽标与监测,包括:生物存货密度、生物长成状态、生物成品出成状态,每季度一次,在常规采捕出货前增加一次。
实施例2
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40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110cm,总重量100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
投放的苗种为健康的刺身和贝类,刺参的规格为40头/kg,贝类的规格为200粒/kg。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构建活牡蛎礁区
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35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100cm,总重量85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
投放的苗种为健康的刺身和贝类,刺参的规格为35头/kg,贝类的规格为175粒/kg。
其余同实施例1。
应用实施例
以青岛某近海海域活牡蛎礁区为例,在用海面积500亩的轻质地海域内,共布设5个活牡蛎礁群。按每个单位礁群投礁100m3计算,每个牡蛎礁群投礁规模10000m3,本项目总投礁规模为5万m3。各数据见下方系列表。
表1牡蛎礁单礁体主要材料、规格、数量一览表
表2牡蛎礁单礁体建造成本一览表
材料名称 使用量 单价 金额
牡蛎壳 64kg 0.8元/kg 51.2元
配重石块 0.2m3 75元/m3 15元
网衣 8个 8元/个 8元
扎口绳 0.5m 1元/m2 0.5元
人工制作费 6元
合计 80.7元
表3礁区构建成本费用
表4配套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看护快艇 2
2 轻潜装备 5
3 养殖作业船 5
3 监测设备(含水下摄像机) 1
经建造,此海域已形成活牡蛎礁群生态养殖区
在该海域利用牡蛎壳、配重石块、网衣等等材料构件结合的方案进行造礁,建设总面积为500亩(100公顷)的牡蛎礁群养殖区,在该区域投放牡蛎礁体5万m3
在牡蛎礁群养殖区内,底播优质藻类苗种2.5万公斤,模拟海藻-贝壳-刺参野生生长环境,待生物链完整后,纯天然生长,一年即可产出的经济藻类3万公斤左右,产品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同时还能对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在牡蛎礁群养殖区内,底播优质海参苗种5万公斤,模拟海藻-贝壳-刺参野生生长环境,待生物链完整后,无需人工投食,海参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为食,纯天然生长,一年即可产出10万公斤海参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同时还能对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在牡蛎礁群养殖区内,底播优质贝类苗种10万公斤,模拟海藻-贝壳-刺参野生生长环境,待生物链完整后,无需人工投食,纯天然生长,一年即可产出22万公斤贝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同时还能对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Claims (6)

1.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构建活牡蛎礁区
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30-40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90-110cm,总重量75-100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
单位礁群投放:100个单礁体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顺海流方向成排投放,每排长100米,礁体高度1米左右,排间距5米左右;
牡蛎礁群投放实施:100个单位礁群为一个牡蛎礁群,排列尺寸为100×600m,牡蛎礁群之间按横向间距100m,纵向间距60m排列,形成活牡蛎礁区;
(2)藻类移植
将附近海域的海藻移植至上述活牡蛎礁区;
(3)投放苗种
投放顺序为藻类苗种-贝类苗种-刺参苗种,每类苗种投放期为30天,不可一起投放;
活牡蛎礁区建成初期,每亩按照50公斤藻类苗种、100公斤刺参苗种、200公斤贝类苗种进行投放;在养殖一年出货后增加一倍的苗种投放量;
(4)采捕
每年10月-11月份采捕经济藻类,11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采捕海参,1月下旬-4月采捕贝类,其他时间可零星采捕藻类和刺参;
(5)礁区环境监测
对活牡蛎礁区的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进行定期观察与监测,包括:水文要素、水环境理化要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沉积物和礁体设施状况,每半年监测一次;
(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
对活牡蛎礁区的各类养殖生物进行定期抽标与监测,包括:生物存货密度、生物长成状态、生物成品出成状态,每季度一次,在常规采捕出货前增加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礁体投放时避开岩礁底处和暗礁处,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将礁体运载至预定位置,吊装投放;设置礁区标志,在礁群区外端点各安装一只灯标,确保船只航行、渔船作业及牡蛎礁体的安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移植的方法是采孢子投石法,即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进而使孢子附着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预定海域或绑苗投石法,即将海藻幼苗连同原来附苗的棕绳一起绑到石块上,投放在海底或沉设旧浮绠法,即将使用多年,而且上面附有大量的多种海藻的旧浮绠,沉设在人工投放的礁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的苗种为健康的刺身和贝类,所述刺参的规格为30-40头/kg,所述贝类的规格为150-200粒/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捕时留出一定数量的成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捕时当经济藻类和海参大规模采捕出货后,集中大规模采用机械方式采捕贝类出货。
CN201610621315.7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Active CN106234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315.7A CN106234266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1315.7A CN106234266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4266A true CN106234266A (zh) 2016-12-21
CN106234266B CN106234266B (zh) 2019-04-19

