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5219A - 伤口处理材料 - Google Patents

伤口处理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5219A
CN106215219A CN201610644028.8A CN201610644028A CN106215219A CN 106215219 A CN106215219 A CN 106215219A CN 201610644028 A CN201610644028 A CN 201610644028A CN 106215219 A CN106215219 A CN 106215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treatment material
wound treatment
substitution value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4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5219B (zh
Inventor
周应山
杨柳清
徐灿红
蒋锐
龚祖光
王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 Valv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Jiangsu Li Nova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 Valv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Jiangsu Li Nova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 Valv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Jiangsu Li Nova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 Valv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440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5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5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5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5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5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8Polysaccharid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6Deodorants or malodour counteractants, e.g. t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ammonia or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01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15Medicaments; Bio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 A61L24/04Surgical adhesives or cements; Adhesives for colostomy device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4/08Polysacchar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4/00Graft polymerisation of monomer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n to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4/02Graft polymerisation of monomer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n to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on to materials of natural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2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23Carbohydrates
    • A61L2300/232Mon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polysaccharides, lipo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4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r mode of action
    • A61L2300/404Biocid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tisep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00/0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2400/04Materials for stopping bleeding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伤口处理材料,其中包含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含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聚合物:其中所述R是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m、n和p分别表示聚合物分子中对应重复单元的数量百分比,并满足以下关系式:m+n+p=1,p/(m+n+p)=0.05~0.30;将取代度D定义为=m/(m+n+p),纤维的总体取代度定义为Ds,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o,纤维横截面边缘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x时,满足以下关系式:Ds=0.09~0.8,Do/Dx=0~0.7。

Description

伤口处理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通过溶胀而吸液的纤维。
背景技术
几丁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等特性,使其在可吸收外科手术缝合线、伤口敷料、药物载体材料、人造皮肤等各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几丁质溶解于有机酸或无机酸中,呈粘稠胶体状,经纺丝、凝固、洗涤、干燥等工序可以制得几丁质纤维,用于制备伤口敷料。中国专利文献CN1129748A(脱乙酰甲壳质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1149093A(甲壳质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1250759A(医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等相继公开了几丁质纤维的制造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制备得到的几丁质纤维在医学临床应用中存在着抗菌性弱、吸液性差等缺陷,尤其是应用于易感染、渗出液较多的烧烫伤创面、褥疮等慢性愈合创面的治疗时,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提高几丁质纤维的吸液性能,化学改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例如将几丁质纤维经碱化后用氯乙酸改性成羧甲基几丁质纤维等,在中国专利文献CN1715465A(羧甲基甲壳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几丁质纤维经碱化后用环氧乙烷改性成羟乙基几丁质纤维,这方面的文献还有,中国专利文献CN101368328A(一种羟乙基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等。但是,这些改性方法,一方面反应条件苛刻、步骤繁琐、不易控制;另一方面,反应所得产物分子链上取代基分布位置和数量不确定,致使产物吸液性能难以有效控制。此外,上述产物也不具有抗菌性能。这些问题会大大限制几丁质纤维制备得到的敷料在临床上尤其是烧烫伤、慢性创面治疗上的应用。
尤其地,以往的几丁质纤维中,人们往往通过控制取代度来进行纤维吸液性能的控制,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取代度过低,纤维吸液量不足,取代度过高,虽然吸液量显著增大,但纤维形态难以保持,即纤维会被所吸收的液体溶解或冲散。此时,液体流出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吸液功能丧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惊异的发现,通过控制纤维中所含的聚合物中的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重复单元的比例,且使纤维外侧(边缘)的取代度大于纤维内部(中心)的取代度,可以使得纤维既能保持良好的形态,又能保持充足的吸液能力,从而可提高纤维的抗菌、吸液等性能,提供适合临床应用的纤维,特别是在止血、烧烫伤、慢性创面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伤口处理材料,其中包含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含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聚合物:
其中
所述R是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m、n和p分别表示聚合物分子中对应重复单元的数量百分比,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m+n+p=1,
p/(m+n+p)=0.05~0.30;
将取代度D定义为=m/(m+n+p),纤维的总体取代度定义为Ds,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o,纤维横截面边缘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x时,满足以下关系式:
Ds=0.09~0.8,
Do/Dx=0~0.7。
本发明的效果是:
(1)本发明的纤维仅通过普通的溶液改性即可制备(如实施例1),无需使用贵重的原料和仪器,也不需要剧烈的反应条件等。换言之,可通过工艺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的方法制备吸液纤维。
(2)可使制得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和抗菌性能。本发明的改性不会影响到几丁质原有的抗菌和吸液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改性后,纤维的表面改性程度大于中心部位改性的程度,吸液时,中心部分的改性度较小,吸液量减少,不易溶解,分子形态被严格保持,起到“骨架”的作用,而边缘部分仍然保持较大的改性度和吸液量,同时,纤维的外部可以很好的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依附在中心的部分的骨架上,即使吸液量变大后也不会因溶解而丧失结构。据此,可使制得的纤维在大量吸液后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形态,即溶胀幅度大,且不易被吸收的液体所溶解,此时,吸收的液体被锁在纤维中,不会出现过量吸液后,纤维过度溶解导致丧失原有结构,从而使被吸收的液体又从纤维中放出的现象。
(3)吸液时,中心部分的“骨架”基本不溶胀,从而维持原有的长度,因而依附于该骨架上的纤维外部结构在吸液时也会由于骨架的束缚而难以拉长,据此,可使制得的纤维在吸液溶胀时,尽可能仅沿纤维径向膨胀变粗,即并非通过吸液溶胀拉伸延长,也并非各向均匀膨胀。
基于上述特点,使得该纤维在医用材料的领域具有很多用途,例如,该纤维可以通过开松、梳理、铺网、针刺等工艺制成纤维团或不织布,也可以通过加捻、纺纱等工艺制成织布,也可以通过粉碎等工艺制成粉末,用于止血和伤口治疗等。
具体地,在大量吸液时能保持良好形态的纤维,贴合于伤口后不会因沾血后吸液而与伤口粘连,不妨碍伤口愈合且易于拆下。而径向膨胀的纤维在吸液后膨胀时会填满原本纤维织物中纤维间的空隙,从而加强止血的作用,且避免了纤维长度拉伸导致的防止伤口粘连的性能降低的问题。此外,纤维长度不变时,形成的织物中的交叉接触的纤维在吸液前后,其接触点的位置也不会移动,从而有利于织物整体保持原有的形态,避免织物或纤维移动至伤口内,与伤口粘连,妨碍伤口愈合。
特别地,作为伤口处理材料时,纤维吸液后会凝胶化,从而在吸收伤口渗出液体的同时使原本留有空隙的材料变为基本密封的状态,更有利于维持伤口愈合所需的适度湿性环境。
此外,该伤口处理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垂直吸收性能,因而吸收的液体被锁在该伤口处理材料的与出血点接触的区域的附近区域,使该区域的纤维的吸液量进一步增多,且吸液径向膨胀,除了上述的密封性提高之外,在垂直于伤口所在的表面的方向上隆起(厚度增加),产生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更紧密的压住伤口,起到更好的止血作用。此外,垂直吸收性能还避免了伤口渗出液向伤口周边健康皮肤浸渍而导致的损伤和伤口扩大。
并且,在以上的过程中,在高倍吸液的同时,可通过表面效应帮助红细胞和血小板富集,从而达到使血液更快在伤口附近凝固而止血的目的。具体地,纤维虽然会吸液,但并不会吸收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由于纤维的表面的氨基带有正电荷,会吸引带负电荷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停留在纤维表面附近,在纤维和伤口的接触面附近,一方面由于纤维吸收了可能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液体,另一方面由于纤维膨胀,纤维间距降低,纤维空隙体积减少,该区域内的液体量和体积均缩减,而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总量不变,浓度显著上升,从而起到良好的凝血作用。