Family

ID=5760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1315.7A Active CN106234266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426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7560A (zh) * 2018-05-12 2018-10-09 苑春亭 一种抗风浪晃动又能避开浮冰的牡蛎浅海养殖方法
CN110292014A (zh) * 2019-08-08 2019-10-0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生态型牡蛎礁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10326563A (zh) * 2019-08-07 2019-10-15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海参圈套养牡蛎生态混养方法
CN110833053A (zh) * 2019-12-16 2020-02-25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近岸滩涂牧场式生态养殖模式
CN111096257A (zh) * 2020-02-15 2020-05-05 烟台大学 一种刺参与牡蛎立体综合养殖方法
CN111387119A (zh) * 2020-03-27 2020-07-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在泥沙底质海区底播鲍的海珍礁及增养殖方法
CN117204379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基于牡蛎-裙带菜混合养殖模式的碳汇增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61A (zh) * 1996-10-10 1998-04-22 周玮 刺参生态增殖方法
WO2006036989A2 (en) * 2004-09-28 2006-04-06 Winterlab Limited Method for raising aquatic animals
CN101366365A (zh) * 2008-10-15 2009-02-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
CN101627734A (zh) * 2009-07-24 2010-01-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及其增养殖方法
CN101773087A (zh) * 2010-02-11 2010-07-1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牡蛎壳海珍礁的配套制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1180523B1 (ko) * 2012-05-31 2012-09-07 이상민 해삼 및 전복용 초
CN102726331A (zh) * 2012-07-11 2012-10-17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鲍鱼、海参、藻类网箱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CN103053454A (zh) * 2013-01-05 2013-04-24 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元混养的海珍品增殖礁体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81830A (zh) * 2013-01-05 2013-05-08 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
CN104686418A (zh) * 2015-02-15 2015-06-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于修复牡蛎礁的人工礁体构建工程的实施方法
CN205124717U (zh) * 2015-11-12 2016-04-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人工牡蛎组合礁体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61A (zh) * 1996-10-10 1998-04-22 周玮 刺参生态增殖方法
WO2006036989A2 (en) * 2004-09-28 2006-04-06 Winterlab Limited Method for raising aquatic animals
CN101366365A (zh) * 2008-10-15 2009-02-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
CN101627734A (zh) * 2009-07-24 2010-01-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及其增养殖方法
CN101773087A (zh) * 2010-02-11 2010-07-1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牡蛎壳海珍礁的配套制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1180523B1 (ko) * 2012-05-31 2012-09-07 이상민 해삼 및 전복용 초
CN102726331A (zh) * 2012-07-11 2012-10-17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鲍鱼、海参、藻类网箱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CN103053454A (zh) * 2013-01-05 2013-04-24 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元混养的海珍品增殖礁体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81830A (zh) * 2013-01-05 2013-05-08 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刺参底播养殖的生态贝壳礁制作方法
CN104686418A (zh) * 2015-02-15 2015-06-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于修复牡蛎礁的人工礁体构建工程的实施方法
CN205124717U (zh) * 2015-11-12 2016-04-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人工牡蛎组合礁体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7560A (zh) * 2018-05-12 2018-10-09 苑春亭 一种抗风浪晃动又能避开浮冰的牡蛎浅海养殖方法
CN110326563A (zh) * 2019-08-07 2019-10-15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一种海参圈套养牡蛎生态混养方法
CN110292014A (zh) * 2019-08-08 2019-10-0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生态型牡蛎礁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10833053A (zh) * 2019-12-16 2020-02-25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近岸滩涂牧场式生态养殖模式
CN111096257A (zh) * 2020-02-15 2020-05-05 烟台大学 一种刺参与牡蛎立体综合养殖方法
CN111387119A (zh) * 2020-03-27 2020-07-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在泥沙底质海区底播鲍的海珍礁及增养殖方法
CN117204379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基于牡蛎-裙带菜混合养殖模式的碳汇增汇方法
CN117204379B (zh) * 2023-11-09 2024-03-2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基于牡蛎-裙带菜混合养殖模式的碳汇增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4266B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4266B (zh) 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
CN203999152U (zh)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
CN102283155B (zh) 一种刺参种参的培育方法
CN103120140B (zh)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CN105494193B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4108797A (zh)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826881A (zh) 河蟹养殖方法
CN101720685B (zh) 刺参优质苗种的高强度选择培育方法
CN103404462B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10292014B (zh) 一种生态型牡蛎礁快速构建的方法
CN102017919B (zh) 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蟹-鳜-鲴”复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1743934A (zh) 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
CN103798166A (zh) 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
CN104351034B (zh) 一种用于海洋生态修复的喜盐草苗种人工培养方法
CN101822232A (zh) 一种池塘主养刺参的高产高效混养方法
CN102626057B (zh) 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Herrera-Ulloa et al. Spotted rose snapper (Lutjanus guttatus) aquacul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socio-economic alternative for Costa Rican fishing communities
CN100370896C (zh) 半滑舌鳎的亲鱼培育方法
CN103262818B (zh) 一种开发优质野生青虾用于养殖的方法
Stekoll et al. Mariculture research of Macrocystis pyrifera and Saccharina latissima in Southeast Alaska
KR101423301B1 (ko) 참가리비 인공 종묘 부착율과 중간육성 향상을 위한 참가리비 인공 채묘 및 육성 장치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2405870B (zh) 一种海湾扇贝的同代多点复合选育方法
CN106818557A (zh) 一种飘鱼、赤眼鳟、罗非鱼、河蚬的混养方法
CN104365509A (zh) 海参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