基于这些理由,该伤口处理材料在提供湿性愈合环境、止血作用和减少伤口周边皮肤浸渍损伤方面可得到有效发挥,促进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纤维微观结构的显微图。
图2是展示本发明不同取代度的纤维吸液后的形态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地,是将单根纤维置于0.9%生理盐水中,37℃下30min中,取出固定在玻璃片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维吸液形貌变化。
图3是展示本发明不同取代度的纤维的纤维束吸液后的形态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地,是将纤维束置于0.9%生理盐水中,37℃下30min中,观察纤维束吸液形貌变化。
图2、3中的字母表示以下含义
a为未改性纤维;b~g为实施例1~6的纤维,下标1、2分别表示吸液前和吸液后的形态(例如、a1表示纤维a吸液前的形态、a2表示纤维a吸液后的形态,依次类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方案及效果,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作为原料使用的纤维]
如上所述,对于普通的几丁质纤维中,若通过控制取代度来进行纤维吸液性能的控制,则会出现以下问题,即取代度过低,纤维吸液量不足,取代度过高,虽然吸液量显著增大,但纤维形态难以保持,即纤维会被所吸收的液体溶解或冲散。
例如将下表的纤维浸入生理盐水中后,将吸液量以纤维干重的倍数计量时,取代度较低时吸液量很少,实用价值不大,取代度过大时,纤维出现过度吸液,从而丧失原有结构,原本吸收的水分又回到了环境中,也无法测定吸液量的情况。
取代度 0.02 0.1 0.7
吸液量(倍) 0.5 1.0 无法测量
吸液形态 保持 保持 无法保持
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惊异的发现,若降低纤维中心部分的取代度,使得其保持完好的形态,再使纤维外部的结构依靠分子间作用力依附在该骨架上,从而不易脱落、分散,即使大量吸液后仍然能保持基本的纤维形态,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吸液纤维包含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聚合物:
其中
所述R是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m、n和p分别表示聚合物分子中对应重复单元的数量百分比,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m+n+p=1,
p/(m+n+p)=0.05~0.30;下限优选0.10以上,更优选0.15以上,上限更优选0.25以下,更优选0.20以下。
p值若过大,会导致纤维吸液量降低。P值若过小,由此导致纤维与液体接触后,纤维会溶解,形貌难以保持。
将取代度D定义为=m/(m+n+p),纤维的总体取代度定义为Ds,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o,纤维横截面边缘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x时,满足以下关系式:
纤维的总体取代度Ds=0.09~0.8,
Do/Dx=0~0.7。
Ds的下限优选0.2以上,更优选0.3以上,更优选0.4以上,上限优选0.7以下,更优选0.6以下,更优选0.5以下。
Ds值若过大,不利于纤维形态的保持,若过小,则会导致纤维吸液量降低。
Do/Dx的下限更优选0.05以上,更优选0.1以上,更优选0.15以上,上限更优选0.6以下,更优选0.5以下,更优选0.4以下。
Do/Dx若过大,会导致纤维接触液体时溶解,不能保持纤维的基本形态,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同时,不利于从伤口去除。取代度过小时,纤维直径的膨胀率/纤维长度的膨胀率的比值不足,纤维吸液量降低的同时,容易与伤口发生粘连,不利于从伤口去除。
其中,Do的值越小,纤维的中心形态保持的越好,中心部分作为骨架的作用就越容易得到发挥,例如,Do可以为0.02以下、0.05以下、0.1以下、0.2以下、0.25以下、0.3以下或0.35以下。
本发明中的纤维中心点,当纤维横截面为规则图形时,为该横截面的几何中心,当纤维横截面为不规则图形时,为该横截面的几何重心。
本发明中的纤维边缘是指,纤维横截面上距离纤维中心点最远的位置。
纤维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圆形、椭圆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但从均匀改性的角度优选圆形或椭圆形,最优选圆形。
纤维截面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1~1000μm,下限更优选5μm以上,更优选10μm以上,更优选15μm以上,上限更优选500μm以下,更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100μm以下。
纤维直径主要和用途有关,例如,外用或用于出血、出液量大的位置时可粗些,用于体内或用于出血、出液量小的位置时可细些。
纤维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10cm,下限更优选2cm以上,更优选3cm以上,更优选5cm以上,上限更优选9cm以下,更优选8cm以下,更优选7cm以下。
纤维长度若过短,不利于切割或制备织物,纤维长度若过长,纤维在形成织物时容易弯曲,不利于纤维的开松和梳理,对后续织物或非织物的加工带来困难。
纤维中使用的聚合物如上图所示,具有3种不同结构的重复单元,但该分子式仅表示该聚合物中所具有的重复单元的种类,这些重复单元的排列顺序可以是任意的。换言之,只要这些重复单元的比例符合本发明的要求,其排列顺序并不会影响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优选5万~1000万,下限优选10万以上,更优选20万以上,更优选50万以上,更优选100万以上,上限优选900万以下,更优选800万以下,更优选700万以下,更优选600万以下。
黏均分子量过大时,分子链呈卷曲状态,易将分子链上反应基团包裹起来,不利于反应的进行,造成总体取代度过低。黏均分子量过小时,分子链短,反应基团易暴露出来,反应试剂和水解试剂更易穿透分子链间隙与其作用,致使总体取代度大大增加、纤维横截面中心点与边缘取代度差异性小,导致纤维与液体接触后溶解,无法保持纤维形态,影响其使用性能。
聚合物种的基团R优选2种以上,即至少包含R1和R2,更优选R仅为R1和R2,
R1为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R2为从-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R的总量,R1的含量优选0~95%,下限优选5%以上,更优选10%以上,更优选20%以上,上限优选90%以下,更优选80%以下,更优选70%以下。
相对于R的总量,R2的含量优选5~100%,下限更优选10%以上,更优选20%以上,更优选30%以上,上限优选90%以下,更优选80%以下,更优选70%以下。
优选该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液能力,以吸收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基准,优选吸液量为纤维本身重量(干重)的2倍以上,更优选5倍以上,更优选10倍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吸液量过高时,有时会对纤维形态的保持产生不良影响。优选20倍以下。
更优选该纤维在吸液溶胀时,尽量仅变粗而不变长,即纤维直径的膨胀率远大于纤维长度的膨胀率,优选纤维直径的膨胀率/纤维长度的膨胀率大于5倍,更优选大于10倍,更优选大于20倍,更优选大于30倍。该比值越大,越有利于纤维形态的保持,即吸液溶胀时不会被所吸收的液体所完全溶解或冲散原有的分子结构。
本发明的纤维直径是指,当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时,即为该圆的直径,当纤维横截面不为圆形时,为纤维横截面边缘上相互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连线。
纤维长度的膨胀率是指:
(纤维吸液后的长度-纤维吸液前的长度)/纤维吸液前的长度×100%
纤维直径的膨胀率是指:
(纤维吸液后的直径-纤维吸液前的直径)/纤维吸液前的直径×100%
[伤口处理材料]
本发明的伤口处理材料为由纤维制成的针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织布、纱线、松散结合的多层无纺布、或松散纤维团中的任意1种或多种。。
使用织布或不织布时,克重优选5~500gsm,下限更优选10gsm,更优选20gsm,更优选50gsm,上限更优选400gsm,更优选300gsm,更优选250gsm。所述伤口处理材料对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的吸收量为5~40倍的该伤口处理材料的干重。对于成型的伤口处理材料而言,除了纤维本身的吸液以外,由于并列的纤维膨胀所密封后的纤维内部空间也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因此,成型的伤口处理材料可以获得比纤维本身更好的吸液性能。
纤维的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形成各类织布或不织布等均可用公知的方法进行。
此外,本发明的伤口处理材料可以是以下所列举的结构中的任一种,
(a)在所述布的至少一侧附着有背胶的制品,
(b)将所述纤维置于透明胶带内作为敷芯的制品,
(c)将所述纤维置于水胶体内作为敷芯的制品,
(d)将所述纤维置于泡沫材料内部的制品。
并且,考虑到材料的强度,优选将所述聚合物的纤维与至少一种的支撑纤维混编,
所述支撑纤维包括壳聚糖纤维、聚乳酸纤维、藻酸盐纤维、聚氨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任一种。从生物适应性、抗菌性等方面出发,优选壳聚糖纤维或天然/再生纤维素纤维。
支撑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材料的吸液性能产生影响,综合考虑材料强度和吸液、止血等性能,优选含有所述聚合物的纤维所占的比例为5%以上,更优选10%以上,更优选20%以上,更优选30%以上,更优选50%以上,更优选70%以上,更优选90%以上。
本发明的伤口处理材料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i)可以用于外伤引起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ii)可以用于烧伤、烫伤、糖尿病、静脉溃疡、动脉溃疡、褥疮等急慢性伤口,具有吸收大量伤口渗液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尤其地,对于用途(ii),除了纤维吸液量大本身优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本发明的伤口处理材料在吸液后会保持形态,形成凝胶,不会粘连伤口。
实施例
1.参数测定方法
1.1 m、n、p的测定
测定使用的仪器型号:德国Bruker公司型号为AMX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
可根据测得的值计算需要的含量关系,例如m/(m+n+p),p/(m+n+p)等值。
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纤维溶解于1%的CD3COOD的D2O中,测得各重复单元的特征基团(例如m对应其重复单元中的-NCH2-、-OCH2-;p对于其重复单元中的-NCOCH3-)的质子峰面积,根据其面积大小的比例可以计算得出各重复单元所占的比例。
1.2 纤维横截面上某个点位(例如中心或边缘上的点)的取代度的测定
将吸液纤维置于含有30%(w/v)KOH的水/乙醇(v/v=20/80)溶液中,在60℃下浸泡5小时,取出吸液纤维,用80%(v/v)乙醇水溶液反复清洗8次,除去洗涤液后在40℃下干燥24小时,将干燥好的纤维在液氮中淬断,用能谱仪(EDS)测试得到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K含量和纤维边缘的K含量,依据该含量计算各点的取代度,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K含量和纤维边缘的K含量的比值即为取代度比。
1.3 吸液性能测试
1.3.1 吸液量
取吸液纤维20根,用分析天平测得干重为W(g)。将尼龙布浸泡在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中30分钟,取出后甩干,用该尼龙布将纤维包好,称重为W1(g)。称取比20根纤维重500倍的足量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将用尼龙布包好的纤维置于其中,37℃放置30min,取出尼龙布包,甩干,称重为W2(g)。单根纤维的吸收量为(W2-W1)/W。
1.3.2 纤维直径和长度的膨胀率的比值
将甩干后的纤维取出,固定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其吸液后的纤维直径、纤维长度。另外取干纤维,固定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其直径与长度。
以上数据的测定结果汇总在以下的表1和表2中。
黏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采用乌氏粘度法测定。取一定量的纤维,将其溶解在0.1mol·L-1CH3COOH-0.2mol·L-1NaCl中,在(25±0.05)℃恒温水浴中,通过乌氏粘度计测定其流出时间,从而计算得到黏均分子量。
2.伤口处理材料的参数测试方法
2.1 吸液量
取一定量的伤口处理材料,测定干重为W(g)。将尼龙布浸泡在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中30分钟,取出后甩干,用该尼龙布将针刺无纺布包好,称重为W1(g)。称取比伤口处理材料重400倍的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将用尼龙布包好的伤口处理材料置于其中,37℃下放置30min,取出尼龙布包,甩干,称重为W2(g)。伤口处理材料在生理盐水下的吸液倍率为(W2-W1)/W。
2.2 II度烫伤创面修复实验:
采用大鼠背部II度烫伤模型。
取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本发明实施例7~12),每组20只。以2%戊巴比妥钠液(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经背部脱毛(8%硫化钠),以体积分数70%乙醇棉球消毒,然后以YLS-5Q型号可调电烫仪在温度80℃、8s作用时间下,沿脊柱上下烫两个圆形直径2.5cm的深II度创面,创面之间间隔2cm。烫头直径为2.5cm,压力为1kg。创面形成后,以体积分数70%乙醇消毒,实验组创面局部以本发明实施例7~12的产品包扎(若产品为松散纤维团那样不易固定时可在其外侧使用背胶或再用纱布固定),对照组以纱布包扎,单笼饲养。于修复3,7,14,21d各处死5只大鼠,观察动物创面愈合情况,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
实施例1
称取6cm长、p/(m+n+p)为0.25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异丙醇中,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2.54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50℃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48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纤维,甩干后,分散于80%(v/v)甲醇水溶液中,滴加30%(w/v)氢氧化钾水溶液,将甲醇、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液pH调到11.0,浸泡1小时,再将浸泡后的纤维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Mη)300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17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CD3COOD的D2O中,用核磁氢谱测分别测得-NCH2-、-OCH2-中的质子峰面积,从而计算得到取代的丙烯酰基中,R2为-OK的含量为22%;则R1为-OCH2CH2OH的含量为78%。
实施例2
称取6cm长、p/(m+n+p)为0.10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异丙醇中,加入丙烯酸-2-羟基丙酯7.09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70℃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48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纤维,甩干后,分散于80%(v/v)甲醇水溶液中,滴加30%(w/v)氢氧化钾水溶液,将甲醇、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液pH调到11.0,浸泡1小时,再将浸泡后的纤维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300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30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CD3COOD的D2O中,用核磁氢谱测分别测得-NCH2-、-OCH2-中的质子峰面积,从而计算得到取代的丙烯酰基中,R2为-OK的含量为35%;则R1为-OCH2CH2CH2OH的含量为65%。
实施例3
称取6cm长、p/(m+n+p)为0.10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异丙醇中,加入丙烯酸-2-羟基丙酯14.17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70℃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48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纤维,甩干后,分散于80%(v/v)甲醇水溶液中,滴加30%(w/v)氢氧化钾水溶液,将甲醇、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液pH调到11.5,浸泡1小时,再将浸泡后的纤维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甩干,再置于饱和CaCl2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纤维,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50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49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CD3COOD的D2O中,用核磁氢谱测分别测得-NCH2-、-OCH2-中的质子峰面积,从而计算得到取代的丙烯酰基中,R2为-OCa的含量为39%;则R1为-OCH2CH2CH2OH的含量为61%。
实施例4
称取6cm长、p/(m+n+p)为0.25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异丙醇中,加入丙烯酸-2-羟基乙酯5.08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55℃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58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纤维,甩干后,分散于80%(v/v)甲醇水溶液中,滴加30%(w/v)氢氧化钾水溶液,将甲醇、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液pH调到11.5,浸泡1小时,再将浸泡后的纤维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甩干,再置于饱和CaCl2溶液中,浸泡1小时,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50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55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CD3COOD的D2O中,用核磁氢谱测分别测得-NCH2-、-OCH2-中的质子峰面积,从而计算得到取代的丙烯酰基中,R2为-OCa的含量为27%;则R1为-OCH2CH2CH2OH的含量为73%。
实施例5
称取6cm长、p/(m+n+p)为0.25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异丙醇中,加入丙烯酸6.30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70℃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40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纤维,甩干后,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8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75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CD3COOD的D2O中,进行核磁氢谱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几丁质纤维原料而言,吸液纤维仅在化学位移为2.3、3.1出现两个新的吸收峰,归属于-NCH2CH2CO-,表明R2为-OH的含量为100%,同时通过计算可得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75。
实施例6
称取6cm长、p/(m+n+p)为0.10的几丁质纤维5g,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丙烯酰胺1.91g,室温下振荡均匀,在40℃条件下恒温水浴中反应72h,将反应后的几丁质纤维和反应混合液分离,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2次,取出几丁质纤维,甩干后,置于40℃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纤维用80%(v/v)甲醇水溶液洗涤3次,脱水后,在40℃条件下干燥,得到黏均分子量900万、丙烯酰基总体物质的量取代度为0.09的吸液纤维。
将吸液纤维溶解于1%稀醋酸中,用钠离子计测试得到取代的丙烯酰基中,R2为-ONa的含量为5%;则R1为-NH2的含量为95%。
将吸液纤维在液氮中淬断,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得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纤维边缘的-CO-含量,从而计算得到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纤维边缘的丙烯酰基取代度分别为0、0.12。
表1.纤维基本参数
上表中,各实施例的计算过程如下:
用EDS测试纤维截面不同位点的丙烯酰基取代度,即将吸液纤维用KOH溶液彻底水解为羧酸钾,经彻底清洁干燥后,此时,K的物质的量等于羧酸根物质的量,通过EDS测试得到K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得到羧酸根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得到丙烯酰基取代度。
对于实施例6,因为接枝的丙烯酰胺水解不能产生羧基,所以采用XPS测试得到其-CO-含量,从而计算不同位点的取代度。
表2.纤维吸液性能
比较例
制备得到一系列的由纤维截面中心点至纤维边缘各个点取代度相同(Do/Dx=1)的纤维,通过以下方法测试了其吸液后的形貌,观察纤维接触液体后的纤维形貌保持状态。
称取8.3g NaCl和0.277g CaCl2加蒸馏水充分溶解,置于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所得溶液为英国药典规定的A溶液。该溶液模拟了人体血液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
纤维吸液后的形态对比
取纤维1根,两端用双面胶带固定在玻璃片上,在纤维中间部分滴加A溶液0.25mL,将其在37℃条件下静置30min,取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纤维吸液后的形貌变化。
表3.纤维吸液性能测定
其结果是,比较例1的纤维已经难以保持完好的形态,因而难以进行准确的吸液量测定,比较例2虽然可以测量,但其吸液量低于本发明,推测是在同样取代度下,均匀取代的纤维吸液后,其微观形态虽然保持,但相比本发明已出现结构变散、少量溶解的情况,因而对水分的束缚力不够强,甩干、干燥后,部分与纤维结合不牢固的水分散失。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的纤维通过开松、梳理、铺网、针刺、热合等工艺,制成克重为100gsm的针刺无纺布。
实施例8
先将实施例2中所用的几丁质纤维加工成克重20gsm的水刺无纺布,然后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进行改性。
实施例9
将实施例3纤维通过开松、梳理、单层铺网、针刺,单层网针刺复合等工艺,制成克重为200gsm的松散结合的多层无纺布。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4的纤维通过开松、梳理等工艺,制成克重为5gsm的松散纤维团。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5的纤维通过开松、梳理、并条、加捻等工艺,得到纱线。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6纤维通过开松、梳理、并条、加捻等工艺,得到纱线。将纱线通过针织工艺,得到编织布
表4.伤口处理材料的吸液性能
实施例 W(g) W1(g) W2(g) (W2-W1)/W
1 1.0 1.5 19.4 17.9
2 1.0 1.5 18.6 17.1
3 1.0 1.5 30.0 28.5
4 1.0 1.5 41.5 40.0
5 1.0 1.5 36.1 34.6
6 1.0 1.5 6.5 5.0
II型烫伤创面试验结果
实验组修复后7,14,21天的未愈合创面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天,两组均可见创面皮肤表皮的鳞状上皮层坏死、真皮层内毛囊及皮肤附属器结构破坏,同时可见损伤皮肤组织内有不等数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修复后21天,对照组上皮修复较好,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痂皮;实验组上皮修复良好,可见完整新生鳞状上皮层,无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对于烫伤创面的修复效果显著好于纱布组。
此外,该实验中,修复后3天取下纱布观察时,可肉眼观察到本发明的伤口处理材料基本不与表皮粘连,易于去下,且未观察到实验动物有任何痛觉表现;而纱布组出现了伤口粘连,可观测到实验动物因取下纱布的明显痛觉而挣扎、发出叫声。

Claims (17)

1.一种伤口处理材料,其中包含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含下述结构式所表示的聚合物:
其中,
所述R是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m、n和p分别表示聚合物分子中对应重复单元的数量百分比,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m+n+p=1,
p/(m+n+p)=0.05~0.30;
将取代度D定义为=m/(m+n+p),纤维的总体取代度定义为Ds,纤维横截面中心点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o,纤维横截面边缘的聚合物的取代度定义为Dx时,满足以下关系式:
Ds=0.09~0.8,
Do/Dx=0~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以物质的量的比为基准,所述R中含有0~95%的R1和5~100%的R2,
其中,
R1为从-NH2、-OCH2CH2OH、-OCH2CH2CH2OH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R2为从-OH、-ONa、OK、-OCa所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纤维整体的取代度Ds=0.2~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纤维整体的取代度Ds=0.3~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纤维整体的取代度Ds=0.4~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Do/Dx=0~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Do/Dx=0~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Do/Dx=0~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Mη范围为5万~1000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单根所述纤维对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的吸收量为2~20倍的单根纤维干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纤维吸液后,沿纤维径向膨胀的百分比为沿纤维轴向膨胀的百分比的5倍以上,
所述纤维径向是指,从纤维横截面中心至纤维横截面边缘的连线的方向,
所述纤维轴向是指垂直于纤维横截面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伤口处理材料为由多糖纤维制成的针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编织布、纱线、松散结合的多层无纺布、或松散纤维团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的克重为5~500gs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处理材料是以下所列举的结构中的任一种,
在所述布的至少一侧附着有背胶的制品,
或将所述纤维置于透明胶带内作为敷芯的制品,
或将所述纤维置于水胶体内作为敷芯的制品,
或将所述纤维置于泡沫材料内部的制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所述聚合物的纤维与至少一种的支撑纤维混编,
所述支撑纤维包括壳聚糖纤维、聚乳酸纤维、藻酸盐纤维、聚氨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任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聚合物的纤维所占的比例为5%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处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处理材料对含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的吸收量为5~40倍的该伤口处理材料的干重。
CN201610644028.8A 2016-08-08 2016-08-08 伤口处理材料 Active CN106215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4028.8A CN106215219B (zh) 2016-08-08 2016-08-08 伤口处理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4028.8A CN106215219B (zh) 2016-08-08 2016-08-08 伤口处理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5219A true CN106215219A (zh) 2016-12-14
CN106215219B CN106215219B (zh) 2019-03-12

Family

ID=5754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4028.8A Active CN106215219B (zh) 2016-08-08 2016-08-08 伤口处理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521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305A (zh) * 2016-08-08 2017-01-04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止血材料
WO2018077183A1 (zh) * 2016-10-26 2018-05-03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止血粉
CN111939306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抗菌敷料及其应用
CN11194543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抗菌吸液纤维、抗菌敷料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9531B1 (en) * 1985-04-18 1991-04-10 Unitika Ltd. Wound dressing
CN1589912A (zh) * 2003-09-02 2005-03-09 王春正 可吸收降解止血防粘连材料
CN101037486A (zh) * 2007-04-27 2007-09-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季铵化n,o-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008742A (zh) * 2010-12-15 2011-04-13 常云峰 一种止血剂及含有该止血剂的外伤敷料
CN102137684A (zh) * 2008-04-25 2011-07-27 医疗行业产品有限公司 止血材料
CN102727925A (zh) * 2011-04-02 2012-10-17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55615A (zh) * 2013-05-27 2013-08-21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羧乙基甲壳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894A (zh) * 2014-03-28 2014-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注射的天然多糖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9531B1 (en) * 1985-04-18 1991-04-10 Unitika Ltd. Wound dressing
CN1589912A (zh) * 2003-09-02 2005-03-09 王春正 可吸收降解止血防粘连材料
CN101037486A (zh) * 2007-04-27 2007-09-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季铵化n,o-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137684A (zh) * 2008-04-25 2011-07-27 医疗行业产品有限公司 止血材料
CN102008742A (zh) * 2010-12-15 2011-04-13 常云峰 一种止血剂及含有该止血剂的外伤敷料
CN102727925A (zh) * 2011-04-02 2012-10-17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55615A (zh) * 2013-05-27 2013-08-21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羧乙基甲壳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894A (zh) * 2014-03-28 2014-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注射的天然多糖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珺,周应山,吴庭: "高吸型壳聚糖敷料的创面止血及促愈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305A (zh) * 2016-08-08 2017-01-04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止血材料
CN106267305B (zh) * 2016-08-08 2019-08-06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止血材料
WO2018077183A1 (zh) * 2016-10-26 2018-05-03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止血粉
US10946039B2 (en) 2016-10-26 2021-03-16 Jiangsu Newvalue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Chitosan acrylic acid derivative hemostatic powder
CN111939306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抗菌敷料及其应用
CN11194543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江苏诺瓦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抗菌吸液纤维、抗菌敷料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5219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3929B (zh) 抗菌創傷敷料
CN106192390B (zh) 吸液纤维
CN106215219B (zh) 伤口处理材料
CN103990172B (zh) 一种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Breathable, stretchable and adhesive nanofibrous hydrogels as wound dressing materials
WO2012136082A1 (zh) 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23718A (zh) 壳聚糖凡士林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US9555149B2 (en) Medical material employing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US20190314543A1 (en) Degradable and absorbable hemostatic fiber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hemostatic fiber article thereof
Xie et al. Biocompatible, antibacter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zinc ion cross-linked quaternized cellulose‑sodium alginate composite sponges for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Lv et al. Biodegradable carboxymethyl chitin-based hemostatic sponge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shape memory for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
CN106894111A (zh) 一种柔软吸湿的复合藻酸盐敷料的制备方法
Sun et al. Chitin-glucan composite sponge hemostat with rapid shape-memory from Pleurotus eryngii for puncture wound
CN106390184B (zh) 止血粉
CN102198288A (zh) 一种水溶型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305B (zh) 止血材料
JP2012502710A (ja) リヨセル繊維およびリヨセル繊維を含有する製品の使用
Fu et al. Liquid handling properties of carboxymethyl modified chitosan nonwovens for medical dressings
TW201134458A (en) Novel multi-type wound dr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3174017A (zh) 一种氧化海藻酸钠改性的甲壳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25787A (zh) 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Lootsik et al. Preparation of chitosan with high blood clotting activity and its hemostatic potential assessment
Zhang et al. A bacteriostatic and hemostatic medical dressing based on PEG modified keratin/carboxymethyl chitosan
Liu et al. Corn stalk modified chitin composite sponge for effective hemostasis and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CN202933091U (zh) 复合式生物纤维敷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